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
老舍作品主要有四个艺术特色:一、语言幽默。
老舍开始创作时,抱有"不管是谁与什么吧,反正要写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样写〈赵子曰〉》)的态度。
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幽默讽刺的笔调。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还有"幽默大师"、"笑匠"之称。
他的早期作品中夹杂一些纯粹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义的穿插。
他那"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的性格,使他的讽刺,缺乏鲁迅的冷峻和锋利,更多一些温情和轻松,由此形成他的独特的幽默风格。
从30年代中期起随着对于国家的灾难和生活的严酷有了更多的体验,老舍的笔调变得激愤严肃起来,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调,为人称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机智俏皮的语言,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的笔墨,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会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
后期作品中,作家让不少人物笑着向昨天告别。
所有这些,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妙趣——升华了的幽默。
二、京味十足。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
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
老舍作品中的语言风格有何特色
老舍作品中的语言风格有何特色说起老舍先生的作品,那可真是别有一番风味!他的语言风格就像一位亲切的老朋友,跟你唠着家长里短,却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
老舍先生的语言特别接地气儿,充满了浓浓的京味儿。
就拿《骆驼祥子》来说吧,里面的人物对话,那叫一个生动!比如祥子和虎妞拌嘴的时候,虎妞一嗓子“我可不能守一辈子女儿寡!我不要脸,这都是你的错儿!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六十九了,白活!”这话语,多直白,多泼辣,仿佛能看到虎妞叉着腰,瞪着眼的样子。
还有那些描写老北京街头巷尾的场景,什么“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
”简单几句话,就把那种闷热、压抑的氛围给烘托出来了,让你好像也置身于那个尘土飞扬的胡同里。
他的语言还特别幽默风趣。
在《二马》中,老马先生的种种迂腐表现,老舍先生用诙谐的语言描述出来,让人忍不住笑出声。
比如写老马去看房子,“房子是真不坏:五间北房,东西两间有廊子,正中有个屏风隔段;厨房靠西,还有个小门通到后院。
马老先生看了看房子,觉得还不坏。
然后由后院绕过去看了看临街的两间南屋。
”这看似平淡的叙述,却把老马那种小心翼翼又满心期待的神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觉得既好笑又可爱。
老舍先生很善于运用俗语和歇后语,让作品更加鲜活。
在《四世同堂》里,“常二爷,您是积德行好,赏给我们哥儿们几个零钱!”这种带着老北京特色的话语,一下子就把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凸显出来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北京的一个胡同里闲逛,正好听到两个老爷子在那聊天。
一个说:“哟,您这今儿个咋这么闲在?”另一个回:“嗨,这不家里那点事儿都弄利落了,出来溜达溜达。
”那语气,那用词,跟老舍先生作品里的人物简直如出一辙。
我当时就想,这就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所在,他把老北京人的生活和语言原原本本地搬到了纸上。
总之,老舍先生的作品就像一碗热气腾腾的炸酱面,看似平常,却滋味十足。
老舍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老舍的写作特点及风格一、老舍的写作特点老舍一生因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他的文学作品源于老百姓的生活,写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手法简单明快,情节有自然流顺,语言质朴自然,充满幽默诙谐,颇具文学性和艺术性。
1、刻画人物性格优美生动老舍的作品大量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把人物的性格、品行、本质及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老舍的笔下的人物朴实亲切,看似简单,实则又具有深刻的内涵。
2、反映社会生活真实老舍以“活动描写”、“人物对白”、“人物心理描写”等作说,真实的描写当时社会中人物的生活,表现了他们生活中的苦乐,工作中的艰辛,家庭中的欢乐,老舍看似平淡的文字,却是一派热烈的活动气氛。
3、文学手法具有艺术性老舍有着独特的文学手法,他穿插说笑、调侃及幽默,语句变化自如,抒发了热情会友的情感,常用仿古文,对比文,有言尽意的运用语言,使得文章颇具艺术性。
4、独特的风格流畅有自然老舍的文章风格温和,文情并茂,文笔流畅自然,把原始中国文化和现代思想完美结合起来,新的文化思想在文字中被以有趣、温馨的方式体现出来。
二、老舍的风格老舍的作品通常以典型的情景描写开头,接着主要人物的思想、行动,最后取得生动的结果,以抒发特定情绪的温馨而又具有艺术性的语言和风格,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传统特色。
1、冷嘲热讽式幽默老舍的叙事风格常涉及生活,他采用冷嘲热讽式的幽默,对作品里的人物的性格、行为及言行,以及社会上的现象,进行了调侃与批评的同时,勿忘把人物的精神内核及行为原理描述出来,及表达风趣的言语和手法,把一种新的文学生活态度和文艺风格表达出来。
2、人物形象的显现老舍的文学形象丰富且耐人回味,尤其是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看出老舍借助文学的手段,把人物形象的复杂内涵表现出来,使人物们更加生动、真实,从而使文学作品的价值倍增。
3、社会生活的描绘老舍对社会生活的描绘非常了得,他采用简单而生动的笔触,真实地描述老百姓的生活,表达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图解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给读者以真实的视角,使思想更为深刻。
老舍的作品风格
老舍的作品风格
老舍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其作品风格独具特色,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他的作品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入社会底层,生动描绘人民生活。
老舍的作品大多聚焦于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如《骆驼祥子》、《茶馆》等。
他通过对人民生活的深入观察和描绘,刻画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
第二,独具民族特色,展现中华文化。
老舍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他深刻理解和表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如《骆驼祥子》中的道德情感、《茶馆》中的国粹艺术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第三,语言简练,感情真挚。
老舍的语言风格简练明快,直观生动,让读者可以轻松理解和感受其作品所蕴含的情感。
他的作品情感真挚,充满人文关怀,引人深思。
第四,大胆创新,艺术表现力强。
老舍在创作中大胆创新,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如《骆驼祥子》中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方式,表现了一代人的命运、人生和人性。
他的作品艺术表现力强,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总之,老舍的作品风格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 -。
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老舍称得上“语言大师”,他在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有着突出的贡献。
总的说来,老舍的语言呈现以下几个特色:(1)幽默风趣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整体风格特色。
这种幽默风趣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既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
老舍的小说、戏剧、散文中无不充满幽默风趣的色彩,尤其在小说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如《离婚》中幽默风趣的语言可谓不胜枚举:写张大哥全身整个儿是显微镜和天平,“在天平上,麻子和近视眼恰好两相抵消,上等婚姻”;写老李嫌弃自己的老婆,然而自己却是“穿上最新式的西服会在身上打转,好像里面絮着二斤滚成蛋的碎棉花”等等。
(2)俗白精致老舍的语言俗白优美、雅俗共赏,并不是通俗易懂且不加修饰,直白浅露地对大众口味完全趋附、投合,而是在俗白中体现出艺术性、审美性,具有雅的色彩。
老舍的“俗”不是“庸俗”之“俗”,而是通俗,即普通老百性的日常用语;老舍的“白”就是不做过多修饰的白话,清浅通畅。
如《月牙儿》的语言就是“俗”且“白”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修辞,但又于俗白中体现出一种精致之美。
(3)饱含温情老舍作品的语言温和而不过激,虽婉而多讽,但蕴涵心酸、饱含同情。
特别是对小人物的描写,老舍的语言是宽厚温和的善意的奚落。
老舍的温情在《济南的春天》一文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作者笔下的冬天没有那么寒冷,而是温暖可爱。
(4)富含潜台词主要体现在戏剧中,如《茶馆》的第一幕中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充满了刀光剑影。
这些潜台词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5)浓郁的北京风味老舍的作品多用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充满独特的北京韵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如《离婚》中充满了“敢情”“瞎掰”“吃劲”以及“莲花白”酒、“杏仁茶”、“酸梅汤”等市民日常生活用语;《骆驼祥子》中关于洋车夫的描写体现了独特的北京地方风味等。
(6)“谈话风”式的语言老舍“谈话风”式的语言平易自然、简练明白、朴素随性,多用白描、极少雕琢。
老舍的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风格
1、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
其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
2、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
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总体风格特色。
3、老舍是潜台词运用的大师,其代表就是《茶馆》。
《茶馆》凭借深刻含蓄的潜台词,有力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第一幕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
《茶馆》中像这样的台词比比皆是。
它引而不发,以弦外之音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4、老舍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语言透露着独特的京韵,作品生活气息醇厚,地方风物、民情风俗真实感人。
同时用地道的北京话写北京人,具有独特的魅力,透出了北京话的神韵,显示北京话活泼的生命力和老舍驾驭北京口语的能力。
关于老舍的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下列表
关于老舍的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老舍(Lao She)是中国20世纪的一位著名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活写实主义: 老舍的作品以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写实描绘为特征。
他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展现了旧中国社会的各种阶层和风土人情。
幽默讽刺:老舍的作品常常夹杂着幽默和讽刺,他通过夸张和寓言手法,对社会弊病和人性弱点进行讽刺,以此来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语言的抒发:老舍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他擅长运用北京方言和口语,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更贴近生活。
他的语言表达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充满了通俗感。
关注人性: 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关注是老舍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他的小说中,常常通过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人性的复杂性,包括善恶、悲欢、苦乐等方面的方方面面。
社会批判: 老舍对社会现象和制度进行了敏锐的批判,他关注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现象,并通过作品呼吁社会改革和进步。
总体来说,老舍的文学创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关怀、幽默的艺术手法以及对人性的思考,这些特色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位备受尊重的作家。
人教版教材中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人教版教材中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人教版教材中收录了一些老舍的作品,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老舍的作品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白话风格:老舍的作品语言通俗易懂,运用的是白话风格,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
他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态,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
2.口语化表达:老舍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表达,使人物对话更加生动自然。
他注重人物的语言特点,通过人物的口吻和用词选择,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和地域的特色。
3.民间色彩:老舍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民间俚语、口头禅等民间语言,增加了作品的民间色彩。
他通过运用民间语言,使作品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形象和命运。
4.描述细腻:老舍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刻画,使作品更加生动。
他注重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和社会背景的细微变化。
5.幽默风趣:老舍的作品中常常穿插幽默的对话和描写,给读者带来欢乐和轻松的阅读体验。
他善于运用幽默的笔调和幽默的语言,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氛围。
总的来说,老舍的作品语言通俗易懂,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
他运用白话风格、口语化的表达和民间色彩,使作品更加生动自然。
同时,他的作品中描写细腻、幽默风趣,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骆驼祥子 的语言特色
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
《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可谓是独具匠心,充满了北京的风土人情和北京味儿。
这部小说的语言质朴自然,贴近生活,读来仿佛能听到老北京胡同里传来的吆喝声,感受到那种独特的北京风情。
首先,老舍在《骆驼祥子》中运用了平易近人的语言,这种语言风格不仅让读者容易理解,而且更能够深入人心。
他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同时,老舍还善于运用北京的地方性词汇和俚语,使得小说的语言更富有地域特色,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老北京的生活场景之中。
其次,《骆驼祥子》的语言还充满了幽默和讽刺。
老舍通过幽默的笔触,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刻画得淋漓尽致,使得读者在欢笑之余,也能够对人物的性格有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他还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讽刺,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使得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和引人深思。
最后,《骆驼祥子》的语言还具有独特的文化韵味。
老舍在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北京传统文化元素,如京剧、曲艺、民俗等,使得小说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传承了北京的文化传统。
这种文化韵味的融入,不仅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独具匠心,充满了北京的风土人情和北京味儿。
这种语言风格不仅使得小说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易于理解,而且更能够深入人心,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老北京的生活场景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骆驼祥子里的语言特色
骆驼祥子里的语言特色
1、平易质朴:
老舍曾说《骆驼祥子》的语言澄清如无波的湖水。
平易、质朴。
首先平易、质朴表现在用语上平实自然,不事雕饰。
如她(高妈)可以很和气,也可以很毒辣,“她知道非如此不能在这个世界上活着”,语言再平易不过,但字里行间却能让读者体会到高妈的无奈和当时社会的无情。
如“他(祥子)的眼发着亮光,去盘算怎样省钱,怎样买车”中的“他的眼发着亮光”寥寥几个字便把祥子重新燃起希望的兴奋劲儿给展现出来。
平易、质朴还表现在多用口语方言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言谈举止。
北京口语多儿化音,本文中“抄着根儿”“冒儿咕咚叫”“赶明儿”等儿化音比比皆是。
2、善用俗语:
俗语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并在群众口语中广泛流传的,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固定语言。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中下层市民的生活,作为平民语言的俗语,在老舍笔下更是信手拈来。
《高妈》一文中的俗语俯拾皆是,如在苦口婆心地劝说祥子而无果时,高妈最后用了句歇后语“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把祥子的倔劲表现得活灵活现。
再如高妈把放高利贷说成是“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这些俗语的使用,既符合人物形象的身份特征,又使小说的语言生动、活泼、有趣。
总之,通过《高妈》来看,《骆驼祥子》的语言如一杯香茗,初读觉得平淡无奇,然而愈是品味便愈发觉它的馨香。
3、精于比喻:
比喻是作家笔下的宠物,老舍是善用比喻的高手。
《高妈》一文中的比喻自然、贴切而又新颖,让人感觉妙语天成,无意于工而工。
如“过了些日子,生活又合了辙,他把这件事渐渐忘掉,一切的希望又重新发了芽”,这里把生活比做路,重新发了芽是把希望比喻成种子,运用比喻非常形象但又不着痕迹。
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特色
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特色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特色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特色,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特色篇1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特色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车夫祥子悲惨的生活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小说以北京方言为基础,选词凝练、语言通俗,散发着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
本文以其英译本为例研究其语言特色的再现。
关键词:《骆驼祥子》语言特色地方色彩老舍一贯主张写作应使用“俗”与“白”的口语。
并且说应该把白话的真正香味烧出来。
在作品里被人们称道的北京"大白话"实际上是经过作家提炼的、加攻过的人民口语,《骆驼祥子》这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最能代表老舍小说创作的语言特色。
运用北京口语写作是老舍语言艺术的最主要特色。
他善于从北京人口语中发掘宝藏,加工提炼,加以创造。
《骆驼祥子》中的人物都是北京住大杂院的城市贫民,说的都是地道的、纯正的北京话,老舍熟悉他们的语言,因为他也住过大杂院。
《骆驼祥子》中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都是北京话,所以小说的北京地方色彩不仅在于老舍描写了当地的风士人情,而且也是由北京话烘托出来的。
老舍的语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首先是他采用了北京语音“儿”化韵,用“儿”化韵的语音响亮,是组成“嘎嘣脆”的北京口语的重要成分。
语音的修辞作用很大,北京话“明儿”“明儿个”跟普通话“明天”词义相同,但语音比“明天”响亮,而且它本身又粘连着地方色彩。
又如北京话中的“甭”比“不用”的音韵响亮,可实际上它确是“不”和“用”的串联合并现象。
另外,小说中还有很多北京话词汇,如“鼓逗”、“心程”、“扒楼”、“敢情”等都使读者感到特有的北京风味和音乐美。
老舍说“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而外还应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这就发挥了语言的音韵之美。
分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分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老舍其笔下的小说自然朴实、笔风幽默独特、辞藻言简意赅,不娇柔造作,略带浓厚的北京韵味。
一、通俗易懂老舍小说风格的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易懂且耐人寻味。
他作品的绝大多题材,均取决于市民生活,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崇尚白话文,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语交谈中提炼正宗纯正的文学语言。
讲究浓缩精华,避免随意捏造凑合;脱离粗糙的自然形态、防止照搬方言俗语。
1951年,他宣言般指出了:“必须相信白话的万能性,否则,我们便不会全心全意去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只有我们下功夫去运用白话,不让它打折扣,它才会对我们负上全部的责任。
”《离婚》中有一个片段,描绘张大哥:“他须用心读书,才能更好的证明自己意见的妥当性”。
他有一对阴阳眼,左眼上皮特别长,把眼珠永远囚禁掉一半;而右眼无特色可言,每日照常办公,右眼所略闻的一切,都要经过左眼的筛选,因为被囚禁的半个眼珠是指向自己的内心的,是内心真正的想法。
他的意见是最妥善完备的,因为不合分想法早已让囚禁的左眼筛选下去了。
简短有力的代表性片段是多么耐人深思,回味无穷。
二、简洁准确老舍小说风格特点二是:精准简练的语言。
言简意赅的话语让你朗朗上口,倍感亲切与自然。
小说的诱惑力极大,感染性极强,让你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着迷,深陷其中,《骆驼祥子》这部经典的文学名著中,据统计数据报道,仅使用了大约十一万字,而全文只用2400个汉字,仅需要小学的阅读水平便可通晓全文,可见其笔风的犀利与简洁。
同时,老舍擅长使用地方语言,加剧了文章的可读性和通读性。
例如,写刘四的说一不二,用的是“放屁崩坑儿”,写祥子的身体健康,用“挺脱”、“硬棒”,再如描绘祥子穷途末路,病体奄奄地为人家做丧事时,美其名曰为“在马路边上缓缓的蹭”,这些极具地方色彩的口语,让读者犹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形象生动仿佛置身于其中。
简洁明了的对白,将小说中人物的特点显现无遗,“懦弱、泼辣、粗俗、工于心计”的性格浸透下的封建宗法观念的中下阶层小市民,寂寞,不知所措的可笑行为跃然于纸上,让读者的心境伴随故事情节动荡起伏。
浅谈《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
浅谈《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一、北京方言的普遍使用什么是为“京味”?“京味”即北京味,它应包括北京的环境和人文的环境两方面,即北京的风土习俗和北京人的精神气质。
而“京味”的重要表现是北京方言的运用,在《骆驼祥子》当中老舍的京味特色就是采用了市民化的语言形式进行人物的刻画与描写,其语言精练、浓厚、富有寓意,由此带有一种浓浓的“京味”色彩,而这也是由口语与语言来体现的,下面我陈述的观点就将具体从《骆驼祥子》这部作品进行分析。
(一)原汁原味的北京方言词汇在老舍的经典作品中有许多都运用了北京方言,其中《骆驼祥子》当中就运用了大量的北京地方方言使得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
比如:他们的是个破车,必须要很早的出车,不敢拉晚,只盼望自己能够靠自己的能力从早上一直到午后的三四点钟,赚出车份儿与嚼谷。
“嚼谷”是在华北平原一带比较常用的地方方言,指的是自己的生活费。
“他把自己的眼神全部放在那个车夫上面,就想看看如何能够纱巾她的腰。
”而“杀进腰”就是指让自己的身材更好一些,使自己变瘦一些。
“自己的身体有些刺挠”中的“刺挠”指的是自己的身体洋洋,不舒服[1]。
类似的词语还有话匣子、洋火、年下等这些原汁原味的北京方言。
运用这些正宗的方言可以从侧面了解到传统的北京方言对生活在北京城里的人来说已经与自己的生活融为了一体。
(二)运用了儿化音由于文化背景和环境的不同,每个地方的语言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如江浙一带的语言表现形式则是带有软软的娘娘腔;南方一带的语言表现形式则保留了大量的中古音残余;在北京地区的方言特色中,儿化音是北京所独有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主要指的是在在发音时韵母因卷舌而发生的音变现象。
在老舍的主要著作当中,有大量的儿化音的运用,使得文章中的作品人物更加立体、鲜活,具有浓厚的北京味道。
如在《骆驼祥子》中高妈让祥子把钱放下时用了大量的儿化音:“祥子,我必须要告诉你,钱搁在自个儿兜儿里,一个子儿都不会少,而放出去就不一定了,钱就可以生钱,咱们瞅准了咱在放,把钱用在正地方上。
老舍的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风格(1)北京韵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
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例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
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犹如鲁迅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沈从文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样。
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
老舍作品语言的北京韵味,有赖于老舍的作品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生活。
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为老舍运用北京语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老舍一向注重从市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当然,老舍创作时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语言,而是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改造,然后再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
(2)通俗明白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
”“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
”老舍致力于“俗白”,所谓“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
自然,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比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明白如话,没有难懂的字,没有拗口的句子,没有文雅的辞藻,也没有欧化句式。
读起来,我们犹如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
曹禺说得好:“他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谈的。
”(3)幽默诙谐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标记。
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
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
”老舍对生活中的幽默极为敏感,并善于以机智与讽刺的形式来表现。
作为语言鲜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还要借助于其他修辞手法和语言要素的综合运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老舍小说经常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曲解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
老舍的文学风格
老舍的文学风格
老舍(1899年-1966年)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之一,他的文学风格独具特色,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触摸。
1.现实主义风格:老舍以现实主义为基调,真实地刻画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
他以鲜明的细节描写、真实的对话和生动的场景,展现出人物的生活面貌和社会矛盾,使读者深入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残酷和复杂。
2.对话与语言的把握:老舍擅长运用对话表达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情感。
他的对话生动自然,真实地展现了人物的个性和社会地位。
同时,他对北京方言的运用也使他的作品更加具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3.对底层人物的关注:老舍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贫困、艰辛和社会阶级冲突的题材。
他通过对底层人物的描写,呈现了他们的坚韧、勇敢和对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批判了社会不公和压迫。
4.善于表达人性的复杂性:老舍的作品中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通过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喜怒哀乐等多个方面。
他不仅对人物的正面品质进行塑造,也展现了他们的弱点和错误。
5.笑与悲的交织:老舍作品中常常呈现出悲喜相间的情感氛围。
他以幽默的笔调描写人物的笑料,同时又透露出悲剧色彩。
这种独特的结合使他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总的来说,老舍的文学风格注重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以对话和语言的运用表达人物的个性和情感。
他的作品
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又以幽默和悲剧的交织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特点老舍的作品有哪些特点老舍的作品有哪些特点?今日小编为大家揭晓著名先到作家老舍的作品的特点,分别是语言幽默、京味十足、题旨鲜明以及语言通俗。
欢迎大家阅读。
一、语言幽默。
老舍开始创作时,抱有"不管是谁与什么吧,反正要写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样写〈赵子曰〉》)的态度。
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幽默讽刺的笔调。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还有"幽默大师"、"笑匠"之称。
他的早期作品中夹杂一些纯粹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义的穿插。
他那"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的性格,使他的讽刺,缺乏鲁迅的冷峻和锋利,更多一些温情和轻松,由此形成他的独特的幽默风格。
从30年代中期起随着对于国家的灾难和生活的严酷有了更多的体验,老舍的笔调变得激愤严肃起来,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调,为人称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机智俏皮的语言,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的笔墨,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会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
后期作品中,作家让不少人物笑着向昨天告别。
所有这些,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妙趣——升华了的幽默。
二、京味十足。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浅析老舍语言特色
浅析老舍语言特色老舍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老舍因此获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也被人们称为语言大师、幽默大师,对于这些美誉他是当之无愧的。
文就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幽默;简练亲切、“京味”+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的艺术风格略作一些探讨一、老舍作品中的“幽默”所谓的幽默指的是:有趣的、可笑的、意味深长的。
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
我们读读狄耿斯的,马克吐温的和果戈里的作品,便能够这个道理。
听一段好的相声,也能明白这个道理。
”“看透宇宙见得种种要素,而后用强烈的手段写画出来”。
而能引人发笑者为幽默。
因此,老舍认为“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
要想得到幽默:首先要认真学习、博览群书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它是前提,是基础。
其次善于观察,并且要思考的深刻。
再次要多读,即要认认真真地阅读一些有关幽默语言的文学作品,并且作到能领悟他们的作品内容,而从中受益。
最后要善于运用,古人说的好:学以致用。
即把自己从学习中得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去。
这样做不仅能加深理解,而且能是我们的大脑更加充实。
老舍就是这样,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想的深,看得透,说的俏,因而形成了幽默的语言艺术风格。
老舍的青年时代也正是中国封建帝制的崩溃时代,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时代,老舍才能从小羊圈胡同走向泰晤士河畔。
在20年代的初期英国是资本主义列强之首,工业经济高度发达,社会文化人情风俗与当时中国大不相同。
老舍从一个保守的、愚昧落后的旧中国走到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以后,就像从发着霉味的“铁屋子”(鲁迅语)里走上了视野开阔的一望无垠的绿野中一样。
他此时此刻深深的感觉到西方的科学与民主和社会的进步。
当他再度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故土的时候,心中总是感觉到不舒服,觉得许多事情是乖庆的、不合理的、违背自然的、可悲的、可笑的,但是,老舍从没有把自己从炎黄子孙中除去,自己也仍然是这个古老民族中的一个小小分子,也应该在这一可笑的行列当中,但是他深刻的认识到要批判这些不合情理的、落后的、愚昧的东西,究竟采用什么样的办法呢?采用何种方法来批判社会,这便由每个作家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来决定的。
老舍写作风格
老舍写作风格老舍写作风格:平易、朴实、自然。
主要特点是通俗浅显,亲切感人。
老舍以喜剧见长,善于刻画市民的精神面貌,能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又注意突出人物语言和行动上的细节,从中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他的喜剧形象具有浓郁的北京韵味。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等。
内容上:平淡而不单调,通俗而不庸俗。
老舍的作品是以描写市民生活为主的,但他并没有将笔墨只停留在对市民的刻画上,而是尽力展现他们身上美好的东西。
《四世同堂》的语言诙谐生动,通俗易懂,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的北京,日本侵略者在飞扬跋扈、横行霸道之后被赶出了北京城。
在无比沉痛的现实背景下,各色人等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坚持着抗战,努力保全着北京这座古城,以及这座古城里的每一位居民。
其间,还穿插着各种小人物的琐碎故事。
我喜欢老舍的散文,是因为我觉得它们平易自然,没有装腔作势的矫揉造作,也没有声嘶力竭的嚎啕大哭,而只是静静地叙述着眼前的一切。
语言非常简练,也非常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读起来充满了幽默、风趣,却又不乏真挚感情。
我最喜欢的就是《春风》一文,让我如沐春风。
文章开头“天气暖和了”,结尾“天气还是那么冷,并且一天比一天冷起来了”,“年年有春风,有年年的春风”,用“春风”串联全篇,构成了一幅画面,春风在门前舞蹈,带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却也带走了人们过去一年的辛酸与悲伤。
老舍在小说创作方面成绩卓著。
早期作品主要描写市民生活,幽默风趣,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离婚》《牛天赐传》《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
他还曾写过长篇历史章回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文博士》等,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等。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
他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浅析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浅析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导语:先生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他不但在中国现代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别具风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
本文小编就为大家浅析老舍先生作品中语言特色。
老舍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老舍因此获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也被人们称为语言大师、幽默大师,对于这些美誉他是当之无愧的。
因此作为人民的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的老舍的作品便成了们更好的精神食粮.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也成了文学爱好者们学习和研究的根本。
因此,本文就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幽默;简练亲切、“京味”+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的艺术风格略作一些探讨与同仁们共同商榷。
一、老舍作品中的“幽默”所谓的幽默指的是:有趣的、可笑的、意味深长的。
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
我们读读狄耿斯的,马克吐温的和果戈里的作品,便能够这个道理。
听一段好的相声,也能明白这个道理。
”“看透宇宙见得种种要素,而后用强烈的手段写画出来”①而能引人发笑者为幽默。
因此,老舍认为“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
②要想得到幽默:首先要认真学习、博览群书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它是前提,是基础。
其次善于观察,并且要思考的深刻。
再次要多读,即要认认真真地阅读一些有关幽默语言的,并且作到能领悟他们的作品内容,而从中受益。
最后要善于运用,古人说的好:学以致用。
即把自己从学习中得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去。
这样做不仅能加深理解,而且能是我们的大脑更加充实。
老舍就是这样,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想的深,看得透,说的俏,因而形成了幽默的语言艺术风格。
老舍的青年时代也正是中国封建帝制的崩溃时代,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时代,老舍才能从小羊圈胡同走向泰晤士河畔。
四世同堂得语言特色
四世同堂得语言特色《四世同堂》的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口语化:老舍在《四世同堂》中运用了大量的北京口语、俚语和方言,使得作品具有浓郁的地道北京味儿。
这种口语化的语言风格使得作品读起来亲切自然,同时也反映了老舍对于底层人民生活的深入观察和体验。
2. 生动描绘:老舍在《四世同堂》中运用了丰富的描绘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得作品中的场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例如,在描写小羊圈胡同时,老舍写道“胡同里没有车马,没有喧哗,只能偶尔听到一两声犬吠”;在描写祁家大门时,他写道“大门虽敞着,可并不大开,因为门钉与门环已在暗中发出不便明言的响声”。
这些生动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北京的市井气息和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3. 讽刺幽默:老舍在《四世同堂》中运用了大量的讽刺和幽默手法,对于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陋习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例如,通过描写冠晓荷为了讨好日本人而不惜出卖灵魂的行为,讽刺了那些奴颜婢膝、卖国求荣的人;又如通过对祁瑞丰贪图金钱和权利的描写,批判了权力对于人的腐蚀作用。
同时,老舍的讽刺幽默也是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智慧的,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4. 叙事流畅:老舍在《四世同堂》中采用了传统的叙事方式,以祁家四代人的命运为线索贯穿始终。
他的叙事语言流畅自然,情节安排紧凑,让人读起来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
5. 富含哲理:老舍在《四世同堂》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和事件,表达了许多深刻的哲理思考。
例如在描述祁瑞宣的内心矛盾时,老舍写道“一个亡了国的人去给敌人鞠躬敬礼,还能有点人的气味吗?”这句话不仅揭示了祁瑞宣的内心挣扎,也反映了老舍对于民族尊严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总之,《四世同堂》的语言特色丰富多样,既有口语化的特点,又有生动描绘、讽刺幽默、叙事流畅和富含哲理的表达。
这些语言特色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也使得老舍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大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试论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内容摘要】老舍先生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他不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别具风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
本文就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艺术特色:幽默;简练亲切、“京味”+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的艺术风格略作一些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老舍语言特色幽默“京味”十足自然率真正文老舍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老舍因此获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也被人们称为语言大师、幽默大师,对于这些美誉他是当之无愧的。
因此作为人民的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的老舍的作品便成了们更好的精神食粮.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也成了文学爱好者们学习和研究的根本。
因此,本文就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幽默;简练亲切、“京味”十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的艺术风格略作一些探讨与研究。
一、老舍作品中的“幽默”所谓的幽默指的是:有趣的、可笑的、意味深长的。
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
我们读读狄耿斯的,马克吐温的和果戈里的作品,便能够这个道理。
听一段好的相声,也能明白这个道理。
”“看透宇宙见得种种要素,而后用强烈的手段写画出来”①而能引人发笑者为幽默。
因此,老舍认为“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
②要想得到幽默:首先要认真学习、博览群书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它是前提,是基础。
其次善于观察,并且要思考的深刻。
再次要多读,即要认认真真地阅读一些有关幽默语言的文学作品,并且作到能领悟他们的作品内容,而从中受益。
最后要善于运用,古人说的多种多样的成分,在这些成分中有疾恶如仇的愤感,有对愚昧落后的人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遗恨,这便与鲁迅相通了。
这便是一个时代的特征:观世音在云头看到芸芸众生的平庸从而产生出悲怜之情,无可奈何的自嘲,个人的酸楚的感受,这一切都用了哈哈的笑声倾倒出来。
譬如:“说起‘胡涂’来,我近几日非常的高兴,因为在某画报上看见一段文字——题目是老舍,里面有这么两句:‘听说他的性情非常胡涂,抽经抽得很厉害。
从他的作品看来,说他性情胡涂,也许是很对的。
’‘抽经’的‘经’字或者是个错字,我不记得曾抽过《书经》或《易经》。
至于‘性格非常胡涂’在这个年月,是很不易得的夸赞。
”⑥这就是老舍式的幽默。
“他主张幽默须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幽默的作家也必须有极强的观察力与想象力”、“有极强的正义感”,“决不偏袒自己”⑦凡知音者都能从老舍的笑声中品读出酸楚的味道来。
老舍用笑声来治病态的旧社会,治病态的社会中的了病的人们,让这些病态的人们向善向真向光明,但是老舍对自己的同胞并未失掉信心。
他的格言是:“光明永在,潜力无穷。
”所以他不把病态的人们一下打倒深渊中去,而是让他们来改邪归正,换一翻头脑重新生活。
在这种意义上说老舍是笑的哲人。
为仕么称他是笑的哲人呢?哲者聪明,老舍清醒的看到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的一面,同时也清醒的看到了几千积淀的传统的负面,对人们精神的残害与毒害。
老舍讥笑的就是这文化传统的负面。
例如:爱面子敷衍塞责、得过且过、世故巧滑、虚荣浮夸沽名刁誉、委过于人把麻烦别人,不当作一会事儿,自私自利表里不一。
在老舍的作品里,有一部分是写儒林外史的、有一部分是写文人教书的办刊物、写文章、写小说的等,将他们的品行漫画出来,有些夸大但很真实,这类幽默写的是儒林,知内情文字有褒有贬,是一种最恰当的夸张。
他的散文都不长,短但很饱满。
是什么原因呢?言之有物。
读老舍的文章,不仅能是你轻松脑子,同时也可以是你的眼睛一亮,因为他每一篇都有闪光点,有益智开窍的功效。
在每一篇幽默文章中都可以听到智者—老舍的笑声,这笑声有温和的笑、有酸楚的笑、有友好的笑、有无奈的笑,这笑笑的是傻人傻风俗传统,而不是傻笑。
因为他是站在崇高上看鄙俗的,他的笑声带有很强的批判力。
读老舍的幽默作品,不仅觉得老舍在笑,而且你自己也会禁不住而笑。
比如《相片》中:“还是先说家庭吧,比如你的屋中挂着名家字画,还有些玩,雅是雅了。
可是,第一你就得防贼,门上加双锁、窗上加铁栅,就连这样,夜间有个风吹草动,你还得咳几声,设若是明火进来十几位蒙面大汉,大概你连咳都不敢了这何苦呢?相片就没有这种危险,谁也不会把你父亲的相片偷去当他爸爸,这不是吗?”的确,我在读了上面的文字后,也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
老舍作为幽默大师他即没有林语堂的“牛油面包气”,也没有周作人的辣入骨髓地老姜味,更不似梁实秋的贵族气,而是处处表现出俏皮、泼辣和精辟,有时几近油滑的个性。
老舍认为:“语言要能让人喜悦、愉快。
”“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
”他的《骆驼祥子》就蕴含着色彩鲜明的幽默。
虽然老舍在《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一文中一再说:“我就决定抛开幽默。
如写杨家的仆人—张妈的敢骂,“以杨先生的海式咒骂的毒辣,以杨太太的无津口的雄壮,以二太太苏州调的流利,他们是素来所向无敌的;及至遇到张妈的蛮悍,他们感到一种礼尚往来,英雄遇上了好汉的意味,所以颇能赏识他,把她收作了亲军。
”这是幽默的讽刺;还有虎妞诱骗祥子喝酒的描写:“他把酒蛊接过来,喝干。
一股辣气慢慢的,准确的,有力的,往下去,他伸长了脖子,挺直了胸。
打了两个不十分例利的隔儿……他好容易把这口酒调动下去……”这是溢满辛酸的幽默。
老舍的幽默是轻松的、俏皮的,也是智慧的,称得上是中国文人幽默中的一个典范。
二、简练亲切,“京味”十足简练亲切的语言往往会是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产生愉悦的兴致,时刻吸引着读者继续往下读,却从不会产生厌读的情绪。
老舍便是如此,“辛田(罗常培)是我自幼的同学,我俩曾对掀小辫打,也一同逃学去听《施公案》”这是孩提时代的真实的故事,自自然然丝毫不会减弱我们对语言大师学问的佩服。
简练的语言我们读起来不是觉得十分有趣吗?简练的语言,据计算机统计,《骆驼祥子》全作近十一万字,只用了二千四百个汉字,出现频率最高的都是些常用字,认识六百二十一个字,相当小学高年级水平的读者就可以读通,这部杰出的文学名著。
他还善于有选择的使用北京土语,增加语言的地方风味,比如写祥子的身体“挺脱”、“硬棒”,写刘四是个“放屁崩坑儿”的人,祥子穷途末路,病体奄奄的为人家做丧事时,“在马路边上缓缓的蹭”,曹先生家的女佣称赞祥子是“老实巴焦”,都是取此北平人的口舌,又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教养。
如写虎妞为了勾引祥子,强迫他喝酒时骂他“窝窝头脑袋”,说如果不喝就“揪耳朵灌你”,不让祥子拉车就说“呕!不出臭汗去,心里痒痒,他个贱骨头!”……,这些个性化的口语,更是闻其声如见其人,使虎妞这个老处女,这个车厂主女儿的泼辣、粗俗又工于心计的性格跃然纸上。
如《给茅盾兄祝寿》一文中:“他永远要说出他以为值得说的话。
勇敢使他永远年轻,而时间增高了他的智慧。
他创作、他翻译、他研究、他编辑,他的勤劳与成绩,从五四到今天,老跑在我们前面。
他使我们敬爱他,甚至嫉妒他。
”这简练、亲切的语言,不仅到出了老舍对茅盾的尊敬,而且也深刻地体现出老舍本人也有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为时代、为民族、为人民英勇献身的思想,像“他使我们敬爱他,甚至嫉妒他。
”前面说我们敬爱他,然而后半句突然笔锋一转说嫉妒他。
难道真的嫉妒他吗?不,这样不仅增加了生动感而且加大了亲切感。
也恰切点明了老舍的语言风格:简练、亲切!老舍作品经常采用京味十足的北京口语,老舍作品的“京味”重点儿表现为取材的特色。
北京长期作为皇都,形成了帝辇之下特有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习惯,以及与之相应的审美追求,迥异于有更浓厚的商业气息的“上海文化”。
老舍聚集其北京的生活经验写大小杂院、四合院和胡同,写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风致,写已经斑驳破败仍不失雍容气度的文化情趣,还有那构成古城景观的各种职业生活和寻常世相,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画卷。
这画卷所充溢着的北京味儿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价值。
老舍用“官样”一语来概括北京文化特征,包括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固守养老抚幼的老“规矩”,生活态度的懒散,苟安,廉和,温厚等等。
这类“北京文化”的“精魂”渗透于老舍作品的人物刻画、习俗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之中。
老舍作品处处写到礼仪,礼仪既是北京人的风习,亦是北京人的气质,“连走卒小贩全另有风度”。
北京人多礼,《二马》中老马赔本送礼;《离婚》中老李的家眷从乡下来,同事们要送礼,张大哥儿子从监狱中放出来也要送礼;《骆驼祥子》中虎妞要祥子讨好刘四爷更需送礼;《四世同堂》则直接详尽描写祁老人“自幼长在北京,耳濡目染跟旗籍人学习了许多规矩礼路”。
这不仅是一种习俗,更表现了一种“文化性格”。
《四世同堂》第一章就这样写到:无论战事如何紧张,祁家人也不能不为祁老人祝寿:“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
”就连大字不识一、二的车夫小崔也熏染了这种北京“礼节”:他敢于打一个不给车钱的日本兵,可是女流氓大赤包打了他一记耳光时,却不敢还手,因为他不能违反“好男不跟女斗”的“礼”!这种“北京文化”甚至影响到中国市民知识分子,《四世同堂》里的祁瑞宣就是这样一个衰老的北京文化在新思潮冲击下产生的矛盾性格。
小说写了一个细节,当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作为一个“当代中国人”,他十分振奋,但他没有“高呼狂喊”;“即使有机会,他也不会高呼狂喊,他是北平人。
他的声音似乎是专当吟咏用的,北平的庄严肃穆不允许狂喊乱闹,所以他的声音必须温柔和善,好去配合北平的静穆与雍容。
”祁瑞宣因此而感叹自己缺乏那种新兴民族的英武好动,说打就打,说笑就笑,敢为一件事,不论是为保护国家,还是为试验飞机或汽车的速度去牺牲了生命。
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描写,是牵动了他的全部复杂情感的:这里及充满了对“北京文化”所蕴含的特有的高雅、舒展、含蓄、精致的美的不由自主的欣赏、陶醉,以及因这种美的丧失毁灭油然而生的感伤、悲哀,以致若有所失的怅惘,同时也时时为“文化过熟”导致的柔弱、衰败而惋叹不已。
对北京文化的沉痛批判和由其现代命运引发的挽歌情调交织在一起,使老舍作品呈现出比同时代许多主流派创作更复杂的审美特征。
老舍作品中的“京味”正是这种主观情愫与北京市民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客观描绘的统一。
三、自然率真、深入浅出老舍是语言艺术大师。
他的作品语言不仅是通俗、俏皮,而且也是自然率真的。
所谓的自然率真是指极其随便的说出写出、直接而毫不隐讳的语言,但又不失常格、不落俗套,能是读者读起来都感觉到都在情理之中。
这可以在老舍的作品《悼赵玉三司机》中看到“在抗战的今日,凡是为抗战舍掉自己生命的,变是延续了国家的生命。
”这些话没有一个生僻字,极普通、极自然,惟有这样才能显得更加深刻而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