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课件

合集下载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椎体的椎孔连接一起形成椎
T
管。
脊柱有4个生理弯曲,即颈
(C)、胸(T)、腰(L)
L
和骶尾(S)弯曲。

S


3
椎管的解剖
2.韧带 脊椎之间有韧
带相连,自外向 内依次是棘上、 棘间和黄韧带。
4
椎管的解剖
3.脊髓/脊膜和腔隙 • 椎管内有脊髓和包裹脊髓的三层被膜 • 脊髓下端成人终止于L1椎体下缘、L2椎体上缘 • 新生儿终止于L3椎体下缘,随年龄逐渐上移。
10
椎管的解剖
骶管
硬 膜

47mm
骶裂孔
11
椎管的解剖
6.脊神经:31对 脊神经是混合神经:
前根由运动神经NF和交感 传出NF组成;后根由感觉 神经NF和交感传入NF组成
对麻醉药的敏感顺序
:交感NF-感觉NF-运动 NF
12
椎管内麻醉的生理
1.脑脊液:成人总容积约 120~150ml,蛛网膜 下腔内仅25~30ml。脑 脊液透明澄清,pH为 7.35,比重1.003 ~ 1.009。脑脊液在腰麻 时起稀释和扩散局麻药 的作用。
15
椎管内麻醉的生理
3. 阻滞作用 概念: ✓感觉神经阻滞后,阻断皮肤和肌肉的疼痛传导; ✓交感神经被阻断后,减轻内脏牵拉反应; ✓运动神经被阻滞后,产生肌肉松弛。 顺序:交感神经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
16
解剖:植物神经
• 迷走神经是来源于脑 部的脑神经----决定 了椎管内阻滞的不完 整性和不平衡性
神经被阻滞的程度。胸脊神经被阻滞,肋间肌大部或 全部麻痹,使胸式呼吸减弱。只要膈神经(C3~5)未被 阻滞,仍可保持基本的通气量。 对策:高位硬膜外阻滞(T6 )时,应降低局麻药浓 度较,使运动神经不被阻滞或受阻滞轻微。

医学课件-椎管内麻醉

医学课件-椎管内麻醉
详细描述
呼吸抑制会使患者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呼吸抑制可能是由于麻醉药物抑制了呼吸中枢或呼吸道肌肉所 致。
防治措施
为预防呼吸抑制,应严格掌握麻醉药物的用量和浓度,避免过量使用。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若出现呼吸异 常应立即采取措施,如给予氧气、使用呼吸兴奋药物等。若症状较重,应及时就医。
椎管内麻醉的优缺点
• 优点 • 操作简便:椎管内麻醉的穿刺操作相对简单,容易掌握。 • 麻醉效果可靠:椎管内麻醉能够有效地阻断神经传导,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 • 对全身生理干扰较小:椎管内麻醉对呼吸、循环等系统影响较小,适用于年老体弱及危重病人的手术。 • 缺点 • 可能引起硬膜外腔出血:由于椎管内麻醉需要穿刺硬膜外腔,因此有可能导致出血。 • 可能引起感染:穿刺操作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应注意无菌操作。 • 存在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虽然发生率较低,但椎管内麻醉仍有可能导致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微量泵输注技术
微量泵输注技术能够更好地控制药物用量和输注速度,使麻醉 过程更加平稳和可控。
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与个体化
未来椎管内麻醉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个体化,通 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病人进行精准评估和诊断,为每位 患者量身定制最佳的麻醉方案。
安全性与可靠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椎管内麻醉将更加注重安全 性和可靠性,通过多种手段降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 生率。
低血压
总结词
椎管内麻醉可导致低血压,通常 发生在麻醉平面过高时。
详细描述
低血压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 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大脑供血 。低血压可能是由于麻醉药物抑 制了心血管系统,或是由于体位 改变导致血液集中到下半身。
防治措施
为预防低血压,可采用术前补液 、避免平卧位、适当给予血管收 缩药物等措施。若出现低血压症 状,应立即采取头低脚高体位, 同时给予补液和血管收缩药物。

第四章椎管内麻醉 ppt课件

第四章椎管内麻醉 ppt课件
➢ 恶心呕吐 ① 交感神经阻滞,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肠蠕动增强,
可能诱发恶心呕吐。 ② 血压下降脑缺氧也可以引起恶心呕吐。
➢ 麻醉平面超过T5抑制子宫收缩 ➢ 持续低血压影响肝肾血供 ➢ 尿潴留
2020/11/13
21
三 蛛网膜下腔阻滞 Spinal Anesthesia
➢ 定义: 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阻断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
➢ (一) 脊柱和椎管 脊椎重叠而成 承重和保护脊髓
2020/11/13
6
椎间孔与椎板间孔
2020/11/13
7
脊柱的生理弯曲
颈曲
胸曲
腰曲
骶曲
2020/11/13
8
(二) 韧带
2020/11/13
9
黄韧带结构致密
➢ 空气压缩试验 不能注气 不能注液
➢ 阻力消失试验 穿过黄韧带!
2020/11/13
第四章 椎管内麻醉
Intrathecal Anesthesia
2020/11/13
1
1
椎管内麻醉定义
将局麻药液注入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产 生躯体截断性或节段性阻滞的麻醉方法。
椎管内麻醉属于局部麻醉范畴。
➢ 椎管内麻醉分类 1、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脊麻),包括鞍麻。 2、硬膜外腔阻滞(硬膜外麻醉),包括骶管阻滞。 3、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 2、硬膜外阻滞的作用的途径复杂
(1)通过蛛网膜绒毛进入根部蛛网膜下腔
(2)局麻药渗出椎间孔椎旁阻滞脊神经
(3)透过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
2020/11/13
18
(二) 阻滞效果
➢ 交感神经被阻滞后: 发热!减轻内脏牵拉反应。

【医学课件】椎管内麻醉

【医学课件】椎管内麻醉

三、蛛网膜下隙阻滞(腰麻)
腰麻常见的术中并发症
➢ BP↓HR ↓:多见于麻醉平面高者 ➢ 呼吸抑制: 常与腰麻平面过高有关
➢ 恶心呕吐:常见原因有
• 麻醉平面过高 • 迷走神经亢进,胃肠蠕动增强 • 牵拉腹腔脏器 • 对术中辅助用药敏感
对术中并发症一般需对症处理,可提前干预
三、蛛网膜下隙阻滞(腰麻)
粘连性蛛网膜炎 ➢ 病程发展较慢,先出现感觉障碍,后发展至感觉丧失和 瘫痪 ➢ 是软膜和蛛网膜的慢性增生性炎性反应 ➢ 发生原因不明
三、蛛网膜下隙阻滞(腰麻)
腰麻后的神经并发症
马尾丛综合征
➢ 会阴区和下肢远端的感觉和运动障碍 ➢ 轻症者尿潴留,严重则可大小便失禁 ➢ 穿刺损伤者一般数周或数月自愈;化学损伤则恢复较困
➢ 通过蛛网膜绒毛进入根部蛛网膜下隙作用于脊神经根 ➢ 药物渗出椎间孔,在椎旁阻滞脊神经 ➢ 透过硬脊膜、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隙直接作用于脊神经
根和脊髓表面
二、椎管内麻醉的机制及生理
麻醉平面与阻滞作用
➢ 麻醉平面是指感觉神经被阻滞后,用 针刺法测定皮肤痛觉消失的范围
脊神经节段在体表的分布
➢ T2—胸骨柄上缘,T4—双乳头连线, T6—剑突下,T8—季肋部肋缘, T10—平脐线,T12—耻骨联合上 2~3cm,L1~3—大腿前面,L4~5— 小腿前面和足背,S1~5大腿和小腿 背面以及肛门会阴区
腰麻的术后并发症 头痛 :
➢ 发生率3%~30%,常出现于麻醉后2~7天,半数病人4 天内症状消失
➢ 抬头或坐立时头痛加重,平卧是减轻或消失
预防及处理
➢ 使用改进型细穿刺针,避免反复、多次穿刺 ➢ 围术期输入足量液体 ➢ 平卧休息,口服镇痛或安定类药物 ➢ 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5%葡萄糖或右旋糖酐

《椎管内麻醉》课件

《椎管内麻醉》课件

定位
确定穿刺点位,一般为腰椎L3-L4的 空隙。
穿刺
使用针头穿刺患者脊椎腔并准确定位。
椎管内麻醉的风险与并发症
1 低血压
药物作用可能导致血压下降。
3 腰背痛
穿刺可能引起腰背部不适。
2 头痛
少数患者注射后可能出现持续头痛。
椎管内麻醉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药物泄漏
问题:药物泄漏影响麻醉效 果。
解决方法:通过合理调整注 射速度和穿刺角度来减少泄 漏。
分娩镇痛
对于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椎管 内麻醉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疼痛管理
椎管内麻醉可用于疼痛管理, 减轻术后或慢性疼痛的不适。
结论和展望
椎管内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已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未来,我们将不断探索新的操作技 术和麻醉药物,进一步提高椎管内麻醉的质量和安全性。
椎管内麻醉的适应症
手术范围广泛
椎管内麻醉适用于各种手术,包括腹部、骨科等。
特殊人群适用
对于高龄、孕妇等特殊人群,椎管内麻醉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选择。
快速恢复
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恢复快,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椎管内麻醉的操作步骤
1
无菌准备

对手术区域和相关器械进行无菌处理,
确保操作安全。
3
注药
4
将麻醉药物缓慢注射至脊椎腔,并观 察患者反应。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欢迎来到《椎管内麻醉》PPT课件!本课件介绍椎管内麻醉的定义、原理、 适应症、操作步骤、风险与并发症、问题与解决方法、临床应用,以及结论 和展望。
椎管内麻醉的定义和原理
1 定义
2 原理
椎管内麻醉是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至患者 脊椎腔使其实现局部麻醉效果的一种麻醉 方式。

麻醉学.第七章.第五节椎管内麻醉PPT

麻醉学.第七章.第五节椎管内麻醉PPT
椎管内麻醉药物选择及作用机制
常用局部麻醉药物介绍
利多卡因
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常 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和硬 膜外阻滞。
布比卡因
作用时间长,适用于长时 间手术,但起效较慢。
罗哌卡因
具有感觉和运动神经分离 阻滞的特性,常用于术后 镇痛。
药物作用机制探讨
阻断神经传导
局部麻醉药物通过抑制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达到麻醉效果。
免损伤重要组织结构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3
椎管内麻醉操作技术
穿刺部位选择与定位方法
穿刺部位选择
根据手术部位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 穿刺部位,如腰椎、胸椎等。
定位方法
采用体表标志、X线、超声等定位方法 确定穿刺点和穿刺方向。
穿刺技巧及注意事项
穿刺技巧
掌握正确的穿刺角度、深度和速度,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神经。
呼吸抑制等并发症。
影响效果因素探讨
01
02
03
04
患者因素
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并存 疾病等可影响椎管内麻醉效果

药物因素
局麻药的种类、浓度、剂量及 注射速度等可影响麻醉效果。
技术因素
穿刺技术、导管放置位置、注 药方式等可影响麻醉效果。
其他因素
手术种类、手术时间、环境温 度等也可对麻醉效果产生一定
椎管内外组织结构关系
01
硬膜外腔
位于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及黄韧带之间的狭窄腔隙,其内有疏松结
缔组织、脂肪组织、淋巴管、椎内静脉丛等。
02
蛛网膜下隙
位于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狭窄间隙,充满脑脊液,向上经枕骨大孔与
颅内蛛网膜下隙相通,向下达第2骶椎高度。
03
椎管内外组织结构关系的重要性

医学课件椎管内麻醉

医学课件椎管内麻醉
• 椎管内麻醉在孕妇中的应用需权衡其对胎儿的影响,并注意避免药物过量和过敏反应。
孕妇与新生儿的椎管内麻醉
新生儿的椎管内麻醉
新生儿期接受椎管内麻醉时, 应考虑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以及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特点。
新生儿期接受椎管内麻醉时, 应注意监测呼吸、循环等生命 体征的变化。
新生儿期接受椎管内麻醉时, 应注意避免药物过量和过敏反 应。
肥胖患者接受椎管内麻醉时,应注意药物的用量 和给药速度。
07
椎管内麻醉的未来发展趋势与研 究方向
新型椎管内麻醉药物的研究与应用
开发新型椎管内麻醉药物,具有更强的镇痛效 果和更低的副作用。
研究不同麻醉药物的协同作用,以实现更高效 、更安全的麻醉效果。
探讨椎管内麻醉药物的代谢、排泄机制,以制 定更合理的用药方案。
布比卡因
起效慢,作用时间长,适用于长时间手术或区域阻滞 麻醉。
罗哌卡因
感觉和运动分离,适用于术后镇痛和区域阻滞麻醉。
药物选择原则
要点一
根据手术部位和时长选择药物
例如,腹部手术可选用布比卡因;下肢手术可选用罗 哌卡因。
要点二
根据患者情况和禁忌症调整药 物
例如,高血压患者慎用罗哌卡因;过敏体质者慎用布 比卡因。
椎管内麻醉的优缺点
椎管内麻醉可能导致低血压、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 应。
椎管内麻醉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操作不当可能导致 严重的不良后果。
缺点 椎管内麻醉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尿潴留等并发症。
02
椎管内麻醉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肛肠手术
妇科手术
腹部手术、盆腔手术等下腹部手 术
泌尿系手术
骨科手术等
禁忌症
预防
在麻醉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血容量和心血管状态,以降低低血压的风险。

椎管内麻醉优质课件

椎管内麻醉优质课件

2.局麻药中毒反应:硬膜外腔内有丰富的静脉丛,对局麻药的吸收 很快;导管可误入血管内,将局麻药直接注入血管内;导管损伤血
管也可加快局麻药的吸收。
3.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①硬膜外阻滞起效较慢,故血压下降也出 现较晚。②硬膜外阻滞的平面虽较高,如能控制麻醉范围比较局限 ,则血压下降幅度较小。③因局麻药用量较大,吸收后对心血管有 直接抑制作用,可加重对循环抑制。
步骤
进针点在棘突中线 旁开1厘米左右
进针时则可避开棘上 韧带和棘间韧带直达
黄韧带
然后进入蛛网膜下腔
阻滞平面的调节:
穿刺针 斜口方

体位
剂量

阻滞平的 比重
穿刺 部位
穿刺部位:
脊柱有四个生理曲度:仰卧位时:腰3最高,胸6最低;

3
胸6
如经腰3~4或腰4~5间隙穿 刺注药,药物将向骶段移 动,麻醉平面偏低。
❖ 3. 完全无效
① 导管脱出/误入静脉 ② 导管扭折/血块堵塞 ③ 硬膜外穿刺失败
❖ 4. 硬膜外穿刺失败原因
① 病人体位不当,脊柱畸形,过度肥胖, 穿刺点定位困难
② 穿刺针误入椎旁肌群/其他组织而未察觉
哪些情况应考虑放弃硬膜外阻滞?
① 多次穿破硬脊膜 ② 误伤血管 出血多 / 误伤脊髓或脊神经 ③ 导管割断残留
剂量:剂量=浓度×容积; 局麻药剂量的大小是影响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最 重要的因素。
药液的比重:重比重药液在脑脊液中易向低处扩散; 轻比重药液在脑脊液中易向高处扩散。
注药速度:注射速度越快麻醉范围越广,一般以每5秒钟 注入1ml为适宜;
穿刺针斜口方向:斜口方向向头侧,麻醉平面易升高; 反之,麻醉平面不宜升高。
椎管内麻醉 ()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能而引起相应支配区域的麻醉作用,又称脊椎麻醉或腰麻。 按阻滞平面的高低来分:
低平面:胸10以下,最常用 中平面:胸10-胸4,常用 高平面:胸4以上,不用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腰椎穿刺术
1、穿刺间隙 成人脊髓终止于腰1椎体下缘或 腰2椎体上缘,为避免损伤脊髓 应选择腰2椎体以下棘突间隙穿 刺,成人一般选择腰3-4棘突间 隙穿刺。 定位方法以两侧髂嵴之间连线与脊柱正中 纵线相交处为L4(棘突)或L3-4(间隙)。






硬膜外腔
蛛网膜下腔
前根 ——运动性 后根 ——感觉性 脊神经 ——混合性
脊神经节 Spinal ganglion
脊椎麻醉平面调节头低足高位
脊椎麻醉平面调节头高足低位
注药区
循环系统的影响
交感神经阻滞
外周血管扩张 外周阻力下降
回心血量减少 被阻区域血流
血压
皮肤红润皮温
外周血管扩张
右心房压下降
阻滞平面超过T3
心脏 加速N阻滞
心率
呼吸的影响:
胸脊神经阻滞
肋间肌麻痹
胸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仍能保持基本通气量
膈神经(C3-5)阻滞
膈肌麻痹
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通气量不足或呼吸停止
麻醉药的作用。
三、生理 药物作用部位
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时局麻药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和脊髓表面。 2、硬膜外麻醉时可能作用部位有: (1)透过硬脊膜、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 (2)药物渗出椎间孔在椎旁阻滞脊神经; (3)通过蛛网膜绒毛进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 。
由于神经纤维粗细、包膜不同,阻滞次序 也不 同,在同一药物浓度时阻滞次序为:
应立即施行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维持循环等措施进行抢 救。

《椎管内麻醉》课件

《椎管内麻醉》课件
《椎管内麻醉》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椎管内麻醉概述 • 椎管内麻醉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椎管内麻醉的操作方法 • 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与处理 • 椎管内麻醉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估
01
椎管内麻醉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椎管内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入椎 管内的某一腔隙,使脊神经根受 到阻滞,从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 醉作用的方法。
效果评估
麻醉效果
01
椎管内麻醉的麻醉效果与药物的种类、浓度、注射速度和剂量
有关,同时也与患者的年龄、生理状态和手术类型有关。
术后恢复
02
椎管内麻醉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一定影响,如术后疼痛、恶心
呕吐等。
并发症
03
椎管内麻醉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如头痛、尿潴留、神经损伤
等。
注意事项与展望
适应症与禁忌症
椎管内麻醉有明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应严格掌握。
麻醉穿刺
在选定的穿刺点进行麻醉穿刺 ,并注入麻醉药物。
操作后的处理
01
监测与观察
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 观察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功能的
变化。
03
镇痛治疗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 的镇痛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02
并发症处理
及时发现和处理椎管内麻醉可能 引起的并发症,如头痛、恶心、
呕吐和呼吸抑制等。
椎管内麻醉的分类
01
02
03
分类
根据注入椎管内的位置不 同,椎管内麻醉可分为硬 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隙阻 滞(腰麻)两种。
硬膜外麻醉
将麻醉药物注入硬膜外腔 ,使脊神经根受到阻滞, 适用于腹部、下肢及下胸 手术。
蛛网膜下隙阻滞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差异等
.
20
3.6 蛛网膜下隙阻滞的并发症
3.6.1 麻醉期间:
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 因交感神经被阻滞及麻醉平 面过高,迷走兴奋心率减慢,心加速神经被阻滞致 心动过缓。应加快输液,可静注麻黄碱30mg,对 于因牵拉内脏而引起的应暂停手术刺激,心动过缓 应静注阿托品0.5mg
呼吸抑制 麻醉平面过高所致,可吸氧或辅助呼吸 或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一 椎管内麻醉的解剖
脊柱三韧带:
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 黄韧带
脊髓三被膜:
软脊膜 蛛网膜 硬脊膜
S4 L3 T5 C3
成人脊髓终止于L1下缘或L2上缘 儿童脊髓终止较低,新生儿终止于L3以下
.
4
.
5
.
6
.
7
.
8
二 椎管内麻醉的机制及生理
2.1 脑脊液 2.1.1 成人脑脊液约120-150ml,其中60-70ml存在于脑
.
13
3.1 蛛网膜下隙阻滞分类
3.1.1 给药方式:单次法、连续法 3.1.2 麻醉平面:低平面(低于T10)、中平
面(低于T4但高于T10)、高平面(高于T4 ) 3.1.3 局麻药药液比重:重比重、等比重、
轻比重(与脑脊液比重相比)
.
14
3.2 穿刺步骤
常 取 侧 卧 位 , 背 部 与 手术台的边缘平齐, 屈髋屈膝,脊椎尽量 弯曲,使腰椎棘突间 隙加宽
椎管内麻醉
.
1
教学目的
了解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原则操作步骤、 掌握并发症的防治
了解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的处理要领
.
2
椎管内麻醉
将局麻药注入到椎管内,阻滞脊神经 根或脊神经的传导,使其所支配的范 围无痛,这种麻醉方法称为椎管内麻 醉或椎管内阻滞

医学课件-椎管内麻醉

医学课件-椎管内麻醉

医学课件-椎管内麻醉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椎管内麻醉简介•椎管内麻醉的解剖学基础•椎管内麻醉的生理学基础•椎管内麻醉的方法•椎管内麻醉的临床应用•椎管内麻醉的研究进展01椎管内麻醉简介椎管内麻醉是一种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内,达到脊神经根阻滞效果的麻醉方法。

椎管内麻醉的常用药物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等。

1 2 3根据麻醉药物注入的椎间隙不同,椎管内麻醉可分为硬膜外阻滞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

硬膜外阻滞适用于多种手术,如腹部、腰部、下肢等部位的手术。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适用于较大型手术,如腹部、胸部、盆腔等部位的手术。

03现代椎管内麻醉技术使用更加细分的药物和更精细的注射技术,为手术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保障。

椎管内麻醉的历史与发展01椎管内麻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当时德国医生布伦首次使用吗啡进行椎管内注射。

02近几十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椎管内麻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改进。

02椎管内麻醉的解剖学基础椎管是由脊柱的椎骨和骶骨构成的一个骨性管道椎管的解剖结构定义椎骨、骶骨、韧带和脊髓组成脊髓、马尾神经、脊神经根、血管、硬膜囊毗邻结构组成硬脊膜、椎骨和韧带定义硬膜外腔是指位于椎管内,紧贴硬脊膜外侧的潜在腔隙毗邻结构胸膜腔、腹膜腔、纵隔硬膜外腔的解剖结构蛛网膜下腔是指位于硬膜下腔和蛛网膜下腔之间的潜在腔隙定义组成毗邻结构脑脊液、蛛网膜和神经根脑室、脑池、血管03蛛网膜下腔的解剖结构0201神经根是指由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集合而成的结构定义脊髓神经纤维束、神经根鞘、神经根血管组成硬膜囊、马尾神经毗邻结构神经根的解剖结构03椎管内麻醉的生理学基础感觉神经是传入的神经冲动负责传递信息,使机体能够感知外部环境的刺激。

感觉神经末梢的树突组成的神经元,在脊髓中形成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是传出的神经冲动负责传递信息,使机体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运动神经元在脊髓中发出轴突,轴突末梢支配骨骼肌。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麻醉前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 予适当的麻醉前用药,如 镇静药、镇痛药等,以减 轻患者的焦虑和疼痛。
操作过程
患者体位
将患者放置在合适的体位 ,如侧卧位或俯卧位,以 便于进行椎管内麻醉操作 。
椎管内穿刺
在X线或超声引导下,进行 椎管内穿刺,确定穿刺针 的位置和深度。
麻醉药物注射
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内, 使药物在脊髓和神经根周 围扩散,达到麻醉效果。
其他应用场景
椎管内麻醉还可用于某些特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神经源性膀胱、脊柱疾病的 诊断等。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严重烧伤、危重患者的治疗中,椎管内麻醉也可能发挥重 要作用。
06
椎管内麻醉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研究进展
椎管内麻醉技术的改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椎管内麻醉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包括更精确的麻醉药物 剂量控制、更安全的麻醉操作方法等。
术后护理
椎管内麻醉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并 发症,如头痛、恶心呕吐等,应及时 处理并加强护理。
03
椎管内麻醉的操作方法
操作前的准备
01
02
03
患者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 查和评估,了解患者的病 史、药物过敏史、脊柱情 况等信息。
麻醉前禁食
要求患者在麻醉前禁食68小时,以避免麻醉过程 中出现呕吐和误吸。
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推进技术革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需要不 断推进椎管内麻醉技术的革新,探 索更加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和技 术。
提高培训质量
为了提高椎管内麻醉的临床应用水 平,未来需要加强培训和继续教育 ,提高麻醉医师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水平。
THANK YOU感谢各位观看Fra bibliotek尿潴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esthesia
1905 H. Braun (Germany): procaine spinal anesthesia 1907 Barker (United Kingdom): hyperbaric procaine (glucose); hypobaric procaine (alcohol) 1930 Jones (United Kingdom): dibucaine spinal anesthesia 1935 Sise (USA): tetracaine spinal anesthesia 1940 Lemmon (USA): continuous spinal anesthesia 1945 Tuohy (USA): continuous spinal anesthesia 1945 Prickett (USA): report on neurologic safety of intrathecal epinephrine to prolong spinal anesthesia
Dose (mg)
Duration (min)a
Drug and concentration
Procaine (5%)
To L4 To T10 To T4
50– 100– 75 150
150– 200
With 0.2 mg Plain epinephrine
40–55 60–75
Lidocaine (5%)
椎 管 内 解 剖
椎 管 内 解 剖
椎 管 内 解 剖
Specific gravity
Volume
CSF pressure (lumbar)
Composi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 1.006 (1.003-1.009) (at 37°C) 120–150 ml (25–35 ml spinal space) 60–80 mm H20 (in horizontal position)
不同腔
隙,使脊神经所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阻滞麻醉两种 方法,后者还包括骶管阻滞。局麻药注入蛛网膜 下腔,主要作用于脊神经根所引起的阻滞称为蛛 网膜下腔阻滞,通称为脊麻;局麻药在硬膜外间 隙作用于脊神经, 使相应节段的感觉和交感神
pH
7.32 (7.27–7.37) (cisternal pH follows blood; lumbar pH lags
behind)
PC02 HC03¯ Sodium Calcium Phosphorus Magnesium Chloride Proteins (lumbar)
48 mm Hg 23 mEq/L 133–145 mEq/L 2–3 mEq/L 1.6 mg/dl 2.0–2.5 mEq/L 15–20 mEq/L 23–38 mg/dl ( permeability to protein in lumbar area)
1954 Wooly and Roe (United Kingdom): report of paraplegia in association with spinal anesthesia
1954 1965
Dripps and Vandam (USA): study demonstrating absence of neurologic sequelae Re-emergence of use of spinal anesthesia
2. 旁入法 于棘突间隙中点旁开1.5cm处作 局部浸润。穿刺针与皮肤成75度对准棘突 间孔刺入,经黄韧带及硬脊膜而达蛛网膜 下腔。本法可避开棘上及棘间韧带,特别 适用于韧带钙化的老年病人或脊椎畸形或 棘突间隙不清楚的肥胖病人。
针尖进入蛛网膜下腔后,拔出针芯即有脑 脊液流出
Drugs for spinal anesthesia
经完全被阻滞,运动神经纤维部分地丧失功能, 这种麻醉方法称为硬膜外阻滞。
椎管内麻醉
硬膜外 腰硬联合 阻滞
蛛网膜 下腔阻

History of spinal anesthesia
1885 J.L. Corning (New York Neurologist):? epidural;? spinal; cocaine for pain relief 1891 Quincke (Germany): lumbar puncture 1899 August Bier (Germany): first cocaine spinal anesthesia in six patients 1899 Matas (New Orleans), Tuff ier (France), Tait and Caglieri (San Francisco): cocaine spinal
椎 管 内 解 剖
脊 髓 及 硬 膜 囊 的 位 置
三蛛网膜下腔阻滞
(一)分类
1. 给药方式 单次 连续 2. 麻醉平面 高 T4---T10 中 低 3. 局麻药的比重 重 轻 等比重
腰麻穿刺术
穿刺方法 穿刺点用0.5%~1%普鲁卡因作皮 内、皮下和棘间韧带逐层浸润。
1. 直入法 用左手拇、示两指固定穿刺点皮 肤。将穿刺针在棘突间隙中点,与病人背部 垂,针尖稍向头侧作缓慢刺入,并仔细体会 针尖处的阻力变化。当针穿过黄韧带时,有 阻力突然消失“落空”感觉,继续推进常有 第二个“落空”感觉,提示已穿破硬膜与蛛 网膜而进入蛛网膜下腔。如果进针较快,常 将黄韧带和硬膜一并刺穿,则往往只有一次 “落空”感觉。
25– 50–75 75–100 60–70 60–70 50
Tetracaine (0.5%) 4–6 6–10 12–16 60–90 120–180
Bupivacaine (0.75%)b
4–8 8–12
14–20 90– 110
90–110
a For a given local anesthetic in spinal anesthesia the larger mg dose, the longer the duration of surgical anesthesia (e.g., a 16 mg dose of tetracaine will have a duration of two– to three times longer than a 4 mg dose, either plain or with epinephri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