整体性与差异性 练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卷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卷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②陆地环境各要素虽然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右图中M是绿色植物。
据此条件回答2-3题。
2.右图所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3.右图中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4.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A.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B.沿纬度方向的分异C.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D.都不是5.下列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是()A.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植被不同C.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D.珠穆朗玛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所讲述的自然景观属于()A.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B.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7.下列自然带不属于横贯整个大陆的是()A.苔原带B.针叶林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8.读“我国北方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在地的自然带名称:A.,B ,C 。
(2)A、B、C自然带的逐渐更替主要是由于的变化引起的,就纬度位置看,它们同属于五带中的。
(3)就气候类型来看,A属,B属,C属。
9.读右图,回答有关问题:(1)从图中①-③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分布规律。
(2)从图中③、⑤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的分布规律。
2025届高中地理特训卷第二部分第五章整体性与差异性过关练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五章整体性与差异性过关练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必备知识与技能专练[2023·浙江6月卷]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是一个重要的固碳举措。
下图为湖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植物多样性增加对湖泊湿地固碳作用的影响是()A.土壤碳含量降低B.根系吸碳量减少C.碳净排放量降低D.微生物活性减弱2.下列对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的措施,合理的是()A.减少湖滨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B.放生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D.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经典高考题]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
据材料回答3~4题。
3.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上游水电站增多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C.下游降水量减少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4.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经典高考题]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下图),回答5~6题。
5.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6.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经典高考题]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8.图示区域()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2024·九省联考河南卷]挪威南部某高寒地区的植被主要由地衣、小灌木等组成。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地区灌木向高海拔的地衣群落扩张,植被出现“绿化”现象(下图);夏季地衣下的土壤温度比灌木下的土壤温度高1.45℃。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含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2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4题,9-10题)考点21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5-8题,11-27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考点: 整体性易【来源】2017年全国高考题一卷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图1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考点: 整体性易【来源】【全国百强校】2016-2017学年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美洲王蝶有迁徙习性,寒潮会导致王蝶大量死亡,每年它们都会往返于加拿大东南部与墨西哥米却肯州间。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推测美洲王蝶停留于米却肯州的主要时段是()A. 2月至6月B. 4月至8月C. 7月至11月D. 11月至次年3月考点:地域分异规律中难【来源】【全国百强校】2017届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林线是郁闭森林的上限,树线是毗邻林线,由边界明显的“树岛”、孤立木及低矮树木所组成。
“林树下线”是干旱河谷区2200m左右的小叶灌丛与落叶阔叶林及孤立“树岛”的混合交错带。
下图为我国岷江上游林树下线与坡向的关系图。
专题1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备战2024高考地理二轮必刷选择题(人教版2019)
专题1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备战2024高考地理二轮必刷选择题(人教版2019)每年7~8月,在气象条件、海水运动和海底地形等因素影响下,鄂霍次克海及千岛群岛附近海域大范围海雾盛行,其中部分区域发生海雾概率高达60%以上。
下图示意相关海域7~8月表层海水平均温度与发生海雾概率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鄂霍次克海及千岛群岛附近海域发生大范围海雾的有利气象条件为()A.偏南风,风速较低B.偏北风,风速较低C.偏南风,风速较高D.偏北风,风速较高2.图中甲处表层海水温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A.寒流流经该海区B.夏季大气降水偏多C.夜间海面辐射强D.下层海水上升混合3.与图中鄂霍次克海中部相比,在发生海雾概率超过60%的海域通常还会观测到()A.表层盐度较低B.浮游生物较多C.表层密度较低D.海平面气压较低新疆博格达山地是温带干旱区山地生态系统的最典型代表,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下干旱区山地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演替的典型范例。
下表为1997~2016年博格达山地垂直带分界线海拔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A.1997年自然带带幅宽度最大的是高山垫状植被带B.1997~2016年,所有自然带带幅宽度均略有增加C.相比于1997年,2004年自然带上限升高最多的是高山草甸带D.相比于2004年,2016年自然带面积增长最大的是山地草原带5.导致温带荒漠草原带带幅宽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冰川融水有所增加B.大风天气日数增多C.土壤有机质分解快D.植被覆盖大幅提高空气对流上升时水汽凝结能形成积云,其包括由液滴组成的水积云和由冰晶组成的冰积云,水汽凝结高度越高,出现冰积云的概率越大。
积云的数量和类型可以直接反映下垫面的特征。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的三个气候分区,高原气候区的年积云量明显多于其他两个地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三个气候区的主要划分依据是()①地形地势②海陆位置③大气环流④植被状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高原气候区的年积云量明显多于其他两个气候区,其根本原因是高原气候区()A.海拔高,下垫面对大气加热作用强B.距海近,受海洋水汽影响大C.冰川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D.纬度低、年太阳辐射总量大8.与水积云相比,冰积云的发育指示着()A.地面辐射较弱B.大气保温作用较弱C.对流强度较大D.大气水汽含量较低第四纪冰期时,覆盖北温带的阔叶林大幅退缩,部分树种在厄尔布尔士山脉北坡留存,并在冰期结束后以此为中心扩散,但向南越过山脉扩散的较少。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读甲图“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变更”和乙图“地球公转速度变更”,回答下列各题。
1.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A.30° 1月 B.60° 7月 C.60° 1月 D.30° 7月2.当公转速度为N时A.漠河市民----欢庆“白夜” B.新西兰南部海疆----冰山座座C.松花江河畔----银装素裹 D.悉尼----处于雨季3.若某城市与M点同纬度,则其所在国家主要的自然景观和人口增长模式应当是A.亚寒带针叶林原始型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传统型C.亚寒带针叶林现代型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现代型【答案】1.B2.A3.C【解析】1.本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公转速度的变更规律和读图综合分析实力。
依据甲图0°纬线上的自转速度为1670KM/h,而M点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故推断其位于60°纬线。
图乙中N点时为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地球公转速度的规律: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时(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公转经过远日点时(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
故推断N点为7月初。
2.由上题可以推断地球公转至N点时,为每年的7月初,这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而且起先向南移动,北极圈旁边还是有极昼现象的,所以A正确;新西兰此时处于冬季气候暖和潮湿,不行能出现太多的冰川,B错误;我国处于夏半年,松花江不行能有银装素裹,C错误;悉尼此时为冬季,气温低,降水少,D错误。
3.若某城市与M点同纬度,南半球该纬度没有该城市分布,只能是位于60°N。
则其所在的国家主要的自然景观是亚寒带针叶林。
该纬度所经国家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应当是现代型,C对。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A.①降水稀有,河流均为内流河 B.②光照足够,植被类型为荒漠C.③雨热同期,主要为潮湿和半潮湿地区 D.④水热足够,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地区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到②地势由第一级阶梯到其次级阶梯 B.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C.③到④人口密度渐渐递增 D.④到⑤的植被变更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答案】4.C5.B【解析】4.①位于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属于内流区,但不全是内流河,A 错误;②位于半干旱区,植被类型是温带草原,B错误;③位于东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主要为潮湿和半潮湿地区,C正确;④水热足够,主要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D错误。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成为秋天最绚烂的乐章。
10月底-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钓鱼台银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转战浙江的长兴十里古银杏长廊,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是广东韶关南雄帽子峰镇赏银杏的好时节。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银杏林属于()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以上地区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为()A.地形B.降水C.光照D.热量3.下列有关土壤说法错误的是()A.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B.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反映环境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C.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不全是自然土壤D.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明太鱼是一种冷水性深水鱼,主要分布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等海域。
明太鱼晾晒成鱼干需天然冷冻,冻结又融化的次数越多肉质越有弹力,口感越好,价格越高。
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最佳晾晒时期。
延边人擅长加工明太鱼,从国外进口冷冻鲜明太鱼,经加工处理后再转销至朝鲜、韩国和日本。
现在延边已成为东北亚明太鱼加工规模最大的地区。
下图示意明太鱼进口、加工及销售路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日本海西南部成为明太鱼主要分布区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B.径流C.寒流D.盐度5.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相比,延边晾晒优质明太鱼干的有利条件有①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快②临近渔场,运输费用低③昼夜温差大,冻融次数多④季风影响小,阴雨天气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地典型红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图。
据此,完成下题。
图中代表淀积层的是()A.①B.②C.③D.④下图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5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
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
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好题练习冻土退化过程中,地下冰的消融会导致地表发生沉降。
在高含冰量冻土区,这种地表沉降伴随着大量冰体的融化往往会形成热喀斯特湖。
热喀斯特湖通常是一些外部营力导致高含冰量多年冻土融化形成的。
热喀斯特湖形成后,由于积水区域的反射率低,蓄热能力较强,侧向热流也使得周围多年冻土环境发生变化。
湖水的热对流过程将会导致其下部多年冻土持续融化甚至融穿。
读青藏高原某草甸区热喀斯特湖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冻土环境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冻土温度升高,上限上移B.冻土温度升高,下限下移C.越靠近热喀斯特湖,上限越深D.越远离热喀斯特湖,下限越浅2.冻土融穿后,可能对该草甸区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A.冻土厚度自上而下逐渐变薄,地下水水位上升B.地下水将不可避免地向地表水转换和流失C.湖岸坍塌后退,沼泽、湿地面积扩大D.高寒草甸、沼泽草甸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历年ꞏ湖南卷)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
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
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A.落叶林火B.针叶林火C.草原火D.荒漠草原火4.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频率最高的是()A.东方省B.中央省C.南戈壁省D.色楞格省5.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其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A.气温B.降水C.植被生物量D.游牧活动(历年ꞏ广东卷)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
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
下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化。
据此完成6~7题。
6.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水下地貌体出露 ②湖岸土地沙化加剧 ③湖盆区构造沉降 ④人类活动强度减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2010—2017年SDI值的变化指示了该湖()A.湖岸线长度变短B.沿岸区域土地沙漠化加剧C.湖泊的面积稳定D.沿岸区域生境多样性增加(历年ꞏ山东德州二模)某高校地理小组在重庆酉阳龙潭槽谷进行地下水采样和动态监测,探究石漠化岩溶槽谷不同坡向的水文特征。
2023年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点规范练1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21全国Ⅰ卷)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
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
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
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
据此完成1~3题。
1.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A.整体向北移动B.整体向南移动C.面积扩大D.面积缩小2.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3.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B.目前基带气温高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D.冰期基带气温高(2021江苏淮安三模)北极棉花,在北极又称“雪绒花”,它顶着的白白的绒球是自己的种子长出的毛。
右图为北极棉花景观图。
读图,完成4~5题。
4.北极棉花白白的绒球最主要的作用是()A.扩大种子传播距离B.保护种子少受冻害C.吸引昆虫传播花粉D.减少叶面水分蒸腾5.关于北极棉花的推测,合理的是()A.根系发达而深长B.叶面具有蜡质层C.叶片常年呈绿色D.抗病虫害能力强(2021山东德州三模)我国东部某山地在海拔2 140~2 220米处发育有典型的高山苔原带,其土壤有机质丰富,但土层较薄,以苔藓地衣和耐寒矮小灌木为主,草本植物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近几十年来,该山地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苔原带,而其原有灌木开始萎缩退化。
调查发现,该山地不同区域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下图)。
研究表明,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
据此完成6~7题。
6.入侵前草本植物分布的“特殊区域”特征为()A.海拔较低、坡度较陡B.海拔较低、坡度较缓C.海拔较高、坡度较陡D.海拔较高、坡度较缓7.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是()①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涵养水源能力较强②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耗水量减少③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④淋溶作用增强,以及草本植物吸收的有机质较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下图为在我国天山某较小范围地区内选择针叶林林地、草地、灌丛三种不同天然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所得到的冻融期间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日均温动态图。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研究JW鲤择塑卜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9•全国文综m)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答案 1.A 2.D 3.C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土地覆被变化主要表现为“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水分在洼地处积累,形成湿地,A 对。
气温降低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增加,B错。
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降水以降雪为主,降水增多不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减少,C错。
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
第2题,洪水暴涨只能形成暂时的积水,A错。
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知增加的湿地面积主要来自草地,故B错。
地面沉降与湿地的形成关系较小,C错。
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温低,有多年冻土层和越年积雪分布,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导致积雪融水增多和表层冻土融化,为湿地形成提供了水源,且下层冻土不利于水分的下渗,易在洼地形成湿地,D对。
第3题,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地处内陆,降水量少。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土壤水分条件变差,不再适宜发展种植业,更不会转化成对水分需求较多的林地和湿地,A、B错。
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会使对水分需求较多的耕地转化成对水分需求相对较少的草地,C正确。
气温升高,不会使耕地转化为寒漠,D错。
(2018・天津文综)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整体性差异性练习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差异性(一)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图回答1~3 题。
1.若①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 ( )A.山东半岛B.欧洲西部C.澳大利亚东南部D.圭亚那高原2.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 )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B.北坡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高D.北坡相对高差大,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3.若CD一线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B、C两点最大温差为28.8℃,则该山地的海拔最接近( )A.3 700米B.4 800米C.5 000米D.4 680米下面两图中,图Ⅰ为从雅加达到北京附近大致沿经线方向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图Ⅱ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A处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A.受纬度位置影响,属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受海陆位置影响,属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D.受地形影响,属地方性分异规律5.在图Ⅱ中,大陆东部和西部沿岸地区都是森林,但是森林的种类不同,其影响因素是( )A.地形B.土壤C.水源D.气候6.在图Ⅱ中,D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气候较为湿润B.受到西风的影响,西风带来丰富的降水C.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的生长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
下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
读图,回答7~9题。
7.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 D.③①②8.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9.依图示资料可知( )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2011〃宁夏中卫)读我国27°N局部地区剖面图。
高三二轮专题练习整体性与差异性 练习题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对点练习7.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江苏卷)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
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2019考点二水平分异规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9海南卷)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1桦林。
图3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
据此)青藏高原其它地区。
其主要原因是(完成8-10题。
.纬度低,气温较高A8.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太阳辐射强,气湿高B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9.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2()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 D.地形.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A10.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至11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色树叶美景宜选在()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A.9月中旬 B.10月上旬 ?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2019(C.10月下旬 D.11月中旬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
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2019江苏卷)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米)。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767《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图2所示。
读图回答5题。
3).太白山( 11.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①温带草原带②热带雨林带、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D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③热带草原带④热带荒漠带 4.)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A.①②③B.①②④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C.①③④D.②③④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2019山东卷)图2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②③①② B. C. D.①④③④A.读图回答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试题(含答案) (1)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试题一、单选题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河流A.位于南半球B.甲地北岸比南岸侵蚀严重C.甲河段径流量大,水能丰富D.湖泊上游河段径流量变化比下游小2.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和植被类型可能为A.热带季风气候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温带海洋性气候近年来,多肉植物以“天然呆、无公害、治愈系”风靡中国。
图中A地区(阴影部分)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植物大多叶小、肉厚,这里大部分时间是荒芜的,只在每年8、9月荒漠百花盛开、生机再现,迎来短暂的生长季节。
回答下面小题。
3.该地区多肉植物的特征反映了当地A.高温多雨B.四季分明C.大部分时间气候干燥D.降水充沛4.该地区8、9月份“百花盛开、生机再现”反映了当地A.晴天多昼夜温差小B.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小C.受湿润西风影响降水多D.太阳直射,光照强5.若A地区多肉植物运往中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过A.白令海峡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马六甲海峡读“我国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
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自然带甲—乙—丙的这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是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D.在中低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7.图中乙自然带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针阔混交林带C.温带草原带D.温带荒漠带8.下图为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题。
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大致特征为()A.由南向北倾斜B.由东北向西南倾斜C.由东向西倾斜D.由西北向东南倾斜9.《中国诗词大会》以清流般的文化气韵引发收视热潮,赛事举办方也到三中开展选拔。
古诗词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
下列诗句中,体现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有()A.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0.各自然带沿着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称为()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非地带性D.垂直地带性读亚欧大陆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2022届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含答案
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0·辽宁营口·模拟预测)图为2020年11月底拍摄的长江入海口附近某公园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图示小树枝叶产生疏密差异的原因是()A.水分多少B.热量高低C.风力大小D.光照强弱2.图中砾石滩是()A.人为堆积B.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D.潮水堆积3.砾石的作用主要是()A.保护植被B.保护岸线C.美化环境D.保持水土(2022·山东·模拟预测)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区,旱、雨季分明。
岛屿西部石灰岩广布,与岛上其他地区相比,这里旱季更显干旱,部分地区呈现出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如下图)。
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反映了()A.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5.与岛上热带稀树草原形成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有()①雨影效应②焚风效应③热岛效应④岩溶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21·陕西渭滨·一模)近日,某网友在乘飞机跨越秦岭时的一张航拍图冲上微博热搜。
据图文材料答下题。
6.下述网友对秦岭及附近区域的描述错误的是()A.“壮观的南北分界线”B.“秋天时,一侧郁郁葱葱一侧落叶纷飞”C.“我们关中平原属于半干旱地区”D.“秦岭主峰太白山属于断块山,险峻陡峭,快来旅游吧”7.秦岭对暖湿气流北上,干冷空气南下都有阻挡作用。
图中秦岭两侧“泾渭分明”,一侧“云腾雾绕”,一侧“万里无云”。
根据所学大气性质等知识推测,有丰富云层的一侧更有可能是()A.北方B.南方C.东方D.无法判断(2021·江苏江苏·高三零模)生物土壤结皮在维持荒漠地表稳定性、调节水分和养分循环过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生态功能。
齿肋赤藓往往附着在生物土壤结皮上,一旦水分充足就会快速从休眠中的黑色复苏成嫩绿色,成为“荒漠中的绿毯”。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4·湖南)美国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气候较干旱。
该地品尼松生长缓慢,分枝点低,雨水下渗为其生长提供水源,外力作用会影响其生长状态。
1905年后该地降水增多。
如图示意谷底的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年轮增长距平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要素的相互影响)在谷底冲沟附近,有部分品尼松树干下半部原有枝条消失,最可能是因为()A.常受干热风影响B.土壤养分流失C.曾被沉积物掩埋D.遭受低温冻害2.(要素的相互影响)在乙时期,谷坡的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与谷底的相反,可能原因是谷坡()A.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条件B.坡面有利于阳光照射C.地下水位上升加剧盐碱化D.被侵蚀导致根系裸露(2024·甘肃)班克斯半岛位于新西兰南岛东侧,整体轮廓浑圆,海岸线曲折,地形崎岖。
半岛以西的坎特伯雷平原草原广袤,平原东部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50毫米,7月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9℃。
图4示意该区域地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坎特伯雷平原典型土壤剖面下部有明显的()A.灰化层B.钙积层C.铁铝层D.黏化层(2024·湖南)某大都市城市用地紧缺,道路与居民区距离较近,交通排放颗粒物对居民区有一定的影响,绿化植被可减轻此影响。
在该都市采样监测发现,不同植被类型对颗粒物的拦截效果不同。
如左图示意采样监测区基本情况。
右图显示道路中心、自行车道、人行道与道路中心的颗粒物浓度的比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环境对植被的影响)与自行车道相比,关于人行道上积累最明显的颗粒物及其对应的植被类型,判断正确的是()A.细颗粒茂密植被B.粗颗粒茂密植被C.细颗粒稀疏植被D.粗颗粒稀疏植被5.(植被的生态功能)在优先考虑降低颗粒物对居民区影响的同时,为尽量减少其对行人的影响,该都市从人行道到居民区绿化植被配置合理的是()A.从稀疏到茂密B.从茂密到稀疏C.均用稀疏植被D.均用茂密植被(2024·全国甲)阿拉斯加某冰川前端(61.5°N,142.9°W附近)的冰面上,呈斑块状分布着少量的矿物质,并生长着一种苔藓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1.(2011年高考广东卷)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
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
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纬度低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3.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
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2011年高考四川卷)表1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4—6题。
地点纬度气温(℃)降水量(mm)一月七月一月七月全年①23°08′13.3 28。
4 40。
0 210.0 1614.1②39°48′-4。
7 26。
0 2。
6 196.0 682。
9③48°58′3。
5 18.4 54.3 53.6 647。
4④54°17′1。
8 13。
4 225.0 117.0 2399。
04.A。
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
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C.③-—大兴安岭西侧 D。
④—-西经1 30度附近5。
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
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
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6。
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
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
【高中地理试卷】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8分)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呈南北走向,主峰海拔为3556米。
下表为贺兰山东坡垂直自然带分布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贺兰山东坡水热组合最好的海拔约在()A.1500米B.2000米C.2500米D.3000米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分布范围最可能扩大的自然带是()A.温带荒漠草原带B.落叶阔叶林带C.云杉林带D.亚高山草甸、草原带冻土是指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0℃或以下而呈冻结的状态,冻土对气温的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冬季季节性冻土区南部边缘和冻土厚度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东亚冬季风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冬季季节性冻土厚度(单位:m)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局部地区冬季季节性冻土厚度分布格局形成的主导因素()①纬度位置①离冬季风源地的远近①降水①地形分布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4.与b地相比,a地冬季季节性冻土厚度大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气温低B.冬季风的迎风坡,冷空气堆积C.降水丰富,土壤含水量高D.植被茂盛,森林为主5.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冬季季节性冻土的厚度及南缘位置变化是()A.冻土变厚,南缘位置南移B.冻土变薄,南缘位置北移C.冻土变薄,南缘位置南移D.冻土变厚,南缘位置北移只考虑现代气候影响,山地某一海拔高度以上形成常年积雪,这一海拔即为现代理论雪线。
一般认为,理论雪线以上常有冰川分布。
下图示意某区域山地最高山峰和现代理论雪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影响该区域山地现代理论雪线海拔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势B.降水C.纬度D.洋流7.与①相比,①山理论雪线高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①山()A.海洋性更强B.降雪量较少C.气候更寒冷D.冬季风较弱8.若只考虑现代气候条件,最有可能发育现代冰川的山地是()A.①B.①C.①D.①H山是兀立于广袤原野上的一座孤立的土质山丘,地层连续,极具科考价值。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练习题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训练题2014.12.291.在生命出现以前,地表环境的演化主要是()A..有机进化 B.化学演化 C.生物演化 D.有氧环境演化2.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三叶虫→鱼类→恐龙C.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 D.哺乳动物→爬行运动→两栖动物3.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A..古生代地层B.元古代地层C.中生代地层D.新生代地层4.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 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 D.蕨类植物5.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A..古生代中期和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中期和中生代末期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中期6.人类出现的时期是() A..古生代后期B.中生代C.第三纪D.第四纪7.恐龙盛行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太古代8.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D.沙漠地区可见到许多绿洲9.现在农业提倡农田内多使用“农家肥”,使用“农家肥”的目的是()A.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B.增加矿物质的含量C.让它直接释放氮素养分D.占据土壤空隙,减少水分,提高土温10.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的土壤的原因是()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 B. 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 C.光热条件太差 D.水分条件太差11.有关气候与土壤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碱性B.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少C.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多D.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12.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气候B.空气C.风力D.生物13.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 新高考版
考点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新高考版水丰水库位于鸭绿江上,发电为其主要功能。
绿江村位于库尾的一个半岛上,该村形成了季节性淹没的“水没地”景观。
下图为“绿江村‘水没地’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2江苏卷)照片中河流对岸裸露带形成的原因是()A.岸坡崩塌B.开山采石C.水位涨落D.崖壁贫瘠2.(2022江苏卷)与图中L线高程接近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3.(2022江苏卷)下列月份中,该村“水没地”淹没在水下面积最大的一般是()A.2月B.5月C.7月D.10月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
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①海拔②土壤含水量③土壤有机质含量④土壤含盐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5.(2022湖南卷)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A.胡杨涵养水源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C.地下水埋深浅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6.(2022湖南卷)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土壤有机质减少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C.土壤含盐量增加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湿润地区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在植被带及其排列顺序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但受局地因子支配,山地植被带也会存在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情况。
图6示意我国东部热带某山地植被垂直带谱。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2021河北卷)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谱是()A.I—Ⅱ—ⅢB.I—Ⅱ—ⅣC.Ⅱ—Ⅳ—ⅤD.Ⅳ—Ⅴ—Ⅵ8.(2021河北卷)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的形成主要由于()①风速大②坡度大③土层薄④蒸发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读中国地域文化区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选择题
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贫瘠,水源充足 D.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2.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 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
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从水循环的过程看,青藏高原隆起影响西北地区同期风尘沉积通量变化的主要环节是
A. 地面蒸发
B. 水汽输送
C. 大气降水
D. 地面径流
4.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判断,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①气候的大陆性变强②植被覆盖率增大③河湖及其水量增加④太阳辐射更强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图中
A. ①开采的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
B. 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
C. 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
D. 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
6.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
A.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B.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C. 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
D. 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
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大气环流 B. 太阳辐射 C. 地理位置 D. 下垫面状况
8.近年来该地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是下列何种因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A. 气候
B. 地形
C. 植被
D. 河流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的西南部,森林覆盖率高达79.1%,每年都会出现森林火灾损失严重的情况。
下图为2004~2008年丽水市各月森林火灾所占百分率统计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9.丽水市森林覆盖率高的原因有(双选)
A. 交通闭塞,开发历史短
B. 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C. 气候暖湿,林木生长快
D. 低山丘陵,宜林地广
10.7月森林火灾比例出现小高峰,可能的自然因素是(双选)
A. 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 7月该地多雷暴天气
C. 7月多台风天气
D. 7月暑假多游客
下图为地球圈层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双选)
A. 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 ②指搬运作用
C. ③指成岩作用
D. 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1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双选)
A. 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 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 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 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和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该山脉可能位于
A.亚洲大陆东岸B.澳大利亚大陆西岸
C.南美洲南部西岸 D.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岸
3.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图。
沿客家
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 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 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 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4.几乎像永恒的约定,每当季节变换,生活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
的农民便开始“搬家”;从山前平原搬到深山里,再从高山带回到河谷低地或
沙地。
他们敏锐地踩着季节的节奏,与之周旋、适应,永远在路上。
当南方地
区的农民以某处固定的“家”为阡陌世界的核心时,新疆的农民却将“转场”
当做了生活的本身,并因此形成了新疆才有的行吟诗人般的生活。
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属于( )
A.垂直地带性分异 B、非地带性分异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A.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带性
D. 非地带性
6.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A. 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 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
C. 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D. 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下面图1是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图2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当野生动物大量迁徙到达甲地时,当地受
A. 西风带控制
B.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 信风带控制
D.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8.形成图2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光照 D. 地形下图为云南高黎贡山北段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图中信息反映出
A.木本物种丰富度在2900m左右最低
B.2600m处木本物种比草本物种丰富
C.木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上升
D.草本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先降低后升高
10.影响木本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坡向
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山地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图中山地年降水量(双选)
A. 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B. 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 最大值所在海拔不同
D. 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③
12.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双选)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二、综合题
13.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角马、蹬羚等食草野生动物在赛伦盖蒂和马赛马拉国家公园之间进行大迁徙。
图a为该区域野生动物迁徙路线图。
材料二图b为图a中甲山的自然带谱。
(1)归纳图a野生动物迁徙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解释其迁徙的原因。
(2)与低纬高山完整的垂直带谱相比,在海拔3 000~4 500米处甲山缺少了________带,试推测其主要原因。
(3)近年来,乙国日益重视野生动物的保护。
简述该国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意义。
14.神农架是“华中之肺”,湖北省委、省政府长期坚持“保护第一”的方针。
然而,有着重要生态意义的神农架林区内,竟出现了100座小水电站。
2011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经调查发现,神农架林区内已建成小水电站90座,在建10座,拟建2座,另有2座列入规划。
小水电站造成河流反复断流,神农架林区整体生态遭受威胁。
读
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上图为神农架地区某山的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则
图中A处的自然植被应是________,D处不可能出现永
久积雪冰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Q两坡面中,属于南坡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神农架所在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
(3)无节制的水能开发导致该地区河流断流、生态恶化,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特征。
(4)请你针对神农架地区目前面临的生态灾难拟定几条相应的改善措施。
15.下图中A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就地带性和气候条件而言,该地适宜树木生长,但实地考察后人们发现除沿河两岸有“走廊式”林木外,基本为无林草原,被称为“没有树木的大草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纬度、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的角度分析A地成为无林地区的原因。
(2)简要分析A地沿河两岸为什么有“走廊式”林木。
16.和田河发源于昆仑山脉北麓,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
图甲为和田河部分流域图,图乙为1990~2010年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和田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________,该河从中游开始径流量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下渗。
(2)和田籽玉是原矿石被洪水冲入河道,并长期受到________________(外力)作用,导致棱角尽失、形态浑圆,是玉中珍品。
早期,人们捡拾籽玉的地点主要集中在河流的________(上游/中游/下游)地区。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和田河上、中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下游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