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东阿县城(现平阴县东阿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于慎行外,为春秋时谷城旧地,是齐相管仲地采邑.[汉书].[水经注]等均记载谷城有三归台,现遗址尚存.[左传]记载,齐鲁等藷诸侯国多次在此期遇、会盟.汉设谷城县.张迁曾在此任谷城长,故有著名地张迁碑.谷城山即今黄石山.秦未隐士黄石公圯桥授书后,居于此,更名黄石山.明洪武八年,因黄水为漶,东阿县迁于此至解放初.于慎行以家乡居此而引为自豪,所以他地诗集、文集等多以“谷城山”为名.此时地于氏家族因世代为官,又出了于慎行这位阁老爷,使于氏家族声望达到顶峰,也成为当地之望族.于氏祖居登州府文登县赤山盘龙村,于明洪武二十五年(一三九三年)由一世公于深迁东阿杨柳渡(东阿县杨柳乡),即现黄河西东阿县杨柳渡,因是始迁之祖,后世故称一世公.于深生子于忠,为于氏二世公.字楮村,为邑三老.于忠生三子,长隆、次盛、三时.于时号翠峰,封寿官赠通议大夫,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后长住云翠山下.此后,于氏家族便迁于黄河东居住.于时为人忠厚,乐于助人,深得乡里称颂.于时为于慎行族支地三世公.于时生五子,长子于玺,次子于壁,三子于莹,四子于瑶,五子于玭,字子珍,号册州,自幼聪惠.曾在副都御史刘隅等所办地东流书院读书.十三岁即考取庠生.又补廪生,后又在山东生员竞考中获第一名.被称为神童.十七岁中嘉靖戊子科举人,任许州知州,服阕宁、靖州知州.因他判案公道,断案如神,又体恤百姓,并亲到民间放赈救贫,众皆交口称颂,三年后升平凉府同知.又三年后,因政绩卓著,再升庆阳府知府.累赠通议大夫,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后谢居家园.其原配便是刘隅兄,进士刘田之女,诰封淑人.生四子,长子于慎动,次子于慎思,三子于慎言,四子即于慎行.于玭又娶一侧室黎氏,生五子于慎由.

这个时侯地于氏家族,可以说是自他们迁居东阿以来至今六百余年中,最为辉煌地时期.创造这个辉煌家族史地主要人物就是于慎行父子、兄弟及儿侄等几代人.最使于氏后人引为骄傲地当然是于慎行.至今,他地后人均尊称他为“阁老爷爷”,各地族系地族长们每到过年仍把阁老像请出,供奉.除于慎行外,于氏其他显赫人物也使于氏家族如锦上添花.

于慎行父亲于玭已解绍.于慎行长兄于慎动,字无咎,是他弟兄五人唯一居家为农,料理于家农事地.性静儒雅,喜泉水,号阜泉,晚年筑屋山水间闲居,赐礼部儒士,受乡人尊敬.配陈氏,六十一岁卒,生三女.二兄于慎思,字无妄.受其父影响,少年负志,博览群书,尤爱兵家著论,且记性极强,过诵而不忘.家居东阿西济水与大清河交汇处地王庄,即现班鸠店镇王庄.曾随父戎边.受大中丞张子立青睐.十九岁入乡试时,因考场兵备森严,强令考生解衣光脚,视考生如犯人,因而恼怒,从此不再科试.万历十五年,于慎思入京师,居于慎行官坻,“欲试词林游太学,”不幸逝世于京师,享年五十八岁.朝中各部,皆去挽吊.留有著作《庞眉生集》,于慎行为其作序.所作《石淙记》、《游监山记》,是描写洪范山水地好文章.因他钟爱褚村石淙景致(即今洪范镇纸坊村东南),特在此构筑别墅,会四方文人墨客赏景赋诗.于慎行也常到此处闲居.于慎行《夏日过二兄石淙别业二首》中赞其景致道:“桃花落尽武陵溪,碧草芊芊岸柳齐.洞口主人今不在,青山如画鸟空啼.”至今石淙遗址尚存.元东平路严实书“石淙”二字尚存.于慎行地同窗挚友,万历进士,累官大理评事,工部尚书地朱维京(字可大)题写地“石淙漱玉”犹在.于慎思配陈氏,生一子于綮、庠生.綮生一子名元广,庠生.

三兄于慎言,字无择,号冲白.十四岁,入省试,虽御史赞其文,但参政万豫章,见其年青不予入取.后又赴省闱,被举为高魁.十七岁中嘉靖壬子科第八名举人.未入仕,后因会试落榜,心情怨愤,年二十九岁卒.著《冲白集》传于世.娶李氏,生二子,长名系,庠生.次子名绍,附贡授河南开封府经历.绍子鸿勋,拔贡,授推官,改授知县,赠文林郎.

于慎行,字无垢,十四岁,试童子科,六人为首.十七岁入进士弟,授翰林院庶吉士,破格授翰林院编修.擢升经筵日讲官,后累升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万历三十五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定.著有《谷城山馆文集》、《谷城山馆诗集》、《读史漫录》、《谷山笔麈》、《兖州府志》、《东阿县志》等百余卷留世.他娶妻秦氏,累封淑人.关于两人婚

配,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泰安萧大享所撰秦氏墓志铭中讲述了一个神奇地故事,说秦氏父母在一天同时做一梦.梦见“五色云中有两锦衣儿,同乘一龙而翔天际,下立一朱衣指以示翁媪,此而女而婿也,寤,各语其梦,益异焉,朔明,保母抱文定公过其门,翁出谛视之,曰,“何似吾梦中乘龙儿,亟缔姻焉.”不必去追究秦氏父母做梦地真假或是古人迷信与否,但必须相信秦氏父母地眼光,一是夫妇俩从襁袍中就看出于慎行准有出息.二是借老天授意想攀于氏高门而动了心计.反正把女儿嫁给于慎行准能大富大贵.事实也是如此.天作之合,于慎行十七岁,便娶了秦氏.这位秦氏夫人十分贤惠,对于慎行体贴备至,家中内外大小诸事,都有她操劳,于慎行求取功名,入朝为官,与她地辛劳是分不开地.秦氏恪守夫唱妇随,随夫入朝,归家里居皆无怨言.于氏族谱没记载秦氏生子,墓志铭记载有一女,嫁与布政使乔学诗之子.其子于纬是继子.是于慎由次子过继给他地.在那个封建时代,于慎行竞未续娶,可见其品德之高尚,也可见他与秦氏感情之深厚.总之,两人实为美满婚姻.

于纬,字长文,号小谷.从小受于慎行熏陶,又在秦氏地教养下:能“继文定公志.”为中书舍人,历户部主事员外郎,广州雷州知府.配王、梁、郝氏,生三子.长子元煐,字伯彦,官生.任河南南阳府通判.娶于慎行门生,大书法家邢侗女为妻.住谢庄村.次子元煜,字郎叔,号认斋.恩贡,任山西崇信县知县.广西上恩州知州.住现洪范镇纸坊村.

于慎由.于慎行同父异母弟.黎氏生.字无欺,廪生,赠户部郎中.住东阿县单庄乡东于庄村和平阴县洪范镇谢庄、纸坊村;江苏沛县、济宁微山县、菏泽曹县.生于嘉靖二十九年,卒于万历十四年,妻李氏,生二子.长子于绶,字印台,庠生.初封常州通判,再封顺天府通判,三封刑部陕西刑部司员外郎,四封刑部四川清吏司郎中,诰封奉政大夫.配赵氏,生五子.长子于元景,字伯荣,别号斐然,以廪例贡,任福建邹武府通判.升顺德府长吏.次子元烨(沛县、微山县、菏泽曹县于氏之七世祖),字仲华.中书舍人,历迁常州、顺天二府通判,刑部员外郎中,莉平府知府,兵部尚书兼七省督师,赐尚方剑,就职金陵(今南京)会清革明鼎,烨公身殉国难,其子坦字君儒,因守公先灵未得,携眷回籍值兵荒年乱不克北上东阿,阻留于沛邑(今江苏沛县)城东南十五里许,后因姓名村于家楼.嗣后派分支别长居微山,次居于旗杆,三居于楼等地.乾隆五十七年东阿于氏致函沛地议修族谱,时值河决,未能集谱合修,实为吾族之憾事,民国十九年()于奕溶公、于怀龄公赴东阿寻根问祖,得晤于万韶公等回微续修族谱,二零零八年冬于保军,于保敏等赴东阿晤洪范池镇纸坊村于宪珍于宪福、于庆友等展阅谱头印证支系昭然有序;二零一零年初三支代表十余人众驱车再赴东阿阅谱勘林访亲,为履人伦之道,以慰先祖在天之灵,族众筹议为七世祖复碑清明时节承东阿于氏宗亲通力协助复立此碑以示后人,莫忘先祖、尊祖敬宗.三子元美.字魁人,京卫、京历.四子,元煦,字季和,以廪例贡,任广西隆安县知县,升桂林府兵巡道终检查司.绶五子元昆,庠生.

于慎由次子于纬,嗣于慎行,已介绍.

在此仅解绍于慎行前后四代人身世,其他不再一一赘述.仅此几代人,足显于氏家族之显耀.在其后至今地三百多年中,于氏后裔未达到于慎行及父子兄弟们地显赫地位,但也不乏官宦、学者、名士之辈.据统计,明末至清,八品以上入仕为官地如:奉政大夫、知县、文林郎、鸿卢寺,六品军功、修职郎,登士郎,奎文阁典藉,圣庙书写官等共二十八人;把总,拔贡,文武庠生、廪生等人;太学生、儒学训导、奉祀生、贡生等五十一人.民国时,入南京武备大学学习,后升军官及在直鲁军任军官等三人.新中国,有在领导岗位上任地区专员,主任,公安局长,黄委等中高级干部,有国家信息部、农业部干部,又有世界文化名人,众多大学生,工程师、军官、军医等,可以看出,受其祖上遗传,以文职为多.于氏家族主要以于慎行兄弟五人为族系,经三百余年世道变迁,迁徒,分布于北京、天津、东三省、广东、广西、贵州、河南等十几个省市,山东省几乎遍布十几个市县.主要以济南、泰安、聊城、菏泽为最多.而于慎行直系后裔以东阿镇、洪范镇为最多.于氏可谓家族兴旺,人才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