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报告

合集下载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

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的变革是课程与教学改革最深层次的改革,创建富 有个性的学校文化正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课题。教师要以人格 的力量去塑造新生代的人格发展,以学校文化的底蕴去奠定 新生代学习发展的基础。 建设民主的管理文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建立合作的教师文化:获得专业自主的教师在参与课程开发 时,能够积极展开交流和对话,逐渐在参与改革的教师之间 形成“伙伴式的团队文化”,实现共同的专业成长。 营造丰富的环境文化:学校营造丰富的环境文化,需要真正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创造一种宽松、 宽容、富有活力的教育气氛和校园文化氛围在思想观念、价 值规范上,在制度、模式、结构上,在物质环境、校园建设 方面形成办学特色。

大学三、四年级学生认为现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
与方法对增强体质有作用的仅为15.03%,认为作用
不大的高达76.5%,还有8.47%的学生认为没有作用;
近半数的学生(42.82%)不能将小学到大学体 育课所学知识用于健身,过半数的学生(50.82%) 能用一点,能用于健身的只有十五分之(6.83%)!
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和快乐体育的试验



1979:多数年龄组多数指标(含身高)不如日本同年龄组。

1985: 形态与机能增长速度较快但平均值低于日本,体形继续
向细长型(豆芽型)发展,体重不足问题更为突出,身体素质指 标增长不明显,某些指标(耐力、柔韧性)甚至有所下降。

1990年:形态与大部分运动素质有明显的提高,但心肺功能与 耐力下降。 1995年:形态发育水平明显提高,……身高、体重等发育指标 明显提高,速度、力量等素质有所提高,但耐力、柔韧性素质 呈下降趋势(从1985年起一降再降)……男女学生的肺活量/体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报告屈中乾《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即将颁布之际,我们有必要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作总体的说明和分析,以便增进体育教师们对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形势的了解,从而坚定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1、基础性九年义务教育在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

强调根据自身的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意志品质;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初步具备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

2、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的课程。

关注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的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负荷适宜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育人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是以体育教育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

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5.进一步完善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帮助教师和学生 更有效地“教”与“学”
首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遵循学生体育学习基本特点的情况下, 强调了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定要与身体练习有关,无助于身体 练习的内容不应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 其次,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学习时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增加了时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合理安排课余时 间,以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使用效率等等。
4.明确教材编写的相关注意事项,保证学生学习资料的质量
• 首先,考虑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一纲多本和教材多样化的原则,体 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提出了教材编写的注意事项,去掉了实验稿中关于 “教材内容编写建议”和“教材的呈现形式和体例”等内容。 • 其次,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还去掉了实验稿中针对教材编写原则的阐 述语气,而是从给教材编写者提出建议的角度阐述教材编写的注意事项, 去掉了实验稿中对“健康性”和“兴趣性”原则的阐述,增加了教材编 写要注意“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和“差异性”等方面的 内容。
一、新课标修订的原则及目标
(一)新课标修订的原则
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2、坚持《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 3、在认真分析各类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标准》
(二)新课标的课程目标
•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 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 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 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 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四个学习方面。

PPT-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建议(2011年版

PPT-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建议(2011年版

水平三
40%
30%
20%
10%
水平四
40%
40%
10%
10%
五、实施《课程标准》 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的几点建议
(一)体育教师要全面准确地学习、理解与把握《 课程标准》
• 深入学习、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全面掌握与贯彻实施 课程教材内容,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 要把握好“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和 “教得怎么样”的教学思路与策略。
• 应十分明确《课程标准》总目标与四个方面目标的要求, 以及充分理解目标与具体课程内容、学习评价及实施建议 的关系,并能在学校课程实施计划和具体教学中,得以有 效地落实等。
(二)努力改进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解决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具体,难以进行检查评 价的问题。
□要克服没有体现因人而宜、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行为。
四、实施建议方面的变化
1.教学建议方面 ■对地方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 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各地、各校应依据本标准的要求 分别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 课程实施计划。
■教师还要制订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计划。有 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 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 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 和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的 掌握、运动技能的习得、体能的增强和学 习行为的变化等方面”。
综合考虑上述要素及各要素之间关系
将体能、运动技能内容按“基础动作逐步向专门 运动技能过渡”的设计、选择、组织。 • 小学低年级以游戏的形式,确立以广泛学习基本 身体活动、简单的小球类游戏和武术基本动作以 及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为主的内容体系; • 小学中、高年级以学习基本身体活动与游戏、各 类简单的运动技术与游戏为主; • 初中以学习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术类、民 族民间类体育项目基本技术为主; • 各个水平段都应重视武术和体能练习的内容。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理解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理解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理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使我们对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形势的有了更新的理解。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1、基础性九年义务教育在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

强调根据自身的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意志品质;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初步具备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

2、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的课程。

关注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的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负荷适宜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育人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是以体育教育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

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努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运动技能的目标: 1.学习体育运动知识; 2.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3.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 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 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并重点强调: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是一 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实现,不 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
(二)进一步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
• 第四,在“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理念 中,强调“各地区和学校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 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 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3.调整课程设计思路,使之落脚于促进学生学会体育学习 和健康成长
义务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一、新课标修订的原则及目标 二、新课标调整的主要内容及原因分析 三、我省实施原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分析 四、从我省新课标实施实际出发,全面落实新课标
(2011版)的思路和对策
附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一、新课标修订的原则及目标
根据教育部统一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实验稿中“课程标准 设计思路”改成“课程设计思路”。这一部分主要在文字的表述方面做 了一些修订,使课程设计的落脚点放在了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 和健康发展方面。 • 首先,修订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 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中,强调本课程设置的课程目标 体系和课程内容,都是为了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 其次,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的设计思路中,强 调要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以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 习进度,在规定的时间内达成相应阶段的学习水平目标。同时,鼓励学 有余力的学生达成更高学习水平的目标。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建议(2011年版)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建议(2011年版)

4.采用弹性安排侧重学习的内容,即该阶段 以侧重学习某内容为主,下一阶段则以锻 炼为主;该阶段侧重学习某项内容,间隔 一个水平阶段再排列这项内容(比如田径 、体操等)并逐年减少,向专门的运动技 能过渡,同时逐渐扩大选学内容的空间; 5.运用完成式排列方法,排列在特定年龄阶 段进行学习和体验的内容(如青春期知识 、老鹰捉小鸡游戏、爬杆等);
□建立体育课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地方要求是新时期促进 课程发展和教学实施的必要保障。
• 二、2011版《课程标准》的主要发展变化
• 在教育部的领导下,《课程标准》修订组 认真分析了十年来一线体育教师、教研员 和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吸收各 方面建议的基础上完善有关内容。
• (一)课程名称的变化 • 2011年版《课程标准》将课程名称由2001版《全 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 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统一改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 将小学1~6年级的课程名称从‚体育‛改变为‚ 体育与健康‛,与7~12年级的课程名称统一起来 。 这一重大改变,不仅将近百年中小学‚体育课 程‛的学科名称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而且 在运动参与、身体健康等方面的课程内容中实质 性地增加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课程目标的发展变化 《课程标准》确定了课程的总目标、四个 方面的目标要求。 • 在课程内容中按照四个水平将总目标、方 面目标与各个水平的课程内容紧密结合。 • 改变了‚由目标到目标‛、‚内容笼统空 泛‛的不足,便于广大体育教师理解‚目 标统领内容‛和‚通过内容、教学方法和 教学过程实现目标‛的思想。
• 课程强调基础性——强调培惯和健康生活习惯,为学生 终身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基础。
• 课程强调实践性——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 要手段,提高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 ,提高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第一篇: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原则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2.坚持《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3.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实验稿)》二、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修订的说明(3)除对四个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充实之外,在“内容标准”的呈现方式方面也作了较大调整:一是取消按学习内容进行分类陈述,改为按水平学段进行分类描述;二是在每一个具体的内容目标之后,都提出了相应的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和评价。

(4)在对“体能”的评价中,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

(5)考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身体健康”部分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

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三、课程设计思路(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内容标准(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察的学习目标。

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为便于观测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解读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解读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目标解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倡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和应用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时间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的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因而也就形成了新的课程学习目标。

新课程目标分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四个方面。

1 运动参与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

课程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运动参与的目标1.1 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1.2 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2 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初中阶段,要注重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与应用,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比赛,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

无论在小学还是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学习。

运动技能的目标1. 学习体育运动知识2. 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3. 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重要内容和期望的重要结果。

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行为习惯和疾病预防对发育和健康的影响;初中阶段应要求学生了解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自觉抵制各种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初步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能水平,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wx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wx

第一部分前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贯彻课程标准支持儿童成长——《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贯彻课程标准支持儿童成长——《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贯彻课程标准支持儿童成长——《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为了贯彻国家义务教育课程
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课程的质量而出台的一套全新的体育和健康课程标准。

这一标准的出台,既是响应国家发展教育的呼声,也是为了支持儿童的健康成长。

该标准把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和培养安全意识作为最高目标,旨在实现知识、技
能和价值观的培养。

具体来说,该标准规定了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时长和要求,提出了各类体育课程的要求,丰富的课程内容,同时也提出了健康教育的目标,即通过科学的认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安全意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及社会健康观念,使学生能够掌握健康知识,遵循健康规则,增强健康能力。

针对儿童身心发育的特殊要求,该标准还针对不同年级采取了灵活的课程安排,以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质、技能、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能力,从而有效支持孩子健康的成长。

总之,《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出台,既是响应国家
发展教育的呼声,也是为了支持儿童的健康成长。

它从体育与健康的角度提出了许多科学的具体要求,旨在培养孩子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和安全意识,通过灵活的课程安排,有效支持孩子健康的成长。

研读2011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体会

研读2011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体会

研读2011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体会1、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

将本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的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有关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也都是紧紧围绕着增进健康这一主题进行陈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体育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诚然,学生的健康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营养过剩、应试教育严重、家长成才观偏差、学校领导教育观存在问题、学生身体活动时间大大减少和睡眠不足、落后的体育教育观等,都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健康问题,因此,单靠体育与健康课程是解决不了学生所有的健康问题,但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为学生的健康承担部分的责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体育运动既是身体活动,也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因此,体育对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有重要的影响,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体育的健身育人功能。

2.明确体育课程性质,强化运动技术学习2001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性质的描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201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

3.课程教学目标表述突出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分为:运动参与、体能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报告屈中乾《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即将颁布之际,我们有必要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作总体的说明和分析,以便增进体育教师们对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形势的了解,从而坚定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1、基础性九年义务教育在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

强调根据自身的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意志品质;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初步具备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

2、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的课程。

关注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的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负荷适宜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育人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是以体育教育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

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努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

2)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3)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4)使学生掌握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的发展。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1)强调运动兴趣的激发和保持,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2)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从改造传统运动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入手,精选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1)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都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2)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及创新精神,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3)应改变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及学生的模仿和接受学习,师生之间是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能力的过程。

4)关注良好教学环境的创设,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1)重视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基础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进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术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各地区和学校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保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学习目标,体验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三、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和应用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时间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的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

2、各方面的具体目标运动参与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

课程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运动参与的目标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2.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初中阶段,要注重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与应用,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比赛,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

无论在小学还是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学习。

运动技能的目标:1.学习体育运动知识2.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3.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和精力充沛的状态,与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

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期望的重要结果。

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行为习惯和疾病预防对发育和健康的影响;初中阶段应要求学生了解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自觉抵制各种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初步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能水平,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身体健康的的目标: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2.塑造良好的体形和身体姿态;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指个体自我感觉良好以及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与过程,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

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合作精神与公平竞争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和与人交往的方法。

小学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不怕困难、坦然面对挫折,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交往;初中阶段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果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3、课程内容水平目标(水平一~水平六)1.运动参与2.运动技能具体达成的内容具体达成的内容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评价要点评价要点评价方法举例评价方法举例3.身体健康4.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体达成的内容具体达成的内容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评价要点评价要点评价方法举例评价方法举例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实现,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

四、建立了课程的评价体系1、教学评价的主要问题1)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2)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体育知识技能为核心,忽视对体育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3)评价方法过于注重“量化”,而忽视“质性”评价;4)过分关注结果的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5)评价只是教师评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组内的相互评价;6)评价的实施过程,缺乏灵活性和动态性。

2、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重点:不强调:评价运动成绩;评价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机械记忆;评价单个运动技术掌握的水平;仅评价最终成绩;仅由教师进行外部评价。

比较强调: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体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

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

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3、学习评价的多元化从体能、知识与技能、情意、意志、合作意识、健康行为、学习态度、差异幅度多方面进行多元化评价。

五、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计划的制订1、水平教学计划水平教学计划是根据水平(1-6)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制订的,是中小学生达成各项目标的统筹计划。

水平教学计划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把各个具体目标所呈现的内容标准框架格式加以具体化,并分配到每个学期中,以便从总体上把握学习内容和要求,全面达成和落实课程目标。

2、单元教学计划六个运动技能系列的单元教学计划是根据具体目标和模块来制订的。

选择教学内容的单元教学计划应体现运动技术教学的系统性,应注意选择实现具体目标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各阶段每学期可结合运动项目和季节特征安排1~2个单元进行教学。

3、学时计划学时计划是单元教学的具体执行计划,是以一个学时为单位来设计和安排的。

学时计划要根据单元教学计划的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策略来制订。

学时计划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但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步骤(学与教的方法)、教学后记等部分。

(二)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步骤确定学习目标。

选择与设计学习内容。

合理分配上课时数。

单元教学策略的制定(三)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内容的学习与展开应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与应用,还应穿插体能与游戏的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应确立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四)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注意事项突出“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引导与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力。

教学内容的安排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运动特长,并注意单元学习内容之间的纵横联系。

单元教学内容的安排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