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

合集下载

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应急急救预案(优推材料)

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应急急救预案(优推材料)

项目:护理应急急救情景演练(2017培训版)内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应急急救预案演练脚本资料来源:急诊抢救室审核:护理应急急救培训师资小组预期目标:达标率100%一、演练目的:通过情景模拟演练,提高护理应急小组成员对患者出现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应急处理能力,熟练掌握急性呼吸衰竭的处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二、演练时间:2017年7月三、演练地点:急诊抢救室四、演练内容:急性呼吸衰竭的应急预案五、演练事件:急诊抢救室抢3床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六、演练模式:模拟演练七:参演人员:演练负责人:周丹何闯参加人员:科室应急小组成员八:物品准备:输液车1辆,病历夹1本,抢救车1辆,有创呼吸机1台、心电监护仪1台、气管插管箱1个,生理盐水10ml若干支,甲强龙40mg,速尿20mg,氨茶碱0.25,生理盐水250ml九:工作职责:⒈马素敏负责发布演练令,组织协调⒉马素敏负责演练方案的实施⒊孟桂文负责评估患者,下达口头医嘱十、演练场景:(案例解读)患者张三,男,84岁,患者“反复咳嗽咳痰20年,活动后心悸气短15天,发热,咳黄痰1周,痰液不易咳出”,由当地卫生院经处理后由120送来我院,于2月1日22::00点送入急诊科,22:00护士A:发现患者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大汗淋漓,立即评估患者,神志清楚,口唇紫绀,不能平卧,初步判断可能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紧急处理:护士A:予端坐位,身体前倾,鼻导管吸氧3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静脉通路;T:38.8℃,护士B:心电监护P:102次/分,R:28次/分,BP:136/82mmHg, SPO279%,通知值班医生,抢救车、呼吸皮囊、吸痰盘床旁放床头备用22:01医生到位,实施“二人定位”抢救:值班医生到位后听取护士A病情汇报及初步查体:患者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肺呼吸音减弱,散在湿罗音,心律整齐,腹软,无压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初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呼吸功能衰竭?遵医嘱给予以下急救措施:启动紧急施救㈠人员抢救分工完成时限值班医生 1.初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与护士操作同步开具2.开具口头医嘱:(1)鼻导管吸氧3L/min(2)心电监护(3)抽血气分析检查(4)甲强龙40mg静脉推注,(5)生理盐水250ml加氨茶碱0.25g静脉滴注(6)吸痰(7)告病重护士A (主导)1. 安置患者体位:高枕卧位,安抚患者2. 鼻导管吸氧3. 抽血气分析、4. 吸痰5.抢救记录护士B 1. 连接心电监护,设置参数,监测频率10分钟一次,(SPO2—血压—心率—设置报警—调整参数)2. 通知值班医生3. 遵医嘱用药甲强龙40mg静脉推注,生理盐水250ml加氨茶碱0.25g静脉滴注4. 床头备呼吸皮囊、吸引装置22:10患者烦躁不安、大汗淋漓,P:122次/分,R:35次/分,BP:136/82mmHg, SPO269%,启动紧急施救㈡人员抢救分工完成时限值班医生 1.初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与护士操作同步开具2.开具口头医嘱:(1)面罩吸氧8L/min(2)气管插管、呼吸机准备护士A 1.面罩吸氧8L/min2.气管插管知情同意书准备护士B 气管插管箱、呼吸机备用状态22:15 检验科危急值:血气分析PO240mmHg、PCO2108mmHg启动紧急施救㈠人员抢救分工完成时限值班医生 1.修正诊断: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与护士操作同步开具2.开具口头医嘱:(1)麻醉科会诊(2)呼吸皮囊辅助呼吸护士A (主导)1. 麻醉科会诊2. 准备气管插管用物:牙垫,5ml注射器,胶布,3. 复述医嘱取药,与医生核对抽药用药。

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应急急救预案演练脚本2015培训版)

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应急急救预案演练脚本2015培训版)

一、演练目的:通过情景模拟演练,提高护理应急小组成员对患者出现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应急处理能力,熟练掌握急性呼吸衰竭的处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二、演练时间:2015年2月1 日22 点00 分三、演练地点:急诊抢救室四、演练内容:急性呼吸衰竭的应急预案五、演练事件:急诊抢救室抢3床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六、演练模式:模拟演练七:参演人员:演练负责人:马素敏参加人员:科室应急小组成员八:物品准备:输液车1辆,病历夹1本,抢救车1辆,有创呼吸机1台、心电监护仪1台、微泵2台、气管插管箱1个,生理盐水10ml若干支,甲强龙40mg,速尿20mg,氨茶碱0.25,生理盐水250ml九:工作职责:⒈马素敏负责发布演练令,组织协调⒉马素敏负责演练方案的实施⒊孟桂文负责评估患者,下达口头医嘱十、演练场景:(案例解读)患者张三,男,84岁,患者“反复咳嗽咳痰20年,活动后心悸气短15天,发热,咳黄痰1周,痰液不易咳出”,由当地卫生院经处理后由120送来我院,于2月1日22::00点送入急诊科,22:00护士A:发现患者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大汗淋漓,立即评估患者,神志清楚,口唇紫绀,不能平卧,初步判断可能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紧急处理:护士A:予端坐位,身体前倾,鼻导管吸氧3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静脉通路;T:38.8℃,护士B:心电监护P:102次/分,R:28次/分,BP:136/82mmHg, SPO279%,通知值班医生,抢救车、呼吸皮囊、吸痰盘床旁放床头备用22:01医生到位,实施“二人定位”抢救:值班医生到位后听取护士A病情汇报及初步查体:患者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肺呼吸音减弱,散在湿罗音,心律整齐,腹软,无压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初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呼吸功能衰竭?遵医嘱给予以下急救措施:22:10患者烦躁不安、大汗淋漓,P:122次/分,R:35次/分,BP:136/82mmHg, SPO269%,22:15 检验科危急值:血气分析PO240mmHg、PCO2108mmHg3.急救后病情评估与处理:4.抢救结束处理:⑴23:10整理用物⑵人文关怀,说明抢救原因、抢救效果,及抢救后的注意事项。

急性呼吸衰竭及抢救措施

急性呼吸衰竭及抢救措施
01 心功能变化
缺氧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同时能量代谢障碍,引 起心肌损伤和心功能不全。
02 肾功能变化
缺氧导致肾灌注不足,同时能量代谢障碍影响肾 小球滤过功能,引起肾功能障碍。
03 消化系统变化
缺氧导致胃肠道黏膜缺血、缺氧,引起消化道出 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03
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措施
氧疗及机械通气
氧疗
通过提高吸入氧浓度 来改善患者缺氧状态

机械通气
当患者呼吸肌功能不 足以维持正常通气量 时,采用机械通气来
辅助呼吸。
无创通气
通过面罩等无创方式 连接患者与呼吸机, 无需建立气管插管等
有创连接。
有创通气
通过建立气管插管等 有创连接,将患者与 呼吸机连接,进行机
械通气。
抗感染治疗及痰液引流
抗感染治疗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导致呼吸困难的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 气管哮喘等相鉴别,同时需注意与其他导致低氧血症的 疾病如心力衰竭、贫血等鉴别。
02
急性呼吸衰竭病理生理
呼吸系统功能与障碍
01 气道阻塞
由于炎症、分泌物堵塞等原因导致气道阻塞,影 响正常通气。
02 肺组织病变
肺炎、肺水肿、肺不张等肺组织病变导致肺换气 功能障碍。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避免吸烟和吸入刺激性气体, 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05
急性呼吸衰竭预防及预后
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COPD、哮喘、肺炎等;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避 免接触有害物质,如烟雾、粉尘等;定期检查肺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 况。
急性呼吸衰竭及抢救 措施

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应急处理预案及流程

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应急处理预案及流程

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应急处理预案及流程一、预案目的为确保呼吸衰竭患者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旨在规范呼吸衰竭患者的应急处理流程,提高医护人员对呼吸衰竭患者的应急处理能力。

二、预案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院所有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应急处理。

三、预案内容3.1 抢救组织结构成立呼吸衰竭抢救小组,由呼吸科医护人员、急诊科医护人员、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及相关职能科室人员组成。

抢救小组成员负责呼吸衰竭患者的紧急救治、转运及病情监测等工作。

3.2 抢救设备及药品准备1. 抢救设备:呼吸机、吸氧设备、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简易呼吸器、抢救车等。

2. 药品准备:氧气、吸入性麻醉剂、血管活性药物、抗感染药物、解痉药物、利尿药物等。

3.3 抢救流程1. 识别呼吸衰竭患者: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意识障碍等症状,应立即识别并进行评估。

2. 紧急处理:a. 给予高流量吸氧,必要时使用无创或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b. 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c. 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d.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血管活性药物、抗感染药物等。

3. 病情评估:a.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包括呼吸困难程度、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等。

b. 及时进行血气分析、X线检查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4. 转运:a. 若患者病情危重,需紧急转运至重症医学科。

b. 转运过程中,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5. 后续治疗:a.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b.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措施。

四、预案的培训与演练1. 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呼吸衰竭抢救流程的培训,确保每位医护人员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定期组织呼吸衰竭抢救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五、预案的评估与更新1. 定期评估呼吸衰竭抢救预案的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急性呼吸衰竭及抢救措施

急性呼吸衰竭及抢救措施
理选择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菌群 失调。
心律失常监测与处理
持续心电监护
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针对性处理
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 治疗、电复律等。
预防复发
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心肺功能,降低心律失常的复发率。
抗炎药物
如糖皮质激素等,可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改善呼 吸功能。
营养支持与心理干预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保证营养摄入。对于 不能进食的患者,可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
心理干预
呼吸衰竭患者常伴有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需进行心理干预,如心理疏导、认 知行为疗法等,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压力控制通气
设定吸气压力、呼气压力等参数 ,呼吸机根据患者的呼吸需求提
供适当的通气支持。
辅助通气模式
如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等,呼吸机在患者触发呼吸时提 供辅助通气,减少呼吸肌疲劳。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
呼吸兴奋剂
如尼可刹米等,可刺激呼吸中枢,增加呼吸深度 和频率。
支气管扩张剂
如茶碱类药物,可扩张支气管,改善通气功能。
新型药物研发
针对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未来可能研发出新型药物,从根本 上治疗该疾病。
多学科协作诊疗
急性呼吸衰竭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未来可能实现多学科协作诊疗,为 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THANK YOU
感谢观看
03
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措施
氧疗与呼吸支持
高浓度氧疗
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提高血氧 饱和度,缓解缺氧症状。
无创通气
采用面罩或鼻罩进行无创通气,提 供正压通气支持,改善呼吸功能。

呼吸衰竭应急预案

呼吸衰竭应急预案

呼吸衰竭应急预案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突发状况时,如果能迅速采取正确的紧急处理措施,可以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制定一份呼吸衰竭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一份关于呼吸衰竭应急预案的详细内容,共计1200字。

I.应急响应组织机构1.应急响应小组:由医院呼吸科、急诊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的专家组成。

2.应急预案指挥部:由医院院长或相关领导亲自负责,负责指挥协调。

II.应急预案分级及流程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急诊处理的紧急程度,将呼吸衰竭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二级和三级。

(1)步骤一:呼叫应急小组如果发现患者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首先应呼叫应急小组。

同时,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

(2)步骤二:氧疗将患者放置高位头抬,给予纯氧吸入,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

(3)步骤三:监测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以及每小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合适的药物治疗,如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

(1)步骤一:呼叫应急小组和应急预案指挥部患者的呼吸困难明显加重,氧疗无效甚至不能自主呼吸时,应当立即呼叫应急小组,并通知应急预案指挥部。

(2)步骤二:高级氧疗继续给予高浓度氧疗,并考虑采用非侵入性或侵入性机械通气支持。

(3)步骤三: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并每1小时进行一次动脉血气分析。

(4)步骤四:药物治疗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呼吸兴奋剂、镇静剂、抗生素等。

(1)步骤一:呼叫应急小组、应急预案指挥部和院内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加重,氧疗无效,甚至不能自主呼吸,即刻呼叫应急小组、应急预案指挥部和院内重症监护室。

(2)步骤二:机械通气立即进行有创或非侵入式机械通气,并及时调整通气参数。

(3)步骤三:实施血液净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血液净化治疗,如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呼吸兴奋剂、镇静剂、抗生素等。

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1.确定呼吸衰竭的原因:在采取任何急救护理措施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呼吸衰竭的原因。

常见的原因包括肺部感染、肺水肿、支气管痉挛、气胸等。

2.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是急救护理的首要任务。

可以使用手法清除呼吸道中的任何阻塞物,如呕吐物或异物。

同时,保持患者的头部处于正中位置,以便保持呼吸道通畅。

3.提供氧气:给予患者纯氧或氧气面罩以提供充足的氧气。

氧气的浓度要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调整,以帮助维持氧合作用。

4.帮助呼吸:如果患者呼吸困难或呼吸完全停止,需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可以采用口对口、口对鼻或面罩呼吸等方法进行人工呼吸,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5.监测呼吸参数: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血氧饱和度。

及时调整急救护理措施以保持呼吸参数在正常范围内。

6.控制呼吸窘迫: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呼吸窘迫,可以给予镇静剂或肌松剂以减轻呼吸肌的紧张状态,并改善呼吸功能。

7.提供适当的支持治疗:除了急救护理措施外,还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支持治疗。

根据病情的不同,可能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利尿剂、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来治疗原发病。

8.转运至医院:完成急救护理措施后,需要立即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在转运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及时调整急救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总结起来,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包括维持呼吸道通畅、提供适当的氧气、人工呼吸、监测呼吸参数、控制呼吸窘迫、提供支持治疗等措施。

在实施急救护理措施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措施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另外,患者需要尽快转运至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只有通过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急性呼吸衰竭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流程等7个流程

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流程等7个流程

制度1.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流程呼吸衰竭病因治疗:如气道阻塞、严重气胸、大量胸腔积液、药物中毒、其他原发病等;慢性呼吸衰竭的诱因有感染、过劳、营养不良、药物应用不当等。

一般支持治疗: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血容量不足者补充血容量、补充足够的营养及热量、纠正低蛋白血症。

保持气道通畅:清除气道分泌物、气道湿化、辅助吸痰、应用祛痰药物及支气管扩张器、雾化吸入解痉剂及(或)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无效时选择机械通气。

氧疗:鼻导管吸氧、简易开放面罩、空气稀释面罩、高压氧疗(限于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机械通气时的氧疗;COPD患者给予持续低流量氧疗。

增加通气量、改善CO2潴留:(有选择地使用)呼吸兴奋剂、通气支持治疗,通气模式:1、经鼻(面)罩无创通气,选择持续气道正压或双水平气道正压,治疗无效时及时更换为有创通气。

2、气管插管后选择压力/容量控制+呼吸末正压、同步指令通气、压力释放通气、反比通气等。

病情稳定后收呼吸内科或ICU病房住院治疗2.急性冠脉综合征抢救流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作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缺血性胸痛平卧吸氧18导联心电图检查(加作V7 ~V9、V3R~V5R导联)明确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平卧位、松解领扣裤带迅速电话通知院内急诊科按心搏骤停程序抢救通报病情及心电图改变,做好溶栓及/或PCI的准备吸氧绝对平卧位、吸氧硝酸甘油片0.5mg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0.5mg舌下含化,阿司匹林片150~300mg嚼3~5分钟后可重复1次服或吞服可复用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观察血压、开通静脉通道吗啡2mg或杜冷丁50~100mg肌注严重者,5mg硝酸甘油注射液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中缓慢静滴立即开通静脉通道(剂量从10µg/min开始)硝酸甘油注射液5mg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滴(15滴/min)出现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时应按相应程序处理3.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抢救流程基本抢救措施氧疗:镇静:体位: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吗啡3mg 静脉注射1~2次坐位或半坐位重者给予PEEP 安定10mg,静脉注射双腿下垂床旁(呼气末正压呼吸)或CPAP(持续气道正压呼吸)糖皮质激素:监测:氢化可的松100~200mg,静脉注射心电、血压、呼吸或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正性肌力及减轻心脏前后负荷药物强心药: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物:毛花甙丙:0.2~0.4mg,静脉注射呋塞米20mg,静脉注射硝普钠25μg/min起毒K 0.25mg,静脉注射螺内酯20mg,每日2次硝酸甘油10μg/min起和(或)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其他去除诱因:辅助治疗:防治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控制高血压血液透析:超滤控制24小时出入水量纠正心律失常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心肌再灌注改善冠脉缺血治疗机械性损伤4.严重心律失常抢救流程基本抢救措施吸氧描记12导联心电图监测心电、呼吸、建立静脉通道备好除颤仪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电解质、心肌酶(CTnl)紧急处理严重心律失常缓慢心律失常:快速房颤、房扑:室上速:室速:如严重窦缓II-III度A VB 合并血液动力学刺激迷走神经方法首选电复律障碍者,电复律首选阿托品维拉帕米药物复律:或异丙肾上腺素普罗帕酮胺碘酮药物复律:(非器质性心脏病)利多卡因无效者安置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人工心脏起搏器胺碘酮合并血流动力学普罗帕酮障碍者:(非器质性心脏病)洋地黄静脉安置升压药临时心脏起搏器胺碘酮(超速抑制)WPW合并房颤者:ATP电复律胺碘酮电复律(同步)普罗帕酮食道调搏超速抑制减慢心室率:无脉性室速β受体阻滞剂异搏定(无心衰者)首选电击除颤洋地黄(有心衰者)射频消融术(高能量非同步)进一步完善诊治尽量去除诱因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电生理检查和冠脉再灌注必要时血液透析射频消融术、安置停止使用致心律心脏永久起搏器失常药物5.休克抢救流程维护重要脏器供血供氧体位头与双下肢均抬高畅通气道开放静脉通道或低温者保暖20°左右双鼻导管输氧双条静脉通道高温者物理降温迅速病因治疗过敏性心源性创伤性感染性失血、低血容量性肾上腺素、纠正心律失常,止痛、包扎、扩容、抗感染扩容(先平衡液皮质激素、钙剂控制心衰,急性固定,内脏破消除病灶后糖液)、输血、心包填塞穿刺裂及早探查中分子右旋糖酐引流减压、血浆、白蛋白严密监护,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采血:血气分析、电解质、床旁拍胸片、ECG、心电监护、血流动力学Cr、BUN;血渗压、凝血尿常规、比重、尿渗压,记每象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小时尿量和24小时出入量。

急性呼吸衰竭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急性呼吸衰竭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急诊科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演练时间
急预案演练
参加人员
演练目的
提高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成功率,为患者提供快速、有效的应急急救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及医疗安全,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急性危急病例抢救的能力。
演练过程
下午10时,1名约79岁男性患者“反复咳嗽咳痰20年,活动后心悸气短15天,发热,咳黄痰1周,痰粘不易咳出”,被外院紧急送来我院急诊科,现患者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大汗淋漓;
1.予端坐位,迅速通畅呼吸道,吸痰,鼻导管吸氧、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详细询问患者家属病史,记录发病和就诊时间、生命体征、体格检查。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考虑为急性呼吸衰竭;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并签署病情告知书;
2.开通绿色通道;
3.建立静脉通路,立即给予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尼可刹米0.5mg,氨茶碱;
整改措施
1.加强医疗技能培训,为更好的服务患者做准备;
2.定期组织演练以提高医务人员的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更好的完善应急抢救过程。
4.急查:血常规(提示感染存在行血培养)、降钙素原、血气分析、电解质;影像学检查(X线、CT),心电图;并请呼吸科会诊;
5.待生命体征平稳后,与电梯组做好沟通,在医护人员陪护下,将病人转送至呼吸科病房,并与病房护士交接、双签字。
评价
此次演练分工明确,各小组配合得当,整体过程连贯有序,很好地完成了演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急救word版本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急救word版本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急救【概述】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别称呼衰,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诊断要点】一、病因1.呼吸道病变支气管炎症、支气管痉挛、异物等阻塞气道,引起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匀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病因碳潴留。

2.肺组织病变肺炎、重度肺结核、肺气肿、弥散性肺纤维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可引起肺容量、通气量、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肺动脉样分流,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3.肺血管疾病肺血管栓塞、肺梗死等,使部分静脉血流入肺静脉,发生缺氧。

4.胸廓病变如胸廓外伤、手术创伤、气胸和胸腔积液等,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导致通气减少吸入气体不匀影响换气功能。

5.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药物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所致的肌肉神经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重症肌无力和等损害呼吸动力引起通气不足。

二、临床表现1.分类(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①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Ⅰ型)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

②Ⅱ型呼吸衰竭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O2和CO2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的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

只有增加肺泡通气量,必要时加氧疗来纠正。

(2)按病程分类按病程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呼衰是指前述五类病因的突发原因,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突然发生呼衰的临床表现,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等,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

最新急性呼吸衰竭及抢救措施课件ppt

最新急性呼吸衰竭及抢救措施课件ppt

04
急性呼吸衰竭护理措施
常规护理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3次 ,每次15-30分钟,保持适宜的温湿 度。
保持口腔清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 漱口液,每天至少两次。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 染。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卧位和 衣服,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定期进行口腔 护理。
改善环境,避免接触有害气体
总结词
改善环境,减少有害气体接触
详细描述
有害气体可以刺激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炎症和痉挛,诱 发急性呼吸衰竭。应尽量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如烟尘、 汽车尾气等。同时,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环境,定期开 窗通风。
高危人群可考虑接种疫苗
总结词
接种疫苗,保护高危人群
详细描述
对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肺部感染等肺部疾 病的高危人群,可以考虑接种疫苗来预防呼吸系统感 染。疫苗种类包括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接 种疫苗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预防急性呼吸衰竭的发 生。
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以及有无发绀、呼 吸困难等征象。
协助患者排痰,必要时可雾化吸入,以促进排痰。 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注意观察氧疗效果。
机械通气护理
保持呼吸机管道清洁消毒,定期更换和消毒。 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胸等。
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防止脱出或移位。
分类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可将急性呼吸衰竭分为Ⅰ型呼吸衰竭和 Ⅱ型呼吸衰竭。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包括肺部感染、肺栓塞、ARDS、COPD急性加重期、哮 喘持续状态等。
发病机制
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导致的肺通气 和(或)换气功能障碍。

医院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应急预案

医院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应急预案

医院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应急预案【救治原则】
1.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加环境温度及湿度,痰液黏稠者,可予雾化吸入。

若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应按需吸痰,吸痰前后要加压给氧,避免造成突然缺氧。

吸痰前先滴入0.45%的生理盐水或稀释的抗生素溶液0.5~1ml湿化气道,吸痰时动作要轻柔、敏捷,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吸痰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新生儿取平卧位,定时翻身,肩下垫软枕,轻拍背部,以利排痰,使分泌物易于排出。

2.合理用氧:以湿化吸入氧气为佳,将氧气装置的湿化瓶盛灭菌注射用水。

一般采用鼻导管、面罩等给氧,通常氧流量为0.5~2L/min,严重缺氧时可用60%~100%纯氧,但持续时间应为4—6h,不得超过6h。

3.应用人工辅助呼吸指征:新生儿经上述治疗无效,精神神经症状加重,甚至昏迷者;吸入高浓度氧,氧分压仍低于60mmHg者;急性二氧化碳潴留;呼吸过慢、频繁呼吸暂停或暂停达10s以上者;呼吸暂停或即将停止者。

4.监测呼吸、心率及动脉血气,作为用药、用氧、辅助呼吸等依据:保证营养和液体的供给,新生儿应给予鼻饲或静脉高营养。

5.应急处理流程
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应急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呼吸衰竭的抢救流程

呼吸衰竭的抢救流程

呼吸衰竭的抢救流程呼吸衰竭是指肺功能严重受损,导致氧合不足或二氧化碳排出受阻,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一种疾病。

在面对呼吸衰竭的患者时,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呼吸衰竭的抢救流程,以便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1. 确认患者病情。

首先,医护人员需要迅速确认患者是否出现呼吸衰竭的症状,包括呼吸急促、气短、皮肤发绀等。

同时,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以及意识状态的改变,这些都是判断呼吸衰竭的重要指标。

2. 给予氧疗。

一旦确认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立即给予氧疗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面罩或鼻导管给予高浓度氧气,以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

3.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在进行氧疗的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生命体征异常,可以有效避免病情恶化。

4. 给予药物治疗。

针对呼吸衰竭的病因和症状,医护人员可以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比如支气管扩张剂、呼吸兴奋剂等。

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5. 实施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支持。

医护人员需要迅速准备好呼吸机等设备,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支持。

6. 寻找病因并治疗。

在稳定患者病情的同时,医护人员需要积极寻找呼吸衰竭的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比如处理感染、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以阻断病情恶化的源头。

7.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包括呼吸状态、意识水平、生命体征等。

一旦出现异常,需要及时调整抢救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8. 评估抢救效果。

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定期评估抢救效果,包括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生命体征是否稳定等。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抢救方案,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呼吸衰竭的抢救流程需要医护人员迅速、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急性呼衰的急救护理

急性呼衰的急救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一、呼吸衰竭总论(一)呼吸衰竭概念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造成机体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因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称为呼吸衰竭。

(二)发病原因及机制1. 发病原因呼吸衰竭的发病原因是通、换气障碍。

其中通气障碍包括限制性通气障碍和阻塞性通气障碍;换气障碍包括弥散障碍、通气 / 血流比例失调及动静脉分流。

2. 发病机制( 1 )限制性通气不足(肺泡扩张受到限制)第一、呼吸肌肌活动障碍:由于呼吸中枢受损或抑制,呼吸机受病变累及导致呼吸肌活动障碍;第二、胸廓顺应性降低:由于胸廓畸形、脊柱畸形及胸膜纤维化等导致胸廓顺应性降低;第三、肺顺应性降低:取决于其弹性回缩力,而弹性回缩力由肺泡表面张力决定,表面张力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影响。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顺应性下降。

( 2 )阻塞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之气道狭窄或阻塞引起的通气不足。

其关键是气道阻力增加。

影响因素包括:气道口径(最重要)、长度和形态、气流速度和形式等。

气道阻塞分为中央性(声门—气管隆突)及外周性(内径小于 2mm )气道阻塞。

( 3 )弥散障碍指由于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泡膜异常增厚或弥散时间缩短所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

弥散障碍包括肺泡膜面积减少(减少超过一半以上)及肺泡膜厚度增加。

( 4 )肺泡通气血流( V/Q )比例失调通气 / 血流比例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 V )和每分钟肺泡血流量( Q )之间的比( V/Q )。

成人在静息状态下,肺泡通气 (V) 约为 4L /min,肺泡毛细血管的血液灌流量(Q) 约为 5L /min , V/Q=0.8 。

二、临床表现(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1. 缺氧可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严重缺氧可导致烦躁不安、意识障碍。

2. 二氧化碳潴留可导致中枢兴奋出现行为异常;二氧化碳潴留加剧可导致中枢抑制出现昏迷、昏睡等症状。

二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流程

二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流程

二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流程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导致气体交换障碍和广泛、不可逆性组织损害。

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流程包括早期识别和评估、即刻处理和稳定患者、确定病因和进行特异性治疗。

1.早期识别和评估急性呼吸衰竭的早期识别和评估对于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和氧饱和度,并询问相关病史和症状。

患者如果有呼吸困难、紫绀、意识改变等症状,应高度怀疑呼吸衰竭的可能。

2.即刻处理和稳定患者一旦识别出急性呼吸衰竭,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以维持患者的氧合和通气。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处理步骤:-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如清除分泌物、破坏物理刺激、使用呼吸道支持装置等。

-给予高浓度吸氧,如鼻导管或面罩,并监测氧饱和度。

如果患者氧饱和度无法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以考虑给予非侵入性或侵入性机械通气支持。

-确保患者的循环稳定,如监测血压、心电图、心率等,并根据需要给予液体复苏或药物治疗。

-进行血气分析评估患者的气体交换情况,以及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因。

-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疼痛,以减少呼吸负荷。

3.确定病因和进行特异性治疗在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稳定后,必须进一步评估并确定导致呼吸衰竭的病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

-如果是由感染引起的呼吸衰竭,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如果是由急性心力衰竭引起的呼吸衰竭,应考虑使用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等进行心脏支持和治疗。

-如果是由于肺栓塞或气胸等血管性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

-在不同病因下,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特定的治疗,如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物等。

4.相关支持治疗除了特异性治疗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支持治疗,以改善氧合和通气。

-机械通气:对于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如控制通气、辅助控制通气、高频振荡通气等。

-氢氧化钠或乳酸钠纠正酸中毒,并纠正电解质紊乱。

呼吸衰竭抢救流程

呼吸衰竭抢救流程

呼吸衰竭抢救流程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需要迅速而有效的抢救措施。

在面对呼吸衰竭患者时,医护人员需要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以下是呼吸衰竭抢救流程的详细介绍。

1. 初步评估。

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时,首先需要进行初步评估。

医护人员应立即对患者进行观察,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氧饱和度、意识状态等方面的评估。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病史和用药情况,以便后续的抢救工作。

2. 氧疗。

在确认患者存在呼吸衰竭的情况下,立即进行氧疗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鼻导管、面罩或呼吸机等方式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以提高血氧含量,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

3. 导管插管。

对于呼吸衰竭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确保气道通畅。

在进行导管插管时,需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损伤患者的气道和声带,确保气道通畅。

4. 呼吸机辅助。

对于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支持的患者,可以通过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

呼吸机可以提供正压通气,帮助患者完成呼吸工作,减轻呼吸肌的负担,同时保证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5. 药物治疗。

在呼吸衰竭抢救过程中,药物治疗也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激素、镇静剂等药物,以缓解呼吸道痉挛、减轻肺部炎症反应,保持呼吸稳定。

6. 监测与观察。

在抢救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等指标。

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7. 密切观察。

在呼吸衰竭抢救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一旦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频率增快、意识状态改变等情况,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防止病情恶化。

8. 专业护理。

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全程护理。

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调节呼吸机参数等工作,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抢救效果。

总结。

急诊呼吸衰竭抢救护理常规

急诊呼吸衰竭抢救护理常规

急诊呼吸衰竭抢救护理常规1.保护患者的呼吸道:急诊呼吸衰竭时患者的气道通畅性可能受到严重威胁。

护理人员应迅速采取措施,保障患者的气道通畅。

如患者有分泌物积聚,可以采用吸痰、气管切开等操作清除分泌物。

2.给予氧疗: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缺氧是一个严重问题。

护理人员应立即给予氧疗,以保证患者对氧的吸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鼻导管氧疗、面罩氧疗、无创通气等氧疗方法。

3.监测生命体征:在急诊呼吸衰竭抢救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评估病情和疗效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不断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输液支持: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往往伴随体液失衡,需要给予液体补充。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静脉输液或口服给予合适的液体。

5.痰液管理:对于分泌物过多且粘稠的患者,可以采用解痰药物或物理疗法进行痰液管理。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定期进行痰液抽吸或推拿等操作。

6.安全护理:在急诊呼吸衰竭抢救中,护理人员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

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位置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注意床边防护,防止患者意外掉落。

7.心理支持:急诊呼吸衰竭可以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感。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耐心倾听、情绪疏导等方式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其心理负担。

8.与医生密切合作:在急诊呼吸衰竭抢救中,护士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操作。

同时,护士也应积极向医生提供患者的观察结果,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是急诊呼吸衰竭抢救护理的常规措施。

在具体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以达到最佳抢救效果。

由于急诊呼吸衰竭的病因和病情千变万化,护士在抢救过程中还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急性呼吸衰竭及抢救措施

急性呼吸衰竭及抢救措施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皮肤粘膜:PaO2<50mmHg,紫绀
急性缺氧 凝血、造血 DIC
血液:慢性缺氧 刺激造血(代偿)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消化:微血管痉挛 应激性溃疡、肝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低氧所致的神经系统症状
眼花、头痛、情绪激动 思维障碍、记忆力和判断力降低,运动不协调 烦躁不安、谵妄、抽搐 意识丧失、昏迷、死亡 脑静脉血氧分压 正常:34mmHg 异常:<28mmHg,出现精神错乱 <19mmHg,意识丧失 <12mmHg,生命垂危
心血管系统表现
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心律失常(窦缓、期前收缩) 周围循环衰竭、室颤、停搏
肺静脉
肺泡
弥散功能障碍
概念: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泡膜异常增厚所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 原因: 肺泡膜面积减少:肺实变、肺不张、肺叶切除术 肺泡膜增厚:肺水肿、肺泡透明膜形成、肺纤维化 表现: PaO2 PaCO2
通气/血流比例
正常 肺泡通气量/肺血流量 (4.2 L) (5.0 L)
添加标题
84
添加标题
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
保证呼吸道通畅 通畅的呼吸道是进行各种呼吸支持治疗的必要条件。在重症急性呼吸衰竭尤其是意识不清的患者,咽部肌肉失去正常的肌肉张力,软组织松弛。舌根后倒均可阻塞上呼吸道(上气道系指自气管隆突以上的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正气管)。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痰液壅滞,以及胃内容物误吸或异物吸入都可以成为急性呼衰的原因或使呼衰加重。保证呼吸道的畅通才能保证正常通气,所以是急性呼吸衰竭处理的第一步。

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流程图

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流程图

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流程图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疾病,需要及时的抢救处理。

下面将介绍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流程图,希望能够对抢救工作有所帮助。

1. 评估患者病情。

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意识状态等指标的监测。

同时,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有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史等。

2. 给予氧疗。

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氧疗是非常重要的抢救措施。

可以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高浓度氧气,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3. 导管插入。

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以确保气道通畅,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

4.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以考虑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激素、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控制病情的发展。

5.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在抢救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6. 注意并发症的处理。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常常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需要及时处理并发症,如心律失常、休克、肺部感染等。

7. 重症监护。

对于病情严重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需要进行重症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8. 积极处理基础疾病。

急性呼吸衰竭往往是基础疾病的急性加重,因此在抢救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处理患者的基础疾病,如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以上就是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流程图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抢救工作中,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及时有效,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专家介绍急性呼吸衰竭是需要急抢救的急症。

对它的处理要求迅速、果断。

数小时或更短时间的犹豫、观望或拖延,可以造成脑、肾、心、肝等重要脏器因严重缺氧发生不可逆性的损害。

同时,及时、合宜的抢救和处置才有可能为去除或治疗诱发呼吸衰竭的基础病因争取到必要的时间。

(一)保证呼吸道通畅通畅的呼吸道是进行各种呼吸支持治疗的必要条件。

在重症急性呼吸衰竭尤其是意识不清的患者,咽部肌肉失去正常的肌肉张力,软组织松弛。

舌根后倒均可阻塞上呼吸道(上气道系指自气管隆突以上的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正气管)。

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痰液壅滞,以及胃内容物误吸或异物吸入都可以成为急性呼衰的原因或使呼衰加重。

保证呼吸道的畅通才能保证正常通气,所以是急性呼吸衰竭处理的第一步。

1.正确的体位立即使患者头部取侧卧位,颈部后仰,抬起下颌。

此种体位可以解除部分患者上气道的梗阻。

1/ 132.有效的气管内负压吸引以负压吸引清除堵塞于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血液或误吸的呕吐物,淹溺时的淡、海水等,有时即可立即解除梗阻,改善通气。

无论是直接吸引或是经人工气道(见下节)吸引均需注意操作技术。

尽量避免损伤气管粘膜,在气道内一次负压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0~15s,以免引起低氧血症、心律紊乱或肺不张等因负压吸引造成的合并症。

吸引前短时间给病人吸高浓度氧,吸引管不要太粗,吸引后立即重新通气。

操作者的无菌技术,和每次吸引时均换用新灭菌后的吸引管,或者使用一次性吸引管等是防止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措施。

3.建立人工气道当以上两种措施仍不能使呼吸道通畅时,则需建立人工气道。

所谓人工气道就是用一导管直接插入气管,于是吸入气就不经鼻咽等上气道直接抵达下气道和肺泡。

为了解除上气道的梗阻,保护无正常咽喉反射患者不致误吸,为了充分有效的气管内吸引或为了提供机械通气时必要的通道等目的乃建立人工气道。

其方法或将鼻咽导管由口放入可使后倒的舌根不再堵塞气道,但因导管远端恰位于咽部可引起咽反射而恶心、呕吐甚至误吸。

除意识不清患者一般均不能耐受,因此不宜久用。

---------------------------------------------------------------最新资料推荐------------------------------------------------------ 并且此种鼻咽管不能用以进行机械通气,临床上常用的人工气道为气管插管和气管造口术后置入气管导管两种。

气管插管有经口和经鼻插管两种。

前者藉喉镜直视下经声门插入气管,容易成功,较为安全。

后者分盲插或借喉镜、纤维支气管镜等的帮助,经鼻沿后鼻道插入气管。

与经口插管比较需要一定的技巧,但经鼻插管容易固定,负压吸引较为满意,与机械通气等装置衔接比较可靠,给患者带来的不适也较经口者轻,神志清醒患者常也能耐受。

唯需注意勿压伤鼻翼组织或堵塞咽鼓管、鼻窦开口等,造成急性中耳炎或鼻窦炎等合并症。

当有经验的耳鼻喉科或外科医师从容不迫操作时,气管造口术引起合并症的发生率可以很低。

但实际上由于病情或其他条件的限制,手术死亡率达 0.9%~5.1%。

即时合并症有出血、气胸、空气栓塞、皮下及纵隔气肿等。

24~48h 后的后期并发症有感染、出血等。

气管狭窄则是晚期并发症。

与气管插管相比,经气管造口置入气管导管这种人工气道完全不通过鼻或咽部等上气道,固定最为稳定为靠,患者的耐受最好。

因此,估计患者病情短期内不会被纠正,需要人工气道时间较3/ 13久者可采用此种方法。

近年来已有许多组织相容性较理想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导管与插管,为密封气道用的气囊也有低压、大容量的气囊问世,鼻插管可保留的时间也在延长。

具体对人工气道方法的选择,各单位常有不同意见,应当根据病情的需要,手术医生和护理条件的可能,以及人工气道的材料性能来考虑。

肯定在 3 日(72h)以内可以拔管时,应选用鼻或口插管,需要超过 3 周(21 天)时当行气管造口置入气管导管, 3~21 日之间的情况则当酌情灵活掌握。

使用人工气道后,气道的正常防御机制被破坏,细菌可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声门由于插管或因气流根本不通过声门而影响咳嗽动作的完成,不能正常排痰,必须依赖气管负压吸引来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由于不能发音,失去语言交通的功能,影响患者的心理精神状态;再加上人工气道本身存在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因此人工气道的建立常是抢救急性呼吸衰竭所不可少的,但必须充分认识其弊端,慎重选择,尽力避免可能的并发症,及时撤管。

4.气道湿化无论是经过患者自身气道或通过人工气道进行氧化治疗或机械通气,均必须充分注意到呼吸道粘膜的湿化。

因为过分干燥的气体长期吸入将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和支气管表面的粘液层,使痰液不易排出,细菌容易侵入,容易发生呼吸道或肺部感染。

---------------------------------------------------------------最新资料推荐------------------------------------------------------ 保证患者足够液体摄入是保持呼吸道湿化最有效的措施。

目前已有多种提供气道湿化用的温化器或雾化器装置,可以直接使用或与机械通气机连接应用。

湿化是否充分最好的标志,就是观察痰液是否容易咳出或吸出。

应用温化装置后应当记录每日通过湿化器消耗的液体量,以免湿化过量。

(二)氧气治疗简称氧疗,是纠正低氧血症的一种有效措施。

由于氧气也是一种治疗用药,使用时应当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了解机体对氧的摄取与代谢以及它在体内的分布,注意氧可能产生的毒性作用。

由于高浓度(21%)氧的吸入可以使肺泡气氧分压提高。

若因 PAO2 降低造成低氧血症或主因/ 失调引起的 PaO2 下降,氧疗可以改善。

氧疗可以治疗低氧血症,降低呼吸功和减少心血管系统低氧血症。

氧疗的设备、方法,注意事项等请参阅第 27 章。

(三)机械通气近 20 余年来,随着敏感的传感器和专用的微处理机及微电脑等高技术的推广,使机械通气机性能日益完善,再加对呼吸生理学认识和深入和血液气体分析技术的应用,使呼吸5/ 13衰竭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也是急诊医学领域中一项重要进展。

1.机械通气的目的保证适合患者代谢所需的肺泡通气量和纠正低氧血症及改善氧运送是机械通气机(此名较人工呼吸器更恰当,故在本文中均用机械通气机一名)的主要用途。

2.通气机的类型过去曾被临床应用的负压通气机(铁肺)已很少使用。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通气机属于气道正压通气机类型。

它又因机器开始送气进入吸气相的方法,提供送气气源方式和使吸气相终结的方法各异而有不同类型。

习惯上,以吸气相终止的方法来区分比较容易理解,也就是可分为容量转换型、压力转换型、时间转换型和流量转换型等。

当一事先预置的吸入气潮气量送入机体时,吸气相终止,机器立即转入呼气相,此种通气机即称为容量转换型通气机。

若按预置压力转换吸气相,或按预置时间、预置流量转换者即相应称为压力、时间或流量转换型。

现在设计师们更将容量、时间、压力等条件按要求结合起来设计出更新类型的通气机。

晚近 10 余年来,又出现了一种高频通气机,包括高频喷射通气、高频正压通气和高频震动三种,机器设置、通气原理和机体反应都和习惯常用的正压通气不同,尚待进一步观察与研究,方可评价它的实用意义和价值。

3.通气型式虽然通气机类型不同,通气型式基本上不外---------------------------------------------------------------最新资料推荐------------------------------------------------------ 以下几种(图 27-1)。

(1)控制或控制/辅助通气(CMV、 AMV):通气机控制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或每分钟通气量,呼吸时比也由通气机设定,以上参数不受患者的动力或反应所变动,此即为控制式通气(CMV)。

通气频率越慢(如少于 12 次/min),气道内均压较低,对静脉回流影响也少。

潮气量决定着吸入气的肺内分布和肺泡通气量,也就是决定着二氧化碳的排出。

医师们通过通气机控制着患者的有效通气量、呼吸时比、呼吸频率,也就是掌握着患者的通气型式。

当患者的自发呼吸,产生一基线以下的吸气压力(触发压力),通气机即按医师设置的要求开始吸气相,一旦患者自发的呼吸频率过低或不能产生足够的吸气负压,机器自动进入控制式通气,此即为控制/辅助式通气(CMV/AMV)。

(2)间歇指令通气(IM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采用此种通气方式时,患者一方面接受通气机按预定时间间隔给予的间歇正压通气,一方面患者自己可以通过通气机管路进行自发呼吸,与通气机气流并不发生阻抗,而所吸入的气体是经通气机提供的经适宜温化、湿化和饱含氧气的气体,此为间歇指令通气(IMV)。

7/ 13通气机按需给以间断通气,为达到此目的,在通气机的管路中需设有持续气流系统。

当患者一方面可以通过通气机自发呼吸,不与通气机的间歇正压通气发生阻抗,而且预置的由通气机提供的正压送气均与患者的自发吸气相同步,即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这需要在通路中设有按需找开的活瓣,保证按需气流系统才能完成。

与持续气流系统相较,患者所需承受或进行的呼吸功较大,以致有的患者在病情的一定时期不能接受 SIMV 通气方式。

(3)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和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通气机呼出管路增有设施,使呼气期末保持高于大气压力。

当患者自发呼吸,通过装置使呼气末处于正压,此时吸气期气道内也同时为正压,于是整个呼吸周期气道内均为正压通气。

PEEP 的通气方式在抢救呼吸衰竭中已为临床广泛接受,尤其是在抢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时,因其确能提高患者已经十分降低的功能残气量,使肺内分流量得以降低,部分病人可以吸入低于 60%浓度的氧气就可以提高 PaO2 到能维持组织氧合代谢的需要而得以存活。

至于呼气末正压以多少为合适,也就是最佳PEEP,就要兼顾动脉血氧分压和 PEEP 对血流动力学的干扰及气压伤等几个方面来考虑了。

---------------------------------------------------------------最新资料推荐------------------------------------------------------ 4.全部呼吸支持(FVS)与部分呼吸支持(PVS) CMV 或 AMV 等均为由通气机提供了患者通气所需的能量,患者不用再作任何呼吸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