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讲座1化学计算中的几种常见方法
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解题方法
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解题方法一、守恒法(化学计算的核心方法)——化学反应中的守恒关系有: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1、原子守恒(质量守恒)(1)宏观特征:反应前后质量守恒(2)微观特征:反应前后某原子(或原子团)个数(或物质的量)守恒(3)应用:以此为基础可求出与该原子(或原子团)相关连的某些物质的数量(如质量或物质的量)【即学即练1】1、有一固体苛性钠样品4g,经空气中放置数日后,部分发生了潮解和变质。
今将该变质后的样品全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把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多少克?2、有一空气暴露过的NaOH固体,经分析知其含H2O 7.65%、含Na2CO34.32%,其余是NaOH。
若将1g该样品放入含有HCl为3.65g盐酸中使其充分反应后,残酸再用2%的NaOH溶液恰好中和,蒸干溶液后所得固体质量为多少克?3、有一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知其内含H2O 7.62%,K2CO3 2.83%,KOH 90%,若将此样品1g加到10%的盐酸溶液50ml里,过量的盐酸再用10%的KOH溶液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多少克?(盐酸密度为1.1g/ml)4、一定量Na2O、Na2O2、NaOH的混合物与200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的质量为( )A.8g B.15.5g C.11.7g D.无法计算5、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10g,溶于水制成200mL溶液,其中c(Na+)=0.50mol/L。
若将10g的这种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变为止,减少的质量为( )A.5.3gB.4.7gC.5.0gD.4.0g6、把7.4gNa2CO3·10H2O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其中c(Na+)=0.6mol/L,若把等质量的混合物加热到恒重时,残留物的质量为()A.3.18 g B.2.12 g C.5.28 g D.4.22 g2、得失电子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即学即练2】1、一定浓度的Na2SO3溶液,恰好与某浓度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SO32-氧化成SO42-,且SO32-与Cr2O72—个数比为3:1,则元素Cr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6 B.+3 C.+2 D.02、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2-7和Pb2+,则与1 mol 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A.3.0 molB.1.5 mol C.1.0 mol D.0.75 mol3、已知硫化亚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共热,所得溶液中只有硝酸铜和硫酸铜,放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两种气体,且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7,则参加反应的硫化亚铜和作氧化剂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4∶25 B.2∶17 C.1∶7 D.3∶83、电荷守恒①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②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所带电荷总数与生成物所带电荷总数相等且电性相同。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件第章专题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根据异构体的结构和性质,判断其稳定性,排除不合理的异构体 。
计算数量
结合数学组合和排列原理,计算同分异构体的数量。
07
化学实验中的计算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计算
1 2
仪器选择与使用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仪器,如量筒、滴定 管、容量瓶等,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试剂取用与称量
准确称量和取用试剂,注意使用天平、药匙等工 具的规范操作。
晶体结构与性质的计算
晶体的类型与判断
了解晶体的分类及各类晶体的特点,掌握判断 晶体类型的方法。
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力
理解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力类型及特点,了解 其对晶体性质的影响。
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
掌握不同类型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方法,理解影响晶体熔沸点的因素。
06
有机化学的计算
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与计算
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 质B的物质的量,单位是 mol/L。计算公式为
c(B)=n(B)/V,其中n(B)是溶 质B的物质的量,V是溶液的
体积。
质量浓度
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 质B的质量,单位是g/L。计 算公式为ρ(B)=m(B)/V,其 中m(B)是溶质B的质量,V是
溶液的体积。
体积分数
表示溶质B在溶液中所占体积 的百分数。计算公式为 φ(B)=V(B)/V×100%,其中 V(B)是溶质B的体积,V是溶 液的体积。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实验方案设计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包括实 验原理、步骤、试剂、仪器等。
实验方案评价
对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分析其可行性、安全性 、经济性等方面。
实验优化与改进
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和 改进,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化学常见解题方法总结
化学常见解题方法总结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解题是不可避免的一项重要任务。
面对各种类型的化学问题,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方法,以便能够高效地解决问题。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的化学解题方法,并对其进行简要介绍和示例分析。
一、化学计算问题解题方法化学计算问题主要涉及到题目中给定的数据,要求我们根据各种已知的信息计算出所需要的结果。
常见的化学计算问题解题方法包括:1. 单位换算法:在计算中,经常需要将一个单位转换为另一个单位。
例如,将摄氏度转换为华氏度或开尔文度,或将摩尔转换为克等。
在解题时,首先要明确给定的单位和目标单位,然后利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计算。
2. 平衡化学方程式法:当题目给出了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方程式时,我们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所包含的物质的量比关系进行计算。
例如,已知一定量的反应物,要求计算生成的产物的物质的量。
3. 氧化还原反应法: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是核心。
通过观察反应物和产物的电荷差异,可以确定电子转移的数量,从而计算出物质的量。
此外,还需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方程式来计算物质的量。
4. 摩尔浓度计算法: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的比值,通常用mol/L表示。
在计算摩尔浓度时,需要按照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进行计算。
5. 理想气体定律法:理想气体定律是描述理想气体行为的基本定律,包括波义尔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
在计算气体的性质或者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时,可以利用理想气体定律进行计算。
二、化学实验问题解题方法化学实验问题通常涉及到实验步骤、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常见的化学实验问题解题方法包括:1. 实验方法分析法:通过分析题目中给出的实验步骤,从中找到关键点和主要步骤,根据化学原理进行推理和解答。
例如,根据实验条件和结果,判断反应类型、生成的产物以及反应机理。
2. 数据处理和分析法:在化学实验中,常常需要处理实验数据和进行数据分析。
例如,通过实验数据绘制图表、计算平均值或标准差,并进行数据比较和结果解释。
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1.守恒法
守恒法是中学化学计算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与技巧,也是高考试题中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
守恒法中有三把“金钥匙”——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它们都是抓住有关变化的始态和终态,淡化中间过程,利用某种不变量(某原子、离子或原子团不变,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建立关系式,从而达到简化过程、快速解题的目的
2.极值法
对混合体系或反应物可能发生几种反应生成多种产物的计算,我们可假设混合体系中全部是一种物质,或只发生一种反应,求出最大值、最小值,然后进行解答。
3.差量法
化学反应中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变化(或不相同)而产生物质的量差量、质量差量、气体体积差量、气体压强差量等,差量法就是利用这些差量来列出比例式,从而简化计算步骤,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其中最常用的是质量差法和体积差法。
4.关系式法
关系式是将多个连续反应转化为一步计算。
建立关系式的依据有两种,一是依据连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建立,二是依据化学反应
中原子数目守恒建立,如用氨气制取硝酸,关系式为NH
3~HNO
3。
5.估算法
化学题尤其是选择题中所涉及的计算,所要考查的是化学知识,而不是运算技能,所以其中的计算量应该是较小的,有时不需要计算出确切值,通过逻辑推理,确定出结果的大致范围,结合题给信息,直接得出答案,做到“不战而胜”。
高考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高考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在高考化学中,常见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包括:摩尔计算、浓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配合物计算、燃烧分析计算、酸碱滴定计算、晶体计算和电化学计算。
1.摩尔计算:根据给定物质的摩尔质量以及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计算其他相关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
计算公式为n=m/M,其中n表示摩尔数,m表示质量,M表示摩尔质量。
2.浓度计算:根据溶质溶液中的质量或摩尔数和溶液的体积,计算溶液的浓度。
计算公式为C=n/V或C=m/V,其中C表示浓度,n表示溶质的摩尔数,V表示溶液的体积,m表示溶质的质量。
3.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例和物质的电价,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摩尔数、质量或体积。
根据氧化还原半反应的电子数差异推导出反应物的摩尔比例。
4.配合物计算:根据配位化合物的配合比例和物质的摩尔或质量来计算其他相关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根据配位化合物的化学式,解析出其中金属离子和配体的摩尔比例关系。
5.燃烧分析计算:根据化合物的燃烧产物的摩尔或质量,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摩尔或质量的含量。
根据燃烧产物的摩尔比例或质量比例,得出化合物中元素的比例关系。
6.酸碱滴定计算:根据滴定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和滴定剂的摩尔浓度,计算待测物质的摩尔浓度或质量。
根据滴定反应的摩尔比例或质量比例,推导出待测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7.晶体计算:根据晶体结构和晶体的摩尔质量,计算晶体中各元素的摩尔数或质量。
根据晶体结构的化学式,分析出晶体中各元素的比例关系。
8.电化学计算:根据电化学反应的电荷数、电位差和摩尔浓度等参数,计算反应物质的摩尔数、电量或浓度。
根据电化学反应的电量比例或摩尔比例,推导出反应物质的摩尔数或浓度。
以上是高考化学中常见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
这些方法基于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和物质的计量关系,通过推导和计算来解决具体的题目。
在考试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计算方法,并灵活运用到不同的题目中。
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解题方法
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解题方法一、守恒法(化学计算的核心方法)——化学反应中的守恒关系有: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1、原子守恒(质量守恒)(1)宏观特征:反应前后质量守恒(2)微观特征:反应前后某原子(或原子团)个数(或物质的量)守恒(3)应用:以此为基础可求出与该原子(或原子团)相关连的某些物质的数量(如质量或物质的量)【即学即练1】1、有一固体苛性钠样品4g,经空气中放置数日后,部分发生了潮解和变质。
今将该变质后的样品全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把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多少克?2、有一空气暴露过的NaOH固体,经分析知其含H2O 7.65%、含Na2CO34.32%,其余是NaOH。
若将1g该样品放入含有HCl为3.65g盐酸中使其充分反应后,残酸再用2%的NaOH溶液恰好中和,蒸干溶液后所得固体质量为多少克?3、有一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知其内含H2O 7.62%,K2CO3 2.83%,KOH 90%,若将此样品1g加到10%的盐酸溶液50ml里,过量的盐酸再用10%的KOH溶液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多少克?(盐酸密度为1.1g/ml)4、一定量Na2O、Na2O2、NaOH的混合物与200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的质量为( )A.8g B.15.5g C.11.7g D.无法计算5、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10g,溶于水制成200mL溶液,其中c(Na+)=0.50mol/L。
若将10g的这种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变为止,减少的质量为( )A.5.3gB.4.7gC.5.0gD.4.0g6、把7.4gNa2CO3·10H2O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其中c(Na+)=0.6mol/L,若把等质量的混合物加热到恒重时,残留物的质量为()A.3.18 g B.2.12 g C.5.28 g D.4.22 g2、得失电子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即学即练2】1、一定浓度的Na2SO3溶液,恰好与某浓度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SO32-氧化成SO42-,且SO32-与Cr2O72—个数比为3:1,则元素Cr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6 B.+3 C.+2 D.02、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2-7和Pb2+,则与1 mol 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A.3.0 molB.1.5 mol C.1.0 mol D.0.75 mol3、已知硫化亚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共热,所得溶液中只有硝酸铜和硫酸铜,放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两种气体,且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7,则参加反应的硫化亚铜和作氧化剂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4∶25 B.2∶17 C.1∶7 D.3∶83、电荷守恒①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②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所带电荷总数与生成物所带电荷总数相等且电性相同。
化学计算的常见方法
化学计算的常见方法1.守恒法守恒法是一种中学化学典型的解题方法,它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来列式求解,可以免去一些复杂的数学计算,大大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它的优点是用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不去探求某些细枝末节,直接抓住其中的特有守恒关系,快速建立计算式,巧妙地解答题目。
物质在参加反应时,化合价升降的总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各物质中所含的每一种原子的总数,各种微粒所带的正负电荷总和等等,都必须守恒。
所以守恒是解计算题时建立等量关系的依据,守恒法往往穿插在其它方法中同时使用,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基础。
例1.将几种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加入100ml、7molol―1的盐酸中。
氧化物恰好完全溶解,在所得的溶液中通入0.56l(标况)氯气时,恰好使溶液中的fe2+完全转化为fe3+,则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72.4%b. 71.4%c. 79.0%d. 63.6%解析:铁的氧化物中含fe和o两种元素,由题意,反应后,hcl 中的h全在水中,o元素全部转化为水中的o,由关系式:2hc——h2o——o,得:n(o)=,m(o)=0.35mol×16g·mol―1=5.6 g;而铁最终全部转化为fecl3,n(cl)=0.56l ÷22.4l/mol×2+0.7mol=0.75mol,n(fe)=,m(fe)=0.25mol×56g·mol―1=14 g,则,选b。
2.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压强差,也可以是物质的量之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差等。
解题时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一.差量法(1)不考虑变化过程,利用最终态(生成物)与最初态(反应物)的量的变化来求解的方法叫差量法。
无须考虑变化的过程。
只有当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存在比例关系时,且化学计算的差值必须是同一物理量,才能用差量法。
其关键是分析出引起差量的原因。
(2)差量法是把化学变化过程中引起的一些物理量的增量或减量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作为已知量或未知量,利用各对应量成正比求解。
(3)找出“理论差量”。
这种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态物质的体积和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等。
用差量法解题是先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跟实际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求解。
如:-12C(s)+O2(g)===2CO(g) ΔH=-221 kJ·mol Δm(固),Δn(气),ΔV(气)2 mol 1 mol 2 mol 221 kJ 24 g 1 mol 22.4 L(标况)1例1.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
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CuSO4===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差量)56 6464-56=8x 100.8克-100克=0.8克56:8=x:0.8克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2.例2.将a L NH3通过灼热的装有铁触媒的硬质玻璃管后,气体体积变为b L(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b L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是(C ) 2a-bb-a2a-bb-aA. C. abba设参加反应的氨气为x ,则2NH3N2+3H2 ΔV2 2x b-ax=(b-a) L所以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建立关系式一般途径是:(1)利用微粒守恒建立关系式;(2)利用化学方程式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建立关系式;(3)利用方程式的加和建立关(1)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总数守恒。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讲座1化学计算中的几种常见方法
84w1-w2 B. 31w1 115w2-84w1 D. 31w1
【解析】样品加热发生的反应为 △ Na2CO3+H2O+CO2↑ Δm 2NaHCO3===== 168 106 62 m(NaHCO3) (w1-w2) g 质 量 差 为 (w1 - w2) g , 故 样 品 中 NaHCO3 质 量 为 168w1-w2 168w1-w2 g, 样品中 Na2CO3 质量为 w1 g- g, 62 62 168w1-w2 w 1 g- g 62 mNa2CO3 其 质 量 分 数 为 = = w1 g m样品 84w2-53w1 。 31w1
5.84 g 【解析】原 n(PCl5)= -1≈0.028 mol 208.5 g· mol 设分解的 PCl5 的物质的量为 x mol。 PCl5(g) 1 x 所以 x=0.022 mol 0.022 mol PCl5 的分解率= ×100%≈78.6%。 0.028 mol PCl3(g)+Cl2(g) 1 1 物质的量增加(Δn) 1 0.05 mol-0.028 mol
(HF)3(g)。若在某温度和压强下,
HF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42,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 A.混合气体中(HF)3 的体积分数不低于 10% B.混合气体中(HF)3 的体积分数可为 60% C.若温度和体积恒定,向平衡体系中充入 HF,则达到新 cHF 平衡时 比原平3,则达到 cHF 新平衡时 比原平衡小 c[HF3]
【答案】78.6%
③体积差法 【例3】10 mL某气态烃在80 mL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
到原来状况(1.01×105 Pa,27 ℃)时,测得气体体积为70 mL,
求此烃的分子式。
【解析】原混合气体总体积为 90 mL,反应后为 70 mL, 体积减少了 20 mL。剩余气体应该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过量的 氧气(注意该温度下 H2O 为液态),下面可以利用烃的燃烧通式 进行有关计算: y y CxHy+(x+ )O2→xCO2+ H2O 4 2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习课件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方法
汇报人:XX 20XX-02-05
目录
• 化学计算基本概念与分类 • 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关系 • 溶液浓度计算与稀释问题 • 气体定律在化学计算中应用
目录
•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相关问题 •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数目确定 • 总结回顾与备考策略
01 化学计算基本概念与分类
计算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
通过已知的平衡常数和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可以计算出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数目确
06
定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定义
指化学反应中,物质与氧化合或 失去氧的作用,即有电子转移的
化学反应。
氧化剂与还原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 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被还原, 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
实际应用举例
电化学中的应用
01
在原电池和电解池中,通过计的应用
02
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计算反应热等化学计算中,需要
确定电子转移数目。
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03
在金属冶炼、电镀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需
要计算电子转移数目来控制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
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 质量,因此可以通过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摩 尔质量,进而计算物质的量。
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利用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的关系,可以计算化学反应中各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以及气体体积等。
在溶液浓度计算中的应用
利用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的关系,可以计算溶液的物质的 量浓度、质量分数等参数,为溶液配制和稀释等操作提供 依据。
【师说】2016高考化学(人教)一轮课件:专题讲座一 化学计算中的几种常用方法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专题讲座一 化学计算中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差量法 1.差量法的应用原理 差量法是指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变化, 找出“理论 差量”。 这种差量可以是质量、 物质的量、 气态物质的体积和压强、 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等。 用差量法解题是先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 量 (理论差量 )跟差量 (实际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求解。
十字交叉法包括浓度十字交叉法、相对原子质量十字交叉法、 相对分子质量十字交叉法、 密度十字交叉法、 质量分数十字交叉法、 反应热十字交叉法、平均组成十字交叉法和平行反应十字交叉法 等。
例 3 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6 mol· L-1、1 mol· L-1 的硫酸溶液, 按怎样的体积比才能配成 4 mol· L 1 的溶液?
【解析】
由题意可知, CuO 粉末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硫
酸过量。引起铁棒质量变化时涉及下列两个反应: ① Fe+ H2SO4===FeSO4+ H2↑ ② Fe+ CuSO4===FeSO4+ Cu Δm2 Δm1
其中① 反应使铁棒质量减少,②反应使铁棒质量增加,两者的 代数和为 0.24 g。
① Fe+ H2SO4===FeSO4+ H2↑ 56 g 1 mol 56 g 0.01 mol 0.56 g
十字交叉法的适用范围:根据以上说明,二元混合物的一般计 算方法是 anA+ bnB= c(nA+ nB),整理得 (a- c)nA= (c- b)nB ,即上 述十字交叉式,所以,凡是能满足:anA+ bnB= c(nA+ nB )关系的混 合问题,均能用十字交叉法。 nA/nB 表示什么量之比,要视参加交叉的 a、b、c 的意义而定, a 与 b 或 c 的单位中分母是以何种物理量为标准的, nA/nB 就是什么 量之比。
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一. 教学内容1. 差量法:化学计算中引用“等比定理”,把那些有增、减量(统称“差量”),变化的反应式列成比例的一种计算方法。
3. 十字交叉法: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命题,均可用十字交叉法。
一般做选择题,填空题可使用。
5. 平均值法:A. KOH的物质的量>KHCO3的物质的量解析:该题可根据化学反应物质质量的变化综合使用差量法和估算法求解。
答案:B[例2] 一定条件,将3molX和2molY混和通入6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style='width:65.25pt; >增则n值是()解析:CO2与NaOH反应可能NaOH过量生成Na2CO3尚余NaOH,随CO2的通入量不同还可生成NaHCO3或Na2CO3或Na2CO3与NaHCO3混和物,设全部生成Na2CO3,则则二者均有,可求CO2,质量为:现有含1.1mol NaCl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求最终能生成多少克难溶物(Ag和AgCl)?若最后溶液体积为1L,求H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①“Cl”守恒:② 电子守恒:③ 找Ag与AgCl的物质的量关系:解得和解析:该题可利用始态到终态关系快速求解。
始态终态,铁元素化合价升高,必有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只有N元素,且由题目分析A?D?DNO2,两种铁盐分解得O2和NO2,溶于水后不溶气体只可为NO,利用电子守恒:答案:2240mL【模拟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D1、C?D12、N-14、O?D16、Mg?D24、S?D32、K?D39、Fe?D56、Cu?D64、Ba?D1371. 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列家庭小实验不合理的是()A. 用食醋去除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B. 用米汤检验含碘盐中的碘酸钾(KIO3)C.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餐具上油污D. 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2.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23.4 g NaCl晶体中含有0.1NA个如下图所示的结构单元B. 6.8 g熔融的KHSO4中含有0.1NA个阳离子C. 3.2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1NAD. 电解精炼铜时转移0.1NA个电子时阳极溶解3.2 g铜不可能大量存在D. 在由水电离出的c(OH-)== 1×10-12 mol/L的溶液中,A13 不可能大量存在5. 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钠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250mL,通电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测得两极均得到11.2L气体(标准状况),则原溶液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是()A. 0.5mol/LB. 1mol/LC. 1.5mol/LD. 4mol/L6. 实验测得常温下0.1 mol/L某一元酸(HA)溶液的pH不等于l,0.1 mol/L某一元碱(BOH)溶液里:= 10-12。
专题1.5 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20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
【考情解读】近几年高考命题中,最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有“差量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终态法”等,在这几种计算方法中,充分体现了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核心作用和纽带作用,依据方程式的计算又是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其解题过程如下:(1)化学方程式中有关量的关系a A(g)+b B(g)===c C(g)+d D(g)质量比aM A ∶bM B ∶cM C∶dM D物质的量比a∶b∶c∶d体积比a∶b∶c∶d(2)一般步骤①根据题意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②依据题中所给信息及化学方程式判断过量物质,用完全反应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③把已知的和需要求解的量[用n(B)、V(B)、m(B)或设未知数为x表示]分别写在化学方程式有关化学式的下面,两个量及单位“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④选择有关量(如物质的量、气体体积、质量等)的关系作为计算依据,列比例式,求未知量。
【重点知识梳理】一、“差量法”【例1】16 mL由NO与NH3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于400 ℃左右可发生反应:6NO+4NH 35N2+6H2O(g),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变为17.5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有四种情况:①5∶3、②3∶2、③4∶3、④9∶7。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方法指导】1.所谓“差量”就是指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某种物理量之和(始态量)与同一状态下生成物的相同物理量之和(终态量)的差,这种物理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等。
2.计算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与差量成正比。
3.解题关键:一是明确产生差量的原因,并能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理论上的差值(理论差量)。
二是结合题中的条件求出或表示出实际的差值(实际差量)。
【变式探究】白色固体PCl5受热即挥发并发生分解:PCl53(g)+Cl2(g)。
现将5.84 g PCl5装入2.05 L真空密闭容器中,在277 ℃下达到平衡,容器内压强为1.01×105 Pa,经计算可知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为________。
化学计算中的几种常见方法
84w1-w2 B. 31w1 115w2-84w1 D. 31w1
Δm 62 (w1-w2) g
样品加热发生的反应为:
△
Na2CO3+H2O+CO2↑ 106
质量差为 (w1 - w2) g ,故样品中 NaHCO3 质量为: 168w1-w2 168w1-w2 g,Na2CO3 质量为 w1 g- g, 62 62 168w1-w2 w1g- g 62 mNa2CO3 其质量分数为 = = w1 g m样品 84w2-53w1 。 31w1 当然,本题也可用常规方法,依据化学方程式直接求 解。 另解: 假设样品有 x mol NaHCO3 固体,则有:
答案 B
方法归纳 此题如单纯用 Cu、Mg 分别与 HNO3 的反应求出 合金的物质的量组成而求得沉淀的质量,那是相当繁琐的。 除用平均值计算之外,本题还可用整体思维,即沉淀的质量 为金属 Cu、 Mg 的质量加上 OH-的质量,设 Cu、Mg 的物 质的量之和为 n(Cu、Mg),由电子守恒知: n(Cu、Mg)× 2 4.48 L 0.336 L = + × 2,n(Cu、Mg)= 0.115 mol,故沉 22.4 L/mol 22.4 L/mol 淀的质量为:4.6 g+ (0.115 mol× 2)×17 g/mol=8.51 g。 另外,化学计算中还常用到守恒法、讨论法、图象分析法等, 在其它章节将陆续呈现。
用差量法解题是先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跟差量 (实际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求解。如: 2C(s)+O2(g)===2CO(g) ΔH=-221 kJ/mol 2 mol ΔV(气) 1 mol 2 mol Δn(气) 221 kJ Δm(固), 24 g
22.4 L(标况) 1 mol (2)使用差量法的注意事项 ①所选用差值要与有关物质的数值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 ②有关物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都要正确地使用。 (3)差量法的类型及应用 ①质量差法
备战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备战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计算题理科科目的学习和复习中不可或缺的,以下是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请考生认真学习。
一、明确化学计算的根据明确化学计算的根据就是要正确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一些化学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式以及他们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等。
其中化学概念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因为化学计算是由化学概念的量引申出来的。
化学定律主要是指质量守恒定律,定组成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等。
由于化学计算的要求是把化学运算和化学知识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识概念间的关系,并注意灵活运用基本定律。
二、规范解体的操作过程1、审题认真审题是完整理解题意和正确解题的关键。
2、把化学问题转化为化学问题就是要寻找已知条件和判断各量之间的关系,并用化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3、化学运算过程4、结论的得出及其检验就是对计算依据、过程及其结果的正确性进行检验,并把化学语言转化成化学语言,做出恰当的回答。
三、化学计算题的做题技巧:重视一题多解,力求巧解妙算。
首先,要重视一题多解。
化学计算的技能是一种高层次的智力操作技能,运用一题多解的方式去解决化学计算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技能训练过程。
重视一题多解要求我们在遇到化学计算问题的时候,要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思维判断,严格加以科学论证,寻求符合题意的全部正确解法。
一题多解的方法迫使我们开动脑筋,拓宽思路,多方思考,充分领略知识的结构以及各种解法的内在联系。
不仅有助于提供我们的化学计算技能水平,还会促进我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其次,力求巧解妙算。
巧解妙算的前提有两个,一个是化学计算必须有多种解法;另一个是我们能在一题多解的基础上发现最简单做巧妙的解法,巧解妙算是我们进行一题多解的目标的之一。
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的内容就是这些,化学网希望考生可以在2016高考取得满意的成绩。
201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2016届高考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2016届高考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守恒法利用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为基础,就是巧妙地选择化学式中某两数(如化合价数、正负电荷总数)始终保持相等,或几个连续的化学方程式前后某微粒(如原子、电子、离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样不用计算中间产物的数量,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一)原子个数守恒【例题1】某无水混合物由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组成,测知该混合物中的硫的质量分数为a,求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化学式FeSO4、Fe2(SO4)3可看出,在这两种物质中S、O原子个数比为1:4,即无论这两种物质以何种比例混合,S、O的原子个数比始终为1:4。
设含O的质量分数x,则32/64=a/x,x=2a。
所以ω(Fe)=1-3a【例题2】用1L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分析】依题意,反应产物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根据Na原子和C原子数守恒来解答。
设溶液中Na2CO3为xmol,为NaHCO3ymol,则有方程式①2x+y=1mol/L×1L②x+y=0.8mol,解得x=0.2,y=0.6,所以[CO32-]:[HCO3-]=1:3(二)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例题3】在Na2SO4和K2SO4的混和溶液中,如果[Na+]=0.2摩/升,[SO42-]=x摩/升,[K+]=y摩/升,则x和y的关系是(A)x=0.5y (B)x=0.1+0.5y (C)y=2(x-0.1) (D)y=2x-0.1【分析】可假设溶液体积为1升,那么Na+物质的量为0.2摩,SO42-物质的量为x摩,K+物质的量为y摩,根据电荷守恒可得[Na+]+[K+]=2[SO42-],所以答案为BC【例题4】用1L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分析】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Na+]+[H+]=[HCO3-]+2[CO32-]+[OH-],因为[H+]和[OH-]均相对较少,可忽略不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考部分第一章专题讲座一
1.标准状况下,一个充满氯气的容器的质量为74.6 g,若充满氮气时总质量为66 g,则此容器的容积是( )
A.22.4 L B.44.8 L
C.11.2 L D.4.48 L
【答案】D
【解析】22.4 L(标准状况下)Cl2换成22.4 L(标准状况下)N2的质量差是(71-28) g=43 g,设氯气的体积为x ,则有
Cl2~N2Δm
22.4 L 43 g
x 74.6 g-66 g=8.6 g
解得x =4.48 L。
2.0.1 mol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0.16 mol CO2和3.6 g水,混合气体中( )
A.可能有甲烷
B.一定是甲烷和乙烯
C.一定没有乙烷
D.一定有乙炔
【答案】C
设混合气态烃的平均化学式为C x H y,因0.1 mol C x H y和O2反应生成0.16 mol CO2和0.2 mol H2O,则x=1.6,y=4,即混合烃的平均化学式为C1.6H4,由此可得:混合气态烃中一定有CH4;另一种气态烃为可能是C2H4或C3H4等,但一定没有C2H6。
3.将一定质量的Mg、Zn、Al混合物与足量稀H2SO4反应,生成H2 2.8 L(标准状况),原混合物的质量不可能是( )
A.6 g B.4 g
C.8 g D.10 g
【答案】D
本题给出的数据不足,故不能求出每一种金属的质量只能确定取值范围。
三种金属中产生等量的氢气质量消耗最大的为锌,质量最小消耗的为铝。
故假设金属全部为锌时,则需要的金属质量为8.125 g,假设金属全部为铝时,则需要的金属质量为2.25 g,故金属实际质量应在2.25~8.125 g之间。
4.(2015湖北重点中学联考)铜和镁的合金4.6 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后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 480 mL的NO2气体和336 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
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
A .9.02 g
B .8.51 g
C .8.26 g
D .7.04 g 【答案】B
最后沉淀为Cu(OH)2和Mg(OH)2,Cu 和Mg 共4.6 g ,关键是求增加的n(OH -),n(OH -)等于
金属单质所失电子数即:n(OH -)= 4 480 mL 22 400 mL·mol -1×1+336 mL 22 400 mL·mol
-1×2=0.23 mol ,故沉淀的质量为4.6 g +0.23×17 g=8.51 g 。
5.在1 L 2 mol/L 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3.2 g ,问:
(1)加入的铜粉是多少克?
(2)理论上可产生NO 气体多少升(标准状况下)?
【答案】(1)19.2 g (2)4.48 L
【解析】硝酸是过量的,不能用硝酸的量来求解。
铜跟硝酸反应后溶液增重,原因是生成了硝酸铜,所以可利用这个变化进行求解,假设铜的质量为x ,生成NO 的体积为y 。
3Cu +8HNO 3===3Cu(NO 3)2+2NO↑+4H 2O 增重
192 44.8 636-504=132
x y 13.2 g
解得:x =19.2 g ,y =4.48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