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中的纵向比与横向比

合集下载

读书方法之比较阅读法

读书方法之比较阅读法

读书方法之比较阅读法比较阅读法是指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阅读万法。

比较阅读法在学术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是比较文学、比较教育学等专业学科中重要的学习方法。

比较阅读法的形式非常丰富。

以比较的项量分,有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

宏观比较是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比较。

以材料的时间关系为控制范围作比较,有横向比较(共时比较)和纵向比较(历时比较)。

把同一作者的不同时期的用相同创作方法创作的作品作比较是纵向比较,把同一流派的不同作者的作品作比较,把同一时期的作者的同一题材的作品作比较是横向比较。

以文章的内容、形式作比较则有选材比较、结构比较、立意比较、语言风格比较、表达方式比较、文体比较等。

以阅读的目的来分,则有理解性比较、评价性比较、鉴赏性比较、分析参考性比较等。

运用比较阅读法来阅读各种材料,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比较的范围,选好比较的角度。

比较的范围和角度的确定由阅读的目的来决定、随着阅读目的千差万别。

那么阅读的比较形式自然也就各有不同。

2.比较,要找出阅读材料中相同点与不同点。

这是掌握和运用比较阅读法的关键性一环.只有准确地找出阅读材料的异同点才有可能进行具体的比较工作。

3.比较是使思维深化的重要手段,比较贯穿于阅读思维的全过程之中。

在对材料作比较时,思维必须要有条理性,特别是做宏观比较时,应有比较的侧重点。

4.在比较阅读的整个过程中,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尤其要注意仔细研读材料。

研读有利于分析材料的异同,发现材料之间的细微差别。

阅读中,要随手做好必要的笔记,以便对照检查、分析鉴别。

比较阅读中的笔记形式。

可以用表格的形式,也可以用文章的形式,要灵活运用。

关于对比较文学的认识

关于对比较文学的认识

关于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的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

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

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1.跨越性:“四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比较文学的主要方向和内容是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进行文学比较研究,即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学与文学,或者文学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意识形态的关系的新型边缘学科。

从世界文学的角度着眼,充分揭示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文学所持有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探索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乃至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比较文学的任务。

2.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根基。

可比性是一种有待于研究者去发掘的内在价值,其表现形式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

它主要包括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

3.文学性:比较文学最本质的规定性,文学首先是艺术层面、形式层面,不是文化、历史、哲学、宗教。

4.开放性和宏观性:开放性体现在:①它不受时间、空间、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

如荷马史诗、印度史诗与北欧史诗。

②它比传统的文学研究更具有宽泛的内容。

传统的研究仅仅局限于作家和作品之间,而比较文学的研究却从作家、世界、读者等方面到文本。

③兼容并包的方法,比较文学为主,兼及系统归纳、审美评论、历史考据、哲学反思、图表统计、社会调查、文本细谈、传记互证。

宏观性体现在: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精神是加强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沟通与平等对话。

然而我们学习比较文学又有什么意义呢?一、有助于视野的拓展和治学方法的改进拓宽知识视野①改进我们的思维方法,不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②打磨我们的立体目光(曹禺话剧的西方来源;对郭沫若诗作的多元思考;边缘地带的创新性本体要求)比较文学是以一种跨越国界的视野研究文学现象及其相关的文化现象的,它要求人们突破民族、国家的界限,用一种面向世界的胸怀去看待文学。

中国比较文学 评价

中国比较文学 评价

中国比较文学评价摘要:一、引言:中国比较文学的概述二、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历程1.初期发展2.中期发展3.现代发展三、中国比较文学的评价1.学术价值2.研究方法3.对文化交流的贡献四、中国比较文学的未来展望正文:一、引言:中国比较文学的概述中国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中国文学与其他国家、地区文学之间相互关系和异同的学科,它以跨文化、跨地域的视角,探讨文学现象、文学规律以及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

中国比较文学在推动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历程1.初期发展:中国比较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 世纪初,这一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一些中国学者开始关注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异同,并尝试进行比较研究。

2.中期发展: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是中国比较文学的中期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比较文学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并开始关注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的文学。

同时,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也逐渐从单纯的文学比较,拓展到文化比较、历史比较等多领域。

3.现代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比较文学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不仅在文学、文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还在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中国比较文学的评价1.学术价值:中国比较文学作为一门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领域,对于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民族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通过对中国文学与其他国家、地区文学的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的世界地位,发掘中国文学的内在价值。

2.研究方法:中国比较文学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横向比较、纵向比较、跨文化比较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深入挖掘文学作品的内涵,拓展文学研究的视野。

3.对文化交流的贡献:中国比较文学在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增进各国之间的了解,促进文化互鉴,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做出贡献。

《比较文学概论》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概论》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概论》读书笔记,第一章:什么是比较文学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定义三大阶段:一、发生在欧洲、以法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美洲、以美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二阶段和发生在亚洲、以正在形成的中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三阶段。

1886年,波斯奈特提出:“比较文学是关于‘文学进化’的一般理论,即文学要经过产生、衰亡这样一个进化过程”。

后随着达尔文进化论衰退而衰退。

19世纪的法国受孔德实证主义影响,于是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的法国学派便应运而生。

法国学者提出: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而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学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

第一阶段,法国学派:梵·第根,全面系统阐述法国学派理论第一人,在实证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一方面以“国别文学”、“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对文学研究进行划分,以影响研究为主轴,为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他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确定为文学的同源性,为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学理依据。

构建了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三大理论支柱: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

梵·第根认为比较文学即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应该摆脱全部美学的含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

不足:抛弃了对“文学性”的分析,以实证性的影响为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设限。

梵·第根之后,法国学者们开始渐渐抛弃“总体文学”,企图将其并入“比较文学”。

第二阶段:美国学派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对比较文学的定义(雷马克):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而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领域的比较。

贡献之处: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中的纵向比与横向比

比较文学中的纵向比与横向比

静环与静环座(C),静环座与设备之间(D)密封面:动环与静环之间的摩擦面。

端面比压:密封面上单位面积所受的力。

比压过大:摩擦面发热,功率消耗增加,寿命缩短。

比压过小:密封面压紧而泄漏。

②机械密封分类:a.单端面与双端面。

(密封面的成对数量)单端面: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双端面:密封效果好,结构复杂。

制造,拆装较困难。

b.平衡型与非平衡型:由密封面负荷的平衡情况来分。

液压负载面积与密封面接触面积之比K。

K<1 平衡型图8-36aK≥1 非平衡型图8-36 b.cc.机械密封的选用单端面非平衡型:设计压力<0.6MPa,密封要求一般单端面平衡型:设计压力>0.6MPa.密封要求较高,搅拌轴受较大径向力―内量轴承的。

表8-14d动环,静环的材料组合。

硬度:动环高,静环低。

⑶全封闭密封。

Full Closed Seal适用:介质剧毒,易燃,易爆,昂贵的材料,高纯度的物质,及真空下操作,密封要求很高。

工作原理:套装在输入机械能转子上的外磁转子,和套装在搅拌轴上的内磁转子,用隔离套隔离,靠内外磁场转动,隔离套起全封闭密封作用。

优:无接触和摩擦,功率小。

超载时自动保护电机可承受较高压力。

缺:轴承与介质直接接触影响寿命。

使用温度有限制,隔壁套影响传递力矩。

其他新型:气体润滑机械密封:在密封面开有螺旋型的曹及孔,旋转时利用缓冲气密封面之间,引入气体。

产生气体动压及静压,密封面间不接触分离微米级距离,起到密封作用。

8.26 传动装置 Drive/Gearing包括:电机,减速机,联轴器,机架。

图8-39⑴电动机选型 Motor电动功率 Pe =ηPs+P(8-10)P:搅拌功率 Ps:轴封消耗功率η:传动系统机械效率⑵减速机选型: Speed Reducer选择:根据功率,转速。

形式:摆线针轮行星减速机,齿轮减速机。

三角皮带减速机,圆柱蜗杆减速机。

基本特性:表8-16 优先考虑前两种。

⑶机架 Frame有三种:①无支点机架:仅适用传递小功率,小轴向载荷。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单比较文学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单比较文学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单比较文学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单比较文学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这个背景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单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其中,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研究跨文化交流和文学对比的学科,也在这个名单中备受关注。

我们来看一下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单中涉及到的比较文学项目。

通过对名单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的比较文学项目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东西方文学比较、跨文化交流与翻译、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对比等等。

这些项目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展现了比较文学的广度和深度,为我们理解和探究文学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思路。

接下来,让我们来逐一分析这些项目中涉及的具体议题和内容。

在对比文学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关于东西方文学的比较研究,比如我国古典诗歌与西方现代诗歌的对比、我国古代小说与西方文学作品的对比等等。

这些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学体裁和传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和演变,也为我们拓展了跨文化交流和对比的视野。

还有一些项目关注于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

有研究着眼于文学与电影、文学与音乐等领域的对比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互动与冲突,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和观察。

在总结和回顾这些比较文学项目的内容时,我们不得不感叹比较文学所涉及的领域之广,以及对文学研究的启发之深。

正如我个人对比较文学的理解,比较文学不仅仅是对不同文学作品和文化传统的比较和审视,更是一种跨越国界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不同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和差异之处,拓宽我们的文化视野,增进我们对文学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和尊重。

在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单中关于比较文学的项目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面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比较文学的研究蓬勃发展的势头。

比较文学最新整理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最新整理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研究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法国学派: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也是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尔曼、戴克斯特、巴登斯贝尔、梵•第根、卡雷和基亚等。

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研究是在进化论和实证主义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着重研究各国文学的联系,用确凿的事实证明各国文学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使比较文学的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研究国际间文学交流、影响与融合的独立学科。

但其缺陷在于只注重事实的考据,崇尚实证,而且将文学比较的范围仅仅集中在以法国文学为中心的欧洲,从而使其缺乏更为广泛的视野和对文学的美学规律的关注,受到了后来的美国学派为主的比较文学研究新学派的攻击与批评。

美国学派:美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史上第二个影响最大的学派,它的主要是针对法国学派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偏颇和不足而产生。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

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强调文学首先是一种美学活动,它的审美价值是第一位的,因而比较文学应该首先建立在不同国别文学的自身审美规律的比较基础之上,据此,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提出了挑战,提出了平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中国学派:中国学派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一批中国学者为代表所形成的一支重要的比较文学队伍。

他们提出了“阐发研究”等新的研究视野和角度,代表第三世界比较文学学者对于“欧洲中心主义”的挑战,倡导文化平等与文化对话,提出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文化多元主义,冲破了欧洲传统的比较文学观念。

比较文学批评导论

比较文学批评导论

比较文学批评导论摘要:一、比较文学批评的概念与起源二、比较文学批评的方法与应用三、比较文学批评的意义与价值四、比较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正文:一、比较文学批评的概念与起源比较文学批评,顾名思义,是一种对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文学传统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的批评方法。

它起源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欧洲,旨在跨越文化和语言的界限,探讨文学现象的共性和特性。

比较文学批评强调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文学传统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比较文学批评的方法与应用比较文学批评的方法主要包括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是指将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如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进行比较;而纵向比较则是将同一文学传统在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如将古希腊悲剧与莎士比亚悲剧进行比较。

比较文学批评的应用领域广泛,不仅可以用于研究文学作品,还可以用于研究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等。

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可以深入了解各种文学传统的特点,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

三、比较文学批评的意义与价值比较文学批评的意义在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消除文化偏见,增进文化交流。

通过比较文学批评,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传统,从而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此外,比较文学批评还有助于丰富文学批评的方法,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比较文学批评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揭示文学现象的共性和特性,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路径;2.有助于丰富文学批评的理论体系,推动文学批评的发展;3.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学研究人才,提升我国在世界文学研究领域的地位。

四、比较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比较文学批评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当前,比较文学批评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涉及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传统越来越多样化;2.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引入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如文化研究、性别研究等;3.研究视角逐渐多元化,充分体现了各种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研究的平等对话。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简答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简答

绪论常见问题1、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简要谈谈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立身之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同源性。

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内容。

除此以外的一切比较文学研究,由于缺乏同源性,法国学派均否认其属于比较文学。

由于在法国学派那里可比性已被人为限制到很小的领域内,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全部。

(2)、变异性。

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差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3)、类同性。

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

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出来。

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学。

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

而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交叉关系。

因此,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

(4)、异质性与互补性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法、美学派均属于同一欧洲文化体系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而随着比较文学发展到以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三阶段,异质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又凸现出来。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新解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新解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新解一、概要本文旨在探讨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这一重要领域的新发展和特点。

影响研究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探讨一种文学作品对另一种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影响研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影响研究的定义和内涵:将简要阐述影响研究的起源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

影响研究的类型与方法:介绍影响研究的各种类型,如文学影响、文化影响等,并探讨其常用的研究方法。

影响研究的现实意义:分析影响研究对于促进文化交流、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以及推动文学创新等方面的价值和作用。

1.1 背景及意义比较文学研究,作为国际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门跨文化、跨学科的重要分支,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经历了百年的发展与变革。

最初的比较文学研究主要聚焦于文学作品的跨文化、跨语言、跨体裁的比较分析,其目的是探讨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影响研究”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

这一趋势的发展,不仅源于比较文学研究的自身需求,更是在更大背景下对文学交流与文化传播现实的回应。

在多元文化碰撞、交流、融合的今天,如何重新审视和理解文学作品之间的影响关系,成为了比较文学研究者无法回避的重要议题。

“影响研究”不仅仅是对传统文献学的回归,更是对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与冲突的深刻反思。

它关注的是文学作品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反过来塑造和改变原来的文学传统。

这一研究视角的引入,无疑为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深刻的洞察力。

“影响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方法,仍然在推动比较文学研究的深化和发展。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愈发频繁,文学作品之间的影响与反影响关系也愈发复杂。

深入研究“影响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揭示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中外文化的深度交流与融合具有深远的意义。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一、重要概念1、民族文学指多民族国家中,那些保持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语言的民族,其作家遵循相同的美学标准而保留下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书面和口头文学,如中国的汉族文学、藏族文学、维吾尔族文学、蒙古族文学等;印度的孟加拉语文学、泰米尔语文学、乌尔都语文学、印地语文学等;前苏联的俄罗斯文学、立陶宛文学、爱沙尼亚文学、格鲁吉亚文学等。

民族文学在单民族国家中,与国家文学一致;多民族国家中,是国别文学的一部分,也是总体文学的要素,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比较文学的基础。

2、国别文学又称国家文学,是按照国家这个政治概念人为划分的文学单元。

它可以由多个民族文学构成,也可以是单一民族文学。

国别文学往往有统一的语言作为国语,作为国别文学的创作语言。

如中国文学、美国文学、埃及文学等。

国别文学往往是比较文学进行跨文化研究的实体对象。

3、总体文学又称一般文学(英文General Literature)。

其内涵是指为探求文学的普通规律,对所有文学现象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文学研究,与通常所说的文学理论同义。

“总体文学”也常被理解为比较文学最终达到的目的。

4、世界文学有三种涵义:其一是歌德的看法,他最先使用“世界文学”这一术语(Wertliteratur,见曹顺庆主编《比较文学教程》第214-215页),其本意是希望有一天各国文学将合而为一,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文学综合体,而每一个国家的文学都在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大合唱中演唱自己的一个声部。

他还认为在人类精神财富的交流方面,世界文学比民族文学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过,歌德自己也认识到这只是一个遥远的理想,因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民族个性,比较文学研究的目的正是要丰富和弘扬这种个性,从此意义上说,比较文学研究不能将这样的世界文学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世界文学这一早期概念无疑对比较文学研究观念的产生不无启迪作用;其二是指那些获得了世界声誉的作家和作品,如荷马、但丁、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泰戈尔、曹雪芹、鲁迅、老舍、巴金等作家及其作品,他们在文学史上取得了经久不衰的地位和影响,大大的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在此意义上世界文学无疑是名家荟萃和名著选评。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与理论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与理论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与理论在文学研究领域,比较文学一直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比较文学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不同文学体裁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进行对比研究,探索文学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以及文学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文学研究的深入和广泛,也为跨文化交流和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首先,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主要是对同一作家、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演变过程的研究,或者对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

通过纵向比较,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家的思想变化、作品的演化过程,以及文学作品与时代、社会的关系。

横向比较则是对不同作家、不同作品进行对比研究,探索它们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影响。

横向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文学作品中的普遍主题和情感,揭示人类共同的文化心理。

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其次,比较文学的研究理论包括接受性理论、对比理论和文化转译理论等。

接受性理论关注文学作品的接收和阅读过程,研究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情况和不同读者的阅读感受。

通过接受性理论,我们可以了解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和多样化的阅读体验,以及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交流中的传播和影响。

对比理论则强调文学作品之间的对比和相互关系,通过对比研究,揭示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共同之处和差异之处,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与互动。

文化转译理论关注跨文化交流和文学创作中的文化转换过程,研究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之间的变化和演变。

通过文化转译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变形和融合,以及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此外,比较文学也可以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

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探索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表达,揭示作品背后的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文学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作品中的社会意义和社会批判。

比较文学中的纵向比与横向比

比较文学中的纵向比与横向比

本文由华夏秋枫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比较文学中的纵向比和横向比--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所谓比较文学就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

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作为一门学科,它兴起于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

比较文学研究,不同国家的学者强调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以第根、伽列等为代表的法国学者强调不同民族文学的影响研究,以韦勒克为代表的美国学者强调不同民族文学的平行研究,以阿历克谢耶夫和日尔蒙斯基为代表的俄罗斯学者则认为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不可分,应该同时并重。

由于专业知识的不足,我无法全面做出很详细的比较,只能根据专家们的论文将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做个简单的比较。

首先我们先谈谈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它主张用实证的方法确立两国文学间或多国文学之间的事实联系。

该主张不仅淡化了文学的本质特征 (文学性) ,又因其设定了一个“有是因则有是果”的研究路径,因而被人指责为文学研究中的“声誉争夺”。

应该说,对影响研究的上述责难,主要是针对其方法上的局限性。

影响研究是由法国学派所提倡的。

它主张用实证的、事实联系的方法处理来自不同民族之间业已存在的实际联系,旨在确立两国文学间或一国文学与多国文学之间的联系,而要说明影响的存在,往往要在实证的方法下来进行,因此实证的方法又成为文学影响研究的核心操作手段。

梵·第根在他的《比较文学论》中明确指出,“比较文学的对象是本质地研究各国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并强调影响研究的历史意识和事实联系。

“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 正如一切历史科学的特质一样,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

总之, ‘比较’这两个字应该摆脱全部美学的涵义,而取得一个学科的涵义。

[浅谈我对比较文学的认识-大学论文] 比较文学经典论文

[浅谈我对比较文学的认识-大学论文] 比较文学经典论文

[浅谈我对比较文学的认识-大学论文] 比较文学经典论文浅谈我对比较文学的认识-大学论文比较文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正式接触它以前,在我的观念里,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比较,然后找出它们所表达的相同点或者不同点的学科。

可是,对此做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才发现这是一门有着其自身的“原则”和“态度”的学科,并且孜孜不倦地想要揭开其“神秘的面纱”的学者也不在少数。

在大一到现在,我们分别学习了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从不同的方面和领域来学习和研究文学,而比较文学,就是提供不同于以上的视角和途径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文学。

什么是比较文学呢?从该学科诞生至今,这个问题在国际学术界几乎从未中断过。

回顾历史上对比较文学的研究成果,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法国学派为核心的“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源于19世纪的法国,是比较文学最早出现的一种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

其主要代表人是梵·第根、卡雷和基亚。

在不断的发展中,影响研究确立了由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三大支柱构成的实证性研究方法。

这三大方法分别从接受者、放送者和中介者的角度出发,纵向研究国别文学史,横向比较研究不同国家文学体系之间的国际文学关系史,形成人类文学发展的网状结构。

比如我国家喻户晓的孙悟空,有学者就发现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可能渊源于《罗摩衍那》中工巧神猿“那罗”造桥渡海故事的影响。

此类例子甚多,可以看出文学的世界性必定会带来各个国家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

但是此学派抛弃了“文学性”的分析,试图从文学艺术外部研究来揭示其内部的规律性的这种方法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批判。

第二、美国学派为核心的“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雷马克和韦勒克,主张对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论述其异同点,总结出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及文学发展规律性的东西,以及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来揭示出人类文化的共通性和文学性。

论比较文学中的纵向发展研究与横向发展研究

论比较文学中的纵向发展研究与横向发展研究

作者: 王立新;王旭峰
作者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
出版物刊名: 黑龙江社会科学
页码: 110-114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4期
主题词: 比较文学;纵向发展;横向发展;经典作家
摘要: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实际存在、不断赓续并相互影响着的文学本身,而人类文学的发展则有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所谓纵向发展,是指文学所表达的主题和观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文学自身的理念和形式也会随表现内容和审美观念的演变而变化。

所谓横向发展,是指不同国家的文学相互影响、彼此借鉴并逐渐汇聚为世界文学大潮的发展过程。

文学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之间存在辩证关系,认识其中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确认经典作家及其文学史地位。

纵向比、横向比 排比词

纵向比、横向比 排比词

纵向比、横向比排比词什么是纵向比和横向比?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领域,纵向比和横向比是两种常用的比较方法。

纵向比是指在同一组数据的不同时间点或阶段之间进行比较,反映了一组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的变化情况。

横向比是指将同一时间点或阶段的不同组数据进行比较,用以评估各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或相似性。

纵向比的应用范围广泛,例如在经济领域中,可以通过纵向比来分析一家公司在过去几年的销售额、利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评估其经营状况的发展趋势。

在医学领域中,纵向比可以用来追踪疾病的进展,比较疗效等。

而横向比则可以用来比较多个公司的销售额、市场份额等指标,来评估不同公司之间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接下来,我们将以纵向比和横向比的角度探讨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

我们选择了旅游业作为主题,是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是全球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首先,我们来分析中国旅游业的纵向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国内旅游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国内旅游。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境旅游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和追求。

到了21世纪初,中国的出境旅游开始迅速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从2000年到2019年,中国的出境旅游人数从800万增长到1.5亿。

这个数字的增长是非常惊人的,反映了中国旅游业在过去20年中的迅猛发展。

与此相比,我们来看一下横向比,在中国旅游业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异。

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成为了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在国际旅游市场上,中国的份额和影响力仍然相对较小。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2018年全球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前五位分别是法国、西班牙、美国、意大利和澳大利亚,而中国排名第17位。

尽管中国的旅游业在发展迅猛,但在国际市场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来进一步分析纵向比和横向比在中国旅游业中的应用。

命题与答题的双向评价-高考语文复习素材

命题与答题的双向评价-高考语文复习素材

高考命题与答题的双向评价——以2022年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主观题为例: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主观题的参考答案,存在尊重学理不足、反映思维规律欠缺、示范性不强的问题,这是命题和教学缺乏交流的结果,也是教学和命题难以交流的原因。

因此,应在命题和答题之间进行双向评价:揭示答案规律,完善答案内容,调整答案顺序,形成“教学答案”。

本文从递进逻辑下的命题与应对、对比视角下的命题与应对、揭示关系下的命题与应对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高考命题;双向评价;修改答案;再写答案;信息类文本阅读每年高考结束后,命题方都会做一番高大上的说明,新一届师生都会奉参考答案为圭臬,亦步亦趋地进行教学和训练。

然而,命题和答题之间很难达成有助于教学的交流,尤其是主观题方面。

比如,关于信息类文本阅读,命题人似乎并不了解考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思想态度;考生大多也不能领会命题人的学理追求,或觉得参考答案水平太高学不来,或觉得只要把握住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不会得低分,或觉得只要会快速筛选对应信息作答就差不到哪里去。

若要改变这种状况,一线教师可以从命题视角研究试题,最终达到如下效果:命题:设问题尊重学理→制答案反映规律→考学生体现示范。

答题:确定角度→筛选信息→优化语言。

命题和答题实现双向评价:揭示答案规律,完善答案内容,调整答案顺序,最后,形成“教学答案”。

一、递进逻辑下的命题与应对信息类文本阅读的选文和设题,通常绕不开“递进逻辑”这一表达核心和阅读核心。

考场情境下的快速阅读,面对的是全新的信息和陌生的问题,能够发现和把握文中的递进逻辑则是实在的收获。

抓住递进逻辑设题是命题人对学理、考生和考场情境的尊重。

面对这种设题,考生应学会领会命题人的良苦用心,依据递进逻辑答题。

因此,递进逻辑的发现和运用,是命题人和考生应该达成的默契。

因此,我们要揭示参考答案的递进意义,理出递进规律的答案顺序,最终形成体现学理的“教学答案”。

2022年新高考Ⅱ卷第5题:评价一部中国典籍译本是否优秀,可以有哪些标准?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梵·第根《比较文学论》评论

梵·第根《比较文学论》评论

梵·第根《⽐较⽂学论》评论梵·第根的《⽐较⽂学论》是⽐较⽂学中⼀部重要的著作。

全书共分⼀个绪论和三个部分,在绪论中,作者主要探讨⽐较⽂学在⽂学研究中的位置,并规定了⼀些基本概念。

书的第⼀部分,梵·第根回顾了⽐较⽂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回顾的过程中,⼜得到⾃⼰对⽐较⽂学的⼀些基本意见。

第⼆部分探讨⽐较⽂学的概念和⽅法,总结了⽐较⽂学家所取得的成绩。

第三部分极⼩,表明⼀种⽬的,即最终极的建构为总体⽂学(戴望舒⽒译为“⼀般⽂学”)。

三部之中的总体意见是以影响研究为主的,旧说以为梵·第根是法国学派之代表,也实基于此。

不过我们务须分辨的⼀点是,法国学派不同于法国学者。

后者只代表⼀种⾝份,⽽前者则意为在历史上法国最为主流的学派,或以法国⼈为主的学派,他们的主张是影响研究。

这是⼀个历史的概念,不等于曾经或今天的法国学者个⼈,也不等于他们的总和。

同样的,将美国学者等同于美国学派或者平⾏研究的⼀派,也是不确切的。

事实上,早在梵·第根之前,已经有多法国学者进⾏了平⾏研究,甚⾄我们可以说平⾏研究的出现是先于影响研究的。

据梵·第根书的第⼀部分,施莱格尔兄弟和格林兄弟就是平⾏研究的先驱,⽽影响研究则⼀直到斯达尔夫⼈的《论德国》才算产⽣了⼀些影⼦。

故平⾏研究早在梵·第根的视阈之内,只是他认为平⾏研究“没有历史的涵义”(《⽐较⽂学论》,戴望舒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1⽉版,第4页——下引此书,只标明页码)。

因此相对于平⾏研究,他侧重或更提倡与⽂学史上的研究,亦即我们后来说的影响研究。

所以,梵·第根将⽐较⽂学视为“⽂学史的⼀部分”(第6页),也可以说是⾃然⽽然的事。

梵·第根指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通过作品之间的⽐较⽽产⽣“本能地偏爱”(导⾔第2页)。

所以⼀切⽂学批评,都只是基于⽂学的不同⽅向的接受偏好。

⽽这种偏好,实际上也是通过⽐较这⼀⽅式实现的,⽐较可以视为⽂学批评的基本⽅法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中的纵向比与横向比.txt10有了执著,生命旅程上的寂寞可以铺成一片蓝天;有了执著,孤单可以演绎成一排鸿雁;有了执著,欢乐可以绽放成满圆的鲜花。

本文由华夏秋枫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比较文学中的纵向比和横向比
--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所谓比较文学就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

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作为一门学科,它兴起于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

比较文学研究,不同国家的学者强调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以第根、伽列等为代表的法国学者强调不同民族文学的影响研究,以韦勒克为代表的美国学者强调不同民族文学的平行研究,以阿历克谢耶夫和日尔蒙斯基为代表的俄罗斯学者则认为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不可分,应该同时并重。

由于专业知识的不足,我无法全面做出很详细的比较,只能根据专家们的论文将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做个简单的比较。

首先我们先谈谈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它主张用实证的方法确立两国文学间或多国文学之间的事实联系。

该主张不仅淡化了文学的本质特征 (文学性) ,又因其设定了一个“有是因则有是果”的研究路径,因而被人指责为文学研究中的“声誉争夺”。

应该说,对影响研究的上述责难,主要是针对其方法上的局限性。

影响研究是由法国学派所提倡的。

它主张用实证的、事实联系的方法处理来自不同民族之间业已存在的实际联系,旨在确立两国文学间或一国文学与多国文学之间的联系,而要说明影响的存在,往往要在实证的方法下来进行,因此实证的方法又成为文学影响研究的核心操作手段。

梵·第根在他的《比较文学论》中明确指出,“比较文学的对象是本质地研究各国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并强调影响研究的历史意识和事实联系。

“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 正如一切历史科学的特质一样,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

总之, ‘比较’这两个字应该摆脱全部美学的涵义,而取得一个学科的涵义。

”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一书,正是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为影响研究提供了一套具体完备的“科学”方法论体系,后来得到基亚等人的推波助澜,于是影响研究成为比较文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但由于其偏重于来源和影响、原因和结果、事实和实证,从而限制了比较文学研究的范围。

具体地讲, 传统的影响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负面性。

法国影响研究方法“科学性”一、法国影响研究方法“科学性”的非科学性二、法国影响研究目的的非审美性影响研究的“欧洲中心”三、影响研究的“欧洲中心”性在追溯影响关系时,梵·第根主张研究者应沿着“放送者”“传递者”“接受者”的路、、径,去尽可能搜集材料,为之铺路搭桥。

这一描绘路径的方法,不仅与比较文学所展示的前景相去甚远,而且也违背了前辈们的初衷。

在这个路径中,除了作者读过的书籍、游记、旅游书,与之打交道的人物以及无目的或目的不明确的引述外,我们并非能说明作家及其作品是在什么程度上对另一作家或作品产生影响的,即使能确立另一作家或其作品就处在影响的终点一端,我们也无法断定其作品就是来自渊源一端的结果。

在比较文学中,“影响”不是一种物理的事实,甚至不是一种本体概念,而是一种关系的概念,“影响”是作为一种精神的、心理的现象而存在的。

因为,影响存在着,但“却无法从量的角度去测定”,这等于是说明,一个作家的作品不是来自虚无,因为无法从无中进行选择。

一位作家只要致于学,他就不能不有所闻见,前人或同时代的人也就不能不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对他施以影响。

也就是说影响都是存在的,但是我们需要的做的是要以追寻证据的方法来证明影响的存在。

这似乎很具有科学性,但是基本上又不存在无影响的作品,而且影响到底有多大?有多广?无法用一个数量的单位将其计算出来。

所谓的“影响”也只能是一种精神心理的现象罢了。

这也就是影响研究方法的非科学性。

一件艺术作品之产生,自然要受到传统的、历史的、外
来思想以及一部外国作品的具体触发和刺激,因为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从无中来”。

那么何谓平行比较?“平行研究”作为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之一, 指的是对没有事实关系的跨文化的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时所运用的一种方法。

某种意义上说, 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比的东西。

任何东西都有或多或少的共性。

但另一方面, 实际上世界上也没有绝对相同的东西, 没有绝对可比的东西, 因为任何不同的东西都具有独特的质的个性。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方法论前提就是: 没有什么文学现象不可比, 又没有什么文学现象完全可比。

平行研究就处在了可比与不可比的微妙的境地。

说到“可比”, 平行研究摆脱了事实关系的束缚, 又不受语言、文化、国界、学科的制约, 就的确有点像有的学者所讥讽的, 具有“无限可比性”了。

然而, 平行研究的范围一旦失去必要的限定, 一旦达到了“无限可比”的程度, 堕入漫无边际的、为比较而比较的滥比, 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质的规定性, 也就取消了它自身存在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 如果因“不可比”而不比, 那事实上就更难做到。

我们给一种文学现象定性和定位, 我们要搞清一个作家、一部作品、一种民族文学的特征、不对它进行上下左右的比较, 怎么可能? 因此, “平行研究”的核心问题, 实际上就是对“可比性”加以适当的界定和限制的问题。

其实,无论影响研究还是平行研究都只不过是比较分学的一部分、一种方法罢了,影响研究好比是纵向比,研究前人或者同时代人的作品对研究对象所造成的影响,比如歌德对法国文学的影响,中国诗歌对日本和歌的影响如何 ,英国浪漫派对徐志摩,法国象征派对戴望舒影响。

这种研究重事实源流,寻求各国文学间的相互联系。

而平行研究就是横向比,将某国文学同一个国或者多国文学进行比较,大多是处于同一时代的两种文化的比较,比如日本能乐跟希腊悲剧之异同,中国跟西方歌颂爱情的诗歌之异同, 东西方思惟方式之不同,各国宫廷诗的比较研究,东方的多神教跟西方的一神教思想文化之不同等等。

我觉得平行研究有求同和求异两个方面。

求同:比如诗经中的比兴,类似的诗歌手法在西方民谣中也有发现,而日本和歌中的序词更有相同之处。

这样的研究旨在揭示人类诗歌发展的一般规律。

求异:比如在爱情主题上比较中国和西方和日本诗歌,你会发现中国文人之间互相酬唱, 吟咏友情的诗歌数量其他国家可比。

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诗歌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求异的目的,是相互阐发,找出各自的文学传统的独自性和不可替代性,很多特点乃身在此山中,只有以“他人”的视角来看,才能察觉。

这两种研究方法各有优劣,不能盲目的说哪种比哪种好,它们所站的角度、所用的方法都不一样,一个是纵向,一个是横向,也正是这一纵一横构成了比较文学的网络天地。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法国和美国学者融合交叉、博采众长的努力之下,比较文学的“学派之争”和“门户之见”已淡出历史舞台,学科的理论体系更趋成熟,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它不仅探索国际问的影响和联系,还研究它的内在价值;既有考证和比较,也有综合和评价;既重视科学性,又强调美学性;在开展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同时,也进行文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比较研究。

编辑出版 1071 班杜鑫 30612107103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