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雪》课件1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PPT课件【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
第二课时
思考探究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被母亲身上勤 劳、善良、宽厚、不屈的品质深深感动。这节课,我们继 续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思考探究
母亲的一生对作者有哪些教育与影响?
1.母亲勤劳吃苦,作者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拥有一个健 康的身体。 2.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作者养成 勤劳的习惯,掌握生产的知识。 3.母亲聪明能干,教给作者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4.母亲对地主劣绅的抵抗,对作者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 让作者拥有了革命的意志。
思考探究
通过写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作者表达了对母亲 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怀念。
语言品味
作者在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对母 亲深深的怀念,在文中找出能表达这 种感情的句子,并认真体会。
语言品味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 天不亮就起床。
“总是”说明天天如此,没有例外的时 候,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第二单元 第6课
回忆我的母亲
导入新课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 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的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 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朱德为母亲写的《回忆我的母亲》 一文,认识这位伟大的母亲。
学习目标
1.识记、积累生字新词,了解回忆录的文体特点。 2.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记叙线索和感情基调。(重点) 3.体会本文平实、质朴而饱含深情的语言。(难点) 4.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人民的思想境界。
作者简介
朱德(1886—1976) 伟大的马克 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 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 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 勋。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主要著作编 入《朱德选集》。
2018春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想和做》ppt课件
1.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本文通过通俗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证明道理,正反对比鲜明, 很好地突出了中心论点。 2.语言准确、严密,衔接自然,全文结构严谨。
1.明天是美好,因为它是未知的,它充满了一切希望、 一切不可能,明天的美好,在于今天的努力,今天的汗水, 浇灌了明天的幸福之花,若要明天更美,那就让今天更充 实!
想 和
辩证关系 呆看—空想—不会游泳
一面想
做
硬读—只读不想—不理解 想做
联系实际 硬记—只记不想—不会做 结合
想的内容 深化中心
想的好处
本文针对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对“ 空想”和“死做”的具体表现加以评价,提出了“想 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的中心论点,接 着进一步论述怎样才能把想和做联结起来,并联系学 校学生的学习生活进一步论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 开动脑筋的重要性,深化中心。
1.【中心探究】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并展开论 述的?(学会提取中心论点,得中考阅读分析论点题2-3) 【答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 起来。”文章针对一般人在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概述“空想 ”和“死做”的具体表现并加以评价,然后进一步阐明了理由, 最后提出了中心论点。文章开头两段分别提出只想不做和只做不 想这两种错误态度;接着分析其错误性;然后才正面提出看法: 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文章后半部分具体论述怎 样把想和做联结起来,也就是“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 来证明”;最后,再次强调“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应该 抽点工夫来想一想”。这样先破后立,逻辑十分严谨。
6 想和做
议 论 文
本文是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胡绳写的一篇谈思 想方法的议论文,作者针对两种不同的错误倾向—— “空想”和“死做”,有感而发,使本文具有很强的 针对性;在议论时,又针对主要倾向——“死做”, 既全面又有重点地进行论述,使本文富有现实意义。 这节课我们来整体了解课文的议论脉络,及本文运用 比喻和摆事实进行论证的方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敬业与乐业省公开课一等奖新优质课获奖课件
28/31
反问句:
1. “做工苦,莫非不做工就不苦吗?” 2. 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
样淘神、费劲?莫非又不苦? 3. 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
29/31
主旨探究
这篇演讲针对听讲者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 乐业”论题,深入地叙述了敬业与乐业主要性,殷切 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生活。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 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 校为学生所作演讲,对学生进行 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针对 性。
7/31
文体知识 演讲, 以口语表示方式面对听众,就某
一问题发表自己 观点,阐述某一事理活动。 (属于议论文)
8/31
演讲主要特点: ①面对一定数量听众,公开发表自己观点; ②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 ③语言简练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 主要伎俩——有声语言(讲)、态势语言(演) 要求: 认清对象,确立主旨 思绪清楚,节奏明快 感情充沛,说理充分
5/31
梁启超自幼受过良好教育,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中 国古代典籍。勤奋好学加之天资聪明使他十二岁考中 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享受“神童”美誉。他兴趣 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很多 领域,都有较深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 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6/31
背景介绍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1、全篇讲演词短句多,长句少,便于表示。 2、口语多,明白如话,一听就懂。 3、引用古代文句时,假如文字较深,就加以解释,化深 为浅。 4、多用设问、反问,引用名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警句。
24/31
本文除了条理清楚以外,利用了很充实论据: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雪》课后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雪》课后练习(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依原文内容填空。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____________雪花。
____________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____________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____________的消息,是____________皮肤。
2.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磬.____________口 奁.____________ 朔.____________方 灼灼..____________ 凛冽..____________ 霁.___________ 眷.___________念 消释.____________ 荷戟..____________ 彷徨..____________ 褪.尽____________ 胭脂..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题。
大地是人类生存的永恒根基。
人在大地上生活着,人类的喜怒哀乐均是大地给予的。
不管是严寒的冬季,还是 a._________的夏日,人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大地千姿百态的美丽,一幅幅风景秀丽的图画——寒冷严肃的冬雪图, b._________的迎春图,随意洒脱的夏绿图,c._________的秋收图——更是点缀着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d._________。
①在a 、b 、c 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②请从下列各句中选一句填入d 处横线中,使文意连贯自然。
A.岁月被变得多情多趣,有滋有味。
B.多情多趣,有滋有味的岁月形成了。
C.使岁月变得多情多趣,有滋有味。
D.岁月成了多情多趣,有滋有味的了。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福建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3星题 素养提升
[龙岩永定区模拟]【跨学科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 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能源系 统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推动“双碳”目标 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基本国情,坚持“先 立后破、通盘谋划”的原则,促进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之间的“有 序”减量替代,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考核制度转变。
人们寄予厚望质 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述世界三次能源转型的特点。 (3分) 答案:①1800年至1900年,第一次能源转型,木柴向煤炭 转型,最终木柴与煤炭基本平分天下。②1900年至20世 纪中后期,第二次能源转型,煤炭向油气转型,煤炭、 油气占比重,新能源开始研发。③20世纪后期,第三次 能源转型,油气向新能源转型,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能 源消费占比会越来越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请结合材料,就如何有序、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 出你的建议。(4分)
答案:示例:①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逻 辑,稳步推进。②加强科技研究,提高化石能源的使用 效率,减少碳排放。③加快研究和开发太阳能、天然 气、水能、风能、核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
答案:不能删除。“也许”表示推测,说明这个问题最终是否会 解决还不十分确定。如果删除,显得过于肯定,与原意不符, “也许”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八年级语文雪ppt课件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分析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和修 辞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和深层的 含义;
拓展和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思考 。
教学建议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议教师采用多 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图片、音乐、视 频等素材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讨论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 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拓展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雪》ppt课 件
CATALOGUE
目 录
• 背景介绍 • 文章内容 • 人物形象 • 表达技巧 • 文学评价 • 教学建议
01
CATALOGUE
背景介绍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中国 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以小说 、散文、随笔等文学形式对 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思 考。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 》、《呐喊》、《阿Q正传 》等。
象,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细节描写
作者在文中运用了许多细节描写 ,如“雪花像无数只蝴蝶,漫天 飞舞”,使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
境地感受场景。
情感融入
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对雪的描 述中,如“我似乎听见了欢喜的 笑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语言特色
简练明了
本篇课文的语言简洁明了,文字清新流畅,易于理解和接受。
两人都是农村妇女,但柳 妈对祥林嫂的遭遇持幸灾 乐祸态度。
祥林嫂与鲁四老爷
祥林嫂是他的雇工,但他 对祥林嫂的遭遇持有冷漠 态度。
“我”与祥林嫂
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 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见证者 。
人物塑造手法
细节描写
通过对祥林嫂、柳妈等人 的言行举止进行详细描写 ,塑造出各自独特的性格 特点。
环境描写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雪》赏析
《雪》赏析【心灵的探寻(节选)(钱理群)】(鲁迅)之所以要呼唤自然本性的野性与爱,正是为了给人间的现实战斗注入生命的活力。
因此,他一再地表示,他所强调的是“用自力克服一切困难,并非真劝人都到山里去”;他自己更是绝不愿意躲到“鹤唳一声,白云郁然而起”的田园诗中去,他要“活在人间”,即使是遭到人们的孤立,排挤,也仍然不离开“人海”,让生命的“沉钟”永远“深深地在人海的底里寂寞地鸣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鲁迅宣称,他“对于自然美,自恨并无敏感,所以即使恭逢良辰美景,也不甚感动”,却念念不忘记载着人间奋斗历史的“遗迹”。
鲁迅本质上是一个社会感与历史感都极强的思想斗士,离开了社会人生的自然及自然美,对于他是没有意义的。
他赞赏自然和自然美,完全着眼于从中发现社会和发现自己。
从这样的审美观点出发,鲁迅喜爱的自然美是“人们和天然苦斗而成的景物”,即从中可以发现社会和人生斗争精神的深沉雄大、壮阔古拙的力的美。
在《野草》里,鲁迅也曾描绘过江南明丽的风光,如《好的故事》,他所着重的依然是从“永是生动,永是展开”的“美的人和美的事”中去捕捉“飞动”的美,从而感到一种生命力的存在。
但总的说来,他对秀丽的江南风景,“并无敏感”,他直截了当地表示:“我不爱江南。
秀气是秀气的,但小气”。
他批评杭州的风景“显得小家子气,气派不大”,以为“北方风景,是伟大的,倘不至于日见其荒凉,实较适于居住”。
在《野草·雪》里,“与滋润美艳之至”的“江南的雪”相比较,他显然更醉心于“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这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也是人的精魂,鲁迅的精魂──奋斗的,向上的,闪光的。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6课:《藤野先生》精品课件
研读课文
新知讲解
(5)第3段有什么作用? (1)结构上:承上启下,照应课文开头,承接前面写作 者在东京的生活,开启下文,写作者在仙台的生活。 (2)内容上:独句成段,强调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 生的失望。
(6)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写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结队游玩
在 东
→ 清国留学生 → 聚众跳舞
正常,本文指旧社会女子裹脚后骨头 不正常状态。
词语解释
新知讲解
不逊: 傲慢无礼。逊,谦逊。 匿名: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诘责: 质问并责备。 流言: 快速传播的毫无根据的话。 凄然: 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小而言之: 就小的方面说。 抑扬顿挫: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 形容对某人某事极为厌恶,痛恨。恶,
厌恶。疾,憎恨。
词语解释
新知讲解
1、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写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 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描写了作者在仙台与藤野先生 的相识、相处和离别,并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了 藤野先生的高尚品德。 第三部分(36-38):描写了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 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作者 的激励和鼓舞。
研读课文
新知讲解
2、品读(1—3段):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作者怎样思 想感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无非”是“只不过,不外乎”的意思, 表露出对东京的失望之情。“这样”指下文中 中国留学生的种种堕落行径,表达了作者对东 京中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的生活的愤懑和厌恶之 情。第一句领起下文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堕落、 不求上进生活的描写,为后面写自己离开东京 埋下伏笔。
创造背景
新知讲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雪》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三、课堂小练笔 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描绘了北国无限壮丽的风光,赞美之情溢于 言表。请你也运用这种写法,选取自己喜欢 的一处景物,自拟题目写一个(yī ɡè)片段,描 摹此种景物的美。150字左右。
第三十二页,共38页。
点 拨: 写作前首先(shǒuxiān)认真体会本词 所运用的写作方法,然后认真选取一处自己喜 欢的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
第十一页,共38页。
1936年2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 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kāifù)抗日前线。为 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 “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眼前时,他不禁感慨万千,诗 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雪》。
4.《沁园春·雪》中“数风流人物(fēng liú rén wù),还看今朝”与《冬云》中哪两句诗 的感情相似?英国诗人雪莱有句著名的诗“冬 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与《冬云》的哪两 句意思相似?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háojié) 怕熊罴。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 微暖气吹。
第三十一页,共38页。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 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 子先生请他写诗(xiě shī),毛泽东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 给他。随后在《新民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第十二页,共38页。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 作者以生花的妙笔描写 (miáoxiě)了雄伟壮阔而又娇 艳美好的北国风光,纵论历史 上的英雄人物,并由评论历史 人物转而赞扬当代风流人物, 表达了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 负和坚定信念。
“北国(běiguó)”应为“我国的
北方”。
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藤野先生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1)
(鲁迅《藤野先生》)
(1)请结合上面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用简洁的语言 描绘“师心”。(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老师在学习中为我们答疑解惑;在人生路 上如灯塔般为我们指引方向。
【点拨】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答题时,一方面要读懂材料,
材料一和材料三侧重于传授知识,关于学习,材料二 表现了老师在学生人生路上所起的作用;另一方面结 合题干要求,如“联系生活实际”“至少运用一种修 辞手法”。据此作答即可。
【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对事件的概括能力及对人物品质的
分析能力。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本文主要记叙了藤野 先生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我”是否适应解 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这四件事。据此分别分析 人物品质即可。
返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 这篇文章的题目为《藤野先生》,但作者在文中写了“清 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事,写了在仙台学医时几 个职员对“我”的优待,写了日本青年寻衅和看电影事 件。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是否离题? 不离题。“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
返回
3.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 安徽庐江发现的西汉古墓中的千年古棺由金丝楠木制成,
油漆鲜艳无比,油光可鉴。
••••
B. 老鼠和麻雀经常到庄稼地或粮仓粮库等地方偷吃粮食,这
一点在当时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尤其令人深恶痛疾。
••••
C.
我知道他疏懒,本不以杳无消息为奇,但有时也颇怨他不
[活动二:略表我心] <情境题> 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 明明同学和佳佳同学进行了一番对话。 明明:明天就是教师节了,我打算送一张明信片给老师。 佳佳:很好,古话说,“一日为师,①__________。”我 们要时刻感恩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与照顾。 明明:明信片上我想写一副对联,上联为“鹤发银丝映日 月”,你能帮我想出下联吗?
最新统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课重难点复习》精品教学课件
7、说说如何理解“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略说大意即可,会运用)
树没有根就不能生长,人没有志向就不会成功的。
8、写出“绿”的两个音,并分别组词?
lǜ绿色 lù绿林好汉
9、给“银”换部首变新字,并组词。
跟(跟踪)、根(树根)、很(很好)、 痕(疤痕)、狠(狠心)、恨(悔恨)
10、给“桂”换部首变新字,并组词。
5、写出“处”的两个音,并分别组词?
chù处长 chǔ处于
6、写出“间”的两个音,并分别组词?
jiān中间 jiàn间断
7、给“猫”换部首变新字,并组词。
庙(寺庙)、瞄(瞄准)、描(描写)
识字4
田家四季歌
《田家四季歌》是一首儿歌,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 了农民一年的农事活动,赞美了农家人的辛勤劳动,抒发了他们 收获的喜悦。学习本课,既可了解一年四季农作物生长和农事活 动常识,又能感受辛勤劳动带来的愉悦。春天草长莺飞,麦苗嫩、 桑叶肥;夏天养蚕插秧,农事繁忙;秋天稻谷成熟,丰收在望;冬天 新雪初霁,赶制年衣。四季时令鲜明,富有浓郁的田家生活气息。
gěi给力 jǐ给予
16、写出“冲”的两个读音并组词。
chònɡ冲床 chōnɡ冲动
17、给“桐”换部首变新字,并组词。
洞(洞口)、铜(铜牌)、筒(笔筒)
18、给“柏”换部首变新字,并组词。
怕(害怕)、伯(伯伯)、拍(拍手) 珀(琥珀)、迫(逼迫)、泊(湖泊)
识字3
拍手歌
本文以儿童熟悉的拍手游戏为活动形式,串起了8种动物 的生活场景。儿歌主要运用拟人手法,使动物形象更加亲切可爱, 富有童趣。如,“孔雀锦鸡是“伙伴”,因为孔雀和锦鸡都属于 雉科,雄鸟的羽毛都非常漂亮,所以课文中说它们是好朋友。 “天空雁群会写字”,意思是大雁群飞好像小朋友在写字,一会 儿写“一”字,一会儿写“人”字;“黄鹂百灵唱不休”,黄鹂 和百灵的呜叫悦耳动听,不停歌唱,它们就像森林里的歌唱家。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6《雪》(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雪》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2、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领会作者思想感情3、感悟鲁迅情怀,汲取前进动力。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2、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领会的作者思想感情教材分析与教法设想作为一位超前的觉醒者,鲁迅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寂寞几乎是空前绝后的尖锐与深刻,但他并不屈服,明知前方是坟是死亡依然奋力前行。
体现他全部生命哲学的散文诗集《野草》被称作“反抗绝望之歌”,因其幽深性、象征性与神秘性而被文学界公认为“世纪性的文学猜想”,《雪》虽然是其中色调相对明朗的一篇,但学生在解读上仍存在较大的难度。
该如何基于学生的生命体验与可接受程度去实施教学呢?我想,在教学程序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深文浅教,由浅入深,帮助学生在思想上自然内化作者的写作情感。
首先从文字入手,在作者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描绘中去感受江南雪的热闹美好与朔方雪的孤独奋飞。
然后,在两幅雪景的比较中体会作者内心的孤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朔方雪的赞美之情。
再进而走近鲁迅的生命,去感受他那在孤独中仍奋然前行的精神,并以此激励自己去坚强面对今后的人生。
板书设计雪鲁迅南方的雪滋润美艳生机美好奋斗创造朔方的雪冰冷坚硬反抗张扬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师: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积累你认为重要的词语。
2. 文章的题目是《雪》,在文中作者写到了哪些地方的雪?分别体现在文中的哪些段落?在书中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雪的特点的句子。
有一个人/是我精神的支柱/遇上困难与挫折/他给我浑身奋力有一个人/当我凝望着他/悲痛化为力量/懦弱亦变得坚强——江天师:(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作好读书笔记。
)3. 自我揣摩朗读本文时的感情基调。
]江南的雪是这样的滋润美艳,充满生机,那朔方的雪又是怎样的呢?,同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重点赏析几个语句:(设计策略:小活动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更多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雪》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雪》学案内容预览:6、《雪》鲁迅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
2、反复诵读,领会本文内涵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
3、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培养初步的自然观上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品析两幅雪景图。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
一、导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情况汇报:由各小组汇报搜集到的资料,展示有关“雪”的文字、图片等,畅谈对雪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介绍背景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破落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立志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
《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
在这部散文诗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
1924年岁暮,北方降雪,鲁迅身处北国,眼前“大风吹雪盈空际”,作者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和翻腾。
三、检测预习:字词四、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结构思考:(1)文中描写了几幅雪景?(2)师引导生分层,了解内容与结构:按照“南方的雪”、“北方的雪”两大对比内容,可以把全文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滋润美艳之至的江南的雪。
第二部分(4-6)如粉如沙的北方的雪。
五、美读课文,揣摩感情阅读指导:江南的雪,要读出柔和的美,表达欣赏、喜悦的情感;北方的雪要读出壮丽的美,体现的是赞美、敬佩的情感。
六、细读课文,合作探究(一)、江南的雪1、问:作者是如何描写江南雪景的?明确:景、人两方面进行描写的。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千人糕》课件
拓展延伸
有关爱惜粮食的名言
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3.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4.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
课堂演练
一、文中爸爸为什么把米糕叫“千人糕”呢?
它虽然是一块平平常常的糕,但 经过很多很多的人的劳动,所以把它 叫做“千人糕”。
米糕
米和糖是制作米糕的主
要原材料,但是材料就需要
糖 成千上百人付出辛勤的劳动。
米糕做好了,还需要哪些人的劳动才
能到我们面前呢?结合插图说说这些情景吧!
“就算米糕做好了, 还得要人包装、送货、 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 人的劳动。”
米糕做好了,糕点 师傅将它们打包、装盒, 送货员将包装好的米糕 装入货车运送到销售点 的仓库,售货员将它们 一一放入柜台进行销售。
该珍惜。
( √)
(2)了解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我不禁想起了诗句( A ) A.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8. 看图,完成练习。 (1)给下面“千人衣”的制作过程排序:①__⑥__③__⑤__②__④___
①养蚕 ②送货 ③制衣 ④销售 ⑤包装 ⑥抽丝
(2)请你结合上题中的图片,用几句话写写“千人衣” 的制作过程。 _____衣__服__需__要__经__过__蚕__农__养__蚕__、__抽__丝__,__制__衣__工__人__把___ 丝__制__成__衣__服__并__包__装__,__运__输__人__员__送__货__,__销__售__人__员__销____ 售__等__过__程__才__能__到__我__们__手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米助糕插的制图作,要说经说过米种糕植是水经稻过、哪收些割劳水动稻才、磨 做成包成装米的粉、?、送(货种课植、后第甘销2题售蔗) 或等甜劳菜动、做熬成糖的、。烹饪成米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雪》精品学案
《雪》一.教学目标1.积累课文生字词,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代表作。
2.品味两幅不同的雪景,理解其中所蕴涵的深意和作者的思想。
3.深入体会作者作为思想斗士的性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不畏艰难,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4.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通过关键词句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深入理解作者对“暖国的雨”、“江南的雪”、“朔方的雪”的不同态度及原因。
2.联系具体语境解读疑难句段。
3.品味两幅不同的雪景,理解其中所蕴涵的深意和作者的思想。
课时一一、预习见《评价手册》自主梳理部分1、生字注音处.子()磬.口()粘.结()脂粉奁.()阿.罗汉()凛冽..()目光灼灼..()朔.方()粘.连()旋转.()弥.漫()2、解释下列词语博识:凛冽:天宇:精魂:消释:升腾:二、边学边练(一)、文章描写了哪几种雪景?,。
(二)南方的雪特点:(三)北方的雪特点:三、课内检测1、填空题。
⑴鲁迅原名__________,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著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及《故事新编》。
《雪》选自他的散文诗集__________。
⑵江南的雪,__________ ;北国的雪则__________ ,随着旋风蓬勃奋飞。
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观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
⑶散文诗,它既有__________的特点,讲究押韵和节奏,又有__________的特点,比较有气势。
2、说说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⑴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探究下列语句的含义。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雪》教学反思哈130中学李晓迁参加这次创优杯赛课之前,我的同事们都不赞同我选鲁迅的《雪》这一课,原因是对于学生来说,这篇文章太难理解,担心达不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但对我而言,我把它当作是一次挑战和展示的机会,所以我仍然选了这节课,为此我研读教材,教参,细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学校进行了三次试讲,试讲的效果令我也有一些小小的振奋,可以说在参加比赛之前,我自己认为还算是准备的比较充分的。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却上了一节失败的公开课。
失败点之一:在上课前五分钟,学生已经走进教室的时候,我就开始进行学情调查。
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没有学过这一课,而且没有预习,甚至是课文都没有读过。
面对着这种情况,我当时确实有些发蒙了,竟然仍然按照自己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了。
学生在没有充分预习的情况下怎么能够在思想上与作者和老师出现交流和互动,怎么会出现令人惊喜的课堂生成。
现在回想起来,课堂的一声“上课”就已经成为了我这堂课失败的开始。
这说明了我在上课之前只是关注到教师个人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准备,而忽略了备课中的备学生的这一环节。
这是多么的不应该啊。
失败点之二:面对着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却依然按部就班的实施教学,没有好的教学效果是必然,更重要的是让这节课流于形式,没有让学生有所收获。
正确做法应该是改变教学策略,把这节课由课文分析课变为第一课时的起始课,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让学生交流并总结预习收获,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导入,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方法的指导,课文内容的分析等,这样一来,可能我仅仅是完不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但对于学生来说,在这节课上他们会有更有价值的收获。
讲不完的内容可以留给他们的老师继续讲解。
所以说,通过这节课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课堂的教育机智不够多,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也是导致这节课失败的重要原因。
(这是我最懊悔的事情,一个老师讲不完课又能怎么样,难道非得用学生稀里糊涂上了一堂课做代价吗?真是后悔死了。
)失败点之三:由于课堂上有些慌乱,导致了我在组织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一的时候没有把教学课件和探讨内容联系到一起,这让我精心制作的课件和费劲心思找的图片都没有光鲜的展现在大家面前,实在是失败透顶。
学年度北京课改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第6课《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课件
不可名状:没法用语言形容。状:描画。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全部失去。
荡然:空无所有的样子了。
12
二、课文学习 本课通过法国作家雨果的一封书信,反应
了当年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烧毁圆明园的罪 恶行径,以及对圆明园遭到焚毁的痛惜,表 达了作者对两国政府所犯下的罪行的痛斥, 极其鲜明地表示出了自己的态度。
4
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光辉的文化遗产。其 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 说。
雨果为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 他才华横溢,创作力经久不衰,文学生涯达半个世 纪之久。被誉为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 表。他一生经历了漫长而动荡的历史时期,他的浪 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 的魅力。
22
家庭作业:
1.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想?它是否点燃了你 那颗爱国的心?请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请 结合生活实际
返回 23
圆明园介绍
24
圆明园名称的含义
“圆明园”这个园名,是由康熙皇帝命名
的。玄烨御书三字匾额,就悬挂在圆明园殿
的门楣上方。为什么叫“圆明园”?雍正皇
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
关于背景 1860年10月6日,上尉巴特雷随英法联军入侵北
京,对圆明园进行丧心病狂的抢掠和焚烧。后来他 写信给雨果,征求雨果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 雨果虽从未到过中国,却对圆明园十分了解。1861 年11月25日雨果复信给巴特雷,他在回信中说圆明 园是“世界奇迹”,它“绝无仅有,举世无双”, “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有着“仙境般的建 筑”。他着力描画出了圆明园的梦幻奇景——它的 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构建,色彩,园林,并强调了它是“为世界 人民”而建,是历史的结晶,“属于全人类”,令 世界上所有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赞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作者写塑雪罗汉对展示 江南的雪景有什么帮助?
• 用动态场面展示了江南雪景的快乐与温情, 从侧面写出了江南雪景的美。
5、作者写江南的雪,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 情?
江南的雪
滋润美艳 不能持久
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烈赞美
北国的雪
1、作者赋予了北方的雪以什么样的个性?
2、作者更喜爱北国的雪,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 感情?
鲁迅的作品
小说集《呐喊》
《孔乙己》《故乡》《社戏》
《彷徨》 《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散文诗集《野草》
《雪》
杂文集《热风》《坟》等16种
介乎诗与散文之间,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 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意境,诗的情绪和 幻想;从形式上看,它和诗不一样,不分行, 不押韵,语言比较自由。因为不受形式的限 制,可以更加便于抒发感情。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是其中成就最高、 影响最大者。
谢 谢
谢谢下载
江南的雪
连(孤独) 蓬勃奋飞(斗争) 赞美、歌颂斗争精 神和不屈意志。
不能持久
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与热烈赞美
象征美好生活
象征顽强斗争精神
江南的雪
滋润美艳 借 景 抒 情
北方的雪
如粉如沙 决不粘连(孤独) 蓬勃奋飞 赞美、歌颂斗争精 神和不屈意志。
不能持久
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与热烈赞美
猜谜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 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猜自然现
象一)
雪
大雪纷纷坠地, 这是皇家的瑞气; 下个三百六十五天, 放你娘的狗屁。
• 鲁 迅
(1881~1936),原名周
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 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他首次以“鲁 迅”为笔名,发表了被誉为 “五四新文学运动第一声春雷” 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02年至1926年夏,他 先后在北京大学与北京师范大 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课。
思考: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串 着鲁迅什么愿望?
江南的雪
滋润美艳 借 景 抒 情
北方的雪
如粉如沙 决不粘连(孤独) 蓬勃奋飞 赞美、歌颂斗争精 神和不屈意志。
不能持久
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与热烈赞美
对比。更喜爱北方的雪—斗争精神
用战斗来创造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这篇散文诗,通过对江南和北国 的雪的细致描绘,在对比中表达了作 者对北方雪的赞美,因为它体现了一 种直面惨淡人生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 神。
我爱你 塞北的雪
我爱你 塞北的雪 飘飘洒洒漫天遍野 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 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 你是春雨的亲姐妹哟 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 春天的使节 我爱你 塞北的雪 飘飘洒洒漫天遍野 你用白玉般的身躯 装扮银光闪闪的世界 你把生命溶进土地哟 滋润着返青的麦苗 迎春的花叶 啊 我爱你 啊 塞北的雪 塞北的雪
研读探究
1、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 灿烂的雪花。(加线词语修饰“雪花”,强调 了什么? 暖国的雪缺乏“冰冷和坚硬”,是一种单 调,是一种不幸。强调的是一种不屈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
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的青春的消息”和“极 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 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 “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 这里是指江南的雪孕育着生命,轻柔而和缓。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 3、哪些地方是实写?有哪些景? 珠山茶,白中隐青 “雪野中……冷绿的杂草”。 的单瓣梅花,深黄 山茶、梅花、腊梅花、杂草。 的磬口的蜡梅花; (静景) 雪下面还有冷绿的 哪些地方是虚写? 杂草。胡蝶确乎没 有;蜜蜂是否来采 “但我眼前……嗡嗡的闹着”。 山茶花和梅花的蜜, (动景) 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 此句与前面的叙述矛盾吗? 见冬花开在雪野中, 为什么? 有许多蜜蜂们忙碌 不矛盾。想象之景。表达了对 地飞着,也听得他 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烈赞美。 们嗡嗡地闹着。
整体感知课文
• 一、听朗读,为黄颜色的字注音: • qìng 磬( • chǔ 处( )子 口 sù nián
•
)
)
lí an 塑(
)雪罗汉
zhuó 粘(
shuò 结
• 二、感知课文内容。 ( )
zhān
目光灼灼 )方 朔(
l ǐ n liè 脂粉奁( )
阅读思考
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 各有什么特点?
2、作者在情感上更倾向于哪里的雪,从哪 语句可以看出来?
3、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整体上有何不同? 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各 有什么特点? 江南的雪 (1-3段)
滋润美艳 不能持久
北方的雪 (4-6段)
如粉如沙 决不粘连(孤独) 蓬勃奋飞(斗争)
江南的雪
北方的雪
作者在情感上更倾向于哪里的雪,从哪些 语句可以看出来?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 雨的精魂。 北方的雪的特征之一就是孤独。在这里它 还被表现出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 升华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 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 内核的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