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游褒禅山记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10游褒禅山记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10游褒禅山记教学课件
导入新课
“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
通常,人们的一次旅游总是会兴尽而返, 留下深刻美好的记忆。正如刚才所提到的两篇 游记。可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一次游览却 是一次“中途而返的游览”,可出乎意料的是他 却为我们留下了一篇“流芳千古的美文”。这到 底是怎么回事呢?
4. 在现实中,“夷以近”与“险 以远”两种情形的结果如何?
夷以近——游者众 险以远——至者少
5.要到达“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需要哪些条件?
有志 有力 有物
力与物也重要,但有时 难以强求,只有“尽吾志才 能“无悔”、无“可讥”。
6.第三段的议论与前文何处照应?
第三段
第二段
夫夷以近,则游者 众;险以远,则至者 少。而世之奇伟、瑰 怪、非常之观,常在 于险远,而人之所罕 至焉。
褒禅山,旧称华山,因唐贞观年间慧褒禅师结 庐山下,卒葬于此而得名。有洞、有泉,洞穴曲 折,洞壁怪石错落,钟乳石倒垂其间。泉水清洌, 终年不竭。山上多井,有民谚云:黄山三百六十 顶,褒山三百六十井。下有慧空禅院(即华阳 寺),为明人郑和所建,气势宏伟,后屡有修建。 院内古柏参天,有大、小石塔各一,今已损坏。 四周山势突兀,风景秀丽。
慧空禅院
褒禅山华阳洞
洞内风景
作者简介
王安石像
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因封荆国公, 世称王荆公,卒谥文。 北宋临川人,政治家、 文学家。他两度为相进 行变法,强调“权时之 变”,反对因循保守。 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 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在文学上为宋朝一大家。其散文, 雄健峭拔,语言简练,是“唐宋八大家”之 一。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 传》等。其诗歌,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 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有力。如《明妃 曲》《北坡杏花》《泊船瓜洲》等。所作词 不多,却能“一洗五代旧俗”,不受前人绮 靡风气的影响。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

课时作业24: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课时作业24: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Ⅰ 必备知识巩固训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有碑仆.道 仆:倒下 B .有怠.而欲出者 怠:懒惰 C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安全 D .长乐王回深父.父:对老年人的尊称 答案 A解析 B 项怠:懈怠。

C 项夷:平坦。

D 项父:通“甫”,古代加在男子名或字后面的美称。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答案 C解析 A 项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B 项古义:不平凡,不平常。

今义:副词,十分,极。

D 项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目,表确数“十一”;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其文.漫灭小人之过也必文.B.⎩⎪⎨⎪⎧ 古人之观.于天地……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C.⎩⎪⎨⎪⎧往往有得.退不得.,为之奈何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答案 B解析 B 项均为动词,看、观察。

A 项名词,碑文/动词,掩饰。

C 项名词,心得、收获/动词,能够。

D 项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动词,停止。

4.下列各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 .其.孰能讥之乎 D .则或咎其.欲出者 答案 C解析 C 项语气助词,难道,表示反问语气。

A 、B 、D 三项都是代词。

A 项第三人称代词,它;B 项第一人称代词,自己;D 项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可译作“那”。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A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C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D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答案 A解析 A 项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10《游褒禅山记》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10《游褒禅山记》课件
传:动作名,流传的文字
古今异义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不同平常
非常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意外的事故
非常好 十分
于是余有叹焉 对于这种情况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在此
是 请他,于是他来了 顺承连词
至于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至——到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于——引出地方 到了…的结局;以致于
至于小李,你就别管了 另提一事
褒禅山(华山)
西
慧空禅院
华山洞

石碑
作者行踪
东行5里
后洞
慧空禅院
前洞
理清思路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 游者的籍贯、姓名。
研读课文
研读课文第一段
一、重点字词 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乃:副词,表判断,有“为、是”之意。
文章主题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 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 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寻思而慎取” 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的道理。
写作特色
1.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第一部分 记游
第二部分 议论
山→ 略 1.介绍褒禅山概况 碑 → 详


前洞和后洞概况Βιβλιοθήκη 前洞 → 略课堂小结
本文把___游__山_和_治__学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 系起来,借__游_山_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 学都要“__尽__吾__志__”和“__寻__思__”的道理。
课堂练习
词类活用
1.慧褒始舍于其址 名作动,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作动,命名 3.距其院东五里 名作状,往东 4.有泉侧出 名作状,从旁边 5.入之甚寒,问其深 形作名,深度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作动,识其本名,说明白 7.火尚足以明也 形作动,照明 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人教版精编高中语文必修2: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精编高中语文必修2: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己为有悔。

其进愈难(2)则游者众D.有怠而欲出.(出去)者答案:D解析:A项,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B项,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地方”;C 项,应作“思考”。

3.选出加点字“然”用法不同的一项( )A.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B.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C.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D.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答案:B解析:然则,这样……那么;其余表转折。

4.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B.盖其又深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答案:AB解析:A项的“其”作第三人称代词“它”讲,代石碑;B项“其”仍作“它”讲,只是指代后洞罢了。

所以A和B两项的“其”字用法是一样的。

C项的“其”译为第一人称代词“我”。

D项虽是译为第三人称代词,但它指代古人,应译为复数的“他们”才对。

5.选出加点“之”用法不同的一项(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B.华山之.阳C.后世之.谬其传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答案:B解析:表偏正关系,助词“的”;其他取消句子独立性。

6.下列地名中的“阳”、“阴”与“华山之阳”、“汉之阴”中的“阳”、“阴”含义相同的是( )A.洛阳、华阴B.富阳、山阴C.汉阳、江阴 D.衡阳、淮阴答案:D解析:在古代,“阳”表方位是“水之北,山之南”的意思,“阴”则是“水之南,山之北”。

所以“华山之阳”和“汉之阴”的“阳”、“阴”分别指“山之南”、“水之南”。

分钟满分:(3×11=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于是..余有叹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古义:十分之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10 游褒禅山记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10 游褒禅山记 含答案

10游褒禅山记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卒.葬之卒:最终。

B.有穴窈.然窈:幽深。

C.则其至又加.少矣加:更加。

D.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解析A项,“卒”,死亡。

答案A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浮图”,对佛或佛教徒的称呼,也专指和尚。

后来又将佛教建筑中的高塔称为浮图。

B.“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C.“华山之阳”,即华山的南面。

古代有山的南面谓之阳、水的北面谓之阳的说法。

”中的“十一”是十分之一的意思,与“由山以上五六里”中的“五六”同。

解析D项,“由山以上五六里”的“五六”是约数。

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代表作,在记游的基础上偏重说理,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记叙为议论服务。

B.“其文漫灭”一句,从字面上来看,是说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其实,也是为了突出其中尚可辨识的“花山”二字。

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1

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1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2.选字形
万事 俱具 出 名明 照 像相 录 无 讥稽
备 证明 片 信片 机 机 之谈 讽时政
关 观 名 明
观关 危 怠殆 倦 蜂 拥涌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课内名句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 不在也。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 不能至也。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注 瞻 而入 泉相报
俱 答案: 具
殆 怠
相 像
拥 涌
稽 讥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________通________) 答案:父通甫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2.重点词语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理解常见文言句式
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对于理解并翻译句子以及理解全文 的意思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予以足够重视。 1.判断句 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其常见的句式有: (1)“„„者,„„也”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者,„„”或“„„,„„也”式,如:①粟者,民之所种。②夫战, 勇气也。 (3)“者也”连用式,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称呼 说出
出名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往往有得 . 极夫游之乐也 (4)得而不得 . 兄事之 吾得 .
少也 则其至又加 . 也 (5)加牺牲玉帛,弗敢加 . 彘肩其上 加 . 址 始舍于其 . 随之 (6)其而余亦悔其 . 孰能讥之乎 其 .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3. 10《游褒禅山记》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3. 10《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

2、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3、理清思路,背诵全文。

4、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二预习方案方法指导1、看注释,疏通文意。

2、梳理本文文言知识。

<一)基本任务1、背景介绍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晚号半山。

抚州临川<现江西省临川县)人。

仁宗庆历进士。

嘉祐三年<公元1085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抑制大官僚地主的兼,强化统治力量,以防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任参知政事。

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

因保守派反对,新法迭遭阻碍。

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卒谥文。

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其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

b5E2RGbCAP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

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

他的诗文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

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p1EanqFDPw2、相关知识<1)背景资料:《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

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

王安石游褒禅山和曾巩游玉山的经历一样,都因游者不想前行,而未能穷尽山洞。

但这时的王安石比他的朋友曾巩大了十几岁<当时曾巩只有十八岁),思想也深刻的多,他并不是象曾巩那样只是遗憾于“遗泉石之胜”<曾巩《游倍州玉山小岩记》),而是由此事生发开去,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辨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

10游褒禅山记PPT课件人教版

10游褒禅山记PPT课件人教版

2.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 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 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 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 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3.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 可识,曰“花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 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 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 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 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 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 谁还能讥笑吗?
第一段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卒.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碑仆.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文漫.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盖.音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语文必修2(思维导图+微试题)10.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版语文必修2(思维导图+微试题)10.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

10.游褒禅山记【思维导图】【微试题】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D)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后洞“游历艰难”的一组是( B )①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③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④然视其左右,而记之者已少⑤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⑥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C )A.作者认为要到达有“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志”最重要。

B.文章指出探求事物只要尽了“志”与“力”,即使不能到达“险远”之境,也没什么可后悔的。

C.作者赞美了古人求思之深之广的治学精神,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浅尝辄止、浮泛不实的学风。

D.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了学人治学的道理。

4.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阐述了“志”“力”“物”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造三个句子,形象地揭示这三个条件的作用。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必须理解文章中关于“志”“力”“物”这三方面对成功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审清题干明确造句要求,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再次所写的三个句子在层次要具有一定的层次递进关系。

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课件5: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课件5: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天变人言不足畏,变法图强有慧思。 新法恢恢宏略出,万机日理难解衣。 开宗立说兴新学,除却浮华存精实。 文章质朴尚有物,唯求实用能补世。 心地高洁能撑船,胸襟豁达拯苏子。 唐宋八家居其一,千古一相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当时他 33 岁,从 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此山。褒禅山, 在安徽含山县东北。王安石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该山 后,写成此文。4 年后(1058 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 改革政治。16 年后(1070 年)拜相。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 推行新法。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 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 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 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 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 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 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 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 湖海散人,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吴趼人号 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 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 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 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 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 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 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 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 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 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 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 忠公。

10《游褒禅山记》复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10《游褒禅山记》复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此余之所得也 心得,收获 古人之于天地、……往往有得 心得,收获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能够 可以 2 .道 有碑仆道 路 何可胜道也哉 说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3 .观 古人之观于天地 视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景象
4 .胜 何可胜道也哉 尽
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寻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以不寻思慎取的原因啊。
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问起它的深度,就(连)那些喜欢游玩的人(也)不能 走到尽头——(人们)叫它后洞。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大概洞更深,那么那些到达(的人)又更加少了。
•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义。 •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例:则或咎其欲出者
5、指导代词,译为“其中的”
例:其一犬坐于前
《狼》
二、语气词,放在句首或句中
1、表猜测、揣度语气,译为“大概、恐怕”
例: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2、表劝勉、期望、命令或加强祈使语气
例: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3、用于反问句中,加强反问语气 例:其孰能讥之乎?
4、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 例: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难道
“其”字意义用法归纳
一、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物,用在名 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译为“他(它) 的” 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活用为第一人称,译为“我、我的” 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指导 代词,译为“那”“那(个、些、 里)”

语文二练习: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含答案

语文二练习: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含答案

第10课游褒禅山记(一)一、夯基训练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坟冢.(zhǒng)梵.语(fàn)退避三舍.(shě)舍.己为人(shě)B.禅.院(chán)封禅.(shàn)褒.衣博带(bāo)无物以相.之(xiàng)C.谬.误(miù)窈.然(yǎo)咎.由自取(jiù)便.宜从事(biàn)D。

讣.告(fù)仆.道(pū)长吁.短叹(xū)风尘仆.仆(pú)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B。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兴。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则其至.又加少矣往往有得.B。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常在于险远..D.火尚足以明.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此余之所得也B。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当其欣于所遇D.而今安在哉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宋]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10课游褒禅山记(共59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10课游褒禅山记(共59张ppt)

12
王安石的名言: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可法, 人言不足恤。”
华阳洞
22:53
游褒禅山记
13
22:53
游褒禅山记
14
背景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 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 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 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 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 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 记形式写下此文,当时他34岁。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之深,而无 心得,收获 因为 他们 的
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 且
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 的 奇异雄伟 不同寻常的景象险阻僻远的地方
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2:53
游褒禅山记
26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 而
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古今异义 形容词作名词
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帮助
足够用来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
志向,这里引申为主观努力
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难道
22:53
游褒得禅山记到的东西,心得
27
思考题:
1 、第三段从哪三方面进行论述 的呢?
游 褒 禅 山 王

石记
列宁称其为 “中国十一 世纪的改革
22:53
王安石其人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
“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
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部编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堂教学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堂教学精品教案

10、《游褒禅山记》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重点字词,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熟读背诵,培养学生理清思路,背诵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4、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教学重点:1、理解该游记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议论的特点。

2、掌握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用法,特别是“其”、“道”、“然”、“名”等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所论述的做任何事要有志向、不盲从、努力向上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这两篇文章吗?这里的“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

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试着背诵一下这两篇文中描写景物的段落,然后)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

这篇游记就是北宋另一散文大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

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或也可这样导入:教师提问: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西湖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这类文章有何特点?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情感怀。

一般以叙为主,感为辅。

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游记《游褒禅山记》,看它在写法上有何区别?(板书课题:《游褒禅山记》)]二、简介作者、背景:1.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江西临川)人。

庆历二年(1042)登进士第。

嘉祐六年(1061)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积弱贫穷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件

[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一次未能尽兴的游山经历,说明了要实现远 大理想,成绩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还 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在研究学问上要“寻思 而慎取”。
[脉络梳理]
一、阅读第 1 自然段,回答问题。
1.对本部分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代“褒禅”山名之由来,介绍华山洞的位置及命
① ②而 来.卒 而.记葬之 之者已少连词,连表词承,接表承接 ③以连其词求,思表之递深进而.关无系不,在而也且 9.而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连词,表转折,然而 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连词,表转折 ,却
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连词,表转折,却
①副以词其,乃.表华示山判之断阳,名之可也译为“是”“就是” 10.乃②副良词乃.,入于,是具告沛公《鸿门宴》
(3)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省略“之”,应为“不随〈之〉 以止也”)
(4)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了主语与介词“之”,应为 “〈余〉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4.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其……乎: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何可……哉: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寻思而慎取之也(所以……也: 这就是……的缘故)
2.道②①何有可碑胜仆道道..也哉名词动,词路,,说道,路讲 ③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名词,方法
3.文① ②独 属名其 予词为 作,文 文碑. .犹 以上可 记残识 之存, 的《曰文岳“字阳花楼山记”》 ③文.过饰非 动词,掩盖
名词,文章
4.盖① ②盖 日.副其 初词又 出深 大,, 如有则 车“其 盖大.至 概《又”两加的小少意儿矣思辩日》
二、古今异义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202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10课 游褒禅山记(解析版)

202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10课 游褒禅山记(解析版)

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褒.禅(bāo)仆.道(pū)音谬.(miù)鸡肋.(lèi)B.窈.然(yăo)引咎.(jiù)相.之(xiàng)内讧.(hòng)C.瑰.怪(guī)庐冢.(zhŏng)惊悚.(sŏng)字帖.(tiè)D.梵.语(fàn)深父.(fù)哂.笑(shĕn)愤懑.(mèn)【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D项,深父(fŭ),父:同“甫”,这是通假字。

2.下列句中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

【答案】C【解析】C项,观:值得观赏的景象。

3.对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③险以远,则至者少④由山以上五六里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B.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C.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答案】A5.加横线的字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火尚足以明也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仓皇东出B.逸豫可以亡身李牧连却之会盟而谋弱秦C.函梁君臣之首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满招损、谦受益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答案】D【解析】“逼”没有活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余之所得.也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盖.音谬也【答案】D【解析】A项,①命名,②说出本名;B项,①能够,②得到;C项,①观察,②景象;D项均为发语词,大概。

10.游褒禅山记

10.游褒禅山记
返回目录
了解背景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
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
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山峦起伏、
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 形式写下了此文。
返回目录
课 文 诵 读
返回目录
知能新整合
自主学习· 识记字音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褒( bāo )禅山 庐冢( zhǒnɡ) 窈( yǎo )然 瑰( ɡuī )怪
之:①此余之所得也。
结构助词,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 ②悲夫古书之不存。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译不出。 ③入之甚寒。 代词,代人、事、物。
返回目录
知能新整合
自主学习· 文言虚词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
以:①无物以相之。
连词,相当于“来”。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连词,相当于“因为”。 ③由山以上五六里。 连词,相当于“而”。
返回目录
走近作者
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新法迭遭阻碍。 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退居江宁(今 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 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被列宁称为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其诗文颇有揭露时弊、 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 文雄健峭拔,以政论性为多,《答司马谏议书》《读 孟尝君传》历来为人传诵,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他的作品 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⑶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传:动词活用作名词,流传下来的文字。
⑷火尚足以明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
第五段:补叙同游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 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 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临 川人王安石记。
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 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在文尾,能使行文
简洁,避免横生枝节,这也是古人写游记常用 的格式。
每段主要内容:
•1 •2 •3 •4 •5 本名与别名的由来 记游洞经过 抒发游洞的感慨(全文重点) 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 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理清思路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 游 者的籍贯、姓名。
•课文内容总结:
叙 事 记 游
说山识碑 得名的缘由 (第一段)慧空禅院 华阳洞
仆碑(识谬)
考据 践行
探幽记游 前洞 (第二段)
后洞
出洞(悔随)
(第三段)尽吾志,可以无悔
已经
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

尽情享受 形作动
乐也。
重点字词
•侧: 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穷: 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物。 •见: •至: 动词作名词,到达的地方。 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明: 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极: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叙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山 名作动 死 脚 筑舍定居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名作动 因为(这 ……者……也,判断句
个)缘故 命名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也。 因为 是 山南水北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 动 文 倒 碑文 辨
有力
有物
尽吾志 无悔矣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 对于 因 感叹 取独 形容词使动 动作名,流
传的文字
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 名作动,说清
谨慎地 选择
尽 道
……的 缘故
古今异义, 做学问的人
思而慎取之也。
重点字词
• 谬: 弄错,使……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传: 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 名: 说清楚,名词作动词。 由结构助词“所”和介词“以”组 • 所以: 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 因”。 • 学者: 古今异义。古:求学的人,读书人。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记]:属于游记。 兼具记游与议论,是游记的变格。
游记:记录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所 感的文章。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 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 感情。一般以记为主,以感为辅。 《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游褒禅 山记》
解题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
杂记。 分为四类: 记游、记事 、记亭台楼阁、记物
感事言志
(第四段)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
顿悟
四人同游 补记作结(第五段)
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 来概括全文主旨,例如《醉翁亭记 的 “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 ,就最 能代表作者的意图。
问:《游褒禅山记》能否用一句话 概括其主旨?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 其”字的用法
8、而余亦悔其之 代词,指自己 9、既其出 助词,无义 10、视其左右 代词,它,指洞壁 11、谬其传 代词,它,代山的名称 12、咎其欲出者 代词,那些,指欲出者 13、吾其还也 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14、其可怪也欤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15、路漫漫其修远兮 助词,调节音节,无义 16、„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代词,其中
• 险远: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地方;僻远的地方。
古今异义。古:到达。今:表示另 • 至于: 提一事的连词。
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 • 幽暗昏惑: 的地方。
第三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 ——议
1、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
导出立志的重要性; 2、阐述“尽吾志”的观点。
古人求思之深 余之 所得 有志 奇观常在险远
“ 其”字的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曰 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 2、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3、独其为文犹可识 代词,它,指仆碑 4、问其深, 代词,它,指洞穴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那些,指好游者 5、盖其又深, 代词,它,指后洞 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他们,指游客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代词,他们,指古人 7、其孰能讥之乎?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之深,而无
的 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 而 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
的 奇异 雄伟 不同寻常 的景象 险阻僻远 的地方
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
而 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古今异义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 其”字的用法
17、亦各言其志也 代词,自己的 1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连词,表选择,相当于“是„还是„” 1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代词,这种 20、安陵君其许寡人 副词,表祈使,一定 2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表祈使,一定 22、其皆出于此乎 副词,表揣测,恐怕,大概 23、其业有不精„心不若余之专耳 表假设,如果 24、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代词,你的,指赵太后
词 字 认
“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大概因为 说 错误
重点字词
• 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 乃;副词,表判断,有“为、 是”之意。
特殊句式
•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 也。 • 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断。 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也” 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 • 第一个句子是一般判断句。 • 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其中 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
文雄健峭拔,语言简练,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答
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等。
其诗歌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 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有力。如《明妃曲》 《北陂杏花》《泊船瓜洲》等。所作词不多,却 能“一洗五代旧俗”,不受前人绮靡风气的影响。 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王安石
(1021~1068)
深远幽暗的 样子
形作名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
那些
形作动, 走到尽头 而,连词
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
代游洞者
动作名
懈怠
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将,快要

于是
一起
联系课文内容,解说下列作者行踪路线图
东行5里
翻过一座小山

后洞
慧空禅院
前洞

华阳洞
利用游记进行说理
文体特点: 1、亭台楼阁名胜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山水游记: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小石潭记》 3、杂物书画记: 《核舟记》
王安石
(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
字介甫,晚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封荆国公,谥号文。
在文学上为宋朝一大家。其散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盖余所 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
大 概 所到的 (地方) 不及, 不到
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
代游踪
那些到 的人

当、正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
体 力
有 人 责 怪

用 来
自 己
形作动, 照明
仆 碑
其文漫灭 音 谬
古书之不存 谬 其 传
何可 胜道 也哉
逻辑 严密
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第四自然段
• 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 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 议论一正一反
•翻译第五段: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
籍贯 姓 名 字
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
←褒禅寺
华阳洞
褒禅山华阳洞
褒禅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处7.5公 里,旧名花山褒。唐贞观年间,高僧 慧褒禅师结庐山下,死后葬此,其弟 子改花山为褒禅山。北宋至和元年 (1054年),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游览此 山,写下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从 此,褒禅山名扬海内外。褒禅山主要 山峦有三座。东为灵芝山,树木参天, 古以盛产木灵芝得名;中为起云峰,高 耸挺拔,“天欲雨,山则云遮雾障”; 西有鳌鱼岭。满山林木葱茏,枫叶、 葛藤和知名、不知名的山花,色彩斑 斓,生机勃勃。 华阳洞是褒禅山旅游 区的主景观,洞深1600米,有10大景 区、102个景点。洞群分前洞、后洞、 天洞、地洞,特点是“洞中有洞,洞 里有河。河上泛舟,洞洞相通。”前 洞有“华阳”、“万象皆空”等石刻 文字。后洞又称“碑洞”,即王安石 当年游览路线。
“ 其”字的用法
人称代词 代
词 连词 副词 助词
指示代词
他(们),它(们)(的) 你(们),你(们)的 我(们),自己(的) 这(里),那(些) 其中
指 代 对 象
表选择:是„还是„ 表假设:如果,假如 表商量:还是 表反问:难道,怎么 表推测:大概 调节音节,不翻译 表祈使:一定
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 寺 碑 名 洞 山之___、山之___、山之___、山之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