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诗人简介

合集下载

2020部编语文六年下册《古诗三首之马诗 石灰吟 竹石》知识点梳理

2020部编语文六年下册《古诗三首之马诗 石灰吟 竹石》知识点梳理
四、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
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清白留在人世 间。
五、诗歌主题 《石灰吟》借洁身自好的石灰,表达了作者爱国尽忠,不怕牺牲的精 神。
六、问题归纳 1、作者所写的石灰有何特点呢?诗中哪些词描写了石灰的经历把它 圈出来并分析。 答:“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千锤万凿”这里的 “千”和“万”是虚指、写出了石灰在开釆时经历了无数次的开凿和 锤打。烈火焚烧石灰需要 900 度以上的高温,并且还要经过长时间的 煅烧,对于石灰石而言,这是一个多么煎熬和漫长的过程。石灰石经 过焚烧,变成雪白的块状后,还要经过敲碎,使它粉骨碎身。那么,
面对这些折磨,石灰是怎样的态度呢?“若等闲”“浑不怕”,在石 灰眼里,千锤万凿是若等闲,烈火焚烧也是若等闲。“浑不怕”更是 说明了同样的意思。石灰在经历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之 后,最终的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留清白在人间”。此时,我 们不由得敬佩石灰顽强不屈、不怕牺牲、正直清白的品格和精神。
语文六年下册《古诗三首之马诗/石灰吟/竹石》知识点梳理 学习托物言志一类诗的学习方法: 1、读懂诗句,知道所写之物的特点。 2、借助资料发现物和人大相似之处。 3、明白诗人所言之志。
《马诗》知识点梳理 一、诗歌原文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二 作者简介 作诗背景 作者简介
七、板书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托物言志
一身正气 嫉恶如仇
八、拓展 1、特定美称 岁寒三友: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2、古人运用“托物言志”时的讲究 答:喜欢将个人的志向意愿理想用具备类似特点的物体作为载体。如 “岁寒三友”松竹梅,由于它们的耐寒特性,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

《马诗》诗意

《马诗》诗意

《马诗》诗意
《马诗》的意思是:平沙覆盖着一片沙漠,在月光下犹如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燕山山脉连绵起伏,一弯明月高悬天空中,就像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给我的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在秋日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马诗·大漠沙如雪》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二十三首》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别有意味。

诗的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后两句想象跨马奔驰,强烈传出企盼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

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李贺的诗马诗

李贺的诗马诗

李贺的诗马诗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一首。

这首诗开头一个“龙”字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奇特外观,银蹄踏烟之矫健体格,定是良马。

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

诗以龙脊银蹄的骏马自比,慨叹纵有千里马但却没有识千里马的伯乐,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与愤懑之情。

全诗如下:马诗(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评析:首一个“龙”字已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外观奇特,银蹄踏烟之体格矫健,终是良马无疑。

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

马诗(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评析:腊月,无草可食,唯有草根聊以充饥,却也深埋于盐雪之下。

饥肠辘辘,哪管得入口是硬是软。

如此境地,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可怎知,衔到的还是带刺的蒺藜。

马之饥,还是人之饥,马之困,还是人之困。

马诗(三)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评析:忽然想起周穆王西域取玉,赤骥终于离开凤苑这游乐之地,有了一方展示神力之天地。

羡慕,还是期盼?马诗(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评析: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

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马诗(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评析: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此篇写良马出自名地,而边陲天地广阔,正可奋勇奔驰,唯待知遇名主也。

何当二字,托出盼望之意。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割据,战事频频,作者以名马自喻,言虽然生逢用人之时,亦有用才之地,但尚需惜才用才之主。

这是李贺马诗的基本意旨。

李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一直怀有建功立业之心,为此,他甚至宁愿投笔从戎。

但这一理想终难实现,所以他的诗中总会有一股郁郁不平的悲愤之气。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马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马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马诗体裁:诗题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者:名字:李贺年代:唐代描述: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翻译:原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原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

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

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马诗》译文及赏析

《马诗》译文及赏析

《马诗》译文及赏析《马诗》译文及赏析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随着时间的进展,将记事类文件加以编排,供人阅读,并达到传播知识经验的目的,便形成了一部图书,图书的内容日益增多,载体趋向多元,制作技术不断改进,为了方便阅读,产生了“简册”、“卷轴”、“册页”、“线装书”等不同的装帧样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马诗》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马诗》唐代: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马诗》注释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

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钩:古代兵器。

何当:何时。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马诗》赏析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钩”是一种弯刀,一种武器。

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的意思。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年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荆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乍看是应用赋法,实则启动后两句抒情,又具有兴义。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三、四句借马以抒情。

李贺的《马诗》古诗鉴赏

李贺的《马诗》古诗鉴赏

李贺的《马诗》古诗鉴赏李贺的《马诗》古诗鉴赏此诗与《南园》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贺的《马诗》古诗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赏析: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五首。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这首诗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谁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这首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李贺《马诗》经典古诗全集

李贺《马诗》经典古诗全集

李贺《马诗》经典古诗全集《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

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贺《马诗》经典古诗全集,欢迎大家阅读!马诗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首一个“龙”字已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外观奇特,银蹄踏烟之体格矫健,终是良马无疑。

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

马诗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腊月,无草可食,唯有草根聊以充饥,却也深埋于盐雪之下。

饥肠辘辘,哪管得入口是硬是软。

如此境地,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可怎知,衔到的还是带刺的蒺藜。

马之饥,还是人之饥,马之困,还是人之困。

马诗三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忽然想起周穆王西域取玉,赤骥终于离开凤苑这游乐之地,有了一方展示神力之天地。

羡慕,还是期盼?马诗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

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

起句平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本是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

“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

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

诗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

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

《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

房星明,则王者明。

”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

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

《马诗二十三首(选三)》李贺唐诗鉴赏

《马诗二十三首(选三)》李贺唐诗鉴赏

《马诗(选三)》李贺唐诗鉴赏《马诗二十三首(选三)》李贺唐诗鉴赏古人咏物多是为了述志。

咏物即是一种自成一格的抒情诗,如骆宾王笔下的蝉,杜甫笔下的鹰,都是借物抒情。

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马诗二十三首(选三)李贺其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五大漠沙似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其十五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鉴赏:《马诗二十三首》是诗人李贺的一组著名咏物诗。

古人咏物多是为了述志。

咏物即是一种自成一格的抒情诗,如骆宾王笔下的蝉,杜甫笔下的鹰,都是借物抒情。

李贺咏马,亦是借马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里所选三首:一首咏马之非凡品质,一首咏马之志向,一首咏马之遭遇,从三个方面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在《其四》中出现的这匹马,具有飞骏的气概。

诗一开首就有如一阵霹雳,劈头而来,突出了马的不同寻常的来历。

此马乃是天马,是马星之精魂。

所以一开头就有一番震慑读者心灵的力量,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但更主要的开头两句是为了塑造马的神骏形象作准备,由于有了开头两句,“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才显出此马的力量。

“瘦骨”点明此马遭际十分不幸,只剩下了嶙峋瘦骨,这一刻画又对下一句起反衬作用:虽然只剩下一把瘦骨,但还是那么坚劲有力,一蹄一步,仍然发出铮铮震耳的金属敲击声。

这样,马的内在不凡的品质——天马、房星之精魂,就化成了外在的.形象的表现。

这中间又以“瘦骨”作反衬,更显得此马之不同寻常,在结构上也见出波折来,不同于一般平直之作。

虽然只是寥寥四句,但却如见其影,如闻其声地把这匹骨格清瘦而神骏无比的天马塑造出来了。

这马既是具有如此内美的神骏之驹,那自然亦应有远大的志向。

发挥马的才能最好的处所自然是沙场,遇英雄之主,驰骋沙场,当能建立不朽的功业。

《其五》一诗的前两句饱含深意地、又十分朴素地展示了一幅辽阔广袤而又不无带点苍凉意味的沙场景象:在宽阔无边的大沙漠上,燕然山在远处绵延峙立,一弯新月高高地挂在山顶上,月影照临沙漠,整个沙漠如同覆盖着一层皑皑白雪。

2020部编语文六年下册《古诗三首之马诗 石灰吟 竹石》知识点梳理

2020部编语文六年下册《古诗三首之马诗 石灰吟 竹石》知识点梳理

语文六年下册《古诗三首之马诗/石灰吟/竹石》知识点梳理学习托物言志一类诗的学习方法:1、读懂诗句,知道所写之物的特点。

2、借助资料发现物和人大相似之处。

3、明白诗人所言之志。

《马诗》知识点梳理一、诗歌原文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二作者简介作诗背景作者简介李贺(791-817年),字长吉。

“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

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后人誉为“诗鬼”,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

李贺从小刻苦读书,积极求仕,一心想要建功立业,然而并未如愿,先后经历了举仕无门的惆怅,从军无路的失落。

作诗背景李贺生活的中唐正是藩镇割据的时代,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

他希望能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是不被赏识,于是他创作了一组关于马诗共23首来抒发自身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慨,就是《马诗》就是其中的第五首。

三、注释:1、大漠:广大的沙漠。

2、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3、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4、何当:何时将要。

5、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6、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7、清秋:清朗的秋天。

四、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恰似那弯弯的金钩。

什么时候才能给骏马带上镶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任意驰骋,建立功勋呢?五、诗歌主题及写作方法主题:诗人李贺借骏马,表达了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怀才不遇的悲叹。

写法:这种借物来抒发自己心中志向的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六、问题归纳1、请分析诗中比喻的妙用。

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引发读者的联想。

“沙如雪”既是从视觉上写出了沙漠在月下的颜色,又从触觉上写出了夜间寒冷的感觉。

“月似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武器和征战的场景。

诗人那极为丰富的想象让人赞叹。

2、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呢?请你联系诗中的关键词来具体说说看。

《马诗》诗意

《马诗》诗意

《马诗》诗意
摘要:
一、《马诗》背景介绍
二、李贺创作《马诗》的原因
三、《马诗》的主题思想
四、《马诗》的艺术特色
五、结论
正文:
《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创作的一组诗歌,共二十三首,以马为主题,抒发了作者对马的赞美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李贺生活在唐朝盛世,那时的社会风气喜好骏马,马成为了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李贺出身贫寒,但他才情出众,渴望为国家效力,因此,他以马为载体,借马抒怀,寓意自己希望建立一番事业,为国家做出贡献。

《马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诗人对马的优良品质进行了赞美,如马的矫健、勇敢、忠诚等;其次,诗人借马表达了自己对功名的渴望,以及怀才不遇的感慨;最后,诗人通过对马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观念。

在艺术特色方面,《马诗》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李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将马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其次,诗人采用了许多独特的艺术手法,如拟人、排比、设问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最后,李贺在诗歌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总的来说,《马诗》是李贺以马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古诗赏析第十首李贺《马诗》

古诗赏析第十首李贺《马诗》

古诗赏析第十首李贺《马诗》马诗(二十三首之五)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大图模式•••••大图模式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

李贺是唐宗室远支,其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

李贺少年时就已才华横溢且勤奋苦学,但有人忌妒他的才华就毁谤说他父亲名晋肃,他应当避父讳不得参加进士科举考试。

韩愈曾为此作《讳辩》一文,驳斥流言。

但无奈李贺还是因此而仕途偃蹇,不能应试中第,只担任过从九品的小官。

李贺又体弱多病,死时年仅二十七岁。

李贺的诗作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以大胆、诡异的想象,构造出虚幻迷离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因其部分作品情调阴郁低沉,故李贺被后世称为“诗鬼”。

大图模式•••••创作背景作者李贺所处的唐代中后期,藩镇割据非常严重,中央政府对藩镇势力几乎无能为力。

诗中的燕山代指河北幽州一带藩镇肆虐最为严重的地区,作者以咏马来表达希望建功立业,平定割据的理想,同时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作品赏析这首诗主要运用比兴手法,借马抒情,通过咏马来表现志士的能力、抱负以及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极富边地特色的景物,描绘出一幅宁静旷远的画卷。

边地的燕山山脉连绵不绝,清秋的晚上,一弯明月悬挂天空;荒凉的沙漠戈壁平坦无垠,砂砾在月光映照下仿佛霜雪一般,给人清冷的感觉。

“月似钩”中的“钩”是武器的一种,从弯月联想到武器的形象,说明诗中包含着作者疆场杀敌,报效国家的内心活动,战场环境恶劣,但却是英雄用武之地。

这两句的背景描写,用了两个比喻,同时以景物引出抒情,又是运用了“兴”的手法。

大图模式诗的后两句是抒发感情,诗人想象骏马何时才能披挂全副武装,装备起来驰骋疆场,建立功勋。

因为当时边氛未靖,作者有才而不能伸,企盼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所以诗中既有郁郁不平的悲愤之气,又不免雄心勃勃,跃跃欲试,想要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金络脑”是贵重的装饰,象征的是受到重用。

马诗

马诗

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
万户侯?”
(元和八年) 24岁
5
六月末,前往潞州,投友张彻。寄人篱下近2年。作 《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6
(元和十一年) 26岁 淮西兵乱 稍解,李贺北归返家,不久病故。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

之情,同时也有不被赏识的苦
闷之情。
1 2 3
(公元806)17岁:李贺从小就很聪明,少年时代就很有 诗名。他虽然自称“王孙”,可他自己也知道,他这片皇 室远支的叶子已经渺小得看不见皇族的主干了。所以他发 奋读书,希望有朝一日能依靠金榜题名干一番事业。他的 功夫没有白费,元和二年(公元807年)他去洛阳拜访已富 盛名的韩愈,深受这位大文学家的赏识。
梳理文意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燕山:这里的“燕山” 暗示藩镇之祸。
钩:弯刀,是古代的 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了一层白皑皑 的霜雪,燕然山上的新月,如弯钩般高悬。
梳理文意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金络脑:以黄金为饰 的马头络,象征马匹
受到重用
走:跑, 疾驰的意思。
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天的战 场上驰骋,建立功业呢?
读——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忧虑? 读——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愤慨? 读——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 ……
李 师读:他,以诗为业;他,以国为线
女生读:你绝望,“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

死草生华风”
男生读:你爱国,“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

玉龙为君死”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李贺马诗李贺马诗二十三首《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

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李贺马诗篇1马诗(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马诗(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马诗(三)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马诗(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马诗(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六)饥卧古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

马诗(七)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袁?马诗(八)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马诗(九)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马诗(十)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马诗(十一)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马诗(十二)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马诗(十三)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马诗(十四)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马诗(十五)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马诗(十六)唐剑斩隋公,拳毛给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马诗(十七)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马诗(十八)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慕青山?马诗(十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马诗(二十)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马诗(二十一)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马诗(二十二)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马诗(二十三)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鉴赏马诗(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经典马诗二十三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贺简介

经典马诗二十三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贺简介

>马诗二十三首·其一朝代:唐代作者:李贺原文: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写翻译写赏析分享评分:678910 很差相关翻译写翻译马诗二十三首·其一译文及注释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银蹄奔驰白色一片如踏着云烟。

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

注释⑴龙:健壮的马。

⑵连钱:形容毛色斑点状如连接的铜钱。

⑶韂( ...相关赏析写赏析马诗二十三首·其一简析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一首。

这首诗开头一个“龙”字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奇特外观,银蹄踏烟之矫健体格,定是良马。

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 ...作者介绍李贺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吉,世人称他为“诗鬼”。

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此称他为李昌谷。

有“诗仙”之称。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view_3697.html古诗大全古诗文网 KKD6BM明茨伯格被称为管理学界的离经叛道者,在其《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中,他并没有给战略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是把战略理论归结为十个学派,并一一点评。

他认为,简单从一个角度来解释战略就好比是盲人摸象:摸到鼻子的人说大象是一条蛇,摸到耳朵的人说大象是一把扇子,摸到膝盖的人说大象是一棵树,摸到尾巴的人说大象是一根绳子,摸到大象身躯的人说大象是一堵墙营销3.0版本,令人应接不暇。

那么,营销的本质是什么?很多人觉得这是已经有定论的话题,不值得讨论,当然也有人说营销就是4P,或者4C,则是典型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最初在美国,营销的含义是:若干市场因素的各种结合从而影响市场供给,这些因素包括促销、推销、有组织的销售活动。

《马诗》诗人简介-马诗

《马诗》诗人简介-马诗

《马诗》诗人简介|马诗李贺[又名:诗鬼]李贺,字长吉。

系出郑王后。

七岁能辞章。

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自目曰《高轩过》。

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

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

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能效者。

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

仕为协律郎。

卒年二十七。

诗四卷,外集一卷。

今编诗五卷。

李贺(公元790816)是中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仕途蹭蹬,贫病交加的困境下,仅仅度过了人生的二十七个春秋。

生命虽短暂,但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目睹朝政混暗,国势衰微,加上自己遭际坎坷,因而愤强激越,他把这种思想感情熔铸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长吉体诗风。

李贺天才奇旷,熔古烁今,又独辟路径,自成面目,以不同凡响的创意,给人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篇,在唐代诗歌史上卓然绝立,为后人所不及。

李贺诗歌一直让后人交口称誉,深为赞叹,李贺是中唐至晚唐诗风转变的重要人物,在唐代诗坛和我国诗史上永放异彩。

中国唐代诗人。

字长吉。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

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

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

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

李贺一生以诗为业,其诗可分为4类。

①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

此类诗有的直陈时事,有的借古讽今。

名作有《雁门太守行》、《老夫采玉歌》等。

这类诗中,五古、七古较少,多为乐府诗。

或借旧题,或创新题,大都凝练绚丽。

也有的含义隐晦,如《金铜仙人辞汉歌》。

②个人发愤抒情。

这类诗有个人失意困顿、疾病缠身的消沉和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叹,也有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和世上英雄本无主,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壮志。

③神仙鬼魅题材。

这类诗曲折表现他对现实的厌恶和否定。

后人因此称他为鬼才。

④咏物等其他题材。

这类诗总的表现了李贺诗题材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

六下语文古诗词三首马诗课堂笔记

六下语文古诗词三首马诗课堂笔记

六下语文古诗词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一、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五言绝句组诗,共二十三首。

(完整版)《马诗》

(完整版)《马诗》
推广。
媒体宣传
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如电视、 电影、网络等,扩大传统文化 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文化活动
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诗歌朗 诵会、传统文化讲座等,提高 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
国际交流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 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
台。
05
跨文化对比与启示
东西方马文化差异比较
东方马文化
形象生动
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马的 各种形象,如骏马奔腾、老马识
途等,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手法多样
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 手法,将马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情感丰富
在描绘马的形象时,诗人融入了自 己的情感,如对马的喜爱、对英雄 的敬仰等,使诗歌情感更加丰富。
抒发情感与意境营造
在东方,马往往被视为力量、勇气和忠诚的象征,被广泛用于战争、交通和农 业生产等领域。东方马文化注重马匹的品种改良和骑术表演,强调人马合一的 境界。
西方马文化
在西方,马文化同样源远流长,但更加注重马匹的竞技运动和休闲娱乐功能。 西方马术运动种类繁多,包括马术表演、马球比赛、越野赛马等,体现了西方 人对马匹速度和灵活性的追求。
不同民族对马匹形象塑造异同点
01 02
汉族马文化
在汉族文化中,马往往被赋予吉祥、勇猛的意义,如“马到成功”、“ 龙马精神”等成语都体现了对马的崇敬和喜爱。汉族马匹形象多呈现为 矫健、神骏的特点。
蒙古族马文化
蒙古族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马在蒙古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蒙 古族马匹形象多表现为粗犷、豪放,强调马匹的耐力和适应性。
社会影响
通过描绘马的形象,诗人抒发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的热切愿望, 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贺写马诗的生平

李贺写马诗的生平

李贺写马诗的生平
李贺写马诗的生平如下: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

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

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但贺终不得登第。

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

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诗囊。

《马诗二十三首》(长吉属马),借咏马以反映现实政治,抒发作者的愤激心情。

马诗的诗人简介

马诗的诗人简介

马诗的诗人简介马诗(1913年-2003年),祖籍湖北黄梅,后随家迁居南昌。

他是我国现代诗歌的先驱,同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

作为文坛巨匠之一,马诗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文学才华,成为了当代文学界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以下是马诗的诗人简介。

一、革命诗人马诗的诗歌最初是以革命为主题,表达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向往。

他的第一部诗集《孤雁》于1940年问世,书中的诗歌带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

在《动火》这一反战主旨的诗中,他写道:“坐在地下,肝肠寸断,战火燃亮天空,我问敌人,我的罪过是什么?”这一句慷慨激昂的诗句,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爱情诗人随着时代的变迁,马诗的诗歌主题逐渐从革命转向了爱情。

在1944年出版的《红炉》中,他表现出他的柔情和激情。

他抒发了对身为女性的爱人,以及对青年时期的怀石难以释怀的情感。

《金龟子》中的《一封情书》,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他通过文学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哲学诗人马诗是一位哲学派的诗人,他的笔下描绘的不仅是爱情与战争,而且更是思考人生的意义。

在诗中,他探讨了人生的本质,呼吁人们要关注人类的幸福和进步。

他的诗作在思想深邃与艺术高超之间平衡并存,如《月之初期》,他以诗人的思维方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由的崇尚,“人的生存,是要有意义和目标,不应该像草木一样随风飘摇。

”四、时代诗人马诗是一位深受时代影响的诗人,他的文学创作紧跟时代步伐。

从革命诗到爱情诗,再到哲学诗,马诗的作品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又制造了时代的浪漫。

他的诗歌如同美妙的乐曲,将脉脉温情与黑暗的反思完美结合,倾听着那个时代里每一个人内心的呼吸。

五、文坛巨匠马诗是当代文坛巨匠之一,他以出色的文学成就,赢得了读者的认可。

1956年,他出版了《马诗诗选》。

该书包括了他早期和中期的作品,在文坛引起了轰动。

他还获得了许多文学奖项,包括1984年国家最高文艺奖——鲁迅文学奖。

他的经典名句“生命的诗人,总是前推不停的马车”被广为传颂,成为他诗歌代表作品中的经典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诗》诗人简介
导读:李贺[又名:诗鬼]
李贺,字长吉。

系出郑王后。

七岁能辞章。

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自目曰《高轩过》。

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

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

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能效者。

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

仕为协律郎。

卒年二十七。

诗四卷,外集一卷。

今编诗五卷。

李贺(公元790—816)是中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仕途蹭蹬,贫病交加的困境下,仅仅度过了人生的二十七个春秋。

生命虽短暂,但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目睹朝政混暗,国势衰微,加上自己遭际坎坷,因而愤强激越,他把这种思想感情熔铸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长吉体”诗风。

李贺天才奇旷,熔古烁今,又独辟路径,自成面目,以不同凡响的创意,给人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篇,在唐代诗歌史上卓然绝立,为后人所不及。

李贺诗歌一直让后人交口称誉,深为赞叹,李贺是中唐至晚唐诗风转变的重要人物,在唐代诗坛和我国诗史上永放异彩。

中国唐代诗人。

字长吉。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

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

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

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

李贺一生以诗为业,其诗可分为4类。

①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
象。

此类诗有的直陈时事,有的借古讽今。

名作有《雁门太守行》、《老夫采玉歌》等。

这类诗中,五古、七古较少,多为乐府诗。

或借旧题,或创新题,大都凝练绚丽。

也有的含义隐晦,如《金铜仙人辞汉歌》。

②个人发愤抒情。

这类诗有个人失意困顿、疾病缠身的消沉和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叹,也有“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和“世上英雄本无主”,“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壮志。

③神仙鬼魅题材。

这类诗曲折表现他对现实的厌恶和否定。

后人因此称他为鬼才。

④咏物等其他题材。

这类诗总的表现了李贺诗题材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

李贺诗想象丰富奇特,幽深奇谲,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富有浪漫气息。

但也有少数明白易懂的诗,他擅长短篇,《天上谣》、《梦天》、《帝子歌》、《湘妃》等是其代表作,被称为长吉体。

他多写古诗与乐府,近体很少,无七律。

他的诗借鉴了齐梁宫体诗的词采,也沾染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

由于太注意雕琢,有的诗往往词意晦涩,堆砌词藻。

李贺曾自编其集。

有《李贺诗歌集注》。

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