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概况
南陵县概况
南陵县概况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是通往“两山一湖”的重要门户。
总面积1263.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9.3万亩,可养水面14万亩,山林56万亩。
辖8镇157村,人口55.4万人。
国道205、318线和省道320、216线交汇于县城,京福高速铁路、铜南宣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是皖南重要的交通枢纽。
南陵历史悠久,人文炳蔚,为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境内遗有大工山古铜矿冶遗址和千峰山土墩墓群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国名将周瑜曾任县令。
诗仙李白两度携家寓居于此,留有《南陵别儿童入京》等千古名诗。
南陵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现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境内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大浦试验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地质公园丫山花海石林旅游区,省级森林公园小格里,省级重点保护寺庙乌霞寺。
境内丫山“凤丹”、“南陵大米”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南陵盛产优质大米、木材、丹皮、蘑菇、莲藕等,素称“芜湖米市,南陵粮仓”,被誉为“江南鱼米之乡”。
矿产资源有铜、铁、锑、煤、金、白云石、石灰石、氟石等。
近年来,全县上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工业主导地位,以“实施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强化招商引资、促进城乡统筹”为主线,全力加快经济开发区、县城新区、大浦试验区和镇级经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财政收入10.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6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51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57元。
自2007年起,南陵县连续两届获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十佳经济开发区”称号,连续四届获得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称号。
2010年南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一、综合初步测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1043019万元,比上年增长18.1%,人均GDP18831元,比上年增长27.6%。
南陵县 旅游景点
南陵县旅游景点.
南陵县位于中国安徽省芜湖市境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景点。
以下是南陵县的一些著名旅游景点:
1. 孙中山故居:位于南陵县磨店镇,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出生地和成长地。
故居内有孙中山少年时期的生活用品、文物展览等。
2. 鞍山风景区:位于南陵县鞍山镇,是一个以自然景观为主的风景区。
这里山峦叠翠、溪流潺潺,有着原始的自然风光,还有奇石、山泉、古树等景色。
3. 孔由墓:位于南陵县庙前镇,是明代孔子第77代孔伟大的
墓地。
墓地内有石坊、墓塔和祭祀设施等,是一处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景点。
4. 七里画廊:位于南陵县大杨镇,是一条长约七里的山间小道,两旁种植着树木和花草,景色优美。
这里还有一些农田和村庄,可以感受到农村的宁静和田园风光。
5. 石林寺:位于南陵县金店山脚下,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
寺内有石刻佛像,以及古老的建筑和庙宇,让人感受到古老文化的魅力。
这些景点各有特色,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自然风光,都能让您在南陵县的旅行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南陵美好乡村旅游景点
南陵美好乡村旅游景点南陵县位于安徽省的南部,被称为“黄山脚下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是一处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县,全县土地面积1610平方公里,下辖1个街道、7个镇、2个乡,总人口约103.7万。
南陵县是长江流域著名的美景之一,这里拥有美丽的山水、丰富的文化和乡土风情,是一个非常适合旅游的地方。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南陵美好乡村旅游景点。
一、南陵县博物馆南陵县博物馆位于南陵县城洛阳山公园内,是一座集文化、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馆内共展出古代金石、陶瓷、织锦等历史文化珍品和安徽民俗、地方文化艺术等展品,其中明清南画、乾隆珐琅釉瓷器、宋元青瓷器、明清家具等展品极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二、板桥古镇板桥古镇位于南陵县城南3公里处,是安徽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拥有中国风筝之乡、中国传统器乐之乡等多项荣誉。
古镇中保存有许多古建筑、古桥、古碑、古井、古塔等历史文化遗迹,是南陵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云竹山庄云竹山庄位于南陵县城西南34公里处,占地面积230亩,依山傍水,绿草如茵,四周环山闻仙岭、鹿顶山等多座山峰环绕。
云竹山庄是一个观光、娱乐、休闲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是南陵乡土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一批景点之一。
四、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省南陵县、祁门县、黟县交界处,占地面积46.67万亩。
洛山区内山峰、峡谷、溪流、瀑布等景观互相辉映,有着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五、百草圆村百草圆村位于南陵县县城西北25公里处,是南陵县的一个著名的生态旅游区,是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区,景区内有百亩奇花异草园、动植物园、水乡古村、民俗文化园等景点。
六、渡江战役历史景区渡江战役历史景区位于南陵县城东北方向,是一处重要的纪念战役历史的景区。
这里有渡江战役的胜利纪念碑、渡江战役遗址公园、百年鱼场等景点,让游客可以深入了解渡江战役的背景和历史。
以上就是南陵美好乡村旅游景点的介绍,南陵县的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者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郁的乡土风情和自然风光,是一处非常值得一去的旅游胜地。
南陵县经济开发区
南陵县经济开发区百科名片南陵,位于长江中下游安徽省东南部,是中国吴楚文化、青铜文化的发祥地。
南陵,地处长江开发开放梯度推进的结合点,承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发达地区辐射的最前沿,是向内陆地区扩散、建立生产基地、南下北上拓展市场的黄金跳板,是直接面向全国大市场的理想中心地。
南陵,总面积1263.7平方公里,现有人口55万,劳动力资源充裕,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民风淳朴、治安良好,是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生态示范区试点县、安徽省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县。
安徽南陵经济开发区从2001年开始规划建设,是安徽省省级开发区,属安徽省出口服装加工基地和机塑纺织创业基地。
开发区位于南陵县城西南部,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达到“五通一平”的标准。
开发区以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以食品深加工、矿物质深加工为重点发展产业,按“生态型、组团式、开放式”理念规划建设。
开发区工委、管委会作为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遵行简捷、规范、高效的服务宗旨,打造诚信开发区,对区内实行封闭式管理,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服务。
2007年,荣获安徽省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称号。
优越的地理位置南陵,隶属国家开放城市芜湖市,属南京都市圈,紧邻长三角经济圈,居华东中心位置,是中国经济最具竞争潜力的地区。
南陵地理位置优越,北临黄金水道长江,南接太平湖风景区,是南去黄山,西往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必经之路,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芜湖的主要粮仓。
境内山水相邻、风光宜人、物产丰饶,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
便利的交通网络南陵经济开发区紧邻318国道、205国道、320省道、216省道交汇处,北邻铜南宣高速,西靠滁黄高速,沟通合铜黄高速、宣杭高速、芜大高速。
开发区向南可达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向西可达武汉、拉萨等地;向北经芜湖、南京可达青岛、天津、北京等地;向东可达杭州、上海,车程分别为2、3.5小时;距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风景区仅百余公里,是安徽省旅游“两山一湖”的重要快速通道,交通十分便捷。
我的家乡 南陵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南陵县外文名称:Nanling 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级所属地区:安徽省芜湖市
•下辖地区:8个镇政府驻地:籍山镇•电话区号:0553 邮政区码:241300 •地理位置:安徽省南部面积:1263.7平方千米•人口:54万人(2007年末) 方言:江淮官话
小小的历史
•远古时期就有人类的活动痕迹~~
•春秋,自周武王封泰伯五世孙周章
为吴君(建立吴国)始,县境为吴
地。
~~
•唐,621 年(武德四年),改属池
州。
627 年(贞观元年),又归宣
州,属江南道~~
•清,行省下沿明制(宁国府),直
至宣统,所属府如故。
•也就~~南陵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
资源优势,在安徽可谓名符其实的
文物大县,有“青铜之源、米市之
仓”的美誉。
小小的风景(南陵广场)
小小丫山(4A风景区)
乌霞寺乌霞寺乌霞洞工山
镇大工村马仁山中。
乌霞寺寺始建于宋,
今存为清末建筑正殿
五间,后室二间。
门
前茂林修林,泉水潺
潺,环境幽静凉爽。
据《五松陈氏宗谱》
载,宋代陈翥在此撰
写了世界上最早研究
桐树栽培方法的论著——《桐谱》。
小格里森林公园。
芜湖哪个区发展前景好
芜湖哪个区发展前景好芜湖是安徽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淮河南岸,是我国沿海经济带与中部地区经济带的交汇点。
芜湖地处长江经济带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基础。
在芜湖市,发展前景最好的区域主要有三个:南陵县、弋江区和鸠江区。
首先,南陵县作为芜湖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芜湖市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全市的绿色农业示范区。
南陵县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农田面积,是芜湖市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区域。
同时,南陵县还是芜湖市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区域,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其次,弋江区是芜湖市的新兴工业区,也是芜湖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弋江区拥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是芜湖市重点打造的工业聚集区之一。
在弋江区,有着众多的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汽车制造、装备制造、新能源等。
而且,弋江区还积极引进外来投资,不断推动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最后,鸠江区是芜湖市的城市发展新区,也是芜湖市城市建设和综合发展的重点区域。
鸠江区拥有较大的用地资源和较好的市政基础设施,是芜湖市新兴的商贸和服务业集聚区。
在鸠江区,有大型的购物中心、商业广场和高档住宅小区等,同时还有很多服务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进驻,促进了商贸流通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总之,南陵县、弋江区和鸠江区是芜湖市发展前景最好的区域。
南陵县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农田面积,是芜湖市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区域;弋江区是芜湖市的工业聚集区,有着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较好的工业基础;鸠江区则是芜湖市的城市发展新区,具备较大的用地资源和较好的市政基础设施。
这三个区域的发展潜力巨大,将为芜湖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南陵旅游景点
南陵旅游景点
南陵是安徽省六安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拥有着众多的旅游景点。
以下为南陵旅游景点介绍:
1. 天柱山:位于南陵县城东30公里处,是皖南名山之一。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如“天柱”、“五云洞”、“东昆仑”、“天池”等景观。
2. 南陵古城:南陵古城坐落在南陵县城中心,是一座保存完好
的明代城池。
城墙高达10余米,周长约3.4公里,内设城门、城楼、护城河等构筑物,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3. 雁荡山:雁荡山位于南陵县西南部,是安徽省的著名风景区
之一。
这里山峰环绕,万千景致,有着“秀丽江南第一山”之美誉。
游客可以在这里登山、观景、游湖、观瀑、赏花等。
4. 瑶山瑶村:瑶山瑶村是南陵县的一个小山村,这里风景秀丽,人文风情浓厚。
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瑶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生活,品尝瑶族的美食,还可以参加瑶族的民俗活动。
5. 五龙洞:五龙洞位于南陵县西部,是一个神秘的地下溶洞。
这里有着奇妙的地貌景观,如石笋、石幔、石柱等,还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说故事。
以上就是南陵旅游景点的介绍,欢迎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 1 -。
南陵知识介绍
南陵知识附带芜湖旅游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隶属于国家级沿江开放城市芜湖市。
县境东北为平原,西南为低山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总面积1263.7平方公里,总人口54.5万。
南陵交通便捷,国道205、318线、省道320、216线交汇于县城,是皖南重要的交通枢纽,通往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热线的咽喉要道。
长江下游重要支流青弋江流经县境东部,源自西南山区腹地的漳河,蜿蜒绵亘奔向长江,孕育了千年古城的灿烂文化文明。
南陵县位于中国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是芜湖市下辖的一个县,南陵县地处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是通往“两山一湖”的重要门户,县境形状似“骆驼”。
风景名胜南陵县旅游景点有西山风景区、乌霞寺、奎潭湖、小格里森林公园、大工山、黄盖墓等。
最正确旅游时间:春秋两季。
区域分布:陵县辖8个镇: 籍山镇、弋江镇、许镇镇、三里镇、何湾镇、工山镇、家发镇、烟墩镇丫山花海石林旅游区位于长江南岸,南陵县何湾镇内,景区面积25平方公里,是我国长三角地区石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是一处集旅游观光、科考探险、避暑疗养、度假休闲的胜地。
旅游区内石林、溶洞、瀑布、峡谷、天坑、暗河、山顶湖景观融为一体,景色秀丽。
丫字峰、美人峰、蝙蝠峰、狮子峰,峰峰相望;大神龟、八戒石、蟾蜍观天、犀牛望月,妙趣横生;天坑、石林、尖山文笔、石山雄姿、牡丹石林,各具特色;燕倪洞、海龙洞、双龙井、暗河,神秘莫测。
龙井冬暖夏凉,一日三潮,极为罕见。
山顶南陵湖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一夜惊现,堪称奇景一绝。
丫山是著名的“牡丹之乡”。
每当清明前后,三万亩盛开的牡丹点缀在山石飘欲仙,为江南一大奇观峰岩之间,花与石相映成趣,争奇斗艳,美不胜收,置身于牡丹花海之中顿感飘。
芜湖市区乘车到马饮客运站,到马饮客运站乘601〔芜湖至南陵〕到终点站南陵西客站,然后在南陵西客站乘610〔南陵至丫山〕到终点站直达丫山风景区马仁奇峰森林马仁奇峰森林旅游区位于安徽省长江南岸芜湖境内的南陵、繁昌、铜陵三县交界处,距繁昌县城12公里,芜湖市区60公里,南京150公里、上海400公里,铁路、公路、航运均可到达。
南陵县
南陵县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县境东北为平原,西南为低山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总面积1263.7平方公里。
南陵交通便捷,是皖南重要的交通枢纽,通往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热线的咽喉要道。
长江下游重要支流青弋江流经县境东部源自西南山区腹地的漳河,蜿蜒绵亘奔向长江,孕育了千年古城的灿烂文化。
南陵钟灵毓秀,物华天宝。
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县境依山傍水,山奇水秀,形成许多赏心悦目的自然景区。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集溶洞、石、峰、泉、花、树、禽、兽为一体的丫山花海石林风景区(西山风景区)丫山花海石林风景区简介丫山花海石林风景区地处安徽省南陵县何湾镇境内,景区因主峰呈“丫”字型而得名,原为西山风景区,国家4A级风景区,由南山寺(待恢复)、花海石林、天坑、龙山四个景区组成,总面积25平方公里,,合铜黄、沿江、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傍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景区属典型喀斯特地貌,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景区内现有丫字峰、美人峰、蝙蝠峰、狮子峰、大神龟、八戒石、蟾蜍望天、犀牛望月、双燕接吻、夹马石等景观,拥有燕倪洞、仙子洞、海龙洞、仙人洞等大小99处溶洞;景区内有多处泉水、湖泊,著名的有南陵湖(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形成)、龙宫泉、双龙井、珍珠泉、放生池等;景区内有一大一小两条峡谷,分别是宽阔、粗旷的丁桥大峡谷和九龙峡谷,在丁桥大峡谷中心有天鹅湖,和九龙峡谷内形成里落差高达30多米的九龙瀑。
当地居民祖祖辈辈种植药用牡丹,每到春天,万亩牡丹蔚然成为花海,现景区拥有三个牡丹观赏园,各色牡丹和石林组成了壮观的花海石林。
除此之外南陵还有许多集自然和人文于一体的旅游资源如古秘幽邃的省级重点保护寺庙乌霞寺,烟波浩淼的奎潭湖,神秘的小格里森林公园等。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乌霞寺乌霞寺乌霞寺始建于宋,今存为清末建筑正殿五间,后室二间。
门前茂林修林,泉水潺潺,环境幽静凉爽。
南陵县人文地理特征研究报告
南陵县人文地理特征研究报告李玉婷地理科学专业2007级(1)班学号:170207027一、地理概况南陵县(30°38′-31°10′N,117°57′-118°30′E)地处皖江北陲,长江南岸,安徽省的东南部,属长江平原向皖南低山过渡地带,东临宣城,西连铜陵、青阳县,南靠泾县,北邻芜湖繁昌县。
全县总面积1263.7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05%,其中耕地50.99万亩,山场77.4万亩(石头山17.7万亩,宜林山场9.70万亩),水域14万亩,道路与庄园47.17万亩,大体是“四山一水三分田,二分道路与庄园”。
县东西最大横距51.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6.9公里,县境形似骆驼,县治距芜湖市区42公里,合肥市186公里,南京市156公里,杭州市290公里,上海市356公里。
南陵县在大地构造上属下扬子台坳的沿江拱断褶带,长期以来受下降运动的控制;沉积了寒武系至中三迭统,厚逾万米的滨海或浅相沉积。
经过长期地质内、外营力的作用和数度沧桑巨变,形成目前南陵地貌景观和山川大势。
南陵县地处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的过渡地带,西部边缘以低山、丘陵地貌组合为主,中部以丘陵、台地和平原地貌结构占主导地位,东部则以圩区平原和洼地平原为主。
低山海拔多为400-500米,其中大工山海拔558米,为县境内最高山,丘陵海拔为100-250米。
南陵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光照充足,雨热同季。
全县平均气温15.8"C,年平均日照时间1935.4小时,日照率约为43.7%,年平均无霜期236天,年平均降水量1402.6毫米。
历年平均湿度为82%。
这样的气候条件也造就了县境内的各河流和湖泊,主要河流有青弋江、漳河及其30余条支流,境内最大湖泊是位于许镇镇境内的奎湖,面积478.4公顷。
县内平原、丘陵、低山地貌俱全为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南陵县情及产业发展概况
南陵县情及产业发展概况南陵县位于中国安徽省蚌埠市东南部,地处淮河中下游平原,是蚌埠市的一个县级市。
以下是南陵县情及产业发展概况。
南陵县总面积1174平方公里,人口约65万人。
全县下辖15个乡镇,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
境内有南陵河和背山岩两大岩画群,是安徽省保护岩画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此外,南陵县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景点,如南陵县城南北湖和县城中的古街巷,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县内还有许多名人故居,如清代文学家吴伟业、吴敬梓的故居、民歌家贝墨林的故居等。
南陵县以“江南小粮仓”闻名,盛产大豆、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在产业方面,南陵县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型。
农业方面,南陵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产品的高效安全生产和销售为目标。
县内设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并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推广新的高效农业技术。
农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得到了大力支持和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资源整合、技术推广、产品销售的平台。
在工业方面,南陵县已形成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为主导的多元化的产业体系。
该县设有南陵经济开发区,吸引了一批重点项目的投资。
特别是机械制造业方面,南陵县拥有一批规模较大的机械制造企业,如山洪集团、南陵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等,为县内的工业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南陵县还积极发展服务业和旅游业。
南陵县以红色旅游、农家乐、农高产品等特色,提升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县内的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动力。
总体来说,南陵县是一个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多样化的地区。
在未来,南陵县将继续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产业升级和调整,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南陵文化传统
南陵文化传统
南陵,位于安徽省芜湖市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南
陵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这片土地赋予了独特的魅力。
南陵文化传统的核心是南陵文化,它融合了古代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南陵文化精神。
在南陵,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民俗风情等无不展现着这一文化传统的魅力。
南陵的历史名人如朱熹、魏源等更是为南陵文化传统增添了不朽的光辉。
南陵文化传统的精髓在于其崇尚礼仪、崇德向善的价值观。
南陵人民秉承着
“礼仪之邦”的传统,注重家庭和睦、邻里和睦、社会和谐,形成了和谐共处的传统文化。
南陵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等也是人们传承和弘扬南陵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寄托哀思、祭祖祈福的场合,更是传承南陵文化传统的载体。
南陵文化传统的传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作为当代南陵人,我们应该继
承和弘扬南陵文化传统,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保护传统建筑、传承传统手工艺等方式,让南陵文化传统焕发新的生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南陵文化传统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骄傲。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南陵
文化传统,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南陵县(安徽省芜湖市下辖县)—搜狗百科
南陵县(安徽省芜湖市下辖县)—搜狗百科综合2012年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亿元,增长15%;实现财政收入16.06亿元,增长20.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2.61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32元,增长15.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亿元,增长17%;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6.2:63.8:20。
获“中国最具魅力文化休闲旅游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方面,建设有110千伏变电所2座,乡村供电率100%;程控电话装机已达8万多门,移动通讯机近4万门并实现全县无缝覆盖;邮政服务遍及城乡各地;县城日供水能力3万吨。
县城建设特色明显,以占地3公顷的南陵广场为核心的新区建设在全省首屈一指,全县城镇化水平达33%。
南陵县2015年人均GDP45591元,在安徽排第10。
工业2012年南陵县实体经济总体平稳,2012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户,总计259户,实现产值236.4亿元,增长24.3%;增加值57.29亿元,增长21.5%。
一批重点企业发展良好,金牛电气顺利登陆资本市场,发行安徽省首单中小企业私募债,获首届市政府质量奖;南翔羽绒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顺荣股份获批省产学研示范企业;省农机成套装备工程研究中心落户南陵。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南陵县55户首位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6.47亿元,增长53.3%;26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35.15亿元,增长45.9%;51户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52.82亿元,增长40.9%;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59户,实现产值120.6亿元。
建成1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7.6万平方米蓝领公寓,经济开发区配套功能不断完善。
籍山创业园被评为国家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加大“双清”工作力度,全县共清理闲置工业用地项目25个,盘活闲置低效土地1325.4亩。
安徽南陵:古建筑与红色文化遗迹的见证
安徽南陵:古建筑与红色文化遗迹的见证安徽南陵位于中国东部,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地方。
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重要的红色文化遗迹,它们都是这个地区丰富历史的见证。
南陵是中国共产党的摇篮之一,这里涌现出众多的革命先烈和英勇的抗战纪实。
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曾是南岳衡山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故里,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在南陵,有许多古建筑,它们完整地保留了明代的风格和特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红头山古建群。
红头山古建群是南陵历史文化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国历史文化保护尽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红头山古建群位于南陵县城东南的红头山上,占地面积约11.3万平方米,由红头山古建群大殿、凤阁、明清两朝三十六式神道、鼓楼和钟楼等组成。
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气势宏伟,结构严谨,是明代建筑的典范。
而红头山大殿更是建筑群的核心,被誉为中国古代殿堂建筑的翘楚。
据史书记载,红头山古建群的建筑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历史悠久。
建筑群的主要材料是青石和木材,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已经有些残破。
但是,仍然能够从建筑中感受到当时的庄严和雄伟。
据说,当时的建筑师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参考了许多明代宫殿和寺庙的风格,力求将其打造成一座艺术和建筑的杰作。
除了古建筑外,南陵还有许多红色文化遗迹。
这些遗迹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密切相关,是南陵地区丰富历史的重要见证。
南陵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毛泽东和朱德等曾经开展过革命活动。
南陵是红军长征中的一个重要站点,这里曾经是红军休整的地方。
据说,毛泽东在南陵发表了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演讲,这一演讲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南陵还有许多红色纪念馆和纪念碑。
这些纪念馆展示了南陵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英勇斗争,同时也纪念了那些为了共和国的独立和自由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
除了古建筑和纪念碑之外,南陵还有一些重要的红色文化节庆活动。
南陵县漳河基本情况
1 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1.1 流域概况漳河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的芜湖市境内,跨南陵、芜湖、繁昌三县,东邻青弋江流域,西界黄浒河(荻港河)水系,南面和东南面与孤峰河为邻,西南面与大通河相接,北滨长江。
漳河与水阳江、青弋江一并称谓“三江”,是我省长江南岸的最大支流。
漳河流域总面积为1359km2,其中山区508km2,丘陵区401km2,圩区450km2。
漳河河道全长约119km,自南陵县城以下开始设有堤防,沿河两岸均为水网圩区,涉及南陵、繁昌和芜湖等县(区)。
2007年,南陵县荣获安徽省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县”、“十佳经济开发区”双十佳称号,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和全省财政强县之列。
1.2 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建国后的1954、1960、1970、1983、1991、1996和1999年等均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平均7~8年一次。
20世纪70年代,漳河上游源头幸福河荷花塘至诸村长约7.0km的河道实施了渠化,两岸填筑的简易堤防使洪水归槽。
该段由于地处上游,河床较陡,冲刷严重,根据地形做了12座不同落差的跌水以减轻洪水对河床的冲刷,在部分跌水上游填筑了简易的拦河坝用于蓄水灌溉。
诸村以下至南陵县城段以上河道基本没有堤防,洪水季节滩地行洪,南陵县城以下始有堤防直到中游出口三汊河口,下游沿河两岸均有堤防。
漳河在南陵县城以下段进入圩区,两岸筑有堤防,堤顶宽3~8m,堤顶高程12.6~14.1m,沿河两岸主要圩口有西七圩、联城圩、花园圩、滨玉圩等。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上游缺少骨干滞洪蓄水工程。
2)中段河道蜿蜒曲折,断面狭窄,出口段有肇家埠锁口,造成中游宣泄洪水不畅。
3)围滩造地,与水争地,减少了河道的行洪能力。
4)堤防断面未达标,穿堤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5)部分集镇和居民集居地防洪体系不完善7)河道、堤防管理设施落后,不配套,堤顶没有防汛道路。
2 主要治理内容和措施2.1规划范围和标准漳河流域按地形可分为上、中、下游,其中狮子山南陵水文站以上多为山区,坡陡流急,为上游,南陵水文站至资福河与漳河交叉口——三叉河口段多为丘陵或丘圩结合地形,河槽狭窄、蜿蜒曲折,为中游,三叉河口至澛港入江口为沿江水网圩区,坡降平缓、沟汊交错,为下游。
南陵县其他
南陵县其他
南陵县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东部,东邻芜湖市,西邻马鞍山市其他县,南接黄山市,北拥江西省九江市,该县总面积2115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36.34万人。
南陵县历史悠久,有6000余年的文化积淀,自宋朝开始建市,乃至一战后现在,历经多次动荡,蕴藏了大量历史见证。
县境内田园风光、佛教遗迹和古刹庙宇等文物古迹众多,得到了广大游客的高度关注与赞赏。
南陵县的经济发展稳步增长。
目前,该县已经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产业结构,集农牧业、文化休闲、旅游、服务业、生态环保于一体,并在培养特色农业、佛教观光旅游及服务业等方面形成了微型工业转型,为南陵县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教育方面,南陵县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培育了大批文理各项发展的人才,积极推动智力集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此外,南陵县还致力于社会文化的发展。
数以百计的明珠汇聚在这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风姿绰约,传承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巴字歌千古恒,高唱民族英雄史;高歌山间流韵丽,宾客节音朝来会。
这里凝聚着祖辈们给南陵人民留下的文化历史宝藏,也体现出安徽南陵人民心里热情绵延的民族精神。
总而言之,南陵县融中西两种文化于一体,就如一幅立体画卷,为社会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层次与深厚的人文内涵,其历史底蕴无法衡量,文化传承则永存史册之中。
南陵县名、县治、别称初考
南陵县名、县治、别称初考魏青平南陵县,始自西汉,据《汉书·地理志》,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始置春谷县,属丹阳郡。
南陵的大部分区域属春谷县,弋江镇一带属宣城县,故人们认为南陵县古名春谷。
古春谷,还包括繁昌县、铜陵县,及贵池县、青阳县一部分。
春谷故城,一般认为在繁昌县境内之赭圻。
另一说为繁昌县春谷乡。
清学者洪亮吉《补三国疆域志》云:“春谷,汉旧县,有赭圻城。
”东晋时期,大将桓温在赭圻筑城镇守,称南陵戍,即位于江南山丘的戍守之所。
其地在三国时即为吴国置屯处。
《晋书·桓温传》载:“(上)复征温,温至赭圻,诏又使尚书车灌止之,温遂城赭圻。
”梁武帝普通六年(公元525年),以赭圻置南陵县,兼置南陵郡。
《旧唐书·地理志》云:梁置南陵县,治赭圻城。
《续通典》宋白曰:“梁武帝始置南陵县,属南陵郡。
临江有城基见在,去今县一百三十里。
”可见,南陵县因南陵戍而得名,县治本在赭圻。
唐长安四年(704年),移县治至青阳城,即今籍山镇,参见宋刘摭《青阳桥记》,刘为南陵人。
从时间上推算,赭圻作为南陵县治,已有着179年的历史,如从汉春谷算起,则有800多年了。
笔者十几年前曾寻访过赭圻,其地处长江岸边,这里山高林密,山势险峻,赭圻岭如一条苍龙自上而下蜿蜒盘旋,扑面而来。
顺着山势往下,山谷间建有许多古民居,但因年代久远,且缺乏维修,已有不少颓败坍塌,虽然如此,人们仍可想象出此处昔日作为军营和城镇的繁盛。
因背山临水,易守难攻,故军事家桓温在此筑城,作为根据地,以图北伐之举。
如今,人们一般都知道周瑜曾为南陵县前身的春谷县县长,却不知道同样声名显赫的大司马、征西大将军桓温曾是南陵县前身之南陵戍的最高指挥官!赭圻古城赭圻古城南陵县得名及县治所在大致如此。
南陵县除了南陵之外,还有其他名称,著名的有两个,下面分别说说。
其一是“陵阳”,此名称南陵人很熟悉,城区西街一直有“陵阳路”“陵阳街”“陵阳居委会”及“陵阳社区”的名称。
南陵的风俗:独特的文化瑰宝
南陵的风俗:独特的文化瑰宝
南陵县,安徽省芜湖市下辖的一个县,这里不仅风景秀丽,更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
这些风俗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也成为了南陵的一张独特名片。
南陵的婚嫁风俗别具一格。
在这里,婚礼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仪式,更是一场充满祝福和欢乐的盛宴。
婚礼前的准备工作就足够让人眼花缭乱,包括选日子、订婚、送彩礼等。
婚礼当天,新郎新娘要穿着精美的传统服饰,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如拜堂、敬茶、闹洞房等。
这些仪式不仅体现了南陵人民对婚姻的尊重和祝福,也展示了他们丰富的民俗文化。
南陵的节庆风俗同样精彩纷呈。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放鞭炮,贴春联,迎接新年的到来。
元宵节时,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享受节日的欢乐。
此外,南陵还有着独特的庙会文化,每年农历的三月三、六月六等日子,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赏。
南陵的日常生活风俗也充满了地方特色。
在这里,人们讲究礼节和孝道,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南陵人民热情好客,逢年过节或家有喜事时,总会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分享喜悦。
此外,南陵还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如特色的地方小吃、独特的烹饪方式等,都让人回味无穷。
南陵的风俗文化是南陵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这些风俗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为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南陵、感受南陵文化的窗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陵县概况
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是通往“两山一湖”的重要门户。
总面积1263.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9.3万亩,可养水面14万亩,山林56万亩。
辖8镇157村,人口55.4万人。
国道205、318线和省道320、216线交汇于县城,京福高速铁路、铜南宣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是皖南重要的交通枢纽。
南陵历史悠久,人文炳蔚,为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境内遗有大工山古铜矿冶遗址和千峰山土墩墓群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国名将周瑜曾任县令。
诗仙李白两度携家寓居于此,留有《南陵别儿童入京》等千古名诗。
南陵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现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境内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大浦试验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地质公园丫山花海石林旅游区,省级森林公园小格里,省级重点保护寺庙乌霞寺。
境内丫山“凤丹”、“南陵大米”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南陵盛产优质大米、木材、丹皮、蘑菇、莲藕等,素称“芜湖米市,南陵粮仓”,被誉为“江南鱼米之乡”。
矿产资源有铜、铁、锑、煤、金、白云石、石灰石、氟石等。
近年来,全县上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工业主导地位,以“实施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强化招商引资、促进城乡统筹”为主线,全力加快经济开发区、县城新区、大浦试验区和镇级经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财政收入10.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34.6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51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57元。
自2007年起,南陵县连续两届获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十佳经济开发区”称号,连续四届获得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称号。
2010年南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1043019万元,比上年增长18.1%,人均GDP18831元,比上年增长27.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7318万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599642万元,增长24.6%;第三产业增加值246059万元,增长12.2%。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9%,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57.5%,上升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3.6%,下降2.6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现价)368652万元,增长22.2%。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0770公顷,比上年增加822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000公顷,增加400公顷;油料种植面积6504公顷,减少1296公顷;糖料种植面积390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408248吨,比上年增加1647吨,增产0.3%。
其中,小麦产量13707吨,增产45%;稻谷产量381483吨,减产0.7%。
全年棉花产量2125吨,增产25%。
油料产量15081吨,减产23.7%。
糖料产量13150吨,增产0.05%。
全年肉类总产量41419吨,比上年增长5.9%。
生猪年末存栏101287头,增长6.2%;生猪出栏244724头,增长2.9%。
禽蛋产量18618吨,增长4.4%。
全年水产品产量31007吨,增长5.6%。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2937吨,增长0.8%。
农村用电量30896万千瓦小时,增长36.1%。
有效灌溉面积3244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07142万元,比上年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367042万元,增长4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9年的203户上升到2010年末的265户,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7户。
开发区累计入区企业207家,其中当年入区项目58个, 2010年区内企业实现工业产值651590万元,比上年增长47.8%,经营收入636836万元,实现税收1.5亿元。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03158万元,比上年增长25.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5384万元,增长27.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4.4%;股份制企业增长25.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1.9%。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42.1%,重工业增长18.1%。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6804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6%。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6484万元,比上年增长18.4%。
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2600万元。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8.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7.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4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2.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6400万元,比上年增长37.5%。
其中城镇投资1180283万元,增长53.2%;房地产开发投资88226万元,比上年增长29.9 %。
招商引资取得较好成效。
全年引进内资122亿元,比上年增长43%;引进外资4979万美元,增长20.2%。
招商引资当年形成固定资产投资达122.46亿元。
芜湖瑞创、安南汽车城等27个项目约定投资规模在1亿元以上。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223万元,比上年增长19.2%。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98305.5 万元,增长18.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4917.5 万元,增长25.9%。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深入推进。
全年进出口总额98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7%。
其中,出口6928万美元,增长86.7%;进口2877万美元,增长372.2%。
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江南牡丹文化节、首届大浦绿洲欢乐美食节。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2205万元,比上年增长5.6%。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3450万元,比上年增长33.9%。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413万元,增长20.5%;电信业务总量51037万元,增长34.6 %。
固定电话年末用户82519户。
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219635户。
电话普及率达到54.5部/百人。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100506万元,比上年增长3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7993万元,增长30.8%,各项税收88756万元,增长37.4%。
财政支出170815万元,增长32.6%。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907163万元,增长28.3%。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42637万元,增长13.2%。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75164万元,增长
39.2%。
八、社会事业
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升学率均保持在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3.8,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南陵中学高考成绩连续12年位居皖南八校之首、市属三县第一。
“三馆”(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正在建设,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干线网改造任务即将完成。
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16个新农合监测点之一。
县医院迁址新建工程已开工,三里、籍山、家发、工山,烟墩,何湾、许镇等镇中心医院新改扩建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
全县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工程即将全部完工,实现“村村覆盖”的目标。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为554444人。
全年出生人口5247人,出生率为9.5‰;死亡人口5028人,死亡率为9.1‰;自然增长率为2‰。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4.2。
2009年人口数及其构成
单位:人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010年城镇在岗职工(不含私营个体)平均工资35186元,增长了11.4%。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861元,比上年增长15.4%;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41.4%。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126人,下降11.4%,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533人,增长4.1%。
注:
1.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2.农村贫困人口是根据新修订的农村贫困标准统计的,与历史数据不完全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