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急诊救护

合集下载

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应急急救预案(优推材料)

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应急急救预案(优推材料)

项目:护理应急急救情景演练(2017培训版)内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应急急救预案演练脚本资料来源:急诊抢救室审核:护理应急急救培训师资小组预期目标:达标率100%一、演练目的:通过情景模拟演练,提高护理应急小组成员对患者出现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应急处理能力,熟练掌握急性呼吸衰竭的处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二、演练时间:2017年7月三、演练地点:急诊抢救室四、演练内容:急性呼吸衰竭的应急预案五、演练事件:急诊抢救室抢3床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六、演练模式:模拟演练七:参演人员:演练负责人:周丹何闯参加人员:科室应急小组成员八:物品准备:输液车1辆,病历夹1本,抢救车1辆,有创呼吸机1台、心电监护仪1台、气管插管箱1个,生理盐水10ml若干支,甲强龙40mg,速尿20mg,氨茶碱0.25,生理盐水250ml九:工作职责:⒈马素敏负责发布演练令,组织协调⒉马素敏负责演练方案的实施⒊孟桂文负责评估患者,下达口头医嘱十、演练场景:(案例解读)患者张三,男,84岁,患者“反复咳嗽咳痰20年,活动后心悸气短15天,发热,咳黄痰1周,痰液不易咳出”,由当地卫生院经处理后由120送来我院,于2月1日22::00点送入急诊科,22:00护士A:发现患者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大汗淋漓,立即评估患者,神志清楚,口唇紫绀,不能平卧,初步判断可能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紧急处理:护士A:予端坐位,身体前倾,鼻导管吸氧3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静脉通路;T:38.8℃,护士B:心电监护P:102次/分,R:28次/分,BP:136/82mmHg, SPO279%,通知值班医生,抢救车、呼吸皮囊、吸痰盘床旁放床头备用22:01医生到位,实施“二人定位”抢救:值班医生到位后听取护士A病情汇报及初步查体:患者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肺呼吸音减弱,散在湿罗音,心律整齐,腹软,无压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初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呼吸功能衰竭?遵医嘱给予以下急救措施:启动紧急施救㈠人员抢救分工完成时限值班医生 1.初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与护士操作同步开具2.开具口头医嘱:(1)鼻导管吸氧3L/min(2)心电监护(3)抽血气分析检查(4)甲强龙40mg静脉推注,(5)生理盐水250ml加氨茶碱0.25g静脉滴注(6)吸痰(7)告病重护士A (主导)1. 安置患者体位:高枕卧位,安抚患者2. 鼻导管吸氧3. 抽血气分析、4. 吸痰5.抢救记录护士B 1. 连接心电监护,设置参数,监测频率10分钟一次,(SPO2—血压—心率—设置报警—调整参数)2. 通知值班医生3. 遵医嘱用药甲强龙40mg静脉推注,生理盐水250ml加氨茶碱0.25g静脉滴注4. 床头备呼吸皮囊、吸引装置22:10患者烦躁不安、大汗淋漓,P:122次/分,R:35次/分,BP:136/82mmHg, SPO269%,启动紧急施救㈡人员抢救分工完成时限值班医生 1.初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与护士操作同步开具2.开具口头医嘱:(1)面罩吸氧8L/min(2)气管插管、呼吸机准备护士A 1.面罩吸氧8L/min2.气管插管知情同意书准备护士B 气管插管箱、呼吸机备用状态22:15 检验科危急值:血气分析PO240mmHg、PCO2108mmHg启动紧急施救㈠人员抢救分工完成时限值班医生 1.修正诊断: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与护士操作同步开具2.开具口头医嘱:(1)麻醉科会诊(2)呼吸皮囊辅助呼吸护士A (主导)1. 麻醉科会诊2. 准备气管插管用物:牙垫,5ml注射器,胶布,3. 复述医嘱取药,与医生核对抽药用药。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疗指南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疗指南

呼吸衰竭[概述]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肺内、外疾病导致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障碍,致使人体在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发生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塘潴留,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与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 参与呼吸运动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呼吸中枢、运动神经、呼吸肌、胸廓、胸膜、肺和呼吸道的病变,都会导致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意识障碍等。

1.呼吸困难可为呼气性、吸气性或者混合性呼吸困难,患者感觉空气不足,客观表现为呼吸用力,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改变。

2.发绀口唇、甲床、耳垂和口腔粘膜呈现青紫色。

3.精神神经症状初期有头痛、兴奋躁动、肌肉抽搐、夜间失眠而白天嗜睡,逐渐出现反应迟钝、语言和定向力障碍、谵妄,甚至昏迷。

4.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可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也可同时合并代谢性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5循环系统症状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多汗、球结膜充血水肿、浅表静脉充盈。

严重缺氧可以出现心肌损害、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也可引起血压下降,周围循环衰竭、四肢厥冷、休克等。

6.其他脏器功能障碍黄疸、肝功能转氨酶升高、尿中出现蛋白以及管型,血浆尿素氮以及肌酐升高、呕血、黑便等。

7.动脉血气分析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

8.引起呼吸衰竭基础疾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呼吸衰竭的分类:按动脉血气结果分:①I型: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②Ⅱ型: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PaO2<60mmHg, PaCO2>50mmHg)。

按发病过程分:①急性呼吸衰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突发或者迅速发展,短时间内呼吸功能迅速恶化,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

②慢性呼吸衰竭:慢性疾病导致呼吸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经过较长时间发展为呼吸衰竭。

③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在基础疾病如COPD、哮喘等引起的慢性呼吸衰竭的基础上,发生呼吸系统感染或者气道痉挛等,短时间内PaO2明显下降,PaCO2明显上升,为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

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应急急救预案演练脚本2015培训版)

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应急急救预案演练脚本2015培训版)

一、演练目的:通过情景模拟演练,提高护理应急小组成员对患者出现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应急处理能力,熟练掌握急性呼吸衰竭的处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二、演练时间:2015年2月1 日22 点00 分三、演练地点:急诊抢救室四、演练内容:急性呼吸衰竭的应急预案五、演练事件:急诊抢救室抢3床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六、演练模式:模拟演练七:参演人员:演练负责人:马素敏参加人员:科室应急小组成员八:物品准备:输液车1辆,病历夹1本,抢救车1辆,有创呼吸机1台、心电监护仪1台、微泵2台、气管插管箱1个,生理盐水10ml若干支,甲强龙40mg,速尿20mg,氨茶碱0.25,生理盐水250ml九:工作职责:⒈马素敏负责发布演练令,组织协调⒉马素敏负责演练方案的实施⒊孟桂文负责评估患者,下达口头医嘱十、演练场景:(案例解读)患者张三,男,84岁,患者“反复咳嗽咳痰20年,活动后心悸气短15天,发热,咳黄痰1周,痰液不易咳出”,由当地卫生院经处理后由120送来我院,于2月1日22::00点送入急诊科,22:00护士A:发现患者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大汗淋漓,立即评估患者,神志清楚,口唇紫绀,不能平卧,初步判断可能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紧急处理:护士A:予端坐位,身体前倾,鼻导管吸氧3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静脉通路;T:38.8℃,护士B:心电监护P:102次/分,R:28次/分,BP:136/82mmHg, SPO279%,通知值班医生,抢救车、呼吸皮囊、吸痰盘床旁放床头备用22:01医生到位,实施“二人定位”抢救:值班医生到位后听取护士A病情汇报及初步查体:患者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肺呼吸音减弱,散在湿罗音,心律整齐,腹软,无压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初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呼吸功能衰竭?遵医嘱给予以下急救措施:22:10患者烦躁不安、大汗淋漓,P:122次/分,R:35次/分,BP:136/82mmHg, SPO269%,22:15 检验科危急值:血气分析PO240mmHg、PCO2108mmHg3.急救后病情评估与处理:4.抢救结束处理:⑴23:10整理用物⑵人文关怀,说明抢救原因、抢救效果,及抢救后的注意事项。

急性呼吸衰竭的处理与监护措施

急性呼吸衰竭的处理与监护措施

血氧饱和度监测
血氧饱和度是评估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 监测方法:使用脉搏血氧仪,通过手指或耳垂测量 正常值范围:95%-100% 异常值处理:及时调整氧疗方案,确保患者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
血气分析
目的:评估患者的呼吸衰竭程度和酸碱平衡状况 采样方法:动脉血或静脉血 检测项目: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碱剩余等 结果解读: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和治疗方案
急性呼吸衰竭的处理与监护措施
汇报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X
目录
01.
急性呼吸衰 竭的紧急处 理
02.
急性呼吸衰 竭的药物治 疗
03.
急性呼吸衰 竭的监护措 施
04.
急性呼吸衰 竭的护理措 施
05.
急性呼吸衰 竭的预防措 施
急性呼吸衰竭的紧急处理
0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使用吸痰器、气管插管等设备 保持呼吸道湿润:使用加湿器、雾化器等设备 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呼吸机、人工呼吸等设备 预防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药物
急性呼吸衰竭的预防措施
05
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急性呼吸衰竭的认识 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等 鼓励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疾病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保 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虑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 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 当的运动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糖皮质激素
作用机制:抗炎、抗过敏、 抗休克
适应症:急性呼吸衰竭、 严重感染、过敏性疾病
常用药物:地塞米松、氢 化可的松、泼尼松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
病情监测
教会患者及家属监测病情的方法,如观察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 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预后评估与随访
定期评估
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预后评估,了解患 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长期随访
建立长期的随访机制,定期对患者进 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和康复 情况,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 导。
感谢您的观看
心理干预措施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帮助 其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从而改
善情绪状态。
放松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冥想等放 松训练,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音乐疗法
利用音乐来调节患者的情绪,缓 解焦虑和抑郁症状。
家属的心理护理指导
提供心理支持
向家属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帮助其正确面对患 者的病情,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神志不清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昏迷 、抽搐等。
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结果可作出诊断。血气分析显示PaO₂降低 ,PaCO₂升高。
02
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评估
评估内容与方法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家 族史、用药情况等,以 便分析呼吸衰竭的原因
呼吸状况
评估患者呼吸频率、深度、节 律等,判断呼吸衰竭程度。
循环状况
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 和度等指标,了解循环功能状
况。
营养状况
评估患者营养状况,以便制定 合理的饮食计划。
护理问题与诊断
气体交换受损
由于肺部病变或通气功能障碍 ,导致气体交换受损。
潜在并发症
如肺部感染、心脏疾病等,需 要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急救护理学试题集内含答案

急救护理学试题集内含答案

急救护理学试题集内含答案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第一、二章院外救护A型题1.emergency medicine是(D )A. 院前急救B. 重症监护C. 急诊科D. 急诊医学E. 急救护理学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B )A. emergency medicineB. emergency medicine service systemC. department of emergencyD.nursing in emergencyE.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ine care3.院前急救主要经常性任务(A )A. 病人呼救B. 灾害遇难者急救C. 救护值班D. 紧急救护枢纽E. 以上都不是4.下列哪一项不属急诊科的设置(C )A. 预检分诊处B. 急诊诊查室C. 急诊抢救室D. 急诊换药室E. 急诊观察室5.下列哪一项不属急诊护理观察技巧(D)A. 问B. 听C. 触D. 教E. 看是EMSS中的第几个环节(C )A. 第一环节B. 第二环节C. 第三环节D. 第四环节E. 第五环节X型题1.急救护理学的范畴(ABCDE )A. 院前急救B. 危重病急救C. 抢险救灾D. 战地救护E. 急救护理人才培养和科研主要参加人员(ABCD )A. 最初目击者B. 急救医护人员C. 急诊科医护人员D. ICU医护人员E. 以上都不是包括(ABC )A. 院前急救B. 医院急诊科抢救C. ICUD. 抢救室E. 监护室4.院前急救的特点(ABCDE )A. 社会性、随机性强B. 时间紧急C. 流动性大D. 工作环境条件差E. 病种多样复杂5.院前急救的紧急救护要点包括(ABCD )A. 舒适符合病情的体位B. 迅速有效建立静脉通道C. 正确松解病人衣服D. 初步急救E. 途中监护名词解释EMSS 院外急救反应时间生存链急救半径简答题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织体系如何构建?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有哪些?3、院外急救的特点有哪些?4、简述院外急救的原则。

院前急救中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转运程序及护理

院前急救中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转运程序及护理

院前急救中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转运程序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如何对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转运才能使患者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治。

方法对转运的24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在转运途中全组1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在转运前予以气管插管。

结论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及程序,是使患者得到及时、迅速、准确、有效就治的重要保证关键词:院前急救;急性;呼吸衰竭;转运;护理急性呼吸衰竭是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原肺呼吸功能正常,因各种迅速发展的病变,在短时间内引起严重气体交换障碍,产生缺氧,伴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以急性换气功能障碍所致的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为主要表现。

院前急救病人带呼吸机的转运是急性呼吸衰竭转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其他急病转运要求更为严格,具有特殊性,院前急救转运系统对保障病人健康更是重要,成功转运可有效降低呼吸衰竭病死率和缩短治愈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1 临床资料2012年9月~2014年6月共转运急性呼吸衰竭患者24例,男17例,占70.83%;女7例,占29017%。

根据病因归纳为急性哮喘5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发伴呼吸衰竭19名。

转运人员均是有经验、抢救技术能力强的医护人员。

2转运方法2.1转运设备转运救护车数辆,车内装备有车载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可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和呼吸),便携式氧气管,负压吸引器,微量输液泵,血糖仪,血气分析仪,急救箱(内有喉镜、各种型号的气管插管、吸痰管、复苏囊、氧气面罩、输液器、静脉留置针、多种抢救药品),除颤仪,心电图机,专用移动电源、照明及电源装置。

所有设备均要固定在车内,以免汽车颠簸造成左右摇晃。

出车前检查仪器设备完好情况,出车完毕及时补充抢救药品、物品,使急救车内物品处于完备状态,随时准备出车。

急救车每次转运后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保持车内空气流通,减少交叉感染,保证安全转运。

2.2 稳定病情出诊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畅通气道,吸氧,其中有8例患者呼吸困难严重,口唇及面部明显紫绀,立即予以气管插管,并连接便携式简易呼吸机;2例因插管困难而使用一次性喉罩;其余患者或用面罩、或用鼻导管吸氧。

急性呼吸衰竭病人护理措施

急性呼吸衰竭病人护理措施
病理生理
急性呼吸衰竭时,肺通气不足或 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机体缺氧,同 时二氧化碳潴留,引起酸碱平衡 失调和多器官功能损害。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急性呼吸衰竭的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 、发绀、意识障碍等,严重时可出现 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循环系统症状。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结果,可以 确诊急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显示 PaO₂降低,PaCO₂升高。
生活与饮食指导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病人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并尽量减少外出,防止交叉感染 。
饮食建议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营养状况,提供适宜的饮食建议,如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 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康复训练与随访
呼吸功能锻炼
指导病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有效咳嗽等,以改 善呼吸功能。
定义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使机体在短时 间内出现低氧或高碳酸血症,进而发生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 征。
分类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急性呼吸衰竭可分为低氧性呼吸衰竭和高碳酸性呼吸衰竭 。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急性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包括呼 吸道阻塞、肺部感染、肺组织损 伤、神经肌肉疾病等。
氧疗护理
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吸氧方式 ,如鼻导管、面罩等。
监测吸氧效果,如血氧饱和度 等指标,及时调整氧流量。
注意用氧安全,避免吸入氧浓 度过高导致氧中毒。
病情观察与监测
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 和深度,以及口唇、甲床等部位
的缺氧表现。
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 体温等,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增强其治疗信心。

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
03

急救护理学简答和名词解释

急救护理学简答和名词解释

第一、二章名词解释1EMSS: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2 院外急救:指各种遭受危机生命的急危重症病人自发病或者受伤开始至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

3 反应时间:急救中心调度室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的时间,反应时间长短是判断院前急救服务功能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

4 生存链(参照2022 年指南):是以早期通路(呼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组成,环环相扣。

5 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院外急救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

6.分诊:根据急诊病人就诊时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所属科别,进行初步诊断,以便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

.7. .SOAP 公式:subject 主观资料;object 客观资料;assess 评估;plan 计划PQRST 公式:provoke 诱因;quality 性质;radiat 放射痛;severity 程度;time 时间8.动态评估:指对急诊待诊病人进行动态观察,普通应每10~15min 再评估一次,视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分类与就诊顺序等;此外,对留急诊监护室、观察室病人需进行人室再评估。

9.CVP: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

.10.生理无效腔:次吸入的气体,一部份留在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一部份气体不参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或者死腔。

其容积约为150ml。

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也可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使部分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交换,这一部份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

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生理无效腔。

11.BE:剩余碱是指在标准条件下, 即温度38 度,SaO2 100%,PaCO2 为40mmHg 时,将血液标本的Ph 滴定至7.4 时所需要的酸或者碱的量1.MODS: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感染或者休克等伤害后,同时或者序贯的浮现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脏器功能失常以致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2020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急诊治疗专家共识

2020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急诊治疗专家共识

2020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急诊治疗专家共识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是急诊常见的一组危及生命的疾病,其治疗除了祛除病因外,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氧疗方式。

对于经鼻导管、普通面罩、储氧面罩、高流量氧疗系统[经湿化加温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ighflow nasal cannula, HFNC]以及无创机械通气等治疗方式等仍然不能纠正缺氧或者由于某些原因不适宜上述氧疗方式的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常常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进行高级且复杂的呼吸支持技术,但是,目前对于此类患者无论在治疗策略的选择还是在治疗措施的使用顺序上,还都存在一些争论。

尽管小潮气量通气、控制平台压力、最佳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及降低吸气驱动压(driving pressure,∆P)等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已经提出多年,但是在急诊临床上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部分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未能得到恰当地救治或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而且还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

为指导急诊临床医护人员对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危重病学组牵头联合多学组专家讨论,达成本共识。

1 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概述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为肺通气障碍(阻塞性或限制性)或换气障碍。

对于气道阻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及大量胸腔积液等疾病,如病因祛除、肺通气功能改善则低氧血症可明显改善。

本共识所讨论的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肺泡气体交换障碍或通气/血流比例(V/Q)失衡所致的严重低氧血症。

引起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很多,可分为肺源性[主要表现形式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非肺源性,具体见表1。

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1.确定呼吸衰竭的原因:在采取任何急救护理措施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呼吸衰竭的原因。

常见的原因包括肺部感染、肺水肿、支气管痉挛、气胸等。

2.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是急救护理的首要任务。

可以使用手法清除呼吸道中的任何阻塞物,如呕吐物或异物。

同时,保持患者的头部处于正中位置,以便保持呼吸道通畅。

3.提供氧气:给予患者纯氧或氧气面罩以提供充足的氧气。

氧气的浓度要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调整,以帮助维持氧合作用。

4.帮助呼吸:如果患者呼吸困难或呼吸完全停止,需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可以采用口对口、口对鼻或面罩呼吸等方法进行人工呼吸,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5.监测呼吸参数: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血氧饱和度。

及时调整急救护理措施以保持呼吸参数在正常范围内。

6.控制呼吸窘迫: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呼吸窘迫,可以给予镇静剂或肌松剂以减轻呼吸肌的紧张状态,并改善呼吸功能。

7.提供适当的支持治疗:除了急救护理措施外,还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支持治疗。

根据病情的不同,可能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利尿剂、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来治疗原发病。

8.转运至医院:完成急救护理措施后,需要立即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在转运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及时调整急救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总结起来,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包括维持呼吸道通畅、提供适当的氧气、人工呼吸、监测呼吸参数、控制呼吸窘迫、提供支持治疗等措施。

在实施急救护理措施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措施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另外,患者需要尽快转运至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只有通过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急性呼吸衰竭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措施(2024)

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措施(2024)
多器官功能障碍
03
呼吸衰竭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如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这些并发症的出现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8
2024/1/30
03
CHAPTER
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9
2024/1/30
患者主观感受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改变。
口唇、甲床等部位出现发绀现象,是缺氧的典型表现。
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01
呼吸衰竭时,由于肺泡通气不足或通气/血流比例失衡,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而高碳酸血症则可导致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02
在呼吸衰竭的过程中,由于肾脏的代偿作用,可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此时,患者体内pH值可相对正常,但实际上是酸中毒和碱中毒同时存在的复杂病理生理状态。
机械通气
在氧疗和机械通气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监测呼吸功能
14
2024/1/30
药物治疗
针对急性呼吸衰竭的诱因和并发症,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利尿剂、强心剂等。
原发病治疗
积极寻找并治疗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发病,如肺炎、肺栓塞、气胸等。
营养支持治疗
对于营养不良或不能进食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治疗,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功能。
15
2024/1Leabharlann 3005CHAPTER
急性呼吸衰竭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16
2024/1/30
肺部感染
肺水肿
呼吸衰竭加重
多器官功能障碍
01
02
03

(推荐)呼吸衰竭应急预案

(推荐)呼吸衰竭应急预案

《(推荐)呼吸衰竭应急预案》xx年xx月xx日•呼吸衰竭的概述•呼吸衰竭的紧急处理•呼吸衰竭的预防措施•呼吸衰竭的急救流程目•呼吸衰竭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呼吸衰竭的康复与护理录01呼吸衰竭的概述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使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定义I型呼吸衰竭和II型呼吸衰竭。

I型呼吸衰竭为单纯低氧性呼吸衰竭;II型呼吸衰竭为高碳酸性呼吸衰竭。

分类定义与分类病因呼吸道阻塞、肺组织和肺血管病变、神经肌肉病变、胸廓外伤、胸部手术等。

病理生理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变化涉及多个方面,如酸碱平衡紊乱、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分流和弥散障碍等。

病因与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的程度和发生的速度。

主要有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神经症状等。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结果进行诊断,即动脉血气分析PaO ₂<60mmHg,PaCO ₂>50mmHg。

临床表现与诊断02呼吸衰竭的紧急处理对于呼吸衰竭患者,吸氧是紧急处理的首选措施。

应给予患者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并根据病情调整氧流量。

吸氧对于轻度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可以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可采用面罩或鼻导管吸氧的方式进行无创通气。

无创通气吸氧及无创通气建立人工气道对于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应建立人工气道以维持呼吸。

可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方法建立人工气道。

通气模式和参数调节机械通气时应选择适当的通气模式,并根据病情调整通气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

有创机械通气抗生素使用对于呼吸衰竭患者,应根据感染源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衰竭,应给予抗病毒治疗。

抗感染治疗在紧急处理呼吸衰竭的同时,应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针对病因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常伴有酸碱平衡失调,应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救护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救护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救护1、诊断1.1 评估患者病史和症状急性呼吸衰竭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组、意识障碍等。

患者病史可能包括肺部疾病、外伤、手术或药物过量等。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有助于诊断急性呼吸衰竭。

1.2进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皮肤颜色、呼吸频率和深度、肺部听诊等。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可能表现出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发组、呼吸浅快或呼吸窘追等体征。

1.3安排相关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能包括血常规、血气分析、肝功能、肾功能等。

血气分析可以提供关于患者通气和氧合状态的信息,有助于诊断急性呼吸衰竭。

1.4 进行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片和CT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肺部病变和观察患者肺部的情况,为诊断急性呼吸意竭提供依据。

2、救护2.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性呼吸衰竭救护的关键。

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体位,如半卧位或侧卧位,以防止舌后坠和误吸。

对于有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阻塞的患者,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

2.2给予氧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常出现低氧血症。

给予氧气治疗可以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缓解呼吸困难。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给氧方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置吸氧等2.3机械通气支持对于严重低氧血症或呼吸窘迫的患者,可能需要机械通气支持。

机械通气可以通过正压通气提高通气量,维持适当的氧合状态。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机械通气模式和参数设置2.4治疗原发病因急性呼吸衰竭的救护还应针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

如肺部感染患者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创伤患者需要处理创伤部位等。

及时治疗原发病因有助于缓解急性呼吸衰竭的症状。

2.5监测生命体征在救护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

根据患者病青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6提供心理支持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可能因为呼吸困难而感到焦虑和恐惧。

医护人员应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缓解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

急诊科常见急症急救与护理

急诊科常见急症急救与护理

急诊科常见疾病急救与护理创伤的急救与护理一、急救原则:迅速、准确、有效包括现场急救、转送中救护、急诊室救护二、现场救护:先抢救生命,后保护功能,先重后轻,先急后缓(1)脱离危险环境(2)解除呼吸道梗阻:松开衣领,侧卧位偏向一侧,清除异物。

(3)处理活动性出血:加压包扎、伤部抬高。

(4)处理创伤性气胸:张力性气胸,排气减压,开放性气胸,无菌敷料封口。

(5)保护好断层肢体:无菌包包好,外套塑料袋,周围置冰块(6)伤口处理:外漏部分严谨回钠。

(7)抗休克:止血、输液、扩容(8)现场观察三、转送途中的救护:力求快速,保证途中抢救1、伤员体位:依据伤情选择,一般仰卧位,颅脑外伤侧卧或头部偏向一侧,胸部伤半卧位,休克取中凹位。

2、搬运方法:脊柱骨折平卧位,担架运送,3—4人一起搬运。

3、途中注意:头在后,下肢在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四、急诊室救护1、抗休克: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加压输液。

2、控制出血:加压包扎伤口,抬高肢体。

3、胸部伤口的处理:开放性气胸迅速封闭伤口,张力性气胸快速穿刺引流。

4、颅脑损伤:防止脑水肿,使用高渗液。

5、腹部内伤处置:尽快输血、抗休克、手术。

昏迷的急救与护理一意识障碍程度分为:1、嗜睡:处睡眠状,可唤醒,又很快入睡。

2、昏睡:较深睡眠状,不易唤醒,答非所问,各反射存在。

3、昏迷:意识丧失,外界刺激不能感知。

二、急诊处理:1、病因治疗2、对症支持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充足供氧,必要时予以心肺复苏,建立静脉通路,输注抢救药物,脱水降颅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度失衡。

3、护脑治疗三、救治原则1、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充足氧供。

2、维持循环功能,抗休克。

3、补充葡萄糖,减轻脑水肿,纠正低血糖。

4、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5、对症处理,预防感染,控制高热和抽搐。

6、积极寻找和治疗病因。

四、护理重点1、密切观察病情,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呕吐物及大小便的性质,外伤情况和出血征象。

急诊呼吸衰竭抢救护理常规

急诊呼吸衰竭抢救护理常规

急诊呼吸衰竭抢救护理常规1.保护患者的呼吸道:急诊呼吸衰竭时患者的气道通畅性可能受到严重威胁。

护理人员应迅速采取措施,保障患者的气道通畅。

如患者有分泌物积聚,可以采用吸痰、气管切开等操作清除分泌物。

2.给予氧疗: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缺氧是一个严重问题。

护理人员应立即给予氧疗,以保证患者对氧的吸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鼻导管氧疗、面罩氧疗、无创通气等氧疗方法。

3.监测生命体征:在急诊呼吸衰竭抢救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评估病情和疗效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不断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输液支持: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往往伴随体液失衡,需要给予液体补充。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静脉输液或口服给予合适的液体。

5.痰液管理:对于分泌物过多且粘稠的患者,可以采用解痰药物或物理疗法进行痰液管理。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定期进行痰液抽吸或推拿等操作。

6.安全护理:在急诊呼吸衰竭抢救中,护理人员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

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位置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注意床边防护,防止患者意外掉落。

7.心理支持:急诊呼吸衰竭可以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感。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耐心倾听、情绪疏导等方式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其心理负担。

8.与医生密切合作:在急诊呼吸衰竭抢救中,护士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操作。

同时,护士也应积极向医生提供患者的观察结果,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是急诊呼吸衰竭抢救护理的常规措施。

在具体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以达到最佳抢救效果。

由于急诊呼吸衰竭的病因和病情千变万化,护士在抢救过程中还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急诊救护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救护方法。

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加强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监测。

结果:本组死亡10例,成活率80%。

结论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吸氧,严密进行生命体征各项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是呼吸衰竭救治中的关键,也是救治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呼吸衰竭;急诊室;救护
急性呼吸衰竭均为某些突然因素而引起,使患者原来正常的呼吸功能突然衰竭而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如果救治不及时,患者的生命危在旦夕,后果不可设想。

为了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笔根据自己在急诊室工作的实践中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救护进行探讨,临床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急诊救护的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浅谈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岁。

肺部感染20例,药物中毒14例,低钾性麻痹1例,乙脑7例,外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8例,均是急诊科急诊的患者。

2患者送达急诊室的状况
2.1本组患者到达急诊室时呼吸急促,频率>30次/min,有31例;呼吸极度缓慢,频率>10次/min有13例,呼吸快慢不均,双吸气者6例;三凹征明显有31例,皮肤、口唇指端发绀39例,嗜睡,躁动不安、神志恍惚不清44例。

2.2血气分析:PH值:7.24~7.55,PaCO2:6.8~8kPa,PaO2::4.7~7.8Kpa。

2.3救护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加强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监测,控制感染。

2.4转归:本组死亡10例,成活率80%。

3呼吸道应急救护
3.1即行口对口呼吸或简易手压式呼吸器。

本组病例需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正进行准备时,为了改善患病呼吸困难的状况,我们及时采取口对口或简易手压式呼吸器,促使病人呼吸改善等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我们用较快速的挤压—换气循环法,抢救初期给予两口较长的吹气,每次1~1.5秒,这样可使胸部有时间扩张和减少由于过量气体溢出和吸入过多所造成的腹部膨胀的可能,每次换气后停1.5秒,利用这段时间,使氧气充分被带入病人体内。

行气管插管的病人,其呼吸频率为12~15次/分,经急救实用,效果满意。

本组有8例因需气管插管和行气管切开进行准备,我们及时采用口对口及简
易手压式呼吸器,结果8例患者的呼吸困难状况明显改善。

3.2保持呼吸道通畅:本组50例均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呼吸衰竭的性质而选择保持气道通畅的类型。

本组呼吸衰竭50例,在急诊室内第一个15min采用鼻异管给氧35例,呼吸改善9例,有效率25.7%,紫绀纠正3例,有效率8.6%。

采用气管切开或插管15例,呼吸改善12例,有效率80%,紫绀纠正7例,有效率46.6%。

清除呼吸道堵塞物者41例,呼吸改善21例,有效率51.2%,紫绀纠正12例,有效率29.2%。

呼吸频率及深浅程度比较,x2=1
4.42,ρ0.01。

根据本组资料显示,行气管切开或插管,患者呼吸改善为80%,紫绀纠正为46.6%;清除呼吸道阻塞物时患者呼吸改善为51.2%,紫绀纠正29.2%,证明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具有重要价值和临床意义,是抢救呼吸衰竭病人的首要程序。

3.3鼻咽通气道。

有利于保持咽以上气道的通畅,特别是神志恍惚不清,无力咳嗽的患者,我们首先选择鼻咽通气道的方法,让患者在半卧位下用多孔吸痰管,通过鼻腔或口腔进行咽喉和气管刺激咳嗽,或将口腔,咽喉里的分泌物全部清除和吸出。

本组有6例患者通过用多孔吸痰管刺激患者的咽喉和气管,病人出现咳嗽,我们将咽喉及气管内的痰液及堵塞物吸出后,6例患者呼吸道梗阻即解除,改善了气道通气,免除了气管插管和手术。

3.4以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

本组有9例行气管插管,我们选用末端带囊的气管插管,充气仍便于作有效的辅助呼吸。

插入的导管一般不超过22h,为了避免引起喉气管内粘膜的损伤,需留置过久
而又不具备拔管条件者,我们行气管切开,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3.5气管切开。

患者作气管切开时,我们严格遵守无菌技术的要求,严格把关,防止再次的感染,特别对绿脓杆菌的感染,避免患者加重病情和增大治疗的难度。

在术中和术后我们尤其注意气管管套滑脱,扭曲和移位,管套过短,系带过松翻身或搬动的原因,致使套管外脱,发生漏气,使通气不足或局部皮下气肿。

本组有6例行气管切开,术中术后很成功,无出现管套脱落和发生漏气等通气不足的现象。

3.6吸痰。

吸痰应及时,动作轻柔,每次吸痰的时间不超过15秒,为了避免损伤粘膜,减少吸痰而致病情加重,本组在吸痰方法:吸痰前给患者加压输氧→关闭负压→让导管进气管达一定的深度再开负压→吸痰管上下移动→边退边旋转吸痰→关闭负压→加压给氧,保持导管无菌和备用。

4氧气疗法
本组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而控制氧疗浓度。

在氧流量摄入氧的含量,临床上我们定时给患者抽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了解PaO2水平,判断缺氧状态的确切改善情况,作为调节氧疗法的重要依据。

4.1轻度氧低血症。

患者无紫绀,SaO2超过80%,PaO250mmHg,PaCO250mmHg,FiO224~28%。

本组轻度氧低血症给氧流量1~3L/分。

4.2中度氧低血症:患者紫绀明显,SaO2在80%左右,PaO2在30mmHg,FiO2以25%为宜。

临床上我们以病人的面色,紫绀消
失程度及血气分析及时调整氧流量及氧浓度,以2~4L/分为适宜。

本组中度氧低血症给氧流量为2~4L/分。

但对于缺氧严重,紫绀明显,心肺功能差的病人,我们以持续低流量给氧,以1~3L/分为宜。

4.3严重氧低血症:患者严重紫绀SaO2低于60%,PaO230mmHg,FiO2在28~35%之间,氧流量给予5~6L/分。

4.4充分湿化。

施行人工气道,患者鼻咽失去湿化吸入气的功能,致使气管粘膜干燥,分泌物粘稠,聚积于呼吸道内不易咳出,并加重气道阻塞的可能性,也容易继发感染。

因此我们在湿化瓶中加入0.9%生理盐水,而抗炎选用0.9%生理盐水2~3ml+庆大8万u,对湿化气管气道的效果起到良好的作用。

4.5吸氧有效指征。

吸氧后患者紫绀消失,面色转红,呼吸频率减慢且规则,PaO260mmHg,PaCO2下降或不升高,呼吸衰竭仍未纠正,应及时寻早原因,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5做好床边各种的监测
由于呼吸衰竭的病人在第一阶段的呼吸困难以持续性的呼吸加快为主,第二阶段可有躁动,疲劳性脑缺氧症状,第三阶段则出现神志模糊,并有休克及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因此护理随时注意患者心功能的变化,待各项监测指标基本正常而转入病区处理。

5.1中心静脉压的监测。

在观察中,中心静脉压60cmH2O,血压正常,心脏指数降低,提示患者血容量不足,我们即加快输液速度。

中心静脉压15cmH2O,则提示病人循环系统的负荷已过于饱和,我们即减慢患者输液速度,防止心功衰竭收到满意的效果。

5.2生命体征的监测。

在观察中我们发现,血压的变化往往以呼吸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在呼吸衰竭的早期,病人循环代偿功能尚好,病人出现血压增高,心率加快,一旦代偿功能差时,病人出现血压下降,呼吸频率、幅度、节律以及呼吸机运转正常否,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我们半小时检测一次,并将所获得的分析依据及时报告医生。

5.3心电监测。

及时发现患者有否心律失常,心脏停搏,对心律、心率随时监测,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5.4血气分析监测。

协助化验室取动脉血,按医嘱取送化验单,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潮气量、呼吸频率,如发现PaO2有进行性下降,肺动脉压力进行性上升,提示患者可能出现右心衰竭的现象,病情恶化,即进行处理。

5.5注意尿比重监测和呼吸衰竭并发症的监测。

我们按医嘱及时作尿标本的监测,另外注意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一般常见于消化道出血、大脑皮层缺氧及脑水肿、肺水肿等。

本组无发现并发症的病例。

6讨论
6.1正确掌握人工通气方式的应用。

急诊科的护士对呼吸器的性能、机械原理、病人发生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等,都要熟练掌握,不能盲目地执行医嘱,甚至有时在监护中出现问题迟迟不能发现,这是呼吸衰竭急救中一个薄弱环节,应定期定人保养和维修工作不能忽视的。

本组1例在应用呼吸机时,因管道漏气致通气不足,直接影响了呼吸机的效能,使患者缺氧状况未能立即得到纠正,延误了救活。

6.2正确选择,合理应用氧疗的方法。

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中,高浓度给氧很易发生氧中毒,致肺组织损伤,肺间质水肿,因此还要注意增加通气量,否则很易使病人引起二氧化碳潴留而加重病情。

本组凡是严重低氧血症者采用高浓度给氧的时间很短,待紫绀消失血气分析好转,即调整氧流量及氧浓度,以持续低流量给氧为宜。

正确选择合理应用氧疗的方法是改善患者缺氧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江观玉急诊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27
[2]余伟秋陈安宝杨建华急诊室紧急气管插管失败原因分析,中国临床医生,2001,29(8):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