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高中生物第三部分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第5课时果酒及果醋的制作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选
高中生物_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程标准】通过开展“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实践活动,一方面为学生展现自我及个性的发展搭建了平台,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
【教材分析】《选修1》总的来说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实践,学习科学探究的选修课程,本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能力,而课题1果酒果醋的制作则更是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深有体会的一个课题,本课题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实验条件下制作传统的发酵食品,学习相关的学习方法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并理解其科学原理。
【学情分析】生物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知识和动手操作有浓厚的兴趣。
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敢于大胆尝试。
传统的酒文化和果酒的保健养颜作用,更能激发学生制作果酒的热情。
家乡是全国有名的葡萄酒生产基地,张裕葡萄酒享誉国内外,这些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使他们的创新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节要知道果酒、果醋制作所需的菌种,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会写反应式;说出果酒、果醋的实验流程,正确理解影响发酵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资料,自行设计果醋制作过程,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实验资料,定量表述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在学习中体会已有知识的不足和进一步探究、拓展的必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联系家乡——张裕葡萄酒制作的相关知识,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影响;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为重点。
2、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为难点。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适宜原料和在生产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分别是( )A.玉米粉和有氧B.大豆粉和有氧C.玉米粉和无氧D.大豆粉和无氧讲解:酵母菌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水,不产生酒精。
高中生物选修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件
榨汁机、发酵罐、过滤网、瓶盖、塑料薄膜等。
原料
新鲜葡萄、酵母菌洗净的葡萄放入榨汁机中榨 汁,取出葡萄汁。
4. 过滤
发酵完成后,将酒液过滤出来, 去除残渣和酵母菌。
1. 清洗葡萄
将葡萄清洗干净,去除腐烂和 未熟的葡萄。
3. 发酵
在葡萄汁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 搅拌均匀后放入发酵罐中进行 发酵。
高中生物选修一果酒和果 醋的制作课件
目 录
• 果酒制作原理 • 果酒制作过程 • 果醋制作原理 • 果醋制作过程 • 实验结果分析 • 总结与思考
01 引言
学习目标
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 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 能力和创新思维。
了解果酒和果醋的营 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学习内容概述
01
学习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THANKS
无氧呼吸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果酒制作的原理
• 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在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利用葡萄汁中的糖分进行无氧呼吸, 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从而使葡萄汁中的糖分减少,酒精含量 增加。
03 果酒制作过程
准备工具和原料
实验结论
结论一
结论三
酵母菌是制作果酒的主要微生物,适 宜的温度和糖分条件是影响果酒制作 的关键因素。
通过实验观察和结果分析,学生可以 深入理解发酵原理在果酒和果醋制作 中的应用,提高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结论二
醋酸菌是制作果醋的主要微生物,适 宜的温度和氧气条件是影响果醋制作 的关键因素。
高中生物“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教学设计[2020年最新]
1. 2 设计特色
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来体验科学探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课题分析
本课题是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的第一个教学内容,从这个实验开始,引领学生进入
生物科技的新境界。在《标准》中明确指出:本模块并非只要学生埋头于实验操作,还要求
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发展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
试管 振荡混匀
滴加重铬酸钾( 3 滴)
振
这节课完成了果酒制作的探究, 对于果醋制作的学习, 我让学生课下通过比较果酒与果
4
醋制作的不同, 自学果醋制作。 这样设计不但节约课堂时间,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
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按照新课标要求, 倡导探究性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构建过程。
这样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两大亮点: 第一: 问题探究教学: 通过设置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探
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是在高二下学期完成的, 暑假开学确实有很多同学拿着自
己酿造的果酒让老师品尝,有的同学酿制的果酒品质还相当好!
《标准》在本模块中的课程
设计思路中指出: “生物技术实践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
探究的能力, 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 本模块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
高中生物“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教学设计
1.设计思想 1. 1 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习兴趣,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
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意识。 教学要符合 多元智能理论与智慧教育,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 通 过对设计的层层递进的有效问题思考,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使探究 式学习和个性发展得到最大体验。
【全程复习方略】高中生物 第三部分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配套课件 浙科选修1
2CO2果醋的制作 (1)果酒制作的一般过程:
葡萄榨汁 活化酵母菌
发酵
过滤
沉淀得上清 液(果酒)
(2)果醋制作的一般过程: 连接发酵装置 ↓
加入醋化醋杆菌 ↓
发酵并检测pH ↓
调节活塞,控制流量 ↓
测定pH,监控发酵情况
5.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及发酵条件比较
【解析】淀粉在α-淀粉酶的作用下可先水解成糊精,然后在β淀粉酶、糖化淀粉酶的作用下最后水解成葡萄糖;酵母菌可以 进行需氧呼吸,也可以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乙醇;在泡菜发酵过 程中,可能产生乳酸、亚硝酸等;醋化醋杆菌在有氧条件下可 以将乙醇转化成醋酸。
答案:(1)第一步:糊精 碘—碘化钾溶液(KI-I2溶液) 第二步:酵母 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O2,使瓶内压力升高而可能引起爆裂 第三步:醋化醋杆 需要消耗 (2)乳酸(或有机酸) 光电比色 紫红 作为对照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72022/1/172022/1/171/17/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72022/1/17January 17,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72022/1/172022/1/172022/1/17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3册 果酒果醋的制作
先冲洗,再除去枝梗;除去表面污物 榨汁机洗净晾干;发酵瓶用70%酒精消毒
装瓶留1/3的空间?
慢
快
慢
过滤,成品
检测酒精:
重铬酸钾(酸性)
灰绿色
果酒制作过程污染的原因?
1.清洗葡萄时先去枝梗,造成果肉污染 2.榨汁机、发酵瓶没有清洗干净 3.放气时拧开瓶盖,造成发酵污染
自然发酵如何抑制杂菌生长?
果醋的实验流程:
果酒 醋酸发酵
果醋
果醋的实验流程:
pH约为6
24h
pH约为5
48h
pH约为4
72h
发酵液表面出现少量菌膜
pH约为4
96h
发酵液表面覆盖一薄层菌膜 pH约为4
120h
发酵液表面菌膜增厚
pH约为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间
发酵装置:
进气口
排气口
出料口
酵母菌
果酒 制作
发酵温度:18-25℃
3.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图中过程①和②是苹果醋生产 的第一阶段,在酵母菌细胞的_细__胞__质__基__质__中进行,其产物乙醇与 _重__铬__酸__钾_试剂反应呈现灰绿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过程③ 在酵母菌细胞的__线__粒__体__中进行。
果酒的实验流程:
挑选葡萄
新鲜的葡萄
冲洗 榨汁 酒精发酵
果酒的实验流程:
挑选葡萄
新鲜的葡萄
冲洗 榨汁 酒精发酵
果酒的实验流程:
挑选葡萄
新鲜的葡萄
冲洗 榨汁 酒精发酵
先冲洗,再除去枝梗;除去表面污物
果酒的实验流程:
挑选葡萄
高中生物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实验用蒸气蒸馏法从芳香植物中提取精油实验果酒及果醋的制作
12/10/2021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三页。
3.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果酒制作装置装水的弯曲玻璃管既可防止氧气进入,又可排 出二氧化碳,同时还能防止杂菌污染。
(2)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皮的色素进 入到发酵液中。
(3)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通气”的目的是 使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大量繁殖。“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
12/10/2021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三页。
解析:选 D。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可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 吸,通入氧气后,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通入其他气体,酵母 菌进行厌氧呼吸,故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 型对发酵的影响,A 正确;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装置中氧 气减少,使酵母菌从需氧呼吸转变为厌氧呼吸,B 正确;温度 影响酶的活性,则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有密切关 系,C 正确;气体入口管通入液面以下,气体出口管在液面以 上,不能交换使用,D 错误。
制备酵 母悬液
将适量干酵母(每 2.5 kg 葡萄约 1 g 干酵母)加少 量温水(小于 40 ℃)在烧杯内调成糊状。为使其 迅速发生作用,可加极少蔗糖量(z_h_èt_án_g_) ,混匀,放置
片刻,出现气泡即可
12/10/2021
第五页,共三十三页。
操作
步骤
混合 密封
发酵
葡萄浆放入发酵瓶中,装量不超过 __2_/3__,然后加入酵母悬液,搅拌均匀, 加上一个软木塞,塞内插入弯曲玻璃管 发酵瓶放在___2_5_~__3_0__ ℃条件下 2~3 天,当 停止出现气泡,表示发酵完毕。若温度偏低, 则时间延相长对(yá_n_ch_án_g_) ;若温度高于 30 ℃,需要降 温,否则口味不佳
人教版高二生物选修三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共54张PPT)
分 裂 生 殖
醋酸菌
一、果醋的制作原理
制作果醋(醋酸菌)
醋酸菌
当氧气、糖源充足时: 糖分
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 乙醇
乙醛
醋酸
C2H5OH+O2 酶 CH3COOH+H2O
〖注意〗醋酸发酵过程中需“一直通气”?
有氧制醋
二、实验设计
1、制作果醋实验流程示意图。
挑选葡萄 冲洗 榨汁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2、操作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果酒
果醋
果醋制作时应给予怎样的时间、温度、空气等条件?
时间:7-8天
温度: 30-35℃ 空气:充足的氧
打开充气口
瓶盖打开,盖纱布
二、实验设计
1、制作果醋实验流程示意图。
挑选葡萄 冲洗 榨汁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2、操作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果酒
果醋
果醋制作时应给予怎样的时间、温度、空气等条件?
时间:7-8天
厌氧制酒
一、果酒的制作原理
〖思考1〗自然发酵菌种来源 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
〖思考2〗酵母菌在环境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环境不适宜时 产生 孢子 进入休眠状态。
〖思考3〗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
“通气”的目的是 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密封”的目的是 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1、制作果酒实验流程示意图。 挑选葡萄 冲洗 榨汁 酒精发酵 果酒
2、操作过程还应注意的问题:
(4)如何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1、所用的 榨汁机 、发酵装置 等器械洗净晾干,用70% 酒精消 毒,或用洗洁精洗涤。 并使发酵装置处于 封闭 状态。
2、缺氧、酸性的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环 境而被抑制。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3部分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实验8果酒及果醋的制作教案浙科版选修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3部分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实验8果酒及果醋的制作教案浙科版选修.葡萄酒是酵母利用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的产物,酵母菌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酒精发酵,即将葡萄糖氧化成乙醇,而且当培养液中乙醇的浓度超过16%时,酵母菌就会死亡,相关反应式为C 6H 12O 6―→2CO 2+2C 2H 5OH 。
3.醋杆菌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将乙醇氧化为醋酸,醋杆菌所产生的醋酸可使培养液中醋酸的含量高达13%,其反应式为C 2H 5OH +O 2―→CH 3COOH +H 2O 。
二、用葡萄制作葡萄酒1.材料紫葡萄、新鲜酵母或干酵母。
2.步骤(1)冲洗取2.5~5 kg 的成熟紫葡萄↓用水洗净↓↓用清水洗净↓沥去水分,待用将葡萄在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的目的是什么?【提示】 消毒。
(2)榨汁用多功能榨汁机以低速将葡萄打成浆状(也可以用杵和研钵捣烂)。
(3)制作酵母悬液将适量干酵母(2.5 kg 葡萄约用1 g 干酵母)放在一小烧杯中――→加少量温水<40使干酵母成为糊状。
(4)装入发酵瓶①装量不要超过2/3。
②瓶上所加的玻璃管最好是弯曲的,否则效果不好。
玻璃管弯曲有什么好处?【提示】 阻止杂菌进入瓶内。
(5)酒精发酵①发酵温度:25~30 ℃。
若温度偏低,则发酵时间相对延长;若温度高于30 ℃,要采取降温措施,否则酒的风味不佳。
②发酵时间:2~3天。
③鉴别发酵完毕的依据:发酵瓶中停止出现气泡。
(6)过滤、分装、保存发酵液(浑浊) 用两层纱布过滤,除去葡萄皮和籽。
同时可以用洗干净的手挤压滤渣以获得尽可能多的葡萄酒↓滤液(仍然浑浊)分装到1~2 L 的细口瓶中,加盖,密封,静置、沉淀 ↓取上清液即为葡萄酒(清澈)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提示】 “通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
三、用果汁制作果酒 用葡萄制作的葡萄酒不含糖,酒精含量也低(平均的体积分数为8%),而用果汁制作的果酒,酒精含量较高(体积分数约为15%)、含糖量也较高。
专题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1)果酒制作过程中,紫葡萄在用 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后,一定要用 清水将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干净; (2)将葡萄浆放入发酵瓶中,装量 不能超过2/3
(1)果醋发酵时,通气孔需塞上脱 脂棉球,以过滤空气; (2)醋杆菌培养物与酒—水混合物 混匀后需将pH调至7.0
Hale Waihona Puke 制作泡菜时,用水密封坛口,以保 证坛内的无氧环境,利于乳酸菌 发酵
(1)当⑤ 氧气、糖源 充足时,醋杆菌将糖分解成醋酸,其反应式为⑥ C6H12O6+2O2 2CH3COOH+2CO2+2H2O 。
(2)当缺少糖源时,醋杆菌将乙醇变为⑦ 乙醛 ,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比较项目 微生物 条件 实验现象
联系
气味和味道
气泡和泡沫 发酵液颜色
酒精发酵 酵母菌 无氧 ⑧酒味
产物。可用光电比色法定量。
重点难点
一、果酒、果醋和泡菜的制作
比较项目 作用菌类 原理
注意事项
果酒的制作 酵母菌(真菌)
果醋的制作 醋杆菌(细菌)
泡菜的制作
假丝酵母 和乳酸菌
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 氧化成乙醇,而且当培养液中乙 醇浓度为16%时,酵母菌死亡
醋杆菌在有氧条件下将乙醇氧化 为醋酸
乳酸菌和假丝酵母将糖转化为有 机酸和醇类等物质
(4)计算 公式:X1=(m2×V1)/(m1×V2) X1: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 m1:样品质量,单位g; m2:通过标准曲线得到的亚硝酸盐质量,单位μg; V1:样品处理液总体积; V2:测定用样品液体积。
突破方法
方法1 果酒的制作
1.制作果酒方法一:用葡萄制作葡萄酒 步骤 ①冲洗:取2.5~5 kg成熟的紫葡萄用水洗净,再在鲜红紫色的高锰酸钾溶 液中浸泡约5 min,再用水冲洗。沥去水分,待用。 ②榨汁:用多功能榨汁机以低速(勿用高速,以免将籽打碎)将葡萄打成浆 状(也可用杵和研钵捣烂)。 ③制作酵母悬液:将适量干酵母(2.5 kg葡萄约用1 g干酵母)放在一小烧 杯中,加入少量温水(<40 ℃),使干酵母成为糊状。为使酵母迅速发生作 用,可加少许(一小撮)蔗糖,混匀,放置片刻,待酵母悬液中出现气泡即可。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生物选修一高考考点总结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生物选修一高考考点总结生物学这门学科具有直观性,我们在课堂上必须依据教具和多媒体才能把一些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生物选修一高考考点总结,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生物选修一高考考点总结1.果酒和果醋制作的比较2.酵母菌和醋酸菌的比较3.发酵装置分析(1)利用甲装置制作葡萄酒时要每隔12h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目的是放出CO2;进行制葡萄醋的发酵时则应打开瓶盖,但要在瓶口盖上一层纱布,以防杂菌污染。
(2)乙装置中充气口的作用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排气口的作用是排出CO2或多余的空气;出料口的作用是用于取样。
排气口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3)乙装置中与充气口相连的玻璃管要插入到葡萄汁中,而与排气口相连的玻璃管是不能插入到葡萄汁中的,否则会发生葡萄汁冲出瓶外或瓶塞被顶出等现象。
4.提高发酵产品品质的措施(1)防止杂菌污染对榨汁机、发酵罐进行清洗、晾干,并用70%的酒精进行消毒。
(2)使用人工培养的菌种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的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把课堂上的生物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
实际上,我们开设生物学科,不是为了应对高考,而是生物学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课堂上的生物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所以要把学生看似枯燥泛味的生物上得生动有趣,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连,这样的生物学就容易学,也有趣了。
例如我在讲细胞呼吸的时候,就把面包和葡萄酒拿到教室,学生在知道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之后,把问题抛给他们:让他们说说这两种由酵母菌发酵的两种不同产物的发酵过程,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被激活了,他们通过研究讨论,得到用无氧呼吸知识解释了葡萄酒的制作过程,又用有氧呼吸的知识解释了面包发酵的过程,然后我又启发他们葡萄酒和面包这类食品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事项都有什么,学生们乘胜追击的完成了任务,他们提出酿酒过程中要密封,而面包制作中却相反,一定要通气。
2019届高三生物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应用
学军中学2019届高三空中课堂生物讲义第3讲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实验8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1.用葡萄制作葡萄酒(2)实验步骤:清洗、消毒↓打成匀浆↓制作酵母悬液↓装入发酵瓶↓酒精发酵↓过滤、保存2.用果汁制作果酒(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3.用果酒制作果醋(1)实验原理:醋化醋杆菌在有氧条件下将乙醇氧化为醋酸,反应式为。
(2)实验材料:(3)实验步骤:①甲瓶(原料瓶)②乙瓶(发酵瓶)③乙瓶下口双孔橡胶塞④将适量醋化醋杆菌的培养物或醋曲悬液加载200ml酒-水混合物中混匀,调pH至7.0,倒入乙瓶,使锯末均匀湿透。
醋化醋杆菌附在锯末上,此时瓶中几乎没有游离的液体存在。
乙瓶的上口通过一个双通活塞与甲瓶的下口相连。
⑤乙瓶通气,速度不必太快⑥调节甲瓶下口的双通活塞⑦每天用pH试纸检测流出液的pH基础练习1.下图装置既可用于生产果酒,又可用于生产果醋。
下列对于果酒和果醋生产时的控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果酒时,开关1、2、3始终要关上B.生产果醋时,开关1、2、3都要打开C.生产果醋时,开关1要打开,开关2、3要关上D.生产果酒时,开关1、3始终要关上,开关2要间断打开实验10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1.泡菜的制作(1)原理(2)制作流程2.亚硝酸盐的测定(1)测定原理(2)试剂(3)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流程①样品处理:②测定:③标准曲线的绘制:④计算:3.泡菜制作的关键点(1)防止杂菌污染:(2)氧气需求①②(3)温度:4.泡菜腌制过程中微生物、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基础练习1.家庭中制作泡菜的方法: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
下列与此过程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B.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C.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和种类将减少D.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大量的食盐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过程当堂检测真题模拟1.(2017年11月选考32T) (一)回答与酿酒和制醋有关的问题:(1)为了获得优良的酿酒红曲霉菌株,将原菌株的孢子诱变处理后制成较稀浓度的单孢子悬液,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培养时有利于获得__________。
高中生物: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中⽣物: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发酵:通过微⽣物技术的培养来⽣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氨酸发酵 ·⽆氧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出芽⽣殖(主要) 分裂⽣殖孢⼦⽣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型微⽣物真菌 ·酵母菌的⽣殖⽅式:出芽⽣殖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型微⽣物真菌殖繁殖。
4、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有氧呼吸,⼤量繁殖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酒精发酵。
5、在⽆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2CO2+能量6、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7、在葡萄酒⾃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的是附着在葡萄⽪表⾯的野⽣型酵母菌野⽣型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红葡萄⽪的⾊素也进⼊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长繁殖,⽽绝⼤多数其他微⽣物都因⽆法适应这⼀环境⽽受到制约。
⼆分裂8、醋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异养需氧型,⽣殖⽅式为⼆分裂醋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原核⽣物),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9、当氧⽓、糖源都充⾜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醇变为⼄醛,再将⼄醛变为醋酸。
C6H12O6+2O2→2CH3COOH+2CO2+2H2OC2H5OH+O2→CH3COOH+H2O10、控制发酵条件的作⽤①醋酸菌对氧⽓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氧⽓,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②醋酸菌最适⽣长温度为32℃,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
③有两条途径⽣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
11、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1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可以⽤重铬酸钾重铬酸钾来检验。
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灰绿⾊。
先在试管中加⼊发酵液2mL,再滴⼊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13、充⽓⼝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泵进⾏充⽓⽤的;排⽓⼝是在酒精发酵时⽤来排出⼆氧化碳的;出料⼝是⽤来取样的。
高中生物PPT课件《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说课精品PPT课件
(5)为了方便检测产物酒精和二氧化碳,对制作装 置应如何改进?
专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专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想一想:
你或者你的家人是否制作过 果酒或者果醋,是怎样制作的呢?
你酿制的葡萄酒口味如何?在制作过 程出现过哪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呢? 还有哪些困惑?
专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制作葡萄酒应选择什么样的葡萄? 要做哪些处理?为什么? (2)自己制作的葡萄酒,可没过几天发现 发酵瓶内长了很多白毛,应怎样防止发 酵液被杂菌污染? (3)生活中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消毒 和灭菌有什么不同? (4)使用带盖的瓶子制作葡萄酒有爆破的 危险,在操作上还需注意哪些问题?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设计思路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Ⅰ
知识回顾
Ⅱ
学案导学
Ⅲ
Topics
自主探究
快乐体验 成果展示与交流
Ⅳ
Ⅴ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教材 分析
学情 分析
教学 条件 分析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教材地位
课题1 果酒和果 醋的制作
(1)葡萄酒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生产有 哪些意义? (2)生活中常见的葡萄酒有哪几种? (3)现实生活中哪些现象应用了发酵 的原理?
(1)整理果酒制作的方法,为家人酿 制一坛醇香可口的果酒。
(2)探究果酒制作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教处理:重组教材内容、整合教学资源
生态工程
传统经济 发展模式 生态工
生态 经济
★从知识储备上看:
通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对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 式已掌握得比较清楚,掌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基本操作 方法比较容易,但由于高二学生知识体系还在不断完善, 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弱,在葡萄酒的制作过程中控制发酵 条件难度较大。 难点:发酵条件的控制
【全程复习方略】高中生物 第三部分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配套课件 浙科版选修1
果醋制作 醋杆菌在有氧条 件下将乙醇氧化 为醋酸
原理
对氧的 需求
需氧
6.发酵装置及使用注意事项 (1)发酵装置(如图)。
(2)使用注意事项:
①充气口应插入发酵液液面以下,排气口 外接一长而弯曲的胶管。出料口用以排出 发酵液。 ②果酒制作时应关闭充气口,果醋制作时应充入无菌空气。
二、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1.泡菜制作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 假丝酵母和乳酸菌。 2.泡菜制作原理 在无氧的条件下,微生物利用菜中的糖和其他营养物进行发酵, 发酵产物有有机酸和醇类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 (3)酒精主要是啤酒酵母菌进行_________作用产生的代谢产物。
(4)经测定酵母菌消耗的糖中,98.5%形成了酒精和其他发酵产
物,其余1.5%用于_________。 (5)请写出由麦芽糖→葡萄糖→酒精的反应式。
【解题指南】 1.考查实质:以啤酒生产工艺的过程为情境,考查酵母菌的代 谢方式、代谢产物和生殖方式。 2.解题关键:明确酒精发酵初期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大量繁殖, 酒精发酵后期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
【解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需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
行厌氧呼吸,有氧时酵母菌能通过出芽生殖的方式大量繁殖, 种群数量增加很快,无氧时能分解糖类产生酒精,释放出的能
对照组主要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量大部分储存在发酵产物中,极少数用于自身生长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高中生物第三部分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第5课时果酒及果醋的制作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选修1 考试要求一、用葡萄制作葡萄酒1.实验原理(1)菌种:酵母菌。
(2)原料:紫葡萄。
(3)原理:①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将葡萄糖氧化成乙醇。
②反应式为:C 6H 12O 6―→2CO 2+2C 2H 5OH 。
(4)当乙醇浓度超过16%时,酵母菌死亡。
(5)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温度、氧气和pH 。
其中最适温度为25~30 ℃。
2.实验步骤(1)冲洗:取 2.5~5 kg 的成熟紫葡萄―――→用水洗净在鲜红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约 5min ―――→清水冲洗沥去水分,待用。
(2)榨汁:用多功能榨汁机以低速将葡萄打成浆状(也可以用杵和研钵捣烂)。
(3)制作酵母悬液:将适量干酵母(2.5 kg 葡萄约用1 g 干酵母)放在一小烧杯中――→加少量温水(<40 ℃)使干酵母成为糊状。
(4)装入发酵瓶:装量不要超过2/3。
瓶塞上所加的玻璃管最好是弯曲的,否则效果不好。
(5)酒精发酵①发酵温度:25~30 ℃。
若温度偏低,则发酵时间相对延长;若温度高于30 ℃,要采取降温措施,否则酒的风味不佳。
②发酵时间:2~3天。
③鉴别发酵完毕的依据:发酵瓶中停止出现气泡。
(6)过滤、分装、保存发酵液(浑浊)用两层纱布过滤,除去葡萄皮和籽。
↓同时可以用洗干净的手挤压滤渣,以获得尽可能多的葡萄酒滤液仍然浑浊分装到1~2 L的细口瓶中,加盖↓密封,静置、沉淀上清液即为葡萄酒(清澈)1.观察A、B发酵菌种,掌握它们的区别:(1)图中A可表示酒精发酵菌种的细胞模式图,该菌种主要来自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A不同于B最显著的特征是A具有细胞核。
(2)图中B可表示醋酸发酵菌种的细胞模式图,该菌种可从变酸的酒的表面的菌膜获取,B没有线粒体(细胞器),故需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细胞膜。
2.发酵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气泡?此时发酵瓶中气压如何变化?答案发酵过程中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产生CO2,所以产生气泡。
此时气压将会增加。
3.若发酵瓶中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压强将如何变化?为什么?答案压强将减小。
因为需氧呼吸吸收的O2与释放的CO2体积相等,但CO2在水中溶解度高,所以气体压强减小。
4.下图是制作葡萄酒的发酵瓶,回答相关问题:(1)装量不要超过2/3。
(2)瓶上所加的玻璃管最好是弯曲的,否则效果不好。
5.葡萄酒制作过程有关问题归纳:(1)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皮和籽的色素进入到发酵液中。
(2)先冲洗后去枝梗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3)在实际生产中,还要对发酵液进行煮沸处理,其目的是消灭发酵液中的杂菌。
(4)在发酵液装瓶后要保持1/3的剩余空间,其作用是暂时存储发酵产生的CO2,起到缓冲作用。
(5)自然发酵菌种来源于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
如果向培养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中通入空气。
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变化是( )①乙醇的产量增加②乙醇的产量减少③葡萄糖消耗下降④葡萄糖消耗明显增加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答案 B解析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产生CO2和H2O,乙醇的产量会减少。
而酵母菌数量大大增加,使葡萄糖的消耗明显增加。
2.葡萄发酵可产生葡萄酒,请利用相关的知识回答问题:(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
(2)该微生物通过厌氧呼吸可分解,产生的终产物是和。
(3)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
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
据图分析,甲和丙同学的操作有误,其中甲同学的错误是,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
丙同学的错误是,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
上述发酵过程结束后,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
(4)在上述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假设乙同学的某一步骤操作错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该操作错误是 。
答案 (1)酵母菌 (2)葡萄糖 乙醇 CO 2 (3)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 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发酵液变酸 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 排气时发酵液从排气管流出 葡萄醋 葡萄酒 葡萄酒 (4)未及时排气解析 制酒常用酵母菌做菌种,其进行厌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酵母菌酒精发酵进行的是厌氧呼吸,所以甲同学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有氧气进入,导致葡萄糖被氧化,且需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使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发酵液变酸;而丙同学的错误是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一般来说,发酵液不超过容器的23;上述发酵过程结束后,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葡萄醋、葡萄酒、葡萄酒。
一题多变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判断下列操作正误:(1)将消毒过的葡萄汁装满发酵装置( )(2)将温度严格控制在25~30 ℃( )(3)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4)将冲洗并除去枝梗的葡萄放入冲洗并晾干的榨汁机内进行榨汁( )答案 (1)× (2)√ (3)√ (4)√二、用果汁制作果酒1.实验原理(1)菌种:酵母菌。
(2)原理:C 6H 12O 6―→2CO 2+2C 2H 5OH 。
(3)原料:苹果(最好)、梨、柑橘或其他水果。
(4)用葡萄制作的葡萄酒不含糖,酒精含量也低(平均的体积分数为8%),而用果汁制作的果酒,其酒精含量较高(体积分数约为15%),含糖量也较高。
2.实验步骤选择材料(最好选择苹果)→制取果汁→配料(200 g 蔗糖+1 L 果汁+酵母悬液)→发酵→静置→用虹吸法取出。
1.探究用果汁制作果酒的步骤及注意事项(1)制取果汁:苹果切成大块→多功能榨汁机打碎→双层纱布过滤即成果汁。
(2)配料(以1 L果汁为例):向2 L左右的发酵瓶中加入约200 g蔗糖→倒入果汁→转动发酵瓶使蔗糖完全溶解→倒入酵母悬液(约1 g干酵母),混匀、加盖。
(3)发酵:3天后可见到气泡→10天后剧烈的发酵停止→取出果酒过滤和分装。
(4)静置:静置5~6个月后,用虹吸法取出上清液即为果酒。
2.发酵开始时,由于微生物的需氧呼吸会使瓶内出现负压,该情况不能持续出现3天以上。
3.若3天后还看不到气泡冒出,必须加入更多的酵母,使发酵作用尽快发生。
4.葡萄或其他果实上常有天然的野生型酵母菌存在,为什么上述两个实验都要接种酵母?答案加酵母是为了使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占有优势,避免其他霉菌生长,出现异味。
5.为什么发酵瓶中的液体不能装满?答案发酵过程中有气体产生,留有空间可暂时储气,否则液体装满后气体会使液体外溢,损失发酵液,且易引起霉菌污染。
6.装水的弯曲玻璃管起什么作用?答案既可防止氧气进入,又可排出二氧化碳,同时还能防止杂菌污染。
7.制酒时必须保证所有用具都是清洁的,为什么?答案防止杂菌污染。
3.小李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实验(见下图)。
下列恰当的做法是( )A.加入适量的酵母菌B.一直打开阀b通气C.一直打开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D.把发酵装置放到4 ℃冰箱中进行实验答案 A解析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可以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产生酒精,果酒的制作即应用了此原理;4 ℃的环境不利于酵母菌进行发酵。
4.在利用葡萄自然发酵产生果酒的过程中,未经杀菌,但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A.经冲洗后的葡萄上只有野生型酵母菌无其他杂菌B.其他杂菌不能利用葡萄汁中的糖作碳源C.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繁殖,其他杂菌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D.酵母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杀死了其他杂菌答案 C解析冲洗的目的是洗去浮尘,在冲洗过程中,杂菌和酵母菌被洗掉的机会是均等的;异养微生物都能利用糖;不生长的原因是其他微生物不适应缺氧和酸性环境。
三、用果酒制作果醋1.实验原理(1)菌种:醋化醋杆菌。
(2)制作原理:在有氧条件下,醋化醋杆菌将乙醇氧化为醋酸。
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
(3)原料:果酒。
2.实验步骤(1)装置连接:甲瓶内装入800 mL酒-水混合物,铝箔盖住上口;乙瓶为发酵瓶,内装锯末至八分满,下口各插入一直角玻璃管(发酵液出口)和另一直角玻璃管(内塞脱脂棉球,用以过滤空气,另一端升至锯末之上)。
(2)醋酸发酵①适量醋化醋杆菌的培养物或醋曲悬液加入200 mL酒-水混合物中混匀,pH调至7.0后倒入乙瓶,使锯末均匀湿透。
锯末的作用是吸附醋化醋杆菌。
②将水族箱通气泵的出气管与乙瓶上塞有棉花球的玻璃管相连,通气。
③发酵约48 h后,检测pH,若明显显酸性,则可进入下一步。
④调节甲瓶滴入乙瓶的流量为每5分钟1滴;乙瓶滴入丙瓶也是同样速度。
⑤每天检测pH,等到流出液pH不再减少,或甲瓶液体全部流入乙瓶时,停止实验。
1.果醋发酵的装置如图所示,阅读教材,填图并结合图示分析下面的问题:(1)果醋发酵的菌种是醋化醋杆菌,其可遗传变异来源是基因突变。
(2)果醋发酵发生在乙瓶中,醋酸生成的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
醋酸生成的条件是有氧(填“有氧”或“无氧”)。
(3)乙瓶下口的双孔橡胶塞插入的塞有脱脂棉球的直角玻璃管作用是:既可以向乙瓶内通气,满足醋化醋杆菌对氧气的需求,同时又可过滤空气,防止杂菌进入乙瓶。
2.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区别和联系3.下图为果酒、果醋制作简易装置图,请据图思考:(1)在果酒与果醋制作时,充气口是否均需充气?答案果酒制作时需关闭充气口,使装置内液体处于“无氧状态”以利于酵母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果醋制作时则需连接充气泵,自始至终通氧。
(2)装置中排气口有何作用?图中显示排气口连接一“长而弯曲”的胶管,其目的何在?答案排气口可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CO2;与排气管相连的长而弯曲的胶管,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3)装置瓶内培养液是否应装满瓶?答案装置瓶内培养液体积不应超过2/3,需留1/3空间,以防止发酵液从排气口溢出。
4.思考与讨论(1)影响醋酸发酵的环境因素还有氧气和pH。
(2)醋瓶子、未喝干的啤酒瓶子放置久了,在醋和啤酒表面形成一层“白膜”。
它是怎样形成的?答案醋化醋杆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3)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向发酵液中补充氧气,你认为最经济实用的方法是向发酵液中通入无菌空气。
(4)为什么要向发酵瓶中通入空气?答案醋酸发酵为需氧发酵。
(5)为什么空气要用棉花过滤?答案可防止其他微生物进入。
(6)在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后期如果密封不严,再加上温度过高,结果会怎样?答案果酒生产后期,必须密封,保证无氧,才能得到醇香的果酒。
如果密封不严,再加上温度过高(30 ℃以上),会导致醋化醋杆菌大量生长繁殖。
醋化醋杆菌在有氧和糖源不足时,能够将葡萄汁中的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