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气压带和风带专题练习.doc

合集下载

气压带和风带练习

气压带和风带练习

《气压带和风带》练习一、选择题如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

读图, 回答1~2题。

1. 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 0°~10°N盛行下沉气流B. 10°N~20°N盛行东南风C. 20°N~30°N盛行西北风D. 30°N~40°N盛行西南风2. 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A. 甲表示3月份、春季B. 乙表示7月份、夏季C. 甲表示9月份、秋季D. 乙表示1月份、冬季读下图, 回答3~4题。

3. 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 则图中气压最高和气温最低的点分别是()A. b dB. a bC. b cD. a d4.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 且b地多锋面,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O点常年盛行西北风B. 冬季盛行西南风C. 若O点在大陆西岸, 则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 若该地位于大陆东岸, 则该地最有可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读“非洲某月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和非洲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完成5~6题。

5. 上图中M、N两地的盛行风向分别为()A. 西北风;东北风B. 西北风;东南风C. 西南风;东北风D. 西南风;东南风6. 我国古诗中有众多关于四季景色的描写。

下列古诗中所描述的情景与上图中等压线所示时间一致的是()A. “阳春二三月, 草与水同色。

”——晋·乐府古辞《盂珠》B. “仲夏苦夜短, 开轩纳微凉。

”——唐·杜甫《夏夜叹》C. “芙蓉露下落, 杨柳月中疏。

”——南朝齐·萧悫《秋思》D. “寒风摧树木, 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 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7~8题。

7. 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 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A. ①②B. ②⑤C. ③⑤D. ③⑥8.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 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甲位于大陆西岸。

气压带和风带训练题(带解析)

气压带和风带训练题(带解析)

气压带和风带训练题(带解析)一、选择题(2019·安徽六校模拟)下图是某季节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布图。

据此回答1~2题。

1.冬季最容易被陆地冷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A.⑤B.⑥C.⑦ D.⑧2.与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半岛一带夏季风关系最密切的风带是(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1.D 2.B 第1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北半球冬季陆地上形成冷高压,一般形成在50°N~60°N的大陆内部,而该纬度地区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所以冬季最容易被陆地冷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图中的⑧。

第2题,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半岛的西南季风(夏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形成的,故选B。

(2018·江苏高考)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

如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4.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1月~5月 B.5月~9月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解析:3.C 4.B 第3题,斯里兰卡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多,雨季长,气温无明显季节变化;印度河上游谷地、帕米尔高原都属于高寒气候,不可能“草木常茂”;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冬夏差异大,不可能“田种随人,无有时节”。

故选C。

第4题,古代行船主要靠风力。

根据图中的路线,从耶婆提国返回中国所经海域5月~9月盛行偏南风,顺风利于行船。

故选B。

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日可能为夏至日,乙日可能为冬至日B.O、N两地气候类型相同C.地球自转是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D.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②地6.气候资料图中,与M地气候类型最接近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5.A 6.D 第5题,甲日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可能为夏至日,乙日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可能为冬至日,故A正确;O地位于40°N~60°N之间,N地位于30°N~50°N 之间,两地气候类型无法确定,B错误;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是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故C错误;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①地,故D错误。

气压带和风带(含答案)

气压带和风带(含答案)

气压带和风带高频考点:7个气压带6个风带名称、位置及移动规律、海陆气压中心分布、季风环流一、单选题下图为英国泰晤士河口(英国东南距海岸20公里之外)某风电场内单个风电机组示意图,该风电场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海上风电场。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风电场风电机的扇叶朝向为A.东南B.西北C.西南D.东北2.该风电场建立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英国年降水量减少B.影响空中飞机飞行C.陆地风向发生改变D.危及低空飞行鸟类读某地气候统计图及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3.为该地带来降水的主要气压带或风带是A.①B.②C.③D.④4.与该气候类型成因类似的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5.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③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④地转偏向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下列能正确表示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A.B.C.D.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

读图,回答第下列各题。

7.通常能够为其所影响地区带来降水的有A.①③④B.①③⑤C.①⑤⑥D.④⑤⑥8.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A.内蒙古高原北风吹雪B.地中海沿岸碧海晴空C.南非高原上草木葱茏D.南极大陆紫外线强烈9.能够正确表示气流②运动模式的是A.B.C.D.下图为局部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就北半球来说,该图反映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控制地区多出现高温多雨的天气B.乙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C.丙控制地带气候多湿润特征D.甲是副热带高压高带,乙是赤道低压带下图为“某风带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图中城市可能是()A.南半球低纬度B.南半球中纬度C.北半球低纬度D.北半球中纬度13.常年受该风带控制的地区()A.常绿硬叶林广布B.形成温带季风气候C.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D.以发展乳畜业为主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及答案

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1.氢气球在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便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A.高空有强烈的太阳辐射B.高空空气稀薄,气压低,气球因膨胀破裂C.升空后由于气温上升导致膨胀破裂D.上升后由于气温下降,低温使气球爆炸强化类训练1.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B.高气压带均是由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C.赤道低气压带北邻东南信风D.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2.地球上的风带、气压带与降水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信风一定是干燥的风B.西风一定是湿润的风C.副热带高压带地区降水不一定很少D.西风和信风之间的地区降水一定很多3.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示意图”(图2-2-1),完成3—4题。

图2-2-13.有关甲、乙的位置,正确的是()A.甲位于30°NB.乙位于30°NC.甲位于90°ND.无法确定4.有关①②气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冷性气流B.②是暖性气流C.①是西风带D.②是西南风5.如果图2-2-2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则正确的叙述为…()图2-2-2A.丙为极地高压带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C.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压相同6.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丙、丁两地中,丁是陆地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D.①气流温暖湿润7.如果气球在英国伦敦施放,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刚刚施放时其水平运动的方向为()A.向西北方向B.向东北方向C.向西南方向D.向东南方向1.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随高度增加气压的变化情况。

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不断降低,在高空的低压状态下,气球内部的压强使其膨胀破裂。

答案:B1.思路解析:气压带和风带是影响天气和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要理解其影响,必须先弄清各个气压带、风带空气运动状况及其特点。

22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带答案

22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带答案

2.2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带答案)1. 什么是气压带?气压带是指地球上不同纬度上的大气压力分布区域。

它们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

2. 列举主要的气压带及其特点。

•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的副热带地区,特点是气压较低,空气上升,形成热带风暴和雨林气候。

•高压带:位于赤道以北和南的中纬度地区,特点是气压较高,空气下沉,形成草原和沙漠气候。

•极地低压带:位于北极和南极地区,特点是气压较低,冷空气下沉,形成冰原和寒带气候。

3. 什么是风带?风带是指地球上的大气环流区域,是由于气压差引起的空气运动形成的。

4. 列举主要的风带及其特点。

•赤道地区的副热带风带:由于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强烈,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形成从东向西的东北贸易风和西北贸易风。

•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位于赤道以北和南的中纬度地区,空气向极地低压带流动,形成从西向东的西风。

•极地地区的极地风带:位于北极和南极地区,空气向赤道高压带流动,形成从东向西的极地风。

5. 解释副热带风带的形成原因。

副热带风带的形成是由于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强烈,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

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空气在赤道上升后,向北和南流动。

在北半球,由于科里奥利力的影响,空气向东流动,形成东北贸易风;在南半球,空气向西流动,形成西北贸易风。

6. 解释西风带的形成原因。

西风带的形成是由于中纬度地区的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之间的气压差引起的。

赤道低压带的空气上升后,向北和南流动,而中纬度地区的高压带的空气下沉,形成气压差。

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空气在中纬度地区向东流动,形成西风。

7. 解释极地风带的形成原因。

极地风带的形成是由于北极和南极地区的高压带和中纬度地区的低压带之间的气压差引起的。

中纬度地区的低压带的空气上升后,向北和南流动,而极地地区的高压带的冷空气下沉,形成气压差。

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空气在极地地区向东流动,形成极地风。

8. 解释气压带和风带之间的关系。

气压带和风带是紧密相关的,气压带的形成决定了大气的垂直运动方向,而垂直运动又会导致水平的风流形成。

完整版气压带风带习题打印..

完整版气压带风带习题打印..

第二讲全世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挪动规律及对天气的影响第二讲习题四、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挪动规律]1. 相关气压带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1、画出三圈环流表示图2、在图中写出全世界气压带、风带名称3、气压带、风带挪动规律对北半球而言,夏天 ____移;冬天 ____移A、低气压带均流行下沉气流B、高气压带均是由空气遇冷缩短下沉而形成C、气压带分布是拥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D 、高气压带均易成云致雨2.读四个地区气压带细风带表示图图中气压带细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选项是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③①②D、④①③②3. 2010年夏天,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遇到了巨大损失。

读图,完成下题。

五、天气种类分布规律、成因、特色、对应的自然带冰岛位于()A.极地高压带B.副极地低压带1、写出影响天气的因素C.西风带D.副热带高压带2、天气种类的判断方法(1)据 ________判断南北半球;(2)据 _______________判断温度带(3)据_______________判断详尽天气种类4.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倾向力等因素影响, 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 ( 无流行风地带 ) 。

全世界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 ()A.南北纬 30°周边B.南北纬 40°周边C.南北纬 60°周边D.南北纬 80°周边图 2 为某日“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表示图”,此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

读图完成5~7 题。

5.该日,北半球正处于A.春天 B .夏天C.秋天D.冬天6.②带大气的运动特色和性质为A.下沉,热干B.上涨,暖湿N N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D.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图 27.关于②、③带的正确表达是A.受②影响,终年多雨B.我国夏天的暴雨与③亲近相关C.受③影响,终年干燥D.长江流域的伏旱受②的控制以以下图为“某月沿 0°经线海平面均匀气压分布图”。

高中地理同步练习:2.2《气压带和风带》4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同步练习:2.2《气压带和风带》4 Word版含答案

《气压带和风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读大陆西岸四地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时长示意图,回答1-2题。

1.四地中气候类型可能相同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2.仅考虑大气环流影响,四地中降水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C B读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回答3-4题3.造成该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因素是A.副热带高压B.信风C.西风D.季风4.当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是.A.1月B.4月C.7月D.10月答案 B C读下图,亚洲东部某月17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P沿线正经历多云降水天气,完成5-6题。

5.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此月份最有可能是A. 1月B. 5月C. 6月D. 8月6.图示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海南岛气压值比周围低B. 上海天气晴朗,大风,气温低C. P沿线为梅雨天气所在地D. 朝鲜半岛风力大于中南半岛,都吹偏北风答案 B A下图中四地位于同一大陆西岸沿海低地,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四地位置最南的是A.①B.②C.③D.④8.图中四地气候特征大致相同的两个地区是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 D A图甲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乙、图丙为该区域内三地月降水量分布图和月最高气温统计图。

据此回答9-10题。

9.甲地月降水量与月最高气温,正确的组合是A.③④ B.②⑤ C.①④ D.②⑥10.7月控制甲地主要的气压带或风带是A.东风带B.西风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副热带高压带答案 C B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①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②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③沿岸洋流的影响④受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12.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雨水补给为主 B.6、7月份水量最小,甚至断流C.落差大,水能丰富 D.流速慢,含沙量小答案 C B读世界某区域某月某时刻等压线分布图,回答13-15题。

气压带与风带试题及答案

气压带与风带试题及答案

气压带与风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以下哪个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A. 极地高压带B. 副热带高压带C. 赤道低压带D. 副极地低压带答案:C2. 盛行西风带主要位于哪个纬度区间?A. 0°-30°B. 30°-60°C. 60°-90°D. 90°-180°答案:B3. 以下哪个风带是由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气压梯度驱动的?A. 信风带B. 西风带C. 极地东风带D. 赤道东风带答案:A二、多选题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地形D. 海洋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气压带和风带是全球性的?A. 赤道低压带B. 副热带高压带C. 极地高压带D. 极地东风带答案:ABCD三、判断题1.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正确2. 极地高压带是由于极地地区气温低,空气下沉形成的。

答案:正确3. 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没有风带。

答案:错误四、填空题1.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风向偏转现象称为________。

答案:科里奥利效应2. 信风带的风向在北半球是________,在南半球是________。

答案:东北风;东南风3. 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之间的风带称为________。

答案:西风带五、简答题1. 请简述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答案: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有重要影响,它们控制着地球上的风向和降水分布。

例如,赤道低压带通常与热带雨林气候相关,而副热带高压带则与沙漠气候有关。

风带影响着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分交换,进而影响全球气候模式。

2. 描述一下副热带高压带的形成机制。

答案: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热带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高空向极地方向移动,到达30°纬度附近时,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使得气流偏转,导致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带。

这个高压带通常与干燥和稳定的气候条件相关。

(完整版)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完整版)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北半球冬夏天气压中心散布3.形成我国东部季民风候的最主要原由是()A.台风的影响B.反气旋的影响C.海陆热力差别D.气压带、风带季节挪动7.海陆散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A. 1 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大海上B. 7 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大海上C.纬向的气压带南半球比北半球显然D.冬、夏的高低气压中心很稳固,不随季节变化1.图为北半球冬天中纬度等压线散布图(1) 在地球气压带风带散布图中,带断裂成,表现了A、 B两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此时该气压(2)图中气压中心名称:A B 。

(3) 此时,东亚吹风,南亚吹风。

2.读亚洲某月季风表示图,回答:(1) 该图表示的月份是月。

图中 A 处是( 高、低 ) 气压,名称是。

(2) 图中 B处流行季风, C 处流行季风。

(3) 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由,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由是。

(4) 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由是。

参照答案:1、( 1)副极地低气压带;块状;海陆散布。

(2) A 亚洲高压 B 阿留申低压(3)西寒风;东寒风2、( 1) 7;低;亚洲低压(2)东南风;西南风(3)海陆热力差别;海陆热力差别随和压带微风带的季节性挪动(4)亚欧大陆是世界上边积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上边积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差别大8.读“部分纬度大气环流表示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2) a、 b 两地的风向; a______, b______。

(3)A 处的降水以____雨为主, C 处的降水以____雨为主。

(4)B 处大陆东西两岸对比,降水比较丰富的是__,原由是__________。

(5)D 处降水少,但天气比较润湿,原由是______________。

《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一、选择题(单选)1.关于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唯一原因B.季风环流属于大气环流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2.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附近C.①是冷性气流D.②是盛行西风3.有关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半球的风与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B.盛行西风与风在南北纬30度附近辐合C.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北风,在南半球是西南风D.风由高纬吹向低纬,容易成云致雨4.读图,关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1月份向南移动②7月份向北移动③招致气乐带、风带挪动的根本原冈是太朴直射点的挪动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会引起季风环流⑤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地中海气候的重要原因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5.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子的差异B.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C.反气旋的影响D.气旋的影响6.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图中气压带代表()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7.下列哪个气压带控制下的天气通常是多雨的()A.赤道低压带B.极地高气压带C.极地东风带D.风带8.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A.aB.bC.cD.d9.形成大气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是()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②地转偏向力③海陆热力性子差异④地势高低不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读两区域表示图。

甲、乙两地附近的气候状态是()A.甲地受风、山脉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B.甲地深受洋流、山脉的影响,气候带呈南北狭长漫衍C.乙地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降水丰沛D.乙地受东北风、山脉的影响,形成热带戈壁气候11.我国长江流域为典型的亚热带季民风候,而同纬度的西亚地中海沿岸地区则为地中海气候,形成这类差异的首要原因是()A.大气环流不同B.太阳辐射不同C.下垫面状态不同D.人类活动不同下列图为“某风带表示图”,箭头透露表现风向。

气压带和风带 练习题

气压带和风带 练习题

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一、选择题1. 气压带是指地球上纬度相同的地区上空气压力的分布。

以下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气压带的特点?A. 气压带在地球上纬度相同的地区上空气压力相等B. 气压带在地球上纬度相同的地区上空气压力有明显差异C. 气压带在地球上纬度相同的地区上空气压力呈现周期性变化D. 气压带在地球上纬度相同的地区上空气压力呈现随机分布2. 风带是指地球上纬度相同的地区上空气流动的特点。

以下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风带的特点?A. 风带在地球上纬度相同的地区上空气流动方向相同B. 风带在地球上纬度相同的地区上空气流动速度相同C. 风带在地球上纬度相同的地区上空气流动呈现周期性变化D. 风带在地球上纬度相同的地区上空气流动呈现随机分布3. 在地球上,赤道附近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是:A. 季风带明显,气压带相对稳定B. 季风带不明显,气压带相对稳定C. 季风带明显,气压带相对不稳定D. 季风带不明显,气压带相对不稳定4. 高压带和低压带之间的风是如何形成的?A. 高压带和低压带之间的温度差异引起气压差异,从而形成风B. 高压带和低压带之间的湿度差异引起气压差异,从而形成风C. 高压带和低压带之间的海洋流动引起气压差异,从而形成风D. 高压带和低压带之间的地球自转引起气压差异,从而形成风5. 在地球上,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之间的风带是:A. 赤道风带B. 副热带风带C. 极地风带D. 季风风带二、判断题1. 气压带和风带在地球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2. 高压带和低压带之间的风是由于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引起的。

3. 季风带是指地球上纬度相同的地区上空气流动方向和速度的变化。

4. 赤道附近的气压带和风带变化较小,相对稳定。

5. 高压带和低压带之间的风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三、简答题1. 解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2. 介绍赤道附近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3. 为什么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之间形成了副热带风带?4. 请解释高压带和低压带之间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气压带属于高气压带?A. 赤道低压带B. 副热带高压带C. 极地高压带D. 西风带2. 风带的移动主要受到哪个因素的影响?A. 地球自转B. 太阳辐射C. 地形地貌D. 海洋流3. 以下哪个风带属于西风带?A. 东北信风B. 东南信风C. 西南季风D. 西北季风4. 以下哪个现象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A. 季风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极地气候D. 沙漠气候5. 以下哪个气压带是由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的?A. 赤道低压带B. 副热带高压带C. 极地高压带D. 所有上述选项二、填空题6. 赤道低压带是由于_________造成的。

7. 副热带高压带的气压高是因为_________。

8. 风带的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这是由于_________效应。

9. 极地高压带的风向是_________。

10. 季风的形成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_________有关。

三、简答题11. 描述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分布的影响。

四、论述题12. 阐述季风气候的形成机制,并举例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计算题13. 若某地位于北纬30度,该地受到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试计算该地的风向,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六、案例分析题14. 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分析为什么地中海地区夏季干燥炎热,冬季温和湿润。

七、绘图题15. 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并标注主要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

八、判断题16. 副热带高压带的气压高是因为该地区受到冷气团的影响。

17. 极地高压带的风向在南半球向左偏,这是由于科里奥利力的影响。

18. 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都属于信风带。

19. 季风的形成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位置变化无关。

20. 赤道低压带是由于地面受热造成的。

九、连线题21. 将下列气压带和风带与其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东北信风- 西风带A. 地面冷热不均B. 地面受热C. 地面冷却D. 风向向右偏E. 风向向左偏十、综合分析题22. 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分析为什么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而沙漠气候区则干旱少雨。

高二地理气压带风带练习题

高二地理气压带风带练习题

高二地理气压带风带练习题一、选择题1. 气压带是指地球上某一纬度带上气压的形成和演变的一种自然现象,其中气温最高的气压带是:A. 低压带B. 高压带C. 气温带D. 中压带2. 根据大气环流的原理,季风气候主要出现在:A. 低纬度地区B. 高纬度地区C. 赤道附近地区D. 极地地区3. 关于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高纬度地区的温带气候和中纬度地区的亚热带气候处于同一气压带B. 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与赤道上热带草原气候处于同一气压带C. 非洲撒哈拉沙漠位于副热带高压带上D. 春末夏初,靠近赤道的地区正处于副热带带风带上4. 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下列哪些?A. 经度B. 纬度C. 海拔高度D. 水陆分布二、简答题1. 请简述顺时针方向上,在赤道附近纬度为5°~30°之间的气流组成。

在赤道附近纬度为5°~30°之间,主要有两个气流组成,即副热带高压和副热带低压。

其中,副热带高压带有下沉气流,空气下沉后导致大气稳定,降水较少;而副热带低压则带有上升气流,空气上升后容易形成云和降水。

这种气流组成可形成副热带草原气候和沙漠气候等。

2. 解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主要源于地球的辐射和旋转。

根据地球纬度的不同,阳光照射地球的方式也不同,导致气温分布不均匀。

地球表面相对较热的地区空气上升形成低压,而相对较冷的地区空气下沉形成高压。

由于地球自转,使得空气在赤道附近由东向西偏转,形成东风带;在副热带高压带则由西向东偏转,形成西风带。

这样,形成了不同纬度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三、计算题1. 某城市所在的纬度为30°N,该城市处于副热带高压带的哪一侧?如果该城市的海拔高度为500米,与该城市相同纬度处的海平面气压为1000毫巴,请计算该城市的海平面气压。

该城市处于副热带高压带的东侧。

根据地理常识,副热带高压带的东侧多为大陆,所以该城市处于大陆上。

气压带和风带基础练习.doc

气压带和风带基础练习.doc

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一、选择题读某节气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回答1〜2题。

1.a处的盛行风向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2.考虑海陆分布等实际情况,此季节b处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右图是东亚和南亚地X某时期季风示意图,同答3〜4题:,3.图中所反映的月份是()A. 1月B. 3月C. 7 月D. 12 月4.图中①风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气压差异B.西风带形成的风向C.信风带形成的风向D.热带大气活动中心形成的风向读下图,判断回答5—8题。

5.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b>c>d>aB.气压:a>c>b>d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而冷热不均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6.若此图是城市风环流侧视图,①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A.净化、增温B.净化、增湿C.增温、增湿D.减温、减湿7.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b表示海洋,a表示陆地,则此图所示情形①为()A.白天的海风B.夜晚的海风C.白天的陆风D.夜晚的陆风8.若该图表示北半球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A. b地多为晴朗天气B.①表示西风带C. a地多锋面气旋活动D.①表示东北信风带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

读图完成9 —11题9.该日,南半球正处于()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0.①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A.下沉,热干B.上升,暖湿C.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D.山低纬流向高纬,暧湿0°60.S3(TSD.夏季炎热干燥, 11. 在③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其特征是(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B.常年温和湿润C.常年炎热干燥下图是世界某著名山脉东西两侧的气候资料图。

12. 下列有关甲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最准确的是(A. 1月炎热少雨,7月温和湿润B ・1月温和多雨,7月炎热干燥C. 7月温和多雨,1月凉爽少雨D. 终年温和,1月多雨7月少雨13. 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A.信风B.西风C.夏季风D.台风二、综合题14. 读北半球三圈环流剖血图,同答下列问题:(1) 纬度为 0°、30°、60°、90° 的点依次是、、、o(2) A 处的降水类型常年以 雨为主,B 处是 风带,它是 环流的组成部分。

气压带风带习题(打印)..

气压带风带习题(打印)..

10"第二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第二讲习题[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四、大气环流1、 画出三圈环流示意图2、 在图中写出全球气压带、风带名称3、 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 对北半球而言,夏季 移;冬季1.有关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低气压带均盛行下沉气流 气压带分布是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读四个地区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A 、 C 、 2.、高气压带均是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而形成D 、高气压带均易成云致雨言,60大陆西梟 夫陆内部 大陆东斥极地气愤五、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特征、对应的自然带90- 90**7cr 70"ao*3(r 25"2cr 60* 1、写出影响气候的因素2、气候类型的判定方法 (1)判断南北半球;(2)判断温度带据__ 类型判断具体气候//?/①地----------- 30③地图5④地60\\凤带气压带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A 、②①③④B 、②③①④C 、④③①② 3. 2010年夏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

读图,完成下题。

活wr 锣护供 苗肺^槽4.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带的分布范围是()A.南北纬30 °附近B.南北纬40。

附近D ④①③②冰岛位于(A.极地高压带C.西风带B.副极地低压带D 副热带高压带,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 (无盛行风地带)。

全球无风C.南北纬60。

附近D.南北纬80。

附近图2为某日“北半球部分气压带、读图完成5〜7题。

该日,北半球正处于A.春季 B .夏季C.秋季 D .冬季②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A.下沉,热干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关于②、③带的正确叙述是A.受②影响,终年多雨C.受③影响,终年干燥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

5.6.7.①T111 t11 (( (411 1 t11 (( (11 1 ■0*•上升,暖湿•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我国夏季的暴雨与③密切相关D.长江流域的伏旱受②的控制(1)该图表示北半球.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压带和风带专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1--2 题。

1.图中气压带代表()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2.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B .受风带1 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C .受风带 2 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D.受气压带和风带 2 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下图中 P 地常年受某风带的影响,读图回答3--5 题。

3.图甲中 P 地气候类型是()A. 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4.P 地可能位于()A. 亚洲东部沿海B.澳大利亚东南沿海C. 地中海沿岸D.南美西南沿海5. 若此时处在图乙“三圈环流”所表示的季节,则N 地()A.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B. 受信风影响,高温少雨C. 受西风影响,温暖湿润D.受东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6--8 题。

6.该月份最可能是()A.1月B.4月 C.7月 D .10月7.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A.①地的较大 B .②地的较大C.两地相当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8.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该季节的盛行风向为()A.西北风B.西南风 C .东北风D.东南风右图为海陆某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

9. 造成 X、Y 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正午太阳高度角B.昼夜长短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大气环流10. 造成 M、 N、 P 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纬度B.大气环流C.地形D. 海陆位置下图为某地区 1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图回答 11--12 题。

11.影响图中 M、 N 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 海陆分布,纬度位置B.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C. 大气环流,下垫面D.洋流,地形12.当图中 a 岛附近的气压中心强盛时,印度半岛的盛行风为()A. 东南季风B.东北季风C. 西南季风D.西北季风(2004 年全国卷Ⅱ (新课程 ))《真腊风土记》 ( 元 ) 记载:①自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

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跣足。

据此并结合右图,回答 13--14 题。

13.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A.11 ~ 12 月B.3~4月C.5~6 月D.7~8 月14. 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A. 亚热带季风气候B. 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沙漠气候D. 热带雨林气候(2004年广东卷(新课程))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

读右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5--17题。

15.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A.夏季B.春末C.冬季D.初秋16.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C. 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D. 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17. 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A. 半年B. 一年半C. 两年半D. 三年半(2008 年广东卷 ) 读某地年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8--19 题。

18.对该地气候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A.气温年较差小B.最冷月气温大于18℃C.降水季节分布均匀 D .夏季降水丰富19.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数据,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2006 年江苏卷 ( 新课程 )) 右图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20--21 题。

20.图中 a 处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21.图中 b 处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 C .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2008 年江苏卷 ) 右图为“某月沿 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

读图回答 22--24 题。

22.上述“某月”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23.该月份甲地盛行:A .东南风B .东北风C .西南风D .西北风24.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 .高温多雨 B .低温少雨 C .温和多雨D .炎热干燥(2013 高考题重庆卷 ) 图 1 是 47°N 部分地点海拔 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25--27 题。

25. 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800m影响因素是m 700A .距海距离B .地形条件 (600量500C .局地水域D .植被分布水40026. 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降200300 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年100A .虫害B .冻害C .滑坡D .洪水降水量 800海拔700)600m甲500(400拔乙300海200100125127 129 131133 135图 1东经(°)27.材料所示的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 . 含沙量高B . 流程较短C . 春夏汛明显D . 冰川补给为主(2014 安徽卷) 1958 年竺可桢在 《中国的亚热带》 一文中指出: 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 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 104°E ;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 。

完成 28--29题。

28. 我国亚热带在 34°N 以南、 104°E 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A. 纬度位置B. 地形C. 季风D. 海陆位置29. 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A. 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 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C.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 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2014 浙江卷)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

当水分盈 亏量> 0 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 0 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

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湿度曲线图。

读图,完成第30--31 题。

30. 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气温要求是≥ 20℃,最短生长期为4 个月。

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A .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B .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C .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D .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31. 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二.综合题: 1. 下图为非洲安哥拉的区域图。

安哥拉全境大部分都是高原,尤其是中部地区海拔更高,年均温在22℃左右,素有“春天国度”的美誉。

(1)分析安哥拉中部地区“春天国度”美誉的由来。

( 6 分)(2)比较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 14 分)2. (2003 年全国卷 ( 新课程+旧课程 ))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

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等为由,一再推迟。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 英吉利海峡常年受 ________( 风带 ) 的影响。

(2) 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条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对渡海作战有什么 影响? ( 提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过程中,气压与风的强弱也发生变化 )( 2014 四川卷) 3. ( 24 分)图 7 中 M 、N 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

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 M 、 N 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 10 分) 4.( 22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 称的攀枝花 1 月平均气温达 13.6 ℃(昆明为 7.7 ℃,成都为 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 “温 暖之都”。

图 7a 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7b 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金30沙755667403000江 15001000攀枝花国界1000昆明7556山峰/高程/米 250攀枝花10007556河流0 10 20km1001052000等高线图 7a图 7b(1 )分析攀枝花 1 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 8 分) (2 )推测攀枝花 1 月份天气特征。

( 6 分)(3 )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 ,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

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 度提出质疑。

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

(8分)5.(2005 年江苏卷 ( 新课程 ),32) 图 7、图 8和图 9 分别表示某区域 1 月、 7 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 a 、 b 、c 三点分别表示三个城市。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7图 8 (1) 图示三个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城市代号是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 。

(2) a 城市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________,该城市气候特点是 ________。

c 城市所属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该城市气候特点是 __________ 。

(3) 最适宜修建滑雪游览中心的城市代号是 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 。

(2014 年高考天津卷) 6. ( 20 分)读图,回答问题。

(1)图 7 中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____。

( 2 分)(2)据图 8 分析,与 Q 城比较, B 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9 分)( 3)据图 7、图 8 中的信息,概括出 B 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

请答出三项。

(9分)气压带和风带专题练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5 DCBDA 6— 10 CBBCB 11— 15 DBABC 16— 20 CBCCB 21— 25 ACADB 26—30 BCBDB 31 D 二.综合题1.⑴安哥拉中部地区纬度低 ; 海拔高 ; 气温年较差小,四季如春。

( 6 分)(2) 甲地降水量小于乙地 ; 甲地终年少雨,乙地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6 分)原因 : 甲地受从陆地吹向海洋的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且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故终年少雨 ;(4 分 ) 乙地冬半年受东南信风控制,降水较少,夏半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多。

(4 分 )2. (1)西风(2)夏季半年南北温差小,气压梯度力变小,西风强度减弱,海上风浪变小,较利于渡海作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