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老舍戏剧的语言艺术-最新范文
试论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试论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内容摘要】老舍先生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他不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别具风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
本文就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艺术特色:幽默;简练亲切、“京味”+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的艺术风格略作一些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老舍语言特色幽默“京味”十足自然率真正文老舍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老舍因此获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也被人们称为语言大师、幽默大师,对于这些美誉他是当之无愧的。
因此作为人民的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的老舍的作品便成了们更好的精神食粮.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也成了文学爱好者们学习和研究的根本。
因此,本文就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幽默;简练亲切、“京味”十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的艺术风格略作一些探讨与研究。
一、老舍作品中的“幽默”所谓的幽默指的是:有趣的、可笑的、意味深长的。
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
我们读读狄耿斯的,马克吐温的和果戈里的作品,便能够这个道理。
听一段好的相声,也能明白这个道理。
”“看透宇宙见得种种要素,而后用强烈的手段写画出来”①而能引人发笑者为幽默。
因此,老舍认为“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
②要想得到幽默:首先要认真学习、博览群书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它是前提,是基础。
其次善于观察,并且要思考的深刻。
再次要多读,即要认认真真地阅读一些有关幽默语言的文学作品,并且作到能领悟他们的作品内容,而从中受益。
最后要善于运用,古人说的好:学以致用。
老舍话剧创作的语言特色
老舍话剧创作的语言特色老舍(1899年—1966年)是中国著名作家、戏剧家,被誉为中国话剧的奠基人。
他的话剧作品在创作与语言上都有独特的特色,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日常对话风格老舍的话剧作品以日常对话为基础,具有朴素自然的特点。
他深入生活,将人们平常的言语、思维和情感表达真实地呈现在舞台上。
他注重对话的真实感和流畅度,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底层民众,在他的笔下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例如在《茶馆》中,老舍通过人物之间的争吵、谈判和聊天,展现了普通人的口语表达和各自的个性特点,让观众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性和鲜活感。
二、北京话的运用老舍是北京人,他的话剧作品普遍运用了北京话,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他将北京话的独特格调和幽默感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作品更加贴近现实,让观众感到亲切。
例如在《骆驼祥子》中,老舍通过祥子和其他角色之间的对话和争吵,展现了北京胸怀和直爽的特点,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情冷暖。
三、人物形象语言塑造老舍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形象塑造,使人物更加立体生动。
他通过对话中的语气、用词、措辞等方式,展示了人物的性格、思想和价值观。
例如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巧妙地运用北京话中的俚语、口语和谐音等手法,刻画了祥子的粗犷、直接和豪放的性格。
而在《茶馆》中,老舍通过对不同人物的语言特点刻画,展示了他们的职业特点、地位差异和心理状态。
这种独特的语言塑造方式使得人物更加鲜活,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形式与语言相结合老舍的话剧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他注重形式与语言的相结合,通过语言的表达方式突出剧情的冲突、对立和发展。
他通过人物的对话、唠叨、争吵等方式,展示了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例如在《茶馆》中,老舍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争吵,传达了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的矛盾与冲突;在《骆驼祥子》中,他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台词,如祥子的“烟把子”和“骆驼”,以及王四嫂的“得人心,又得上天”,使观众对作品的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
论老舍的语言艺术
论老舍的语言艺术蔡长伦【摘要】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
在语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他对语言和文学的重要贡献。
本文对老舍先生的语言艺术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口语化特点。
老舍语言的口语化特点主要体现在用词和句式选用两个方面;二、遣词特色。
老舍在遣词上具有准确精当、质朴自然、形象生动等特点;三、修辞特色。
老舍在修辞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四、幽默风格。
老舍熟练运用多种表达技巧形成幽默风格。
【关键词】语言艺术口语化遣词修辞幽默发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的优秀作家宛如烂漫云汉,群星璀灿,交相辉映。
老舍,便是其中最灿烂、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他在文学语言艺术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贡献,是必须特别提出的。
他的语言是充满独特魅力的,极富价值的。
对于老舍语言艺术的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正是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着从几个方面探讨老舍的语言艺术。
一、口语化特点高尔基说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任何一位文学家都是通过语言这个工具来反映生活、塑造人物、表达思想的。
不同的生活阅历和兴趣爱好,形成了作家各自不同的语言习惯;不同的文化熏陶和时代环境也影响着作家的语言风格。
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
他非常熟悉并喜爱活生生的北京口语,并毕生追求那既俗又白,既朴实又活泼的口语“大白话”来艺术地再现生活。
因此,老舍语言风格的第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口语化。
老舍语言的口语化特点充分体现在用词和句式选用两个方面。
对此,我们在这里进行比较具体的描写和分析。
(一)用词的口语化阅读老舍的作品很少遇到那种艰深晦涩的词语,他尽量追求用词的口语化。
例如:①因为还有相当的精气神,所以无论冬天夏天总是“拉晚儿”。
(《骆驼祥子》)②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说不定关不关……(《离婚》)一般来说,这些词语大都有相应的书面语词,例如:精气神/精神,今儿个/今天。
作家根据口语的习惯,如实地记载下来,明显增强了口语色彩。
老舍大量运用口语,不仅准确表达了情感,还给作品带上了浓浓的北京味,读来亲切自然。
论老舍戏剧的艺术特色
论老舍戏剧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老舍先生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唯一的话剧“人民艺术家”,无疑他对中国现代话剧的贡献是巨大的。
他的语言运用的别具风格,形成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他的戏剧结构设计的别具匠心,打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
他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
这与他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创作意识是分不开的,这也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笔者试从几个方面讨论老舍戏剧创作的艺术特色:产生独特戏剧艺术特色的成因和对《茶馆》和《龙须沟》等作品的分析,从戏剧冲突、结构、人物和语言等方面阐述老舍戏剧独特的艺术特色.关键词:老舍、戏剧创作、艺术特色、戏剧冲突、朴素自然、结构、语言幽默、民族性、今京味护话剧老舍先生生于一八九九年,卒于一九六六年,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
作为中国唯一的话剧“人民艺术家”,为中国现代话剧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许多话剧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中的经典。
作者生活的年代为十九世纪末到文化大革命,创作期由1924年开始到1966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动乱的时期,而老舍更是经历了“五四”运动后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社会变革,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1946年到1949年在美国从事写作和演讲活动,所以老舍的作品是时代历练的结果,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结晶。
他虽然在话剧创作的时间上晚于田汉、曹禺、夏衍,而且开始创作的多为抗战宣传剧,其成就和影响远不如田、曹、夏三人,但他却后来居上,在社会体制大转型、意识形态一体化的20世纪50年代,创造出了《龙须沟》、《茶馆》等传世精品,开辟了中国话剧的新时代。
老舍对新时期以来的戏剧创作有着直接、集中、鲜明、突出的影响,它甚至形成了一个“茶馆派”。
比如苏叔阳、李龙云和何冀平等人,在进行戏剧创作时都深受以《茶馆》为代表的老舍剧作的影响,表现出类似的文学见解、共同的美学追求和大致相同的文学风格,自觉地向老舍先生学习。
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作文
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作文提起老舍先生,那可真是文学界的一位大咖!他的作品就像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
老舍作品的语言,那叫一个通俗易懂。
就像和老街坊聊天儿似的,亲切得不得了。
他不跟你拽那些文绉绉的词儿,用的都是咱老百姓平常嘴里说的话。
比如说里,祥子拉车累得要死,心里想的是“拉车的方法,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
况且他有他的主意: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
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
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儿”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
”瞧瞧,这语言多朴实,多接地气,就好像祥子正站在咱跟前儿,跟咱倒苦水呢。
而且啊,老舍先生的语言还特别幽默风趣。
他能把那些让人想哭的事儿,写得让你边哭边笑。
就像里的张大哥,“张大哥一生所要完成的神圣使命:作媒人和反对离婚。
在他的眼中,凡为姑娘者必有个相当的丈夫,凡为小伙子者必有个合适的夫人。
”这一番描述,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可笑着笑着又觉得这背后藏着的无奈和悲哀。
老舍作品中的语言,细节描写更是一绝。
在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您瞧瞧,这写得多细致啊!山上的矮松、山尖、山坡、薄雪,一处处的细节,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在眼前展开,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能真切地感受到济南冬天的美。
再说说里,对祁老太爷的描写,“祁老太爷什么也不怕,只怕庆不了八十大寿。
在他的壮年,他亲眼看见八国联军怎样攻进北京城。
后来,他看见了清朝的皇帝怎样退位,和接续不断的内战;一会儿九城的城门紧闭,枪声与炮声日夜不绝;一会儿城门开了,马路上又飞驰着得胜的军阀的高车大马。
浅析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3)
浅析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3)老舍的作品从体裁看,无所不包,从体式看,又无所不有。
无论什么体裁,也不论什么体式,诸如悼文,祭文,小品等在语言上都做到了随类赋彩。
他无论写什么,都是在心中想透了才下笔,由于心中有底,所以他的语言笔笔有着落,一句接一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千万别看一句接一句。
语言是思想感情的外在表现形式,思想的透彻,才会带来语言的流畅。
那么,研究老舍的语言,首先要研究老舍的深刻思想,在老舍的作品里的文化因素极浓,当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读老舍的全部作品时,将会.惊异的发现,老舍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家,然后才成为语言大师,没有前者,便没有后者。
前者为根,后者为枝叶,因此,研究老舍的语言必须得先学习老舍的深刻思想。
有喜有优,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这些语言没有一个生僻字,没有一个晦涩难懂的,在这极其浅显的语言中,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如若没有一个崇高的思想,是不会有这样的认识,也就不会有或者说他便不能够说出如此好的语言。
正像矛盾所说:“《赵子曰》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在老舍先生的喜笑唾骂的笔墨后边,我感到了他对生活态度的严肃,他的正义感和温暖的心,以及对祖国的挚爱和热望。
”⑤这说明有好的思想才有好的语言,因此,只注意文章的文字语言而内容贫乏的作品,便不是好的作品,就像花生一样,如若只有一个厚实的外壳,而没有一粒饱满的内核,吃着便没有很好的味道。
结论综上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幽默,简炼亲切、“京味”十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之所以有这样的特色,是因为他有着高尚的爱国思想情操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同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来读他的作品,广大的学者来研究他的作品的语言。
因此我们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经得起时间的磨砺,能让人不断的阅读,挖掘、研究的作家实在不多。
老舍是其中一个。
浅谈老舍的语言艺术
高 尔基 说 过 : “ 文 学 是语 言 的艺 术 。 ” 任 何 一位 文 学 家 都 是 通 过 语 言 这个 工具 来 反 映 生 活 、 塑造人物 、 表 达 思 想 的 。不 同 的生 活 阅 历和 兴 趣 爱 好 , 形 成 了 作家 各 自不 同的 语 言 习惯 ; 不 同的文化熏陶和时代环境也影响着作 家的语言风格 。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老舍是用地道 的北京话从事创作 的一 位 作 家 。他 的绝 大 多 数 作 品 以北 京为 背 景 , 例如 , 《 骆 驼 祥子》 《 我 这 一 辈子 》《 四世 同堂 》 《 正 红 旗 下》 。这 些 作 品的 语 言 都 富 有 浓郁 的北 京 特 色 ,犹 如 鲁 迅 的 作 品语 言 富有 绍 兴 特 色, 沈 从 文 的 作 品 富有 湘 西 特 色 , 赵 树 理 的 作 品语 言富 有 山西 特色一样 。任 何人读老舍 的作品 ,都会 感到语 言富有北京韵 味 。老舍作品语 言的北京韵昧 ,有赖于老舍 的作 品取材于北 京下层市 民生活。他 白幼生活在北京, 熟悉北京, 这样就为运 用北京语言提 供了得天独厚 的条件。老舍一向注重从市 民群 众 的 语 言 中汲 取有 益 的营 养 。当 然 ,老 舍创 作 时 并不 是 原 封 不动地照搬北京 的地方语言, 而是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改造 , 然 后 再 恰 如其 分地 运 用 到 作 品 中去 。 《 骆驼祥子》的一大成功, 就凸显了老舍 先生作 品的京味 儿 。骆驼 祥子及其周 围各种人物的描写被置 于一个老舍所熟 悉 的北 平 下层 社 会 中 。 从 开 篇 对 于 北 平 洋 车 夫 门派 的 引 言 , 到 虎 妞 筹 办婚 礼 的 民俗 的交 代 ,从 对 于 北平 景物 的情 景 交 融 的描 写 到 骆 驼 祥子 拉 车 路 线 的详 细 叙 述 ,都使 小 说透 出北 平 特 有 的地 方 色 彩 。小说 写 祥 子 在 混 乱 的 军 营 中顺 手 牵 走 几 匹 骆驼 , 卖 得 了一 些 钱 而 后走 到 北 平 城 郊 的 时候 , 对 故都 那 种 平 和、 静 谧 的景 物 描 写 , 很 好 地 衬 托 了祥 子 此 时 的 心情 。在 烈 日 与 暴 雨 下 拉车 的祥 子 , 对 瞬 间变 化 莫 测 的 大 自然 的感 受 , 既切 合北平的 自然地理情况 ,又与祥子这个特定人物 的身份相一
论老舍的戏剧语言艺术
论老舍的戏剧语言艺术
张雁泉
【期刊名称】《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21)004
【摘要】在老舍的戏剧艺术成就之中,语言艺术的卓越发挥,贯穿于其艺术精神的始终,是他戏剧艺术创新成就的核心与精粹之所在.在其话剧作品中,俗白口语的运用精致而不事雕琢,语言的口语化使其作品充满生活气息,同时,又以具有性格化、幽默性、哲理性等特色的语言表现方式的有机结合,开创了民族语言纯洁化、口语戏剧化的
独特范式.
【总页数】7页(P58-64)
【作者】张雁泉
【作者单位】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高教研究室,河南,郑州,45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3.7
【相关文献】
1.论老舍的戏剧语言艺术 [J], 张雁泉
2.诗化戏剧与小说化戏剧——曹禺与老舍戏剧比较研究之二 [J], 王俊虎
3.老舍戏剧的语言艺术 [J], 徐忠明
4.老舍的语言艺术观──老舍写作观研究之一 [J], 邱仕华
5.评析老舍语言艺术的精到之作——评王建华《老舍的语言艺术》 [J], 周明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老舍的戏剧语言
论老舍的戏剧语言摘要:老舍的戏剧中,语言艺术的独特发挥,是老舍戏剧的突出成就与精粹。
其戏剧创作中对台词的巧妙运用,通过舞台表演,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突出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变化,最突出的是京味风格,充满生活气息,又透露着幽默,具有哲理意味,是一种中和了的话剧语言,为中国的话剧发张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民族戏剧口语化的典范。
关键词:戏剧语言人物性格京味儿幽默老舍是杰出的小说家,戏剧家,他以其图特的戏剧语言“创造出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文化有了很大的帮助,让我们去反思过去和现在。
早在四十年代,在纪念老舍创作20周年时,郭沫若就尊称他为’寸楷含幽默,片言振聩聋”的“文章一代宗”。
曹禺也评价老舍的话剧“道理扼要,深入浅出,笔下生风”,其语言“闪烁着智慧和哲理的警句”,“没有一句话里的词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不可言传的”。
老舍从自己的剧作实践出发,针对当时戏剧舞台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对戏剧语言的一系列精辟见解。
有了老舍的戏剧语言艺术和戏剧语言理论的独创,我国的戏剧语言有了新的突破,是我国文化的宝贵财富。
人物语言的性格化“写戏主要是写人”,戏剧语言—台词,是表现喜剧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
一出成功的戏剧离不开有戏剧人物性格的完美表现,而这些鲜明生动的人物必然要有性格化的语言。
托尔斯泰说过戏剧化语言的重要:“让登场人物说的话,不论如何娓娓动听和含义深刻,只要他们是赘余的,不合乎环境和性格的,那就会破坏了戏剧作品的主要条件—幻想,而读者或观众正是由于这种幻想才会全神贯注于剧中人物的感情的”。
这说明作为一部好的戏剧,要有合乎环境和性格的语言,才能激起观众的兴趣,使观众有种幻想,甚至产生强烈的共鸣,能和戏剧中的人物同悲喜,才是观众所要看到的。
老舍的戏剧创作就能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在他的戏剧中,小说式人物“开口就响”的语言手段,使人物的对话能随人而发,而且符合人物的身份。
他说“剧中人物的对话应该是人物自己应该说的话,”即“甲说甲的话,乙说乙的话,不能混同或互换”。
浅谈《茶馆》语言艺术
浅谈《茶馆》语言艺术摘要:老舍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京味”,他的语言追求平和幽默。
在他的作品中,多用北京城内外平民化的生活语言,如:多儿化词、多叠音词,并结合了多种修辞手法。
话剧《茶馆》就是通过这些来表现那浓浓的“京味”的。
关键词:儿化词叠音词修辞幽默京味老舍在《茶馆》中使用多种语言技巧来表现人物性格,介绍故事背景,展开故事情节,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
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浅析《茶馆》的语言艺术。
一、带有浓重地方、民族、时代色彩的口语老舍在话剧语言中说的:戏剧语言要给听众以弦外之音,好像给舞台留出一些空隙,耐人寻味。
《茶馆》的语言堪称这个理念的典范。
(一) 赋予地方色彩的儿化词作者对《茶馆》中的儿化词做了统计,共有100余处。
诸如:事儿、哥们儿、早班儿、全村儿、狠劲儿、味儿、煤球儿、照顾主儿、烟泡儿、一会儿、人缘儿、官厅儿、两半儿、铜子儿、叫座儿、小辫儿、干活儿、白面儿、赶明儿、抓早儿、没错儿、洋玩意儿、话儿、词儿、三轮儿、调魂儿等等,俯拾即是。
儿化词是北方语言特色之一,如“赶明儿”、“抓早儿”等在南方是很少有的。
这些词听来亲切、感人,能让人身临其境于北方语言环境中,拉近了读者与人物情景的距离。
(二)大量叠音词的使用据作者统计,《茶馆》中的叠音词有近50处,如:外边蹓蹓、管教管教、遛遛、可怜可怜、算算命、帮帮忙、活动活动、说说理、照顾照顾、硬硬朗朗、表表功、跳跳舞、玩玩牌、喝喝咖啡、转转等。
这些鲜明生动的叠音词表现了深刻的内涵。
文中几次提到“溜溜”“转转”“玩玩”“蹓蹓”等动作性很强的词,这些可持续的动作动词重叠表示了该动作的短暂或是轻微,从而更进一步表现悠闲和慢慢悠悠的感觉,与当时多变紧急的政治形势形成鲜明的对比。
通过这些把老北京人那种随意、悠闲、懒散、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看尽了他们的可笑与可悲。
“我给你说说看”“表表功”“活动活动”“搜查搜查”等叠音词,把小人物那种贪婪的丑恶嘴脸刻画得惟妙惟肖。
论老舍《茶馆》里的语言特色
论老舍《茶馆》里的语言特色摘要:《茶馆》作为老舍先生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在语言运用方面独具特色,本篇文章主要从性格化、京味儿化以及幽默化三个方面对其语言特色进行了分类阐述。
关键词:老舍;《茶馆》;语言特色;性格化;京味儿;幽默风趣老舍作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留下了众多传世名作。
其中话剧《茶馆》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涵,同时在语言的运用方面也独具特色,是老舍重要代表作之一。
通过阅读《茶馆》,我们可以从中窥见老舍作为一名语言大师对文学语言运用的纯熟功底。
他往往借助独具个性的语言来体现不同的人物特征,同时以幽默风趣的隐喻对社会环境,尤其是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加以辛辣的讽刺,借此带给读者酣畅的文学阅读体验和深刻的思考。
本篇文章将对老舍《茶馆》里的语言特色进行归类分析。
一、性格分明在《茶馆》这部作品中出现了众多的人物,这些人物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在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时,作者做到了语言与性格相对应,体现出人物性格分明的特点。
例如茶馆掌柜王利发做事圆滑、八面玲珑,与人交谈时语言非常谦逊谨慎,非常符合其身份特征。
而常四爷讲话则是直来直往,这与其闯荡江湖多年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而宋恩子、吴祥子讲话则狡猾奸诈,时时处处体现出特务的职业和性格特点。
其中有一个对话片段通过语言将人物性格描画得淋漓尽致。
三人看到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之后发生了这样的对话:松二爷看着看热闹的两个人说不关我们的事,我们都是场外人,二德子却反驳道:“你管我当不当差呢?”而常四爷则讽刺二德子说:“要抖威风,洋人干去……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我们读这段对话,会觉得三个人非常有意思。
这是一场小误会,却从这个对话中体现出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同样的一件事,三个人的看法不同,在开展对话时所运用的语言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特点也各具特色。
松二爷讲话的平稳自如;二德子语言则像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同时透露出一股无赖的气息;而常四爷则在话里话外透露出一股匪气。
试论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试论作品的语言特色
老舍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老舍因此获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也被人们称为语言大师、幽默大师,对于这些美誉他是当之无愧的。
因此作为人民的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的老舍的作品便成了们更好的精神食粮.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也成了文学爱好者们学习和研究的根本。
因此,本文就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幽默;简练亲切、“京味”十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的艺术风格略作一些探讨
与研究。
一、老舍作品中的“幽默”
所谓的幽默指的是:有趣的、可笑的、意味深长的。
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
我们读读狄耿斯的,马克吐温的和果戈里的作品,便能够这个道理。
听一段好的相声,也能明白这个道理。
”“看透宇宙见得种种要素,而
后用强烈的手段写画出来”①而能引人发笑者为幽默。
因此,老舍认为“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
②
要想得到幽默:首先要认真学习、博览群书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它是前提,是基础。
其次善于观察,并且要思考的深刻。
再次要多读,即要认认真真地阅读一些有关幽默语言的文学作品,并且作到能领悟他们的作品内容,而从中受益。
最后要善于运用,古人说的好:学以致用。
即把自己从学习中得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去。
这样做不仅能加深理解,而且能是我们的大脑更加充实。
老舍就是这样,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想得深,看得透,说得俏,因而形成了幽默的语言艺术风格。
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
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一、本文概述老舍先生的《茶馆》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茶馆》的语言艺术,分析老舍如何通过精湛的语言运用,将这部作品塑造成一个生动的社会缩影和历史见证。
我们需要认识到《茶馆》的语言艺术不仅仅是对话的流畅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更是老舍先生对于北京方言的巧妙运用和对白话文戏剧语言的创新。
老舍先生通过对于北京话的精准把握和巧妙运用,使得剧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同时也让整个戏剧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老舍在《茶馆》中展现了其卓越的语言驾驭能力,他通过对话和独白的形式,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王利发的世故圆滑,还是常四爷的正直不阿,或是秦二爷的豪放不羁,每一种语言风格都与其社会地位和个性特征紧密相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社会揭示。
老舍在《茶馆》中还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俗语、谚语和歌谣,这些语言元素不仅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力,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这些地道的语言表达,老舍成功地再现了清末民初北京城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使得《茶馆》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茶馆》的语言艺术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体现在对白的生动传神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上,更体现在老舍对于北京方言的深入挖掘和对白话文戏剧语言的创新上。
通过对《茶馆》的语言艺术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老舍先生的艺术成就,以及《茶馆》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老舍的语言风格与特点老舍先生是北京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在《茶馆》中,老舍运用了地道的北京话,使得人物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地方特色。
这种语言的使用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北京的历史和文化,也为人物的塑造增添了真实感。
老舍的语言风格中,幽默与讽刺是两个显著的特点。
在《茶馆》中,他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独白,巧妙地运用幽默和讽刺手法,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评。
试析老舍《茶馆》中的语言艺术与整体结构特征
试析老舍《茶馆》中的语言艺术与整体结构特征摘要: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而且在我国文学史上,他也是十分杰出的语言大师。
同时,在我国的话剧史上,《茶馆》也是话剧艺术的经典之作。
这一作品创造性的优化了常见的戏剧结构,而是将人物展览式结构应用过来,通过一系列代表性人物群像的生动塑造,将我国五十年的历史变迁给深刻反映出来,“埋葬三个时代”的作品主题得到充分凸显。
本文就《茶馆》这部作品所运用的语言艺术与整体结构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老舍《茶馆》语言结构特征老舍的《茶馆》是中国当代话剧艺术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话剧中,故事的地点是高度集中的,主要讲述了在裕泰茶馆中的故事,但是时间的跨度很大,有三个时代背景,其中汇聚了各色人物,描摹了社会上的三教九流。
可以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用一个茶馆描写社会人生,是老舍先生对于深刻主题的挖掘和结构特色缩小化的体现。
加强对这一作品的研究,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茶馆》的时代主题老舍先生于1956 年将《茶馆》本部作品创作出来,其不仅是老舍先生的重要代表作品,也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茶馆》的内容十分精炼,但却将丰富的思想情感与时代主题反映出来。
故事于裕泰茶馆展开,在茶馆兴衰过程中,生动描述了诸多人物的人生变迁,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等三个时代的社会面貌给淋漓尽致呈现出来,作品既是对旧中国黑暗、罪恶的彰显与批判,又将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发展规律给深刻揭示出来。
《茶馆》本部作品涉及到了三幕话剧,每一幕剧开始的时候,就表明了时间,确保读者能够清晰的认识到每一幕剧的历史背景。
在这三个不同的时代中,虽然事件不一样,但却都是一样的萧索和悲凉,都蕴含着同样的民生疾苦。
用老舍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要“葬送三个时代”。
由此可见,《茶馆》这部作品就相当于老舍先生专门为旧社会而制作的挽歌,其将老舍先生对旧社会的憎恨之情充分展现出来。
二、《茶馆》中的语言艺术老舍先生在语言艺术方面造诣较高,通过提炼十分平淡的日常语言,将宏达的故事以及深邃的思想展现出来。
论老舍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
论老舍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老舍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文学大师,其语言的炉火纯青与艺术内涵让许多评论家和非评论家敬赞有佳,众说纷纭。
现就老舍先生的文学语言艺术作一次浅探,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悟:一、通俗易懂老舍先生说:“我无论是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充分的信赖大白话。
”(《我怎样学习语言》)综观他的作品,学生腔最少,书袋更是几近于无。
语言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
在老舍的笔下,就算是人人都会说的那些大白话,也都全部变成了一个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表面上平淡无奇,里面包含的美妙意境却一层套一层。
无论是叙事还是状物与刻画人物,都十分的惟妙惟肖,逼真生动。
武汉大学曾用电子计算机做了一次统计,那部已列入世界文学名著之林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老舍写它只用了2411个互不相同的汉字。
而且都是人们一般常用的。
有些人写文章写小说象展览字典似的,效果却难堪上乘。
而老舍却一心一意地在深入浅出方面下功夫,把大白话处理得生龙活虎,花团锦簇。
他的文字明白如话,浅显易懂。
粗粗看去,好象作家在写着一些简单的大实话。
略为思索,却发现话中还有话,后劲十足。
这与好酒是一样的道理:不好的酒冲劲大,入口即感觉到呛,但是马上就没有回味的余地了。
而好的酒往往是先入口只觉得醇、香,慢慢的后劲才提上来,令人招架不住。
这才是大作家的大本领。
《我这一辈子》写一个穷困潦倒的老北京的自述。
小说的语言通篇都很好。
言简意赅,明白如话。
信手拈来开头一部分:“我学的是裱糊匠。
在那太平年月,裱糊匠是不愁没饭吃的。
那时候,死一个人不象现在这么省事。
这可并不是说,老年间的人要翻来覆去的死上好几回,不干脆的一下子断了气……一个死人到六十天后才和我们裱糊匠脱离关系。
一年之中,死那么十来个有钱的人,我们便有了吃喝。
”简简单单的百来个字,就把那个年代民俗的,经济的,乃至阶级关系方面的内容都涉及到了。
而且一点都不枯燥,正是一个裱糊匠应该说的话。
浅析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浅析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导语:先生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他不但在中国现代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别具风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
本文小编就为大家浅析老舍先生作品中语言特色。
老舍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老舍因此获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也被人们称为语言大师、幽默大师,对于这些美誉他是当之无愧的。
因此作为人民的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的老舍的作品便成了们更好的精神食粮.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也成了文学爱好者们学习和研究的根本。
因此,本文就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幽默;简练亲切、“京味”+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的艺术风格略作一些探讨与同仁们共同商榷。
一、老舍作品中的“幽默”所谓的幽默指的是:有趣的、可笑的、意味深长的。
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
我们读读狄耿斯的,马克吐温的和果戈里的作品,便能够这个道理。
听一段好的相声,也能明白这个道理。
”“看透宇宙见得种种要素,而后用强烈的手段写画出来”①而能引人发笑者为幽默。
因此,老舍认为“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
②要想得到幽默:首先要认真学习、博览群书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它是前提,是基础。
其次善于观察,并且要思考的深刻。
再次要多读,即要认认真真地阅读一些有关幽默语言的,并且作到能领悟他们的作品内容,而从中受益。
最后要善于运用,古人说的好:学以致用。
即把自己从学习中得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去。
这样做不仅能加深理解,而且能是我们的大脑更加充实。
老舍就是这样,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想的深,看得透,说的俏,因而形成了幽默的语言艺术风格。
老舍的青年时代也正是中国封建帝制的崩溃时代,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时代,老舍才能从小羊圈胡同走向泰晤士河畔。
老舍的语言艺术幽默与讽刺的交织
老舍的语言艺术幽默与讽刺的交织老舍的语言艺术:幽默与讽刺的交织老舍,这位文学巨匠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作品中,幽默与讽刺的巧妙交织,犹如一把双刃剑,既令人捧腹大笑,又能引人深思,给读者带来了丰富而深刻的阅读体验。
老舍的幽默,并非简单的插科打诨,而是源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小场景,将其以夸张、诙谐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读者在欢笑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温暖。
比如在《骆驼祥子》中,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场景被描写得淋漓尽致,那种艰难困苦的情境,在老舍的笔下却多了几分幽默的色彩。
他写道:“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
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
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
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
”这段描写让我们看到了祥子的无奈和生活的艰辛,但老舍通过生动的语言,让这种无奈和艰辛变得有了几分滑稽,让读者在同情祥子的同时,也不禁为这种荒诞的现实而发笑。
这种幽默的背后,是老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他用幽默的笔触,为那些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带来了一丝慰藉,让他们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还能有片刻的轻松和欢乐。
同时,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然而,老舍的语言艺术不仅仅停留在幽默上,他的讽刺更是入木三分。
他以犀利的目光审视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弱点,用讽刺的手法将其揭示得淋漓尽致。
在《二马》中,他对老马那种腐朽、保守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老马在英国,依然抱着旧有的观念和习惯,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和思想,最终在异国他乡处处碰壁。
老舍通过对老马的描写,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中那些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人们,让读者看到了旧观念和旧制度的腐朽和落后。
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对汉奸冠晓荷的刻画更是充满了讽刺意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老舍戏剧的语言艺术内容摘要:本人通过认真阅读语言大师老舍的现代戏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学习了戏剧创作的语言特色,深有感触!老舍的戏剧打破陈规,没有统一的事件,形散神不散,靠人物取胜而不靠“剧情”取胜。
剧本时代气氛足,生活气息浓,民族色彩浓,语言精炼。
以极其普通的日常口语将他们的身份、性格展现出来。
剧本语言,具有浓厚的北京口语的地方特征,剧中人物的对话常常十分简短,却在浓缩的语言中包含丰富的内容,三言二语便能写出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勾画出一幅幅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显示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
关键词:语言大师,精炼生动,性格化,北京口语,简洁凝练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活或学习工作中对语言的要求越来越高,语言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突出。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顺利地进行交际和工作,必须好好学习语言。
当代艺术大师曹禺①说:“老先生是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更是一位人民的幽默文学家”。
老舍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大师,精炼、生动性格化是老舍话剧语言风格的基本特色。
我们通过学习老舍的语言艺术,可以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锤炼我们的语言,从而更好地我们进行教学服务!一、老舍简介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他对多种文艺体裁都进行过广泛的实践。
小说作品中短篇与中篇不乏佳作,而尤以长篇小说最有影响,与茅盾、巴金齐名,同为现代长篇小说大家。
此外,还写过杂文、鼓词、新诗、旧剧、民歌……解放后,他考虑到“以一部分劳动人民现有的文化水平来讲,阅读小说也许多少还有困难。
可是,看戏就不那么麻烦。
”(1)“剧本排演出来,就连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明白。
”(2)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深入群众,写了一批话剧作品,因而蜚声文坛。
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本人试从老舍戏剧的代表作《茶馆》(3)揭示其特有的艺术结构及语言特色。
二、老舍的戏剧语言特色老舍是著名的语言大师,精炼、生动性格化的语言是老舍话剧语言风格的基本特色。
他驾驭语言的能力很强,尤其对他所熟悉的北京话,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他的戏剧语言是来自于生活,经过他下功夫提炼和润色,成为精当、简洁而又生动、性格化的语言。
同时,他的戏剧语言也是朴素的,没有什么浓烈的色彩,以“白描”见长。
老舍的语言风格对于他的戏剧创作艺术特色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人就以《茶馆》为例,谈谈老舍的戏剧语言特色。
《茶馆》中的话剧语言,具有北京口语的地方色彩,同他的小说语言一样,既生动形象,又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剧中人物的对话常常十分简短,却在浓缩的语言中包含丰富的内容,三言两语便能写出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勾画出一副生动的人物肖像,充分显示出老舍精深的语言功力。
王瑶②说,《茶馆》这个剧本时代气氛足,生活气息浓,民族色彩浓,语言精炼。
简洁凝炼是老舍遣词艺术的最重要的特点。
自从三十年代意识到了语言控制的重要性之后,老舍就自觉地把简洁凝炼作为其毕生追求的目标。
他十分推崇精炼而有表现力的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的语言,创作律诗和曲艺作品的实践又使他对简洁凝炼的艺术显得得心应手。
他认为,简洁凝炼就是深入浅出话说的少而意思包含的多,“一语道破,说到事物的根儿上”。
对遣词而言,主要有两点,一是“须找到最合适的字与词”;二是“须注意字与字的关系”。
“将!你完了!”是《茶馆》第一幕的最后一句台词。
“你完了”表面看是说棋局上的胜负,其实何尝不是双关语?政治黑暗、国弱民贫、洋人势力日渐扩大、维新运动镇压下去、穷人卖儿鬻女、特务肆无忌惮……这样的社会焉能不完?读着这种简洁而丰富的话语,我们由衷地感到了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的艺术功力。
“把语言的精华拿出来”,他的确做到了。
“片言振聩聋”,郭沫若的赞誉不是溢美之词。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老舍对遣词艺术的追求和贡献很值得人们学习和发扬。
李健吾③说,语言好,人物也活,几笔就勾出来了,画龙点睛式的手法。
抓得准确,人物一上场,三言两语就出来了。
如马五爷,二德子那么凶,他只说“二德子,你威风呵!”连站都不站起来,二德子就赶紧过来请安。
用二德子来衬托马五爷,太好了。
前边是无声的控诉,到第三幕,老人上来,就是有声的控诉了。
用了七个“好”字和一个“传”字,老舍真厉害,用最精炼的语言,最简练的动作。
陈白尘④说,我是一口气就读完了的。
读过之后,心情愉快,我认为这是老舍同志在写作上的重大收获。
全剧的字数并不多,才三万字,就写了50年,70多个人物。
精炼的程度真是惊人!作者对常四爷以及比较正面的人物,还是有着强烈的爱的,特别是透露了作者对于剧中并没有出现的新社会的爱。
所以读起来不感到消沉,有鼓舞力量。
在《茶馆》中,不仅三个主要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写得真实生动、性格鲜明,就是许多只出一次场、只讲三五句话的人物,也被牢牢地“钉”在那个巧手绘成的社会风俗画的画面上,叫人过目难忘。
正是这些人物,各自以自己的命运反映出那个时代的面貌。
剧本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体现其人物性格。
下面就以第一幕为例,找出每个最能体现其性格的台词,结合其他两幕浅析语言大师老舍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特色。
最先出场的是主人公——茶馆的掌柜王利发。
在这一幕里,他才二十多岁,但已经深得父亲的真传,懂得如何在乱世中支撑人多嘴杂的茶馆生意,那就是“多说话多请安”,始终小心翼翼,息事宁人,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因此,在第一幕里,最能体现他性格的台词就应该是当荼客甲乙丙丁等人在议论谭嗣同问斩时所说的:“诸位主顾,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王利发对唐铁嘴说的:“唐先生,你外边蹓蹓吧!”一个“蹓”字,在口语中何等常见,但在这里又是用的何等精彩!王利发对唐铁嘴的讨厌、无奈的情绪,他本人的谨慎、小心的商人性格等,都通过这一个词很好地表现出来了。
我们不得不为作家“点石成金”的本领所折服。
“出去吧,这里坐不住!”是精明伶俐的小掌柜的话语;“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嗻!”多么圆滑,又多么恰当!符合身份,写出性格。
一个“嗻”字,又同当时清末的社会情境相合。
到了第二幕,他显得老气横秋起来。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而他的茶馆居然没倒闭,就因为他“懂得改良”。
此时他的话语中竟然出现“allright?”“yes”等一类的外语词!这种极有表现力的话语,既是切合社会情境的,也是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
而到了最后,社会的恶势力逼得他再也活不下去的时候,他终于喊出:“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这是一个本份、改良的生意人对不公的世道做的控诉和反抗,也是刻划人物性格发展的有力一笔!从王利发这些不同的话语片段中,我们看到了社会演变的轨迹,也了解了人物的性格和形象是如何丰满起来的。
第二位出场的是唐铁嘴。
这是一个在茶馆里靠给人”看手相”混荼喝的”瘾君子”,因此,他刚出场的第一句话中的”送给我碗荼喝,我就先给您相相面吧!”最能体现他的性格。
第三位出场的是松二爷。
他与党四爷一样,也是旗人,也是吃”铁杆庄稼”的却是一个怕事却又常常惹事的”松包”,作者为他取名”松二爷”恐怕也是此意。
在这幕的后部,暗探宋恩子与吴祥子来抓常四爷时,他说的”我们都地道的老好人”,应该最能体现他的性格。
他是在中国古老文化熏陶下的老好人。
他的为人处世、言谈举止,处处体现着华夏文明的古风。
松二爷在潦倒之际仍不忘给人“贺喜”,“王掌柜,你好?太太好?少爷好?生意好?”一连串的问候还是那么周全。
人物话语中折射出文化背景,正是老舍人物描写艺术化的体现。
第四位出场的常四爷是戏中的三个主要人物之一。
文学史家王瑶先生认为,在剧中三个主要人物中,只有常四爷写得最明朗。
也就是说,他的性格特征是最鲜明的,作者将他与松二爷放在一起,正好形成强烈的对比。
他在这场戏中的许多话都可以说明他的强悍而耿直的性格,如暗探宋恩子与吴祥子来抓他时,他说的”告诉你们,我可是旗人!”和甭锁,我跑不了!”等等,但最能体现他性格的还应该是他惹祸的那句”我看哪,大清国要完!”除了他,没人敢说这样的话,也没人说得出这样的话。
松二爷好像又有事儿?常四爷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
]二德子(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常四爷(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松二爷(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茶馆》)这里每人两句话,便写出了各自不同的性格。
常四爷的耿直硬气、不随便买他人账,松二爷的谨小慎微、乐作和事先生,二德子恃强凌弱、横蛮不讲理等等,都在这几句对话中表现出来了。
第五位出场的是”打手”二德子。
从他对松二爷、常四爷和马五爷的态度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欺软怕硬的家伙。
因此,他那句”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最符合这种人的个性。
第六位出场的是马五爷。
马五爷是”吃洋教的”,当时,吃洋教的人是官大一级,因此,谁也惹不起。
但他总共才说三句话,就是在常四爷因为瞧不起打手二德子,顶撞起来,却在说话间涉及到洋人这样敏感的话题,出言制止二人时所说的。
他的第一句话”二德子,你威风啊!”应该最有分量,话虽不重,作者特意提示:”并未立起”,他是坐在那里随便一句,便让一场风波风平浪静。
当然,马五爷的另外两句话也很有个性,总是让人津津乐道。
第二句”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就讲打?”说明他真的很有势力,有理不在声高,有势更不用发威。
而第三句”我还有事,再见!”说明他眼里根本就没看上已经没落了的旗人,更不愿搭理常四爷,而且一点面子也不给,但表面上却很彬彬有礼。
第七位出场的是”人贩子”刘麻子,他”卖”人是要卖给”太监”做老婆。
因此,这种人最是寡廉鲜耻,最能体现他性格的话可以选他后来”侍立”在庞太监身边说的那句:”我给您办事,比给我亲爸爸做事都更尽心,一丝一毫不能马虎!”第八位出场的是康六。
他已经落到了卖女求生的地步,但在人贩子原则面前却还想作最后的挣扎,他出场时说的第一句话:”刘爷!十五岁的大姑娘,就值十两银子吗?”已经说出他的全部悲哀和不幸。
第九位出场的是黄胖子。
他是各种纠纷的调解人,是旧社会茶馆里少不了的”和事老”。
有趣的是,作者把他设计为一个眼睛严重沙眼的胖子,在他八面玲珑的个性中,凭空增添了许多喜剧色彩。
他后来说的“官厅儿管不了的事,我管!官厅儿能管的事呀,我不便多嘴!”最能体现他的本性,但还是他的第二句话中的:“有我黄胖子,谁也打不起来!”最能体现他的性格。
第十位出场的是茶馆里的伙计李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的性格与王利发一样,对什么事都以“咱们还是少说话好”应付,是王利发形象的一个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