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3)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清朝初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经济的兴盛。
2.知道康熙帝奖励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减免租税等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难点: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结合课件课堂导入环节,展示《盛世滋生图》局部,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兴趣。
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
据历史学家研究,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人口增长的情况如何?
(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读取信息、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1.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清朝前期,统治者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教师展示课件展示史料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注意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时空观)
学习与探究:结合中国历史地图册P51,找出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教师展示课件展示史料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教学方案】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教学方案】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基本状况。
掌握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
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搜集、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运用历史思维,探讨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分析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基本状况。
2. 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
3.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参考资料、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清朝前期的历史图片,引起学生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新课:介绍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基本状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如政策扶持、人口增长、技术进步等。
讲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如自给自足、区域性、对外贸易等。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如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等。
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巩固知识:通过填空、选择题等形式的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解和掌握。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提醒学生注意历史知识的联系和运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如阅读资料、写心得体会等。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7. 教学反思:课后总结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课主要讲述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向学生展示了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使学生了解我国在当时的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材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掌握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2.难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具体成就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
2.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深入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关键信息。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和原因。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了解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理解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通过设疑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相關知识点的能力。
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分析新的社会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影响2. 教学难点:探讨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联系第三单元所学知识回顾清军是如何入关的?结合清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自1616年建立后金、1635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到清朝统一全国。
长期战乱不已导致清朝建立之初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统一中国后发展经济成为首要任务。
二、讲授新课(一)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 背景:教师讲述明朝末年,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2. 表现:学生观察课件表格、图像思考总结(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2)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3)庄稼方面种植(4)经济作物种植问题思考:说一说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学生讨论回答相关史事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已经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
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了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致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的⼀些重要知识,如:农业⽣产的恢复和发展,⼿⼯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增长,以及清朝前期我国⼿⼯业资本主义得到⼀定发展,清朝前期出现的商帮对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法借助图⽚和材料,帮助学⽣了解清朝前期农业、⼿⼯业和商业的繁荣发展的相关史实。
指导学⽣通过研读史实,从材料⼊⼿解决问题,帮助学⽣掌握学习历史的⽅法,提⾼学习的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清朝⼈⼝的增长问题的了解的,认识⼈⼝的增长给融合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特别是对⽣态环境的破坏,帮助学⽣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农业、⼿⼯业、商业的发展【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江宁、佛⼭的⼿⼯业⼯场的性质。
2.⼈⼝增长带来的影响。
【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阅读史料,并结合提问、课堂讨论等⽅法,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的理性思维能⼒。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激趣导⼊清朝康熙乾隆时期,经济繁荣,国⼒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这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个盛世。
此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增长迅速。
(展⽰康乾盛世的图⽚)⾃主探究:这⼀时期的社会经济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增长的情况如何?⼆、新课学习⼀、农业⽣产的恢复和发展1、教师提问:在清朝的时候,每⼀位皇帝每年⽴春⽇,都要亲⾃⽀扶犁和耕种。
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学⽣回答:体现清朝统治者对农业耕作的重视。
教师讲解:清初统治者这么做的⽬的是为了引导各级官僚机构重视农业、劝民农桑。
特别是明朝末年的⼤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产的重要性,清朝初年的⼏位帝王,都⼗分重视农业⽣产,⼤⼒推⾏垦荒政策,使农业⽣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021年整理〗《《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精品教案3目标导向型》优秀教案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精品教案1(目标导向型)2了解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
3认识清朝前期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及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实施目标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2.出示图片,如下:思考:(1)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的背景?教师总结:明朝末年,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2)请简介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教师总结: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3)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总结: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推广高产农作物;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
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种植有较大的发展……3.出示清朝治水图:分析并讨论:清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有何影响?教师总结: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目标导学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出示清代纺织图,分析以下问题:(1)分析清代手工业发展概况。
教师总结: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有些颇具规模。
(2)请介绍粉彩瓷器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是在什么时候。
2出示前门街市图(局部)分析:(1)请简述清朝商业发展概况。
教师总结: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清朝大商帮的代表?及其影响?教师总结:代表:晋商和徽商;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3史料介绍:徽商与晋商齐名,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
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
明嘉靖以降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
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走出一条日后教科书上才有的贸易路线:东进苏杭无锡常,抢滩芜湖商道,掌控长淮水运口,南达湘、蜀、云、贵、川,往来京、晋、冀、鲁、豫间,远涉西北、东三省。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得发展》教案英雄街初级中学于爱玲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朝经济发展得原因、表现、影响教学难点:人口增长得利弊问题。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最后一个盛世,清朝前期——康雍乾盛世。
那么,盛世一般有哪些表现呢?生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等师引导:最关键就就是经济繁荣,那今天我们了解康乾盛世时期,也就就是清朝前期得经济。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得发展》。
师问:我们学习经济一般从哪三方面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得恢复与发展1.问题思考:古代农业发展得一般原因、表现2.自主阅读,思考问题,标注教师(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农业发展得原因、表现、影响)3.学生展示原因:①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治理大河、推广高产农作物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③人民辛勤劳动4.学生展示表现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兴修水利、治理大河③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得提高;经济作物得种植也有了较大得发展。
教师补充并过渡:“湖广熟,天下足”,清朝出现又一个粮食高产区;高产农作物得引进;思考讨论:(多媒体出示问题)提示:可以用有利于,不利于,或者促进了,推动了,阻碍了之类得词来回答总结:农业就是手工业、商业发展得基础。
5.学生归纳展示影响:农业生产得发展,①有利于社会得稳定与繁荣。
②农业产品品种与产量得增加,也对手工业与城镇商品经济得发展起到了推动得作用。
③为清朝前期得兴盛奠定了基础。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与商业得发展(一)手工业1.一口气说出5个古代手工业部门?2.教师简要介绍清代手工业发展得基本情况。
①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②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得手工业工场。
手工业工场简介(多媒体展示手工作坊与手工业工场得例子)引导归纳手工业工场得特点:规模大、分工合作、雇佣关系点出本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得棉纺织业当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二)商业1、清朝商业发展得条件(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读教材提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得发展促进了商品得流通;陆路与水运发达。
【教学方案】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一、教案主题:【教学方案】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精品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背景。
2. 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背景。
2. 清朝前期的农业发展。
3. 清朝前期的手工业发展。
4. 清朝前期的商业发展。
5.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2. 教学难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背景。
3. 课堂讲解:a. 讲解清朝前期的农业发展,包括土地制度、农业生产技术、农作物种类等方面的变化。
b. 讲解清朝前期的手工业发展,包括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行业分工、手工业者的地位等方面的变化。
c. 讲解清朝前期的商业发展,包括商业市场、货币制度、商业政策等方面的变化。
d. 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如政治稳定、科技进步、市场需求等。
4. 史料分析:让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如社会繁荣、人民生活改善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历史知识运用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教材、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时间:1课时。
九、教学方法:讲授法、史料教学法、讨论法。
十、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 注重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2. 使学生认识到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七、课后作业:2. 让学生选取一个清朝前期的行业,深入了解其发展状况,下节课分享。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2)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
(3)理解清朝人口增长的表现和影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索清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之间的关系,提 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导学生通 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 习历史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耕织图》《盛世滋生图》等内容)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紧接前面的复习内容,提示学生清朝前期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 都承袭了历代中原王朝的做法,那么在经济上会制定和实行怎样的政策 呢?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条件: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清初统治 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2.政策措施: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治理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这也是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 4.结果、表现: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髙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③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 的发展。
5.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 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在学习此节内容时,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认识到:粮食产量大幅度 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 业生产。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是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经济上的典型表现,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从三个方面讲述:一是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二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三是人口的增长。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的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使清朝国力不断增强,社会安定,人口迅速增长,出现了兴盛的局面,进而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这一课主要讲述经济方面的发展,尽管前面接触了汉朝、唐朝、宋朝的经济史,但是学生的历史知识的储备和思维能力的水平还比较欠缺、有待提高,尤其是经济史课文对于学生来说感觉枯燥无味,同时学生对历史学习方法的掌握还不到位,对材料解读能力还有待锻炼,授课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教学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了解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通过设疑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清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2、教学难点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五、教法学法(一)教法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注重情境创设,归纳总结、情感升华,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之讨论法、比较法、阅读指导法、观察法等。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背景。
2. 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背景。
2. 清朝前期的农业发展:耕作技术的改进、农作物种类的增加、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
3. 清朝前期的手工业发展:丝织业、瓷器业、棉纺织业等。
4. 清朝前期的商业发展:城市商业的繁荣、国内外贸易的发展。
5.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 教学难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现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背景。
2. 讲解农业发展:介绍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改进、农作物种类的增加、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
3. 讲解手工业发展:介绍清朝前期丝织业、瓷器业、棉纺织业等的发展情况。
4. 讲解商业发展:介绍清朝前期城市商业的繁荣、国内外贸易的发展。
5. 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讨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清朝前期的历史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清朝的疆域和地理环境,为学习社会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清朝时期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体验当时的生活和工作情景。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背景。
2. 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从而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1.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2. 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史料教学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2. 采用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3. 采用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五、教学内容:1.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
2. 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包括土地制度、农业生产技术、农作物种类和产量等方面的内容。
3. 清朝前期手工业的发展:包括纺织、瓷器、矿冶等行业的发展状况。
4. 清朝前期商业的发展:包括货币制度、市场繁荣、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内容。
5.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介绍清朝建立初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3. 分析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讲解土地制度、农业生产技术、农作物种类和产量等方面的内容。
4. 讲解清朝前期手工业的发展:介绍纺织、瓷器、矿冶等行业的发展状况。
5. 分析清朝前期商业的发展:讲解货币制度、市场繁荣、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内容。
6. 探讨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7. 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进行分析。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意义。
七、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优点和不足之处。
七年级下册新高考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七年级下册新高考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2. 掌握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1.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2. 影响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
教学准备:1. 课件、教案、黑板、彩笔、投影仪、实物图、音频、视频等教学工具和材料。
2. 预先准备好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相关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热身(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发展史上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请学生畅所欲言。
Step 2 导入课题(5分钟)展示清朝前期的相关图片、视频和文物,帮助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征。
Step 3 学习内容(30分钟)通过讲解、分组研讨和课外阅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
1. 空前的人口增长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2. 商品经济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3. 商业集市和旅客客栈的出现和发展。
4. 手工业的发展和特点。
5. 清朝前期经济发展主要的制约因素。
Step 4 设计活动(10分钟)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如果你是一个清朝商人,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来运送你的商品?为什么?”为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5 总结反思(5分钟)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思考历史知识的应用以及自身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历史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田野调查,深入了解当地的农业生产状况和相关历史文化背景。
2. 让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文化古迹等方式,实地感受历史的魅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演变。
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的第19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清朝前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
教材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数据,展示了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活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认识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加深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培养学生的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
2.运用史料教学法,通过展示和分析史料,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课程相关的历史史料和图片。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史料,如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资料。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3.操练(15分钟)针对所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如: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有哪些影响?海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如何?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报告。
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
【教学方案】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精品教案

【教学方案】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背景;(2)掌握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情况;(3)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史料,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2)运用历史知识,探讨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3)运用比较法,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2)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事物发展观,认识到社会经济发展是历史进程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2)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3)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特点;(2)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3)如何评价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地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清朝建立的背景;(2)提问: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2)学生结合史料,分析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4. 案例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业、手工业、商业案例;(2)分析案例中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3)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5. 知识拓展:(1)介绍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价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地位?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
四、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解是否深刻?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本节课的内容?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优秀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学习要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
2.学习提示:了解经济发展为清代前期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地图册等资料,归纳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人口增长的基本史实,了解感受清朝前期的兴盛。
2.结合《清代纺织图》《盛世滋生图》等图文资料,探究清朝经济与前代相比的发展表现。
3.通过问题探究,分析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认识经济发展为清代前期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并通过中外对比,感受发展中的隐忧,认识多角度看历史的重要性。
【重难点】重点: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表现难点:1.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对手工工场,商帮等专有名词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出示图片)《中国春运》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统计图。
设问)看了这张图片,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过渡)但这不是中国人口数量占世界比例最高时期、(出示资料)我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时期,在一个半世纪里人口增长了6倍多,人口总数达到3亿,占到世界1/3。
(设问)这是什么时期?生:……师:清朝前期指1636年--1840年,尤其是康雍乾三朝。
那时,清朝策马中原,一统江山;前期统治者,长袖善舞,在政治,军事,民族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而这一切的重要基石就是经济大发展。
人口快速增长就是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写照。
那么清朝经济到底怎样呢?(出示课题)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明确目标】师:我们通常从哪些角度了解一个朝代的经济发展状况?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师:今天我们增加一个角度人口的增长。
三、【学习过程】1.【梳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史实】师:同学们认真读书,归纳整理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表现,注意抓住关键词来描述史实。
生:分组发言。
【知识提纲】农业发展表现: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水利设施较前代更加完善;③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湖广熟,天下足”;④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教案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
2.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通过阅读教材、图片和观看影像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4.初步感受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以及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2.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晋商的发展,引出清朝经济繁荣的景象,提问学生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从而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教师讲述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态度。
-学生阅读教材,总结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如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治理水利、改善种植技术等。
-学生分组抢答清朝发展农业生产的表现和影响,如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提高、经济作物种植发展等,以及对社会稳定和繁荣的推动作用。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展示清代纺织图等图片,教师简要介绍清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如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出现的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展示《盛世滋生图》等图片,学生总结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如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流通的促进、陆路和水运的发达等。
-引导学生抢答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如商业网的形成、工商业市镇的发展、大城市的繁荣、商帮的出现等。
-人口的增长-解读相关史料,学生讨论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如经济发展、国力加强、社会安定等。
-结合材料,学生分组讨论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如积极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商品销售市场的增加,消极方面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加剧、环境破坏等。
3.课堂总结-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高度发展,商业繁荣,出现了大的商业城市和商帮。
-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口增长,这既有利于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人地矛盾、环境压力等。
-引导学生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简要介绍清朝前期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为学习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提到清朝前期的政治稳定、疆域扩大、人口增长等背景。
-介绍清朝前期文化、科技的发展,如科举制度、科学技术等。
2.详细讲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等方面的发展。
-农业方面:介绍主要作物、种植技术、农田制度等,如“摊丁入亩”制度。
3.创设合作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资料搜集、问题探讨等活动,促进生生互动。
-举办小组汇报、辩论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
-关注学困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3.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观点,以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批判性思维尚未完全形成,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审视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5.学生的兴趣和动机:针对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教师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强调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提醒学生关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个角度,如农业生产、手工业发展、商业贸易等,分析清朝前期该领域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
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
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了解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
因与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通过设疑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索清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之间的关系,提
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导学生通
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
习历史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耕织图》《盛世滋生图》等内容)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了解到清朝前期国力强大、幅员辽阔。
一方面,政治的稳定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繁荣的经济,反过来为政治统治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可以说,政治与经济是相互影响的,这节课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清朝前期的经济领域,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9课,一起来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师:明朝末年,由于战乱、灾荒等原因,使不少地区人口骤减,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清初,社会经济满目荒夷、百废待兴,当时统治者认识到经济对政治的重要性,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段材料,请一位同学阅读。
生:(略)
师: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清政府推行什么样的措施?
生:(略)
师:积极吸引人口,鼓励开垦荒田,这就是清朝时期的垦荒令。
为了确保垦荒令的有效落实,清政府还颁发了开荒执照,我们来看这幅图片是乾隆年间的开荒执照,这上面就注明了农民开垦出来的荒地可以免受赋税,也就是用政策给予农民开荒一定的保障。
实际上,奖励垦荒在当时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国策,这种由清政府引导的、自上而下的垦荒,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全国各地农民积极踊跃地投入到垦荒活动中,极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接下来了解一下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字,请同学们做一道数学题,从1661年到1766年这一百余年中,耕地面积增加多少?
生:
师:大家知道1 920 919顷换算成平方公里是多少吗?128061平方公里,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十个沈阳市,将近整个辽宁省的面积。
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师:接下来我们看第二则材料,请一位同学阅读。
师:靳辅是康熙年间的河道总督,他的这条上奏,向统治者提出了什么建议?
师:他阐述了治理河道的重要性,实际上,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生产规模小,地域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具有一定的脆弱性,一旦发生涝灾、旱灾等,对农业生产的伤害是致命的,所以历朝历代统治者尤其重视河流治理。
靳辅组织了大批民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将淮河和黄河等大运河进行治理,还修建了堤坝,使河流沿岸地区成为沃野,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环境。
师:自然条件完善后,清初的粮食种植也出现了新发展,我们来看这两种农作物,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上图是玉米,下图是甘薯,首先请同学介绍一下玉米的引进,再请同学介绍一下甘薯的引进。
生:
师:玉米有什么生长特点呢?种一收千,其利甚大,甘薯呢?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因此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单位面积上产量较高,是什么样的农作物?
生:高产作物
师:清初对这些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与推广,就使得粮食产量有了大幅提高
师:除此之外,我们再来了解另一种农作物,经济作物的发展,什么叫做经济作物呢?
生:
师:经济作物就是指经济价值高、商品率高的农作物,请同学简单介绍一下当时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有哪些?
生:
师:棉花、甘蔗等成为主要经济作物,并且种植范围广,例如在清朝时,原种植于南方的棉花推广到东北,东北成了了棉花种植基地。
师:耕田面积扩大、大力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经济作物种植,这些表现说明清初的农业生产有所发展,那这会产生什么样影响呢?
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繁荣,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好,接下来我们就看一看清朝前期手工业的发展。
我们以制瓷业为例,来感受传统手工业发展,当时有远销普鲁士的瓷盘,瓷盘边缘的图案是普鲁士红色雄鹰标志,有色彩艳丽、专为统治阶层使用的珐琅彩瓷壶,还有精美的青花瓷瓶,这说明这一时期制瓷业有什么特点?
生: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清初手工业发展的第一点表现,传统手工业的进步。
师:我们再以清代纺织业为例,与宋代的纺织对比,请同学们看这两张图片找找不同。
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数多
师:此外,生产设备多,说明规模大
师:再从整个纺织流程来看…………说明分工明确。
师:好,这几段材料中,出现了两个我们比较陌生的词,机户和织工,好,机户
出资、织工出力,那么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师:机户雇佣了大量织工在工场内进行集中的手工业生产,这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手工业工场,这里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手工业工场的场不同于我们今天常说的工厂,前者表示从事生产的场所,后者是指机器化的生产方式。
师:那么我们总结一下手工业工场的特点,人数多、规模大、分工明确、雇佣关系,这说明手工业工场的发展程度较高,因此手工业发展的第二点表现就是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师:好,那么手工业工场生产的目的是什么呢?大量产品用于交易,那就同农业一样,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和繁荣,我们接下来学习清朝商业的发展。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6页,请一名同学阅读商业发达的表现。
师:这里我们就以一个城镇为例,来了解一下它的商业发展历程。
湖北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了清朝前期呢,已经成为商船集散地,并且是内河的最大港口,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这说明汉口镇的发展速度快。
汉口镇盛产茶叶,在当时就形成了大规模的茶市,成为“人烟数千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这说明汉口镇的商业活动非常活跃。
商业发展的第一点表现,以汉口镇为例的商业城镇繁荣。
正是因为商业的繁荣,使一些商人积累了巨额财富,逐渐形成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商帮,请一位同学简单介绍一家山西商帮从事的商业活动。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我们没见过的词,票号,看一段视频,了解什么是票号。
那请同学们思考,票号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生:
原来在山西省内部流通的票号,后来在全国范围内都有所开设,这说明什么问题?
生:
师:当时像晋商一样的大商帮共有十个,这些商帮经营着全国各地间的商业贸易,促进了清朝商业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经济进步产生了很大影响。
因此,清朝前期商业发展的第二点表现,是什么的兴起?大型商帮的兴起
师: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不断进步将清朝前期的经济发展推向顶峰,当时中国经济总量一度居世界首位,同时,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生活得到保障,我们
看一下清朝前期人口数量的变化图。
从顺治八年到乾隆十六年,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人数是呈什么趋势的?
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数字,由4200多万人口增长到3亿,100年多年里增长了6倍多,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人口的快速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的影响呢?
生:
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生产力
我们再来看一幅图,清朝前期人均田地数量,从顺治十八年到乾隆四十九年,总体上是呈什么趋势?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数字………………
好,我们将两组数字进行对比,100多年的时间内,人口增长六倍,耕地面积的增长不足一倍,同学们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耕地的增长速度是大大落后于人口增长的,人多地少、无田可耕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导致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过度开荒垦田,破坏生态环境。
此外,还有什么矛盾被激化呢?
土地是有限的,但是人是在快速增长的,为了争夺有限的土地,农民之间产生矛盾。
人均耕地面积减小,生产数量少,赋税却依然存在,农民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激化,总结来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尖锐,带来的问题就是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社会压力日益增大。
两对矛盾的激化,会对经济产生什么样影响呢?
破坏经济的持续发展。
这就是人口迅速激增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师:这节课,我们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了解了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请同学回忆一下农业发展表现?手工业表现?商业表现?经济的发展促使人口增加,人口增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同时,也使矛盾激化,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互相作用,这说明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个问题,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民生和政治有什么影响?
生:
师: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政治统治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康熙和乾隆统治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又一盛世——康乾盛世。
师:接下来呢,我们进行一项小活动,这是一个电视剧的片段,请同学读一下故事背景。
师:感谢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哪位同学来说说这个视频里的错误是什么?玉米和甘薯明朝时传入中国,清朝得以推广,所以在北宋时不可能出现在农户的餐桌上。
师:好,本节课呢,我们只是对清朝经济发展进行些简单的了解,如果有同学对本节课内容感兴趣,老师给大家推荐两本书,中国经济发展史和中国商业通史,大家可以在课余时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