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第九章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合集下载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作业九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作业九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作业九一.定量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研究报告一般由题目和作者,摘要和关键词,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参考文献以及附录等部分组成。

1.标题和作者标题包括题目和文内标题。

题目是研究报告的总标题。

它要用简明、精当的词语反映研究主题和作者的主要观点,引导读者去发现并准确把握研究的“核心内容”。

所以研究报告的题目是研究主题最简介的陈述,要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超过20字。

文内标题要反映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层次。

实验报告题目应放映研究的实际变量之间的关系。

所以标题最基本的信息要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同时说明要做的实验研究是属于哪方面的问题。

调查研究的题目要直接说明是对某问题的调查。

可加副标题对主标题进行补充,以便具体说明在什么范围基于什么问题的调查。

标题下方是作者姓名和单位。

2.摘要和关键词摘要(文摘),英文为abstract,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214-1976(E)文献工作——出版物的文献和文献工作》中,对其含义作了明确界定:“是指着一份文献内容的缩短的精确表达而无须补充解释或评论”。

也就是说摘要是研究结果的浓缩。

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以及其他5项。

在定量研究报告中,摘要的主要内容包括:要研究的问题,该问题过去的研究状况、研究方法、结果、结论以及研究发现的价值和启示。

关键词是用来表达文献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

在实验研究报告中关键词要包含研究主题、自变量和因变量。

在调查报告中关键词要包括研究主题、调查对象、范围等。

3.引言(1)引言的意义引言是研究报告的正文开头部分。

写引言的目的主要是向读者阐明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价值和意义,明确所要验证的假设和该假设的理论基础,以及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的理论框架。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专题讲座中小学教师在结合本职工作完成对某一个问题的研究之后,就要对整个研究过程做一全面的回顾与总结。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概括反映研究全过程和所获得知识的书面材料,以便向他人提供必要信息,达到相互交流、促进发展的目的。

将研究过程和结果形成文字就是对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一、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中小学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研究的任务不同,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也不一样,但主要还是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这样既有利于成果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更有利于成果的保存与继承。

一般来说,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有两大类:一类是教育科研报告,另一类是教育科研论文。

(一)研究报告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研究活动中为了检验某个教育理论或假设,进行相关的实践探索,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如实地描述和记录研究成果所形成的书面报告就是研究报告。

教育研究报告是描述教育研究工作的结果或进展的文件,是报告情况、新发现和新成果的文献,是教育工作者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其突出特点是用事实和数据来说明和解释问题。

它是教育研究者广泛使用的一种文体。

根据教育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不同,研究报告也有不同,可以有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研究报告、行动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报告、个案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

(二)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教育研究者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对于特定的教育问题、现象、文献或理论进行系统的、专门的研究和探讨,得出新结论、提出新观点、做出新解释、进行新论证的一种理论性文章。

它是以阐述对某一事物、问题的理论性认识为主要内容,要求能提出新的观点或新的理论体系,并做出解释和论证。

这类论文用深刻的哲理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来说明问题,一般应用于理论性研究成果。

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述严密,清楚地展示理论观点和体系的形成过程。

(三)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的比较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为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两种表述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教育学]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学]教育研究方法

㈡好的研究问题的特点 • 1、问题是切实可行的 • 2、问题是清楚的 • 3、问题是有意义的 • 4、问题是符合道德的 ⑴保护被试免受伤害 ⑵确保研究数据的保密性 ⑶对被试的欺瞒问题
不道德的实际例子: 某研究者: • 要求一组高中二年级学生填写同意参加某项研究的表格; • 未经其父母同意,就擅自询问小学一年级学生一些敏感的问题; • 删除收集到的数据中不支持其假设的部分; • 不事先告知情况,就让一组初中二年级学生参加一个可能对其 心理造成伤害的调查研究。
• 研究问题的陈述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假设与之相联系。 例如: • 问题的陈述:对C城某地区教师对学校管理人员政策的看法 的调查。 • 假设: 对给在职人员予以补贴的政策持赞成态度的教师超过75%。 对教师调动政策持赞成态度的教师至少有50%。 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对病休政策持赞成态度的比例没有差异。 对教师调动政策持赞成态度的小学教师,在郊区系统与城区 系统之间存在差异。
二、研究问题的选择
㈠选题的原则和策略 原则: • 迫切性:指选题应是教育研究领域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包 括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基础研究课题。 • 独创性:指的是前人未曾解决或未完全解决,有一定创新, 富有新意和时代感的课题。 • 可行性:指被研究的问题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包括主观条件 和客观条件。 策略: • 从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中选择课题; • 从教育工作实践中选题; • 善于扬长避短,选择与研究者条件相适应的课题; • 从理论学习及查阅研究文献中选择课题; • 从中央到地方的研究规划中选择研究课题; • 借用,移植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选择研究课题; • 从与同行的切磋,讨论中选择课题。
㈣操作性定义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是关于如何或用什么办法测量 变量的描述。 例如: • 学习能力: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LM表格中的 分数。 • 科研能力:衣阿华基本技能测试科学测量的分数。 • 发散思维:砖的用途测试的分数。 • 概念理解能力:要求准确理解5个概念的时间。

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二、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一)定量分析的概念定量分析是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获得的资料和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以揭示所研究事物和现象的数量关系,掌握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进而确定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其主要内容如下:①它是对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掌握数据分布形态和特征。

②它是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通过统计检验,解释和鉴别研究的结果。

③它是通过总体参数的估计,从局部去推断总体的情况。

(二)定量分析的方法1.数据描述数据描述是通过一些概括性量数来反映数据的全貌和特征,主要用于特征分析。

用来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量数主要如下:(1)集中量数。

集中量数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数,主要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2)差异量数。

差异量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差异情况或离散情况的统计量数,主要包括全距、平均差、四分差、方差、标准差等。

(3)地位量数。

地位量数是用于描述单个数据在样本或总体中所处位置的统计量数,主要包括百分等级和标准分数等。

(4)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是表明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量数,主要包括积差相关、等级相关、质量相关(点二列相关、双二列相关)等。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lWrWl。

其绝对值越大相关度就越大。

2.数据推断。

数据推断是根据样本的资料和数据来推断全体的状况,即在无法直接估计总体参数的情况下,只能采用抽样方式对样本进行研究,并由样本统计量对事物的总体做出统计的推论和估计,主要包括参数估计和统计检验两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1)参数估计。

参数估计是指根据样本的数字特征推断总体的相应的数字特征,它又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之分。

①点估计。

当总体参数不满时,用一个特定的值,一本用样本统计量进行估计,这类问题就是点估计。

②区间估计。

用数轴上的一段距离表示未知数可能落入的范围,它虽不能指出总体参数等于什么,但能指出总体的未知参数落入某一区间的概率有多大。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主译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主译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袁振国主译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一、研究的经验本质二、研究的系统过程三、教育研究的效度(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四、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可重复性)五、研究范式的多样性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同)三、一般研究方法第三节理论的作用第四节研究过程中的活动一、确定研究问题二、收集资料三、分析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一、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二、假设与问题的陈述三、假设的种类和形式第三章查阅文献第一节文献检索第二节查阅文献活动一、信息来源二、图书馆三、期刊文献四、索引和摘要五、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六、元分析报告七、《教育研究评论》八、论文九、辞书第三节运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第四节为文献综述选择研究资料第五节筛选和总结信息一、摘要或小结二、组织信息第六节解释和利用信息一、批判性阅读二、写综述三、参考文献四、准备文献目录第四章交流研究成果第一节研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问题的确定二、文献综述三、方法或步骤四、研究的意义五、研究计划的其他部分第二节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导言,包括对问题的陈述二、文献综述三、方法或步骤第三节研究报告的其他部分一、摘要二、参考文献和文献目录三、附录第四节研究报告的通稿第五节会议论文指南第六节在论文委员会上的论文答辩第五章评价研究报告第一节报告中的错误和缺点的类型第二节对研究报告主要部分的评价一、绪论二、文献综述三、方法或步骤四、结果五、结论、建议和启示第三节评价报告时的总体印象第四节期刊的审稿过程一、提出的审稿意见二、发表标准第五节对研究计划的评价第六章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第一节研究设计的目的第二节控制变异的概念第三节良好设计的特征一、排除偏差二、避免混淆三、控制无关变量四、检验假设时统计的精确性第七章实验研究第一节实验设计的含义一、实验变量二、“被试”一词的使用第二节好的实验设计的标准一、实验效度二、实验效度的干扰因素第三节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略)第四节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略)第五节所罗门四组设计(略)第六节因素设计第七节重复测量设计第八节对实验结果的解释第九节随机性和代表性第八章准实验研究第一节效度问题第二节仅施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第三节前测—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第四节时间系列设计一、单组时间系列设计(无控制组)二、多组时间系列设计(有控制组)三、时间系列设计的变型(增加观测次数或插入多次实验处理)第五节单一被试设计一、A-B设计(内在效度最差)二、A-B-A设计第六节行动研究与准实验研究第九章非实验性定量研究第一节非实验性定量研究:范围和描述一、事后追溯研究二、调查研究第二节调查设计一、纵向设计二、横向设计第三节调查研究方法论第四节问卷调查一、题目的编制二、题目的格式三、附信四、问卷的格式(应吸引人、易懂)五、提高回答率的方法六、鉴别不回答的原因七、不完全的和可能不真实的回答八、网络调查第五节访谈调查一、访谈题目二、访谈的进行三、错误的潜在原因四、电话访谈第十章定性研究的研究设计第一节定性研究的认识论第二节研究设计的组成一、工作设计二、工作假设三、资料收集四、资料分析和解释五、编码六、撰写结果——深描第三节定性研究的设计类型第四节透视定性研究第五节定性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第六节技术在定性研究中的运用一、定性研究中计算机软件的功能二、定性研究中的计算机软件第十一章历史研究第一节历史研究的价值第二节历史研究中的信息来源第三节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一、确定研究问题二、收集和评价原始资料三、综合信息四、分析、解释、形成结论第四节历史研究中的定量方法第五节对历史研究报告的评论第十二章人种学研究第一节教育人种学的性质一、现象学特征二、整体和全局的视角第二节人种学研究的概念图式第三节人种学研究的过程一、确定研究的现象二、确定对象三、假设的生成四、收集资料五、分析六、得出结论第四节教育人种学研究举例第五节人种学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一、信度二、效度第六节人种学研究的作用第十三章混合法、建模法和德尔菲法第一节混合法一、混合法举例:准实验和调查二、混合法的优势第二节建模法一、建模的步骤二、建模法举例三、建模法总结第三节德尔菲法一、德尔菲法的过程二、德尔菲法的变式三、德尔菲法举例四、使用德尔菲法时需要考虑的问题第十四章抽样设计第一节随机样本的概念一、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二、随机数字表的运用三、运用计算机进行抽样四、抽样误差与抽样偏差第二节抽样设计的原则第三节分层随机抽样第四节整群抽样第五节系统抽样第六节确定随机抽样样本容量的注意事项第七节有目的抽样一、全面抽样二、最大差异抽样三、极端个案抽样四、典型个案抽样五、同质抽样六、有目的抽样的其他变式.七、目的样本的样本容量第十五章测量与数据收集第一节测量的概念一、测量量表的种类二、测量的信度三、评估信度的经验性方法四、各种类型测验的预期信度系数五、测量的效度第二节教育研究中变量的测量第三节用于测量的测验和问卷一、学业和技能方面的成就测验二、态度测验三、能力倾向测验四、等级量表五、观察系统第四节到哪里寻找测验信息第五节计分和数据整理一、数据编码二、数据文件举例第十六章数据分析:描述统计第一节统计数值的多种含义第二节分布一、描述分数的分布二、标准分(z分数)第三节相关——一种关系的量数一、相关的应用二、不同的相关系数第四节计算机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第十七章数据分析:推断统计第一节推断统计的应用背景第二节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一、假设检验和抽样分布二、建立置信区间——继续前例三、假设检验中可能的错误第三节通过统计量推断参数:综述第四节参数分析一、t分布——另一种抽样分布二、方差分析第五节非参数分析第六节相关分析第七节选择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第八节对统计分析的评论第九节元分析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经验的、系统的、有效的、可靠的、多种形式的。

论教育研究方法中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

论教育研究方法中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

论教育研究方法中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教育研究方法中,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常见的两种方法。

定量研究通过数值分析和量化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旨在寻求普遍规律和统计关系。

定性研究则主要通过观察、访谈和文本分析等质性手段来深入理解现象背后的意义和关系。

将定量和定性研究结合起来,可以综合利用两种方法的优势,提高研究的权威性、可靠性和可解释性。

首先,定量研究可以通过大样本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得出具有统计意义的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或实验设计,研究者可以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能够反映整体群体特征的结果。

定量研究方法有效地提供了客观的数据支撑,为研究者提供了对教育问题进行定量描述和比较的工具。

然而,定量研究方法可能无法充分理解背后的现象和意义。

对于一些复杂的教育问题,单纯的数值分析常常无法提供足够的解释。

这时,定性研究方法可以通过深入的探索和描述,揭示出现象背后的内涵和关系。

定性研究方法可以通过深入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等方式,获取更丰富、更深入的数据,也更加能够理解参与者的观点和体验。

为了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势,许多教育研究中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

这种结合常常被称为“混合研究法”。

混合研究法可以通过同时收集和分析定量和定性数据,从而可以综合利用两种方法的优势。

一种常见的结合方式是“并列设计”。

在这种设计中,研究者同时进行定量和定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将两种方法的结果作为研究结论的补充。

这样可以在确保定量数据的可信度基础上,从定性数据中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这种结合方式可以使研究者提供更丰富和准确的研究结论。

另一种常见的结合方式是“序列设计”。

在这种设计中,研究者首先进行定性研究,通过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观点和体验,为定量研究提供了指导和背景。

定性研究的结果可以帮助研究者制定定量研究的假设和研究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定性研究的发现来解释定量研究的结果。

这种序列设计可以促使研究者更深入地理解研究对象和问题,并增加研究的可靠性和解释性。

定量研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定量研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非常同 同意 意 1、婚事应尽量办的简单 一些 2、婚事应该办的隆重热 闹花再多也值得 √ 无所谓 不同意 很不同 意
√对于三种看法的赋值如下图
非常同意 同意
看法1 看法2 看法3 1 5 1 2 4 2
无所谓
3 3 3
不同意
4 2 4
很不同意
5 1 5
集中趋势分析指的是用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 的一般水平,或者说反应这组数据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 最最常见的集中趋势有: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也称为 均值)、众数和中位数三种。 (1)平均数:加总多个观察值,除以观察单位总数所得到 的一个平均值。 公式: x ,如果是单值分组资料,那么计算平均数
定量研究的描 述性统计分析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定量研究 (一)资料的整理与录入 二、定量资料的分析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单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什么是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 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字和量度来表 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 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定量,就是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定量 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 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 的量的变化规律。由于其目的是对事物及其运 动的量的属性作出回答,故名定量研究。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平均分相同,但是中文系的标准差最 小,说明队员之间成绩的离散程度最小,同时也说明80分的平均 分对中文系的代表性最大,对英文系的代表性最小。
对于单值分组数据资料,计算标准差的公式 略有变化。
其中f为Xi所对应的频数。
(3)四分互差
是去掉最小的四分之一的观察值和最大的四分之一的 观察值后,所剩下的中间部分观察值得极差。四分互 差是与中位数相对应的离散趋势,说明了中位数对一 组数据的代表程度。 例如最高的那个四分之一的分数范围为120-150,而最 低的那个四分之一的分数范围为60-90,那么就 可以得 出四分互差为120-90,或30。 四分互差越小,说明中间的数据越集中,四分互差越 大,说明中间的数据越分散。

毕业论文中的定量研究结果解释

毕业论文中的定量研究结果解释

毕业论文中的定量研究结果解释毕业论文是研究生完成学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中的定量研究结果解释是论文内容的核心之一。

本文将就毕业论文中的定量研究结果解释进行探讨。

一、背景介绍在开始解释定量研究结果之前,需要对研究背景进行简要介绍。

这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重要性。

通过背景介绍,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研究结果的解释。

二、数据收集和处理定量研究的第一步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观察等方式进行。

在收集到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便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

数据处理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包括统计描述、分组分析等。

需要注意的是,数据的处理过程应该透明和可复制,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三、结果呈现在论文中,我们可以通过表格、图表等方式直观地呈现研究结果。

在呈现结果时,需要考虑版面的整洁美观和信息的清晰。

表格和图表的设计应该简洁明了,标注清晰,以方便读者查看和理解。

如果有需要,可以通过文字叙述来补充说明结果的特点和关键信息。

四、结果解释当呈现了研究结果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

结果解释是毕业论文的重要部分,它包括对结果的统计分析和含义的解读。

在解释结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结果的统计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帮助了解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差异。

常见的统计方法包括相关分析、回归分析、t检验等。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出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显著性水平,并提供科学的依据。

2. 结果的含义解读:除了统计分析,还需要对结果的含义进行解读。

这包括对研究结果与研究目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释结果的原因和背后的机制。

在解释结果时,需要使用科学的理论和知识,提供科学的解释和合理的推论。

3. 结果的局限性和启示:在解释结果时,也要注意结果的局限性和启示。

结果的局限性指的是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限制和缺陷,需要对其进行客观的说明。

结果的启示指的是结果对现实问题和未来研究的启发和指导。

教育研究方法中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

教育研究方法中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

一、概念界定1.定量研究。

所谓定量研究“就是对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事物的量就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速度、程度以及构成事物的共同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定量研究侧重于对事物进行量的分析,通过对数字的描述、分析来研究事物,揭示事物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

2.定性分析。

所谓定性研究“就是对于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事物的质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

定性研究侧重对事物进行质的研究,是通过解决事物“是什么”、“为什么”等性质方面的问题,对教育问题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描述,来揭示事物的特征。

二、定量和定性研究的比较1.哲学理论基础不同。

定量研究源于经验主义哲学的实证主义哲学。

它的主要观点是: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价值因素的影响,但是主体可以通过对一套工具的操作来获得对客体的认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定量研究占主导的时期,实验教育学运动使得定量研究成为研究教育研究的主要手段。

定性研究则源于象征和现象学的解释主义方法论。

它的主要观点是:主体和客体并不是两个截然分离的实体,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实际上是主体在和客体互动关系中,对客体的重新构建,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决定事物的性质,主客体的关系是一个互为主体,相互渗透的过程。

2.研究操作过程的不同。

定量研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假设、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抽样、选择测量工具、控制无关变量、实施测量、检验效度、数据运算与分析、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定量研究遵循的是以演绎为主的假设,先提出研究假设,这个假设基本上确定了研究的方向,研究过程是从上到下逐步演绎的过程。

定性研究的过程一般包括:确定研究问题、陈述研究目的、选择研究对象、了解研究对象的背景资料、与研究对象建立关系、深入调查、搜集资料、统计、分析资料、形成结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定性研究是从特殊的情景当中总结归纳出结论,遵循的是从下往上归纳建构的过程。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九章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九章

第九章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教育调查研究法的⼀般原理(⼀)概念调查研究:是⼀种描述研究,是通过对原始材料的观察,有⽬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材料从⽽形成科学认识的⼀种研究⽅法。

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对教育的现状做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作建议的⼀整套实践活动。

(⼆)教育调查研究的分类1、按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分为典型调查、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专家调查(也叫德尔菲法)2、按调查的内容,分为学科性的典型调查,反馈性的普遍调查和预测性的抽样调查3、按调查采⽤的⽅式⽅法,分为:(1)调查表法、问卷法和访谈法(2)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3)测验⽅法(4)总结经验法(三)教育调查研究的⼀般步骤1、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的任务,调查对象、调查地点,选择相应的调查类型和调查⽅式2、拟定调查计划3、做好各种技术、事务和组织准备,包括培训调查组成员,资料及有关调查器材的准备4、进⾏试探性调查,得到被调查对象的⼀般认识,修改调查提纲及⼯作⽅案5、制定调查表格,观察、问卷、访谈提纲以及编制测验题⽬6、实施调查7、整理调查材料,分析调查结果,并得出调查结论8、写出调查报告⼆、调查表、问卷及访谈(⼀)调查表1、调查表的基本特点(1)调查范围较⼴,调查对象多是某⼀教育群体或某⼀地区教育现状。

(2)偏重于事实资料的搜集,包括某教育群体的概况、发展现状等基本数据资料(3)由被调查群体有关承办⼈依据实际情况填写,具有可靠性(4)调查表简明,便于统计2、调查表的种类及基本格式调查表可分为单⼀表和⼀览表。

格式:(1)总标题(2)横⾏与横标题,纵栏与纵标题(3)数字资料(4)表尾(5)附录:填表说明,数字资料的来源,特殊项的注释等。

《教育研究方法》大纲

《教育研究方法》大纲

《教育研究方法》大纲第一章:绪论1. 教育研究的涵义。

2. 特征:一般(科学性、客观性、创造性);独有(人文性、复杂性、实践性)。

3. 教育研究的功能:增长知识、提升教学效能、提高研究者素质。

4. 教育研究的有关问题:(1)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2)教育研究与教育理论(3)教研的方向:多元与单一、事实与价值、借鉴与本土、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4)教研的态度:解放思想、勇于超越;热爱真理、实事求是;严肃认真、耐心细致;谦虚谨慎、合作共赢。

5. 教育研究方法的类型:量化研究、质化研究、思辨性研究。

发现和界定问题文献检索和评析6. 教育研究的步骤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或信息分析数据或信息得出结论,汇报成果第二章:选题与开题报告的撰写1. 选题的本质:从复杂的教育现象当中选择并确定自己要研究的课题。

2. 选题的标准:有意义的、清晰的、可行的、符合道德的。

3. 选题的来源:已有文献、生活或工作经验、各级课题指南。

4. 选题的策略(1)思维策略:怀疑性思考。

(2)具体化的策略:缩小范围、聚集焦点、确定视角。

5. 开题报告的功能:沟通与说服、澄清与完善、协约作用。

6. 开题报告写作的原理:满足报告需求者的心理需要、把问题说清楚的需要。

7. 开题报告的主要成分(1)量化研究: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设计。

(2)思辨性研究: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的思考方向、大致概念架构、大致提纲。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开题报告大体相同,只有最后的研究设计部分不同:量化研究中研究设计包括研究假设、概念界定、研究框架、方法设计、研究的实用范围和局限;而质化研究中无研究假设,而改为研究问题)第三章:文献查阅与文献综述1. 文献的概念2. 文献的分类:相关的著作、相关的论文、有关的统计资料和档案资料;一手文献、二手文献;理论型、研究报告型、实践案例型。

3. 查阅文献的意义(1)帮助研究者了解本研究领域中已有观点和研究成果。

教育研究方法10(研究资料的分析、研究成果的表述和评价)

教育研究方法10(研究资料的分析、研究成果的表述和评价)
教育研究资料的分 析及研究成果的 表述与评价分析 Nhomakorabea

一、定性分析:多数专家认为定性研究是确定事物本质属性 的科学研究,使用文字来描述现象的,从特殊的情景中归纳 一般性结论。 二、定性分析的程序 研究问题的确定,研究问题的收集,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 成果的呈现 三、定量分析:就是将研究资料和信息数量化,采用统计方 法加以处理,并对处理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方法有: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平均 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多组数据的平均数差异的显著 性检验-方差检验,计数数据的统计分析-x2检验)
表述与评价





四、研究成果的表述:教育研究报告,理论研究成果,综合 性研究成果 表述的格式:研究报告的撰写(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 告,学术论文的撰写) 表述要求:创新,观点和材料的一致,在思考基础上借鉴, 书写格式规范,成果署名上求实 评价标准: 基础成果的评价标准(科学意义,学术水平) 应用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理论水平,社会价值)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六章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六章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六章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六章观察法与测验法一、名词解释:1、参与性观察------是指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生活和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有意识地观察。

2、非参与性观察------指不介入被观察者的生活和活动,而是冷静旁观。

3、有结构性观察------是指对于观察的内容、程序、记录方法都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设计和考虑,观察时基本上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对观察的记录结果也适于进行定量化的处理。

4、无结构性观察------是指在事先没有严格的设计,比较灵活、机动,能够抓住观察过程中发现的现象而不必受设计的框框的限制,但是难以进行定量化处理。

5、时间取样------是指选取某一段时间作为观察记录的对象。

6、事件取样------是指选取某一类事情作为观察的对象。

7、观察策略------广义的观察策略是指在运用观察法的整个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要求,狭义的观察策略是指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要求。

8、观察法------是研究者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与研究的方法。

9、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在这个程序里,受测者对编制得较好的一组刺激作出反应,施测者可藉此引起对受测者所测的特质进行数量的描述。

10、难度------指测验的难易程度。

11、区分度------又称鉴别度,是指每一题目所测量的心理特性的区分程度。

12、常模------是解释分数的依据,是一个标准测验量表所必须的。

13、信度------即测验的可靠性,亦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

14、再测信度------同一测验前后两次施测于同一组被试,根据受测者前后两次测验分数计算所得相关系数为再测信度。

15、复本信度------如果测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本,先后对一组被试施测两个复本测验,这样可得到两个分数,两个分数的相关系数,称为复本信度。

16、分半信度------当题目数相当多,又奇偶题同质,在没有复本的情形下欲考察测验的信度,通常是将受测者的分数按题目的单双数分成两半计分,然后选用恰当的方法计算相关系数,称为分半信度。

第九章_幼儿教育研究方法

第九章_幼儿教育研究方法

(五)观察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 1、优点 (1)在自然状态下即时进行,生动、具体、 直观,可获得第一手资料; (2)可收集到非言语行为的数据和资料,便 于对行为进行研究,特别适合于对学前儿 童的研究; • (3)可对观察对象作较长时间的跟踪研究, 能获取行为现象变化发展的趋势的有关资 料; • (4)观察资料是从被试的常态行为表现中 获得+可以排除被试的主观反应偏差,具有 较好的生态效应。
3、围绕话题自由交谈,让幼儿有话能说 • 淡话活动具有多方面的信息交流,突 出强调幼儿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在 谈话活动中,语言信息量较多,幼儿交流 的对象范围也相对较大,当幼儿围绕中心 话题交谈个人见解时,他们的思路是相对 开阔的,个人经验是多样的,语言形式也 是丰富多样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幼儿围 绕话题自由交谈,采取多样的谈话形式, 让幼儿“有话能说”。
4、有效拓展谈话范围,让幼儿有话会说 • 淡话活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不注意 拓展话题,从而直接影响了谈话活动的质 量,削弱了谈话活动的功能。在谈话活动 中,教师可通过逐层深入的谈话,有效拓 展谈话范围,向幼儿展示并帮助他们学习 运用新的谈话经验,使他们的谈话水平进 一步得到提高,让幼儿有话会说。教师可 以用提问的方法、平行谈话的方法,将新 的谈话经验引入,让幼儿在谈话过程中不 知不觉地沿着新的思路去说,潜移默化地 应用新的谈话经验。同时,教师要充分运 用有效策略,逐步拓展幼儿的谈话范围
第九章 幼儿教育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一)观察法的概念

观察法是指教师在自然条件下,有目
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观察, 并进行记录和评价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 法是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应用最普 遍,并且对于作为研究对象的幼儿而言, 也是较适宜的方法。

《保教知识与能力》 第9章 幼儿教育研究的方法

《保教知识与能力》  第9章 幼儿教育研究的方法

2. 观察法的具体方法
(1)日记描述法。 (3)实况详录法。
(2)轶事记录法。 (4)取样观察法。
3. 观察法的实施步骤
(1)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3)进行正式观察。
(1) (3)
(2) (4)
(2)进行预备观察。 ①观察者进行自我培训, 确保观察信度。 ②避免或减少一些可能的 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现象。
(3)
(2) (4)
(2)谈话的话题和内容要 求是幼儿能够回答和乐于回答, 并能从幼儿的回答中分析出其心 理活动的。
(4)谈话的过程和结果 应当由本人或共同工作者做详 细记录,如果能用录音机等记 录,则更方便、可靠。
三、作品分析法
1. 作品分析法的概念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儿童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儿童发展状况的一种方法。儿童的作品很 多,如绘画、工艺制作等。通过这些作品可以分析其能力、性格倾向、技能及其熟练程度、 感情状态等心理活动。
4. 观察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2)局限性
①由于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不允许改变被观察者的各种条件,对可能影响观 察的外部因素难以控制,并且难以完全重复观察和检验观察结果。
②观察的主观性较强,既受观察者生理感知能力方面的限制,也受观察者认识能 力方面的限制,因此往往只能得到表面的、感性的材料,难以深入事物的本质和被观察 者的内心,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4)观察反思。
4. 观察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①在自然状态下即时 进行,生动、具体、直观, 可获得第一手资料。
③可对被观察者进行较 长时间的跟踪研究,能获取 有关行为现象变化发展趋势 的资料。
(1)优点
②可收集到非言语行为的数 据和资料,便于对行为进行研究, 特别适合对学前儿童的研究。

教育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

教育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

教育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体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育政策等,教育研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教育研究中,定量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以帮助研究者获得准确的数据和结论。

本文将探讨教育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

一、概述定量分析方法是一种以数量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它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出客观的结论。

相比于定性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方法能够更加精确地定量描述和解释现象,具有较高的可计量性和可重复性。

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教育研究中最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设计一份包含特定问题的问卷,将其分发给受测者,并收集并分析回收的数据。

问卷调查可以用于了解受测者对某一教育问题的态度、观点和经验。

在问卷设计中,需要注意问题的编写清晰简明,避免主观倾向和误导性。

三、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另一种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其主要通过控制和操作变量来观察和测量教育现象。

研究者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引入不同的干预措施,通过对比两组数据,寻找干预措施对教育结果的影响。

实验研究能够提供因果关系的证据,但需要注意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以控制其他可能的干扰变量。

四、统计分析在教育研究中,统计分析是用于解释和推断数据的方法。

通过计算、描述和解释数据,可以得到可靠的结论。

常见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描述统计用于对数据进行概括和总结,相关分析则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则可以预测和解释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

五、数据挖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挖掘在教育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据挖掘是一种从大规模数据集中寻找模式和关联性的技术。

在教育研究中,数据挖掘可以帮助挖掘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之间的关系,为教师和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六、结论教育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技术,用于收集、分析和解释教育数据。

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方法都可以为教育研究者提供定量的数据,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进教育实践。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题库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题库

第一章概述一、重点名词科学科学研究科学方法假设理论科学实验科学观察数学方法科学方法论分析黑箱方法科学性原则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联系..2、简述科学的特点..3、简述科学研究的特点..4、简述科学研究的类型..5、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6、简述科学方法的分类..7、怎样划分教育科学研究类型8、谈谈你对教育科学研究程序的认识..三、一般掌握1、在研究中有哪些令你困惑的问题2、谈你对教育科学方法论的认识..3、谈谈你对研究方法论层次的理解..4、谈谈你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类的看法..第二章确定研究课题一、重点名词人类智慧人际智慧存在智慧四会能力多元智慧可行性原则假设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简单叙述科研问题提出的一般途径..2、简单叙述科研问题的一般分类..3、简单叙述确定科学研究问题时应该考虑的原则..4、试述教育研究选题的一般方法..5、为什么说“应试教育”改变和扭曲了教育目标6、为什么说“多元智慧的研究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7、试论考试在教育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8、试论当前教育的四大支柱..9、简述确定研究问题时的一般原则..10、简述未来新人类应该具备的优秀的特点..三、一般掌握1、简单叙述多元智慧的内涵..2、多元智慧与传统一元智力相比;有哪些特点..3、简述应如何教会学生认知4、简单叙述未来新人类应该具备的优秀的特点..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结合学生四会能力的培养;选择一个教育研究题目..第三章教育科学研究的设计一、重点名词取样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操作性定义取样误差样本总体研究设计研究计划随机样本容量内在效度常模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试问研究设计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试问取样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3、简述研究设计的过程..4、简述变量的种类和各自的意义..5、试述教育科研设计的作用和方法..6、试述操作性定义的必要性..7、试述控制无关变量的意义..8、影响信度的因素有哪些9、试述取样的意义10、确定反应变量指标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11、试述控制或规定自变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2、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三、一般掌握1、简述制定变量指标的原则..2、试比较不同取样方式的优点与不足..3、为什么研究设计要考虑研究指标第四章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一、重点名词文献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文摘“外审”“内审”分析维度量化处理平均相互同意度内容分析法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试述文献法的概念和特点..2、试述搜集研究文献的渠道..3、试述搜集研究文献的主要方式..4、试述记录研究文献的方法..5、比较内容分析与文献法的异同点..6、试述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7、试述内容分析法的四种设计模式..三、一般掌握1、文献的种类..2、文献法的一般过程..3、积累文献的方式..4、文献综述的一般形式和结构..5、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基本过程..第五章调查访问法与问卷法一、重点名词研究特质行为样本访问法问卷法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在运用调查访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无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在哪里3、请简述问卷编制的主要步骤..4、现在欲研究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请设计一个结构化的访问提纲..三、一般掌握1、请简述问卷法的优点与缺点..2、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可以在哪些情况下运用访谈调查3、请根据有关资料;自编一份学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并进行小规模的试测;最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给出完整的结果报告..第六章观察法与测验法一、重点名词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有结构性观察无结构性观察时间取样观察事件取样观察观察策略测验难度区分度常模信度效度观察法测验法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观察过程中要反思哪些问题为什么3、对记录的初步整理的任务是什么目的是什么4、什么是测验;什么是量表;测验和量表之间的关系如何5、影响测验对象行为的因素有哪些6、测验的客观性主要包含哪些方面..7、简单叙述制定常模的一般过程..8、评价一个测验的优劣;应从哪些方面入手9、影响测验信度的因素有哪些三、一般掌握1、理论的准备对于观察有什么影响2、选择观察的位置要注意什么要求3、简单叙述测验在选择题目及编排上要注意的几个方面..4、对于测验的项目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5、描述一个测验信度的常用指标;比较这些指标之间的差异..第七章教育实验法一、重点名词指导语中介变量控制变量被试变量随机化方法统计控制完全随机化设计区组设计准实验内在效度统计推论效度外在效度因变量自变量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自变量的种类有哪些2、对自变量的控制应注意哪些问题3、实验中规定操作定义有什么好处4、因变量要具备哪些特点5、试述控制或规定自变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6、确定反应变量指标时应注意什么问题..7、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8、影响统计推论效度的因素有哪些9、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三、一般掌握1、一个好的反应指标应具备哪些条件2、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各有什么优缺点3、完全随机化设计与随机区组设计有何异同4、对部分被变量和暂时被试变量应如何控制5、对环境变量和部分被变量应如何控制第八章行动研究法一、重点名词行动研究备忘录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行动研究的意义有哪些2、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的异同..三、一般掌握1、行动研究中的研究日志有什么作用2、行动研究的特征有哪些第九章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一、重点名词自由度零相关差异量数集中量数加权算术平均数次数分布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方差和标准差的优点、缺点是什么2、算术平均数的优点、缺点是什么3、几何平均数的使用条件是什么三、一般掌握1、等级相关的使用条件是什么2、积差相关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3、试述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第十章假设检验一、重点名词虚无假设研究假设第一类错误第二类错误 t检验样本分布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简单叙述平均数检的一般步骤..2、假设检中;做出统计推断的依据是什么3、方差及方差差异的显着性检的区别何在4、相关系统的显着性及差异显着性检方法的异同三、一般掌握1、与一个平均数显着性检验相比;两个平均数差异性的检验增加了哪些前提条件2、简单叙述计数资料统计分析方法的功能..3、简单叙述非参数检验方法与参数检方法相比的特点..第十一章研究结果的解释与评价一、重点名词人本心理学评价鉴定范式建构主义赋值评分法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简单叙述人本心理学的基本特征..2、简单叙述学生中心教育的原理..3、简单叙述学生中心教育的三个基本条件..4、研究评价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5、简单叙述专家评价的程序6、教育评价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7、论述教育研究结果解释中应该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原理..8、结合实际谈谈建构主义理论对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启示..9、建立教育研究评价价值标准要考虑的因素..三、一般掌握1、简单叙述教育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条件..2、简单叙述学生中心教育的特征..3、简单叙述评价的方法..4、教育研究结果的科学性..5、论述我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教育思想与罗杰斯学说的关系..6、叙述研究评价的意义与作用..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决定科学方法的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要素..2、假设具有的两个特点: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以按照方法中使用的手段分为四种基本类型:____________、实证、数学方法、____________表述四类基本方法..4、_________和实际需要是提出研究问题的关键..5、现代教育目标放在第一位的是_________;第二位是_________;第三位是_________6、根据研究的问题来源及假设的种类:研究类型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大类型..7、传统教育目标有三个层次:第一位是___________;第二位是___________;第三位是___________.8、__________是成功人生的核心条件;也是其他三种智力的催化剂..9、_________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10、加纳1983年所出版的智力架构一书中;所发表的_________强化了他对人类认知的跨文化观点..11、分层随机取样是指对由性质并非完全相同的部分组成的总体;按照性质不同分层;然后对各层次按_________的方式选择样本..12、系统取样指从一个正确排列起来的总体序列中;每_________间隔选择样本的方式..13、研究计划一般包括:_________;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_________假设;方法;时间表7部分..14、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15、教育研究必须提倡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16、_________________是指测验分数与效度标准之间的相关系数..17、一般来说;在自然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____________较高;然而;在实验室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____________较高..18、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____________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19、狭义的教育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为了解答所欲研究的问题而说明对研究中各种变量____________的一种简要的计划、结构、方法和策略等;即资料搜集与分析的程序..20、教育科学研究设计的基本目的有两项:其一是通过研究设计;确定____________研究数据的方式方法;实现采用合理、有效和经济的研究方法;其二是通过研究设计;提出实现研究目标的操作方案和研究过程;保证____________研究的总是和达到研究目的..21、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_________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_________..22、教育研究文献的内容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内容加工方式、用途大致可分为四类;分别是_________;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23、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_________2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且各有所长和不足..25、文献的搜集方式主要有两种:_________查找方式和_________查找方式..26、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交往、____________..27、按结构分;调查访问法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28、访谈时听的态度;从认知层面上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以结构形式为标准;问卷法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30、按结构的控制程度分;调查访问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31、观察法具有目的与计划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32、根据观察的范围;可以把观察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33、审核方法有两种: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34、成就测验是指经过一定的____________或测验编制程序_____________的各类教育测验..35、观察法是研究者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的____________考察与研究的方法..36、____________又称调节变量;是自变量的特殊类型;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而选择的次要自变量..37、不同的环境也可以作为自变量..学校、地区、班级等到环境因素都可作为变量;即____________变量..38、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39、____________是将两组被试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尽量保持相等..40、在实验设计阶段可以采用的一些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这种对无关变量的控制称为____________..4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____________..42、自变量种类为:课题方面的自变量、__________、被试变量和暂时的被变量..43、相关设计又称为____________..44、内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____________的大小..45、积差相关又称积矩相关;当两种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而且两者之间存在____________;表示这两种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积差相关..46、当遇到顺序变量、相应的数据总体不是正态分布、而且抽样的样本容量____________时;采用等级相关法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性..47、____________是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或学习成绩的区分程度..二、名词解释1、科学方法:2、科学研究:3、科学方法:4、黑箱方法:5、科学性原则:6、假设:7、人际智慧:8、可行性原则:9、教育研究设计: 10、操作性定义: 11、样本容量: 12、内在效度:13、常模: 14、取样: 15、文摘: 16、零次文献:17、内容分析法: 18、内审: 19、访问法: 20、问卷法:21、观察法: 22、测验法: 23、因变量: 24、自变量:25、加权算术平均数:三、简答题1、简述科学研究的类型..2、简述科学研究的特点..3、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4、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联系..5、简述科学方法的分类..6、简述科研问题的分类..7、简述确定研究问题时的一般原则..8、简述发现或提出科研问题的一般途径..9、简述未来新人类应该具备的优秀的特点..10、一个好的反应指标应具备哪些条件11、简述操作定义设计基本方法..12、试述研究设计包括的内容..13、因变量应具有的特点..14、列出四种随机取样方法..15、简述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方法..16、试述研究设计包括的内容..17、简述取样的一般过程..18、简述积累文献的方式..19、阅读文献的应遵循哪些原则20、简述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的基本过程..21、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22、编写问卷内容时应注意哪些技巧问题23、无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在哪里24、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5、理论的准备对于观察有什么影响26、拉丁方设计的特点是什么27、对记录的初步整理的任务是什么目的是什么28、简述算术平均数的优点、缺点..29、方差和标准差的优点、缺点..四、论述题1、学习本门课程;您对教育科学研究有何体会谈谈您是怎样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2、影响信度的因素有哪些3、试述控制或规定自变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试述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5、比较内容分析法和文献法的异同点..6、问卷法的优点和缺点..7、影响构想效度的因素有哪些..8、影响统计推论效度的因素有哪些9、试述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异同..。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重点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重点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重点⏹第一部分:知识框架和重点提示(教育研究的逻辑顺序或基本过程,共九章)一、选题(第二章)二、搜集资料:文献检索(第三章)+ 研究方法(第四章观察研究、第五章调查研究、第六章实验研究、第七章行动研究)三、整理与分析资料(第八章)四、撰写研究报告(第九章)说明:第四、五、六、七章是复习重点;第九章尚未考过主观题需要注意;从2010年开始考选择题。

⏹第二部分:各章重点知识整理一、教育研究概述(4个要点,用下划线标示)1.教育研究的意义:⑴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⑵拓展教育知识,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⑶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促进教师发展。

2.教育研究的类型划分依据类别基本含义研究对象价值研究规范研究应然研究揭示“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研究事物的意义性和功用性教育事实研究离不开对教育价值的认识和选址,在教育研究中不存在超价值的事实研究。

事实研究实证研究实然研究揭示“是什么”的问题研究事物的实然性研究目的基础研究旨在揭示教育现象的一般规律,建立具有普遍性的教育理论。

应用研究旨在寻找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研究范式定量研究量的研究事先建立研究假设,进行严格的研究设计,按照预定程序收集资料并进行数量化分析,用数字或量度表述研究结果,并对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研究范式。

定性研究质的研究在自然情境下,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长期深入而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假设或理论,并对研究结果加以检验的一种研究范式。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之比较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研究对象有关因素在数量上的变化以及对研究对象的影响不同事实、现象的意义及特征(性质)研究情境在操纵和控制下自然研究方法统计研究方法整体研究、描述分析研究本质演绎:从一般原理推广到特殊事例归纳:从特殊事例中归纳出一般原理研究目的确定关系、影响、原因理解教育现象研究结果客观、科学,具有较高的确定性较主观,受到材料真实性、逻辑性影响3.教育研究的历史发展及趋势发展直觉观察时期古希腊-16C 经验与定性分析亚里士多德首创形式逻辑,提出科学研究的“归纳-演绎”程序,“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对研究获得的有效内容进行统计处理,使其成为用数据形式和数据表现形式的研究材料,以数量化的方式说明研究结果,称为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可以更有效和准确的反应问题。

例如,某学校三年级的期中数学测验后,知道其中一位学生的成绩为90分。

仅仅有这个分数,很难说明该同学的成绩在这个年级中是否属于优秀。

如果用统计处理,可以计算出全年级数学平均成绩为76分,标准差为7分。

这样就可知该学生高于平均分数2个标准差,或该学生的成绩高于全年级95%的学生。

可见,经过统计处理可以有效而准确的说明情况。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结果定量描述的数学工具是教育统计。

教育统计主要用于研究内容的分类整理、编制数据的各种图表、定量分析和由样本推论总体等。

对研究数据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变量之间关系或规律性的分析、推论,形成量化描述,增加了解释教育科学问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统计分析还可以训练科学思维方法,使研究者逐步形成科学推理和抽象思维的方式和习惯。

近年来,定性研究方法(例如,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也要求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所以不懂统计方法,难以了解他人的研究进展,也难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并进行深入的研究。

虽然统计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方法,但是不可以用工具、方法代替研究本身,那种以为“统计万能”的思想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高水平的有创意的研究如果没有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的辅助,就不能显示其高水平、创造性。

但是统计分析本身并不决定研究的科学价值。

“现代”的统计分析方法也不可能提高低劣水平的研究。

统计分析要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没有这样的结合不能很好的实现和有效的推动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例如,统计分析是为了揭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性,这种定量分析的方向、范围必须要由定性分析来规定,而不是由研究者随意确定的。

统计分析的进行需要依据一定的方法和公式,这些方法和公式的选择需要研究者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的专业知识。

否则,统计分析只是在数据上绕圈子,进行数学游戏,而不具有任何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此外,统计分析得出的规律(或特征)也需要借助于教育科学理论才能正确地解释。

第一节 研究结果的初步整理 一、数据的分类 研究数据是被研究事物的各种特征(或称变量)的数量事实(或称数量化形式)。

数据的分类指根据研究的目标、任务,运用统计方法,将收集的研究材料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特点,进行归类分组、整理筛选,并记为数据形式的过程。

1. 结果数据的类型、总体 教育科学研究中,一些研究材料收集方法(如实验、观察、问卷调查等)获得的信息内容或测量结果是大量的,而且具有不同的层次、性质和一定的随机性。

这些大量的随机性的内容又称为变量,一般,将它们分为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四种类型。

四种变量在性质上具有递进的关系,即适合前一种变量的统计方法也能用于后一种变量,反之则不然。

总体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基本元素称为个体,在总体中按一定规则抽取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中的一个样本。

总体有大有小,随所研究的对象而变,构成总体的个体不限于人或物,也可指心理活动、推理能力、学习方法、反应时间等等。

总体的性质与总体中的所有个体的性质、组合方式有关,了解总体的性质应该对总体的每一个个体都进行观测,但实际上,这是做不到的,只能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做为样本,对样本进行分析,然后推知总体。

2. 数据整理 数据审核指两个方面的内容:研究的总体和个体。

从研究总体看,应该检查达到研究目的所要求的各个方面的资料、数据是否收集齐备。

审核被试个体的资料、数据,检查每一个被试的资料、数据有无缺失或遗漏,有无前后矛盾之处,结果登记中是否存在错行、错号等问题。

质量审核的方法有两种:计量审核和逻辑审核。

计量审核即核查研究数据资料中各项计量资料。

数据是否有错误或矛盾的地方,其中包括计量关系是否正确、计量单位是否一致等。

例如,参加教育科学实验的被试人数应等于各年龄组被试的人数之和,也应等于男、女被试人数之和。

逻辑审核方法是指检查研究数据斗资料的内容是否合于逻辑,有无不合理的地方。

例如,有一调查问卷的题目只限女性被试回答,但一些男性被试也作答,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按照上述两种方法对研究数据、资料进行质量审核,对于一些有明显错误的资料和数据,应深入调查,追究其原因,尽量加以纠正。

如果无法纠正,在不影响抽样效果,保证研究数据资料具备一定条件(一般规定为80份以上,某些研究要求样本的95%以上)的基础上,应对这些错误结果予以剔除。

通过对研究数据的分类整理过程,可以得到的一组或多组有序的数据,这些数据具有一定的分布特性。

教育科学研究中常见的数据分布有正态分布()、二项分布、t分布、F分布和χ2分布等等。

数据分布具有一些重要的特征,可以借助图示说明这些特征。

图8.1中显示了数据分布情况的数据的分布特征图形。

a b 通过图a可以看到,分布A比分布B具有更好的集中趋势程度;分布A中的得分次数比较密集地聚集在一起,而分布B的得分次数则比较分散,说明数据分布具有不同的离散程度。

从图b中可以看到,分布B的得分次数分布基本是对称的,而分布A的得分次数分布确是偏斜的。

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对称性的分析研究是数据的重要特征,也是研究数据整理、分析的内容。

二、统计表 统计表是用来表示统计指标与被说明的事物之间数量关系的表格。

编制统计表的原则是:结构简单,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一目了然,表的项目按照逻辑顺序合理排列,避免包罗万象。

统计表一般由表号、标题、标目、线条、数字、表注等项内容构成。

统计表一般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三种。

简单表:只列出研究对象(或变量)名称、地点、时序、或统计指标名称的统计表。

分组表:只按一个标志分组的统计表为分组表。

复合表: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分组的统计表为复合表。

统计图是整理数据的一种方法,它把数量关系以直观形象的形式表达出来,显示事物的全貌及其分布特征,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印象深刻,容易记忆。

统计图由标题、图号、图形、坐标、图注等项组成。

常用的统计图形有条形图、线形图和圆形图等。

次数分布的表和图是规范的统计表与统计图。

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各种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次数分布(或频数分布)情况。

编制次数分布表的主要步骤:求全距、决定组数、确定组距、确定组限和计算组中值、归类和登记。

次数分布表分为简单次数分布表和累积次数分布表。

累积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与简单次数分布表大致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登记次数时从数值最小的一组开始,每上升一组,必须把以下各组的次数(频数)累积起来,然后进行登记。

通常使用的次数分布图有两种:次数直方图和次数多边图。

累积次数分布图分直方图和曲线图两种,常用的是累积次数曲线图。

累积次数曲线图的形状不会由于组距的不同,而使图形发生较大的变化,因而抽样数据制成的累积次数曲线图比较稳定。

第二节 集中趋势的描述 集中量数也称平均的数,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常用的集中量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它们的作用都是度量次数分布的集中趋势。

集中量数的计算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的重要方法。

算术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总和除以总次数(频数)的商,简称为算术平均数,或均数、均值。

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

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依据各个数据的重要性系数(即权重)进行相乘后再相加求和,就是加权和。

加权和与所有权重之和的比等于加权算术平均数。

中数也称为中位数,指位于数据顺序排列正中间位置的那个数。

众数有两种定义方法:理论众数、粗略众数。

理论众数是指与次数分布曲线最高点相对应的横坐标上的一点;粗略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次数出现最多的那个数。

几何平均数又叫对数平均数,可以将几何平均数看作算术平均值的一种特例或变形。

第三节 数据分散程度的描述 在次数分布中,数据间彼此差异的程度称作数据的离中趋势。

离中趋势反映次数分布的离散程度,代表次数分布的变异性。

度量、描述离中趋势的统计量称为差异量数,差异量越大,表示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广,越分散,差异量越小,表示数据分布得越集中,变动范围越小。

常用的差异量数有平均差、方差、标准差等。

平均绝对差是次数分布中所有数据与平均数之差(或距离)的绝对值的平均数。

方差与标准差是经常用于描述次数分布离散程度的差异量数,它们是量度上的一段间距(或间距的平方),代表分布离散的程度。

第四节 数据关系的描述—相关系数 相关的概念指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联系程度,它表达的是一种不精确、不稳定的变化关系。

相关关系分为三种情况: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

本章介绍积差相关法、等级相关法、质量相关法,各种相关法都有各自的使用条件。

积差相关(又称积矩相关)是测量直线相关的基本方法。

等级相关包括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及肯德尔和谐系数两种方法。

等级相关是根据两种顺序变量数据中,各对等级数据的差数来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

肯德尔和谐系数法包括无相同等级的相关系数计算和有相同等级的相关系数计算两种情况。

当遇到顺序变量(等级变量)、相应的数据总体并不是正态分布、而且抽样的样本容量小于30时,采用等级相关法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质量相关用于计算一种变量按内容的某一属性划分种类,而另一种变量则为等比(或等距)测量数据的情况下的相关性,本章仅介绍质量相关中的点双列相关。

点双列相关适用于两种变量中,一种为来自正态总体的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另一种为二分称名变量,即按内容的某一性质分为二类相互独立的变量。

第七章自测题 一、填空 1. ( ) 是指研究者为了解答所研究的问题,说明对实验中各种变量如何控制的一种简要的计划、结构、方法和策略等。

2. 对同一个刺激,被试个体所进行的或能形成的反应种类是无限的。

如何把无限的被试个体的反应控制在主试所意想的方向上,这就是所说的()问题。

3. 种类自变量的有:课题方面的自变量、()、被试变量和暂时的被试变量。

4. 实验研究中的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干涉变量、控制变量、()。

5. ( ) 又称调节变量,是自变量的特殊类型,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而选择的次要自变量。

6. 不同的环境也可以作为自变量。

学校、地区、班级等环境因素都可作为变量,即()变量。

7.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或()。

8. ()是将两组被试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尽量保持相等。

9. 在实验设计阶段可以采用的一些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这种对无关变量的控制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