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大自然的破坏者数据资料
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
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篇一: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事例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事例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破坏亚马逊热带雨林位于南美北部亚马逊河及其支流流域,为大热带雨林,面积6,000,000平方公里(2,300,000平方里),覆盖巴西总面积40%。
北抵圭亚那高原,西界安地斯山脉,南为巴西中央高原,东临大西洋。
亚马逊河流域为世界最大流域,其雨林由东面的大西洋沿岸(林宽320公里〔200哩〕)延伸到低地与安地斯山脉山麓丘陵相接处,形成一条林带,逐渐拓宽至1,900公里(1,200哩)。
雨林异常宽广,而且连绵不断,反映出该地气候特点:多雨、潮湿及普遍高温。
亚马逊热带雨林蕴藏著世界最丰富最多样的生物资源,昆虫、植物、鸟类及其他生物种类多达数百万种,其中许多科学上至今尚无记载。
在繁茂的植物中有各类树种,包括香桃木、月桂类、棕榈、金合欢、黄檀木、巴西果及橡胶树。
桃花心木与亚马逊雪松可作优质木材。
主要野生动物有美洲虎、海牛、貘、红鹿、水豚和许多�m齿动物,亦有多种猴类,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这个雨林的生物多样化相当出色,聚集了250万种昆虫,上万种植物和大约2千种鸟类和哺乳动物,生活着全世界鸟类总数的五分之一。
有的专家估计每平方公里内大约有超过75000种的树木,15万种高等植物,包括有9万吨的植物生物量。
科学家指出,单单在巴西已约有96,660至128,843种无脊椎动物。
亚马逊雨林的植物品种是全球最多种性的,有专家估计,1平方千米可能含有超过75,000种树及150,000高级植物,1平方千米可含有90,790公吨存活的植物。
亚马逊雨林是全世界最大的动物及植物生境。
全世界五分之一的雀鸟都居住于亚马逊雨林。
现时,大约有438,000种有经济及社会利益的植物发现于亚马逊雨林,还有更多的有待发现及分类。
然而,亚马逊热带雨林却并没有因为它的富有而得到人类的厚爱,毫无节制的开发已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随着巴西本国经济的发展,大量移民涌入亚马逊雨林边缘地带。
人类是大自然的破坏者
人类是大自然的破坏者
首先他说人类有做大自然的保护能力,是来自于理性,那么我请问你,早从人类产生以来,应该是比较有理性的了,就知道怎么样去征服人类,并且想法设法的去征服大自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的高技术高科技的产品,如锯木机,挖土机,水电站等等,这一系列的东西,不知道造成了多大的自然损害。
并且人类一直都在叫嚣要保护大自然,他们就是这样保护的嘛,这就是人类的能力。
而你所说你人类有保护大自然的动机,请问你他们为什么要保护大自然,是因为大自然遭到损坏吗,不会,是因为影响到他们的舒适的生活坏境了,他们有保护大自然的动机是不纯洁的,说不定哪天又突然反过来更加肆无忌惮的破坏大自然,难道你所说的保护大自然的动机就是这样的动机吗?这只能叫着披着羊皮的狼虚伪。
更可悲的是竟然还说人类已有保护大自然的责任,还有保护大自然的动机,我想请问你保护大自然就是大肆砍伐森林,大肆兴建土木,大肆向空气中排放有毒气体,大肆制造有害粉尘……请问你们就是这样保护大自然的吗?这就是你们保护大自然的责任,以破坏大自然来换取自己的舒适生活吗?现在的确有相关的法律来保护大自然,请问这些法律真正的落到实处了吗?为什么基本上每天都坏境遭到破坏的报道啊,而且热带雨林每天被损坏的面积是不可估计,而且现在气候逐渐变暖,难道你敢说这都是人口太多的原因吗?为什么环保主义没去叫嚣两句呢!只是眼睁睁的看着坏境被破坏呢。
难道这就是你所说的人类有能力、有动机、有责任、有行动去保
护大自然,说得好听点就是征服大自然,说得更难听点是破坏大自然的罪魁祸首。
你还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吗?。
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
人口变化情况:
1、19世纪世界人口总数 10亿 ,1930年增加 到 20亿 ,20世纪世界人口快速增长,2005 年达到 65 亿,2011年已突破 70 亿。
2、我国不同年代人口数量的一组数据:
时间
人口
2亿—4亿 4亿—6亿 6亿—8亿 8亿—10亿 10亿—12亿
人口增加2亿需要的时间
1760年一1900年 l900年一1954年
1954年一1969年 1969年一1982年 1982年一1995年
140年 54年 15年 13年 13年
1)从公元2年开始,我国人口数量开始翻一番 所用的时间大约是 140 年
2)我国从 1949 年到 1989 年,人口由5.4 亿增加到11.6亿,用了大约40年时间,人口自然 解放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增长率明显加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乱砍滥伐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空气污染
人类活பைடு நூலகம்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水污染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捕猎野生动物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过度放牧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活动破坏生态 环境的实例呢?
人类改善环境的措施
植树造林
人类改善环境的措施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人口的增长会对 资源 、 环境 社会 产生巨大的影响。
和
3)20世纪中后期,从 1989 年到 2009 年我国 人口的增长率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20年增 加2亿人口,原因是实行了 计划生育 的基本国 策。 4)我国实行 晚婚 、 晚育 优生 的计划生育政策。 、 少生 、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七年级生物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不仅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还对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生存造成威胁。
以下是一些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第一,森林破坏。
人类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采伐森林用于伐木、建筑、制造家具等等。
大量森林的破坏导致了林地的减少,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树木的砍伐不仅减少了森林的面积,还削弱了树木吸取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的能力,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变暖的现象。
第二,水体污染。
人类活动引起了大量废水、工业污水和农业污染物的排放,进一步加剧了水体的污染。
污染的水体不仅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造成威胁,也会对附近居民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水体污染也会影响到地下水资源质量,使得饮用水的安全受到威胁。
第三,空气污染。
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废气和有毒气体,例如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导致了大气的污染。
空气污染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健康,还造成了温室效应和酸雨等环境问题。
第四,生态系统破坏。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体现。
例如,过度捕捞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崩溃,使得很多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面临灭绝的风险。
此外,过量采矿、湿地开垦、石油开采等活动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第五,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人类活动引起了大量物种的灭绝和栖息地的破坏,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例如,森林破坏导致了很多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从而无法生存。
这对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为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减少森林破坏,鼓励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控制工业和农业的废水排放,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同时,减少空气污染的产生,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最后,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栖息地。
总之,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和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才能减少环境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数据
1、环境污染加剧全球每年排放进入大气层的气体,CO2为57亿t,CH4约2亿t。
排放有害金属铝200万t,砷7.8万t,汞1.1万t、镉5500t,超出自然背景值的20~300倍。
SO2的排放,诱发的酸雨的频度在增加,面积在扩大;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全球有8亿人生活在空气污染的城市中;江河湖海的污染日趋严重,淡水匮乏使12亿人口生活在缺水城市,14亿人口在没有废水处理设施下生活;水质污染引发的疾病死亡率已成为人体健康最主要的危害;城市垃圾、污水、船舶废物、石油和工业污染、放射性废物等大量涌入海洋,每年有200亿t污染物从河流进入海洋,约500万t垃圾被抛进海洋,在入海口处数万平方公里的臭氧层正在扩大。
2、森林锐减和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的世界正发生着严重的危机。
研究表明(IIED,1987),在人类活动干扰以前,全世界约有森林和林地60亿hm2。
到1954年世界森林和林地面积减少到40亿hm2,其中温带森林减少了32%~33%,热带森林减少了15%~20%。
近30年来,世界森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减少速度明显加快,平均每年减少800万hm2。
中美洲由1950年的1.15亿hm2减到1983年中0.71亿hm2。
非洲森林减少更快,从1950年的9.01亿hm2减至1983年的6.9亿hm2。
世界森林的不断减少直接导致生物品种多样化的消失和物种灭绝。
据估计,地球上曾经有5亿个物种,目前尚有500~1000万个物种,其中占压倒多数是无脊椎动物和植物(IIED,1987)。
一些专家推测,当前每年消失的物种已达数千之多。
森林锐减和生物物种的大量减少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
特别是森林植被的大量减少,大大改变了碳、氮等微量元素的源、汇分布,使得微量元素在地球系统中的循环遭到破坏,并迫使其从原有的平衡态向新的平衡态过渡,从而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影响。
3、淡水资源短缺据IIED提供的资料1987年,全球约140亿m3的水量中,大约有4.2亿m3淡水,约占全球水量的3%,其中约77.2%被冷储在冰盖和冰川中,22.4%是地下水和土壤水,约0.4%为湖泊、沼泽和河水。
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参考)
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60年:为了满足人类对食物、淡水、木材、燃料的需要,在过去的60年中,被人类开垦为农田的土地比18世纪和19世纪的总和还要多。
■24%:迄今为止,地球陆地表面24%的面积已经被人类开垦为耕地。
过度采伐森林可能导致疟疾和霍乱肆虐危险的增加,并可能引发不知名的疾玻■50%:过去40年中,人类从河湖中汲取的水量比过去翻了一番。
人类现今消耗的地表水约占所有可利用淡水总和的40%到50%。
■14:至少14的渔业储备已被人类过度捕杀。
一些地区的捕鱼量已经不到大规模工业捕鱼开始前的1%。
■35%:1980年以来,全世界35%的红树林、20%的珊瑚礁已经不复存在,另有20%的珊瑚礁遭到严重破坏。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
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
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
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
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
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
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的健康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可谓“从头到脚”毛病不少。
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资料
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资料人类破坏资源的资料人类破坏资源的资料赵烁606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33万立方米,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需毁掉146平方公里的森林一次性木筷的广泛使用,给森林资源带来较大的压力我国是世界上用水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水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生产同样的粮食,我们比美国多用一倍的水据水利部副部长张春园介绍,农业用水是我国用水的大头,约占总用水量的72%,但真正被有效利用的水只占农业灌溉用水总量的1/3左右,多半损失在送水过程和漫灌之中工业上,我国万元产值的耗水量是225立方米,发达国家却仅有100多立方米另外,城市生活用水的数量虽远远低于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量,但生活用水中人们对水资源的毫不吝惜和肆无忌惮的浪费却与前二者相差不大据统计,北京市仅一年的洗车耗水量,就相当于一个多昆明湖或6个北海的蓄水量人们不仅浪费着正在用的水,还在无形中破坏着那些尚未用的水资源目前,全国约有1/3以上的工业废水和9/1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湖,使得全国90%的城市水环境恶化,加剧了可利用水资源的不足80年代末期,昆明的一个农民往盘龙江里倾倒一小板车废旧染料,把整个江染成红色,使自来水厂停产一天,“一个人就污染一条江”破坏水、污染水容易,而要治理污水却很不容易全国水污染最严重的淮河地区每年有180万吨严重污染物COD进入淮河,1998年实施“零点行动”后,COD量降至90万吨,而要真正达到治污标准,则需将COD量降到30万吨,这至少还需要投入1万亿元除了浪费水和污染水外,由于不明水规律,对水资源的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也不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例如,城市规划与工业布局未能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造成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量开采,水源枯竭在河西走廊的甘肃省石羊河上,位于下游的民勤盆地80年代尚有6亿立方米水资源,90年代猛降至0.8亿立方米,缺水危机笼罩着民勤人,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相距仅百公里的上游武威盆地占据了16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生活在这个丰衣足食时代的我们,是否还记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深远含义呢?也许没有多少人还记得了吧事实就是如此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节约”一词在人们的心里已日渐忽视和淡忘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种种的浪费现象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其后果是很严重的!13亿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元,一年全国就浪费了4745亿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65万吨粮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费1吨水,一年全国就浪费了156亿吨水!每人浪费一度电,就有多少的发电厂一天的发电量啊积沙成堆,积水成河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节约一点点的话,就不会出现这些巨大的浪费了全球最权威的独立环保机构———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F)9日发表了迄今为止最详尽的有关地球资源状况的报告该报告预测,由于目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超出其更新能力的20%,如果各国政府再不进行干预,2030年后人类的整体生活水平将会下降这份2002年度《活着的地球》报告是依据来自全球范围的科学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后作出的,其中“地球活力指数”和“全球生态影响指数”是最重要的两个数据参考指数报告认为,目前人类的透支消费是不能长期持续的报告指出,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在过去的30年间人类的经济活动使得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减少了35%,其中淡水生物减少了54%;海洋生物种类减少35%;森林物种减少15%报告估计,如果按照目前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和全球人口增长速度测算,未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透支”程度将以每年20%的速度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到2050年,人类所要消耗资源的将是地球生物潜力的至倍,换句话说,到那时,可能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但是,我们有两个地球吗?报告还指出,目前地球上可供生物生长的土地和海洋面积总共为114亿公顷,即全球每60亿人口仅有公顷的土地或海洋可供利用这份报告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世人发出警告说,人类、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正以远远超出地球负荷的高速度耗用有限的地球资源其中,美国是地球资源的头号耗费大国,人均耗用资源量是同属发达工业国英国的2倍,是一些非洲国家人均消耗量的24倍还多!报告指出,美国人均拥有的海陆面积为公顷,但他们消耗的却是公顷地域内的资源,差额部分当然来自不发达国家而非洲人均拥有公顷海陆面积,但他们实际能用到的资源只有公顷为此,报告严肃地批评指出,富有发达国家的浪费生活模式是导致地球自然资源被高速耗费的主要原因如果这种趋势不改变,到2050年,全球海洋渔产资源将枯竭,能吸收人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原始森林将被完全摧毁,大量水源被污染,干净水源变得极为稀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环境将岌岌可危报告的主要起草人乔纳森.洛认为,要想制止这一趋势、达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通过改进技术降低能源消费,采用更为节约的消费方式,控制人口增长和保护生态系统据悉,今年8月26日至9月2日期间,“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将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召开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赶在峰会召开前一个月发表这份报告,旨在呼吁各国政府不要只顾及眼前的政治利益,真正做到放眼长远,切实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通过控制出生率有效抑制人口增长可持续发展本世纪中叶以来,资源、环境、人口等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日益尖锐和全球化,所谓“人类困境”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其中,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成果最引人注目罗马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4月,是一个由知名科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组成的小团体1972年3月,米都斯领导的一个17人小组向罗马俱乐部提交了一篇研究报告,题为《增长的极限》他们选择了5个对人类命运具有决定意义的参数:人口、工业发展、粮食、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污染报告的结论是:地球是有限的,人类必须自觉地抑制增长,否则随之而来的将是人类社会的崩溃这一理论又被称为“零增长”理论“零增长”理论诞生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真思考全球范围内的长期发展问题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报告,题为《我们共同的前途》,报告中设计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又通过一个“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可持续发展”一词已风靡全球,成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热点和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研讨的焦点人类每年的消耗量已经超出地球产出量的20%,当今平均每个人使用了公顷的土地所能提供的自然资源,实际上地球所能提供的资源限度是每个人公顷———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第一点: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给地球带来严重的后果它使南极冰雪受热融化,海水膨胀,造成海平面升高,直接威胁着沿海国家以及世界上30多个海岛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据联合环境署提供的资料,在本世纪内海平面已经升高了10至25厘米,预测下世纪继续上升15至95厘米如果这一预测成为事实,世界各地海岸线的70%将被海水淹没50年后,像马尔代夫那样的岛国将消失在汪洋大海之中,某些沿海城市,如大阪、曼谷、威尼斯和阿姆斯特丹等,将完全或局部被海水淹没全球变暖会使水蒸发加快,进而改变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引发热浪,飓风、洪涝及干旱(去年以来地球上接连出现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直接关.第二点:森林破坏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在学习中,要尽量节省文具用品,杜绝浪费,铅笔是用木材制造的,浪费了铅笔就等于毁灭了森林.要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城市绿化,并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森林锐减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到本世纪时下降为55亿公顷,到1976年已经减少到28亿公顷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尤以巴西的亚马逊情况最为严重亚马逊森林居世界热带雨林之首,但是,到九十年代初期这一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比原来减少了11%,相当于7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5秒钟就有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此外,在亚太地区、非洲的热带雨林也在遭到破坏第三点:水资源的破坏降水量2004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全国平均降水量60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5687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六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四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山东、新疆、天津、西藏、河南、湖南、重庆、青海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偏多%;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广东、海南、江苏和内蒙古偏少20%以上地表水资源量2004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6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244毫米,比常年值减少%北方六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南方四区比常年值偏少%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只有山东、西藏、新疆、上海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山东偏多%外,其他3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程度均低于7%;比常年值偏少的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京、江苏、河北、海南偏少四成以上,福建、甘肃、广东、江西和山西偏少四成至三成2004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79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的水量为6094亿立方米,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为970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292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004年全国矿化度小于或等于2克/升的地下水资源量为743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642亿立方米,加上井灌回归补给量后的总补给量为1704亿立方米北方六区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379亿立方米,占全国平原区总补给量的81%,其中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分别占%、%、%和%地下水资源量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量仅1003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2004年全国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与不重复量之和)为24130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北方六区水资源总量4589亿立方米(占全国的%),比常年值减少%;南方四区水资源总量19541亿立方米(占全国的%),比常年值减少%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万立方米真实数据有说服力关于破坏环境的资料破坏环境的资料一、全球10大环境问题1、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水体污染9、海洋污染10、固体废物污染二、我国环境状况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8、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白色污染,可怕!纸张的发明使到人类的发明迅速地发展但是现实生活中,一张张洁白无暇的纸张让人类的周围环境遭到了极大的污染浪费纸张:在我们班级里和学校的垃圾池里,每天都有一大堆的纸张在垃圾池里黄的、白的、绿的……眼花缭乱一张张色彩艳丽的作业纸揉成一团纸张回收:我在调查中,发现有95%的人是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在一块“混”,原来这就是纸张污染的主要原因!如果人们把垃圾分开来,分门别类进行回收,那白色污染对自然环境就会大大减少,并且我们生活环境也就大大不同一次性纸杯:现代生活中,一次性用品使用方便,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了一次性用品浪费资源,又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喝水的杯子是城市用水经济增长,用水量未必持续增长随着我国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城市用水总量出现了负增长应对城市用水未来增长趋势作出科学预测,避免作出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全国城市年用水总量在1994年达到峰值489.46亿立方米,此后出现了连续5年持续下降的趋势1999年城市年用水总量下降至467.51亿立方米城市综合人均日用水量(包括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自1990年至1999年从671.0升降至536.37升,下降了20.1%从1994年至1999年,虽然纳入统计的设市城市增加了46个,但城市年用水总量却仍呈下降趋势年生产用水量由1994年的313.61亿立方米降至1998年的236.48亿立方米,下降了25%但包括城市商业等公共用水的城市生活用水由1990年的100.10亿立方米,增加到1999年的189.62亿立方米,增长了89.4%,年均递增7.69%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用水“供需比”(城市日供水能力/城市高峰日需水量)在80年代末期降到了最低的0.83,到90年代中期回复到了1.0左右,1998年达到了1.20,它表明城市日供水能力和城市高峰日需水量的比值持续回升,城市供水设施短缺矛盾已经逐步缓解我们可以拿我国城市人均综合用水水平同国外作一个比较有关资料显示,欧洲15国1980年和1991年综合人均日用水量始终在260升左右,虽然我国城市综合人均日用水量在90年代有了明显下降,到1999年为536.37升,但仍为欧洲15国1991年平均值的2.06倍我国1996—1998年人均家庭日生活用水分别为135.36升、138.22升和141.45升,年递增2.22%欧洲15国1980年和1991年人均家庭生活和住区小商业用水平均分别为154升和161升,年递增0.41%我国目前家庭生活用水器具和设施,包括热水系统有关设施正在逐步普及,因此,我国人均家庭生活日用水年递增率高于欧洲平均值从以上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生活用水还将继续有所增长,但目前的用水水平已逐渐在向欧洲国家靠拢;欧洲国家城市人均日综合用水量近10余年来始终保持在260升左右,仅为我国目前该值的1/2发达国家单位取用水量产生的GDP产值为我国的6—25倍尽管各国城市用水结构不尽相同,我国进一步节约用水还有很大潜力,特别是节约工业生产用水和其他公共用水《人民日报》(2000年07月03日第九版)据报道,中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我国仅“城市垃圾”的年产量就近亿吨,这些城市垃圾绝大部分是露天堆放它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与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垃圾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棘手问题垃圾不仅造成公害,更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每年年产亿吨的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北京市现日产垃圾13000吨,全年生产495万吨,而且每年将以8%的速度递增我国目前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除露天堆放外,还有卫生填埋,这种方法避免了露天堆放产生的问题,其缺点是建填埋场占地面积大,使用时间短(一般十年左右),造价高,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浪费了;再是焚烧,使垃圾体积缩小50%~95%,但烧掉了可回收的资源,释放出有毒气体,如二恶英、电池中的汞蒸汽等,并产生有毒有害炉渣和灰尘;第四种是堆肥,这种方法需要人们将有机垃圾与其它垃圾分开才行,它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北京市现处理一吨垃圾花元,一年的处理费用就是5亿多元这还不包括建设垃圾处理场的费用,建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厂就得花1~2亿元,建一座大型垃圾焚烧厂就得花20多亿元,这又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当前大量未经分类就填埋或焚烧垃圾,既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会产生二次污染据报道,中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我国仅“城市垃圾”的年产量就近亿吨,这些城市垃圾绝大部分是露天堆放它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与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垃圾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棘手问题垃圾不仅造成公害,更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每年年产亿吨的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北京市现日产垃圾13000吨,全年生产495万吨,而且每年将以8%的速度递增我国目前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除露天堆放外,还有卫生填埋,这种方法避免了露天堆放产生的问题,其缺点是建填埋场占地面积大,使用时间短(一般十年左右),造价高,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浪费了;再是焚烧,使垃圾体积缩小50%~95%,但烧掉了可回收的资源,释放出有毒气体,如二恶英、电池中的汞蒸汽等,并产生有毒有害炉渣和灰尘;第四种是堆肥,这种方法需要人们将有机垃圾与其它垃圾分开才行,它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北京市现处理一吨垃圾花元,一年的处理费用就是5亿多元这还不包括建设垃圾处理场的费用,建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厂就得花1~2亿元,建一座大型垃圾焚烧厂就得花20多亿元,这又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当前大量未经分类就填埋或焚烧垃圾,既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会产生二次污染在一些城乡结合部,一堆堆高高的垃圾山上,一群群衣衫褴褛的男女老少,他们不顾迷漫着的臭气和蚊蝇的叮咬,忙着翻腾、挖掘和拾拣,已有人因拾垃圾而发财毫无疑义,垃圾中蕴藏着资源那么,我们日常生活的丢弃物究竟有多少可以利用?请看下面这些数字:必不可少的可是喝水的杯子应该怎样选择呢?市民为了贪图方便,几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一次性纸杯人们说既方便,又便宜可正是因为一次性纸杯的产生,使到我们周围的环境受到了极度的破坏市民们使用了一次性纸杯,就随地乱扔,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水污染,健康当心!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地球的什么生物都会无法生存“清凌凌的河水鱼在游”再也不见了,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也许你会说,不是有桶装饮用水吗?但喝桶装水不是解决水污染的最好办法,喝桶装水一样要用到水资源而且喝桶装饮用水对人们的身体不是很健康前山河:我曾经到前山河进行调查,发现前山河的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河水混浊,水面上漂浮着许多塑料垃圾,并且时不时会传来一阵难闻的味道原来在昌盛大桥下,居住着许多“三无”人员他们的行为给前山河留下了很大的创伤白天,他们吃喝拉撒,随地大小便……任由他们这样持久的持续下去,就算是再清澈的河水也会被他们给糟蹋如今,虽然前山河得到了整理,但前山河泥沙含量多,再加上水土流失,河水还是浑浊的我还痛心地看到前山河的旁边还有一座座工业废料堆成小山所以,我们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我们的饮用水不是总会觉得有一股咸味吗?这是珠海的咸潮在调查中,我深受启发: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我们组织了环保小分队,开展环保在行动的活动,争做环保小卫士对于保护环境,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许多事情当然必须由国家和政府来做,比如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禁止使用氟利昂等等但是,有些事情却与我们每一个人有关我们如何做到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呢?下面几条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第一,必须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把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者容器内,特别是不要乱扔废电池,因为一节废电池中所含的重金属,如果流到清洁的水中,它造成的污染是非常厉害的第二,在学习中,要尽量节省文具用品,杜绝浪费,比如,铅笔是用木材制造的,浪费了铅笔就等于毁灭了森林第三,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饮料杯、泡沫饭盒、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用陶瓷杯、纸饭盒、布袋和普通竹筷子来替代,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产生第四,虽然泡泡糖是小朋友们十分喜爱的糖果,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但是,千万不要乱扔咀嚼后的胶基,因为它会到处乱黏在吃的时候,可以先将它的包装纸收好,用来包裹吐出来的胶基,然后,再将它扔到废物箱内第五,不要随意捕杀野生动物,尤其不要吃人类的益友——青蛙,因为1只青蛙1年内大约能吃掉1.5万只昆虫,其中主要是害虫第六,要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城市绿化,并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第七,离开房间时,关上电灯并且拔掉电视机、音响、计算机等的电器插头第八,即使在最寒冷的地方,也没有必要使室温超过18℃,如果你觉得冷,可以多穿一点衣服第九,尽可能用节能灯代替普通灯泡,尽管它的价格相对贵一些,但它的耗电量只及普通灯泡的一小部分第十,用密闭容器代替塑料包装物来储藏食物第十一,购买饮料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再利用的罐装饮料第十二,请携带自己的购物袋去购物,以避免使用不可回收利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袋第十三,节约用水,在刷牙时,请关闭水龙头第十四,园丁应施用有机肥料,如混合肥和粪肥,避免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因为它们会渗入泥土,危害水源第十五,开车时减速行驶,这样耗油量小,还可降低二。
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资料
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资料关于人类破坏环境的资料* 环境规划署在5月22日“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发表《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报告》说,近几十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物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破坏。
自工业化初期至今,全球渔业资源减少90%;1/3的两栖动物、1/5的哺乳动物和1/4的针叶树种濒临灭绝;大自然调节气候、空气和水源的能力大幅下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冲击越来越多。
* 千年发展目标中许多项目都与环境有关,保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实现各项目标的中心支柱,环境领域的千年目标不实现,包括脱贫、消除饥饿和疾病等方面的目标也无从谈起。
* 环境规划署将成立“环境监督部”,专职监督全球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并及时发出警告和提出建议。
报告还呼吁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问题,认真采纳科学家们的建议,推动全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努力在xx年底前扭转生物多样性被大幅破坏的趋势。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洁净的人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花木,鸟语花香,恬静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恐怖和灾难.为了使生活更美好,让秀丽的山水永驻人间,让清水长流不断,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从喝纯水想起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学 2.xx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
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
如淮河流域。
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
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
辩论赛:人类是环境的保护者/破坏者 材料
辩论赛:人类是环境的保护者/破坏者材料人类是环境的保护者/破坏者材料论据:环境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人类为了发展改造社会环境同时会影响到自然环境,但是总体是旨在适当改造和保护环境.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壤, 为了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人类必须保护环境. 人类在为自身存在与发展时,对环境的改造是必然的,其旨不在破坏.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战场, 优胜劣汰,天灾不断,人类为自身的存在发展改造环境属于物竞天泽, 无可厚非.工业的发达是人类的发展,是必然的,虽有污染,但人类正在想方设法弥补,而不是放任自由;你不知道现在报纸上天天在那里讲什么什么地方又在植树,国家为此还规定了植树节了!动物也一样,不合法的捕获是要范法的!这一切都说明了人类在环境中起到保护的作用,而除了人类这高级动物还有谁会为环境做出保护呢?不要因为车祸,就否认了交通建设的存在以及他的必要性和积极性.相信对方辩友也不想自己患感冒,生病吧.但有时候你偏偏就感冒了.环境问题也正如感冒一样是谁也不想它出现的,但即然已经出现了,我们应当尽可能的去保护它.爱护它.破坏是片面的,保护是共同的,为了生存,认识环境,分明概念,承认吧,你就是环境的保护者.我们也看到在我国大西北的沙漠上出现了一片片的茂密树林,翠绿的草地.使环境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和.环境问题不是一朝两夕便可解决的,它是全球性的,它需要全球人们的高度重视与保护.?我想请对方辩友明白工厂生产衣服是干嘛?是给人类保暖,工厂生产食品又是干嘛?是为了不使人类饿肚皮呀.人类砍伐树木是干嘛,是给人类造房子,做家具呀.如果人类做这些都是所谓的破坏环境,那你还有衣服穿?还有充饥的食物?还可以坐在这里辩论吗?所以对方说人类是环境的破坏者是不是太冤枉了.不可否认,反方所举人类对环境破坏范例是客观事实,但作为人类的我们不能据此抹杀了人类对环境的主导作用与保护作用。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宣言>首条:人类是可持续性发展所关以的中心,他们被誉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健康富有生灵。
人类破坏大自然的例子
人类破坏大自然的例子
1.资源破坏.人类过渡消耗各种矿产资源.按照传统的消耗量计算,世界石油仅够维持50年,煤、天然气仅够开采200-300年.
2.生态破坏.上世纪50年以来,全球森林资源已失去了一半.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地球上每分钟有2000平方米森林别毁掉.
3.土地沙化.世界沙漠化土地已经达3600万平方公里,几乎是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国土的总和.
4.物种减少.地球上平均每天就有一个物种消灭,预计在未来的
30-40年中,将有6000种植物在地球上消灭.
5.环境恶化.环境恶化是工业文明造成给人类造成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5天内有4000人死亡。
辩论赛:人类是环境的保护者/破坏者 材料
辩论赛:人类是环境的保护者/破坏者材料人类是环境的保护者/破坏者材料论据:环境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人类为了发展改造社会环境同时会影响到自然环境,但是总体是旨在适当改造和保护环境.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壤, 为了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人类必须保护环境. 人类在为自身存在与发展时,对环境的改造是必然的,其旨不在破坏.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战场, 优胜劣汰,天灾不断,人类为自身的存在发展改造环境属于物竞天泽, 无可厚非.工业的发达是人类的发展,是必然的,虽有污染,但人类正在想方设法弥补,而不是放任自由;你不知道现在报纸上天天在那里讲什么什么地方又在植树,国家为此还规定了植树节了!动物也一样,不合法的捕获是要范法的!这一切都说明了人类在环境中起到保护的作用,而除了人类这高级动物还有谁会为环境做出保护呢?不要因为车祸,就否认了交通建设的存在以及他的必要性和积极性.相信对方辩友也不想自己患感冒,生病吧.但有时候你偏偏就感冒了.环境问题也正如感冒一样是谁也不想它出现的,但即然已经出现了,我们应当尽可能的去保护它.爱护它.破坏是片面的,保护是共同的,为了生存,认识环境,分明概念,承认吧,你就是环境的保护者.我们也看到在我国大西北的沙漠上出现了一片片的茂密树林,翠绿的草地.使环境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和.环境问题不是一朝两夕便可解决的,它是全球性的,它需要全球人们的高度重视与保护.?我想请对方辩友明白工厂生产衣服是干嘛?是给人类保暖,工厂生产食品又是干嘛?是为了不使人类饿肚皮呀.人类砍伐树木是干嘛,是给人类造房子,做家具呀.如果人类做这些都是所谓的破坏环境,那你还有衣服穿?还有充饥的食物?还可以坐在这里辩论吗?所以对方说人类是环境的破坏者是不是太冤枉了.不可否认,反方所举人类对环境破坏范例是客观事实,但作为人类的我们不能据此抹杀了人类对环境的主导作用与保护作用。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宣言>首条:人类是可持续性发展所关以的中心,他们被誉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健康富有生灵。
人类是大自然的破坏者数据资料
正方: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两种思路:1.人类曾经因为侵犯大自然受到惩罚,只有成为大自然的保护者才能赎清自己的罪过、继续生存发展。
(本思路实际上不排除人类即是大自然的保护者又是大自然的破坏者,过去曾经是破坏者,而现在是保护者,未来也必将是保护者。
缺陷是既是保护者又是破坏者总让人有些别扭,并且可能被对方转化为“你说的是价值上应该成为保护者,但事实还是破坏啊”)2.作为大自然的一环,人类一直在用自己的自觉行为、自己的方式保护大自然,维护自然系统的稳定、平衡与发展。
(这个思路是我下面会比较多阐释的)3.破坏自然的根源是人类的动物性(欲望膨胀与非理性),保护自然的根源是人类理性,对人类来说理性占据主导,所以人类是自然保护者。
两种论证标准:1人类既有保护大自然行为,又有因为自己的错误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我们看的是谁为主流。
类比:警察也会失手打死平民,但警察仍然是人民的保护者。
2人类是一个整体,尽管部分人有破坏自然的行为,但从整体上看,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
论证方法(下面的分论点几乎是每种论证方法都要运用的)1人类是大自然的一环,保护自然利益直接关系人类切身利益(需要)2人类能通过自身理性认识到保护自然的意义,并诉诸主观能动的行为(需要)。
3人类是有理性的,有能力通过自己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借助规律保护自然(能力)。
4.人类的有感情的,保护大自然表现了人类对家园的热爱。
反方: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保护者两种思路:1正是因为认识到了人类还没有担当起保护大自然的职责,我们才要更多的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这个思路仍然是事实价值之争)2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环,应该崇敬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妄想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保护自然(这个思路的核心是根本否认人类能保护大自然,因为要讲清楚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没关系,下面我会详细阐述)两种论证标准:1人类既有保护大自然行为,又有因为自己的错误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我们看的是谁为主流。
类比:警察也会失手打死平民,但警察仍然是人民的保护者。
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事例
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事例
1、森林面积减少,据绿色和平组织估计,100年来,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遭到破坏。
森林减少导致土壤流失、水灾频繁、全球变暖、物种消失等。
一味向
地球索取的人类,已将生存的地球推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
2、臭氧层破坏和损耗,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
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
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
3、水资源枯竭,目前世界的年耗水量已达7万亿立方米,加之工业废水
的排放,化学肥料的滥用,垃圾的任意倾倒,生活污水的剧增,使河流变成阴沟,湖泊变成污水地;滥垦滥伐造成大量水分蒸发和流失,饮用水在急剧减少;
4、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据估计,全世界有9.5亿人把鱼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海洋日趋严重的污染,有可能使
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环境质量出现明显退化。
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资料
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资料第一篇: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资料有报道说:“据报道979年对全国798座城镇的调查, 全国日污水排放量为国为民258万吨, 其中工业废水占用819,生活污水占据199.1989年对全国代表大会854个城镇进行调查,每天的排放量达365.3亿吨.其中工业废水达成协议5.5亿吨.这些废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此外, 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每个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亲河黄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条水质清澈,鱼虾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质开始受到污染, 1963年开始出现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场29天,占全年约2/3, 水质不合格江段占64.5km,占全长113.5km的56.99%.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体污染,水质恶化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洁净的人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花木,鸟语花香,恬静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恐怖和灾难.为了使生活更美好,让秀丽的山水永驻人间,让清水长流不断,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从喝纯水想起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学2.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
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
如淮河流域。
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
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
人类危害地球等方面的资料
人类危害地球等方面的资料
1、生态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被大肆砍伐,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变化,土地的水土流失和盐碱化;
2、环境污染,中国的雾霾天气,沿海地区的石油泄漏造成的哈水污染,垃圾围城事件;
3、土壤遭到破坏,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
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
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
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洒,危险废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土地构成一般来说是不可逆转的污染;
4、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地球上病虫害增多,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
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或破坏者
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或破坏者人类:大自然的保护者或破坏者人类作为地球上的生命体之一,对于大自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既是大自然的保护者,也是破坏者。
在我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的行为对地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类是如何成为大自然的保护者或破坏者的原因和方法。
第一节:保护者人类在保护大自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类通过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环境保护的发展。
我们通过研究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有效的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不断开发和改进环保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其次,人类组织和参与了许多环保组织和活动。
例如,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致力于推动环境保护,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此外,人们还发起了许多环保运动,如海洋清洁行动、垃圾分类等,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环境状况。
第二节:破坏者然而,人类也是大自然的破坏者。
在追求经济发展和个人利益的过程中,我们忽视了环境的可持续性,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
首先,人类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如石油、煤炭等,导致了能源匮乏和环境污染。
其次,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破坏了许多珍贵的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土地沙化。
此外,环境污染也是人类破坏大自然的重要原因之一,大气污染、水源污染等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第三节:改变现状的方法为了成为更好的大自然保护者,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变现状。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和实施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加强对环境破坏行为的监管和惩罚。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提高环境教育的普及率,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其次,个人责任也是关键。
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小事做起,如减少能源消耗、垃圾分类、参与植树活动等。
同时,我们可以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鼓励和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总结:人类作为地球上的生命体,既是大自然的保护者,也是破坏者。
有关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态灾难的资料
有关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态灾难的资料一、人类对自然不合理的利用,工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都是人类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因素。
1、改变物种(有意无意造成物种的消失或引入物种)如1859年有农民从英格兰带了25只野兔到澳大利亚,由于没有天敌,造成澳大利亚生态系统严重破坏。
又如,1906年美国亚利桑那洲的卡巴森林为保护鹿群,捕杀肉食动物,导致鹿群大量繁殖最后没有食物,濒临灭就等。
2、环境因素的改变(大量污染物质进入环境)3、信息交流系统的破坏(破坏生物释放的驱赶天敌、排斥异种、吸引异性等的信息素)等。
二、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
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
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
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人为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使环境因素发生改变。
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或掠夺性利用,例如盲目开荒、滥砍森林、水面过围、草原超载等,都会使环境质量恶化,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
(2)使生物种类发生改变。
在生态系统中,盲目增加一个物种,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
例如美国于1929年开凿的韦兰运河,把内陆水系与海洋沟通,导致八目鳗进入内陆水系,使鳟鱼年产量由2000万公斤减至5000公斤,严重破坏了内陆水产资源。
在一个生态系统减少一个物种也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曾大量捕杀过麻雀,致使一些地区虫害严重。
究其原因,就在于害虫天敌麻雀被捕杀,害虫失去了自然抑制因素所致。
(3)对生物信息系统的破坏。
生物与生物之间彼此靠信息联系才能保持其集群性和正常的繁衍。
人为地向环境中施放某种物质,干扰或破坏了生物间的信息联系,有可能使生态平衡失调或遭到破坏。
例如自然界中有许多昆虫靠分泌释放性外激素引诱同种雄性成虫交尾,如果人们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能与之发生化学反应,则雌虫的性外激素就失去了引诱雄虫的生理活性,结果势必影响昆虫交尾和繁殖,最后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甚至消失。
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或破坏者
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或破坏者人类是/不是大自然的保护者教练陈词:一.辩题分析人对自然的保护行为与破坏行为在今天同时存在,因此正反双方都无法通过简单的事实罗列与比较证明人是保护者或破坏者。
这是一个必须超越经验事实的命题。
对经验事实的超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必须判定在保护行为与破坏行为背后人的本性是什么,才能进而做出人是自然的保护者或破坏者的定性;二是必须在人类实践的总体意义上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仅仅根据人类实践的阶段性状况做出人是保护者或破坏者的定性。
二.双方立场的利与弊`1.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直观而强有力地表明人对自然有过强烈的破坏,这构成证明人是自然的保护者的巨大障碍。
对此,正方将采取正视现实同时指明人不具有破坏自然的本性的对策。
2.人作为异养生物必须从自然获取物质与能量才能创造文明,这可能被反方用以论证人对自然的破坏具有必然性。
对此正方将强调人在自然的承载力范围内的利用符合自然之道,不能看作对自然的破坏。
3.人作为自然进化的产物不可能以对立于自然的方式存在,相反只有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文明才能够延续,因此,人就其本性而言是保护自然而非破坏自然。
辩题并不是对保护行为与破坏行为的简单陈述,而是必须结合对人的本性的判定而确认人是保护者或破坏者。
反方无法否认保护行为的客观存在和人具有保护自然的本性。
这是正方立论的有利之处。
4.如果承认人类能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能够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那么在人类实践的总体意义上就必须承认人是自然的保护者。
反方将面临两难境地:要么坚持人对自然的破坏的必然性与恒久性而认为文明将由人类自身加以毁灭,要么承认文明能够得到延续而无法在人类实践的总体意义上证明人对自然的破坏。
三.正方的逻辑设计与策略1.“破坏”只能是指打破自然的动态平衡。
否则只要从生态学角度指出人是异养生物就足以证明反方命题,这显然过于简单化并使辩题丧失中立性与公正性。
正方将坚持对“破坏”的界定。
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及演讲稿
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及演讲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人类破坏地球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是建立在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之上的。
然而,这种不合理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正在给我们的地球带来严重的后果。
一、资料分析人类在破坏地球的问题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一些资料可以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
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问题,人类的排放所导致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正在极大地加剧着地球的温度上升和全球气候变化。
根据联合国大会的数据,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47%,这是过去60年的两倍以上。
2. 水资源短缺全球干旱地区的数量正在逐年上升,据预计,到2050年,全球3.6亿人将因为水资源短缺而面临饥饿问题。
而我们则在大面积浪费水资源,例如一篇文章中就提到了“一杯咖啡、一件T恤和一只棉花棒耗用了超过1,800升的水”,而大部分水都用于生产和制造。
3. 生物多样性崩溃大规模的土地开垦、过度的砍伐、无情的捕猎,正在加速着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崩溃。
据悉,近千种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类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并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二、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这些数据和事实让我们非常担忧,因为我们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地球上的生命体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我们不仅需要改变我们的消费模式和生产方式,同时还需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
1.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人类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不断提升我们的生产方式和消费习惯。
这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但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我们需要减少使用不必要的资源,例如一次性使用品,使用更多的二手商品,支持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等。
2. 加强宣传,落实相关政策政治力量和公众舆论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们需要加强环保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破坏环境的后果;同时,我们需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地球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3. 科技进步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科技进步是解决人类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方: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两种思路:1.人类曾经因为侵犯大自然受到惩罚,只有成为大自然的保护者才能赎清自己的罪过、继续生存发展。
(本思路实际上不排除人类即是大自然的保护者又是大自然的破坏者,过去曾经是破坏者,而现在是保护者,未来也必将是保护者。
缺陷是既是保护者又是破坏者总让人有些别扭,并且可能被对方转化为“你说的是价值上应该成为保护者,但事实还是破坏啊”)2.作为大自然的一环,人类一直在用自己的自觉行为、自己的方式保护大自然,维护自然系统的稳定、平衡与发展。
(这个思路是我下面会比较多阐释的)3.破坏自然的根源是人类的动物性(欲望膨胀与非理性),保护自然的根源是人类理性,对人类来说理性占据主导,所以人类是自然保护者。
两种论证标准:1人类既有保护大自然行为,又有因为自己的错误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我们看的是谁为主流。
类比:警察也会失手打死平民,但警察仍然是人民的保护者。
2人类是一个整体,尽管部分人有破坏自然的行为,但从整体上看,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
论证方法(下面的分论点几乎是每种论证方法都要运用的)1人类是大自然的一环,保护自然利益直接关系人类切身利益(需要)2人类能通过自身理性认识到保护自然的意义,并诉诸主观能动的行为(需要)。
3人类是有理性的,有能力通过自己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借助规律保护自然(能力)。
4.人类的有感情的,保护大自然表现了人类对家园的热爱。
反方: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保护者两种思路:1正是因为认识到了人类还没有担当起保护大自然的职责,我们才要更多的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这个思路仍然是事实价值之争)2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环,应该崇敬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妄想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保护自然(这个思路的核心是根本否认人类能保护大自然,因为要讲清楚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没关系,下面我会详细阐述)两种论证标准:1人类既有保护大自然行为,又有因为自己的错误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我们看的是谁为主流。
类比:警察也会失手打死平民,但警察仍然是人民的保护者。
2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各自特性决定人类不能成为保护者。
论证方法:1人类的利益与保护大自然有不可协调的矛盾(意识)2人类的价值理念与大自然的规律不可统一(意识)3人类的能力再强也强不过自然力,无法保护整个大自然(能力)。
4大自然有规律指引下的自我修复机制,不需要保护者二.概念界定:(正方反方都是从思路2出发的)正方:1改变不等于破坏人类从产生之初就一直在改变周围的环境,原来的森林消失了,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人类从产生之初就一直在攫取自然资源,利用自然。
可是这些可以叫破坏自然吗,不一定吧。
如果改变和利用等于破坏的话,那么一只老虎吃掉一只鹿,这算不算得上是破坏呢?所以破坏大自然是要看是否破坏了自然系统的稳定、平衡与发展。
在不破坏这些DD的范围内的行为都不是破坏自然。
2人类行为不等于人的行为我今天看一个日本人不爽,打了他一顿,这是我的行为还是国家行为呢?同样的道理,一部分人的破坏行为能不能被叫做人类的破坏行为呢?人类是一个整体概念(当然这个点是要用类比加固的,对方完全可以大胆的说人类就是种群行为,举个例子说,人类的足迹到了月球,难道是每个人都上月球了吗?反击是登月宇航员的行为已经不仅仅代表自己,也代表了整个人类的进步啊)如果打整体,就可以说人类具有整体理性的特征(从每个人的角度,每个人心中都有理性;从整体角度,人类制定了法律道德等保证了人类的总体理性),不可能出现一个整体的不理性(那人类就灭亡了)反方:1生态环境不等于大自然大自然就是自然界,是整个地球生物圈。
大自然由各种生态环境组成,是生态环境的总和。
生态环境只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与大自然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各位业内人士,如果能找个比“生态环境”更好的词论证这种部分整体关系的,不妨在下面说说,小生谢谢了)以此我可以说人类保护环境的行为实际上都是保护某个自然生态系统的行为,但因为人类的局限,他们永远也无法承担起保护整个大自然整个地球生态圈的职责。
打一个类比,美国能为世界的和平在一定领域做贡献,但谁都不能说美国保护着世界,美国是世界和平的保护者。
2弥补不等于保护保护是尽量照顾,免受破坏,前提自然是破坏未发生。
而弥补则是在破坏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降低破坏带来的损失。
人类很多行为实际上都是建立在自己已经破坏自然的基础上,弥补自身行为带来的罪过。
这是将功补过,不是保护。
三.具体阐述正方:我主要阐述一下人类的理性问题吧。
人类群体有整体理性的特征,非理性只是部分人的行为。
1理性是人类的本质属性2人类的道德法律教育等机制保证部分人的非理性不会扩大到人类整体。
以核战为例子,人类担心核战争由来以久,为什么从来没有最后爆发核战呢?为什么尽管有恐怖分子科学狂人但最后没有出现他们按下核按钮毁灭世界呢?是因为人类有整体理性,严格制约了少数人的非理性行为,如果人类整体进入非理性,不需要核武器,每个人拿把刀就能毁灭全人类了。
反方:1人类的利益与保护大自然有不可协调的矛盾当保护自然与人类利益冲突时,人类会选择什么?如果有一家人快饿死了,只有杀一只保护动物一种方法能拯救他们,你会选择什么?地球只能承载20亿人口,但现在有了60亿,那40亿怎么办?在这里,人类是无奈的,考虑自身利益使他们不能放手去保护自然、从自然出发。
2人类的价值理念与大自然的规律不可统一人类的价值观念往往是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而自然规律是优胜劣态。
按照自然规律绝症病人该死去,而人类却会尽一切努力拯救,这种矛盾导致人类同样不能放开手从大自然出发保护大自然。
以上2点也正是当今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
3价值理念人类说自己是大自然的保护者,就相当于美国说自己是世界的保护者一样是建立在相信自己的能力比大自然强的基础上的这说白了还是征服自然的观念在作祟,而今天我们应该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一种虔诚的态度而不是保护者的态度去面对自然(这个点价值升华用的,结辩前别提,免得挨打)四.场上战略正方可以选择的主战场:1.事关人类切身利益的保护(臭氧层空洞等)这个比较容易打动观众2.避免谈及人类活动带来的破坏。
可以举些由于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然后再说人类对此的保护行为。
比如最近食人鱼侵入到中国淡水水域破坏了中国淡水生态系统比如厄尔尼诺这种全球气候灾变举些这样的例子,举人类直接带来的东西很容易被对方引入悖论中人类保护人类破坏的DD?3人类理性的旗帜,对未来的正面憧憬反方可以选择的主战场1人类的利益与保护大自然有不可协调的矛盾这个时候要不要保护2人类的能力再强也强不过自然力,无法保护整个大自然。
3大自然有规律指引下的自我修复机制,不需要保护者,这个可能需要一定时间阐述五.总结如果真要说交锋,最后很可能交锋的是两种说法,人类只是在为大自然的系统稳定、平衡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这叫不叫保护整个大自然。
正反方会用不同的说法解释这个问题。
反方强调只有将整个大自然置于自己保护之下才叫大自然的保护者。
而正方则要避免反方这种企图,认为只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以力所能及的方式保护自然就叫大自然的保护者。
人类的许多活动都向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和人工环境排放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自然界的一些变化也影响环境的质量。
环境监测就是按照国家或地方关于污染防治和保护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标准,对污染源排放情况和环境状况进行定性、定量的测试,并为科研、决策、立法、处理污染事故和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环境监测是一切环境保护活动的“耳目”。
在实际工作中,环境监测可分为两类。
一是污染源监测,即对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
一般是在污染物排出口,定期、定点采集样品,分析、测定不同形态有害物质的浓度、排放量以及时空分布规律。
二是环境监测,也就是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监视,明确其数值、范围、污染程度,通过综合分析描述环境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
按照环境要素的不同,环境监测分为大气污染监测、水体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等;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又可分为化学毒物监测、热污染监测、噪声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等。
大气污染监测常用的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气象参数和总悬浮颗粒物(TSP)、降尘、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臭氧(O3)等;地表水水质监测的项目一般包括水文、气象参数以及温度、酸碱度(pH)、悬浮固体(SS)、溶解氧(DO)、生物耗氧量(BOD)、化学耗氧量(COD)、某些毒物等。
环境监测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遵照国家和国际上规定的监测方法和标准来进行,监测结果要编制成专业文件。
对监测过程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保证数据的可靠性环境标准是对某些环境要素所作的统一的、法定的和技术的规定。
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环境标准用来规定环境保护技术工作,考核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效果。
环境标准主要有: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分析方法标准,还有排污收费标准等。
另外还有一些关于标准的环境词汇、术语、标志等的规定。
其中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
环境标准是按照严格的科学方法和程序制订的。
环境标准的制订还要参考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的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环境标准过于严格,不符合实际,将会限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于宽松,又不能达到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造成人体危害和生态破坏。
根据适用范围的不同,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根据适用时段的不同,又可分为现行标准和超前标准。
另外,由于国情有所差别,各个国家的环境标准也不完全相同。
为保障人民健康,我们制订了严格的环境标准,但鉴于当前科技水平和城乡建设、经济建设的需要,相比发达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做了事实求是的考虑。
环境标准具有法律效力,同时也是进行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评价和城市建设的依据。
能源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赖于提供能源的多少。
从历史上看,人类对能源利用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从而促进生产力大大发展,甚至引起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
如18世纪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以蒸汽代替人力畜力,在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上转向以煤炭代替木柴的时代,开始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电力逐步代替蒸汽作为主要动力,从而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廉价石油、天然气大规模开发,世界能源的消费结构从以煤炭为主转向以石油为主,因而使西方经济在60年代进入了“ 黄金时代”。
每一次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必然引起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而能源的利用程度和能源的人均占有量是衡量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程度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