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讲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学习目标1、识记: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中共一大的内容、中共三大的内容、国民党一大的内容;国民革命兴起的标志、北伐战争的经过和成果。
2、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和国民党合作的原因、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学习重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学习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学习方法:归纳五四运动的背景;比较五四运动前后两个阶段的特点;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知识链接:中国近代发生了哪些重大的民主革命运动?分别是哪些阶级领导的?知识导学:a级知识点一、五四风雷——五四精神:团结、进步、爱国(核心)、科学1、背景:(1)经济基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2)政治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3)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4)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方向。
(5)导火线:。
2、过程阶段时间中心主力主要斗争形式结果第一阶段1919.5.4-6.5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拒签和约。
第二阶段6.5以后3、历史意义(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的革命运动;(2)特点:是先锋、是主力军;先进知识分子—领导(3)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
(4)影响:五四运动成为中国的开端。
a级知识点二、中国共产党诞生1、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思想基础:并同工人运动日益结合;(3)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共;(4)国际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2、成立:标志—1) 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嘉兴南湖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2)内容:●大会通过①确定党的名称;②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和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党的中心任务:●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三、国共合作
• 背景:
1、中共一成立,就着手领导和发动工人 运动,但由于反动势力太强大,多次工 人运动相继被镇压。中共总结教训,深 刻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联 合其他革命力量,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2、国民党在当时是最大的政党, 也是比较民主的政党,且孙中山 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深深 感到国民党内的人员过于复杂, 应当改组。 3、在共产国际的协调下,两党形 成了合作的共识。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运动。 •先锋:青年学生 •主力:中国工人阶级 •领导:先进的知识分子 •基础:中国社会各阶层 •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和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思想和阶级基础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精神
• 在中国旅欧学生要求下,中国代表又 向巴黎和会提出废除“二十一条”的 要求。 •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均驳斥日本 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 式据理力争,希望直接收回山东主权, 他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 至于战争期间所定立的条约,均因欧 战所致,此次和会理应予以变更。
• 孙中山声援青年学生,号召资产阶级 革命党人“有一分之力,当尽一分之 力。” • 他说:“学生不能安心读书,挺身出 来干预政治,总是由于政治太坏之 故。” • 美国一外交官说:“没有人不同意今 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 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我本人也极 感同情.”
五四运动的爆发
五四运动的经过
消息传到国内,立即激起各阶层人民, 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强烈愤慨,直接导 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从而揭开了新 民主主义的序幕。因为从此工人阶级 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中国民主主 义革命。 直接原因: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历史)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过程:1919.5.4五四运动爆发,北京等地学生游行示威,高喊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19.6.5 上海工人罢工,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结果:初步胜利(4)意义①性质:是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②特点: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③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④地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条件①经济条件:中国民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②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壮大③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传播及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④组织条件: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⑤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1921 上海和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中共“一大”召开内容:确定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3.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①背景:“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愿望②实现:中共“三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2)北伐战争①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②进程:革命势力you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③结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①从领导阶级来看,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等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②从革命指导思想来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③从革命的前途来看,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世界,而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政权的新社会④从时代特点来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
第14课政史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高中必修课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历史条件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历史条件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组织基础
中共认识到统一 战线的重要性 1923年中共“三大” 确定合作方针
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
实现标志: 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
广州
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影响: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性质不同、奋斗目标 不同、资历也不同,这样的两个政党为什么能 走到一起?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政党性质—工人阶级政党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
奋斗目标— 共产主义
代表的利益—最广人民的利益
李大钊
陈独秀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
条件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共认识到统一 战线的重要性
条件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
任 务
主 力
领导 结果 阶级
前途 指导
思想
反 帝 反 封 建
人 民 群 众
资 产 阶 级
无 产 阶 级
资产 阶级 共和 国 人民 民主 专政 国家
资 本 主 义
三 民 主 义
马 克 思 主 义
社 会 主 义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 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 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 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 狗。 ——毛泽东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思考: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什 么教训? 原因:客观上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 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上是中共年幼、 缺乏经验,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小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1927)
一个开端 五四运动
1919年1月28日,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向大会提 出中国直接收回青岛的长篇说帖,共分甲乙丙丁四部分, 全面论述了中国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上图为出席和 会的中国代表:陆征祥(中)、顾维钧(右)、王正廷。
林长民:近代著名外交家, 曾任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长。 女儿林徽因是中国著名建 筑家、诗人,女婿梁思成 是梁启超长子。其兄林觉 民,著名的《与妻书》写 的声泪俱下。 1919年5月2日,林长民在《晨报》发表《外交警报警 告国民》。此新闻一经发表,顿时激起千层浪。1919年5月 4日下午,北京12所学校的三千多名爱国学生举行示威游行, 火烧赵家楼曹汝霖住宅,痛殴章宗祥。
“二十一条”签 字时的中日代表
“二十一条”原稿
袁世凯签字的“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危害?其实质是什么?
知识链接
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列强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 新浪潮,20世纪初形成德、意、奥“三国同盟”和英、法、 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 战。1917年8月,中国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派20万人赴 欧洲战场承担军事工程等后勤任务,协约国承诺,战争胜 利后取消中德条约及一些列强在华的特权。战争历时四年, 1918年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终。
曹汝霖,亲日 派,参与同日 本谈判“二十 一条 ”和多次 向日本借款。
(2)五四运动概况: 口 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 ——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中 心: 北京——上海 主 力: 爱国学生——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件
浙江 南昌
福建
桂桂林林 广广州州
北
黑
伐 战 争 进 军 示 意 图
吉
辽
北京 直
隶
山东
河 郑南州
江 安安 南苏京
上海
武湖昌北 徽徽
浙浙江江
长湖沙南
南江昌 西 福福建
建
桂桂林林 广广州州
北伐概况
目的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主要对象
三派军阀
主力军
国民革命军
方针 成果 结果
先打吴、再打孙、最后打张
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国民政府北迁武汉(1927年初)
1919年9—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 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完整地向 中国人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五四时期的毛泽东 1918年4月,毛泽东和蔡和森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
陈独秀致中共一大代表信
陈独秀给出席会议代表写信。他在信 中提出几点意见,希望会议郑重地讨论。 “一曰培植党员;二曰民主主义之指导; 三曰纪律;四曰慎重进行发动群众。政权 问题,因本党尚未成立,应俟诸将来,而 先尽力于政治上之工作。”
前提及条件
政治前提: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组织基础:国民政府的成立 后方基地: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 军事基础:黄埔军校及国民革命军建立 群众基础:工农革命运动的开展
北
黑
伐
吉
战
辽
争
北京 直
前
隶
形
山东
势
河南
湖北
安 江苏 徽
上海
图
浙江
湖江
南 西 福建
广西 广东
北
黑
伐
吉
战
辽
争
北京 直
课件5: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
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 产物。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 段产生的,是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必然产 物。它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党产生的 阶级基础,二是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只有 两者结合起来,方能产生无产阶级政党。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
1.时间:1919年5月4日 2.运动概况
阶段
时间
中心
第一阶段 1919年 5月 北京 4日-6月初
第二阶段 6月5日起
上海
主力 学生
斗争形式 罢课
工人阶级 罢课、罢工、 罢市
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 务;拒绝和约
青年学生游行示威
“中国人可以杀戮不可低头,土 地可以征服不可断送......”
地点 主要内容
广州 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大会同意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国 民党
伟大意义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革 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标志着反帝反封 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国共合作的高潮:北伐战争
目的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初步结果 1926年底,革命势力由珠江发展到长江流
域,1927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蒋 介 石
汪 精 卫
为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汪精卫提出“宁可枉杀千人, 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反动口号。
国民革命失败了? 国民革命成功了?主观源自中共缺乏经验 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客观
中外联合,敌人力量强大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共产国际错误指示
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也有了 极大的发展。但是,这次国共合作给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教训是 极其深刻的。 主要是: 1.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必须坚持统一 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 策,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伟大的开端——五四运动(1919)(一)、背景1、国际:(1)俄国 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道路。
(2)一战期间, 加紧侵略中国,提出灭亡中国的“ ”。
2、国内:(1)政治基础: 的黑暗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根本原因)(2)经济基础:一战期间, 进一步发展,出现短暂春天。
(3)阶级基础:随着 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4)思想基础: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觉悟。
3、导火线: 。
(二)经过(三)结果: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四)评价1、性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 的爱国运动。
2、特点(各阶层作用): 是先锋, 是主力军, 起了领导作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多阶层参加。
3、意义:①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 ,为 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革命的新曙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7 上海)(一)历史条件:1、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五四运动的实践,使广泛传播。
2、组织基础: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深入到工人中间,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各地。
3、阶级基础:辛亥革命后迅速发展(“短暂的春天”)→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4、外部条件:的帮助。
(二)成立:1、标志:中共“一大”召开(1)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秘密召开,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上举行。
(2)内容:会议通过的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成立中央局,选举为书记。
2、中共二大(1922.7上海)——,完成建党。
(三)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件
阶级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思想基础
③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组织基础
④共产国际的帮助
外部条件
共
产 主 义 小 组
1毛建青1在 青992武 年泽立年21国个上009年汉团年东社团2共 早 海秋0建。等 会 。下年产期成,立秋党组立在 主半董社,织。第必会长 义年中在陈一武主沙,等义
分 布 示 意 图
1大199独把2钊200秀 《年在年任新冬1北0,书青月京王记年,建尽并》李立美了、 共邓改产恩为主铭党在义济的小南理组建论;立 1《社 出1刊月劳会 版物开动主《。义劳始音青动出》年》版。团周了,刊。
1.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 )
①条件
中共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中共三大通过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②实现标志:国民党一大
时间:1924年1月 地点:广州 人物:孙中山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③意义:标志国共两党合作形成
黄埔军校所在地
黄埔军校的校门
黄埔军校的建立
1、建立时间和地点: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国
无产 人民民 阶级 主专政
的国家
资本 主义 社会
社会 主义 社会
三民 主义
马克思 主义
1.国民大革命兴起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爆发 C、国共合作实现C B、中国来自产党的诞生D、北伐战争开始
B 2.中共成立后,首先开展的中心工作是: A.制订革命纲领 B.领导工人运动 C.建立健全组织 D.领导农民运动
(2)主观原因:
①犯了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中共年幼缺乏经验 ③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问题探究2:比较新旧民主革命
名称
旧民 主主 义革 命 新民 主主 义革 命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新高潮: 1926北伐战争 (1)目的: 打倒列强,除军阀 (反帝反封建) (2)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 张作霖三派军阀 (3)成果: 歼灭部分军阀势力、 革命势力发展到长 江流域、国民政府 迁到武汉。
吴佩孚 孙传芳
国民政府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919年-1927年)
新的开端
(五四风雷)
——《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书》 林长民 1919.5.2
五四导火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新阶级的崛起:中 【五四运动的发展历程】 国工人阶级作为新 的政治力量登上历 史舞台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先锋或主力 口号
5月4日——6月4日 北京 青年学生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罢课、示威游行 学生被捕
6月5日——7月初 上海 工人阶级
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 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 封建统治的革命。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919年-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7年)
新的开端
(五四风雷)
新的政党 新的高潮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 矣!……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 众誓死图之。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919年-1927年)
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 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 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 革的影响 了解国共合作、北 伐战争的主要史实
名词解释之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在哪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人 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3 1921年7月 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之后转移到浙 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继续进行。大会通过党纲,确定了党的名 称,并制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推翻资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农民 工人 阶级,领导农民运动。大会还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政治局 工人 中央 ,选举毛泽东为书记。 陈独秀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共16张PPT)
(二)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政治基础)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的方式
(三)影响: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
1、兴起 2、高潮 北伐战争
(1)目的 (2)对象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
(3)结果
3、失败原因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陈独秀的右倾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
4、教训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5、1945-1949年 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 争时期)
历史画面二:1921年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
(一)历史条件 内部条件
1、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基础 2、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阶级基础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思想基础 4、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成立 ——组织基础
(三)评价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运动; (2)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 名称 社 会 性 质 革 命 任 务 革 命 性 质 领导 阶级 不同点 指导 思想 最终前途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统治,统一中国 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历史画面三: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会议现场
(一)原因
1、国共两党有着共同的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2、中共成立初期力量弱小,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 要性;国民党内部成分复杂,组织涣散,只有联合才能增强 革命力量 3、共产国际的积极推动
课件6: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④思想 新文化运动为其提供思想基础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直接)
(二)过程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 北京 学生 4日起
罢课
第二阶段 6月5日起
上海 工人 阶级
罢工
中国无产阶级从此登上政治的舞台 (三)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教训:掌握领导权,掌握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谢谢观看!
(一)国共合作
原因:1.有共同任务(反帝反封) 2.工人阶级力量弱小,要战胜敌人,必须合作 3.共产国际的帮助, 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相一 致(反帝反封) 意义: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到来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1925年)
孙中山出席黄埔军校开学典礼(1924年)
革 新民主主 反帝反 无产 马克思 社会主义 命 义革命 封建 阶级 主义 共产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条件 国内: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阶级: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且登上政治舞 台 3.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国际:共产国际的帮助
(二)标志:中共一大 (三)意义: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黄埔军校时的周恩来
(二)北伐战争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意义: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
结果: 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意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 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五四运动(一)背景国际:1,一战后,帝国主义加紧侵华,中国反帝情绪高涨2,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指明了方向。
国内:1,政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使阶级矛盾尖锐2,阶级: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3,思想:新文化运动使人们思想解放,十月革命后,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4,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二)、经过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北京主力军:学生游行示威、罢课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结果:遭到北洋军阀政府镇压第二阶段6月5日上海工人(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结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崇祥三人的职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三)、历史意义性质:反帝反封各阶级作用:学生(先锋)工人(主力)思想: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道路。
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五四精神核心;爱国二、中共诞生(一)、历史条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阶级:工人阶级不断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思想★:随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组织: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外部条件★: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二)、诞生的标志1“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7月上海—转移—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代表:毛泽东等人2内容P673意义: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新:①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②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③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④新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⑤新的革命前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二、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第一次国共合作①条件主观1,深感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客观1,共产国际的帮主2,孙中山实现伟大转变,同意与共产党合作2,实现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1924年1月广州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合作方式:党内合作3,影响: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高考考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纲领;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朝的灭亡和袁世凯篡夺革命查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基础知识】一、五四运动1、背景:1)国际背景: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2)国内背景:①政治: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②经济:民族工业发展③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④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3)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经过:第一阶段:1919,5.4起,北京,学生,罢课。
第二阶段:1919,6.5起,上海,工人阶级,三罢斗争。
3、结果:初步胜利1)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三位亲日派分子的职务3)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4、意义1)性质: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2)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军3)作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4)影响: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共成立:1、历史条件国内:1)经济基础:民族工业的发展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3)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国际: 5)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嘉兴南湖内容:①决定建党并通过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②确定奋斗目标③确定中心任务④决定成立中央机构意义: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第一次国共合作1)原因:A、中共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统一战线;B、国民党在社会上威信较高,在广州建立了根据地;C、共产国际的帮助。
2)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3)影响: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2、国民大革命(1926-1927)A、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B、概况:目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方针:先打吴、再打孙、最后打张结果:前期取得重大胜利,国民政府北迁武汉(1927年初),最后失败。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性质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
二)背景
三)经过(运动中心、主力、斗争形式) 四)结果 初步胜利(释放 五)意义
罢免 拒绝)
二、 一)条件
(1921、7、23)
诞生标志:中共一大1921
二)经过
(党纲、目标、中心工作)
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1922
(最低纲领、Biblioteka 高纲领)三)意义: 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
4、孙中山在遗嘱中说:为求得“中国之自由解放-----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 共同奋斗”。孙中山的这种认识始于 A、兴中会成立时 B、同盟会成立时 D C、袁世凯复辟帝制时 D、决定国共合作,改组国民党
5、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孙中山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B、1922年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参加改组国 民党会议 C、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 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 D、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6、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的失败,最重要的 标志是 B A、被反动势力篡夺革命果实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C、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工农运动陷于低潮
2、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有: ①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帝国 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特权②卖国贼曹、章 、陆被撤职③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 上签字④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成立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C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 着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中国国民党的诞生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三、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二)国民大革命(1924—1927)
1、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七项正当 要求,遭到列强拒绝,列强还做出了将德国在山 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
1915年1月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灭 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其主要要求:
(1)延长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安奉 铁路权为99年。 (2)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 顾问。 (3)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4)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及內蒙东的特殊权利 (5)规定我沿岸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6)汉冶萍公司由中、日合办。 (7)中国警政及军械厂由中日合办。
上历史舞台
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的筹建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国际: 共产国际的帮助
2、诞生的标志:
1921年7月 上海
浙江嘉兴南湖
通过党纲
3、会议的主要内容
党的名称 党的奋斗目标 党的中心工作
选举党的领导机构 (中央局:陈独秀)
4、意义: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 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的 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三)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探究问题四:阅读教材P68(包括学思之窗的内容),思 考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
①为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共产国际的建议。 ③当时的国民党是一个革命的政党。
2、两党采取了怎样的合作方式?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 么?
思考: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新”表现在哪?
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新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
历史感悟:永远的五四精神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历史条件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基础 (2)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阶级基础
并登上政治舞台
(3)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思想基础 (4)共产国际的帮助 ——外部条件
2.标志:中共一大(1921、7、23)
上海
嘉兴南湖
阅读并归纳
中共一大主要内容
(1)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 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确定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 领导工人运动。 ★ (3)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陈 独秀为书记。 提示:陈独秀、李大钊并没有参加中共一大。
4、“二大”的召开
(1)必要性: “一大”的纲领不符合中国国情,因为中国人民 的最大痛苦来自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压迫和统治。 (2)时间、地点 1922年7月 上海 (3)中心内容 ①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最低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 主共和国 ②规定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4)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明确地 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共 产 党 早 期 组 织 分 布 示 意 图
1920 李大钊
北京
济南
东京 1920 陈独秀 上海
汉口 长沙 广州
巴黎
1、第一次国共合作
背景: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
同的愿望。
实现标志: 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 广州
合作基础: 合作方式: 新三民主义 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 入国民党,但保持其独立性)
(爱国主义是核心)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2010年山东)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戊戌 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五 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作出了哪些新贡献? (1)戊戌变法:君主立宪(通过改良/改革/变法建立君主 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2)义和团的道路:扶清灭洋(或“抵抗外来侵略,维 护清政府统治” (3)辛亥革命的道路:民主共和(或“推翻清政府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五四运动的新贡献: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揭开 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倡导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 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注册资本 4890万元 4890万元 22340万元 22340万元 ?
手工工厂工人和店员 ? 1200万 1200万
引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引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 该条约分五号: 该条约分五号: • 第一号关于山东问题,日本要求中国政府同意它继承 第一号关于山东问题, 原来德国在山东的各项权利, 原来德国在山东的各项权利,并要求取得各项新的特 权…… • 第二号,要求享有独霸南满和内蒙古东部的权利。 第二号,要求享有独霸南满和内蒙古东部的权利。 • 第三号,要求享有独霸汉冶萍公司及其附近矿产的权 第三号, 利。 • 第四号,要求“中国政府允准所有中国沿岸港湾及岛 第四号,要求“ 屿概不让与或租与他国。 屿概不让与或租与他国。 • 第五号,要求享有操纵中国政治、财政、军事和警察 第五号,要求享有操纵中国政治、财政、 机关的权利,并把福建、江西、广东等省, 机关的权利,并把福建、江西、广东等省,事实上划 归为日本的势力范围。 归为日本的势力范围。 这是旨在灭亡中国,排斥第三国在中国扩张势力, 这是旨在灭亡中国,排斥第三国在中国扩张势力,把 中国变成日本独占殖民地的条约。 中国变成日本独占殖民地的条约。
意义: 意义: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中共“二大” 中共“二大” 时间: 时间: 地点: 地点:
1922.7 上海
革命性质: 革命性质: 民主革命 内容: 内容:
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 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第一次 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明确提 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明确提 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革命指明了方向。 革命指明了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知识点一:五四运动
1.背景
(1)政治: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对内镇压,对外卖国家),国内阶级矛盾加深。
(根
(3)阶级:无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
(4)思想: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解放。
2.经过
(1)爆发(第一阶段5月4日--6月初):
①时间:1919.5.4。
②中心:北京
③主力:学生①②③⑥⑦⒈
④口号(要求):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
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拓展延伸】
“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秘密条款。
日本帝国主义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间欧美各国无暇东顾的时机,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觐见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政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
此后日本帝国主义以威胁利诱的手段,历时五个月交涉,企图迫使袁世凯政府签订,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无理要求,这些条款称中日“二十一条”,后经中日协商,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日民四条约》”。
但须注意的是,“二十一条”不能等同于《中日民四条约》。
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被废除部分条款。
随后条约内容不断被改写,直至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后彻底废除。
⑤斗争形式:游行示威
⑵高潮(第二阶段从6月5日起):
①时间:1919.6.5
②地点:上海
③主力:上海工人
④斗争形式: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⒊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①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⒋意义:
(1)性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历史影响:
①它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
它沉重打击了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本国对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
②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序幕。
(两个标志)
【拓展延伸】
为什么以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最重要的是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军。
(2)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上看。
在五四时期,已涌现出一批拥护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等成为运动的领导力量。
他们指导运动的思想武器,已经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
(3)从时代特点来看。
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已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③它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时期,同时开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阶段。
④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精神。
五四精神作为一面旗帜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奋
知识点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1)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3)组织条件:陈独秀﹑李大钊领导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诞生:中共一大
(1)时间地点:1921.7上海,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2)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
(3)内容:
①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奋斗目标:武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③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3意义: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中国革命的面貌一新。
【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中国革命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知识小结】
中国共产党成立可归纳为“一、一、二、四”
一个标志:中国共产党“一大”。
一个实践:开展工人运动。
两个纲领:最高纲领和民主革命纲领。
四大条件:马克思主义传播、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共产国际帮助。
知识点三: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一)前提:国共合作(1924--1927)
1.条件:
(1)目标:反帝、反军阀
(2)中共:需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共三大确定国共合作
(3)国民党:孙中山屡次革命失败后的认识转变
(4)国际:共产国际帮助
2.标志: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全,大会对三民主义作了重新解释,发展为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3.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
4.成就:①1924年建立黄埔军校
【拓展延伸】
黄埔军校的组建
①时间:1924年5月
②地点:广州黄埔
③特点: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到等同地位,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④意义: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奠定基础;培养大批军事人才。
②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建立国民革命军,工农运动配合。
5.意义: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到来。
(二)高潮:1926年北伐战争。
1.条件:
政治方面:国共合作实现;1925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军事方面:整编国民革命军
后方基地: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
2.目的: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过程:①到1926年底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②1927年,广州的国民政府迁往武汉。
5.成果:①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②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6.意义: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推动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三)破裂: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1)标志:1927.4,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关系局部破裂。
1927.7,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关系完全破裂。
(2)原因:
客观:①中外反动势力的强大。
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主观:③陈独秀犯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拓展延伸】“左”倾与右倾
(1)“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等。
(2)右倾:是保守主义、机会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3)“左”倾和右倾都是主观主义。
因此,既要反“左”,也要反右。
(3)教训:认识到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和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拓展延伸】国民革命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
新三民主义并不等于三大政策,前者是纲领与目标,后者是方法与手段。
(2)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
(3)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战争胜利了;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革命最终失败了。
【知识小结】国民革命运动内容可归纳为“一、二、二、三”
一个前提:国共两党合作。
两个目标: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
两个教训:掌握革命武装和坚持革命统一战线。
三个阶段: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问题探究整合】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
项目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不同点领导阶级
[来源:学
民族资产阶级[来源:Z。
xx。
]
无产阶级[来源:学科网ZXXK]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
群众基础缺乏群众基础(主要依靠会党、
新军)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目标前途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
本主义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前途是社
会主义并实现共产主义
革命范畴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五四运动的特点
(1)革命性: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2)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
(3)爱国性:维护山东主权、青岛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4)成功性: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
3.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
(1)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2)群众基础: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
(3)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
(4)革命军队:组建国民革命军,并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