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虚实阴阳
中医基础理论--八纲辨证
![中医基础理论--八纲辨证](https://img.taocdn.com/s3/m/60e3299bf5335a8103d220cc.png)
八纲辨证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 的纲领。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
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表证主要见于外感疾 表证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浮脉,苔
薄白。 表证护治原则:辛散解表。 里证临床表现: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
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 热,自汗盗汗等 护治原则:补需扶正 实证临床表现: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 躁,呼吸气粗,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脉 实有利,舌苔后腻等。 护治原则:泻实祛邪
阴阳辨证
阴阳是概括病症类别的一对纲领,是八纲的总纲。 阴虚症临床表现: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五
心烦闷、盗汗、大便干结、舌红少苔少津等。 护治原则:养阴清热 阳虚症临床表现:畏寒、四肢不温口淡不渴,自汗、
为主要表现,起病可急可缓,一般病情较重,病 程较长。 里证护治原则:以合里概括。
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寒症临床表现:恶寒、畏冷、肢凉冷痛、喜
暖、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 苔白而润,脉迟或紧。 护治原则:温以祛寒 热症护治原则:清热泻火
虚实辨证
虚实是辨别正邪盛衰的两个纲领。 虚症临床表现: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https://img.taocdn.com/s3/m/274dfb3eaaea998fcc220ea8.png)
八纲辨证【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者,称为“八纲”。
在临床上,运用这八个纲进行辨证,叫“八纲辨证”。
各种疾病出现的症状虽然错综复杂,都可用八纲进行分析、归纳,以探求疾病的属性,病变的部位、病势的轻重,个体反应的强弱,从而作出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施治提供依据。
阴阳是指疾病的类别,表里是指病变部位的深浅,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虚实是指邪正的消长盛衰。
其中阴阳两纲是八纲中的总纲,具有统领其它六纲(又称“六变”)的意义。
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四对矛盾,是相对的,又是互相密切联系的。
例如表证,就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分,还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等错综复杂的关系。
其它寒证、热证、虚证、实证也是如此。
在一定的条件下,这四对矛盾的变方,可以向对方互相转化,如由表及里,由里出表,寒证化热,热证化寒,由阳及阴,由阴转阳等等。
参阅有关各条。
内容中医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对病证进行分析归纳,从而为施治提供依据的辨证方法。
表里辨病证部位和病势深浅;寒热辨病证性质;虚实辨邪正盛衰;阴阳则统摄六纲,为八纲之总纲。
由于八纲辨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包含了其他多种辨证方法的共同特点,起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故为辨证论治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方法,在中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简史八纲渊源于战国时期《内经》,《内经》提出了寒热、虚实的概念。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概括并区分病证。
明代王执中将虚实阴阳表里寒热称为“治病八字”;张景岳则明确提出以阴阳为“二纲”,以表里、寒热、虚实为“六变”之说。
清代,程锺龄进一步阐发了八纲的涵义,提出审证治病不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
近代《医学摘粹》(1897)提出“八纲”一词。
1949年以后随辨证论治学术地位的确立,八纲在辨证论治中的核心地位及重要作用得到充分肯定。
辨证内容八纲辨证具体可分为表里辨证、寒热辨证、虚实辨证和阴阳辨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四阴阳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四阴阳](https://img.taocdn.com/s3/m/2b147edf4b73f242326c5f65.png)
量不足,代谢降低;热证的发病学原因可归之于热 量过剩,代谢旺盛。
第十九页,共25页。
补充(bǔchōng):八纲的现代研
3、 虚证和实证(:sh虚íz证hè的n病g)理变化是由于(yóuyú)神经功能低 落或处于抑制,副交感神经紧张度异常上升,使心
第二十五页,共25页。
临床表现 :
汗热味咸而粘,如珠如油,身灼肢温,虚烦躁 扰,口渴欲饮,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色赤,
唇舌干燥,脉细数疾等
第七页,共25页。
亡阴亡鉴别(jiànbié)表
亡阴
亡阳
汗
汗热,味咸,粘稠(zhān chóu) 汗冷,味淡,微粘
四肢(sìzhī)温和
厥冷
舌象
红干
白润
脉象
细数无力
微细欲绝
其它
身热,烦躁不安,口渴,喜冷 身冷,蜷卧神疲,口淡,喜
里热证-- 清泄里热 里实证-- 攻下
第十二页,共25页。
证候相兼
2、寒热与虚实(xūshí)的关系
虚
实
寒
虚寒证
实寒证
热
虚热(xū rè)证
实热证
第十三页,共25页。
寒热(hánrè)与虚实的关系
虚 寒 证:面色 恍白, 肢冷畏寒 ,下 利 清谷
舌淡白胖大,脉弱
实寒 证 : 面色苍 白, 肢冷恶 寒, 腹 部 冷 痛 ,
实
表实证 +(脏腑辨证)
寒
里寒证
定位
里热
里热证
虚
里虚证
实
里实证
定性
凡诊病,分表里; 表里明,寒热分;
寒热明,虚实斟;
八纲辩证
![八纲辩证](https://img.taocdn.com/s3/m/1f9ba169af1ffc4ffe47aca3.png)
主症: 恶寒——卫阳被遏。 发热——卫阳浮表。 头身疼痛——经络阻塞 苔薄白——邪未入里 脉浮——脉气外鼓 兼症: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喉痛、 咳嗽——肺卫失宣
5、证候分析: 总病机:外邪袭表,邪正相争。 6、审证要点: 新病、恶寒发热并见,脏腑症状不明显。 7、辨证注意: (1)病因:必须外感邪气。 (2)寒热:寒热并见。 (3)病位:表证大多病位表浅,但病位表浅者不一 定为表证,如某些疮疡、皮肤疾病。 (4)脉象:表证大多脉浮,有表证脉不浮者,或脉 浮不一定主表。
(一)寒证
1、概念:指感受寒邪,阴寒偏盛或 阳虚阴盛,机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 证候。有实寒、虚寒、表寒、里寒 之分。 2、病因: 实证:外感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 虚证:内伤久病,阳气耗伤。
3、临床表现: 症状:恶寒喜暖,畏寒冷痛,口 淡不渴,肢冷踡卧,痰涎涕清稀, 小便清长,大便溏稀,面色白。 舌象:舌淡苔白而润。 脉象:迟、紧。
4、近人祝味菊《伤寒质疑》正式提出八 纲之名。 “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 热、虚、实是也。古昔医工观察各种疾 病之证候,就其性能不同,归纳于八种 纲要,执简驭繁,以应无穷之变。” 5、中医学院二版教材,将八纲列为专章 讨论。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1、表里概念: 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2、表里病位划分: 表:躯壳。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血脉、骨髓、脏腑。
4、临床表现:表现复杂,难于确定代表症状。 参考症状: 壮热、口渴、心烦。 胸痛、腹胀、腹满。 苔黄、厚。 脉沉。 5、审证要点: 无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 起病较缓,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三)半表半里证
1、概念:指病变既非在表,又非在里, 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表现以往来寒 热为主的证候。 2、病因:感受外邪。 3、临床表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 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口苦, 咽干,目眩。
谈一谈对八纲辨证的认识
![谈一谈对八纲辨证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84a3b56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a.png)
谈一谈对八纲辨证的认识
八纲辨证是中医的一种辨证方法,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方面。
它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对患者症状、脉象、舌象等信息的综合分析,确定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和病情等,为治疗提供依据。
八纲辨证的核心是阴阳辨证,即通过辨别阴阳的盛衰来判断疾病的寒热性质和病情的轻重缓急。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它代表了事物的两个极端,如寒热、动静、内外等。
在八纲辨证中,阴阳辨证是其他六个方面的基础,其他六个方面都是在阴阳辨证的基础上进行的。
表里辨证是指辨别病变部位在体表还是体内,以及病变部位与体表的关系。
寒热辨证是指辨别疾病的寒热性质,即疾病是属寒证还是热证。
虚实辨证是指辨别疾病的虚实性质,即疾病是实证还是虚证。
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不仅能够为中医治疗提供依据,还能够指导患者的饮食起居和情志调节等方面。
但是,八纲辨证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一些复杂疾病的诊断可能不够准确,需要结合其他辨证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总之,八纲辨证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八纲辨证,中医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
八纲辨证的概念
![八纲辨证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41b0dd3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9.png)
参考资料:表里辨证
中医术语,系八纲辨证(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为中医辨证学的基本纲领)的具 体内容之一。八纲辨证的特点在于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整体性、确定性与相关性。表里是用 以辨别疾病病位最基本的纲领。
参考资料:八纲辨证方法
八纲辨证方法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个纲是中医常用的诊断辨证方法。其中阴和阳是总纲。属 阴的病多在里,属寒、属虚;属阳的病多在表,属热、属实。例如,面色苍白、语声低微、饮食 减少,身寒足冷、脉弱无力等属阴症;面色潮红、烦而多言、便秘溺赤、身热足暖、脉洪有力等 属阳
《新编中医诊断学》是1997年10月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内容介绍
八纲,就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医生对通过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变位置的浅深,病 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中医学在历史上所形成的辨证分类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八纲辨证。八纲是从各种具 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大体病位来说,总离不开 表或里;从基本性质来说,一般可区分为寒与热;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主要反映为实或虚; 从病证类别来说,都可归属于阳或阴两大类。 因此,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尽管极为复杂,但运用八纲对病情进行辨别归类,则可起到 执简驭繁的作用,所以八纲是辨证的纲领。
参考资料: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唯物哲学朴素的自发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参考资料: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又称为辨证施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参考资料:二纲六变
倪海厦《八纲辨证》
![倪海厦《八纲辨证》](https://img.taocdn.com/s3/m/2e8515f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7a.png)
八纲辨证一、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1、寒:也分表寒和里寒,表寒:别人出汗你不出汗表面毛孔遇寒收宿至使汗腺闭塞。
里寒:手脚冰凉(心脏热熊受寒导致热能送达不到手脚末梢血管),脸色发白(发红为热症)!里寒表现为口渴但不想喝水,想喝也是喝热水或温水!(乳癌和红斑狼疮都是奶水逆流造成的)口渴小便又多为消渴为糖尿病!(寒热不同处方不同),说明病人体内血液循环系统,缺水导致代谢物质浓度上升,然而拼命的喝水确小便又多导致水喝不到血液循环中去!糖尿病人吃降血糖药烧燃西医认为过多的糖分,烧完留下的渣就沉积在脚至使双腿麻木溃烂!腿麻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就可以了。
2、热:分为表热与里热表热里热:表现口渴并且想喝冰水3、阴、阳阴:有形体的物质即为阴!阳:无形的东西如力量为阳阳是热,阴是冷。
阳是神、是力。
阴是形、是体。
神形无病,则阳可畅流无阻。
十二时辰气血流注的诊断肺----寅 3点。
膀胱----申15点大肠—--卯肾----酉17胃----辰心包----戌19脾----巳三焦----亥21心----午胆----子23小肠----未肝----丑1点大肠癌:问诊患者:1、热不热?2、大便有没有带血,大肠癌会便秘而排不出!如大便是带鲜血为痔疮,大便以后才排血出来是内痔、大便擦干带血为外痔,大便与血混在一起且排便次数多则是大肠炎!脑瘤症状:头部每天同一部位压力大,痛!由于阳不入阴热阳在外进不去至使头部会是热的!用药则是用去阳的药去热!用攻坚的药把阴实排出!3、4、虚实虚:放松的时候为虚,实:握紧拳头为实,持续的发生为实症正常人是可以虚实自如!病态就要么是实要么是虚不能虚实切换自如!肝癌:太累持续的每天晚上1点到3点准时醒来!肿瘤就是阴实症,乳房有硬块并且硬块处是热的就是阳不入阴的阴实症!乳头内陷为阴实症:要持续的痛并且痛疼点是热的为癌症痍脏炎和痍脏癌的判断:炎症表现为痛但部位不热,癌症表现为即痛又上半身盗汗!即是阳不入阴,每天都有盗汗的人就是癌症,还有睡眠睡不好!女人月经很重要!内脏的痛会非常的痛任何东西少量的还是没问题的!如果是多量持续就是过量了就会产生病变寸口脉的阴阳诊断法寸为阳,尺为阴。
八纲辨证详解
![八纲辨证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6f0952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6d.png)
八纲辨证详解八纲辨证就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两两相对。
其中阴阳辨的是体用,表里辨的是部位,虚实辨的是主客,寒热辨的是生化。
一、阴阳很多人讲八纲辨证不讲阴阳,说阴阳是总纲,表、实、热就是阳,里、虚、寒就是阴,这是不对的。
这里的阴阳是体用的关系,阴指的就是形,比如一个人的脏腑、四肢、躯干、皮肉、血液、津液,此皆为阴,为体。
阳指的就是动能,就是能量。
一个人肌肉有没有力量,讲话有没有力气,脏腑功能强不强,此为阳。
所谓阴阳辩证,就是看一个人是形体不足,还是阳气不足。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叫阴虚火旺,或者叫阴虚内热,阴虚指的就是身体津液不足,涵不住热,所以热就散出来了,所以要滋阴。
所谓阳虚就是一个人可能长的很壮,吃的很胖,但是没有能量,没有力气。
现代人多阳虚。
一代人与一代人的体质不同,像以前五六十年代,那时物质匮乏,很多人吃不饱,阴虚的人多。
现在大家都吃的好了,体内都营养过剩,人大多阳虚,所以现代人根本不需要去吃什么补品。
以前补品珍贵,像鸡蛋都是坐月子才吃的,所以人才会觉得补品好。
现代人吃的东西杂,体内垃圾堆积,人劳动又少,阳虚的人多,所以现在火神派的扶阳理论又开始盛行起来了。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天天吃附子也会把人的精气烧干。
历史上有金元四大家,也就是四个有名的中医,形成的四个著名的流派,其中就有崇火派,补土派、滋阴派等等。
这些都是因为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体质不同而形成的。
黄元御生在清乾隆时期,他说世人的病偏于寒湿的十之八九,偏于温燥的百无一二,这只是针对他那个时代而言。
书上还说,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放在今天,也未必都对。
要之,人要阴阳平衡。
人之病,最先多是阳虚,因为如果阳不虚,人饿了自然会去吃东西。
阳虚以后吃了东西不能消化,肠胃功能不够,人才会变成阴虚,人就会瘦。
阴虚久了以后,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会出现阴实。
所谓阴实就是形体的实证,就是身体里面长出了固定的东西。
因为阳不足了,身体里面的垃圾异物没法排出,或者过剩的营养堆积,人体又利用不了,就会导致阴实。
中医诊断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八纲辨证](https://img.taocdn.com/s3/m/a6f385b0caaedd3382c4d342.png)
表证
病因病机
六淫 皮毛 侵犯人体
疫疠 口鼻
《景岳全书》:“表证者,邪气之自外 而入者也。”
表证
致病特点
1.有明显的外感史 2.病位在肌腠,邪浅病轻
表证
表现与分析
恶寒—卫气受遏,失去温养肌表 发热—卫气郁遏 头身疼痛—邪气郁滞 脉浮—正气抗邪于外 舌淡苔薄—邪气在表 鼻塞,流清涕,咽喉痒痛,咳嗽—肺气失宣
病邪既不在表也不在里,介于表里之间 所产生的证侯。 成因:
表邪内传入里或里邪出表的中间过程。 临床表现: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或疼痛,心烦欲呕, 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表里辨证
表里证鉴别要点
《医学心悟》 病之表里,全在于
发热与潮热 恶寒与恶热 头痛与腹痛 鼻塞与口燥 舌苔之有无 脉象之浮沉
表里辨证 证候间关系
黄腻,脉滑数,为痰热内盛之征。
二、寒热辨证
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成因:阴阳平衡失调 1)寒证:阴盛则寒、阳虚则寒 2)热证:阳盛则热、阴虚则热
寒热辨证
热证
成因:
外感火热之邪
七情过激郁而化火 饮食不节积蓄化火
热
久病伤及阴分
证
房室劳倦劫夺阴
表 热实
热 里虚 热热
寒热辨证
热证
• 表热证 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少汗或无汗,
表里同病 是指在同一病人身上存在着不同病位的症状。 表里同病,寒热虚实无矛盾 表里同病,寒热性质相同,虚实性质相反 表里同病,寒热性质相反,虚实性质相同 表里同病,寒热虚实皆相反
表里辨证 证候间关系
表里出入
表
入 出
里
表里辨证
病例分析
徐某,女,39岁。两天前因气候突变,出现恶风 寒,无汗身痛,咳痰清稀等症。昨日起体温上升至 39.5℃,咳嗽加重而来就诊。现症见高热,咳喘,胸 闷,痰多色黄而粘,口渴思饮,烦躁不安,小便短黄, 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八纲
![中医八纲](https://img.taocdn.com/s3/m/93e6cdd049649b6648d74766.png)
(二)热证
【概 念】疾病本质属热,由于感受热邪, 或阳盛阴虚,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 的证候. 热证包括表热证,里热证,虚热证,实热 证等.
【病
因】
1.外感火热之邪,或寒邪化热入里; 2.七情过激,郁而化热; 3.饮食不节,积蓄为热; 4.房室劳伤,劫夺阴精,阴虚阳亢.
【特点】
1.身热 2.津亏(热盛伤津,阴亏)
表里与病位,病情,病势的关系
病位 表 里 外(皮毛,肌腠,经络) 内(脏腑,骨髓) 病情 轻浅 深重 病势 表入里,加重 里出表,减轻
表里辨证对外感病辨证尤为重要
一,表证
定义——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 入机体,正气(卫气)发热 (或自觉无发热), 头身 —— 头身疼痛, 苔脉 —— 舌苔薄白,脉浮, 兼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咽喉痒或痛, 喷嚏,微有咳嗽. —— 寒热
四,阴阳辨证
阴阳是类证的纲领,是辨证的总纲 阴阳是类证的纲领,是辨证的总纲
1, "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医道之大 纲……". 2,阴阳有具体的辨证内容 如:阳虚证,阴虚证; 阳盛证(实热证),阴盛证(虚热证); 亡阳证,亡阴证; 阳亢证,虚阳浮越证
(一)阴证
1,定 , 凡是抑制,沉静,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 义:凡是抑制,沉静,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 虚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被发现的, 虚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被发现的,或 病邪性质为阴邪治病致病,病情变化较慢等, 病邪性质为阴邪治病致病,病情变化较慢等,均属于阴证 范畴. 范畴. 2,临床表现:不同疾病(气虚,阳虚),阴证表现不同. ,临床表现:不同疾病(气虚,阳虚),阴证表现不同. ),阴证表现不同 虚证:面色苍白或黯淡,精神萎靡,身重踡卧, 虚证:面色苍白或黯淡,精神萎靡,身重踡卧,倦怠乏 力,语声低怯 里寒证:畏冷肢凉,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或短少, 里寒证:畏冷肢凉,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 溏泄气腥 虚寒舌脉证:舌淡胖嫩,脉沉迟,微弱,细. 虚寒舌脉证:舌淡胖嫩,脉沉迟,微弱, 3,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 (1)临床表现为:虚证+里寒证+虚寒证的舌脉 )临床表现为:虚证+里寒证+ (2)临床上主要指虚寒证. )临床上主要指虚寒证.
什么是中医八纲辨证?该如何去进行辨证?
![什么是中医八纲辨证?该如何去进行辨证?](https://img.taocdn.com/s3/m/62804eb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9.png)
什么是中医⼋纲辨证?该如何去进⾏辨证?⼋纲辨证的概念⼋纲是指表、⾥、寒、热、虚、实、阴、阳⼋个辨证的纲领。
表⾥——辨别病位的浅深。
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
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
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
⼋纲辨证源流1.《内经》:“善诊者,察⾊按脉,先别阴阳”。
2.《伤寒论》:六经辨证,分三阴三阳。
3.《景岳全书》:“阴阳篇”“六变篇”。
4.《伤寒质难》:正式提出“⼋纲”名称。
表⾥证的概念及意义1.表证(1)概念:表证是指六淫邪⽓经⽪⽑、⼝⿐侵⼊时所产⽣的证候。
属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2)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头⾝疼痛,⾆苔薄⽩,脉浮,或⿐塞、流清涕、咽喉痒痛,咳嗽。
可分为表寒证,伤风表证和表热证。
2.⾥证(1)概念:⾥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2)⾥证的成因:①表邪失治,内传⼊⾥;②外邪直中,侵犯脏腑;③七情、饮⾷、劳倦等。
(3)临床表现:(症状多种多样)壮热或潮热,不恶寒反恶热,⼝渴烦躁,腹胀腹痛,呕恶,⼤便⼲结,⼩便短⾚,或神昏谵语,⾆红苔黄厚,脉洪数或沉数有⼒。
(4)特点:①病位深;②有内脏各系统的功能障碍。
3.半表半⾥(1)概念:半表半⾥是指病邪在由表⼊⾥过程中的⼀个阶段⼜称为“少阳病”(2)临床表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或疼痛,⼼烦欲呕,不欲⾷,⼝苦咽⼲,⽬眩,脉弦。
表⾥证的鉴别要点主要是审察其寒热、⾆象、脉象等变化1.发热恶寒属表,但热不寒属⾥。
2.表证⼩便清利,饮⾷如故。
3.⾥证有内脏系统的机能障碍。
4.有⼀分恶寒,就有⼀分表证。
表证与⾥证的关系1.表⾥同病:表证和⾥证同⼀时期出现。
2.表⾥出⼊:表邪⼊⾥,⾥邪出表。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对纲领。
《景岳全书》——“寒热者,阴阳之化也”。
《素问· 阴阳应象⼤论》——“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素问· 调经论》——“阳虚⽣外寒,阴虚⽣内热”。
寒证1.概念:寒证是疾病的本质属于寒性的证候2.临床表现:恶寒,畏寒,冷痛,喜暖,⼝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便清长,⼤便稀溏,⾯⾊⽩⾆淡苔⽩⽽润,脉紧或迟等。
附8 八纲辨证部分
![附8 八纲辨证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deba1af958f5f61fb736668a.png)
第八节八纲辨证部分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篇》: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
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
以证而言,则表为阳,里为阴;热为阳,寒为阴;上为阳,下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多言者为阳,无声音为阴;喜明者为阳,欲暗者为阴;阳微者不能呼,阴微者不能吸,阳病者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
以脉言之,则浮大滑数之类皆阳也,沉微细涩之类皆阴也。
以药言之,则升散者为阳,敛降者为阴;辛热者为阳,苦寒者为阴;行气分者为阳,行血分者为阴;性动而走者为阳,性静而守者为阴。
此皆医中之大法。
至于阴中复有阳,阳中复有静,疑似之间,辨须的确,此而不识,极易差讹,是又最为紧要,然总不离于前之数者。
但两气相兼,则此少彼多,其中便有变化,一皆以理推之,自有显然可见者。
若阳有余,而更施阳治,则阳愈炽而阴愈消;阳不足而更用阴方,则阴愈盛而阳斯灭矣。
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
……经曰: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经曰: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此言表邪之实也。
又曰: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此言阳气之虚也。
仲景曰: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发于阴。
又曰:极寒反汗出,身必冷如冰,此与经旨义相上下。
经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阴根于阳,阳根于阴。
凡病有不可正治者,当从阳以引阴,从阴以引阳,各求其属而衰之,如求汗于血,生气于精,从阳引阴也,又如引火归原,纳气归肾,从阴引阳也,此即水中取火,火中取水之义。
阴之病也,来亦缓而去亦缓,阳之病也,来亦速而去亦速。
阳生于热,热则舒缓,阴生于寒,寒则挛急。
寒邪中于下,热邪中于上,饮食之邪中于中。
考之中藏经曰: 阳病则旦静,阴病则夜宁,阳虚则暮乱,阴虚则朝争。
盖阳虚喜阳助,所以朝轻而暮重,阴虚喜阴助,所以朝重而暮轻,此言阴阳之虚也。
若实邪之候,则与此相反,凡阳邪盛者,必朝重暮轻,阴邪盛者,必朝轻暮重,此阳逢阳旺,阴得阴强也。
八纲辨证,虚证、实证的鉴别及与表里寒热的关系
![八纲辨证,虚证、实证的鉴别及与表里寒热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8a0cfd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9.png)
八纲辨证,虚证、实证的鉴别及与表里寒热的关系虚实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盛实。
虚证反映人体正气虚弱而邪气也不太盛。
实证反映邪气太盛,而正气尚未虚衰,邪正相争剧烈。
虚实辨证,可以掌握病者邪正盛衰的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实证宜攻,虚证宜补。
只有辨证准确,才能攻补适宜,免犯虚虚实实之误。
一、虚证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虚证的形成,有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和疾病耗损等多种原因。
由于虚证的临床表现相当复杂。
在此,仅介绍一些共同的、有规律性的表现。
【临床表现】各种虚证的表现极不一致,很难全面概括,常见有的:面色淡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自汗,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淡胖嫩,脉虚沉迟,或为五心烦热,消瘦颧红,口咽干燥,盗汗潮热,舌红少苔,脉虚红数。
【征候分析】虚证病机主要表现在伤阴或伤阳二个方面。
若伤阳者,以阳气虚的表现为主。
由于阳失温运与固摄无权,所以见面色淡白,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大便滑脱,小便失禁等现象。
若伤阴者,以阴精亏损的表现为主。
由于阴不制阳,失去濡养、滋润的功能,故同凶手足心热,心烦心悸,面色萎黄或颧红,潮热盗汗现象。
阳虚则阴寒盛,故舌胖嫩,脉虚沉迟;阴虚则阳偏亢,故舌红干少苔,脉细数。
二、实证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堆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实证的成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邪侵入人体,一是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积于体内所致。
随着外邪性质的差异,致病之病理产物的不同,而有各自不同的症候表现。
由于实证的表现也是多处多样的,所以也只介绍一些共同的、带一般性的问题。
【临床表现】由于病因不同,实证的表现亦极不一致,而常见的表现为: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呼吸气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或下利,里急后重,小便不利,淋沥涩痛,脉实有力,舌质苍老,舌苔厚腻。
【证候分析】邪气过盛,正气与之抗争,阳热亢盛,故发热,实邪扰心,或蒙蔽心神,故烦躁甚则神昏谵语;邪阻于肺,则宣降失常而胸闷,喘息气粗。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f833f0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a.png)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八纲辩证大全01概念1.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八纲辨证:即医生运用八纲理论,对望闻问切等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的浅深,病性质的寒热,邪正盛衰和病证阴阳类别的辨证思维过程。
02八纲基本证候1.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和病势进退的一对纲领。
狭义的表里 :指身体的皮毛、肌肉、经络相对为外,脏腑、骨髓相对为内。
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
辨病位的表里,对外感病的意义尤为重要。
1)表证:既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卫气失宣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皮毛的病变不一定是证,表证的病位不一定在皮毛。
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或自觉无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或见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等症。
2)里证: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成因(1)外邪袭表,内传入里,形成里证。
(2)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即所谓“直中”为病。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或气血津精等受病而成。
临床表现:由于里证的病因复杂,病位广泛,故其症状表现繁多。
基本特点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或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如壮热、烦躁、神昏谵语、腹痛腹泻、呕吐便秘、舌苔厚,舌质多有变化,脉沉等。
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3)半表半里证:指外感病邪既非在表,又未入里,邪正分争于表里之间,少阳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证候。
伤寒少阳病湿温邪阻膜原伏暑邪郁少阳2.寒热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1)寒证: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
实寒证:指外感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起病急骤,体质壮实者。
虚寒证:指内伤久病,阳气耗伤而阴寒内生者,即阳虚证。
表寒证:寒邪袭于肤表者。
里寒证:寒邪客于脏腑,或因脏腑阳气亏虚所致者。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的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寒、畏冷、冷痛喜暖,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唾等分泌物清稀无臭味,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或青黑色,舌淡苔白而润,脉迟或紧等。
中医八纲辨证总结
![中医八纲辨证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95ee8e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3.png)
中医八纲辨证总结
中医八纲辨证是中医学中最基本的辨证方法,也是临床最常用的辨证方法之一。
八纲是指寒热、虚实、阴阳、表里四个对立的概念。
通过对于病人的病情进行八纲的辨别,能够更好地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具体的八纲辨证如下:
1. 寒热辨证:寒证病人体温偏低,皮肤苍白,恶风寒;热证病人体温偏高,发热,手脚发热。
2. 虚实辨证:虚证指人体气血和精神状态异常,常表现为乏力、精神不振、萎靡等;实证指人体气血畅通,常表现为烦躁、易怒、口渴、多汗等。
3. 阴阳辨证:阴证指人体阴精不足,常见症状为头晕、口干、精神疲乏等;阳证指人体阳气亢盛,常见症状为口渴多饮、尿黄等。
4. 表里辨证:表证指病变表层,常表现为外感病、感冒等;里证指病变深层,常表现为内脏疾病,如心脏病、肝病等。
总的来说,八纲辨证方法是中医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它能够辨明病因病机,为治疗提供指导,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
中医的八纲辨证
![中医的八纲辨证](https://img.taocdn.com/s3/m/a8fa12f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e.png)
中医的八纲辨证八纲辨证一、辨表里1.表证:表证是指外感病邪侵入体表,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舌苔薄白,脉浮等。
2.里证:里证是指病邪入侵体内,影响脏腑经络的功能。
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腹痛、肿痛等,舌苔黄厚,脉弦等。
二、辨寒热1.寒证:寒证是指内外寒邪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寒战、畏寒、肢冷等,舌苔白,脉弱。
2.热证:热证是指内外热邪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口渴、舌红等,舌苔黄,脉数。
三、辨虚实1.虚证:虚证是指脏腑功能不足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等,舌苔薄白,脉弱。
2.实证:实证是指有实质性病变所致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疼痛、红肿、出血等,舌苔黄厚,脉实。
四、辨湿燥1.湿证:湿证是指湿邪侵袭人体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身重、困倦、湿痰等,舌苔厚腻,脉滑。
2.燥证:燥证是指人体津液耗损过多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干燥、口渴、便秘等,舌苔干燥,脉细数。
五、辨阴阳1.阴证:阴证是指阴气不足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烦热、口渴、消瘦等,舌红少苔,脉细数。
2.阳证:阳证是指阳气亢盛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面红、目赤、口苦等,舌红苔黄,脉数。
六、辨内外1.内证:内证是指疾病在体内产生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腹痛、尿血等。
2.外证:外证是指疾病在体表产生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皮疹、瘙痒等。
七、辨寒热虚实1.寒实证:寒邪入侵引起的实质性病变。
常见症状包括寒战、喜温、舌苔白厚等。
2.热实证:热邪侵袭引起的实质性病变。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口渴、舌红苔黄等。
3.寒虚证:寒邪引起的脏腑功能不足。
常见症状包括畏寒、乏力、舌苔白薄等。
4.热虚证:热邪引起的虚实兼夹。
常见症状包括虚热、口渴、舌红少苔等。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为相关的病例分析和辨证论治的案例。
法律名词及注释:1.外感病邪:指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从外界进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
2.舌苔:指舌面上的一层粘液状物质,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八纲辨证口诀大全
![中医八纲辨证口诀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1923d0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3.png)
【中医八纲辨证口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者,称为“八纲”。
在临床上,运用这八个纲进行辨证,叫“八纲辨证”。
各种疾病出现的症状虽然错综复杂,都可用八纲进行分析、归纳,以探求疾病的属性,病变的部位、病势的轻重,个体反应的强弱,从而作出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施治提供依据。
阴阳是指疾病的类别,表里是指病变部位的深浅,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虚实是指邪正的消长盛衰。
其中阴阳两纲是八纲中的总纲,具有统领其它六纲(又称“六变”)的意义。
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四对矛盾,是相对的,又是互相密切联系的。
例如表证,就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分,还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等错综复杂的关系。
其它寒证、热证、虚证、实证也是如此。
在一定的条件下,这四对矛盾的变方,可以向对方互相转化,如由表及里,由里出表,寒证化热,热证化寒,由阳及阴,由阴转阳等等。
【第一节阴阳】【1.阴证】萎糜不振少精神,形寒肢冷躇卧身,面色苍白白不渴,大便稀溏小便清。
舌淡苔白脉迟细,气弱声低证属阴。
【2.阳证】精神兴奋面色红,怕热-凉烦躁生,气粗声高渴饮冷,溺短赤黄便难通,脉大洪数而有力,舌红苔黄热病容。
【第二节表证】【1.表寒】恶寒重兮发热轻,无汗身疼肢如冰,舌苔薄白脉浮紧,荆防败毒散最灵。
【2.表热】发热恶风口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银翘加减是主方,治用辛凉解表药。
【3.表虚】发热自汗或恶风,脉象浮缓苔不红,桂枝汤善调营卫,表虚服下症必松。
【4.表实】身体疼痛而恶寒,无汗表实证当详,脉象浮紧苔薄白,辛温解表麻黄汤。
【第三节里证】【1.里寒】形寒肢冷尿清长,面色苍白大便溏,脉多沉迟舌淡白,附子理中总扶阳。
【2.里热】身热烦躁言语谵,口渴饮冷尿黄鲜,苔黄便干脉洪数,清热白虎汤最贤。
【3.里虚】少气懒言心悸慌,头晕目眩肢冷常,脉象细弱舌质淡,补虚要用八珍汤。
【4.里实】烦躁谵语气粗长,腹满便秘舌苔黄,手足汗出沉实脉,救阴泻热承气汤。
八纲辨证顺序口诀
![八纲辨证顺序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d66fe43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5.png)
八纲辨证顺序口诀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八纲辨证顺序口诀。
八纲辨证到底是啥顺序呀?那就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呀!
比如说,阴阳就像白天和黑夜,完全不同但又相互关联。
一个人生病了,我们得先辨清是偏阴还是偏阳。
再看看表里,这就好比衣服的里外呀!感冒了,是仅仅在体表,还是已经深入内里了呢,这可得搞清楚。
就像小明发烧咳嗽,我们得判断是表证还是里证。
寒热呢,就如同冬天和夏天。
是寒证呢,比如手脚发凉;还是热证呢,像满脸通红、发热。
虚实呀,就像是一个人的力气,是有力气还是没力气。
虚弱无力就是虚证,精力充沛可能就不是虚证啦。
就好像小李总是觉得没精神,那很可能就是虚证呀!
总之呀,八纲辨证顺序口诀可重要了,咱得好好记住,才能准确判断病情呀,明白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