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美术 形的视觉印象教案

合集下载

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绘画模块形的视觉印象教案[001]

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绘画模块形的视觉印象教案[001]

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绘画模块形的视觉印象教案[001]一、教学目标1.了解形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形态的表现方法。

3.通过对不同形态的观察,提高对形的敏感度。

二、教学重难点1.形态的概念和分类。

2.各种形体表现方法的掌握。

3.如何通过观察形提高对形的敏感度。

三、教学内容1.形态的概念和分类要了解形态,我们首先要明确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形态,指的是物体外表的形状、大小、比例等特征。

在美术创作中,形态是构成视觉形象的重要因素,能够传达出物体的形态特征、情感和意义等信息。

形态可以按两种方式进行分类:(1)按形状分类。

形态可以有基本形状如圆、方、三角等,也可以是由基本形状组合而成的复合形状。

(2)按物体类型分类。

形态可以按物体的类型如人体、动物、植物、建筑物等进行分类。

2.各种形体表现方法的掌握在创作中,表现形态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包括线性、色彩、质感、明暗、比例和构图等。

线性:线条是表现形态的重要手段。

粗细、长短、直曲的线条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形状、特征和运动状态等。

色彩:色彩是表现形态的重要手段之一。

运用不同的颜色和色彩搭配可以表现物体的质感、形态、情感等。

质感:物体的质感是物体形态表现的重要因素。

通过线条和明暗的运用,可以表现物体的光滑、粗糙、柔软、硬朗等质感特征。

明暗:明暗是表现物体形态的重要手段之一。

透过对光影的把握,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形状、质感和空间感等。

比例:物体的尺寸和比例也是表现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透过对物体各个部位的尺寸和比例的描绘,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形态特征。

构图:构图是创作中表现形态的重要手段之一。

透过构图的安排,可以使物体形态表现更加协调、美观。

3.如何通过观察形提高对形的敏感度要更好地表现形态,我们需要以观察形态为先决条件。

观察形态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注意物体的基本形态特征,如形状、大小、高低、宽度等。

(2)注意物体的质感特征,如光滑、粗糙、细腻、柔软等。

(3)注意物体的动态特征,如静止、移动、旋转、拉伸等。

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绘画模块形的视觉印象教案[001]

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绘画模块形的视觉印象教案[001]

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绘画模块形的视觉印象教案[001]一、教案背景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绘画模块形的视觉印象教案[001]是为了帮助高中生掌握绘画中的形的视觉印象而设计的。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形式在视觉艺术中的作用,并能够准确地运用形的视觉印象进行创作。

本教案适用于高中美术教学,尤其适合高中美术选修课程中形与空间设计类别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形的视觉印象的概念与特点。

2.理解形与空间在视觉艺术中的作用。

3.学会使用不同的图形元素和艺术技巧表达形的视觉印象。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三、教学内容1. 形的视觉印象概述•形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形与空间在视觉艺术中的关系2. 表达形的视觉印象的艺术手法•线条的运用与组合•色彩的运用与表现•质感的营造与表达3. 形的视觉印象创作实践演练•通过观察与实践,运用所学绘画技巧进行形的视觉印象创作•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与个性化的探索四、教学步骤和方法1.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课题,介绍形的视觉印象的概念与意义。

•步骤二:展示形的视觉印象的例子,并解读其艺术特点与表达方式。

•步骤三:通过教师示范,讲解线条、色彩和质感的运用技巧。

•步骤四: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简单的线条、色彩和质感实践练习。

•步骤五:学生分组进行形的视觉印象创作实践。

•步骤六:分享与评价学生的创作成果,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和多元思考。

2.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形的视觉印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和表达方法。

•实践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提高对形的视觉印象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形的视觉印象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法•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发现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与分享创作成果,激发更多的灵感和创造力。

高中美术湘美版绘画(选修)第一单元《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绘画(选修)第一单元《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绘画(选修)第一单元《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尝试对某一简单物象进行夸张、变形处理。

理解物体结构、比例特征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知识技能从各种技法运用中表现对“形”的认知与判断,在尝试大胆绘画中获得绘画造型的实践经验,了解绘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能够赏析绘画作品中的各种表现风格及手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在绘画中表现客观物象形体的基本方式与技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创作出反映一定个性的作品。

学会从不同观察角度来发现“美”,
2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绘画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较好。

2、技能方面: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且自我意识较强,希望通过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来体现自我学习的价值。

3、情感方面:高中的学生在创意和内涵的表现上往往有其深刻的理解,教师正确地加以引导。

3重点难点
绘画中“形”的封闭性特征和正负形的关系,物象的基本形体和结构及其比例关系。

以视频和多媒体图片为主线,启发引导、自学质疑、精讲点拨等手段。

4教学过程
导入
1.课件演示学生思考: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为什么你是这样认为的?这之间有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2.学生回答
3.教师阐述:画面中相互依存,有机结合的图形就是正负形,出示课题,我们继续学习《形的视觉印象》
教学活动
1【活动】感受与领悟
一)正形与负形。

1-2形的视觉印象

1-2形的视觉印象

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一、教学分析建议1.学生对“形”的认识与表现必须通过一系列强化练习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简单有效的训练内容是关键,以提高学生对“形”的观察的敏锐性。

作业方面,可以通过正负形图式绘画作业的完成质量加以判断。

在形的视觉印象的改变上可以做些练习,尝试将客观物象进行夸张,变形处理,并关注到取舍和构图的细节。

拓展部分,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形”的联想,某些客观的形轮廓化后经过添加或舍弃一部分而成为另一种形的特征。

如剪影双手鹰的模拟,兔子造型的模拟等。

2.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科书中的“思考与交流”,结合不同的绘画作品,组织学生讨论,并结合教科书中典型的作品和媒体展示的代表作品,加深对形的认识与理解。

3.根据“活动建议”,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适当安排学生线面结合或黑白灰形式的练习,表现自己所感兴趣的物体。

4.本课建议用2课时。

第1课时主要了解本课的知识点。

第2课时以学生完成“活动建议”为主,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

二、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学课件。

2.与本课主题相适应的名画及图片若干。

3.实物形体若干个。

4.学生训练用绘画材料工具。

三、教学重点难点:1.能够认识“形”具有的视觉印象,体会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理解普通“形”和艺术家表现“形”的区别。

四、认知目标:认识形呈现特征以及在绘画中的视觉印象。

1.关注生活中的“形”,理解“形”的物理意义。

2.认识艺术家对“形”的理解和组织,怎样形成画面中的“形”。

3.使学生通过对形的认识获得实践经验,能够欣赏绘画作品中的各种造型手段并可以自己动手来造“形”,提高自己的造型能力。

五、技能目标:体会形在不同绘画中的表现手法,并能够运用线与形的结合,表现某一物体或对某一事物印象。

六、情感目标:在体会绘画作品中不同形的视觉印象中,感受不同情感对形的认识、理解与表达。

七、教学过程:1.我们身边的世界是各种形象所组成的,学会观察这些形,理解形和物象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艺术家作品的赏析,逐步理解画家眼中的视觉印象及在画面上的表达。

第一课《行的视觉印象》

第一课《行的视觉印象》

关于外形的几点说明:
• 1 复杂的外形我们可以用基本的形(如: 长方形、圆等)和比例去进行理解与观 察 • 2通过对基本的形和比例的非常规应用, 我们还可对物象进行变形与夸张,来表 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 3 形象具有方向性
构图的基本形式
• 1
• 横向式构图:容易让人联想到安闲、祥和、宁静、稳定的感觉。 2 斜线式构图:斜线给人运动、不安定的感觉,因此斜线式构图,能使画面产生 动感,其动感的程度与角度有关,角度愈大,其运动的感觉越强。但角度不能大 于45度,否则使其产生下倾感。无规则和长线会使画面活跃,产生力量感。斜线 式构图常用于表现运动、流动、倾泻、动荡、失衡、紧张、一泻千里等场面。 3 均衡式构图:构图均衡饱满,不会产生一头重一头轻的现象 4 金字塔式构图;(也称三角形构图)由于金字塔像一座山,因此这种构图方式 给人一种稳定、雄伟与持久的感觉,常用于表现人物的高大与自然的雄伟。 5 V字形构图:给人一种不稳定、危险及神秘的感觉 6 S形构图:具有流动感,较直线更富有节奏和韵律感。
• • • •
横向式构图
斜向式构图
均衡式
思考与交流
• 1试着画出本课13页中几幅作品构图的 基本框架
小结:
通过欣赏,对比了解了一个图形一般有图案 部分及衬托图案部分的两个形。属于图案的部分 一般称为“图”,也叫“正形”,而衬托图案的 部分称为“底”,也就是“负形”主体与背景相 连的边缘称为主体的“外形”。 正形与负形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有时图底衬托图形,有时他 们互为衬托,有机结合。(如:太极八卦图)
第一课
行的视觉印象
一 教学目标:
• 1.掌握绘画中“形”的封闭性特征和正 负形的关系,加深对绘画中“形”的认 识
• 2.掌握物像的基本形体和结构比例关系

形的视觉印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形的视觉印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形的视觉印象(第二课时)
2、学生回答

教师分解图形的两面性,明确正形和负形
一个图形一般有图案部分及衬托图案部分的两个形,属于图案的部分一般称为“图”,也叫“正形”;而衬托图案的部分称为“地”,
[设计意图:加强理解绘画中对形的不同的处理,理解艺术家常常通过改变“图”与“底”关系的方式来传递自己的绘画意图,即主题“思考与交流”
页的思考与交流:注意正负形一起产生的意义,
.你如何表现呢?
3.教师总结:绘画中找“形”的方式可以归纳为空间分析与平面比。

形的视觉印象

形的视觉印象

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一)教学目的:学会观察与提炼物象的“形”,理解绘画中对“形”的不同表现与绘画主题之间的关系;掌握描绘物象外形“轮廓”的基本绘画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理解绘画中对“形”的不同表现与绘画主题之间的关系。

难点是掌握描绘物象外形“轮廓”的基本绘画技能。

教具:课件、苹果、盒子、垃圾袋学具:画纸人手一张、勾线笔一支教学过程:一、上期作业回顾: 1、通过媒体进行本班作业点评。

2、欣赏其他班的优秀作业。

二、活动、观察并思考、讨论1、出示两个分别装有苹果和纸盒的塑料袋,让学生猜猜哪个袋子里装的是苹果,哪个装的是纸盒?2、要求学生分别把两个袋子的外形轮廓画出来,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样的塑料袋为什么轮廓有如此之大的差异?从而揭开物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之间的必然联系。

三、尝试练习:1、出示图片,呈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人的手,让学生比较这些手的共性与特征,并做出判断。

2、出示图片,呈现同一只手的不同动作,让学生模仿其中一个动作,认真观察自己手的轮廓。

3、要求学生相互比较彼此的作业,评选出手的轮廓表现最准确的一张作业,并展示出来。

四、案例分析1、欣赏教材第7页的《风景速写》和《风景》两幅作品,结合上一环节的体验,谈谈物象的“形”与画面中“形”的关系。

2、分析画家在《永恒的记忆》中所表现的“形”与生活中的“形”之间的关系,思考为什么画家画作如此改变?3、组织学生分组探讨教材第8页的作品《无题》、《呐喊之手》、《敦煌佛教人物的手》与写实表现的手在形式表现上的不同感受,以及带来这种感受的原因。

五、合作探究1、布置作业:学生借鉴教材中喜欢的某种表现方式描绘同学的眼睛。

2、小组互评作业,讨论各种表现的直观感受及表现形式的关系。

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

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
形的视觉印象
小结
1.物体的边缘在绘画中我们称它为外形或轮廓,外形 的起伏变化和物象的内在结构具有必然的联系。
2. 外形和情绪的表达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形的视觉印象
形的视觉印象
课堂练习
KETANG XUNLIAN
请参照自主学 习的内容, 用自己的绘画 表现方式, 画出一只眼睛
提示形的视觉印象源自究任务(三)的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实践活动师生相互交流中,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
创新精神。 ②体会绘画中的“形”是如何传达思想和情感,懂得绘画一样
可以表达思想和情感,激发学习绘画的热情。
形的视觉印象
探究任务(一)
1. 请将刚才看到的短片中你留下印象的图形画出来。 2. 请写出你印象中印象最深的人或物。 3. 观看图片:《永恒的记忆》《舞蹈》《风景》。
课后作业
以我们手中绘画的铅笔为基本形, 创作一幅正负形有机组合的画面。
形的视觉印象
谢谢! THINKS FOR ALL
主体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揭示教学目标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自主探究
讨论(形成结论) 总结归纳
当堂训练
形的视觉印象
学习课本第9面1-2段内容说说 作品《少女肖像》画面在构图 和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
形的视觉印象
小结
1. 图形和“底”在画面中 是相互依存,有机结 合的。
2. 图形和“底”能产生正 负形的视觉效果,正 形和负形有机组合在 一起会传达更多的含 义。
形的视觉印象
课堂练习
KETANG XUNLIAN
形的视觉印象
2. 客观物象的轮廓或外形与物象的内在结构有必然的联系,外形和情绪的表达也有 着密切的联系。
3. 物象的轮廓形具有封闭性特征,它们通常会形成画面中的图形和“底”。 图形和 “底”在画面中是相互依存,有机结合的。图形和“底”有时会形成有意义的正负形, 能传达出更多的含义。

形的视觉印象

形的视觉印象

形的视觉印象第二课:奇特的视觉图形课程目标:1·对二十世纪荷兰画家埃舍尔的作品,进行深入讲解。

同学们通过对埃舍尔作品的赏析,能够对其独特的创作思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埃舍尔巧妙地利用几何、建筑透视学等数学原理,采用许多生动的物象作为单位元素,对传统绘画中图与底的关系进行了一种新颖而奇特的诠释,并对现代平面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2·借助埃舍尔“图与底”作品的创作思路,结合现代平面设计构成形式,同学们需现场构思,并完成创意作业一副。

课程重点与难点:重点:在动手画之前,学生需要对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有明确的把握,这个元素必须是直观的,形象的,可视的。

难点:单位元素需要重进行重复排列、镶嵌等手法的处理,并且图与图之间所形成的负形(底、背景)也应当是有具体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于时间所限,教师直接开门见山:回顾上节课内容,二十世纪现代艺术流派对图形进行了全新的表现,期间涌现出大批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

而本节课则对其中一名非常有趣的荷兰画家(埃舍尔)进行具体的讲解。

二·埃舍尔的创作特点和相关作品简析知识点1:埃舍尔作品中“图”与“底”的关系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并对二十世纪现代平面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埃舍尔不仅精通绘画,而且在几何、透视、建筑学等理工科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因此,他的绘画作品区别与其他传统意义上的画家,“科学家式的严谨与理性”,在其作品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与上节课临摹乔治·莫兰迪的绘画有所不同,埃舍尔对传统绘画中图与底的关系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包含了现代设计中创意,骨架构成等诸多理念。

范例作品:《骑士》、《鱼和飞鸟》等知识点二:埃舍尔对构成画面的单位元素的精心选择(画家是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其所选择的单位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元素),对图底关系的处理利用了许多新手段,如重复排列、分割、图形镶嵌等方式。

三·课堂实践创作要求:通过对埃舍尔作品的赏析,发挥大家的想象力,设定一个单位元素,并利用“图与底的关系”对其进行一定的构成和排列。

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

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

完 成
课外知识延伸
有趣的图片欣赏
小结
• 表现方法 • 造型规律 • 步骤方法
布置作业
• 作业:《采蘑菇的小白兔》 • 要求: 8开素描纸,铅笔画完再涂
上颜色,颜色可以自己定。
造型规律
(4)基本形的变化
在动物简笔画中,有时为了使笔下的形象 更加生动、可爱,特征更加突出,需要在基 本形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变化。虽然从外形 上感觉造型复杂了,但只要把握其规律,同 样也是很容易掌握的。
猴子基本形的变化
袋鼠基本形的变化
4造型方法与步骤
注意点:
(1)整体与局部 (2)比例 (3)从概括到细节
造型规律
(2)基本形的连接
在两个以上基本形的基础上连接成一个 整体,如画一只休息中的小鹿,上面画一 个圆,下面画一个半圆,将两个基本形连 接起来,就是小鹿大的形体比例关系与基 本造型。
造型规律
(3)基本形的组合 有许多动物的形体结构都是由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形组合而成,抓住 这种基本的组合关系,有利于掌握动 物的画法,提高简笔动物画的造型能 力。
新知识
1.动物的形体特征。 头、尾、四肢、躯干
2.动物简笔画的表现方法。 (1)简化画法: (2)概括画法: (3)夸张画法: (4)拟人画法:
头部有尖、圆、长、方等不同结构形态。
概括画法
3造型规律
(1)基本形上添加局部特征 首先要将动物形象概括成一个大
的基本形,在基本形上添加局部特征。
可Hale Waihona Puke 的小猪•采蘑菇的小白兔(步骤一)
倾画 斜圆 的形 梯当 形小 当兔 身子 子的 和头 腿, 。画

采蘑菇的小白兔(步骤二)
画 上 甩 动 的 手 臂 和 脚

形的视觉印象

形的视觉印象
指导现代绘画之父保罗·塞尚曾说:“在自然里的一切形体都可以归纳成球体、立方体、圆柱体。在这种单纯的基础上学习绘画,人们才能画出一切想画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塞尚无疑是正确的。面对大自然丰富、复杂的形体现象,如果没有几何构造的基础,我们很难正确理解和再现自然形态。然而这也不是绝对的,中国古代画圣吴道子在用线条勾画人物形象的时候,没有任何几何形体作为依据,同样也能创造出神形兼备的绘画作品。事实上,绘画中找“形”的方式可以归纳为空间分析与平面比较两种,即用几何形体对物象进行理解和通过比例来把握物象的形体关系。因此在呈现比例关系的教学材料中,没有交给学生一个所谓“标准”的比例尺度,而是建议学生通过对作品中物象的基本形和不同比例关系的分析,进一步探究绘画中如何利用比例和基本形来加强对形的塑造和观察。形体与比例是我们在绘画中用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与归纳物象的“形”的特征的观察方式,而不是尺度。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数的和谐”的理论导致了黄金分割律的产生,其含义为: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等于较大与较小部分之比,比值等于1∶0.618时我们能感受到物象具有视觉上的和谐之美。而传统中国画中的“丈山尺树、寸马分人”和“立七坐五蹲三”、“三停五眼”等均是对绘画比例关系的经验总结。现代艺术中,时装图中模特头部与全身高度的比例为1∶8,或是1∶10、1∶12,卡通画中人物形象的比例就更夸张了,任何比例均成为可能。可见对于绘画中的比例问题,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不同意图的绘画表现需要不同的比例尺度,绘画中的比例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比例是画家用以观察的方法,而不是约束绘画表现的尺度。
教学过程预设
生成记录
环节一:导入设计
方式:教学从欣赏画家眼中那不同寻常的美丽世界导入,然后以讲、练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逐一展开对形体、结构、比例及构图的欣赏分析及尝试练习活动。从绘画的物象结构与形体轮廓之间的关系探究中,理解物象的外形具有封闭性的特征和正负形;通过对基本形体与形的比例变化的实践,掌握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处理绘画中的形以求产生特殊的画面效果的方法,传递自己的主观意识;在描绘物象形体动态的绘画练习中进一步深入对绘画中“形”的认识;最后通过尝试不同框架进行绘画构图的练习,完成对形的综合处理能力的学习。采用多种尝试性学习实践活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在绘画中对形的观察、塑造及表现的能力,并创作出具有一定视觉效果和创意的绘画作品。

《形的视觉印象》教案

《形的视觉印象》教案

《形的视觉印象》教案教材: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课题:第一单元《绘画中的形》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从生活中的实用物品入手,学习并掌握运用绘画的观察方法,在模仿教师绘画方式的基础上,能够把生活当中简单物品的基本形和基本比例画出来,一并在实践练习的过程当中掌握一定的绘画基本技巧。

学习方法和过程:①学生要能运用观察、分析比较、体会、模仿等学习方式完成一定绘画技能的训练;②学习按感受——分析理解——模仿——讨论交流——拓展探究——研究创作的过程完成。

情感和价值观:在具体的学习过程当中,培养自己能听取意见、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从他人那里获取学习的灵感和经验,从而形成自己有特色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①绘画造型中基本形和基本比例的观察与分析掌握。

②快速把握基本形和基本比例的绘画技巧。

③怎么样从基本形和基本比例的角度出发,进行有个性化的绘画创作。

教学用具:教科书、相关参考资料、教学辅助用品(苹果、陶罐、相关投影图片)、画板、素描纸、宣纸、铅笔、毛笔。

学生用具:课本、铅笔、图画本、一只水杯。

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形的辨别)教师用宣纸和毛笔即兴创作一幅线条的水墨画。

提问:请同学们辨别一下纸上画的是什么?学生可讨论交流,选取代表从画指明形的所在。

提问:同学们可以给这张画起个名字?《梦里水乡》教师对这张作品略作讲解。

(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白墙黑瓦,石阶拱桥,明月孤舟,这些形象在脑海里形成了强烈的记忆,成为永久的印象。

板书课题:形的视觉印象讲授新课:过渡语(同学们经常会说:“我画得不好、画得不准!”或者说“我不知道怎么画?”这些问题都和怎么样画形有关系,今天我们就学“形”。

)展示实物:一只陶罐提问:这只陶罐的轮廓是什么形?(学生可进行讨论交流)请同学们自己画随意一下。

教师不对基本形作讲解,提醒学生观看教师的示范。

(在黑板上张贴四张素描纸,分别用作示范的四个步骤。

)●布置学生观察的学习任务:全班分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分别观察一个步骤;观察内容为①这个步骤是什么意思?干什么?②用的线条是直线?曲线?线条有什么特点?第一步骤根据图画纸的大小,确定好陶罐整体的高与宽的比例,用点作比例记号,用较轻且淡的线条画辅助线;第二步骤观察陶罐的形状特点,确定物体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第三步骤把物体的外轮廓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物体具有封闭性的基本形;第四步骤是调整修改,基本形的外轮廓线条可画得较深一点。

第二课 形的视觉印象-湘美版绘画教案

第二课 形的视觉印象-湘美版绘画教案

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湘美版绘画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形”在视觉印象中的作用和表现方式;2.培养学生对形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3.提高学生对美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4.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形的观察能力培养;2.形的表现方式;3.形在视觉印象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对形的表现能力的培养;2.形在整体形象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及安排一、导入(10分钟)老师展示几幅画作,让学生就画作中的形进行简单讨论,并引导学生对形的概念进行初步了解。

二、讲授(30分钟)1.形在绘画中的概念及作用;2.形的表现方法:线条、阴影、色彩等;3.形在视觉印象中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3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不同主题进行形的创作。

每组学生完成后进行互评和展示。

四、练习(30分钟)老师给学生提供几组练习题,以检验其对形的掌握程度。

例如:1.用水彩颜料创作一幅口袋里的小物件,要尽量表现出形状的立体感和透视感;2.使用梳状刷或扇形刷画出不同种类的树叶,要求选择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来进行表现;3.根据老师发给学生的原型几何体,画出它们的不同视角和表现方式。

五、总结(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给出一些要点的总结概括。

作业布置让学生继续以今天的主题进行创作,并形成作品,发到班级微信群中进行交流和展示。

同时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相应章节,积累知识点。

教学评估老师通过不同练习题和创作作品,以及基本概念的问答,来考察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同时,老师还要注意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情况,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相互沟通和协作。

第二课 形的视觉印象-湘美版绘画教案

第二课 形的视觉印象-湘美版绘画教案

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湘美版绘画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形的概念及分类2.认识形在绘画中的作用3.通过绘画表现形的视觉印象技能目标1.可以使用线条、色彩、质地等表现形的视觉印象2.能够在绘画作品中运用形表现主题和气氛3.通过不同的形形式和形式表现复杂的视觉形象情感目标1.通过对形的认识和表现,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3.激发学生对美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2. 教学内容2.1 形的概念形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外形轮廓,是人们眼中对事物面貌的反映。

在艺术创作中,形常被用于表现物体的大小、形态、结构和质感。

2.2 形的分类1.立体形:具有空间特性的物体,如立方体、球体、圆锥体等。

2.平面形:在纸面上反映的图像,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3.组合形:由多个立体形和平面形组合而成,如建筑物、家具、车辆等。

2.3 形的视觉印象形的视觉印象是指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所刻画的形体给人的视觉感受和印象。

形的视觉印象常通过线条、色彩、质地等艺术手法表现出来。

3.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示范、讨论、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具体如下:1.艺术家作品欣赏:通过观察艺术家的作品,了解形的表现及形的视觉印象。

2.教师示范:教师通过画板或幻灯片展示形的表现和视觉印象的实现方法。

3.课堂讨论:通过讨论艺术家的作品和教师示范,让学生了解形的不同形态和视觉印象的表现手法。

4.课堂练习:通过视觉模型、线描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形的表现方法和视觉印象的实现技巧。

4.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第一部分:形的概念(10分钟)1.讲解形的概念2.展示形不同的分类及特点第二部分:形的视觉印象(30分钟)1.展示艺术家作品2.讲解如何通过线条、色彩、质感等手法表现形的视觉印象3.让学生尝试用这些手法进行绘画创作第三部分:课堂练习(60分钟)1.通过模型观察和线描练习,让学生掌握形的表现技巧2.把所学手法应用到绘画作品中实现视觉印象第四部分:课堂总结(10分钟)1.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5. 教学评价教师将采取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第一单元第二课 形的视觉印象

第一单元第二课 形的视觉印象

第一单元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生活作品中的“形”与绘画中的“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绘画中形的产生及表现规律。

即“形”的存在有赖于物象结构、比例的特征及变化。

2、掌握在绘画中表现客观物象形体的基本方式与技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创作出反映一定个性的作品。

3、学会从不同观察角度来发现“美”,从各种技法运用中表现对“美”的认知与判断,在尝试各种构图的相关练习中获得绘画造型的实践经验,了解绘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情感目标能够赏析绘画作品中的各种表现风格及手段,养成对客观物象形体特征的分析与探究的学习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物象的外形轮廓在品面上具有封闭的封闭性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理解绘画中的“形”与物象的内在结构和绘画主题之间的关系。

课业类型:综合课。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1、课件快速放映一些展示自然的造型美,纹理美、形的交错节律美的图片。

然后提问让学生总结刚才看见了什么,都是些什么形象?定格其中一幅,《笔筒》让学生在纸张上将外形简单描绘下来。

2、教师总结:我们在观察事物时,事物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视觉印象。

这种印象跟我们观察的深入程度有关,如果我们对一个事物凝神贯注,作长时间的协商,就会获得深入细致的视觉印象,呈现细致而完整的形;如果我们瞬间一瞥,我们获得的则是大致的印象,呈现简略的形。

3、出示课题二、新课讲述1、导入罗丹名言:“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世界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公平的,为什么艺术家能够从我们平常所忽略的形象中发现美的存在?罗丹的这句名言道出了绘画艺术教学的真谛。

通过学习让自己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并借助绘画的技能来表达自己对美的发现,即创造美。

形来源于生活,艺术家所表达的形又往往高于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所在。

(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范例,并结合精心筛选的有关“形”的各种技法表现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站在艺术大师们的观察角度去看世界,去寻找美、感受美,从而产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愿望,由此激发对生活中美的关注及热爱。

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第一课时)备课讲稿

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第一课时)备课讲稿

学生写生作品
绘画
试一试: 上图是将手平放在纸上直接描绘出来
的图形,你能感受到它的结构起伏变化 吗?试着画一画,感受一下自己的手在 平面上的外形特点。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形的视觉印象
试一试: 右边的图分别
是模仿佛像手姿描 绘的1、2、3的数 字造型,你能试着 参照这样的造型, 描绘出其他某个数 字的手姿吗?
第二课 形的视觉印象(第一课时)
形视觉印象
我们在观察事物时,事物便会在我们的 大脑中形成视觉印象。这种视觉印象就包含 了我们对事物的形的观察结果。通常视觉印 象跟我们观察的深入程度有关,也跟我们审 美情趣的倾向有关。马蒂斯说:“观看一切 事物都应当像第一次看见它们那样,他应当 善于终生用婴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因为丧失 这种视觉能力,就意味着画家失去一切新颖 的,亦即富有个性的表现力。”这是在教我 们如何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学 生 作 业
绘画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形的视觉印象
试一试:


先对应内部结构转折画出手起伏变化的轮廓线,在轮廓线的基础上,习 作
适当添加体面转折处的线条变化,注意区分受光、背光面的明暗,就很
素 描
容易画出手的造型了。试着依照这样的方法,画出自己的一只手。
( 意




·

绘画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形的视觉印象
绘画
完整的形
如果我们对一个事物 凝神贯注,作长时间的写 生,就会获得深入细致的 观察印象,呈现细致而完 整的形。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基 督 的 长 袍
素 描 ( 德 国 ) 丢 勒
形的视觉印象
简略的形
“准确并非真实”,这是 马蒂斯的绘画观。马蒂斯的 绘画十分强调观察,但他画 的形却极其简洁,这是一种 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经过 过滤提纯的记忆。

形的视觉印象教学设计

形的视觉印象教学设计

行的视觉印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绘画作品中的“形”与生活中的“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绘画中形的产生及表现规律。

能力目标:了解绘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能够赏析绘画作品中的各种表现风格及手段,学会从不同观察角度来发现“美”, 客观分析、评价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质感。

教学重难点:综合运用已学的构图框架剖析绘画主题的作用和意义。

教具学具:绘画本铅笔多媒体图片教学课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引导思考:怎么会得到这样的形象?总结:以直观的、有趣的图片直入主题,在快乐、新奇的情境中明确重点,从而揭开物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之间的必然关系。

感受领悟(一)观察分析人物形象,了解简略形和完整形的不同,丰富表现能力。

1.粗看2.细看图片展示观察:比较这些人物的共性和特性,并作出判断。

更近距离观察:1。

人物的不同表现:展示图片仔细观察,马三立老先生的形象特征是怎样被表现的吧?这样的美感外形和内在结构式怎样结合而产生的?(二)表现大胆运笔,勇于表现,就能形成准确的人物形象。

强调两个细节:其一改变画笔的方向就能表现出粗细不一的线条;其二产生了瑕疵,可巧妙利用,让它融入画面。

三、探究归纳3。

启发学生赏析第8 页的“思考和交流"中都是女性的手(细心观察描绘的手和画家脑海中经过强化处理的手),比较一下二者的区别。

四、课堂练习尝试用细致的描绘或概括强化的理念这两种方式来表现你身边你所熟悉的物象。

设计作品一件,类型不限.小结关于“形”的表现有很多(方法),有的是简略的形,有的是细致的形,今天我们可以尝试任何一种新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教案
教材: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
课题:第一单元《绘画中的形》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讲绘画中物象的造型问题,以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展开对物象造型所涉及的比例、透视、结构的分析和尝试练习,然后在学生分析、理解、练习的基础上,产生对绘画构图、形象组合、相关物象形象的个性化表现的探讨和研究学习。

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争取在全面讲授课题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于物象形的观察、分析、理解和再创造能力,并能掌握一定绘画技能和技巧,创作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一定创意的、一定视觉效果的并能体现出学生个人个性化的绘画作品。

自我处理教材:教材的几点思考:①本课是绘画课的入门基础课,包含造型训练的基本技能,如观察、分析、处理等,在学生尝试动手的活动中,又涉及些绘画的基本技巧,所以学习的量“多”。

②教材从学生欣赏感受出发,要能明白绘画造型中形的基本特征,如轮廓在绘画中的平面性、封闭性、形的形状和形体的关系、构图的取舍和动势等,所以学习的课题“大”。

③本章节既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练习,又有拓展能力内容,充分体现出教材的“新”。

④考虑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把教学活动的设置同教材内容、学生学习的实效和课改结合起来,所以教学要能“巧”。

教学实际情况的几点考虑:①一个教学班的全面性教学的考虑,要做到学生人人动手,知识和技能传授要适中一点。

②一堂课四十五分钟的实效性,课题要分割组合,符合绘画造型学习的特征,也能保证学习层次和深度能循序渐进。

③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在教学考虑范围之内,教学内容的难度可能要降低一些。

针对以上的教学思考,我把教材分成三大板块:形的基本形和比例,形的结构和透视,形的构图组合和动势,用三个课时完成本章节的教学工作。

大致的教学过程是(见表格):
教学环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改策略
欣赏感受导入展示、示范、讲解、
设问
观察体会、
观察分析理解展示、讲解模仿、讨论交流、练
习自主、合作、探究、体验
模仿体会尝试示范、点评
研究拓展创作
具体实施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从生活中的实用物品入手,学习并掌握运用绘画的观察方法,在模仿教师绘画方式的基础上,能够把生活当中简单物品的基本形和基本比例画出来,一并在实践练习的过程当中掌握一定的绘画基本技巧。

学习方法和过程:①学生要能运用观察、分析比较、体会、模仿等学习方式完成一定绘画技能的训练;②在过程当中,学生要能主动地和他人进行交流探讨,以此来加深自己的绘画感受,并形成自我的学习经验;
③学习按感受——分析理解——模仿——讨论交流——拓展探究——研究创作的过程完成。

情感和价值观:①通过对绘画造型的技能学习和训练,由“画不好”、“画不准”朝逐步提高的方向发展,从而增强自己的绘画信心,培养良好的绘画兴趣和爱好。

②在具体的学习过程当中,培养自己能听取意见、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从他人那里获取学习的灵感和经验,从而形成自己有特色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①绘画造型中基本形和基本比例的观察与分析掌握。

②快速把握基本形和基本比例的绘画技巧。

③怎么样从基本形和基本比例的角度出发,进行有个性化的绘画创作。

教学用具:教科书、相关参考资料、教学辅助用品(苹果、陶罐、相关投影图片)、画板、素描纸、宣纸、铅笔、毛笔。

学生用具:课本、铅笔、图画本、一只水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形的辨别)
教师用宣纸和毛笔即兴创作一幅线条的水墨画。

提问:请同学们辨别一下纸上画的是什么?
学生可讨论交流,选取代表从画指明形的所在。

提问:同学们可以给这张画起个名字?《梦里水乡》
教师对这张作品略作讲解。

(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白墙黑瓦,石阶拱桥,明月孤舟,这些形象在脑海里形成了强烈的记忆,成为永久的印象。

板书课题:形的视觉印象
讲授新课:
过渡语(同学们经常会说:“我画得不好、画得不准!”或者说“我不知道怎么画?”这些问题都和怎么样画形有关系,今天我们就学“形”。


展示实物:一只陶罐
提问:这只陶罐的轮廓是什么形?(学生可进行讨论交流)请同学们自己画随意一下。

教师不对基本形作讲解,提醒学生观看教师的示范。

(在黑板上张贴四张素描纸,分别用作示范的四个步骤。


●布置学生观察的学习任务:全班分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分别观察一个步骤;观察内容为①这个步骤是什么意思?干什么?②用的线条是直线?曲线?线条有什么特点?
第一步骤根据图画纸的大小,确定好陶罐整体的高与宽的比例,用点作比例记号,
用较轻且淡的线条画辅助线;第二步骤观察陶罐的形状特点,确定物体各个部分
的比例关系;第三步骤把物体的外轮廓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物体具有封闭性的
基本形;第四步骤是调整修改,基本形的外轮廓线条可画得较深一点。

●学生对教师所作示范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观察讲台上的陶罐实物并对照教师的示范作品进行基本形的绘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对学生有特点、有特色的作业进行点评。

导语。

不同的作家在处理作品的时候回根据形的视觉印象加上自己的感觉做不同的处理。

上节课我们说了线条的个心和多样性,形也是一样。

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几张老师的随意涂鸦。

并且大家猜猜我的感觉(选择不同的例图,尽量遵循具象——抽象——意象的原则)
亲同学们贯彻下面两幅作品,讨论一下,填写表格,并且根据你的感觉完成一幅作品的意向图
学习活动二:
●学生根据教师用投影机所展示的凡.高作品《阿尔勒卧室》和蒙克作品《呐喊》进行绘画的研究性学习。

(课前发放课题学习单)学习单如下:
课题:绘画创作《我的房间》
参考范画作品特点创作设想
《阿尔勒卧
室》凡.高
有什么样的景
物?
你想设计一个什
么场景?
表现的线条景物
有什么样特点?
你想用什么样特
点的线条?
绘画采用那些基本形?你将采用那些基本形?
画中景物比例如何?你会对比例有怎样的设计?
课题:绘画创作《心情之我的喜悦/愤怒/忧郁》
《呐喊》蒙克有什么样的景
物?
你想设计一个什
么场景?
表现的线条景物
有什么样特点?
你想用什么样特
点的线条?
绘画采用那些基
本形?
你将采用那些基
本形?
画中景物比例如
何?
你会对比例有怎
样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①教师布置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对课题进行简单的讲解)
②学生每四人为一组,就学习单上课题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填写好相关内容,并进行绘画草图的创作。

(可
任选一个课题)
③教师在学生活动进行时到学生当中参与创作讨论,及时进行点评。

④选取一组有特点、有代表性的创作意图和草图,由该组成员代表上台展示研究成果。

⑤收取全班的学习单和创作草图,课后教师详查,再发给学生实施创作绘画。

教学小结:
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教学后记:
1.学生对美术知识理解程度不同,所以学生活动时间较难把握。

2.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自己的想象能力,自我感悟,放开胆子,尽量把课做的好玩一些。

3.本课难度和内容还可以精简,老师说的时间还可以减少,放学生自己感悟。

4.改变原有的老的观念,迎合新教改的想法,不同要一味要求学生多动笔学习多少专业的知识,因当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和告诉学生观察理解作品中的形,因当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