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概述】新生儿窒息是指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后,在1分钟内表现无呼吸仅有心跳,或无建立正规呼吸运动(表现呼吸不规则、间歇呼吸)的缺氧状态,称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是引起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需争分夺秒抢救。
【护理常规】1、保持气道通畅(1)新生儿娩出后置于远红外线保暖台上(2)立即吸净口、咽、鼻及气管分泌物。
(3)用温热毛巾擦干头部及全身,减少散热。
(4)摆好体位,以毛巾垫高肩部2—2.5厘米,使颈部轻微身仰。
打开气道。
2、建立呼吸(1)触觉刺激,用手轻拍打足底和按摩婴儿背部来促使呼吸出现。
(2)正压通气,触觉刺激,如无自主呼吸建立或心率<100次/分钟,应立即用呼吸囊加压给氧,通气频率40—60次/分钟。
(3)经口气管插管,正压通气15—30秒后如无规律性呼吸,或心律<100次/分钟,须进行经口气管插管正压通气3、恢复循环(1)经口气管插管正压通气30秒后,心率仍<60次/分钟,需在继续正压人工呼吸下进行胸外按压。
(2)胸外心脏按压方法A、环抱-拇指法:操作者双手拇指按压胸骨,根据新生儿体型不同,双拇指重叠或并列,双手环抱胸廓支撑背部。
B、双指法:右手食、中两个手指尖放在胸骨上,左手支撑背部。
(3)胸外心脏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
(4)胸外心脏按压与通气比为3:1(即每分钟胸外心脏按压30次+正压通气30次)。
4、用药护理(1)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2)保证药物的应用:A、1:10000肾上腺素:首选经静脉0.01—0.03mg/kg,其次为经气管内0.05—0.1 mg/kg快速推注;B、扩容剂:当明确、高度怀疑失血,或有效复苏后心率恢复不理想时,可用10Ml/kgNS或血液缓慢静脉注射(时间>10分钟)扩充血容量。
5、复苏后监护(1)患儿取侧卧位,床边备吸引器。
(2)密切监护患儿神志、肌张力、体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和皮肤颜色。
(3)及时准确填写护理记录单。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为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根据窒息程度分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以Apgar评分为其指标。
1、轻度窒息也称青紫窒息,Apgar评分4~7分。
新生儿面部与全身呈青紫色;呼吸表浅或不规律;心跳规则且有力,心率减慢(80-120次/min);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喉反射存在;肌张力好;四肢稍屈。
2、重度窒息也称苍白窒息,Apgar评分0~3分。
新生儿皮肤苍白;口唇暗紫;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微弱呼吸;心跳不规则;心率<80次/min且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喉反射消失;肌张力松弛。
【治疗原则】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抢救及时,动作迅速、准确、轻柔,避免发生损伤。
按A、B、C、D、E步骤进行。
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E、评价。
【护理评估】1、评估有无胎儿窘迫的诱因。
2、评估窒息程度。
3、评估产妇及家属的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1、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1)清理呼吸道:胎头娩出后用挤压法清除口鼻咽部粘液及羊水,胎儿娩出断脐后,继续用吸痰管轻轻插入新生儿咽部,吸出粘液和羊水,必要时可用气管插管吸取,动作轻柔,避免负压过大而损伤气道粘膜。
(2)建立呼吸:在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吸入氧气。
(3)维持正常循环:可行体外心脏按压,新生儿仰卧,用食中指有节奏地按压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点的下方,避开剑突,每分钟按压100次,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
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
(4)药物治疗:建立有效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应用如肾上腺素,碳酸氢钠,扩容药物。
(5)评价:复苏过程中要随时评价患儿情况,以决定再抢救方法。
2、注意保暖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暖,应在30℃~32℃的抢救床上进行抢救,维持肛温36.5℃~37℃。
胎儿娩出后及时擦干体表的羊水及血迹,减少散热。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困难、循环障碍,以致生后l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护理常规】1.复苏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应由产科及儿科医师、护士共同合作进行。
(1)复苏程序:严格按照ABCD步骤进行,顺序不能颠倒。
A.畅通呼吸道:要求在生后15~20s完成,取"鼻吸气位",清除口鼻腔分泌物。
B.建立呼吸:①刺激触觉,拍打足底和摩擦新生儿背部来促进呼吸出现。
如出现正常呼吸,心率>100/min,肤色红润或仅手足发绀者可给予观察;②触觉刺激无效后,立即用复苏器加压给氧,15~30s 后再评估是否需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C.恢复循环:气管插管正压通气30s后,心率<60/min或心率在60~80/min不再增加,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D.药物治疗: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的应用。
(2)复苏后监护:观察体温、呼吸、血压、心率、尿量、肤色和窒息所导致的神经系统症状;注意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排尿和排便异常、感染和喂养等问题。
认真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
2.保温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患儿的保温,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上,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维持患儿肛温36.5~37℃。
3.病情观察与护理密切观察呼吸、心率、面色、肤色、反应、哭声、肌张力变化,注意尿液、粪便颜色及次数等情况。
【健康教育】1.介绍患儿窒息相关的医学知识告知家长病情、抢救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2.保暖室温控制在24~26℃,维持体温在36~37℃,维持相对湿度在55%~65%。
3.喂养重度窒息患儿常规禁食12~48h后开奶,告知母乳喂养的优点及正确的哺乳姿势;喂养时,患儿头高足低位,少量多次,喂完后轻叩背部,减轻溢乳并密切观察面色、呼吸及精神状态,不能直接喂养者,用鼻饲法。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了解产妇妊娠史、羊水性状。
2、评估新生儿Apgar评分。
3、评估分娩因素、胎儿因素、孕母因素。
二、护理步骤(一)复苏步骤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1、气道通畅(A):(1)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置于红外辐射保暖台上。
(2)用干毛巾擦干头部及全身,减少散热。
(3)摆好体位,肩部以布卷垫高2-2.5厘米,使颈部伸仰。
(4)立即吸净口、鼻分泌物,吸引时间不能超过10秒,先吸口腔,再吸鼻腔粘液。
2、建立呼吸(B):感觉刺激;拍打足底或摩擦婴儿背部使呼吸出现。
婴儿经触觉刺激后,如出现正常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或仅足底青紫者可予观察。
正压通气:触觉刺激如无自主呼吸或心率<100次/分,应立即用复苏气囊加压给氧,面罩应密切遮盖下巴尖端、口鼻,但不能盖住眼睛,通气频率为40-60次/分,呼吸比例1:2,压力以可见胸动和听诊呼吸音正常为宜。
30秒后在评估,如心率>100次/分,出现自主呼吸可予以观察;如无规律性呼吸,或心率<100次/分,必须进行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3、恢复循环(C):气管插管正压通气30秒后,心率<60次/分或心率在60-80次/分不再增加,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可采用双拇指法,操作者用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体下1/3处,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住后背,按压频率为90次/分(每按压3次,正压通气1次,每个动作周期包括3次按压和一次人工呼吸,双人配合,耗时约2秒),按压深度为1.5-2厘米,按压放松过程中,手指不离开胸壁,按压有效时可摸到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
胸外心脏按压30秒后在评估心率恢复情况。
4、药物治疗(D):(1)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2)保证药物的应用,胸外心脏按压30秒不能恢复正常循环时,遵医嘱给予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静脉或气管内注入;如心率仍<100次/分,可根据病情酌情用纠酸、扩容剂,有休克症状者可给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
医院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医院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分娩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是造成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主要护理问题
1.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2.体温过低——与缺氧、环境温度低下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4.恐惧(家长)——与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
(二)护理措施
1.维持自主呼吸:
(1)复苏: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
A是通畅气道:①保暖;②减少散热;③安置体位;④清除呼吸道。
B是建立呼吸:①触觉刺激;②复苏器加压给氧;③喉镜下经喉气管插管。
C是恢复循环:胸外心脏按压。
D是药物治疗:①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②保证药物应用。
E是评价。
(2)加强监护:患儿取侧卧位,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
2.保暖: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上,病情稳定后,置
暖箱中或用暖水袋保暖,维持体温36.5-37℃。
3.预防感染:严格执行各种无菌操作,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
4.安慰家长:耐心细致地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减轻家长恐惧心理。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新生儿窒息护理
一、护理措施
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复苏全过程注意保暖,复苏后维持体温稳定,每4小时测体温1次。
3、在复苏过程中或复苏后,如发生急性呼吸症状恶化,应考虑新生儿气胸,如新生儿在复苏后仍保留着气管导管,应考虑导管脱落或被胎粪、粘液堵塞。
4、呼吸规律者,据医嘱间歇或持续给氧,密切监测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85%~93%),预防氧损伤;如呼吸不规则或无自主呼吸用呼吸机辅助治疗,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建立有效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应用。
6、暂禁食,由静脉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
7、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如肌张力、瞳孔反应、小抽搐等,同时还应监测血糖、电解质。
注意皮肤颜色及周围循环情况,监测心率、呼吸、血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8、床边准备吸引器等抢救物品,必要时积极抢救。
二、健康教育
1、向家长耐心细致解答病情,告知家长患儿目前的情况和可能的预后,减轻紧张情绪,促进父母角色的转变。
2、宣传有关育儿保健知识:向家长着重介绍正确喂养、保暖、预防接种、添加辅食原则及保持皮肤的清洁。
3、提倡母婴同室、母乳喂养,促进母婴感情建立。
儿科急危重症护理常规
儿科急危重症护理常规第一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asphyxiaofnewbom)是指婴儿出生时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包括出生时无窒息,而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抑制者。
1.复苏护理(1)畅通气道:置新生儿于辐射热源保暖区,维持和肛温36.5〜37.5℃。
患儿仰卧、肩部抬高2〜2.5cm,使颈部稍向背后伸展,吸净呼吸道分泌物。
(2)建立呼吸:拍打足底、托背促使自主呼吸出现;如无自主呼吸,立即用复苏囊加压给氧,氧流量为5L/分,将面罩密闭患儿口鼻,通气频率40〜60次/分,如仍无自主呼吸则行气管插管加压给氧。
(3)维持循环:如心率<60次/分,则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分,胸外心脏按压与呼吸的配合为30:2o(4)药物治疗: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及时、准确应用,遵医嘱予0.1%肾上腺素行气管内注入或静脉滴注,并行扩容、纠正酸中毒等治疗,观察用药反应。
(5)评价:复苏过程中评价患儿呼吸、心率和皮肤颜色,以便判断复苏是否有效。
2.饮食护理适当推迟喂奶时间,必要时可给予胃管喂养或静脉补液。
3、病情观察严重监测患儿呼吸、心率、体温、皮肤颜色、神志、肌张力、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及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
4.预防护理(1)加强围生期保健,避免早产、难产。
(2)加强胎儿监护,尽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并及时处理。
(3)胎儿娩出时正确应用复苏技术,及时救治窒息。
5.健康指导(1)耐心向患儿家长说明病情,减轻患儿家长恐惧心理,以取得配合。
(2)定期复诊。
第二节小儿惊厥惊厥(convulsions)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
是儿科较常见的急症,发生率高,为成年人的10〜15倍,尤以婴幼儿多见。
1.急救护理(1)惊厥发作时不要搬动患儿,就地抢救,保持安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2)立即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衣领,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已出牙的患儿在上下齿之间旋转牙垫,防止咬伤舌,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实用】-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未建立规律的呼吸而导致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是新生儿出生后的一种急症。
1.护理评估1.1病史:评估是否存在胎儿窘迫的诱因,了解新生儿出生时的Apgar评分。
1.2身体状况:评估新生儿窒息程度。
2.护理问题2.1气体交换受损2.2有受伤的危险2.3产妇感觉恐惧3.护理措施3.1预防3.1.1加强对高危妊娠胎儿宫内情况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1.2临产后严密观察产程,勤听胎心,注意羊水颜色性状。
3.1.3对可能出现新生儿窒息的,应在分娩前做好抢救准备,预热辐射台,有儿科医生在场,急救药品和器械如气囊面罩、氧气、低压负压吸引器、新生儿吸痰管、新生儿喉镜、气管插管、脐静脉注射包等。
3.2评估3.2.1分娩后快速评估新生儿,评估内容为:是否足月;羊水是否清亮;哭声是否洪亮;呼吸,肌张力是否正常。
如任何一项异常,应由产科,儿科,麻醉科,助产士共同按照ABCDE复苏方案进行复苏。
3.3抢救:将新生儿身上的羊水擦干,放在预热的辐射台上,设置温度为36.5℃,摆好体位:头轻微伸仰位,具体步骤如下:A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胎儿娩出后,先用挤压法清除鼻咽部粘液及羊水;置于辐射台后立即用负压吸引器进一步清除新生儿口咽,后鼻腔的黏液;如羊水污染且新生儿无活力,应行气管插管将胎粪吸出。
B建立呼吸:确认呼吸道已清理干净后,可采用拍打足底和摩擦婴儿脊背,刺激呼吸。
如新生儿呼吸仍未建立,心率<100次/分,应采用100%的氧进行正压通气, 30秒后进行评估,如自主呼吸建立,心率>100次/分可逐渐减少到停止正压通气,否则须继续面罩正压通气或改为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C建立循环:如新生儿无心率或气管插管正压通气30秒钟后心率<60次/分,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D药物治疗: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遵医嘱准确用药。
刺激心跳用1:10000肾上腺素,新生儿严重呼吸抑制,可用纳洛酮静脉或气管内使用。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四、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 与无力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导致 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2.体温过低 与环境温度低下和缺乏保暖措施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4.有窒息的危险 与气道分泌物增加、抽搐有关。 5.恐惧(患儿家长) 与病情危重及患儿预后不良有 关
六、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发现产妇子宫收缩过强时应 及时处理。 2.产程中严密观察胎心变化,可用胎心监护仪描记 胎心变化图形。 3.观察羊水有无胎粪污染情况。 4.观察母亲生命体征,若有低血压发生应采取纠正 措施,如协助改变体位、输液等。 5.发现胎位异常时,可给母亲氧气吸入,提高母亲 血氧分压。
三、临床表现及观察要点
4.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时根据其皮肤颜色、呼吸、心率、肌张 力和对刺激的反应来判断严重程度,目前广泛采用 Apgar评分法来判定新生儿窒息的严重程度。如果 出生后1min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 息,8-10分为基本正常,若出生后1min内评分8-10 分,或又降到7分以下者亦属于窒息,出生后5min 的评分对判断预后特别重要,若5min评分低于8分, 应每5min评估1次,直至≥8分或至出生后20min,如 仍≤7分,则应按照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
六.护理措施
6.协助母亲左侧卧位,缓解缺氧状态(左侧卧位时 可去除子宫对主动脉的压迫,使回心血量增加) 7.若采取上述措施后胎儿宫内窘迫未缓解,应根据 产妇产程进展情况决定分娩方式,需要剖宫产者应 尽快做好术前准备,需要阴道助产结束分娩者立即 准备好接生和新生儿复苏物品 8.陪伴和安慰产妇及家属,给予适当的解释以取得 配合 9.准备好新生儿复苏的物品、药品和人员。
七、预防
新生儿窒息多是胎儿宫内缺氧的延续,所以预防新生儿窒息, 降低其后遗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应由产科和儿科密切协作。 1.加强宣教力度,做好孕产妇的孕期保健工作。 2.产前阶段及早发现高危妊娠,严密监测,并积极治疗。 3.教会孕妇自我监测胎动情况,及早发现胎儿缺氧情况。 4.加强分娩期母儿情况的监测,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包括母 亲和胎儿),预防产程延长,正确选择分娩方式。 5.对发生窒息的新生儿正确实施复苏。
新生儿窒息的健康教育
新生儿窒息的健康教育
新生儿窒息的健康教育
1、耐心细致的解释病情,介绍有关医学基础知识,取得家长理解,减轻家长恐惧心理,得到家长最佳配合。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发绀等缺氧症状,一旦发现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加以处理。
4、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患儿的保暖。
5、教育家长正确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的方法。
6、合理喂养,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7、疑有后遗症者,早期给予患儿动作训练和感知刺激的干预措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8、恢复期指导家长掌握康复干预的措施,以得到家长的最佳配合,并坚持定期随诊。
新生儿重度窒息护理措施
新生儿重度窒息护理措施
新生儿重度窒息是一种严重的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护理措施以确保婴儿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针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护理措施:
1. 呼吸支持,首先要确保婴儿的气道通畅。
如果婴儿没有自主呼吸,需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医护人员可以使用面罩和呼吸囊进行呼吸支持,或者进行气管插管并连接到呼吸机上。
2. 氧疗,重度窒息的新生儿通常需要额外的氧气支持。
医护人员会监测婴儿的血氧饱和度,并根据需要调节氧气浓度。
3. 循环支持,新生儿重度窒息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需要密切监测心率和血压。
在必要时,可以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支持婴儿的循环系统。
4. 体温调节,新生儿重度窒息可能会导致体温下降。
医护人员会确保婴儿保持适当的体温,可以通过皮肤接触、保温箱或加热设备来进行体温调节。
5. 营养支持,婴儿在窒息后可能无法进食,需要通过静脉或管
饲等方式获得营养支持,以维持体力和促进康复。
6. 监测和观察,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包括
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并观察婴儿的反应和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7. 家庭支持,在医院护理期间,家庭成员也需要得到支持和教育,以便他们能够在婴儿出院后提供必要的护理和监护。
总之,新生儿重度窒息需要全面的护理措施,包括呼吸支持、
氧疗、循环支持、体温调节、营养支持、监测和观察,以及家庭支持。
这些措施需要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以确保婴儿能够尽快康
复并健康成长。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PPT课件
15
.
课后题 : 1.新生儿窒息的定义 2.窒息复苏的流程 3.胸外按压的频率、深度、位置 4.Apgar评分量表的评分内容及分值
16
.
17
.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1
.
1
定义
2பைடு நூலகம்
治疗要点
3
护理常规
4
健康教育
2
.
定义: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分娩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以致
生后一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3
.
病因:1)孕母因素 孕母患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严重贫血及肺部疾病等;
孕母妊娠期有妊高症;孕母吸毒、吸烟;孕母年龄大于35岁或者小于16岁等。 2)胎盘和脐带因素 前置胎胎盘早剥、胎盘老化等;脐带受打结绕颈等。 3)分娩因素 难产;产程中药物(镇静剂、麻醉剂、催产药)使用不当等。 4)胎儿因素 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先天畸形如呼吸道畸形;羊水或胎粪吸入气道 ;胎儿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受损。
肌肉张力
松弛
四肢略屈曲
四肢能活动
呼吸
无
慢、不规则
正常、哭声响
注:总分10分,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生
后1分钟评分可区别窒息程度,5分钟及10分钟评分有助于判断复苏效果及 预后。
5
.
临床表现:3)各器官受损表现:①心血管系统:轻症时有传导系统和心肌受损;严
重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和心衰。②呼吸系统:羊水和胎粪吸入综合征,肺出血持续肺动脉高 压,低体重患儿常出现肺透明膜病,呼吸暂停等。③泌尿系统:急性肾衰时有尿少、蛋白 尿、血尿素氨及肌酐升高,肾静脉栓塞时可见肉眼血尿。④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缺血缺 氧性脑病和颅内出血。⑤代谢方面常见低血糖等。⑥消化系统:有应激性溃疡或者是坏死 性小肠结肠炎等。
新生儿科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科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积极有效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抢救。
A.畅通气道: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B.建立呼吸:拍打或弹足底、摩擦背部促使患儿建立自主呼吸,同时给予复苏器加压给氧。
C.恢复循环:采用环抱式拇指或食指、中指按压法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深度1~2cm,以能触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为有效。
D.药物治疗:建立有效静脉通道,静脉或气管内给予强心药及扩容、纠酸等药物治疗。
E.评价:边复苏边评价复苏效果,确定进一步救治措施。
2.复苏后护理:1)注意保暖,体温维持在36.5℃左右,以减少耗氧量。
2)加强监护,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末梢循环、神经反射及大小便等情况。
待面色、口唇转红且呼吸平稳后,停止氧气吸入。
3)如喉有痰鸣音,呼吸时声音粗糙,呼吸停顿或有呕吐,应及时应用一次性吸管吸引,保持呼吸道通畅。
4)重度窒息恢复欠佳者,适当延迟喂奶时间,防止呕吐物再度引起窒息。
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喂养,鼻饲前先用注射器抽吸胃内容物,记录余奶量,并将其重新注入胃内,喂奶量的计算公式为:鼻饲奶量=医嘱喂奶量-胃内余奶量,以防因奶量过大而溢奶引起呛咳。
鼻饲喂养不能耐受者则静脉补液。
5)行气管插管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操作,注意工作人员手及环境的消毒,严防感染。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应急措施】1.复苏后易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发现呼吸暂停时立即给予弹足底、托背、挤压胸部等刺激,促使其恢复自主呼吸;自主呼吸弱或不规则者可给予大流量面罩吸氧。
2.咽喉部有分泌物时应及时吸净,如有呛奶应立即用吸引器吸出,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3.发生抽搐时,立即遵医嘱应用解痉镇静剂。
【健康教育】1.孕妇定期做产前检查:胎心异常提示胎儿缺氧,及时给产妇吸氧,并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
2.临产时产妇情绪要稳定:因过度换气后的呼吸暂停可使胎儿的氧分压降至危险水平。
产妇用麻醉剂、止痛剂、镇静剂一定要掌握指征及剂量。
新生儿窒息护理指导
新生儿窒息护理指导1.急救措施-立即调用急救人员,提供心肺复苏和其他紧急处理。
-快速清除婴儿口鼻内的分泌物和阻塞物,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是必要的,以维持婴儿的生命体征。
2.呼吸支持-将婴儿放置在温暖、安静和无刺激的环境中。
-给予高浓度氧气以支持婴儿的呼吸,可能需要使用氧气面罩或气管插管。
-监测婴儿的呼吸频率、心率、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水平。
3.药物治疗-肌肉注射儿茶酚胺类药物,如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以增加婴儿的呼吸和心率。
-静脉注射药物,如镇静剂、抗生素、抗惊厥药物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4.监测和评估-监测婴儿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水平。
-定期评估婴儿的意识水平、反应、肌张力和反射。
5.营养支持-通过胃管或静脉给予婴儿营养支持,以确保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6.防止并发症-预防感染并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防止新生儿黄疸和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7.家庭指导-给予家长充分的支持和情感陪伴,解释婴儿窒息的原因和后果。
-教育家长如何观察婴儿的呼吸状况、追踪发育、应对窒息的紧急情况等。
总结:新生儿窒息是一种严重的情况,需要紧急的护理干预和治疗。
急救措施包括清除呼吸道阻塞物、提供心肺复苏等。
呼吸支持通过给予氧气和呼吸机治疗来维持婴儿的呼吸。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肾上腺素、镇静剂等药物来提高婴儿的生命体征。
监测和评估是监测婴儿病情变化的重要手段。
营养支持和防止并发症的措施可以提高婴儿的康复几率。
最后,家庭指导对于婴儿窒息的预防和处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新生儿窒息健康教育
新生儿窒息健康教育
《新生儿窒息健康教育》
新生儿窒息是指在出生后不久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而引起呼吸困难。
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和教育非常重要。
首先,父母需要在产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接受产前检查和咨询,了解有关新生儿窒息的知识和预防方法。
产前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问题,减少窒息的发生。
此外,产前妇女还需避免接触化学物质和辐射,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加体力和营养,提高孕妇和胎儿的抵抗力。
其次,新生儿的护理和喂养也是预防窒息的关键。
正确的抱婴、换尿布、按摩、喂养等操作,都需要父母接受专业培训。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喂养时要保持通风、保持通气和适当地促进胃排气,以避免窒息的发生。
最后,父母需要了解窒息的症状和急救方法,及时对窒息的新生儿进行救治。
在窒息的情况下,家长应该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包括打开宝宝的口腔,清除呼吸道异物,迅速呼救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此外,父母还需要拨打急救电话,将患儿送至医院治疗。
总之,对于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和救治,父母需要及早积累相关的知识储备,保持积极的态度,积极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
和指导,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新生儿的健康。
新生儿窒息健康教育
新生儿窒息健康教育
新生儿窒息:重要的健康教育
对新生儿窒息进行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窒息是导致婴儿死亡和残疾的一个主要原因。
了解窒息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方法,可以帮助减少窒息发生的可能性,保护宝宝的健康和生命。
首先,家长需要了解窒息的常见原因。
婴儿的呼吸道非常小,因此,任何堵塞呼吸道的物品或液体都可能导致窒息。
常见的窒息风险因素包括:奶瓶乳头、玩具和其他小件物品的误食,婴儿睡觉时被窒息的被褥或枕头,以及婴儿颈部周围的物品阻塞呼吸道。
其次,家长应该学会急救措施以应对窒息情况。
一旦发现婴儿窒息,家长应迅速采取措施,以挽救婴儿的生命。
家长可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急救技巧,例如: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及时的急救措施可以极大地提高窒息婴儿的生存几率。
此外,家长还应该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窒息的发生。
确保婴儿周围的环境安全,远离可能导致窒息的物品。
不要在婴儿睡觉时给其放置过多的玩具和枕头,以及确保床上的被褥保持平整,以防止窒息发生。
此外,要定期检查奶瓶乳头的状况,以确保其没有损坏或破裂,以免造成窒息的危险。
总之,对新生儿窒息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长需要了解窒息的原因、学习急救措施,并采取预防措施,以保护婴儿的健康和生命。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烦躁等缺氧表现。
2.观察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观察患儿反应、瞳孔、肌张力、前囟张力,有无
脑性尖叫、抽搐等。
3.观察有无腹胀、呕吐。
护理措施
1.注意保暖,做好基础护理。
操作集中进行,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2.常规留置胃管,经胃管供给足够的营养和热卡。
3.根据病情选择给氧方式,维持氧分压,纠正缺氧。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
5.遵医嘱正确使用脱水药物,在使用甘露醇等高渗药物时防止渗出。
6.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健康教育
1.向家长全面交代患儿病情,并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取得家长信任与配合。
2.家长能了解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向家长讲解早期康复治疗的目的,教会
家长康复干预措施。
3.让家长明确意识到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定期专科门诊随访。
2015年7月份制定
2016年8月第一次修订。
新生儿窒息患者健康教育
新生儿窒息患者健康教育
(一)疾病简介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以致生后一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型酸中毒。
(二)健康指导
1.室内空气保持新鲜,每天通风两次。
每次30分钟。
室温22~24℃。
相对湿度55%~66%。
2.每天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维持在36~37℃,防止过高或过低。
3.养成宝宝独自睡觉的习惯,不要含着奶头睡觉。
充盈的乳房会堵住宝宝的口鼻,枕头和棉被也会阻塞宝宝的呼吸,导致窒息的发生。
4.采取正确的喂奶姿势,最好抱着喂,使头部略抬高。
不致使如液返流溢入气管。
如奶嘴孔不宜过大,以倒置奶液间断流出为宜,奶瓶的倾斜度以奶头内充满奶汁为宜。
喂完后应将宝宝竖抱起,轻拍其背部,待打嗝后放回床上,并向右侧卧。
5.人工喂养者奶具用后应煮沸消毒,水沸后再煮5~10分钟即可。
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应用温毛巾擦洗奶头。
6.喂养时注意观察宝宝的面色,若颜面,唇周青紫,应立即停止喂奶,将宝宝竖起,给予拍背,待其休息片刻后再喂。
7.亲子关系的建立。
8.密切观察宝宝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定期复查。
9.做好预防接种。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
2、配合医生做好新生儿复苏,具体步骤如下(A/B/C/D):
(1)通畅气道:保持体温,摆正体位,立即吸净口、咽、鼻部分泌物,擦干全身,给予触觉刺激后,重新摆正体位,30秒内完成评估心率、呼吸。
(2)建立呼吸:触觉刺激后如无自主呼吸或心率<100次/分,应进行正压通气,频率为40~60次/分,呼吸比1:2。
30秒后再评估呼吸、心率,若无规律性呼吸或心率<100次/分,予气管插管,病情稳定者可采用常压给氧。
(3)恢复循环:有效正压通气30秒后,如心率<60次/分,应同时给予胸外心脏按压,胸外按压和正压通气的比例应为3:1,达到每分钟120个动作,即90次按压和30次正压通气,30秒后再评估心率、呼吸。
(4)药物治疗:建立静脉通路;保证药物的应用(胸外按压与正压通气配合进行30秒,心率持续<60次/分,应用肾上腺素),30秒后再次评估心率、呼吸。
3、复苏过程中注意新生儿保暖,维持新生儿体表温度36.5~37℃。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遵医嘱合理用氧。
4、早产儿要注意避免使用高渗药物,维持颅内稳压稳定。
5、指导产妇及新生儿进行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6、告知家长新生儿目前的情况和可能的预后,定期随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困难、循环障碍,以致生后l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护理常规】
1.复苏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应由产科及儿科医师、护士共同合作进行。
(1)复苏程序:严格按照ABCD步骤进行,顺序不能颠倒。
A.畅通呼吸道:要求在生后15~20s完成,取"鼻吸气位",清除口鼻腔分泌物。
B.建立呼吸:①刺激触觉,拍打足底和摩擦新生儿背部来促进呼吸出现。
如出现正常呼吸,心率>100/min,肤色红润或仅手足发绀者可给予观察;②触觉刺激无效后,立即用复苏器加压给氧,15~30s 后再评估是否需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C.恢复循环:气管插管正压通气30s后,心率<60/min或心率在60~80/min不再增加,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D.药物治疗: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的应用。
(2)复苏后监护:观察体温、呼吸、血压、心率、尿量、肤色和窒息所导致的神经系统症状;注意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排尿和排便异常、感染和喂养等问题。
认真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
2.保温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患儿的保温,可将患儿置于
远红外保暖床上,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维持患儿肛温36.5~37℃。
3.病情观察与护理密切观察呼吸、心率、面色、肤色、反应、哭声、肌张力变化,注意尿液、粪便颜色及次数等情况。
【健康教育】
1.介绍患儿窒息相关的医学知识告知家长病情、抢救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2.保暖室温控制在24~26℃,维持体温在36~37℃,维持相对湿度在55%~65%。
3.喂养重度窒息患儿常规禁食12~48h后开奶,告知母乳喂养的优点及正确的哺乳姿势;喂养时,患儿头高足低位,少量多次,喂完后轻叩背部,减轻溢乳并密切观察面色、呼吸及精神状态,不能直接喂养者,用鼻饲法。
4.消毒隔离勤洗手、严格消毒,预防交叉感染,保持室内温度、相对湿度适宜是防止感染的必要措施。
5.心理指导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减少恐惧,尤其是母亲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保证乳汁分泌,利于母乳喂养。
6.复诊须知出院后2周门诊复查,了解疾病康复情况,进行体格及生长发育的监测,按时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