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_蜀道难_的艺术表现特点_王绍立
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倾向
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倾向李白诗歌有两个显著特征:一个是豪放,一个是飘逸。
这两个特征许多时候是浑然一体的。
我们把它独立开来是为了研究的需要。
毫无疑义,《蜀道难》代表了李白诗歌的主体特征——豪放。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说:“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
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也。
因此,从李白的代表作入手,分析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倾向,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一、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开篇已经说过,这首诗代表了李白诗歌的主体特征,这就是豪放。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豪放特征的具体表现:1、比兴言志,大气磅礴。
李白诗歌中,比兴手法,俯拾皆是。
他早年写的《大鹏赋》即是托物寄兴的名篇。
“太白古风,其篇富于子昂之感遇,俭于嗣宗之咏怀。
其抒发灵性,寄托规讽,实相源流也。
”(胡震亨《李诗通》)那么,我们怎样来看待李白《蜀道难》中的比兴问题呢?“微子悲殷,实寄兴于黍离;屈平哀郢,亦假助于江山。
”(黄叔琳《文心雕龙札记》)李白的《蜀道难》肯定不是一般的模山范水之作。
诗中三致其意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前人早已从它那激越的商声和悲沧的旋律,联想到它必有深意在焉。
如果我们从李白的人生经历来考察,不难发现这是一篇“比兴言志”的杰作。
我们知道,少年时代的李白就“已将书剑许明时”了。
他“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
他来到长安,满心希望将他的文才武艺献给“开元盛世” 。
甚至梦想“济苍生”(《梁园吟》)“安黎元”(《留别于十一逖、裴十三游塞垣》),结果如中唐姚合《送李馀及第归蜀》中所说:“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 。
这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在《蜀道难》中留下了深刻的思想印迹。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递折之回川” ,表面上是写蜀道的艰难万状,实际上是喻指他“遍干诸侯” 、“历抵卿相”只落得书剑飘零的人生旅程。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 ,这“一夫当关” 中的“关” 仅仅是指剑门关么?“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
《蜀道难》的艺术特色
《蜀道难》的艺术特色《蜀道难》的艺术特色《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中的名篇,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艺术瑰宝。
它代表了李白诗歌中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充分地表现了李白的思想与艺术个性。
《蜀道难》这首诗多用想象,虚实结合,着力描写了蜀道奇丽险峻的山川。
诗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咏叹点题,使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景色的变化反复出现,成为全诗的主旋律。
诗意分三层递进。
首先融入五丁开山的神话,追溯蜀道开辟的起源,以古老的传说引人进入蜀道奇险的境界。
其次,以夸张的手法渲染山势之高、深川之险和人行之难,分别用高标与回川的对比,黄鹤和猿猴的反衬层层虚写蜀道的难渡,并捕捉了人在山巅上手扪星辰、抚膺长叹等惶悚的动作和神情,烘托山势的险峻和山路的萦回,进而将人带进一个“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的苍凉境界,以见出蜀道之幽森凄惨,古来无人敢行。
而在这忧郁低沉的旋律中,又忽然响起了“飞湍瀑流”在悬崖岩石间发出的轰鸣,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将蜀道的险绝写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最后从人事着眼,联系社会背景写出蜀道剑门关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借“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豺狼为喻,表现了对此处形胜容易造成割据的隐忧。
全诗大量散文句式和杂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洒脱奔放的语言风格;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驰骋飞动的想象,将夸张、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气势磅礴,风格豪放,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创造出变幻莫测、瑰伟奇特的艺术境界,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读这首诗,如同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那阔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气势,令人怵目惊心,叹为观止,有身临其境之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在诗人的想象中,他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
浅析李白《蜀道难》的思想和艺术
浅析李白《蜀道难》的思想和艺术浅析李白《蜀道难》的思想和艺术李白的《蜀道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它以酣畅奔放的语言,表现属地雄奇险峻的山川,感情之列,想象丰富,全市色泽光怪陆地,动人心魄,充分显示出伟大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特册。
《蜀道难》的语义自唐以来的说法颇为分歧。
大致将来,可分四说:1、真伪视为杜甫、房琯担忧而作。
杜甫晚年,与房琯拒载属地为当地地方长官厌恶的部下。
严武为人暴虐,李白担心两人将遭危险,故作此时希望他俩早日离蜀。
2、认为是为规劝唐明皇而作。
安史乱起,唐明皇逃避如数。
李白认为属地不可久居,故作此时。
3、认为是讽刺章仇兼琼。
章仇兼琼在玄宗开元末天宝初为属地军政长官,李白担心它不受中央节制。
作诗以讽。
4、认为只是个用属地山川。
李北属地人,《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李白运用旧题写乡国山川,别无寓意。
按《蜀道难》是收入唐代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这部唐诗选本编辑与玄宗天宝十二载,因此这首诗的产生,绝对在天宝十二载之前,这是无法动摇的。
杜甫,房琯依靠严武,玄宗逃难如数,都在天宝十二载之后,因此1、2两说都不足信。
章仇兼琼任属地长官虽在天宝十二载之前,但考察历史记载,兼琼只有驱迫人民的恶迹,并无跋扈不受中央节制的现象,反之他到是希望到中央去做官,结果目的也达到了,因次第三说缺乏事实根据,也站不住。
剩下来的第四说比较可信,但需略加补充。
我们认为这是李白在长安为送友人入蜀而作。
它采用乐府诗集,描绘蜀地道徒的艰险和环境的下呢,希望有人不要久留属地,重返长安。
胡震亨《历史通》(卷四)说:“欲为《蜀道难》,自是古相和歌曲,梁陈间拟者不乏,讵逼近有为而作。
白蜀人,自为蜀咏耳。
”这话是颇有见地的。
李白喜欢以乐府旧题写新词,全集中这类作品很多,《蜀道难》只是其中一个例子。
我们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相和歌瑟调曲中有《蜀道难》题,在李白之前,已有梁简文帝、陈阴铿、唐章宗的诗作,不过都没李白写得好。
李白一生喜游名山大川,他雄襟开拓,气概豪迈,特别喜爱雄伟壮丽的江山。
李白《蜀道难》赏析: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李白《蜀道难》赏析: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李白的《蜀道难》是一首具有鲜明浪漫主义特色的诗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蜀道之艰难与奇啊,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一作:也若此)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二、译文注释1.译文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巅。
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
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
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茂密树丛之间。
月夜又听到杜鹃凄凉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令人愁思绵绵无穷尽!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使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探究李白李白《蜀道难》的艺术体现特点
探究李白李白《蜀道难》的艺术体现特点探究李白李白《蜀道难》的艺术体现特点《蜀道难》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其境界之阔大,确非他人可及。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探究李白李白《蜀道难》的艺术体现特点。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探究李白李白《蜀道难》的艺术体现特点摘要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法,需要我们在阅读时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深刻的感悟能力,这样才能从作品中透视出文章的意蕴和所要体现的时代背景。
本文试图从《蜀道难》一诗,纵观李白诗歌的艺术表现特色:新奇的想象力,惊人的艺术夸张手法,磅礴浩大的气势,通过对蜀地山川秀美山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江河的热爱,同时又流露出他对当时军阀割据局面的深深忧虑。
关键词:李白诗歌艺术特点夸张李白作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对中国诗歌史有着不朽的贡献。
他诗风自然、真诚、飘逸、雄浑,毫无矫揉造作,常常借助雄伟瑰丽的意境进行描绘,折射出一种时代背景和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对后代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
李白有着爱憎分明的情感、狂放不羁的个性,丰富的想象力,他的诗风不拘一格,通过惊世骇俗的笔墨,抒发内心无法排遣的忧虑和愤懑,表达了诗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犹豫、矛盾和抑郁不得志,同时对当时封建的政治统治进行猛烈的抨击。
作为李白的代表力作,《蜀道难》极尽夸张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雄健奔放,通过对秦、陇、蜀地区壮美、奇险风光的描绘,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恢宏浩大、惊险神奇的画面,对蜀道环境的险恶和艰难极尽渲染,因此,成为诗人描绘大自然的一部经典诗歌力作。
同时,在诗歌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诗人即昂扬进取、又抑郁不得志的情怀,将希望和失望交织、苦闷和彷徨交错的复杂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
那种悲思和豪情、那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通过诗歌的韵律和跌宕起伏,带给读者以强烈的冲击,因此,奏响了一曲豪迈奇情的人生悲歌。
《蜀道难》的艺术特色
《蜀道难》的艺术特色《蜀道难》的艺术特色《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蜀道难》的艺术特色,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蜀道难》的艺术特色分析《蜀道难》体现了李白诗歌中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充分表现了李白的思想与艺术个性。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诗人运用了怎样的神奇笔法?又是如何让笔底惊雷乍起的呢?一是先声夺人,令人震撼。
这首诗感情色彩强烈,一开篇便用“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突兀的散文笔法,极大地渲染了蜀道之难的氛围,营造了全诗的感情气氛,奠定了全诗雄奇奔放的基调。
二是想象丰富,神秘奇幻。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精妙的比喻,生动的描绘,加上神话传说的穿插运用,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蜀道的雄奇峻伟、高耸险恶。
“连峰去天不盈尺”“六龙回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夸张的描写;“天梯石栈”“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的太白鸟道、“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的飞瀑鸣雷、“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枯松倒挂等动人心魄的描绘;豺狼、虎蛇的比喻;蚕丛、鱼凫开国,五丁力士劈山等神话传说的运用,不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蜀道之难,展现了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而且也给这首诗增添了神秘奇幻的色彩和雄健奔放的气势。
三是借助烘托,侧面表现。
在正面描写蜀道之难的同时,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郁低沉的旋律,创设了一个古木枯荒、鸟声悲戚的境界。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诗人借景抒情,渲染了旅愁和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四是反复咏叹,循环层进。
诗人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个主旋律在开头、中间、结尾共出现三次。
这不仅鲜明地突出了全诗的基调和旋律,而且有力地强化了诗人的感情。
五是推陈出新,形式为内容服务。
《蜀道难》本是乐府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李白《蜀道难》的艺术表现特点
李白《蜀道难》的艺术表现特点摘要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法,需要我们在阅读时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深刻的感悟能力,这样才能从作品中透视出文章的意蕴和所要体现的时代背景。
本文试图从《蜀道难》一诗,纵观李白诗歌的艺术表现特色:新奇的想象力,惊人的艺术夸张手法,磅礴浩大的气势,通过对蜀地山川秀美山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江河的热爱,同时又流露出他对当时军阀割据局面的深深忧虑。
关键词:李白诗歌艺术特点夸张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李白作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对中国诗歌史有着不朽的贡献。
他诗风自然、真诚、飘逸、雄浑,毫无矫揉造作,常常借助雄伟瑰丽的意境进行描绘,折射出一种时代背景和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对后代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
李白有着爱憎分明的情感、狂放不羁的个性,丰富的想象力,他的诗风不拘一格,通过惊世骇俗的笔墨,抒发内心无法排遣的忧虑和愤懑,表达了诗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犹豫、矛盾和抑郁不得志,同时对当时封建的政治统治进行猛烈的抨击。
作为李白的代表力作,《蜀道难》极尽夸张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雄健奔放,通过对秦、陇、蜀地区壮美、奇险风光的描绘,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恢宏浩大、惊险神奇的画面,对蜀道环境的险恶和艰难极尽渲染,因此,成为诗人描绘大自然的一部经典诗歌力作。
同时,在诗歌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诗人即昂扬进取、又抑郁不得志的情怀,将希望和失望交织、苦闷和彷徨交错的复杂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
那种悲思和豪情、那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通过诗歌的韵律和跌宕起伏,带给读者以强烈的冲击,因此,奏响了一曲豪迈奇情的人生悲歌。
一《蜀道难》创作背景开元十八年,三十岁的李白因为在地方怀才不遇,于是第一次只身来到繁华的长安城,他认为自己满腔才华,可凌驾相如之上,朝廷又在广纳贤才、广开才路,必然会有自己施展的空间。
他满腔热忱的在长安拜见了当朝宰相张说,竟然遭到了一番愚弄,张说父子嫉贤妒能,有意将李白幽禁在终南山玉真公主别馆。
析《蜀道难》的艺术特色
析《蜀道难》的艺术特色析《蜀道难》的艺术特色《蜀道难》是李白流传至今的名作。
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析《蜀道难》的艺术特色。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析《蜀道难》的艺术特色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白的《蜀道难》是苏教版必修四的一篇课文,以分析诗歌的个性创新点和表现手法中彰显的想象力为主,将知识层面拓展到学生的想象中,用以实现师生、诗人、文本四者之间的心灵沟通。
借此来探寻让学生把握诗歌的创新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达到知识积累和提升教学的双重效果。
一、创新思出鬼神表《蜀道难》作为经典名篇,被甄选在苏教版必修四“笔落惊风雨”单元,可见其重要性、学习此单元的诗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研读文本尝试鉴赏不同诗风以及指导学生如何掌握作者的人生观和人生情怀。
学习《蜀道难》的目的就是要读出李白诗词的创新之处。
因此,在引导学生品读诗词时,首先要考虑诗词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审美差异,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多角度多元化的解读诗词发现其创新之处。
创新不是一个抽象的不可完成的教学概念,而是培养学生的探寻的难点。
要想提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善于发现作品的创新之处,这样才能让学生拓宽思想提升自身的能力。
解读《蜀道难》的创新之处要先分析乐府诗的特点。
歌颂蜀道的诗篇不计其数,唯独诗仙的篇章给人留下了永恒的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李白对乐府诗的创新。
唐代以前语言简短且单薄乏力,而李白在语言刻画上不拘泥于乐府诗的规范形式,而是用其独特的构思和内在节奏引导豪迈奔放的情感宣泄出来。
形成回肠荡气、变幻莫测的艺术氛围。
而这种爆发出来的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气魄傲岸的宇宙境界,正是让人浮想联翩的基点。
同时,李白也将个人的气质融入到了诗词之中,给人一种跌宕起伏的动感,无论是韵律和雄放的情感都深沉有力让人回味无穷。
学生只有了解这些诗词的创新点,才能用超然的姿态去切实感受到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切入点又是什么,借此来实现主动领悟的过程。
【《蜀道难》 李白】李白的《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李白】李白的《蜀道难》赏析《蜀道难》体现了李白诗歌中豪迈、奔放浪漫主义艺术特色,充分表现了李白思想与艺术个性。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诗人运用了怎样神奇笔法?又是如何让笔底惊雷乍起呢?以下是李白《蜀道难》赏析,欢迎阅读。
李白诗篇是继屈原辞赋之后,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又一座高峰。
他兼收百家之长,表现出无与伦比才情和杰出艺术力量。
在《蜀道难》这首诗中,诗人从古老历史,高峻峰岭,崎岖山路,悲凉环境,险恶政治形势等各个方面,淋漓尽致地描画了蜀道之艰险,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山水画。
其中,融贯全篇则是诗人高昂浪漫主义激清。
在这首诗中,其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李白笔下形象往往是个性化,具有强烈主观感情色彩面对美丽大自然,他不是漠然地观看,而是极力热情地赞叹。
“上有六龙回首这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洄川。
黄鹤欲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这里,诗人从“六龙回首”之山写到“冲波逆折”之水,描绘出山势之“高”“险”,又用黄鹤不得过、猿猴愁攀援从反面衬托。
不难看出,即使诗人具体地描绘,却也虚实相间,想象与夸张结合,既突出了蜀道之难,又为下文做了铺垫:面对如此险峻大山,黄鹤、猿猴都无能为力,人又该如何?“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诗人好似一个高明摄像师:开始是群山起伏、连峰接天远景,接着是一个枯松倒挂绝壁特写,紧接着是一组快镜头,急流、瀑布、悬崖、转石,从眼前飞快地闪过,耳畔是瀑布冲击岩石发出雷鸣般声音,使人魂飞魄动、目不暇接;使人忘却了现实,跟随作者徜徉于蜀道,感受蜀道奇丽风光,让自己心跟着诗人节拍一起跳动。
二、李白诗歌中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他很少对生活过程做细致如实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空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幻境和大自然中景物,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互相没有联系意象,构成一幅幅动人心魄图画,表现跌宕起伏感情。
论述李白蜀道难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论述李白蜀道难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蜀道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该诗以描写自己穿越蜀道的艰辛而闻名,融合了自然景色的壮丽和人物心情的激动,展示出了李白浪漫主义的独特风格。
首先,诗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浪漫主义的特色。
李白通过对蜀道风光的描写,将自然界的壮丽之美与人的内心体验相结合。
飞泉瀑布、长江奔腾、青山绿水等景象在诗中被刻画得生动而美丽,给人一种恢弘壮观的感觉。
这种描绘方式有一种超越现实的浪漫主义色彩,能引发读者对大自然的深思和激情。
其次,诗中对行走蜀道的艰辛遭遇的描绘表达了浪漫主义艺术的个人感受。
李白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写了自己穿越蜀道的艰辛和危险。
他身临其境地描述了山路崎岖、天坛无路、河险雪多等困难情景,以及行人奋力攀登、对抗自然的勇敢精神。
这种个人经历与感受的表达,突显了个体对自然与命运抗争的激情和渴望,体现了浪漫主义艺术对自由、个性和英雄主义的追求。
最后,诗中抒发的主观情感强化了浪漫主义的氛围。
整首诗以抒情的方式展开,李白通过自我倾诉、感伤痛苦的情感表达,将读者引入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对挫折、艰难的痛苦描绘,表现出了浓厚的个人情感,以及对现实生活不满和对理想追求的渴望。
这种情感的流露和宣泄,使得诗歌产生了浪漫主义气息,将个人的情感和人类命运的追问融入其中。
总体而言,李白的《蜀道难》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个人遭遇的叙述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示了浪漫主义艺术对自然、个性和情感的热爱与追求,给人一种超越现实的美与思考。
《蜀道难》艺术手法赏析
《蜀道难》艺术⼿法赏析《蜀道难》艺术⼿法赏析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诗⼈李⽩的代表作品。
此诗袭⽤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势,借以歌咏蜀地⼭川的壮秀,显⽰出祖国⼭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了诗⼈的浪漫⽓质和热爱⾃然的感情。
下⾯是⼩编整理的《蜀道难》艺术⼿法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李⽩的诗向来以奇特的想象、⼤胆的夸张⽽引⼈⼊胜、给⼈回味。
《蜀道难》更是将李⽩式的想象与夸张发挥到极致。
之所以冠以“李⽩式的想象与夸张”,是因为在李⽩的诗⾥,想象与夸张的运⽤很独特,同时两者⼜往往是融为⼀体的,即诗中的想象与夸张同时出现,彼此交融,共同营造美妙奇幻的艺术境界。
品味《蜀道难》中想象⼿法的运⽤,可将之分为两类: ⼀类是神话式想象,即在诗中穿插神话传说,引⼈想象。
诗的开篇在写蜀地闭塞时,⽤了“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两句。
蚕从、鱼凫都是远古蜀王的名字,具体事迹难以考实,但在这⾥,我们却能随着诗⼈的引导展开想象,似乎看到这些蜀地先王们开国的艰⾟,也似乎看到了蜀地百姓⽣活之艰难。
五丁开⼭的故事只是⼀个美丽⽽悲壮的传说,诗中加以引⽤,不仅是在说蜀道由来,更能让读者想见蜀道开辟过程的艰险──很多⼈为开辟蜀道⽽失去⽣命,为全诗增添⼀种朦胧之感。
引⽤六龙的神话是说,即使这样⾼⾏空中的神龙之车也要绕过⾼标之⼭,可见蜀道之⾼,上通青天了。
诗中运⽤这⼀神话,激起读者的想象,仿佛见到那⾼⼊云端的蜀道,为之咨嗟! 另⼀类是写实式想象。
李⽩的诗中更多的是主观的写实式想象。
这种想象是从诗⼈主观⾓度出发,使⽤⼀些常见事物来加以发挥,也更易引起读者的'主观体验、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句在全诗中共出现三次,可谓⼀唱三叹,同时⼜给读者造成切实的想象:要翻越蜀道,⽐登天还难啊。
蜀道究竟有多么险?诗⼈的回答是,“西当太⽩有鸟道”,只有鸟能飞过去。
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的艺术特色
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的艺术特色[摘要]缺少对具体作品的深刻感悟与审美鉴赏的关于作家特别是大家的风格问题的阐述是空洞的,也是当下大学生学习的通病,这在近年的研究生面试中最让专家、学者头疼的问题。
本文试图从《蜀道难》一诗来总观李白这位浪漫主义诗人诗作的风格特色:惊人的艺术夸张、丰富的想象力和雄伟磅礴的气势、描绘蜀地山川奇险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热爱的满怀激情,流露出对正在潜伏萌发着的军阀割据局面的深刻忧虑。
《蜀道难》可以说是一支声势浩大的山河交响曲,千百年来一直震荡着人们的心弦。
[关键词]浪漫主义;夸张;想象在历时数千年之久的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李白是一位横绝千古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的亲密诗友——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对他的诗歌创作曾经作过这样高度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那些势如暴风骤雨,惊天地而泣鬼神的浪漫主义篇章,是前无古人后元来者的。
他的诗歌成就,达到我国浪漫主义艺术的顶峰。
《蜀道难》就是李白的一篇代表性作品。
科学院的《中国文学史》,把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表现手法概括为:异乎寻常的想象力,巨大而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创造性的夸张,生动、明净、华美而自然的语言风格,以及这些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
《蜀道难》就比较集中地表现了这种浪漫主义艺术的特色。
《蜀道难》作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这一年,李白在经历了十二个春秋的漫游生活之后,来到当时的国都长安。
在这以前,他的诗名已远播海内了;这次来长安,就是因为唐玄宗欣赏他的诗歌才能,而被招聘入朝的。
老诗人贺知章听说李白来了,便急忙到旅馆去登门拜访。
看到了这篇《蜀道难》。
还没有读完,就“扬眉变色”,连声赞叹,说李白是从天上下凡来的神仙。
从此李白的名声更加显赫,朝野上下无不传扬。
为什么一篇《蜀道难》居然会“名动京师”,震动了整个长安城呢?这是因为他的《蜀道难》以其惊人的艺术夸张,丰富的想象力量和雄伟磅礴的气势,描绘出蜀地山川奇险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热爱的满怀激情。
李白《蜀道难》艺术手法赏析(精选9篇)
李白《蜀道难》艺术手法赏析(2)李白《蜀道难》艺术手法赏析(精选9篇)(六)铺述中融入传说和神话,使诗歌的纵深感增强李白的诗歌,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在对蜀道的描绘时,将传说和神话融入进去,使诗的意境更加丰满,开篇连用一个夸张、两个惊呼、三个感叹,出语不凡,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在面对险峻蜀道时所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继而诗歌又峰回路转,开始铺设蜀道的传说和神话,“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诗人将笔触伸向远古时代,对秦地沟通、蜀国开国的历史进行描述。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诗人以空间为序,对中段的高峻险恶、北段的盘旋曲折进行了铺述,最后集中笔墨对剑阁进行描绘,体现了天下雄关的恐怖峥嵘,既使诗的意境进一步拓宽,又泾渭分明,使诗歌的纵深感进一步增强。
三、结语李白是我国诗歌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诗风自然、真诚、飘逸、雄浑,毫无矫揉造作,常常借助于雄伟瑰丽意境的描绘,折射出时代背景和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对后代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
作为李白诗歌中的代表作《蜀道难》,有着气吞山河的宏伟气势,产生了扣人心弦的力量,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一直以来都为后人所歌颂和赞美。
李白《蜀道难》艺术手法赏析篇2在盛唐诗人中,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甚至,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他的诗歌的艺术特色也是绝无仅有的。
他上承屈原,将中国诗歌的浪漫精神推向了顶峰。
《蜀道难》则堪称是李白的代表作,它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创作个性。
《蜀道难》代表了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雄奇。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说:“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
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也。
”因此,从李白的代表作入手,分析其诗歌的艺术特色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惊人的幻想、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反衬的运用,在《蜀道难》中都表现得非常突出。
李白具有惊人的想象力。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
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的艺术特色
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的艺术特色[摘要]缺少对具体作品的深刻感悟与审美鉴赏的关于作家特别是大家的风格问题的阐述是空洞的,也是当下大学生学习的通病,这在近年的研究生面试中最让专家、学者头疼的问题。
本文试图从《蜀道难》一诗来总观李白这位浪漫主义诗人诗作的风格特色:惊人的艺术夸张、丰富的想象力和雄伟磅礴的气势、描绘蜀地山川奇险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热爱的满怀激情,流露出对正在潜伏萌发着的军阀割据局面的深刻忧虑。
《蜀道难》可以说是一支声势浩大的山河交响曲,千百年来一直震荡着人们的心弦。
[关键词]浪漫主义;夸张;想象在历时数千年之久的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李白是一位横绝千古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的亲密诗友——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对他的诗歌创作曾经作过这样高度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那些势如暴风骤雨,惊天地而泣鬼神的浪漫主义篇章,是前无古人后元来者的。
他的诗歌成就,达到我国浪漫主义艺术的顶峰。
《蜀道难》就是李白的一篇代表性作品。
科学院的《中国文学史》,把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表现手法概括为:异乎寻常的想象力,巨大而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创造性的夸张,生动、明净、华美而自然的语言风格,以及这些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
《蜀道难》就比较集中地表现了这种浪漫主义艺术的特色。
《蜀道难》作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这一年,李白在经历了十二个春秋的漫游生活之后,来到当时的国都长安。
在这以前,他的诗名已远播海内了;这次来长安,就是因为唐玄宗欣赏他的诗歌才能,而被招聘入朝的。
老诗人贺知章听说李白来了,便急忙到旅馆去登门拜访。
看到了这篇《蜀道难》。
还没有读完,就“扬眉变色”,连声赞叹,说李白是从天上下凡来的神仙。
从此李白的名声更加显赫,朝野上下无不传扬。
为什么一篇《蜀道难》居然会“名动京师”,震动了整个长安城呢?这是因为他的《蜀道难》以其惊人的艺术夸张,丰富的想象力量和雄伟磅礴的气势,描绘出蜀地山川奇险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热爱的满怀激情。
李白《蜀道难》艺术风格
李白《蜀道难》艺术风格李白《蜀道难》艺术风格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性格豪放不羁、感情爱憎分明、想象力高深莫测,《蜀道难》是最能反映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李白《蜀道难》艺术风格表现特点(一)大胆的夸张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夸张是最常使用的表现手法,夸张往往会给予读者心理和生理以极大的刺激,既能使事物的本来面貌真实地呈现出来,同时又产生了强烈的力量和动人的艺术效果。
在《蜀道难》这首诗歌中,李白恰恰很好地运用了这种夸张的手法,充分体现了蜀地山川的巍峨险峻,通过夸张手法的运用,对山、水、情、事等进行淋漓尽致的刻画和描写,突出了山水的本质特征,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种比原来的形象更加丰满和具体的姿态,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震撼效果和深刻的感受。
现实生活中,其实不存在这种“连峰去天不盈尺”的景象的,但在艺术作品中却可以采用,这是艺术家们的权利,既不歪曲事物的形象特征,同时又达到一种“夸而有节,饰而不诬”的艺术魅力,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和客观事物的真实形象,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生动、真实、立体、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二)神奇的想象表现事物形象的基本手法就是想象,它是艺术构思的灵魂,所谓“规矩虚位,刻镂无形”,就是将艺术形象从无到有,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成功地表现出来。
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风以极高的评价“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唐人殷瑶也曾这样评价李白的《蜀道难》,可谓是“推奇又之奇”。
二人都认为在李白的诗歌中,具有非常奇特的想象力,可以用“纵逸”来形容,简直是超乎人的想象力,层出不穷、变幻莫测,他的想象空间辽阔深远、无所能及、忽而白昼、忽而月夜、忽而深谷、忽而高山,诗人纵横驰骋,借助于这种奇特、自由而又丰富的想象力,将蜀道山川间的黄鹤之飞、六龙回日、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超乎寻常的艺术形象,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在自己的诗篇中,通过对这些艺术形象的组织和再现,很好地诠释了作品主题,诗歌也因此产生了一种飞腾神奇、直抵九霄的气势。
浅谈李《蜀道难》艺术特色
李白《蜀道难》艺术特色赏析一《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
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写景状物以及诗歌体现出来的气象的宏伟而阔大的审美境界等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妙。
正如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所盛称:“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 《蜀道难》即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上。
下面择其要而析之。
(原诗略)一、反复修辞手法反复修辞手法属于语言运用技法之一,其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实现文学作品中情感循环往复的、鲜明节奏之美的审美目的。
这首诗歌开始写道:“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首先,诗人为了提起诗歌的表现内容的气势,连用了“噫吁嚱”(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
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三个虚词,不但使诗歌显得别具风致,而且是诗歌语言更具口语化,表现出极大的呼喊力,同时,对内容的表达与情感的抒发起了提升的作用。
接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始写道了——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啊!蜀道真太难攀登,攀登蜀道简直比攀登青天还难。
接着在诗的中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和结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两次重复出现。
这样,“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但成了全诗情感线索,而且成为情感发展的主旋律,贯穿诗歌的始终。
从美学上说,这不仅使诗歌产生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乐感,而且抒发诗人出蜀所见道路高峻艰险而感受到的人生之路、仕途的曲折艰难,以及所产生的复杂情感。
李白《蜀道难》艺术表现特点赏析
李白《蜀道难》艺术表现特点赏析摘要:李白是我国继屈原之后的又一名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他集百家之所长,创作的诗篇充斥着浓浓的才情与艺术气息。
分析《蜀道难》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对文中所描绘的高峻的峰岭、崎岖的山路、险恶的政治环境等感同身受,文中蜀道艰险的叙述,让读者仿佛身处其中。
我们从中明白其浪漫的艺术特征I207.22一、笔下形象带有个人主义,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他以惊世骇俗的笔墨,创造了瑰丽奇伟的意境的同时,又毫不矫饰,真诚的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将自己的个人感情融入所看到的大自然。
在《蜀道难》中主观感受极其强烈。
首句即以惊叹词“噫吁�健笨�头,犹如天风海雨,突兀而来,先声夺人,给人一种惊心动魄之感。
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主观感叹是全诗的基调和主旋律,以反复咏叹的形式抒发强烈的感情。
第一次出现在首句“噫吁�剑�危乎高哉”荡气回肠的惊叹之后,是诗人激情的爆发,诗人满腔的感情,奔涌而来,势不可挡。
一声惊叹后又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提唱,接着用惊人之笔,描绘出一幅巨型的蜀道山川画卷。
而末句的主旋律的一声惊叹,更表达了浓郁的主观色彩。
虽然诗篇对自然形象的刻画较多,但是诗人自身的形象仍然通过矗立在诗的画卷上的惊人形象及所显示的雄伟的气魄所表现出来了,这一切,无不显示出强烈的主观色彩二、夸张大胆,想象变幻莫测,但是却易于人们接受在《蜀道难》中极力渲染蜀道高峰绝壁,万壑转石的险难,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奔放雄健的语言,让读者身临其境地领略祖国秦陇、巴蜀一带的奇险。
全诗围绕“高”、“危”二字,淋漓尽致地描写蜀道的艰险。
李白文中的夸张,往往表现为“无理之理”。
文中写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用了夸张手法,“上青天”通俗的夸张手法,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那高耸入云,令人望而生畏的崎岖蜀道。
文中诗篇中通过用鸟道和天梯来比喻道路的陡峭、险峻;用黄鹤之高飞,猿猴之善攀援,比喻那些善于穿越险境的人;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描写形势之险峻;用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豺狼、虎蛇等的一系列高度的夸张手法将蜀道的高、危、险、难等形象地表现出来,既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突出了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的《蜀道难》赏析
李白的《蜀道难》赏析李白的《蜀道难》赏析《蜀道难》体现了李白诗歌中豪迈、奔放浪漫主义艺术特色,充分表现了李白思想与艺术个性。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诗人运用了怎样神奇笔法?又是如何让笔底惊雷乍起呢?以下是李白《蜀道难》赏析,欢迎阅读。
李白诗篇是继屈原辞赋之后,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又一座高峰。
他兼收百家之长,表现出无与伦比才情和杰出艺术力量。
在《蜀道难》这首诗中,诗人从古老历史,高峻峰岭,崎岖山路,悲凉环境,险恶政治形势等各个方面,淋漓尽致地描画了蜀道之艰险,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山水画。
其中,融贯全篇则是诗人高昂浪漫主义激清。
在这首诗中,其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李白笔下形象往往是个性化,具有强烈主观感情色彩面对美丽大自然,他不是漠然地观看,而是极力热情地赞叹。
“上有六龙回首这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洄川。
黄鹤欲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这里,诗人从“六龙回首”之山写到“冲波逆折”之水,描绘出山势之“高”“险”,又用黄鹤不得过、猿猴愁攀援从反面衬托。
不难看出,即使诗人具体地描绘,却也虚实相间,想象与夸张结合,既突出了蜀道之难,又为下文做了铺垫:面对如此险峻大山,黄鹤、猿猴都无能为力,人又该如何?“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诗人好似一个高明摄像师:开始是群山起伏、连峰接天远景,接着是一个枯松倒挂绝壁特写,紧接着是一组快镜头,急流、瀑布、悬崖、转石,从眼前飞快地闪过,耳畔是瀑布冲击岩石发出雷鸣般声音,使人魂飞魄动、目不暇接;使人忘却了现实,跟随作者徜徉于蜀道,感受蜀道奇丽风光,让自己心跟着诗人节拍一起跳动。
二、李白诗歌中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他很少对生活过程做细致如实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空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幻境和大自然中景物,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互相没有联系意象,构成一幅幅动人心魄图画,表现跌宕起伏感情。
析《蜀道难》的艺术特色
析《蜀道难》的艺术特色析《蜀道难》的艺术特色一、创新思出鬼神表二、想象源出天地外李白的成名之作当属《蜀道难》,其文章特点正是运用了浪漫主义想象手法来表现豪迈奔放的艺术风格。
同时,李白以其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纵横飞扬的文采创造出了一个充满神奇的艺术世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感知中走进李白的艺术世界,让学生从欣赏中领悟浪漫主义诗风的夸张想象。
首先,作者的想象力源于现实。
没有川蜀道路的险要就不会有任何生动的想象,也不会让川蜀之道丰富多彩。
作者的想象十分的夸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面对蜀地的高峰就算是驾着六条龙的太阳也只能绕道而行,而下面又是曲折回旋奔流不止的河水,这充分说明了李白的'想象力宏大没有任何的羁绊,而接下来又说就算是一飞千里的黄鹤和敏捷的猿猴也为蜀地的高山犯愁。
李白用太阳来形容山之高,用河水来抒发对蜀道的敬畏。
此时学生的脑海中不难形成壮美的自然风光。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诗歌的个性创新点和表现手法中彰显的想象力,说明诗歌阅读教学与鉴赏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分析文本变化的过程。
更要注重诗歌本身独特的构思和手法。
只有多角度理解文本,学生才能认识诗歌的个性美,才能走进诗歌内蕴并完成与诗人心灵的对碰。
同时,也要秉承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将学放在主导地位,让自主成为一个主体贯穿整个诗歌鉴赏教学之中。
附文:蜀道难原文: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攀援一作: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鉴赏整体评析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
李白《蜀道难》艺术特色
李白《蜀道难》艺术特色引导语:李白其性格豪放不羁、感情爱憎分明、想象力高深莫测,《蜀道难》最能反映他的诗歌艺术特点,让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中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无论从哪个艺术角度衡量,《蜀道难》都堪称是李白的代表作.它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创作个性。
首先是感情强烈.开篇伊始,作者就以“噫吁贼!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咏叹,奔腾直泻,抒发出他对蜀道高峻艰险所感到的惊愕、感慨,而后,在诗的中间和结尾,他又两次重复了这一咏叹,将自己的强烈感情笼罩全诗,给人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感觉,读来令人心潮激荡.其次是夸张极度.夸张是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然而,李白的夸张与众不多,他往往把笔下的事物夸张到极度,而且动辄用“千”;“万”等巨额数词来形容修饰.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是典型的例子.就《蜀道难》而言,他的夸张也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人说登天最难;而他却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成语有云,谈虎色变,他却道“蜀道之难”,“使人听此凋朱颜!”民谣相传,“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笔下竟成了“连峰去天不盈尺”.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说是“百步九折”;而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他甚至夸张说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物实际,但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再次,想象丰富奇特.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想象力是惊人的,超越时空限制,不受任何约束.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六龙回日之九重云霄到冲波逆折之百丈深渊;既有“百步九折”、“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各种图景展现,又有“悲鸟号’、“子规啼”、“砯崖转石万壑雷”诸般音响激荡;甚而至于还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切身经历、实地感受.凭借神奇的想象,作者具体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生动渲染出了它阴森幽邃的'氛围,使人如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欧阳修曾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太白落笔生云烟”(《太白戏圣俞》),形象地说出了人们读《蜀道难》后所得到的艺术感受.应该注意的是,作者还将神话、传说与他的奇特想象和恣意夸张结合在一起,使三者相辅相成,交融为一体.这是李白诗浪漫主义风格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本诗艺术上的又一特色.在这首诗里,作者采撅了蚕丛开国、五丁开山、子规啼恨的古老传说及六龙回日的瑰丽神话,把它们编织在他对蜀道艰难的奇特想象和夸张描绘之中,为笔下的山岭石栈涂抹上一层古朴悲凉而又神奇迷离的色彩,使整首作品散发出浓郁的浪漫气息.需要指出,这些神话、传说,既是作者想象的内容,也是他恣意夸张的体现,三者是互为表里,难以拆分的.最后,谈谈《蜀道难》句式的灵活多变与语言的奔放恣肆.李白生性豪放不羁,写诗也喜欢用句式自由、叶韵宽松的歌行体,以便任意驰骋才气,表达胸中起伏多变的强烈感情.这首诗是七言歌行,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掺杂以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短者仅三字,长者达十一宇,长短不等,错落交接,时而散漫,时而整齐,随心所欲,又舒卷自如.再从语言来看,既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匀称整饬,也有“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散漫舒展;既有“枯松倒挂倚绝壁”之精炼凝重,也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流畅轻快,“危乎高哉”一句同义反复,是故作.重笔以提起气势:“噫吁喊”三字选用虚词,乃无心弄巧却别具风致,且又以由川方言入诗……奔放恣肆,毫无规范可循,冲口而出,却又无施不宜,对内容的衷达与情感的抒发起了富有成效的辅助作用.拓展蜀道难中的蜀道是哪几条古蜀道从广义上说,南起成都,过广汉、德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在陕西褒城附近向左拐,之后沿褒河过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春川,全长约1000余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排遣的忧虑和愤懑,表达了诗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犹
豫、矛盾和抑郁不得志,同时对当时封建的政治统治进行猛
烈的抨击。作为李白的代表力作,《蜀道难》极尽夸张的表现
手法,语言风格雄健奔放,通过对秦、陇、蜀地区壮美、奇险
风光的描绘,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恢宏浩大、惊险神奇的画
可以用“景奇意悲”精准地概括出来,而这种艺术特色和所
达到的艺术效果,与当时文化、社会和政治的深层次的原因
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1] 刘琪:《浅探李白对乐府诗的贡献》,《新课程》(中
学),2010 年第 11 期。
[2] 韩伟芳:《〈蜀道难〉 深度赏析》,《职业技术》,2008
年第 6 期。
继而诗歌又峰回路转,开始铺设蜀道的传说和神话,“蚕丛
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诗人将笔触伸向远古时代,对秦地沟
通、蜀国开国的历史进行描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
度愁攀援”,诗人以空间为序,对中段的高峻险恶、北段的盘
旋曲折进行了铺述,最后集中笔墨对剑阁进行描绘,体现了
天下雄关的恐怖峥嵘,既使诗的意境进一步拓宽,又泾渭分
作家杂志 W riter M agazine 2012 N o.12
李白作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对中国诗歌史有着不
朽的贡献。他诗风自然、真诚、飘逸、雄浑,毫无矫揉造作,常
常借助雄伟瑰丽的意境进行描绘,折射出一种时代背景和
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对后代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
李白有着爱憎分明的情感、狂放不羁的个性,丰富的想象
画,将诗的主旨意义进一步深化。诗人汹涌澎拜的激情渗透
在诗歌的每一个韵律中,通过对蜀道入木三分的描绘和刻
画,使诗人的感情收束、延伸和爆发,这样既铺垫了诗歌的基
调,又能够反复吟唱诗的主旋律。从秦入蜀、由古论今、将政
治形势蕴含于自然景观之中,使诗歌通篇的脉络结构更加清
晰明朗、让读者一目了然。“蚕丛及鱼尧,开国何茫然”,借助
响了一曲豪迈奇情的人生悲歌。
一《蜀道难》创作背景
开元十八年,三十岁的李白因为在地方怀才不遇,于是
第一次只身来到繁华的长安城,他认为自己满腔才华,可凌
驾相如之上,朝廷又在广纳贤才、广开才路,必然会有自己
施展的空间。他满腔热忱的在长安拜见了当朝宰相张说,竟
然遭到了一番愚弄,张说父子嫉贤妒能,有意将李白幽禁在
[3] 郭建伟、周梅:《雄关蜀道真如铁诗仙当年从头
越———李白开元三至八年间由蜀道入长安说》,《昭通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年第 1 期。
[4] 陈定宏:《李白〈蜀道难〉寓意考辩》,《湖南科技学院
学报》,200 年第 7 期。
[5] 杨会清:《李白 〈蜀道难〉 之美》,《文学教育》(上),
古典文学新探
125作家杂志 W riter M agazine 2012 N o.12
2 神奇的想象
表现事物形象的基本手法就是想象,它是艺术构思的
灵魂,所谓“规矩虚位,刻镂无形”,就是将艺术形象从无到
有,通过丰富想象力,成功地表现出来。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是杜甫给予李白的最高赞
誉。无独有偶,唐人殷瑶也给予《蜀道难》以极高的评价,一
来,而这种艺术特色和所达到的艺术效果,与当时文化、社会
和政治深层次的原因是密不可分的。
三《蜀道难》的艺术特色
1 大胆的夸张
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夸张的表现手法是最常使用的,
是许多普通语言所无法描绘的意境,可以通过夸张的手法
来表现,实现一种“精细不能追其极”的表现意境。夸张往往
会给予读者心理和生理的极大刺激,既能使事物的本来面
颜”烘托出人的那种惊恐莫名的形状,对蜀地历史的描绘用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种夸张手法的运
用,将山和水、情和事一一进行描绘和渲染,使山的本质特
征更加丰满、更加形象,所产生的震撼效果更加强烈,带给
人的感受也更加深刻。
现实生活中,应该不存在这种“连峰去天不盈尺”的景
象的,但艺术作品中却可以采用,这是艺术家们的权利,既
作者简介:王绍立,女,1964—,辽宁新民人,硕士,副
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工
作单位: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
古典文学新探
明,使诗歌的纵深感进一步增强。
四 结语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诗风
自然、真诚、飘逸、雄浑,毫无矫揉造作,常常借助于雄伟瑰
丽的意境描绘,折射出一种时代背景和诗人深沉的内心世
界,对后代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作为李白诗歌中的
代表作《蜀道难》,有着气吞山河的宏伟气势,产生了扣人心
句“推奇又之奇”,高度概括了李白诗歌中丰富的想象力,乃
无人能够企及,用“纵逸”一词形容根本不为过。诗人在山水
之间纵横驰骋,跳跃性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跨越高山、穿
过深谷,辗转于月夜和白昼之间,借助于这种奇特而奔腾的
想象力,贯穿了六龙回日、黄鹤之飞等神话故事和历史传
说,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即
面,对蜀道环境的险恶和艰难极尽渲染,因此,成为诗人描
绘大自然的一部经典诗歌力作。同时,在诗歌的字里行间都
流露出诗人即昂扬进取、又抑郁不得志的情怀,将希望和失
望交织、苦闷和彷徨交错的复杂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
那种悲思和豪情、那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通过
诗歌的韵律和跌宕起伏,带给读者以强烈的冲击,因此,奏
2007 年第 6 期。
[6] 任朝第:《一首奇之又奇的古诗———读李白的〈蜀道
难〉》,《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 年第 1 期。
[7] 郭秀彦、王鲁一:《山水同辉 风采迥异———谈李白
〈蜀道难〉与王维〈山居秋暝〉的不同艺术风格》,《山东师范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年第 1 期。
终南山玉真公主别馆。李白苦闷至极,多次奔走于王侯将相
之门,却无人收留他。后来几乎误入歧途,幸得友人陆调搭
救。李白落魄潦倒之时,那些达官显贵的子孙们尽管碌碌无
为,却扶摇直上,仕途得意。李白以身许国、怀才抱玉,却投
报无门,最后败兴而归。《蜀道难》创作背景,恰恰就是李白
第一次入长安的经历。
二《蜀道难》架构分析
诗,纵观李白诗歌的艺术表现特色:新奇的想象力,惊人的艺术夸张手法,磅礴浩大的气势,通过对蜀地山川秀美
山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江河的热爱,同时又流露出他对当时军阀割据局面的深深忧虑。
关键词:李白 诗歌 艺术特点 夸张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李白《蜀道难》的艺术表现特点
容而定的。长句的运用,是诗前半部分的主要特色,通过灵
活自如地运用夸张手法,将蜀道的险象环生、恢宏气势、奔
腾壮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四字短句是诗歌后半部分
的主要特色,读来琅琅上口,即激越昂扬、又跳荡有力,生动
地再现了剑阁的险象环生,通过一环扣一环的语言节奏,将
诗人紧张惊恐的情绪释放出来。
愁攀援”,读来铿锵有力、气势磅礴,这种强烈的冲击力,直
抵我们的心灵。
诗人正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深刻体验,来抒发
自己的情感,赋予自然景物以一种浓烈的感情色彩。以达到
情和景的高度融合和统一,通过自然景物中鲜明的形象特
征,来释放诗人的主观情绪,让我们读来兴奋不已,既产生
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又达到了丰富的艺术享受,诗人的情绪
于一个悠远古老的传说,渲染了蜀道开辟之久远。通过一句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来形象地勾画出
蜀道开辟的艰难程度。接着诗人又通过描绘一个又一个栩栩
如生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蜀道的险峻无比,即写古又写
今。一句“问君西游何时还”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悲叹。诗的第
三部分,则是浓墨重彩,借助对险恶地势和环境的描写,来暗
指当时黑暗的政治统治和严峻的社会形势。诗人描写太白峰
的高耸入云,用一句“西当太白有鸟道”,来烘托栈道的恰似
天梯,鸟道的奇险无比、高峰的无法逾越,急流的湍急回旋、
青泥岭的九曲盘旋,最后一直到锦城之乐、剑阁的峥嵘,诗的
脉络和自秦入蜀的轨迹相吻合,对蜀道的艰难进行了淋漓尽
致地描绘。以上的艺术评析可以用“景奇意悲”精准概括出
于上青天”,即荡气回肠、又意味无穷,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
感慨和各种纵横交织的情绪。
6 铺述中融入传说和神话,使诗歌的纵深感增强
李白的诗歌,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
力,在对蜀道的描绘中,将传说和神话融入进去,使诗的意
境更加丰满,开篇连用一个夸张、两个惊呼、三个感叹,出语
不凡,强烈地表达了诗人面对险峻蜀道所发出的由衷赞叹。
曾经有前人评价李白作品“笔阵纵横”“语次崛奇”,高
度概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李白语言风格的行云流水、变幻万千,由此可见,
李白对自己的语言能够得心应手,这种高超的驾驭能力无
人能敌。他通过灵活自如的运用,服务于不同的形象和情
绪,表达诗人内心充盈丰沛、波澜起伏的情感。
5 诗歌节奏的和谐灵动
《蜀道难》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音律和
“噫———吁喊!危乎———高哉!”这一声长长的感喟,表达了
诗人由衷的惊叹,这种震撼人心的效果非常地强烈,同时通
过对每一段具体事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先描
绘,后感叹,在读者心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能更加清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