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病弱儿童和肢体障碍儿童的教育
关于病弱儿童和肢体障碍儿童的教育
关于病弱儿童和肢体障碍儿童的教育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充满坎坷,但就是有一些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他比别人要承受更多,比如那些生下来就带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
我们园里有一个叫苏亮亮的小朋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去年来我园报名时被老师退了回去,今年又来报名了,起初我们三位老师真有点害怕,怕孩子万一……,我们谁也负不起责任。
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眼神和家人难过的表情,我们最终决定收下这名孩子。
我想生理有缺陷的孩子本身就很不幸,他们比正常儿更需要关心和爱护,他成了重点保护对象。
无论是上课、盥洗还是户外活动,我的目光关注最多的是他,看他的表情、脸色、嘴唇是否有异常。
进行大运动量的活动时,我们更是专心地关照他,看到他很吃力的样子,就让他停下来休息,告诉他运动量要适中,有什么不舒服就告诉老师。
但正是因为这样他也成了其他孩子眼中的“特殊”孩子,渐渐地小孩们就不愿和他玩耍,让他变得更加孤独了。
像这样的病弱儿童和肢体障碍儿童由于生理上的明显残缺,行动很不方便,很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比较严重的病弱儿童和肢体障碍儿童多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饮食、排泄与起居都需要家长帮助,因此很容易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和依赖感。
大多数病弱儿童和肢体障碍儿童从小就屡遭挫折,有时还会受到冷眼、欺凌、取笑或不合时宜的同情,这些都会增加他们的挫折感。
对挫折心理的研究表明,遭受挫折者一般多采取下列几种不同的方法来维护自尊,一是退缩行为,畏避公开的场合,习惯于孤僻独居,在幻想中寻找精神上的满足;二是反抗行为,以攻击他人泄愤,有的性情暴戾残忍;三是防卫森严,惟恐自我贬值,靠扭曲现实来自欺欺人,严防别人察知自己生理与心理上的虚弱之处;四是补偿行为,竭尽全力克服障碍,为达到某种成功,不惜付出最大的代价。
那对于那些肢体残疾儿童和病弱儿童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特殊教育呢?作为特殊教育的一种类型,肢体残疾儿童和病弱儿童教育目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其特殊的教育目的主要有3个:(一)要让肢残和病弱儿童树立乐观、顽强的生活信念和健康的心理。
班级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班级体弱儿童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了保障体弱儿童在校期间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的良好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体弱儿童是指因患有疾病、先天缺陷或其他原因,身体较为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生病或受伤的学生。
第三条体弱儿童管理设立专门的管理组织,由班主任、保健医生、保健员等组成,负责体弱儿童的日常管理和照顾工作。
第四条体弱儿童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对体弱儿童的健康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2.明确体弱儿童的就餐、作息时间、运动方式等特殊要求,加强对其的关注和照顾。
3.建立体弱儿童档案,详细记录其的生长发育情况、疾病史以及治疗方案。
第五条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重点关注体弱儿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第六条校医务室要对体弱儿童的健康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及时向班主任和家长反馈。
第七条学校要建立健康教育制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保健观念和行为习惯,帮助体弱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八条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体弱儿童管理工作,定期参加家长会,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与学校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
第九条如有体弱儿童出现突发状况,学校应立即通知家长,并及时处理处理。
第十条本管理制度由校务会议讨论通过,并于下发后生效。
制度的具体执行时间由校医务室负责。
第十一条本管理制度经过三年的实施,校务部门将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体弱儿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班级体弱儿童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广大教职工和家长能够认真遵守这一制度,共同关心、呵护体弱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于病弱儿童和肢体障碍儿童的教育
牵着你的手,我们一起走——浅谈肢体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长工实验学校1709班毛雪娟肢体残疾是一种残疾类型,指四肢残缺或者四肢躯干畸形、麻痹导致人体运动功能丧失或障碍。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充满坎坷,但就是有一些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比别人要承受更多,比如那些生下来就带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
我们班有一个叫陈子誉的孩子,因基因遗传,不能正常行走。
去年来我校报名时老师们都不愿意收,起初我们几位老师还真有点害怕,怕孩子万一……,我们谁也负不起责任。
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眼神和妈妈难过的表情,我们最终决定收下这名孩子。
我想生理有缺陷的孩子本身就很不幸,他比正常孩子更需要关心和爱护,于是他成了我班重点保护的对象。
无论是上课、课间还是户外活动,我的目光关注最多的是他,看他的表情、脸色、嘴唇是否有异常。
我常常在想,我要向他传递的是什么?是温暖?是知识?还是做人的道理?或许我要向他传递的,更是坚定的生命力。
确定了我的引导方向,于是在平时的教学及生活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来着手:一、营造爱的氛围,使其融入集体生活根据心理学的“角色效应”,我精心策划了一次班会课。
在那一节班会课上,我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双腿残疾,当摔倒在地上时,怎么办?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孩子们很快便深刻地体会到了双腿残疾有多么不方便,尤其当自己有困难时,多么渴望别人的帮扶。
这群可爱的孩子,从此以后,争先恐后地帮助他,给他倒水、打饭、搬椅子、背他上厕所……这一幕幕,经常发生在我们班的日常生活当中。
为了让他得到更好的照顾,我找到卢俊凯主任,学校安排他妈妈在食堂打工,这样解决了他上学放学的不方便。
二、传递正能量,使其获得安全感对于陈子誉这个特殊的孩子,我更注重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帮助他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获得安全感。
我从不吝啬对他施以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和激励的语言。
上周运动会,他跟我请假,说自己不但不能给运动员加油,还总麻烦同学们很不好意思。
我跟他说,妈妈要上班,妹妹要上学,一个人在家多无聊,况且这两天天气很好,晒晒太阳,有更多的机会跟同学们交流交流。
肢体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组员:李筝、蒋玉容、 组员:李筝、蒋玉容、刘文宁
成员分工
蒋玉容: 蒋玉容: 李筝: 李筝: 刘文宁: 刘文宁: 搜集资料 制作 主讲
(三)社会方面
1.鼓励与正常儿童交往 1.鼓励与正常儿童交往 2.促进全纳教育的发展 2.促进全纳教育的发展 3.促进公众接纳 促进公众接纳, 3.促进公众接纳,完善服务体系 4.进行康复训练 4.进行康复训练
肢障儿童心理问题的矫治
1.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1.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强不屈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的面对生活 2.坚持正面教育 坚持正面教育, 2.坚持正面教育,用鼓励的方法培 养孩子的自信心 3.创设自由空间 创设自由空间, 3.创设自由空间,让孩子有主动探 索的机会
返回
back
案例分析
萧虹,是一个先天性左手臂残缺的小女孩, 萧虹,是一个先天性左手臂残缺的小女孩,生 活在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中, 活在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中,父母将其送到正 常的幼儿园接受正规教育。入园初, 常的幼儿园接受正规教育。入园初,萧虹哭闹 情绪严重,妈妈离开后显得很焦虑。 情绪严重,妈妈离开后显得很焦虑。平时在园 中也不愿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游戏比赛时输了 中也不愿与其他小朋友玩耍。 就大哭大闹发脾气, 就大哭大闹发脾气,每当有人问她为什么没有 左手时她总是说“等我长大了, 左手时她总是说“等我长大了,它就会长出来 ……”父母因为愧疚心理总是无微不至的照 的……”父母因为愧疚心理总是无微不至的照 还多次要求老师给予特殊照顾。 顾,还多次要求老师给予特殊照顾。 你觉得萧虹有哪些心理问题, 你觉得萧虹有哪些心理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 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什么?
肢障儿童主要心理问题
1.自卑 自卑 自感无能, 自感无能,靠他人料理日常生活 2.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
肢体残疾儿童如何教养
肢体残疾儿童如何教养
肢体残疾儿童如何教养肢体残疾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始终需要特殊的治疗,最重要的是,他必须得到自然的对待,让他尽量与其他的孩子一样,特别是他的父母更应如此。
即使有着严重的缺陷,一名儿童一样可以快乐爽直地成长,并从小时候起就应该有学习与其他孩子相互交往的机会。
对孩子的状况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很重要的,这样你就不会总是希望她并不残疾,或是过分保护她,或是将她与他人隔开。
最好不要老是想着孩子的状况或外表而感到羞愧或伤心,尤其要知道,怜悯是不能帮助你的孩子的。
一名家长常常会变得过于关注残疾及其治疗,以至于忽视了孩子是一个人的事实。
这样,父母便不能享受到所有那些不受残疾影响的美好的一面。
许多残疾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是能够享受到近似于正常的家庭生活的。
但是,家长面对的最难办的难题之一是抚养一名有着多种残疾或肢体残疾的孩子,其残疾的严重性使他无法交流、活动或玩耍。
例如,一些患有严重大脑性麻痹的孩子无法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移动,无法清晰地说话,并且还可能有智力迟钝。
这很艰难,但你必须面对现实,你的孩子因此将终生需要全天的照顾。
辅助措施记住你的孩子能够学习和爱。
照管严重的或有着多种残疾的儿童的保健专家普遍认为,必须及早进行干预。
试着从一开始就使你的家庭参与进来,我的意思是指你的全家。
这意味着你必须对其他的孩子诚实,因为他们将必须作出牺牲;他们将不得不承受拥有一名严重残疾的兄弟或姐妹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整个家庭不仅必须学习如何照顾与激励你残疾的孩子,还可能在培养他们自己对这孩子的爱时也需要帮助。
除此之外,兄弟姐妹也需要特殊的关注,以使他们不致感到自己因残疾儿童的存在而被忽视或。
《特殊教育概论》其他障碍儿童
第8页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肢体障碍儿童 肢体障碍儿童的教育
课程
拓展
病弱儿童
自闭症儿童
多重障碍儿童
运动技巧和灵活性 运动技巧和灵活性对于肢体障碍儿童的技能发展是十
分必要的。
自理能力 对于肢体障碍儿童来说,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社交情绪调整能力 患有肢体障碍的儿童,有时候会感到自己无能为力。
这些儿童都需要调整他们的状态。
第 12 页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肢体障碍儿童
病弱儿童的出现率
病弱儿童 病弱概述
自闭症儿童
美国教育部2014年的报告 中没有对此类障碍有明确的统 计数据,他们把这类儿童都归 入其他健康障碍类。在2012 年,美国6—21岁年龄段其他 健康障碍的出现率为1.1%, 其中有一部分是病弱,有一部 分是肢体障碍,还有是其他健 康障碍问题的儿童。
多重障碍儿童
第 21 页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肢体障碍儿童
病弱儿童
自闭症儿童的特征
兴趣和行为异常 行为方式、兴趣或活动内容
狭隘、重复。语言、动作或物 体运用刻板或重复(如简单刻 板动作、回声语言、反复使用 物体、怪异语句)。
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概述
多重障碍儿童
社会交往障碍 在各种情景下持续存在
的社会交流和社会交往缺 陷,不能用一般的发育迟 缓解释。
第9页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肢体障碍儿童 肢病弱儿童
自闭症儿童
多重障碍儿童
1. 了解障碍儿童情况 肢体障碍儿童的老师必须对儿童的情况十分了解,包
括儿童的病因、治疗情况、预后情况和教育方案等。
2. 鼓励障碍儿童自我调节 老师可以告诉肢体障碍儿童:他们的缺陷只是生活和
自身缺点中微小的一部分,帮助儿童进行自我调节。
肢体残疾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肢体残疾儿童心理辅导记录肢体残疾是指身体的某一部分或多个部分功能受损,丧失或缺失,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许多困难和心理压力。
对于肢体残疾儿童来说,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积极应对困难,并提高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本次记录将探讨肢体残疾儿童的心理需求以及相关的辅导策略。
一、了解肢体残疾儿童的心理需求在进行肢体残疾儿童的心理辅导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
由于身体上存在明显缺陷或功能障碍,这些孩子通常面临着自我价值感低下、社交隔离、焦虑抑郁等问题。
1. 树立正面自我形象:肢体残疾儿童往往有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因此,在心理辅导中,我们要同时强调其优点和长处,鼓励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身体上的缺陷不定义自己的价值。
2. 培养社交能力:由于肢体残疾可能影响他们与他人互动和参与社交活动的能力,这些孩子通常比较孤立。
心理辅导应侧重培养他们的社交技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并加强沟通、合作等方面的训练。
3. 积极应对困难:肢体残疾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历很多困难和挫折,如行动不便、被排斥等。
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他们积极应对这些问题,通过认知重构等方法调整思维方式,转变困境为机遇。
二、肢体残疾儿童心理辅导策略1. 建立安全稳定环境:提供一个温馨、安全、接纳的环境对肢体残疾儿童来说尤为重要。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我们应营造出一个私密性好、开放性高的场所,并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才会更愿意分享内心的感受和困扰。
2. 强调孩子的自主权:在辅导过程中,应尊重、鼓励并激发肢体残疾儿童的自主性。
让他们参与决策和规划,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加他们对辅导过程的认同感,并提高治疗效果。
3. 激发内在资源:肢体残疾儿童通常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内在资源。
心理辅导师应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具备的优点和潜力,并引导他们将这些优势转化为积极行动。
例如,如果孩子喜欢绘画,可以培养其艺术天赋并鼓励其参与相关活动。
肢体残疾学生心理辅导教案中班
肢体残疾学生心理辅导教案中班引言:肢体残疾是指身体某些部位的功能受损或缺失,给肢体残疾学生带来了身心上的困扰。
这样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可能遇到许多挑战,包括情绪问题、自尊心减退以及与同伴交流等方面的困难。
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至关重要。
一、了解个别差异,建立信任与尊重1. 了解学生状况对于每个肢体残疾学生,教师需要详细了解其具体情况,包括身体能力、日常需求和专业治疗。
这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计划。
2. 创造友好环境在班级中营造一个友好而接纳的环境对于促进肢体残疾学生积极参与至关重要。
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并鼓励同伴认识和接纳他们。
3. 鼓励自我表达为了加强与肢体残疾学生的联系,教师应鼓励他们展示个人才能和兴趣,并支持他们在班级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二、提供情绪支持1. 倾听和接纳教师应主动倾听肢体残疾学生的情绪表达,包括对困难、挫折以及身体上的不适的反馈。
尊重并接纳他们的情绪有助于建立起互信关系。
2. 资源支持提供合适且易于获取的资源,例如图书馆、网络等,让肢体残疾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增强他们面对不同情境时的自信心。
3. 鼓励积极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利用个人优势去处理困难时遇到的问题。
培养肢体残疾学生积极应对困难并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
三、促进自尊与价值感1. 强调个人长处为了提高肢体残疾学生的自信心,教师需要侧重于强调他们的个人长处和成就。
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有所贡献。
2. 培养友谊与互助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合作项目,鼓励肢体残疾学生与其他同学共同完成任务。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自尊心,还有助于促进班级内的团结与友善氛围。
3. 推广多元价值观引导肢体残疾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人格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绘本等形式,向学生传达包容和尊重个体差异的核心价值观。
四、加强家校合作1. 家庭支持与家长建立优质沟通机制,了解肢体残疾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需求。
各类特殊儿童的教育—其他障碍儿童的教育
多重障碍儿童教育
案例引入……
班主任卡尼是位慈祥的老爷爷。上课前,卡尼老师告诉班上的 孩子,有一些中国学生会和他们一起上课,并让孩子们每人做一个 自我介绍。有几个孩子站起来介绍了自己,也有孩子任凭卡尼老师 百般引导、鼓励,仍不为所动。海莉就是其中之一,患有多重障碍 的她口齿不清地大声喊“no”。
展能力,自理,表达感受、思想意见和需要,对环境刺激 反应,以及同伴间的社会互动能力等方面,存在非常严重 的缺陷。
(二)多重障碍的分类 学者Brimer(1990)将常见的多重障碍按照主要障碍将 其分成三大类和十亚类:
(1)智能不足为主的多重障碍:
智能不足兼脑性瘫痪;智能不足兼其他生理障碍(如脊柱裂、癫 痫、先天性心脏病等);智能不足兼严重行为异常;智能不足兼视 觉障碍;智能不足兼听觉障碍。
(二)病弱儿童教育的目标
➢ 积极配合医生、护理人员接受治疗; ➢ 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稳定情绪和适应环境; ➢ 学习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
三、病弱儿童的养护与教育
(三)病弱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医教结合
➢ 首先,创造医疗养护和教育教学的教养环境 ➢ 其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别教学计划 ➢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视听教材,培养多方面能力
炎;肌炎;骨髓炎;渐进性的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脊柱侧弯等 • 先天性畸形:先天性畸足、脊柱裂和斜颈等
足 外 翻
三、肢体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
(1)婴儿期:不信任感。 (2)幼儿期:抑郁;攻击行为;被遗弃。 (3)学龄前期:怕生、无法交往。 (4)学龄期:胆怯、害羞、自卑,特别用功学习。 (5)青春期:自尊心受损,出现压抑、否认、出格、
出生后
脑炎、脑膜炎、受虐待致 脑部受损
脑神经细胞损伤
关心肢残儿童教育
关心肢残儿童教育关心肢体残疾儿童教育教育是每个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肢体残疾儿童常常面临着来自教育系统、社会观念和自身身体条件的限制。
这就需要我们关心肢体残疾儿童教育问题,为他们提供一个平等、包容、全面的教育环境。
本文将从如何改善教育政策、提升教师素质和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关心肢体残疾儿童的教育。
改善教育政策是关心肢体残疾儿童教育的首要任务。
政策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针对肢体残疾儿童的特殊需求制定相关政策。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残疾儿童的教育投入,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与正常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其次,教育政策应该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确保残疾儿童能够接受适合他们发展需求的教育。
此外,政府还应该鼓励学校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不同学校之间资源共享,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提升教师素质是保障肢体残疾儿童受教育质量的关键。
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残疾儿童的教育质量和效果。
因此,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应该成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教师培训机构应该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帮助教师了解肢体残疾儿童的特殊需求和心理状态,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其次,学校应该组织定期的教师培训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和共同进步。
最后,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奖励和资助,吸引更多优秀教师从事肢体残疾儿童教育工作,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素质。
创造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是关心肢体残疾儿童教育的具体举措。
教育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残疾儿童能否融入正常学习和生活的轨道。
首先,学校应该建立无障碍环境,包括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厕所等,确保残疾儿童可以顺利进出校园,使用各项设施。
其次,学校应该配备专业的辅助设施,比如辅助听觉设备、辅助视觉设备等,帮助残疾儿童克服障碍,正常参与教学活动。
此外,学校应该建立专门的支持机构,为残疾儿童提供相关的康复和心理支持服务,帮助他们融入学校和社会。
总之,关心肢体残疾儿童教育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
肢体残疾学生的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肢体残疾学生是指因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身体功能障碍,不能完全独立进行日常生活、学习等活动的学生。
在我国,肢体残疾学生占到了残疾学生总数的相当比例。
为了使肢体残疾学生能够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关注并支持肢体残疾学生的教育问题。
以下是一篇关于肢体残疾学生的教育案例,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二、案例背景某市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招收了多名肢体残疾学生。
这些学生因残疾导致行动不便,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
学校针对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全面、科学的教育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教育方案1. 建立健全的关爱体系学校成立了关爱肢体残疾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
同时,学校还设立了专门的辅导员,负责与肢体残疾学生的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2. 完善教学设施学校根据肢体残疾学生的需求,对教室、宿舍等场所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如安装扶手、无障碍通道等。
此外,学校还为每位学生配备了必要的辅助设备,如轮椅、助行器等,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3. 优化课程设置针对肢体残疾学生的特点,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调整,开设了生活自理、康复训练、心理咨询等课程。
同时,学校还邀请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体育比赛、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信心,提高综合素质。
此外,学校还鼓励肢体残疾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具有爱心、责任心、专业素养的教师担任肢体残疾学生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同时,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教育成果1. 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通过个性化的辅导和针对性的教学,肢体残疾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显著提高。
幼儿园残障儿童适应教育方案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残障儿童适应教育方案一、背景在幼儿园教育中,残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可能面临着身体或智力上的障碍,这给他们的成长和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帮助这些残障儿童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教育环境,需要制定一套专门的适应教育方案。
二、教育目标1. 帮助残障儿童获得自信和自尊:残障儿童往往会因为自身的不足而感到自卑和自卑,适应教育方案的目标之一是帮助他们摆脱这种情绪,建立自信和自尊。
2. 促进残障儿童的身心发展:适应教育方案应该注重残障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展,通过各种方法促进他们的成长。
3. 提升残障儿童的适应能力:适应教育方案还应该帮助残障儿童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
三、教育内容1. 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残障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让每个残障儿童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2. 联合教学:在教学中,将残障儿童与正常儿童相结合,让他们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共同成长,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3. 多元化教学: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教学,包括游戏、音乐、美术等,让残障儿童在不同的活动中进行全面的发展。
4.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让家长参与到残障儿童的教育中,使教育工作能够延伸到家庭中去。
四、教育手段1. 特殊教育老师:幼儿园应该配备专业的特殊教育老师,他们能够针对残障儿童的特殊需求进行教学,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辅导。
2. 教学设施:幼儿园应该配备一些特殊的教学设施,比如盲文图书,助听器等,以帮助残障儿童更好地进行学习。
3. 专业培训:对幼儿园的老师和工作人员进行特殊教育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残障儿童的认识和对待方式。
五、实施步骤1. 制定计划:幼儿园应该根据残障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详细的适应教育计划,明确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
2. 落实方案:将适应教育方案付诸实施,并对相关细节进行充分的考虑,确保方案的贯彻执行。
3. 监测效果: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不断监测适应教育方案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学校残疾儿童教育方案
学校残疾儿童教育方案残疾儿童的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如何为残疾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是学校教育方案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本文将分为十二个小节,从不同角度探讨学校残疾儿童教育方案。
一、了解残疾儿童的特殊需求在制定学校残疾儿童教育方案之前,了解残疾儿童的特殊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残疾儿童可能面临身体上的困难,如行动不便或沟通障碍,也可能面临认知上的困难,如学习障碍或注意力不集中。
只有深入了解儿童的个体差异,才能为他们制定出更为适宜的教育方案。
二、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残疾儿童需要一个安全、舒适的教育环境。
学校应该提供无障碍的设施,如坡道、扶手和轮椅通道,确保残疾儿童能够方便地进入校园并使用各类设施。
此外,学校应该注意环境的音响和视觉刺激,避免对儿童造成过度刺激。
三、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是学校残疾儿童教育方案的核心。
根据儿童的特殊需求,学校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个别指导、小组学习或跨年级教学。
重要的是确保儿童能够在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展,并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
四、专业教师的培训与配备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残疾儿童教育方案的基础。
这些教师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掌握相应的教育技能和知识。
此外,学校需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确保每个残疾儿童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五、积极开展康复和支援活动在教育过程中,残疾儿童可能需要额外的康复和支援服务。
学校应该积极开展这些活动,提供康复指导、治疗和辅助设备等支持。
同时,还应该与家庭和社区合作,共同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六、培养平等与尊重观念残疾儿童教育方案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平等与尊重观念。
学校应该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残疾儿童,消除歧视和偏见,促进校园的包容和融洽。
七、创设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学校残疾儿童教育方案还应该注重丰富多样化的教育资源。
除了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学校还可以利用音频、视频、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的辅助教学工具。
小学生如何应对身体疾病和残疾问题
小学生如何应对身体疾病和残疾问题身体疾病和残疾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常见但也是令人困扰的问题。
在面对这些挑战时,小学生需要学会如何积极应对,保持积极的心态并寻求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生如何应对身体疾病和残疾问题的方法。
1. 接受自己的身体状况首先,小学生应接受自己的身体状况,理解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不同之处。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当小学生真正接受自己或他人的身体状况时,他们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并寻求帮助。
教师和家长应与小学生进行坦诚的对话,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
2. 学会自我照顾小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自我照顾,尤其是在面对身体疾病和残疾时。
这包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均衡饮食、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运动。
他们还应该学会正确使用辅助设备(如果需要)并根据需要服用药物。
通过这些自我照顾的措施,小学生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并减少疾病和残疾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3. 与同伴友好互动小学生需要积极与同伴友好互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们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加入团队或俱乐部,与其他同学一起玩耍和学习。
通过与同伴一起经历各种活动,小学生可以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意识,并建立起一种相互扶持、支持和帮助的关系。
4. 寻求社会支持小学生患有身体疾病或残疾时,他们需要寻求社会支持。
教师、家长以及相关专业人士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安排适应性教育计划、提供专业指导和康复方案。
同时,小学生也可以加入相关的支持组织或社区团体,与其他患病或残疾的人分享经验和获取支持。
这些社会支持将有助于小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并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案。
5.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情绪管理是应对身体疾病和残疾问题的重要能力。
他们可能会面临挫折、焦虑和自卑等负面情绪,需要学会适当的情绪调节技巧。
鼓励小学生与家长和教师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并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如放松训练、情绪释放活动等。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处理负面情绪,并保持积极的心态。
肢体残疾和病弱儿童
肢体残疾和病弱儿童的身心特征教育需要定义肢体残疾: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四肢残缺,或四肢、躯体麻痹、畸形等而致人体运动系统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的局限。
病弱儿童:又称健康障碍,是指身体长期患有慢性疾病或体质孱弱,以致不能正常的接受教育。
肢体残疾和病弱儿童是有区别的。
形成原因1.小儿麻痹---病毒侵害中枢与脊髓神经系统,使脊髓中的运动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害,肌肉瘫痪,骨组织脱钙、变细、长度缩短,使患儿不能正常生长。
2.截肢---车祸、意外事故。
3.脑瘫---大脑发育受损。
4.关节炎----过度疲劳和营养不良。
5.癫痫----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突然、短暂、反复发作的脑功能紊乱疾病。
6.哮喘病----由于肢体的变态反应引起的。
评估与诊断(一)生理方面1.生理发展状况检查2.肢体障碍和病弱儿童的特殊检查(二)心理与教育方面1.认知能力的评估2.感觉—动作能力的评估3.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4.移动能力5.语言及沟通能力的评估6.学业成就的评估7.人格评估身心特征身体:他们的感官,大脑发育和功能一般讲是正常的。
心理:(1)经常出现缺乏学习、活动动机、兴趣及独立性。
(2)经常表现出对自己现实状况和未来的焦虑。
(3)对因自己患病给家庭带来精神、经济上的压力感到焦虑和自责。
教育需要由于身体与心理条件受限,虽然他们的智力与普通儿童一样,但在学习内容上有差异,他们需要特殊的物质条件和教育方式。
(1)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2)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需要调整。
专门的特殊学校需要设立专用的康复训练室,如物理治疗室,职业治疗室等,以便对儿童进行康复训练。
(3)需要医疗监护措施介入教学过程。
教师需要按照医嘱叮嘱学生按时服药,并懂得基本急救知识。
(4)学校要创造条件为肢体残疾和病弱儿童提供简易的无障碍设施和帮助。
无障碍设施教育策略家庭教育策略1.父母要让残疾儿童感受更多的爱。
2.实施针对性教育,充分发挥优势。
3.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肢体障碍儿童的教育
三、教学策略
1、了解障碍儿童情况 肢体障碍儿童的老师必须对儿
童的情况十分了解,包括儿童的病因、 治疗情况、预后情况和教育方案等。 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老师应该让 该生和其他同学知道肢体障碍只是 一种个体差异,并不可怕。
2、鼓励肢体障碍儿童自我调节
– 老师可以告诉肢体障碍儿童:他们的缺陷只 是生活和自身缺点中微小的一部分,帮助儿 童进行自我调节。在普通班里,教师可以列 出他们对周围每一个同学心存得喜爱和尊敬 等。从而让他们将注意力放在生活中积极乐 观的方面
2、书写方面——援助措施和相关辅 助系统
由于肢体障碍而导致肌肉无力、不自主运动 和手指配合不协调等障碍。使儿童不得不依 靠一些书写辅助系统来完成学习和家里的书 写任务。他们大多数选用多种辅助设备;有 特制的握笔器、支撑前臂的斜板;有用来在 书写时固定纸张的笔记板。或遮蔽胶带、宽 条纹纸等等。
谢谢
肢体障碍儿童的教育
• 学习环境 • 课程 • 教学策略 • 技术
一、学习环境
• 1.教育安置
•
肢体障碍儿童接受教育的形
式大致有四种:一是随班就读,
轻度的肢体障碍儿童可以与普通
班级学生一起上课;二是特殊班
,安置对象为肢体障碍程度严重
者或正在接受治疗的儿童为主; 三是特殊学校,安置对象为肢体 障碍程度严重者或多重障碍儿童 ;四是在家学习,主要适用于不 能接受班级教学的严重肢体障碍
3、引导障碍儿童学会求助
▪ 让肢体障碍儿童知道自己无助时,需要帮 助,在寻求帮助时应该注意情绪的的控制, 要通过一种温和的方式来获取帮助,教育 者应该帮助找到一种正确合理的表达方式。
四、技术
1、语言方面——沟通版和电子装置
最常见的扩音和语言交流装置 和带有综合性言语输出能力的 相关电子设备。
病弱儿童家庭教育
病弱儿童家庭教育一、身体健康管理对于病弱儿童,身体健康管理尤为重要。
家长应定期带他们进行体检,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药物管理。
同时,应教授孩子自我保护的技巧,如避免接触病原体、合理使用口罩等。
二、心理疏导与关爱病弱儿童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家长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关爱。
通过倾听、安慰、鼓励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增强面对疾病的勇气。
三、营养与饮食教育病弱儿童的饮食需特别注意营养均衡。
家长应了解适合孩子的食物种类和烹饪方式,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同时,避免过度摄入糖分、盐分等有害物质。
四、安全防护教育病弱儿童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家长应加强安全教育。
教授孩子交通安全、防跌倒、防烫伤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五、学习与兴趣培养病弱儿童同样需要学习与成长。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鼓励他们参加兴趣班或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
六、社会交往与沟通技巧社交能力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交流,教授他们有效的沟通技巧,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七、生活习惯与独立性训练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病弱儿童的康复。
家长应培养孩子按时作息、保持卫生等习惯,同时进行独立性训练,如自己穿衣、整理物品等。
八、情绪管理与应对压力的方法病弱儿童容易面临身心双重压力,需要学习情绪管理和应对压力的方法。
家长应教导孩子如何调节情绪、减轻压力,如通过运动、音乐等途径释放情绪。
九、法律法规与权益保护意识教育家长应向孩子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权益保护知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教育孩子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之事。
综上所述,对于病弱儿童家庭教育而言,需要全方位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需求。
家长应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通过合理的教育和关爱,帮助孩子克服疾病带来的困难,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强和自信。
肢体障碍儿童学习策略
肢体障碍儿童学习策略
>一、强调适应能力,坚持目标教育
1、积极激励:结合肢体障碍儿童的实际,对不同情况下取得的成绩给予称赞和鼓励。
2、加强环境适应:遵循“正确习惯、良好环境优先”原则,培养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及时间管理等自主能力。
3、积极指导:积极的宣传学习的重要性,指导儿童坚持完成学习任务,促进他们持续发展。
4、寻找教学资源:积极尝试融合和创造性地发现或设置多种教学资源,满足学习需求。
二、根据行为表现给予评估
1、积极表扬:及时给予肢体障碍儿童积极的表扬,让他们逐步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2、定期评估:定期对儿童学习成绩、行为特征作出明确的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行为偏差提高学习效果。
3、分类教学:按照肢体障碍儿童的实际表现和需求,结合针对性地分类教学,既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又能提高有效性。
4、适当提升难度:适时地提升任务的难度,让肢体障碍儿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病弱儿童和肢体障碍儿童的教育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充满坎坷,但就是有一些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他比别人要承受更多,比如那些生下来就带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
我们园里有一个叫苏亮亮的小朋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去年来我园报名时被老师退了回去,今年又来报名了,起初我们三位老师真有点害怕,怕孩子万一……,我们谁也负不起责任。
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眼神和家人难过的表情,我们最终决定收下这名孩子。
我想生理有缺陷的孩子本身就很不幸,他们比正常儿更需要关心和爱护,他成了重点保护对象。
无论是上课、盥洗还是户外活动,我的目光关注最多的是他,看他的表情、脸色、嘴唇是否有异常。
进行大运动量的活动时,我们更是专心地关照他,看到他很吃力的样子,就让他停下来休息,告诉他运动量要适中,有什么不舒服就告诉老师。
但正是因为这样他也成了其他孩子眼中的“特殊”孩子,渐渐地小孩们就不愿和他玩耍,让他变得更加孤独了。
像这样的病弱儿童和肢体障碍儿童由于生理上的明显残缺,行动很不方便,很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比较严重的病弱儿童和肢体障碍儿童多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饮食、排泄与起居都需要家长帮助,因此很容易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和依赖感。
大多数病弱儿童和肢体障碍儿童从小就屡遭挫折,有时还会受到冷眼、欺凌、取笑或不合时宜的同情,这些都会增加他们的挫折感。
对挫折心理的研究表明,遭受挫折者一般多采取下列几种不同的方法来维护自尊,一是退缩行为,畏避公开的场合,习惯于孤僻独居,在幻想中寻找精神上的满足;二是反抗行为,以攻击他人泄愤,有的性情暴戾残忍;三是防卫森严,惟恐自我贬值,靠扭曲现实来自欺欺人,严防别人察知自己生理与心理上的虚弱之处;四是补偿行为,竭尽全力克服障碍,为达到某种成功,不惜付出最大的代价。
那对于那些肢体残疾儿童和病弱儿童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特殊教育呢?作为特殊教育的一种类型,肢体残疾儿童和病弱儿童教育目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其特殊的教育目的主要有3个:
(一)要让肢残和病弱儿童树立乐观、顽强的生活信念和健康的心理。
肢残和病弱儿童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见,智力也正常,他们能很容易地感受到社会上的世态炎凉。
由于病残,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碰到许多困难,也会受到不平等的对待,甚至是人格上的侮辱。
对此,他们也会产生较强烈、较深刻的感触,容易形成自卑或者反抗性心理。
这就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真诚地关心和帮助他们,引导他们正确地分析自己、分析他人、分析社会,像张海迪那样,热爱和追求生活,做一个有志气的人。
(二)促进肢残和病弱儿童的功能重建和身体状况的好转。
失去的肢体无法再生。
肢残儿童要适应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学习任务,必须不断地将尚健全肢体的代偿作用与残肢的剩余功能重新组合,使它们协调动作。
这种功能上的重建,一方面需要肢体残疾儿童自身的摸索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教育上的帮助,给予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使功能重建的过程尽可能加快。
同样,病弱儿童的疾病也还不能根治。
学校教育要起到配合治疗的作用,通过适当的教育活动,增进病弱儿童的体能,改善他们的体质。
(三)使肢残和病弱儿童掌握生活和劳动技能口
生活和劳动技能是一个人得以生存的两大基本能力。
肢体残疾和病弱,特别是严重的肢体残疾和病弱,将对这两种基本能力的掌握和运用造成不良影响。
因而,需要因人制宜地培养他们的生活和劳动技能,使他们学会依靠自身的力量料
理个人生活,具备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够独立生活。
肢体残疾儿童和病弱儿童教育也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
这些特点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要求上具有很大的差别性和灵活性。
对肢体残疾和病弱儿童采取的不同形式教育,其教学要求是不同的。
在普通学校学习的肢体残疾和病弱儿童,学校仅在个别科目和活动上对其降低要求,允许他们免修部分课程或某课程中的部分内容。
而凡是他们身体条件不妨碍学习的课程,对他们的要求与对普通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
普通学生要完成的课业,他们也要完成;普通学生毕业要达到的程度,他们也需达到。
可以说,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肢体残疾和病弱儿童,其教育的共性要大于特性。
但是,在特殊学校、特殊班,或在医院、康复机构、家庭所实施的教育,特性要大于共性。
在这些教育形式中,对肢体残疾儿童和病弱儿童的要求更富有弹性。
肢体残疾儿童和病弱儿童什么时候能学,就什么时候教;能学什么,就教什么;能学多少,就教多少。
教学工作的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多地要考虑教育对象身体的承受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构成,实行文化知识教育与缺陷补偿教育的结合。
凡是社会生活所必须,肢体残疾儿童和病弱儿童又能学的文化基础知识,都要讲授。
但肢残和病弱儿童教育不能搞纯文化知识教学,肢体功能训练、身体疗养、心理卫生教育都是必须要进行的教学内容。
这样,在课程设置、教学时间、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安排上,会体现出讲课、功能训练、室内外活动等内容穿插进行的特点。
例如,国外的肢残儿童和病弱儿童特殊学校、特殊班,有时会依据气候条件来调整教学内容。
当气候条件良好时,就带这些儿童到室外或到郊外去进行空气浴、日光浴。
天气不好,则以室内教学和活动为主。
并且,每周或者每天都安排专门的时间,在专门的教室进行身体功能的康复训练。
还要经常组织他们开展游戏活动、欣赏音乐、做手工等等,以此陶冶他们的性情,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随着肢体残疾儿童和病弱儿童病残程度的加深或恢复时间的延长,对他们所实施的教育,其促进身体康复、心理康复的性质和特点也愈加突出。
文化知识教育与其他方面的教学内容,相互联系和渗透。
身心方面的康复、缺陷的补偿,会增强肢体残疾儿童和病弱儿童的活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要求。
而恰当的文化知识教育,会让他们学到知识,使生活变得丰富、有趣,思想受到启迪,促进他们的身心康复。
(三)医疗监督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不论肢体残疾儿童,还是病弱儿童,他们既是受教育的对象,也是医疗康复的对象。
所以,对于病残程度较重的、正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肢体残疾儿童和病弱儿童的教育,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场所、教学时间、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时,需要征询并采纳医生的意见,有些活动的难度和强度安排,要经过医生的同意,并在医生的监护下进行。
这是肢残儿童和病弱儿童教育明显有别于普通教育以及其他一些类型特殊教育的地方。
作为教师应主动争取医护人员的配合和帮助。
例如,教师需仔细了解儿童的病残史、现状、医院诊断结果、医嘱,并按医嘱来安排教学活动;教师要督促儿童及其家长遵循医嘱定期到医院检查和治疗;教师要将肢体残疾或病弱儿童的姓名、情况报告给校医,请校医监督,保障教学工作的进行,出现问题及时处置;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病残情况的变化,发现异常要尽快通知家长,或教师亲自带学生去就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