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安徽专版)习题课件:9.桃花源记(共30张PPT)
合集下载
2020春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 9 桃花源记(共29张PPT)
志,做记号。 他回到武陵郡城,去拜见太守,告诉了这些情况。太守
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郡,
指武陵郡。诣yì:拜访。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位高尚的名士,听了这件事,很高兴地计划前往。
南阳:郡名,指现在的河南南阳。刘子骥:名 lín之,字子骥。《晋书·隐逸传》里说他
去:离开。语:告诉。足:值得。
为:介词,向,对。道:说。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
既:……之后,已经。便扶向路:就顺着 处 处 志之。 旧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
志:动词,做标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里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乃:于是,就。所从来:从何 具
答 之。
处来,此句为倒装的介宾短语。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具:详细。要yāo:
他们便邀请渔人到家中,摆酒杀鸡做饭招待他。同“邀”,邀请。
渔人一一详细地对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事情,大家听了都感叹惊讶。
12.第一段对桃花林的描写有何作用? 渲染神秘气氛,设置悬念,为下文遇见桃源人作铺垫。
13.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谈谈你的理解。 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详和。 14.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桃源人淳朴、热情的特点?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或“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或“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结合全文,揣摩这句话,说说渔人 具体说的是什么?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下的花瓣满地都是。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
课堂小结
文章主旨
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记叙了他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描 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和压迫、和平宁静的“世外桃源”, 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黑暗生活的 不满。
世外桃源:文中指与世隔绝的不遭战乱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现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课堂练习
交错相通
在田间
全,都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
田间小路
可以互相听到
像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老人 小孩
外人。
译文: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 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 闲快乐。
于是,就
详细 同“邀”,邀请
通假字
便要还家
文言知识积累 (“要”同“邀”,邀请)
古今异义
缘溪行
古义:沿着,顺着。 今义:缘故,缘分。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新鲜美好。 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指运输事业。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单指男子的配偶。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已经,……以后 沿着、顺着
做记号 到
拜访
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
立即
先前的
竟然
如此。 太守即 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派
先前的
译文: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 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 《桃花源记》课件
古义: 不用说、更不用说 (6)无论魏晋 无论
今义: 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课文详解
(7)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问讯
古义: 今义:
(8)遂与外人间隔
古义: 今义:
询问消息。 询问 隔断,隔开。 距离
(9)各人复延至其家
古义: 今义:
邀是请。 延长,延伸。
(10)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
不值得 不满,不充分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
人道也。”
播放 暂停 停止
丨丨
课文详解
学生自读
要求: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
误一字,不可少一字,要读准。
课文详解
1.识记生字
豁(huò)然开朗 俨(yǎn)然
阡(qiān)陌
垂髫(tiáo)
诣(yì)太守
刘子骥(jì)
课文详解
2.古今异义
(1)缘溪行 (2)芳草鲜美 (3)说如此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走近作品
走近作品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别号五柳先生。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 不得伸,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人外道人也道。也”。”
播放 暂停 停止
丨丨
课文详解
桃花源记 “志”通“誌”:
陶渊明
做记号,做标记。
之有率志守不。此妻之即复见便人子既。遣得渔要,邑出及人路人还咸人,郡随。,家来来得下其乃,问此其,往大设讯绝船诣,惊酒。境,太寻,杀自,便守向问鸡云不扶, 所所作先复向说志从食世出路如,来。避焉,此遂。村秦,处。迷具中时遂处太,答闻乱与, 外无惋欣津人论。然者间魏余规。南隔晋人往阳。。各。刘问此复未子今人延果骥是一至,,何一其寻高世为家病尚,具,终士乃言皆。也不所出后,知闻酒遂闻有,食无之汉皆。问,,叹停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古义:请 今义:延长,延伸
9、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满
黄发:借指老年人 两个借代 垂髫:借指儿童
四对同义词
咸=悉=皆=并 (全、都) 缘=扶 (沿着、顺着) 要=延 (邀请) 乃=遂 (于是,就)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
桃 花 源陶 记渊
明
全国有许多叫作“桃花源”的地方——
庐
山
“
桃
花
源
”
湖
南
桃
源
县
“
桃
安徽歙【shè】县的“桃花源”
花
源
”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亦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亦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无论是传说中的“桃花源”,还是人 们对某地美好风光的赞誉“世外桃源”, 都有着同一个出处——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 就到头了,(紧接着)就看见 了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 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亮光。 (渔人)便离开小船,从小口 进入。起初时,洞口很窄,仅 能容一个人通过。又往前走了 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 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 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田 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 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满院春色尚留香 望君珍惜韶华 莫负春光!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了解文体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
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 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记”的分类: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 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
(精选课件)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9《桃花源记-》(共56张)
佛若有光”,又为之生疑,这是第二折。接着写 渔人舍船而入的探险举动。“初极狭,才通人” 又设下了悬念:里面有什么?能走得通吗?“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又为之一惊,这是第三 折。接着便具体描绘美好的世外桃源,介绍了桃 花源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渔人离开时,桃花
状元成才路
源人嘱咐“不足为外人道也”,又设悬念:渔人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终。后遂无问津者。
状元成才路
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 的意思。津,渡口。
没有实现
◆古今异义
古义:鲜艳美好 芳草鲜美( 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古义:宽阔明亮
)
今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阡陌交通(
)
率妻子邑人(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事业
)
动乱都是活生生的现实。所以,读者能通过这离奇 的构思,强烈地感受到主题的真实。同时,作者始 终注意结合现实来虚构故事。如文章一开始就明确 地向读者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的身 份职业,最后写南阳刘子骥向往这块乐土,欣然寻 访,没有成功。作者之所以如此首尾呼应,意在使 人确信,虚幻的桃花源是实有其地的胜境,从而增 强了作品的艺术力量。
成语“世外桃源”也许众所周知,因为它描写 的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平 等、人人富足、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它出自我国 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9 桃花源记
R·八年级语文下册
1. 了解作者及背景,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注意古今 异义现象。(重点)
2.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分析文章虚实结合、详略 得当的写法。(难点)
4.桃花源人为什么“叹惋”?
渔人讲完秦末以来的历史及当前社会状况,桃 花源人为外面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 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更叹惋先辈的明智, 世事的变迁。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三单元 9桃花源记
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 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表明了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 宁静淳朴的生活。
二、比较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①者也。其文章不 群②,辞采精拔,跌宕③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④。横素波而傍流, 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 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⑤,孰能如此乎!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集〉序》) 【注释】①迹:心迹,内心的真实情况。②不群:跟别人不一样。③跌宕:文章 富于变化。④莫之与京:没有人能超过他。京,大。⑤污隆:沉浮。
【乙参考译文】有人奇怪陶公的诗篇篇都有酒字,我认为他本意并不在酒,而是 把自己的情趣寄托在酒中。他的文章卓尔不群,言辞精彩,跌宕豪迈,风格独特 超过众多的文章,抑扬爽朗,没有人能超过他。文章意境或如宽广的白色的波浪 顺流东去,或气势磅礴直冲云霄。谈时事则有针对性且引人深思,论抱负则远大 而真切。加上贞洁的志向从不放弃,安于道义,苦守节操,不把亲自劳作当作羞 耻的事,不把没有钱财当作苦恼的事。如果不是圣贤,拥有坚定的志向,不与世 俗同流合污,谁能达到这种境界?
表明了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 宁静淳朴的生活。
二、比较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①者也。其文章不 群②,辞采精拔,跌宕③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④。横素波而傍流, 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 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⑤,孰能如此乎!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集〉序》) 【注释】①迹:心迹,内心的真实情况。②不群:跟别人不一样。③跌宕:文章 富于变化。④莫之与京:没有人能超过他。京,大。⑤污隆:沉浮。
【乙参考译文】有人奇怪陶公的诗篇篇都有酒字,我认为他本意并不在酒,而是 把自己的情趣寄托在酒中。他的文章卓尔不群,言辞精彩,跌宕豪迈,风格独特 超过众多的文章,抑扬爽朗,没有人能超过他。文章意境或如宽广的白色的波浪 顺流东去,或气势磅礴直冲云霄。谈时事则有针对性且引人深思,论抱负则远大 而真切。加上贞洁的志向从不放弃,安于道义,苦守节操,不把亲自劳作当作羞 耻的事,不把没有钱财当作苦恼的事。如果不是圣贤,拥有坚定的志向,不与世 俗同流合污,谁能达到这种境界?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33张PPT)
这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对美 好理想生活的向往,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 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 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 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评
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 虚构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描绘 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 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表达 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 的向往。
导
“春来遍是桃花水,
桃
不辨仙源何处寻。”
花
——唐 王维《桃源行》
源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毛泽东《七律 登庐山》
桃花源记
R·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及背景,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注 意古今异义现象。(重点)
2.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分析文章虚实结合、 详略得当的写法。(难点)
范读 正音 知意
夹( jiā )岸数百步 落英缤( bīn )纷
舍船( shě)
屋舍(shè ) 俨然(yǎn )
阡陌(qiān mò) 垂髫(tiáo ) 怡然(yí )
便要还家( yāo ) 咸( xián )来问讯( xùn )
邑人( yì ) 遂( suì )与外人间(jiàn )隔
语( yù )云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桃源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 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对、向
感叹惋惜 其余
邀请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他们都感
叹惋惜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
饭来款待渔人。
评
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 虚构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描绘 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 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表达 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 的向往。
导
“春来遍是桃花水,
桃
不辨仙源何处寻。”
花
——唐 王维《桃源行》
源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毛泽东《七律 登庐山》
桃花源记
R·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及背景,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注 意古今异义现象。(重点)
2.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分析文章虚实结合、 详略得当的写法。(难点)
范读 正音 知意
夹( jiā )岸数百步 落英缤( bīn )纷
舍船( shě)
屋舍(shè ) 俨然(yǎn )
阡陌(qiān mò) 垂髫(tiáo ) 怡然(yí )
便要还家( yāo ) 咸( xián )来问讯( xùn )
邑人( yì ) 遂( suì )与外人间(jiàn )隔
语( yù )云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桃源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 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对、向
感叹惋惜 其余
邀请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他们都感
叹惋惜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
饭来款待渔人。
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9 桃花源记 (共26张PPT)
②小时候,每逢开学发了新书,母亲总要亲手包上书衣。 每年的寒暑假过后,她都会抽出一晚上的时间,放下手边正剥 籽的玉米和缝缝补补的针线活,准备好一把剪刀,几张报纸或 牛皮纸,坐在烛光里,为一本本书披上一袭妥帖的新衣。母亲 说话极形象,包饺子要擀面皮来裹馅儿,书里面都是知识,当 然需要包上纸质外皮裹紧。母亲虽是个从未进过学堂的农妇, 却也懂得物质与精神缺一不可,漏掉哪样生活都会黯然失色。
④包好书衣的书籍,母亲都会放在我的褥子下面,晚上睡觉 压上一夜,书衣就更加平整漂亮了,我的心就小鹿似的神气起来。 现在想来,那种骄傲的心情,就像中了榜首状元,到学校自然收 获了满满一班人的羡慕。后来,母亲用挂历和明星海报为我包书
衣,引领过我们那代学生的风潮,同学们比的不再是单一的书衣 手工品质,最重要的是书衣画面的内容和唯美程度。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7.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
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古代人民对没有剥削、没有压 迫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 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不可能实现。
4.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表现文中人物的感情与表达 作者的感情倾向,如“表现……”“批判……”“讽刺 ……”“赞扬……”)。
阅读提高
(重庆八中·中考模拟) 时光书衣
①春节期间,陪母亲回老家,无意间从柜里翻出许多书籍 ,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灰尘,仿佛经由岁月披上了一层时光之衣 。轻轻一吹,尘埃飘散,陈旧的封面掀开褐色面纱,令我想起 从前——
除非到达终点,没有人能够评价等待的价值。 人生的意义在于因为希望,所以等待;更在于因 为选择了等待,所以,看到了希望。
④包好书衣的书籍,母亲都会放在我的褥子下面,晚上睡觉 压上一夜,书衣就更加平整漂亮了,我的心就小鹿似的神气起来。 现在想来,那种骄傲的心情,就像中了榜首状元,到学校自然收 获了满满一班人的羡慕。后来,母亲用挂历和明星海报为我包书
衣,引领过我们那代学生的风潮,同学们比的不再是单一的书衣 手工品质,最重要的是书衣画面的内容和唯美程度。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7.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
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古代人民对没有剥削、没有压 迫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 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不可能实现。
4.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表现文中人物的感情与表达 作者的感情倾向,如“表现……”“批判……”“讽刺 ……”“赞扬……”)。
阅读提高
(重庆八中·中考模拟) 时光书衣
①春节期间,陪母亲回老家,无意间从柜里翻出许多书籍 ,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灰尘,仿佛经由岁月披上了一层时光之衣 。轻轻一吹,尘埃飘散,陈旧的封面掀开褐色面纱,令我想起 从前——
除非到达终点,没有人能够评价等待的价值。 人生的意义在于因为希望,所以等待;更在于因 为选择了等待,所以,看到了希望。
2020春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课件11-第9课桃花源记
其一,进出桃花源的路径,真切具体,似乎有迹可循。先是“缘溪行”,“忽
逢桃花林”,然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因山口很小,所以光线不甚分
明,“仿佛”描绘出光线极弱、洞口若明若暗的样子。这也符合桃花源隐
蔽几百年而不为人所发现的情况。渔人离开的时候,“处处志之”,可见所
经所历也是真实可感的。此外,渔人往来所坐的交通工具——船,也是日常
9 桃花源记
渔人甚异⑧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⑨。
栏目索引
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于是)再向前走,想到达树林的尽头。
[注释] ①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②武陵:郡名,今湖南常德一
带。③缘:沿着,顺着。④夹岸:指溪流两岸。⑤鲜美:新鲜美好。⑥落英:落
花。一说,初开的花。⑦缤纷:繁多的样子。⑧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
种作,男 女 衣 着,悉 ⑪如外人 ⑫。
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男女女的穿着打扮,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黄发垂髫 ⑬,并怡然 ⑭自乐。
9 桃花源记
栏目索引
老人、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注释] ①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
了。②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③舍:舍掉。④初:起初。⑤才通人:
仅容一人通过。才,仅仅、只。⑥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
敞亮。⑦俨然:整齐的样子。⑧属:类。⑨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⑩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悉:全,都。 外人:桃花源以外
的世人。下同。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
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怡然:愉快的样子。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 为
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的⑬ 人告诉(⑭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关之东有真武阁/ 乃停行李于阁中 / 觅火炬于僧 /
将往探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是对桃花源内优美环境的 描写,但有人认为也是处处写人。请写出你的看法。 答案:“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路多说明人 多;“鸡犬相闻”,鸡鸣狗吠可以互相听到,说明人 多养的鸡和狗也多,百姓居住密集。所以“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既是对桃花源内优美环境的描写,也是在 处处写人。
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缤.纷( bīn )
豁.然( huò ) 衣着.( zhuó )
间.隔( jiàn ) 垂髫.( tiáo ) 咸.来问讯( xián )
便舍.船( shě ) 阡.陌.( qiān )( mò ) 便要还.家( yāo ) 屋舍俨.然( yǎn ) 问津.( jīn )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近岁道稍通 / 渐能致五味 / 而寿益衰 / 桃源盖此
比也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39页第12-1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夹__岸__数__百__步___,__中__无__杂__树__,__芳__草__鲜__美__,__落__英__缤__纷_____________。 (5)文中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
似的成语是:___豁__然__开__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人为外面世界的动乱、黑暗和人民 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14 . 渔 人 离 开 桃 花 源 , “ 便 扶 向 路 ” , 又 “ 处 处 志 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 “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写暗示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是虚构的世界。同时使故事显得亦真亦幻,给 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
(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人)见了渔人,就十分惊讶,问(渔人)从哪里来。
(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菜饭 食(款待他)。
10.按要求填空。 (1)《桃花源记》是以____渔__人__进__出__桃__花__源__的__行__踪_______为行文线索的。 (2)《桃花源记》中,体现了“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儒家思想
(4)【开班会拟标语】八年级(6)班将召开“走进传统文化”主 题班会,邀请吉米参加。吉米想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副对 联作为宣传标语,请你帮帮他。
示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片段练笔
22.仿照《桃花源记》中对桃花林的描写,写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 (150字左右)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要注意题目的要 求,仿照《桃花源记》中对桃花林的描写,写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 文笔尽量生动优美,还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字数的要求。在写 的过程中,注意选取一些有特征的景物来渲染气氛。选材一定要典 型,尽量做到文从字顺,写出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充实。合理安排 内容的先后顺序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欲穷其林 穷:__形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尽__,__走__到__尽__头________ •
(4)处处志之 志: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做__记__号________________ •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乃• 大惊
乃不知有汉 •
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秋天到了,落叶在风中舞蹈,真是一幅落英缤纷的美好画面。 •• •• B.在鸳鸯湖和彩虹桥之间,宽阔的柏油公路蜿蜒伸展,沿途阡 陌相连,青山相接,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 • •• C.由于受到H7N9禽流感疫情的影响,沪、宁、杭等地的家禽 无人问津,土鸡十元一只也没人买。 • •• • D.通过两周的学习培训,我真是豁然开朗,不仅学到了创业的 【点基拨本】知A项识,,“开落阔英了缤眼纷界”,形而容且落重• 花新• 纷燃•纷起• 飘了落拼的搏美的丽雄景心象和,对成 用在功句的中渴与望语。境不符。
•• (2)悉如外人____全__,__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____正__,__正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自恨不如远甚也____遗__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男女衣着(zhuó)
• D.遂与外人间隔(jiàn)
•
屋舍俨然(shě) •
捕鱼为业(wéi) •
便要还家(yào) •
此中人语云(yǔ) •
【点拨】A项两个读音应互换位置;C项“要”读
“yāo”,同“邀”;D项“语”读“yù”。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24578113691))))))0)))缘落豁屋阡并具咸皆))•••欣便溪英然舍陌怡答来叹•••然扶•行缤开俨交然之问惋•••••规向•纷朗然通自讯••••往具叹路乐缤开俨阡讯:惋规扶纷朗然陌怡:_:::_缘::::然_________:__:______详消_________沿 打_感__________细息____________着 算叹__________繁沿 开 整 田 快____________、 ,惋__________多着 阔 齐 间 乐____________顺 计惜__________的, 敞 的 小 的____________着 划__________样顺 亮 样 路 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着 子 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外国人吉米到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学习的 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帮助他解决。
(1)【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的年龄古称为:①古 稀 ②垂髫 ③不惑 ④花甲 ⑤弱冠 ⑥而立 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 座位排序是(填序号)__①__→__④__ →_③___ →_⑥___→__⑤__→__②__
15.作者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作者描绘出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 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 处的生活图景,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表达了 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34、 35页第16-20题。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仿佛若有光___隐__隐__约__约__,__形__容__看__不__真__切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文研读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12.根据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忽 逢 桃 花 林 ——___发__现__桃__花__源_______—— 进 入 桃 花 源——____做__客__桃__花__源________——离开桃花源
1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 为什么而“叹惋”?
11.下面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沃,人们生活 安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快乐。这完全是中 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人都感叹惋惜,从上 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惋惜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 千年”的韶光易逝。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 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 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这篇文章情节曲折,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 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中间没有其他的树,(林中)香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异,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那片 林子的尽头。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屋舍都很整齐,有肥沃的田地、 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
•
1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
组是( A )
A.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
•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顾而慕之
•
C.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为此一家之中
•
•
【点拨】A.然:……的样子。B.之:这;之:代词,
他们。C为:向;为:认为。
1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标一处) (1)其 中 往 来 种 作 (2)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例文略。
①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 ②玄妙灵动的狐女、变幻莫测的山市,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③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
忧愤振聋发聩 ④河畔鸣叫的雎鸠、露浓霜重的蒹葭,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经》的
抑扬顿挫 正确的语序:_____④____①____③____②______________
(1)其 中/ 往 来 种 作 (2)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19.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
20.【甲】【乙】两文共同展现了怎样的生活图景? 人们生活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乙参考译文】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才行走了几里地, (我)就看见田野里禾苗茂盛,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 的习俗,妇女也参加农业生产,以此对照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 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确实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 行,路过一户农家,这家的男主人正在担粪肥浇园子,而女人则从 井里打水洗衣,门口有豆棚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 们在嬉闹,鸡和狗在鸣吠。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 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遗憾自己比他们差得远呢!
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
(1)渔人甚异之
异:___形__容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_____
•
__对__…__…__感__到__惊__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前行 前:___方__位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向__前_______________ •
的句子是:____黄__发__垂__髫__,__并__怡__然__自__乐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似的成语是:___豁__然__开__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人为外面世界的动乱、黑暗和人民 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14 . 渔 人 离 开 桃 花 源 , “ 便 扶 向 路 ” , 又 “ 处 处 志 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 “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写暗示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是虚构的世界。同时使故事显得亦真亦幻,给 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
(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人)见了渔人,就十分惊讶,问(渔人)从哪里来。
(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菜饭 食(款待他)。
10.按要求填空。 (1)《桃花源记》是以____渔__人__进__出__桃__花__源__的__行__踪_______为行文线索的。 (2)《桃花源记》中,体现了“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儒家思想
(4)【开班会拟标语】八年级(6)班将召开“走进传统文化”主 题班会,邀请吉米参加。吉米想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副对 联作为宣传标语,请你帮帮他。
示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片段练笔
22.仿照《桃花源记》中对桃花林的描写,写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 (150字左右)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要注意题目的要 求,仿照《桃花源记》中对桃花林的描写,写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 文笔尽量生动优美,还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字数的要求。在写 的过程中,注意选取一些有特征的景物来渲染气氛。选材一定要典 型,尽量做到文从字顺,写出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充实。合理安排 内容的先后顺序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欲穷其林 穷:__形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尽__,__走__到__尽__头________ •
(4)处处志之 志: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做__记__号________________ •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乃• 大惊
乃不知有汉 •
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秋天到了,落叶在风中舞蹈,真是一幅落英缤纷的美好画面。 •• •• B.在鸳鸯湖和彩虹桥之间,宽阔的柏油公路蜿蜒伸展,沿途阡 陌相连,青山相接,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 • •• C.由于受到H7N9禽流感疫情的影响,沪、宁、杭等地的家禽 无人问津,土鸡十元一只也没人买。 • •• • D.通过两周的学习培训,我真是豁然开朗,不仅学到了创业的 【点基拨本】知A项识,,“开落阔英了缤眼纷界”,形而容且落重• 花新• 纷燃•纷起• 飘了落拼的搏美的丽雄景心象和,对成 用在功句的中渴与望语。境不符。
•• (2)悉如外人____全__,__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____正__,__正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自恨不如远甚也____遗__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男女衣着(zhuó)
• D.遂与外人间隔(jiàn)
•
屋舍俨然(shě) •
捕鱼为业(wéi) •
便要还家(yào) •
此中人语云(yǔ) •
【点拨】A项两个读音应互换位置;C项“要”读
“yāo”,同“邀”;D项“语”读“yù”。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24578113691))))))0)))缘落豁屋阡并具咸皆))•••欣便溪英然舍陌怡答来叹•••然扶•行缤开俨交然之问惋•••••规向•纷朗然通自讯••••往具叹路乐缤开俨阡讯:惋规扶纷朗然陌怡:_:::_缘::::然_________:__:______详消_________沿 打_感__________细息____________着 算叹__________繁沿 开 整 田 快____________、 ,惋__________多着 阔 齐 间 乐____________顺 计惜__________的, 敞 的 小 的____________着 划__________样顺 亮 样 路 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着 子 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外国人吉米到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学习的 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帮助他解决。
(1)【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的年龄古称为:①古 稀 ②垂髫 ③不惑 ④花甲 ⑤弱冠 ⑥而立 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 座位排序是(填序号)__①__→__④__ →_③___ →_⑥___→__⑤__→__②__
15.作者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作者描绘出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 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 处的生活图景,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表达了 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34、 35页第16-20题。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仿佛若有光___隐__隐__约__约__,__形__容__看__不__真__切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文研读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12.根据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忽 逢 桃 花 林 ——___发__现__桃__花__源_______—— 进 入 桃 花 源——____做__客__桃__花__源________——离开桃花源
1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 为什么而“叹惋”?
11.下面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沃,人们生活 安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快乐。这完全是中 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人都感叹惋惜,从上 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惋惜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 千年”的韶光易逝。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 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 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这篇文章情节曲折,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 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中间没有其他的树,(林中)香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异,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那片 林子的尽头。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屋舍都很整齐,有肥沃的田地、 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
•
1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
组是( A )
A.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
•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顾而慕之
•
C.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为此一家之中
•
•
【点拨】A.然:……的样子。B.之:这;之:代词,
他们。C为:向;为:认为。
1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标一处) (1)其 中 往 来 种 作 (2)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例文略。
①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 ②玄妙灵动的狐女、变幻莫测的山市,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③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
忧愤振聋发聩 ④河畔鸣叫的雎鸠、露浓霜重的蒹葭,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经》的
抑扬顿挫 正确的语序:_____④____①____③____②______________
(1)其 中/ 往 来 种 作 (2)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19.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
20.【甲】【乙】两文共同展现了怎样的生活图景? 人们生活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乙参考译文】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才行走了几里地, (我)就看见田野里禾苗茂盛,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 的习俗,妇女也参加农业生产,以此对照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 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确实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 行,路过一户农家,这家的男主人正在担粪肥浇园子,而女人则从 井里打水洗衣,门口有豆棚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 们在嬉闹,鸡和狗在鸣吠。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 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遗憾自己比他们差得远呢!
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
(1)渔人甚异之
异:___形__容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_____
•
__对__…__…__感__到__惊__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前行 前:___方__位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向__前_______________ •
的句子是:____黄__发__垂__髫__,__并__怡__然__自__乐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