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

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

老舍作品主要有四个艺术特色:一、语言幽默。

老舍开始创作时,抱有"不管是谁与什么吧,反正要写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样写〈赵子曰〉》)的态度。

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幽默讽刺的笔调。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还有"幽默大师"、"笑匠"之称。

他的早期作品中夹杂一些纯粹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义的穿插。

他那"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的性格,使他的讽刺,缺乏鲁迅的冷峻和锋利,更多一些温情和轻松,由此形成他的独特的幽默风格。

从30年代中期起随着对于国家的灾难和生活的严酷有了更多的体验,老舍的笔调变得激愤严肃起来,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调,为人称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机智俏皮的语言,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的笔墨,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会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

后期作品中,作家让不少人物笑着向昨天告别。

所有这些,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妙趣——升华了的幽默。

二、京味十足。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

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

老舍的文学风格与思想观点解析

老舍的文学风格与思想观点解析

老舍的文学风格与思想观点解析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文学风格独特且深受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

同时,他的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观点也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下面将对老舍的文学风格及其思想观点进行深入解析。

一、老舍的文学风格1.鲜活的人物形象老舍的作品中,人物形象鲜明而丰满。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刻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人物形象。

例如,在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既有对命运的抗争又有对现实的追逐。

2.生动的语言描写老舍的语言描写具有生动鲜明的特点。

他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人物的言行举止和环境背景,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和氛围。

例如,在他的话剧作品《茶馆》中,通过对京剧演员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活泼。

3.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老舍的作品关注社会现实,揭示了社会问题和人民的疾苦。

他以犀利的笔触,直面社会现实,呈现出广大劳动者的艰辛生活和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例如,在他的小说《四世同堂》中,通过对一个大家庭的描绘,展现了封建家庭制度下女性的困境和个体的命运。

二、老舍的思想观点1.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老舍在作品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一定的反思。

他批判了以封建礼教为代表的旧文化观念,对封建迷信和伦理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他主张要摒弃过时的传统观念,追求个体的解放和自由。

例如,在他的小说《寒夜》中,通过对一个女子追求自由、摆脱家庭束缚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思考。

2.对人性的关注老舍对人性的关注贯穿于他的作品之中。

他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形象往往有着鲜明的层次感,既有善良和正义之举,又有自私和道德缺失。

例如,在他的话剧作品《祝福》中,主人公自甘屈从的形象引发了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3.对社会命运的担忧老舍的作品中流露出对社会命运的担忧。

他对生活在困境中的人民感同身受,对社会不公和贫困问题深感痛心。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呼吁社会关爱弱势群体。

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

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

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老舍作品主要有四个艺术特色:一、语言幽默。

老舍开始创作时,抱有"不管是谁与什么吧,反正要写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样写〈赵子曰〉》)的态度。

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幽默讽刺的笔调。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还有"幽默大师"、"笑匠"之称。

他的早期作品中夹杂一些纯粹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义的穿插。

他那"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的性格,使他的讽刺,缺乏鲁迅的冷峻和锋利,更多一些温情和轻松,由此形成他的独特的幽默风格。

从30年代中期起随着对于国家的灾难和生活的严酷有了更多的体验,老舍的笔调变得激愤严肃起来,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调,为人称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机智俏皮的语言,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的笔墨,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会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

后期作品中,作家让不少人物笑着向昨天告别。

所有这些,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妙趣——升华了的幽默。

二、京味十足。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

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

老舍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老舍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老舍的写作特点及风格一、老舍的写作特点老舍一生因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他的文学作品源于老百姓的生活,写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手法简单明快,情节有自然流顺,语言质朴自然,充满幽默诙谐,颇具文学性和艺术性。

1、刻画人物性格优美生动老舍的作品大量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把人物的性格、品行、本质及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老舍的笔下的人物朴实亲切,看似简单,实则又具有深刻的内涵。

2、反映社会生活真实老舍以“活动描写”、“人物对白”、“人物心理描写”等作说,真实的描写当时社会中人物的生活,表现了他们生活中的苦乐,工作中的艰辛,家庭中的欢乐,老舍看似平淡的文字,却是一派热烈的活动气氛。

3、文学手法具有艺术性老舍有着独特的文学手法,他穿插说笑、调侃及幽默,语句变化自如,抒发了热情会友的情感,常用仿古文,对比文,有言尽意的运用语言,使得文章颇具艺术性。

4、独特的风格流畅有自然老舍的文章风格温和,文情并茂,文笔流畅自然,把原始中国文化和现代思想完美结合起来,新的文化思想在文字中被以有趣、温馨的方式体现出来。

二、老舍的风格老舍的作品通常以典型的情景描写开头,接着主要人物的思想、行动,最后取得生动的结果,以抒发特定情绪的温馨而又具有艺术性的语言和风格,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传统特色。

1、冷嘲热讽式幽默老舍的叙事风格常涉及生活,他采用冷嘲热讽式的幽默,对作品里的人物的性格、行为及言行,以及社会上的现象,进行了调侃与批评的同时,勿忘把人物的精神内核及行为原理描述出来,及表达风趣的言语和手法,把一种新的文学生活态度和文艺风格表达出来。

2、人物形象的显现老舍的文学形象丰富且耐人回味,尤其是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看出老舍借助文学的手段,把人物形象的复杂内涵表现出来,使人物们更加生动、真实,从而使文学作品的价值倍增。

3、社会生活的描绘老舍对社会生活的描绘非常了得,他采用简单而生动的笔触,真实地描述老百姓的生活,表达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图解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给读者以真实的视角,使思想更为深刻。

浅谈老舍小说艺术

浅谈老舍小说艺术

浅谈老舍小说艺术导语: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作家。

他的文学创作具有很高的价值,他的体现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化和大众化。

老舍先生的创作非常广泛,有大量享誉中外的话剧,有为数可观的和通俗文学作品,但更能集中体现作家思想深度和艺术风格的还是他的创作。

一、京味幽默小说的典型1899年2月3日,老舍先生出生在乱世之中的北京。

他的诞生日是旧历小年,第二天就逢立春,所以他的父亲给他取名舒庆春。

老舍的童年是在战乱中度过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他的父亲就是被侵略军烧残致死的。

老舍后来回忆道:在我的童年时期,我几乎不需要听什么吞孩子的恶魔,母亲口中的洋兵是比中巨口獠牙的恶魔更为凶暴的。

童年的记忆给作家留下一生都无法抹灭的印象。

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童年记忆是一个人精神品格的基石,直接影响着人的一生。

老舍的童年给他带来心灵的创伤,加之他天生敏感好思,悟性高,从而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以便抚平心灵深处的伤口。

(一) 老舍小说的京味渊源。

一个人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等等,是受这个人所处的地域影响的,就像北方人吃面南方人吃饭一样。

作家的语言习惯,创作风格是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的,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所置身的语言氛围相关联。

老舍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北京度过的,在这里学习、生活。

他在私塾里念过“四书”、“五经”,在新式学校里念完小学、中学,后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历任小学教员、校长、员、教育部的公务员等。

因不满教育界的黑暗现状,愤然辞职。

他的文学创作天赋,在读小学时就已暴露出来,得到老师较高的评价。

在北京起源后波及全国的“五四”运动,让老舍在思想上产生“大地震”,并决定了他以后的人生方向。

这给他创造了成为作家的条件。

他回忆道:“假若没有‘五四’运动,我很可能终作这样的人;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敬敬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此而已。

我绝对不会忽然想去搞文艺。

”老舍成了一名作家,是历史的必然和个人选择相结合的结果。

老舍的创作风格

老舍的创作风格

老舍的创作风格引言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剧作家和文化名人。

他的作品以细腻真实的描写、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而著称。

本文将探讨老舍的创作风格,以分析他在文学领域的独特贡献。

真实与生活的写照1. 角色鲜活•老舍的作品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明确的特点和独特的个性。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话来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通过塑造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他成功地将他们融入到生活中,使读者能够与他们产生共鸣。

•例如,在《骆驼祥子》中,舍弟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是一个聪明机智、有着不屈意志的穷小子,他的形象代表了那个时代底层劳动者的价值观和梦想。

2. 社会观察与批判•老舍是一位犀利的社会观察家。

他敏锐地捕捉到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弱点。

•在《茶馆》中,老舍通过描绘一个北京茶馆的生活场景,展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官僚主义的丑恶。

他通过剖析人们的交往方式、底层百姓与权贵之间的矛盾冲突,深刻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形式与语言的运用1. 白描与细腻描写•老舍的作品以白描和细腻的描写为特色。

他运用精确的语言和独特的观察力,将生活的细节展现给读者,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情感的冲突。

•在《四世同堂》中,老舍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家四代同堂的生活场景。

他通过对家人之间的相处和沟通的描写,展示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深刻地抒发了对家庭和传统价值观的思考。

2. 看似简单的对话•老舍的对话简单明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

他善于透过人物形象的对话,展示出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思考和反应,从而更加生动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在《龙须沟》中,老舍通过一对老夫妻之间的对话,展现了他们对儿子脱离他们父母传统观念的不满和苦恼。

这种简洁而富有感情的对话,使读者更加贴近角色的内心,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和迷茫。

主题与思想的表达1. 批判封建社会•老舍的作品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压迫。

老舍的文笔特点

老舍的文笔特点

老舍的文笔特点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号舍予,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文艺理论家。

他以其独特的文笔风格而闻名于世。

老舍的文笔特点之一是朴实,他善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情感描写。

例如,在他的小说《骆驼祥子》中,他以朴实的文字展现了祥子这个角色的艰辛和悲惨的生活,使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同时,老舍的朴实文笔也体现在他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上。

他通过对人物形象和事件的生动描写,展现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使读者深刻地反思社会问题。

老舍的文笔特点之二是幽默。

他擅长运用幽默的手法来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使读者在阅读中既能够感受到深刻的思考,又能够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

他的幽默往往体现在对人物的描写和对话的表达上。

例如,在他的小说《骆驼祥子》中,他通过祥子和其他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了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丑陋,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同时,老舍的幽默也体现在对生活琐事的描写上,他善于通过对细节的描述,揭示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滑稽和荒诞,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老舍的文笔特点之三是生动。

他能够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话的塑造,使作品中的人物和场景跃然纸上,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他的描写往往细腻入微,富有画面感。

例如,在他的小说《四世同堂》中,他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场景的刻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物的命运。

同时,老舍的生动描写也体现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上,他善于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老舍的文笔特点之四是深入。

他善于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他通过对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动机和行为。

例如,在他的小说《骆驼祥子》中,他通过对祥子内心的描写,展现了他的矛盾和挣扎,使读者能够对他的命运产生共鸣。

同时,老舍的深入描写也体现在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上,他善于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描写,深入地探讨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

老舍的作品风格

老舍的作品风格

老舍的作品风格
老舍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其作品风格独具特色,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他的作品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入社会底层,生动描绘人民生活。

老舍的作品大多聚焦于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如《骆驼祥子》、《茶馆》等。

他通过对人民生活的深入观察和描绘,刻画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

第二,独具民族特色,展现中华文化。

老舍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他深刻理解和表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如《骆驼祥子》中的道德情感、《茶馆》中的国粹艺术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第三,语言简练,感情真挚。

老舍的语言风格简练明快,直观生动,让读者可以轻松理解和感受其作品所蕴含的情感。

他的作品情感真挚,充满人文关怀,引人深思。

第四,大胆创新,艺术表现力强。

老舍在创作中大胆创新,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如《骆驼祥子》中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方式,表现了一代人的命运、人生和人性。

他的作品艺术表现力强,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总之,老舍的作品风格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 -。

老舍写文章的风格

老舍写文章的风格

老舍写文章的风格
老舍是有名的幽默大师,他以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特殊的幽默艺术,刻画出众多的喜剧人物,为中国文学开创了一个新领域。

不管哪一位读者,只要一翻开老舍的作品,就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幽默感扑面而来。

它就像一个无所不在的精灵,在字里行间嬉戏着,在读者的脑海里跳跃着。

幽默在他的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幽默的修辞手法
幽默形象仅赖于揭示事物内涵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辅之以其他艺术手法,老舍深谙个中奥妙,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现艺术效果。

2.幽默的人物语言
老舍擅长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塑造人物,他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形成自己独特的幽默风格。

3.幽默的情节结构
老舍幽默技巧不仅在语言表达,在情节结构方面也有所显现。

4.俗白浅易的口语
老舍在北京口语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古典文学、民间文学和
外国文学的营养,用普通人都能听得懂,说得出的话来写作,通俗易懂,明白晓畅。

5.简洁准确的词语
老舍把简洁凝练作为其遣词艺术的追求目标:“写东西一定要求精练、含蓄。


6、浓郁的民族色彩
作为“语言大师”,老舍的小说幽默诙谐、“京味”十足、雅俗共赏。

恰似一坛老洒,历久弥醇,芳香四溢。

对老舍小说艺术风格的探讨,不仅使我们了解其作品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且对探索我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和个性化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老舍的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下列表

关于老舍的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下列表

关于老舍的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老舍(Lao She)是中国20世纪的一位著名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活写实主义: 老舍的作品以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写实描绘为特征。

他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展现了旧中国社会的各种阶层和风土人情。

幽默讽刺:老舍的作品常常夹杂着幽默和讽刺,他通过夸张和寓言手法,对社会弊病和人性弱点进行讽刺,以此来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语言的抒发:老舍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他擅长运用北京方言和口语,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更贴近生活。

他的语言表达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充满了通俗感。

关注人性: 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关注是老舍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他的小说中,常常通过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人性的复杂性,包括善恶、悲欢、苦乐等方面的方方面面。

社会批判: 老舍对社会现象和制度进行了敏锐的批判,他关注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现象,并通过作品呼吁社会改革和进步。

总体来说,老舍的文学创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关怀、幽默的艺术手法以及对人性的思考,这些特色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位备受尊重的作家。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一、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

《二马》中把中国国民性的解剖放进了世界民族之林这个大手术室中,具有宏阔的视野,也从独特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崭新的透视。

显示了老舍开阔的文化意识。

《猫城记》中对中国社会现实、中国传统文化母体身上的毒瘤,其剖析达到了相当深入的地步。

《离婚》中直面现实,把小市民的庸俗无聊与官府的衙门的黑暗腐败连结在一起。

表现了作者对民族文化批判意识已经达到自觉的程度,因而具有界碑的意义。

《骆驼祥子》《月牙儿》对底层贫苦市民的热情而深具痛惜之情的注视,形成了文化批判的另个侧面,深入到了抨击社会制度的层次。

《四世同堂》表达了老舍希望在民族战争的烈火中清算历史遗传病的新的思想高度,满怀着对民族性更新的信念。

二、以北京下层市民社会为中心,是老舍为自己的文化批判所开拓的领域。

中国人的国民性在市民阶层中体现得相当充分与全面,而北京又是保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为典型的古城。

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舍的小说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北京。

三、鲜明强烈的“京味儿”。

1、写北京、北京人、北京的文化和民情风俗,北京的景观和地理风貌。

2、“京味儿”表现在语言上,老舍小说的语言在北京口语基础上的提炼,简短生动,但一般不同于北京的方言土语。

四、幽默的格调。

幽默格调多样,具有几重性。

既有温厚的同情,又有峻厉的讽刺。

对下层贫民与某些小人物,他嬉笑怒骂的笔墨后面,不无辛酸、苦涩。

对市侩、汉奸他的笔端喷出了无情的怒火。

早期的两部长篇有点铺排“为幽默而幽默”。

《二马》则有所控制,是透出了灵气的幽默;《离婚》标志着他幽默风格的成熟。

获得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

论述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点:1.歌咏爱情与理想。

徐志摩的单纯信仰包括“爱”、“自由”、“美”,实际上,是相当宽泛的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

这就决定了徐志摩诗歌思想的多样性。

2.灵动飘逸的浪漫抒情风格。

对情感的抒发,在徐志摩的诗歌中,主要体现在两类感情:一种是激烈峻急的感情,可以看做是“高调抒情”;一种是轻柔舒缓情感,也可以说是“柔调抒情”。

老舍的文学风格

老舍的文学风格

老舍的文学风格
老舍(1899年-1966年)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之一,他的文学风格独具特色,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触摸。

1.现实主义风格:老舍以现实主义为基调,真实地刻画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

他以鲜明的细节描写、真实的对话和生动的场景,展现出人物的生活面貌和社会矛盾,使读者深入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残酷和复杂。

2.对话与语言的把握:老舍擅长运用对话表达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情感。

他的对话生动自然,真实地展现了人物的个性和社会地位。

同时,他对北京方言的运用也使他的作品更加具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3.对底层人物的关注:老舍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贫困、艰辛和社会阶级冲突的题材。

他通过对底层人物的描写,呈现了他们的坚韧、勇敢和对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批判了社会不公和压迫。

4.善于表达人性的复杂性:老舍的作品中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通过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喜怒哀乐等多个方面。

他不仅对人物的正面品质进行塑造,也展现了他们的弱点和错误。

5.笑与悲的交织:老舍作品中常常呈现出悲喜相间的情感氛围。

他以幽默的笔调描写人物的笑料,同时又透露出悲剧色彩。

这种独特的结合使他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总的来说,老舍的文学风格注重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以对话和语言的运用表达人物的个性和情感。

他的作品
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又以幽默和悲剧的交织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

老舍写作风格

老舍写作风格

老舍写作风格老舍写作风格:平易、朴实、自然。

主要特点是通俗浅显,亲切感人。

老舍以喜剧见长,善于刻画市民的精神面貌,能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又注意突出人物语言和行动上的细节,从中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他的喜剧形象具有浓郁的北京韵味。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等。

内容上:平淡而不单调,通俗而不庸俗。

老舍的作品是以描写市民生活为主的,但他并没有将笔墨只停留在对市民的刻画上,而是尽力展现他们身上美好的东西。

《四世同堂》的语言诙谐生动,通俗易懂,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的北京,日本侵略者在飞扬跋扈、横行霸道之后被赶出了北京城。

在无比沉痛的现实背景下,各色人等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坚持着抗战,努力保全着北京这座古城,以及这座古城里的每一位居民。

其间,还穿插着各种小人物的琐碎故事。

我喜欢老舍的散文,是因为我觉得它们平易自然,没有装腔作势的矫揉造作,也没有声嘶力竭的嚎啕大哭,而只是静静地叙述着眼前的一切。

语言非常简练,也非常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读起来充满了幽默、风趣,却又不乏真挚感情。

我最喜欢的就是《春风》一文,让我如沐春风。

文章开头“天气暖和了”,结尾“天气还是那么冷,并且一天比一天冷起来了”,“年年有春风,有年年的春风”,用“春风”串联全篇,构成了一幅画面,春风在门前舞蹈,带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却也带走了人们过去一年的辛酸与悲伤。

老舍在小说创作方面成绩卓著。

早期作品主要描写市民生活,幽默风趣,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离婚》《牛天赐传》《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

他还曾写过长篇历史章回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文博士》等,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等。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

他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

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
• 《四世同堂》是老舍40年代小说的代表 作。
• 短片佳作:《月牙儿》、《微神》、 《柳家大院》、《断魂枪》、《黑白 李》、《上任》。
三、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
老舍作品主要表现为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艺术特色:
1、语言幽默。 2、京味十足。 3、题旨鲜明。 4、语言通俗。
四、作品分析
通过以下方面来表现: 祥子的个性沉默、坚韧乃至木讷,心理 描写就补充了祥子不善言语的个性。以 动作、情状写心理。从语言方面写心理。 通过作者直接的剖析,托出祥子心理的 变化。通过别人的眼睛观察祥子的心理。 借助祥子眼中景物的变化来衬托心理。
• 3、自身的性格局限是悲剧人生形成的主 要因素
• 祥子自身性人生悲剧造成了不 可忽视的影响。
• (1)、乐观与盲目
• ( 2)、勤快与保守
• (3)、外刚与内软
• ( 4)、有较强的生活欲望却又不能看清社会 的本质
• 4、超自然的因素也是祥子悲剧人生的另一因 素
6、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时期的主要作品有长 篇《火葬》(1944)、《四世同堂》(19441948)、《鼓书艺人》(1949);中篇小说集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 集》、《东海巴山集》、《微神集》;话剧 《残雾》、《张自忠》、《面子问题》。
主要代表作品
• 《骆驼祥子》是老舍小说创作第二时期 (回国后到抗战爆发前)的代表作。
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
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抢去,
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
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

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

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老舍先生,一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大师。

其笔下的小说自然朴实、笔风幽默独特、辞藻言简意赅,不娇柔造作,略带浓厚的北京韵味,让人在轻松诙谐之中品味出时代气氛的严肃和凝重。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一、通俗易懂老舍小说风格的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易懂且耐人寻味。

他作品的绝大多题材,均取决于市民生活,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崇尚白话文,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语交谈中提炼正宗纯正的文学语言。

讲究浓缩精华,避免随意捏造凑合;脱离粗糙的自然形态、防止照搬方言俗语。

1951年,他宣言般指出了:“必须相信白话的万能性,否则,我们便不会全心全意去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只有我们下功夫去运用白话,不让它打折扣,它才会对我们负上全部的责任。

”《离婚》中有一个片段,描绘张大哥:“他须用心读书,才能更好的证明自己意见的妥当性”。

他有一对阴阳眼,左眼上皮特别长,把眼珠永远囚禁掉一半;而右眼无特色可言,每日照常办公,右眼所略闻的一切,都要经过左眼的筛选,因为被囚禁的半个眼珠是指向自己的内心的,是内心真正的想法。

他的意见是最妥善完备的,因为不合分想法早已让囚禁的左眼筛选下去了。

简短有力的代表性片段是多么耐人深思,回味无穷。

二、简洁准确老舍小说风格特点二是:精准简练的语言。

言简意赅的话语让你朗朗上口,倍感亲切与自然。

小说的诱惑力极大,感染性极强,让你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着迷,深陷其中,《骆驼祥子》这部经典的文学名著中,据统计数据报道,仅使用了大约十一万字,而全文只用2400个汉字,仅需要小学的阅读水平便可通晓全文,可见其笔风的犀利与简洁。

同时,老舍擅长使用地方语言,加剧了文章的可读性和通读性。

例如,写刘四的说一不二,用的是“放屁崩坑儿”,写祥子的身体健康,用“挺脱”、“硬棒”,再如描绘祥子穷途末路,病体奄奄地为人家做丧事时,美其名曰为“在马路边上缓缓的蹭”,这些极具地方色彩的口语,让读者犹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形象生动仿佛置身于其中。

理解老舍小说的艺术风格

理解老舍小说的艺术风格

理解老舍小说的艺术风格理解老舍小说的艺术风格总的概括老舍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又十分突出的地位,与矛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顶峰。

老舍的贡献不在于长篇小说的结构方面,而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

老舍远离二三十年代的“新文艺腔”,他的作品的“北京味儿”、幽默风,以及以北京语言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

一、题材:所采取的角度是独特的1)从题材来说,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民等不同的一系列人物。

2)老舍擅长描写北京市民尤其是下层贫民生活。

老舍说过:“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

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条色彩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

”(《三年写作自述》)。

表现市民社会时,所采取的角度是独特的:老舍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他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认”的命运,以及在“文化”制约中的世态人情、作为“城”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因素的“文化”的蜕变。

3)在老舍写得最好的是老派市民形象:“旧派”,保守、闭塞,“乡土”中国的子民。

在这一方面其艺术风格体现在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面的批判。

讲课要涉及到的作品分析:1929年写成的长篇《二马》中,老马一个“迷信、马虎、懒散的奴才式”人物,老舍有意把老马放到异国情境中去刻画,试图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背景下更明显地突出落后国民性的背谬之处。

1932年的《猫城记》反应作者当时反主流的思想情绪,寄托在一部寓言体小说所构设的荒诞世界中。

还有将市民生活方式中所体现的人生观以其文化根底加以展示。

这一类最引人注目的是《离婚》中张大哥的刻画。

小说以开头就用夸张的笔墨介绍:“张大哥一生所要完成的神圣的使命:做媒人和反对离婚”《离婚》所描写的张大哥的家庭纠纷及其危机,可视为传统的民族生存方式的危机。

老舍的文章的特点

老舍的文章的特点

老舍的文章的特点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写的文章都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让店铺来告诉你老舍的文章的特点吧!老舍的文章的特点:结构不蔓不枝老舍写文章有一条宝贵的经验,结构文章必须“落笔准确,不蔓不枝”,不能有任何“敷衍的地方”。

围绕中心,不蔓不枝,—气贯通,这是老舍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

他的散文一般篇幅不长,因而他写作时的准确落笔,不蔓不枝做得更为仔细,没有芜杂散漫的毛病。

他写《猫》,开宗明义,说“猫的性格有些古怪”,下面便围绕着“古怪”两字做文章:“你看,它既老实,又贪玩;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爱,它若是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它什么都怕,但又挺勇猛。

”如此,猫的“古怪”(实际上是可爱)的性格便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

特征抓得准,也没有任何与“古怪”无关的话。

作者写《林海》,全篇都是围绕着自己的感受——“亲切与舒服”来写的。

起笔写进入大兴安岭,脚踩千年万年积累的几尺厚的松针,手摸那些古木,感到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继之写岭,许许多多的岭,各种形状的岭,“每条岭都是多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写林,“各种各样的绿色组成的林海,林那边沿上俏丽的白桦,在阳光下像是海边上的浪花”;写花“在清可见底的小河边,在树与树之间,有着数不清的野花,花丛中有蝴蝶飞舞,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红豆”。

岭,林,花,都是自然景色。

这些景色的美,准确表达的表达了作者“亲切与舒服”的内心感受,同时感染了读者,这些景物描写显然都是围绕中心的。

文章的最后部分,写木材,赞美大兴安岭的木材为祖国建设做出的贡献;写林场,歌颂林业工人的劳动,歌颂林区的欣欣向荣。

从林海的美写到林海主人的美,美和建设结成了一体,作者从心底喊“怎能不使我们亲切、舒服呢?”文章从始至终,围绕着大兴安岭的林海给自己的“亲切与舒服”的感觉来写,绝无任何枝蔓,中心突出感十分强烈。

老舍的文笔特点

老舍的文笔特点

老舍的文笔特点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文笔独特而受到广泛赞赏。

他的作品常常以真实生活为基础,通过独特的叙述方式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现实。

老舍的文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老舍的文笔平实自然,富有感染力。

他善于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文字没有矫揉造作的修饰,而是直接而真实地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细节。

例如在《骆驼祥子》中,他通过描写祥子与其他人的对话和思考,展现了他对社会不公和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这种平实自然的文笔使读者更容易与作品产生共鸣,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老舍的文笔具有生动的描写力。

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的场景和人物。

他的描写不仅局限于外在的形象,更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例如在《茶馆》中,他通过对茶馆里各种各样人物的描写,展现了社会的多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种生动的描写力使作品更加有趣和引人入胜。

老舍的文笔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他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底层的人物和他们的命运。

他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和思考,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悲剧的关注和担忧。

他的文笔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例如在《四世同堂》中,他通过对四代人的命运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不合理和人性的悲剧。

这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使老舍的作品更具有深度和思想性。

老舍的文笔富有幽默和讽刺的元素。

他善于运用幽默和讽刺的手法来揭示社会的荒谬和人性的弱点。

他的作品中常常夹杂着讽刺的笑料和悲喜交加的情节。

这种幽默和讽刺使作品更具有趣味和亲和力。

例如在《骆驼祥子》中,他通过对祥子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矛盾的描写,既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和批判,同时又通过幽默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喜剧和人性的悲喜。

老舍的文笔具有平实自然、生动的描写力、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幽默和讽刺的元素。

这些特点使他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并对后世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老舍生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中度过了艰难的少年时代。

他自幼就和挣扎在黑暗社会最底层拉洋车的、修房的、剃头的、卖唱的和教书的等各行业的下等人相交往。

因此,他不仅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而且同他们在感情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热爱他们的好品质,同情他们的苦难,关心他们的命运。

他的作品多描写劳动群众的生活苦难,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审视,其中既有批判,又有眷恋。

老舍的创作,带有英国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响,与中国传统的、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文艺更有深切的联系。

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通俗性、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

他的作品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现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笔者试着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一、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老舍执著地描写城与人的关系,用众多小说构筑了一个广大的市民世界,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生活的所有方面,显示了老舍对这一阶层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和二三十年代主流文学通常对现实社会作阶级剖析的方法不同,老舍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他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以及在“文化”制约下的世态人情,作为“城”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因素的文化的蜕变。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市民社会与文化的表现者与批判者。

就他所提供的市民形象的丰富性与生动性来看,几乎没有哪一个作家能够与他相比。

在他的笔下,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剃头匠、洋车夫、说相声的、演鼓书的、开茶馆的、打拳舞棒的、三姑六婆、八旗子弟、娼妓、巡警等等市民阶层的各类人物,真是无所不有。

老舍写得最好的是老派市民形象。

他们虽然是城里人,但仍是“乡土”中国的子民。

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都是很旧派、保守、闭塞的。

老舍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

老舍十分擅长描绘家境小康的旧派市民形象。

如《二马》中的老马先生,《牛天赐传》中的牛老者和牛老太太,《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及其儿子天佑,《离婚》中的张大哥,还有一些毫无专长、专靠“吃铁杆儿庄稼”的八旗子弟,基本都是属于这一阶层。

他们有的是小商人,有的是小职员,家境小康,吃穿不愁。

他们生活在中国古老的城市里,也保持着最古老旧的生活情调,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宗法封建性的人伦关系。

因而,善良、驯顺而又保守、因循、中庸,怯懦,还有浓厚的宗法封建色彩是他们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

他们安分守己,于世无争,大都没有“向上爬”等“非分之想”。

他们非常知足,其生活目的往往不在于要取得没有得到的,而在于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已经取得的。

这从《离婚》中张大哥的“生活理想”可以看得十分清楚,“张大哥对儿子的希望不大一一……只盼他们成为下得去的,有模有样的,有一官半职的,有家有室的、一个中等人。

科长就嫌稍微过了点劲,中学教员又嫌低一点儿;……大学——不管什么样的大学——毕业,尔后闹个科员,名利兼收——做事不可太认真,交际可得广一些,家中有个贤内助一一最好是老派家庭的,认识些个字,胖胖的,会生白胖小子。

”张大哥的生活理想和处世哲学真实地反映了这类市民形象的基本特征。

老舍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现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

老舍笔下的新派市民一味逐新,一味追求洋式的生活情调而丧失了人格的堕落人物。

在《离婚》、《牛天赐传》和《四世同堂》等作品中,都出现过那种一味逐“新”,一味追求“洋式”的生活情调而丧失了人格的堕落人物。

如兰小山、丁约翰之类西崽,张天真、祁瑞丰、冠招娣等一类新潮而又浅薄的胡同纨绔子弟。

老舍一写到此类人物就使用几乎刻薄的手法,不忘记给他们描画可笑的漫画式肖像。

从事个体劳动的城市贫民更是老舍十分关注和同情的形象。

如《老张的哲学》中的洋车夫赵四,《骆驼祥子》中的祥子、老马祖孙、二强子,《月牙儿》中的母女等。

他们都是些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劳动人民。

如果说老派市民的悲剧在于求“顺应”而不得,那么,祥子们的悲剧就在于他们将以最大的代价和最低的条件求生存而不能。

这类市民形象的共同特征是,勤劳、善良,具有坚韧顽强的生活意志和相濡以沫的质朴感情。

他们大多是破了产的农民,分散的个体职业活动使他们各不相顾。

个人的希望与努力蒙住了他们各人的眼睛,于是他们每个人都觉得单凭自已的力量就可以成家立业,改变自己的困苦处境。

正如祥子所想的那样:“自己是个好汉子,没有可怕的,没有可虑的,只要自己好好地干,就必定成功”。

他们选择的都是个人奋斗的生活道路。

然而,他们最终的结局却都是那样悲惨。

恶魔般的社会环境不仅残酷地吞噬了他们所有的血汗和那点少得可怜的财产,而且一点一点地吃掉了他们身上的美好品德和奋发向上的生活意志。

他们思想性格被旧社会扭曲变形,最后又被抛到城市流氓无产者的行列中。

祥子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就最富有代表性。

二、老舍作品的“京味”老舍小说创作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它的语言上的独特的风格,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风格是“京味”。

它是作家对北京特有的风土人情、特殊的文化趣味的精妙展示所形成的一种独特审美趣味。

老舍用地地道道的北京语言从事创作,因此他的绝大部分的小说是以北京为背景,如《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儿。

老舍作品的“京味”首先表现为取材的特色。

老舍聚集其北京的生活经验写大小杂院、四合院和胡同,写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风致,写已经斑驳破败仍不失雍容气度的文化情趣,还有那构成古城景观的各种职业生活和寻常世相,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风景画、风俗画。

它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俗学价值。

仅就《骆驼祥子》一书所涉及的部分场景来看,对北京风俗风习的描写已十分丰富。

人力车夫和车厂主的主雇关系、车把式的各种生存方法、古都老式的寿棚寿席、坐花轿的婚礼、热闹的集市庙会、大杂院的暗娼、下等妓院“白房子”的各色妓女嫖客、巫婆的请神画符,等等。

宛如一幅幅生动的底层社会生态图画。

“京味”作为小说的风格氛围,又体现在作家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方面。

北京长期作为皇都,形成了帝辇之下特有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习惯,以及与之相应的审美追求,迥异于有更浓厚的商业气息的“上海文化”。

老舍用“官样”一语来概括北京文化特征,包括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固守养老抚幼的老“规矩”,生活态度的懒散,苟安,廉和,温厚等等。

这类“北京文化”的“精魂”渗透于老舍作品的人物刻画、习俗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之中。

老舍作品处处写到礼仪,礼仪既是北京人的风习,亦是北京人的气质,“连走卒小贩全另有风度”。

北京人多礼,《二马》中老马赔本送礼;《离婚》中老李的家眷从乡下来,同事们要送礼,张大哥儿子从监狱中放出来也要送礼;《骆驼祥子》中虎妞要祥子讨好刘四爷更需送礼;《四世同堂》则直接详尽描写祁老人“自幼长在北京,耳濡目染跟旗籍人学习了许多规矩礼路”。

这不仅是一种习俗,更表现了一种“文化性格”。

《四世同堂》第一章就这样写到:无论战事如何紧张,祁家人也不能不为祁老人祝寿:“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

”就连大字不识一、二的车夫小崔也熏染了这种北京“礼节”:他敢于打一个不给车钱的日本兵,可是女流氓大赤包打了他一记耳光时,却不敢还手,因为他不能违反“好男不跟女斗”的“礼”!这种“北京文化”甚至影响到中国市民知识分子,《四世同堂》里的祁瑞宣就是这样一个衰老的北京文化在新思潮冲击下产生的矛盾性格。

小说写了一个细节,当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作为一个“当代中国人”,他十分振奋,但他没有“高呼狂喊”;“即使有机会,他也不会高呼狂喊,他是北平人。

他的声音似乎是专当吟咏用的,北平的庄严肃穆不允许狂喊乱闹,所以他的声音必须温柔和善,好去配合北平的静穆与雍容。

”祁瑞宣因此而感叹自己缺乏那种新兴民族的英武好动,说打就打,说笑就笑,敢为一件事,不论是为保护国家,还是为试验飞机或汽车的速度去牺牲了生命。

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描写,是牵动了他的全部复杂情感的:这里及充满了对“北京文化”所蕴含的特有的高雅、舒展、含蓄、精致的美的不由自主的欣赏、陶醉,以及因这种美的丧失毁灭油然而生的感伤、悲哀,以致若有所失的怅惘,同时也时时为“文化过熟”导致的柔弱、衰败而惋叹不已。

对北京文化的沉痛批判和由其现代命运引发的挽歌情调交织在一起,使老舍作品呈现出比同时代许多主流派创作更复杂的审美特征。

老舍作品中的“京味”正是这种主观情愫与北京市民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客观描绘的统一。

老舍的语言艺术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文艺的热爱和熟悉。

他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制的美,写出“简单的、有力的、可读的而且美好的文章”。

老舍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制而不雕琢。

其所使用的语词、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态气韵,都有他独特的体味和创造,又隐约渗透着北京文化。

这也是“京味”的重要表现。

三、老舍的幽默艺术所谓的幽默指的是:有趣的、可笑的、意味深长的。

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

我们读读狄耿斯的,马克吐温的和果戈里的作品,便能够这个道理。

听一段好的相声,也能明白这个道理。

”“看透宇宙见得种种要素,而后用强烈的手段写画出来而能引人发笑者为幽默。

”[1]因此,老舍认为“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

”[2]要想得到幽默:首先要认真学习、博览群书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它是前提,是基础。

其次善于观察,并且要思考的深刻。

再次要多读,即要认认真真地阅读一些有关幽默语言的文学作品,并且作到能领悟他们的作品内容,而从中受益。

最后要善于运用,古人说的好:学以致用。

即把自己从学习中得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去。

这样做不仅能加深理解,而且能是我们的大脑更加充实。

老舍就是这样,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想的深,看得透,说的俏,因而形成了幽默的语言艺术风格。

老舍是著名的幽默作家,在他最初的作品问世之后,老舍便享有了“幽默大师”的声誉。

老舍夫人胡絜青认为:“幽默是老舍作品的重要风格之一。

”[3]老舍幽默艺术风格的形成,有两方面缘故原由。

一是欧美幽默文学的影响。

老舍早年在外洋首先接触和喜欢的就是幽默文学,老舍说因为他是读了英国的文艺然后,才决定也来尝尝本身的笔,狄更斯是他在那时辰最爱读的,下至于乌德豪斯与哲扣布也都使他欣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