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比较阅读六篇(含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 2006包头市(课改卷)(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 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 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 __________________ 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文则是 9. 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10. 概括甲文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6•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 7•交错相通 门 &描写 阐述 9•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 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二、 2008南充市: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 口入。
初极狭, 通,鸡犬相闻。
(乙)陶潜,尝著《五柳先生传》曰: 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 自《晋书》)[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24.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25. 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 差的句子。
(完整版)《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2006包头市(课改卷)(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户: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乙文则是。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一)6.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7.交错相通门8.描写阐述9.老有所终幼有所长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二、2008南充市:(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完整版)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桃花源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ft, ft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较,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12017 •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yudn)B.黄发垂容(tiGo)C.遂与外人间隔(jidn)D.辞去(cl)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⑵处处志之()⑶乃不知有汉()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2017 •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7 •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⑵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2017 •海南]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前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7.[2018 •武威]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8.[2016 •广东]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及答案【篇一:绝对原创.中招真题《桃花源记》对比阅读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
(共10分)(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④陇:通“垄”。
⑤牧竖:牧童。
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异渔人甚异之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b.舍便舍船屋舍俨然d.道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马说》)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8.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19.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⑴屋舍俨.然. ()⑵阡陌交通()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B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C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 .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 .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 .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⑴屋舍俨然..交通()..()⑵阡陌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⑴屋舍俨然..交通()..()⑵阡陌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9课《桃花源记》比较阅读汇编含答案
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
(yì):安定。
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
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 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
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 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七、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
户:
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乙文则是
。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烈反差的句子。(1 分)
答:
1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
最全《桃花源记》对比阅读(有答案)
最新最全《桃花源记》对比阅读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9-10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A.便舍船,从口入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B.复行数十步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C.屋舍俨然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10.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
请作简要分析。
(3分)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关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沦浪亭记》,日:“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日:昔吴越②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
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国于其偏。
迨淮海纳土③.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
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注】①浮图,僧人。
②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
③迨,到,等到。
淮海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宋王朝。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昔子关之记,记亭之胜也。
译文:②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译文: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2分)答:答案:9.B(2分)10.文章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出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3分)11.①以前苏子美所记的,是沧浪亭的胜景。
(2)②在这荒茺残破的废墟上修复了苏子美时的建筑。
(2分)12.记述沧浪亭的历史变迁过程。
(2分)(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17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 对比阅读 含答案解析
桃花源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yuán) 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 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处处志.之( )(3)乃.不知有汉(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运输事业)..(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C.咸.来问讯(都) 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完整版)《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一) 【甲】【乙】两段 文,完成【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 ,屋舍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犬相 。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
黄 垂髫,并怡然自 。
( 自《桃花源 》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 公, 与能, 信修睦。
故人不独 其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 壮有所用,幼有所 ,矜、寡、孤、独、 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
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 己;力 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 己。
是故 而不 , 盗窃乱 而不作, 故外 而不 , 是 大同。
自《礼 ·礼运》)在大道施行的 候,天下是人 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 拔出来, 求 信,培养和 睦(气氛)。
所以人 不 奉养自己的父母,不 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 其天年,中年人能 社会效力,幼童能 利地成 ,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 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 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 ,女子有 宿。
于 ,人 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 ,却不一定要自己 私藏;人 都愿意 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 自己 私利。
因此奸邪之 不会 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 生。
所以大 都不用关上了, 叫做理想社会。
1.解 下面加点的 。
( 4 分)⑴屋舍 然 () ⑵阡陌 交通 () ....⑶不独子 其子() ⑷ 其弃于地也( )..2.下面各 句子中,加点 意思相同的一 是( )(2 分)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 之.如外人事元大小,悉 以咨之B .男女衣着,悉..C .矜、寡、孤、独 、 疾者皆有所养 此独 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 D .大道之 行也 跪而 之. .3.翻 下面句子。
( 4 分) ⑴ 黄 垂髫,并怡然自 。
⑵ 与能, 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 句填空。
(2 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 》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 ]随 [种植 ] ”的 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 似的句子是: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渊明描 的 “世外桃源 ” 地再 了“大同 ”社会的生活 貌,因此二者有 多相似的地方。
最全《桃花源记》对比阅读(有答案)
最新最全《桃花源记》对比阅读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9-10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A.便舍船,从口入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B.复行数十步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C.屋舍俨然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10.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
请作简要分析。
(3分)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关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沦浪亭记》,日:“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日:昔吴越②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
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国于其偏。
迨淮海纳土③.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
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注】①浮图,僧人。
②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
③迨,到,等到。
淮海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宋王朝。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昔子关之记,记亭之胜也。
译文:②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译文: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2分)答:答案:9.B(2分)10.文章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出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3分)11.①以前苏子美所记的,是沧浪亭的胜景。
(2)②在这荒茺残破的废墟上修复了苏子美时的建筑。
(2分)12.记述沧浪亭的历史变迁过程。
(2分)(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17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
桃花源记课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yuán) B.黄发垂髫(tiáo)C .遂与外人间隔(ji ān)D .辞去(c 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处处志.之( ) (3)乃.不知有汉( )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B .阡陌交通..(运输事业) C .咸.来问讯(都) D .欣然规往..(计划) 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完整版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甲】【乙】两段文,完成【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犬相。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
黄垂髻,并怡然自。
(自《桃花源》)【乙】大道之行也,天下公,与能,信修睦。
故人不独其,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壮有所用,幼有所,矜、寡、孤、独、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 己;力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己。
是故 而不,盗窃乱而不作,故外而不,是大同。
自《礼•礼运》)在大道施行的候,天下是人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拔出来,求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不奉养自己的父母,不 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其天年,中年人能 社会效力,幼童能利地成,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 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女子有宿。
于,人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却不一定要自己 私藏;人都愿意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自己私利。
因此奸邪之不会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生“所以大都不用关上了,叫做理想社会。
1•解下面加点的。
(4分) ⑴屋舍然 ( )⑶不独字箕子()2.下面各句子中,加点 意思相同的一是( )(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之 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B .男女衣善,悉.、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C ・矜、寡、孤、独 .D ・大道之行也 跪而之3. 翻下面句子。
(4分) ⑴黄垂髻,并怡然自。
⑵与能,信修睦。
4. 理解文意,用原文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种植]”的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 似白勺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 5. 陶渊明描的“世外桃源”地再了“大同”社会的生活貌,因此二者有多相似的地方。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六篇(含答案)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六篇班级: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水益涩①,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②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③,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④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⑤“雪窦山”字。
注:①涩:不通畅。
②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③陇:通“垄”。
④牧竖:牧童。
⑤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2)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3)曳.舟不得进_______________(4)遂.缘小溪_____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樵童牧竖相征逐。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阅读练习及答案《桃花源记》对⽐阅读(⼀)阅读【甲】【⼄】两段选⽂,完成问题【甲】林尽⽔源,便得⼀⼭,⼭有⼩⼝,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
初极狭,才通⼈。
复⾏数⼗步,豁然开朗。
⼟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美池桑⽵之属。
阡陌交通,鸡⽝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着,悉如外⼈。
黄发垂髫,并怡然⾃乐。
(节选⾃《桃花源记》)【⼄】⼤道之⾏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不独亲其亲,不独⼦其⼦,使⽼有所终,壮有所⽤,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恶其不出于⾝也,不必为⼰。
是故谋闭⽽不兴,盗窃乱贼⽽不作,故外户⽽不闲,是谓⼤同。
(选⾃《礼记·礼运》)在⼤道施⾏的时候,天下是⼈们所共有的,把品德⾼尚的⼈、能⼲的⼈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氛)。
所以⼈们不单奉养⾃⼰的⽗母,不单抚育⾃⼰的⼦⼥,要使⽼年⼈能终其天年,中年⼈能为社会效⼒,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妻的⼈、⽼⽽⽆夫的⼈、幼年丧⽗的孩⼦、⽼⽽⽆⼦的⼈、残疾⼈都能得到供养。
男⼦有职务,⼥⼦有归宿。
对于财货,⼈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为,却不⼀定要⾃⼰私藏;⼈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不⼀定为⾃⼰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盗窃、造反和害⼈的事情不发⽣。
所以⼤门都不⽤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解释下⾯加点的词语。
(4分)⑴屋舍俨然..交通()..()⑵阡陌⑶不独⼦.其⼦()⑷货恶.其弃于地也()2.下⾯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项是()(2分)A.有良⽥美池桑⽵之属.属.予作⽂以记之B.男⼥⾐着,悉.如外⼈事元⼤⼩,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相保D.⼤道之.⾏也长跪⽽谢之.3.翻译下⾯句⼦。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意,⽤原⽂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垂余阴,菽稷[粮⾷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中描述的⽥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是:⑵孟⼦有句名⾔:“⽼吾⽼以及⼈之⽼,幼吾幼以及⼈之幼”,【⼄】⽂中与之异曲同⼯的句⼦是: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同”社会的⽣活风貌,因此⼆者有许多相似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六篇班级: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水益涩①,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②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③,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④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⑤“雪窦山”字。
注:①涩:不通畅。
②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③陇:通“垄”。
④牧竖:牧童。
⑤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2)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3)曳.舟不得进_______________(4)遂.缘小溪_____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樵童牧竖相征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异:渔人甚异.之/使内外异.法也B.舍:便舍.船/屋舍.俨然C.去:停数日,辞去./乃记之而去.D.道: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4.【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请用两条“/”给文段乙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计2分)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①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_______③子.之哭也:_______________④何为不去.也: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吾子又死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①,恐妖伪事起②,非有住持者,悉逐之。
客僧惧逐,多权③窜山谷。
有法朗④者,深入雁门山。
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
朗多赍⑤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
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并衣草叶,容色端丽。
见僧惧愕,问云:“汝乃何人?”僧曰:“我人也。
”妇人笑云:“宁⑥有人形骸⑦如此?”僧曰:“我事⑧佛。
佛须摈落⑨形骸,故尔。
”因问:“佛是何者?”僧具言之。
相顾笑曰:“语甚有理。
”复问:“宗旨如何?”僧为讲《金刚经》。
称善数四。
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⑩秦人,随蒙恬筑长城。
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⑪逃窜至此。
初食草根,得以不死。
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
”遂留僧,以草根哺之,涩不可食。
僧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
及至代州,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
(选自《秦时妇人》)【注释】①客僧:外来和尚。
②妖伪事起:兴妖作怪,蛊惑人心。
③权:权且,暂且。
④法朗:和尚法号。
⑤赍:携带。
⑥宁:难道。
⑦形骸:形体。
⑧事:侍奉,供奉。
⑨摈落:剃光头。
⑩自:本是。
⑪弊:压迫。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2分)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逃窜至此。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2)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3)并衣.草叶:_______________(4)僧具.言之:_______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乃.不知有汉 / 汝乃.何人 B.寻.病终 / 遂寻.洞入C.皆出酒食./ 初食.草根 D.悉.如外人 / 悉.逐之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顾笑曰:“语甚有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2分)(1)《桃花源记》中人们来到桃源村和《秦时妇人》中人们来到雁荡山的原因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