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反思:《推荐一本书》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反思:《推荐一本书》教学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习作”的要求是:用写梗概的方法向别人介绍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或推荐一篇文章。“推荐一本书”是在这一习作内容的基础上作出的适当调整,旨在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对习作的整体构思能力,培养其爱读书,乐分享的思想情感。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整体构思能力

营造文化氛围,引“生”入境

教师首先与学生一起吟诵《观书有感》一诗,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书的简笔画,引入这节课要品味的读书文化。

教师创设文化的情境,营造读书氛围,使学生能够尽快人情入境,这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所在。上课伊始,学生齐诵一首描绘“书”的古诗,将自己带入课堂主题,教师一句“读好书,品文化”的动情之语,不仅为营造课堂氛围填上精彩一笔,还巧妙地将读书之乐和分享读书之趣结合在一起,为后面切入主题作好铺垫。

调整教学内容,整合习作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中要求:学生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五年级的学生在整体构思习作的能力上还有欠缺,于是在指导构思环节时,我为学生引进了一种新的习作构思方式——“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书名、作者、内

容、精彩情节、读书感受等方面整体构思习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写好这篇习作,同时出示思维导图课件,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一幅幅思维导图,边看边想,怎样借助思维导图推荐一本书。观察后,请学生思考能否进行思维迁移,画一个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构思习作。

“思维导图”是学生“思维直观化、视觉化”的关键所在,其形式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困难,但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思维导图”并不熟悉,因此,这一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对“思维导图”从认识到尝试运用,学生通过观察已有“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直观感知他人习作思维的过程,从而进行思维迁移,逐步构思个人习作,使抽象的习作构思形象化、简单化。

二、师生、生生互动,增强开放式课堂的过程性指导和评价

“推荐一本书”——这一内容最大的看点就是课堂的“开放性”,自然,这也是本堂课的难点之一,学生喜欢的书五花八门,喜欢的原因、推荐的理由也不可预知。于是,对于推荐方法的指导,也是在互动交流中摸索,而非教师直接面授。于是,在学生“推荐一本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带领学生认真倾听,细心思考,从现场的学生推荐中,探索推荐一本好书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是对教师“把控课堂”“启发

引导学生”能力的一种考验。

课上教师请一位同学到台前,借助思维导图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学生推荐道:这本书是少儿作家沈石溪写的……希望大家也能为自己的母亲做更多的事。教师接下来询问其他学生:有多少人想读这本《吃狼奶长大的羊》?觉得她的推荐哪些地方吸引自己?学生发言后,教师对同学们不仅会认真倾听,还善于发问进行肯定,并指导学生发现推荐者抓住了这本书的看点进行推荐,吸引读者,并板书——抓住看点。

接下来,教师引导同学把之前的问题再准确地问一遍。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1.母狼为什么养活了小羊?2.羊怎么会为了狼去报仇呢?此时教师引导全班进行探讨:你们认为推荐的时候,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大家好不好?学生反复斟酌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不告诉好,这样会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此时教师进行提炼,提出几个感兴趣的问题,更能吸引大家。这也是一个好方法,这叫“设置悬念”,同时板书。

然后教师组织大家继续推荐,继续就推荐者的发言有哪些地方吸引人引导大家进行交流讨论。这一次教师指导学生自己选择交流互动的对象,课堂上呈现出生生交流、互动的场景。教师适时总结提炼——“交流感受”也是推荐书的好方法,并板书。

这一教学环节,完全是在学生当场汇报的过程中指导与

生成的,是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边研究,边探索,边学习,边运用的最真实体现。它改变了以往教师示范在前、学生练习在后的习作教学程式,采用“过程中指导”“过程中评价”的策略,引导学生在自主尝试推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互动、评议,顺势而导,提炼出推荐方法,提升习作训练的针对性。学生也在课堂交流中,逐步习得推荐一本书的好方法。“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这是学生主动性的最好体现。

三、自主练笔,学用结合

以上教学环节,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整体构思习作,在口头推荐中摸索出了推荐方法。接下来,应该是学生习作的过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不可能在剩下的时间内完成整篇习作。所以,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推荐方法,结合“导图”中自己认为最能吸引人的部分,动笔写一个精彩片段,达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效果。

出示片段,赏析借鉴

由口头表达转向书面表达,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出示了一个片段范例,一方面引导学生发现“思维导图”和完整习作之间的转化过程,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运用推荐方法推荐好书。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继续看课件,观察推荐《安徒生童话》的这位同学,如何根据导图中最能吸引读者的部分,运

用推荐方法,写的一段推荐语。同时思考:她在推荐时运用了哪些推荐方法?

这一环节,旨在“点拨指引,发散思维”,而非限制学生。于是,我沿用了课堂伊始的情景,把范例以“同龄人推荐好书”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赏析,这样,既能让学生有一个借鉴,又不会造成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 学用结合,自主练笔

为了不让学生一味地模仿示例,我引导学生继续探讨自己喜欢的这本书,结合这本书的特点和推荐理由,思考最能吸引读者的地方,再自主选择推荐方法,进行练笔。

在参考了其他人的习作片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思维导图或提纲上的哪一部分内容最能吸引读者,也尝试运用之前的推荐方法,或者创造性地使用其他方法,把这一部分写得生动一些,争取能够吸引大家。

汇报交流,再现“亮点”

学生在短时间的创作后,结合课堂所学,发挥个人语言运用能力,所写片段异彩纷呈。在交流中互相欣赏,互相借鉴。

经过十几分钟的练笔,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继续推荐自己喜欢的书,争取吸引更多读者。学生发言后,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总结他人运用了哪些有效的推荐方法,并向大家推荐好的精彩片段,比如,还有同学从书的精美“封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