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负荷自我监测

合集下载

体育锻炼的自我检查

体育锻炼的自我检查

体育锻炼的自我检查
体育锻炼的自我检查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它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确保你的锻炼计划适合你的身体需求。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自我检查步骤:
1.身体健康检查:在开始新的锻炼计划之前,建议进行全面的身
体健康检查。

这可以包括血压、心率、体重、体脂比等基础指标,也可能包括更详细的血液检查和心电图等。

2.锻炼强度和进展的自我观察:注意自己在锻炼过程中的感觉。

如果你感到过度疲劳或者疼痛,可能是锻炼强度过大的信号。

同时,注意自己的身体是否有进步的迹象,比如更持久的力量或者更好的心肺功能。

3.睡眠和饮食:健康的饮食和足够的睡眠对体育锻炼的效果有很
大影响。

注意你的饮食习惯和睡眠质量,如果有必要,可以寻求专业的营养师或睡眠专家的建议。

4.情绪和精神状态:心理状态也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

如果你在
锻炼后感到情绪低落或者焦虑,可能需要调整你的锻炼计划或者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

5.倾听身体的反馈:身体是你最好的指南。

如果你感到关节疼
痛、肌肉拉伤或者其他不适,可能是身体在告诉你需要休息或者调整锻炼方式。

6.定期自我评估:定期回顾你的健康和锻炼进度,评估你的目标
是否达成,以及是否需要对你的锻炼计划进行修改。

最后,记住,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可能需要不同的锻炼方式。

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者担忧,最好寻求专业的医疗或健身建议。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一一、学情分析: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主要包括脉搏、心率、心脏恢复率等概念、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析:所谓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

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

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三、教学目标: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内容较多,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知识学习的特点,建议教学中可在以教师重点讲解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把有关内容的深入学习与实践课的教学相结合,如在进行实践课耐久跑的教学前,可事先要求学生对有关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知识点进行预习,而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测出跑后即刻的脉率指标,并与“适宜运动脉率”的公式计算出的自己的适宜运动脉率相对比,进而评价和调整自己练习时运动负荷。

在持续的耐久跑练习结束后,再让学生测出自己运动结束后1分钟内的脉率,并计算自己的心脏恢复率水平。

最后对怎样判断引导负荷大小内容的教学,学生一般都能看懂,建议教师结合活动园地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学习完成。

四、教学难点分析: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在体育锻炼中,运动负荷太小,还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负荷过大,则容易引起运动性疲劳,影响健康。

那怎样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呢?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

1、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初中体育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教案

初中体育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教案

初中体育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自我监测体育运动负荷的方法。

3.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我监测结果调整运动负荷,提高运动效果。

二、教学内容1. 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自我监测体育运动负荷的方法:心率监测法、呼吸频率监测法、肌肉疲劳程度监测法。

3. 运动负荷调整策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自我监测方法及运动负荷调整策略。

2. 教学难点:心率监测法的操作步骤及运动负荷调整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自我监测方法及运动负荷调整策略。

2. 示范法:演示心率监测法的操作步骤。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练习,运用自我监测方法,学会调整运动负荷。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运动负荷调整策略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体育运动负荷的分类,自我监测方法(心率监测法、呼吸频率监测法、肌肉疲劳程度监测法)。

3. 示范演示:教师演示心率监测法的操作步骤。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练习,运用自我监测方法,学会调整运动负荷。

5.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运动负荷调整策略的应用,分享实践经验。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体育运动负荷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掌握自我监测体育运动负荷的方法情况。

3. 评价学生运用运动负荷调整策略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2. 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思考如何将本次课程内容与实际运动训练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运动效果。

八、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体育运动负荷自我监测方法,如运动后心率恢复时间、血乳酸浓度监测等。

2. 讲解运动营养、运动恢复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运动训练。

3. 推荐相关书籍、网站等资源,供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

九、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内容预告:介绍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体育理论课《运动负担量的自我监测》教案

体育理论课《运动负担量的自我监测》教案

体育理论课《运动负担量的自我监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负荷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运动负荷量的自我监测方法;3.增强学生对自我身体状况的认知和关注。

二、教学内容1.运动负荷的概念和类型;2.运动负荷量的自我监测方法;3.运动负荷量对身体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运动负荷的概念和类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他们经常参与的各种体育运动。

提问:你们有没有在运动过程中感到身体疲劳或不适?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2.讲解运动负荷的概念(10分钟)介绍运动负荷的定义和含义。

分析运动负荷是如何影响身体的。

3.分类讨论运动负荷的类型(15分钟)将学生分组,让每组选择一个运动项目,讨论该项目的运动负荷类型。

每组代表介绍他们选择的运动项目及其对身体的负荷特点。

第二课时:运动负荷量的自我监测方法1.讲解运动负荷量的重要性(10分钟)说明适当的运动负荷对身体的好处。

强调过大或过小的运动负荷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2.介绍运动负荷量的自我监测方法(15分钟)解释如何使用心率、呼吸频率和主观感受等指标对运动负荷进行评估。

提供常用的运动负荷监测工具和应用的信息。

第三课时:运动负荷量对身体的影响1.分组讨论运动负荷量对身体的影响(15分钟)让学生重新分组,讨论过大和过小的运动负荷对身体的不同影响。

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2.总结运动负荷的重要性及自我监测的意义(10分钟)强调运动负荷量的合理控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解释为什么自我监测是合理调整运动负荷的关键。

四、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参与度和表现评估;2.学生对运动负荷概念和自我监测方法的理解评估;3.学生对运动负荷量对身体影响的总结能力评估。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记录运动负荷量,尝试运动负荷量的自我监测;2.鼓励学生探索其他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如睡眠质量、饮食等;3.探讨运动负荷量对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的人的影响差异。

六、教学资源1.投影仪和投影屏幕;2.运动负荷监测工具和应用的介绍资料;3.白板和黑板书写工具。

浅谈大学生课余锻炼生理负荷心率指标的自我监控

浅谈大学生课余锻炼生理负荷心率指标的自我监控

1 大学生课余 锻炼 的意义
监 控 知识 少 , 至 没有 讲 授 造 成 这 种 现 象 原 因大 甚
大学体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而课余
锻炼作 为 大学体 育课 堂 的延伸 同样 具 有重要 作 用 . 课 余锻 炼是 大学 生根 据 个人 喜 好 而进 行 的课 后 的 身体 练习形式 , 大学 生终 身体 育意 识 的形 成 能起 对
0e . 0 9 t2 0
浅谈 大学生课余锻炼生理负荷心率指标 的 自我监控
谢 冬 兴
( 东培 正学 院 广

体 育教 学部 ,广 东 广 州 503) 180
要 :运 用文献 资料 、 辑分析 等方 法 , 大学 生课 余体 育锻 炼 生理 负荷 心 率指标 自我控 制 进行探 逻 对
也导致 了学生缺 乏 自我监 控 意识 . 在 遇到课 余 学生 锻炼 负 荷 负面 问题 时 , 不是 消 极应 对 , 是 不知 所 就 措. 例如 , 伤 、 动过 量 等等 . 时 , 生 课余 锻炼 受 运 同 学
的无规 律性也 是缺乏 自我监 控意识 的表 现之一 .
21 学生缺 乏相 关 的知识 ,运动 负荷 监测 工具 缺 .
知识 浅 显 的条 件下 ,自我 监 控 的方法 提 出需要 简 单、 易行 、 相对科 学并具 有一定 指导 意义 .
3 大 学生 课余锻炼 生理 负荷 强度心 率指 标的 自我
监控
பைடு நூலகம்
31 对运 动生 理负荷强 度 心率指标 的认识 .
在 进行课 余 锻炼 生 理 负荷 强 度心 率 指 标进 行

在课余锻炼指导 中, 我们发现学生运动负荷 自
我 监控 的能力 , 以及 相 关 知识 十 分 欠缺 . 分 学 大部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教学反思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教学反思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教学反思
本堂课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脉搏并通过脉搏来判断运动负荷检测
大小的目的,由于本课涉及的知识点多、信息量大,且教学内容又具有知识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我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及时并切身体会到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和步骤。

为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
本课设计了简单的手指操和兔子舞,很大程度上使课堂与快乐同行。

课堂中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比较生疏,不太好理解,所以尽量联系生活实际,通俗易懂的讲述相关知识,今后在活动中经常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脉搏,监测自己的练习状况。

课标分析
本次课是选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四九年级全一册第一章第一节教材。

运动负荷的监测,是科学体育运动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运动负荷的基础知识,学会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对自身运动过程进行自我检测和评价,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科学锻炼。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超 量 恢 复
肌肉或者肌群在适当运动练习之后,会使肌肉产生适度的 疲劳和形态功能等等方面一定程度的下降。通过适当时间 的休息,可以使肌肉的力量和形态功能等方面恢复到运动 前的水平,并且在一定时间之内,还可以继续上升并且超 过原有水平。随休息的时间延长,又逐渐下降回原有的功 能水平。如果下一次练习是在超量恢复(肌功能上升并超 过原有水平的一段时间内)的阶段进行的,就可以保持超 量恢复不会消退,并且能逐步积累练习效果。如此,通过 反复的肌力练习就可以使肌肉体积增大,肌肉力量增强。 这就是“超量恢复”。
成人安静时的正常心率为70—80次/ 分。初中生为80—90次/分。 在运动和情绪激动的时候可以使脉搏 加快,而休息、睡觉的时候脉率则会减慢, 在参加运动时,脉搏跳动的越快,说明运动 越剧烈;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脉搏比不经 常参加锻炼的人低,而且恢复到正常水平所 需的时间也比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人短。
两种方法都要注意
轻按
台阶试验
(一)测试方法及要求 测试时找一个同伴,他将帮助你保持适当的踏跳节奏。节奏为每分钟踏30次, 共3分钟。因此,你需要2秒钟上、下各踏一次也就是说,根据节拍器的节拍, 每响一下踏一次。在测试时你应左右腿轮换做,每次上下台阶后上体和双腿 必须伸直,不能屈膝 (二)测试后,你应立即坐下,并测量运动后3个时间段的心率。 即刻10秒 1分钟至1分10秒、 2分钟至2分10秒、
负荷
休息
练习效应
工作阶段
相对恢复阶 超量恢复 段
复原阶段
二.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一)心率的生理意义
1.心率的定义: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 2.脉搏的定义:脉搏是指动脉血管壁随心脏的收缩和 舒张而发生的规律性搏动。 3.心率与脉搏的关系:在正常情况下,脉搏频率和心 率是一致的,在实践中常用脉搏来代替心率的测定。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1. 心率监测:使用心率监测器可以实时监测心率,并根据特定的心率区间来评估运动负荷。

例如,可以使用卡尔沃氏公式计算出最大心率,并根据最大心率的百分比来确定不同程度的运动强度。

2. 累计距离:累积跑步、步行、骑车等活动的距离,可以根据一定的距离和时间单位来评估运动负荷。

例如,在跑步中,可以根据每公里的时间来计算每日或每周的运动负荷。

3. 主观感受:体育和健康专家认为,个体主观感受是评估运动负荷的重要指标之一。

使用自我评估量表,如Borg RPE(Ratings of Perceived Exertion)量表,让个体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评估运动强度。

4. 加速计:加速计可以测量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并通过计算出每个时间段中的加速度和变化来评估运动负荷。

例如,使用手环或运动手表采集运动数据,评估每日或每周的运动负荷。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简便方法并不是精确的,因为它们无法较好地考虑个体的生理特征和运动史等因素,而运动的负荷也受伤害、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使用多个方法结合起来评估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负荷的概念及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3.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我监测结果调整运动计划。

二、教学内容1. 运动负荷的定义及其分类。

2. 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心率监测、呼吸频率监测、面色及出汗情况监测等。

3. 运动负荷的适宜性与安全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负荷对运动效果和身体健康的影响。

2. 讲解:讲解运动负荷的定义、分类及其重要性。

3. 示范:教师演示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如心率监测、呼吸频率监测等。

4. 实践: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监测运动负荷。

5. 总结:讲解运动负荷的适宜性与安全性,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我监测结果调整运动计划。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运动负荷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能熟练掌握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3. 学生能根据自我监测结果合理调整运动计划。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含运动负荷的定义、分类、自我监测方法等内容。

2. 心动计时器:用于测量心率。

3. 呼吸频率表:用于测量呼吸频率。

4. 面色及出汗情况观察表:用于记录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面色和出汗情况。

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2. 引导学生关注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反应,培养自我监测和调整的能力。

3.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运动负荷,确保运动安全。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实践过程中使用自我监测方法的心得体会。

2.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运动过程中因未正确监测运动负荷而导致不适的案例,引导学生引以为戒。

3. 经验分享:邀请有经验的运动员或健身教练来校讲座,分享他们在运动过程中的自我监测经验和技巧。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并能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运动计划。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注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反应,提高运动安全意识和自我调整能力。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监测》教学设计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监测》教学设计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脉搏和运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简单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灵巧运用自我检测,建立正确的运动观点。

教课要点:掌握运动负荷的监测方法教课难点:学会集理安排运动负荷教课过程导入:体育课的目的在于经过各样形式的身体练习,使学生增进健康,加强体质。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既使学生身体各器官的工作能力获得提升,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施以条件负荷,如练习密度、数目、强度、时间和达成质量,在体育课中决定了运动量的大小。

在体育课中运动负荷的大小要和学生的基本条件相适应,运动负荷过小达不到练习的成效,也不利于运动技术的提升,运动负荷过大,则会对学生的身体产生损害。

所以我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要学会运动负荷的监测方法,同时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运动负荷。

新授:一、检测运动负荷的简易方法(PPT)二、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易方法。

脉率的测定方法1.准备一块秒表; 2.找到能摸到脉搏的部位;3.运动停下来时马上测定 6 秒种的脉搏跳动次数; 4.丈量时正确地数 6 秒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再乘于 10,就是此时的脉率。

师:教师计时,学生自己切脉搏,找到自己的寂静心率成人寂静时的正常心率为 70--80 次/ 每分。

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加速。

而睡眠、歇息时则减缓。

参加运动时,跟着运动负荷的加大,脉搏跳动也随之加速。

所以,我们能够经过测定自己的脉率变化来判断锻炼负荷能否适合。

二、适合运动脉率的判断及其测定(PPT)适合运动脉率的判断人都有一个最高脉率,即便你进行特别费劲的运动,达到了最高脉率后也不可以再增添了,最高脉率和年纪、体能水平相关。

往常,比较适合的运动脉率应保持在最高脉率 50%--80%的范围内。

我们能够用以下公式计算出自己最为适合的运动脉率:适合的运动脉率 =(最高脉率—寂静时脉率)65% +寂静的脉率学生:拿笔计算出自己的适合运动脉率, 知道自己在什么样的运动负荷下你的锻炼才存心义, 在身体正常的状况下, 这类脉率也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已经掌握大多数的运动技能,也形成运动的习惯,但是,还不了解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的对运动重要作用,不能合理的的安排运动负荷,做不到科学有效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运动负荷的意义。

2、能够了解运动负荷量和运动强度与运动负荷的关系。

3、学会利用心率监测自己的运动负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运动负荷的意义。

2、难点:会根据心率调节调节自己的运动负荷。

三、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4分钟)1、体育能增进健康,有些人认为,只要参加体育运动就能增进健康,不需刻苦努力,不跟跟自己过不去,有的同学认为,体育锻炼一定要刻苦训练的越狠越好。

这两种观点,你怎么看?2、学生举手回答。

3、老师总结,讲解运动过程中的超量恢复,导入新课。

(二)提问讲解(4分钟)1、老师提问,什么是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量。

2、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讲解运动负荷相关概念。

(三)运动负荷运量,运动强度,运动负荷的关系(10)1、组织形式:全班分组讨论,分组发言,教师总结。

2、教师宣布讨论时间,和纪律要求。

3、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讨论。

4、学生分组发言5、在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归纳。

(四)运动强度的测量方法—心率。

1、教师提问,什么是心率。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心率和脉搏。

3、心率对人体的意义。

4、学生自己计算自己的最大心率。

(五)测定心率。

(7分钟)1、活动形式,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

2、学生自测腕动脉,劲动脉脉搏、颞动脉脉搏。

(六)学习怎么用心率监测自己的运动负荷。

1、教师讲解靶心率的概念。

2、学生计算出自己的靶心率。

(七)教师总结。

1、数理知识。

2、本课总结。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人教版九年级教案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人教版九年级教案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人教版九年级教案摘要本教案主要介绍如何进行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在运动场上,我们常常听到教练或运动员讲到运动负荷,但是什么是运动负荷呢?如何进行自我监测?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什么是运动负荷?在体育科学中,运动负荷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个体所受到的心理、生理和物理方面的各种刺激和影响。

简单地说,运动负荷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负荷一样,是让我们运动身体、耗费能量的标志。

二、为什么需要自我监测运动负荷?合理的运动负荷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但负荷过大则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如疲劳、身体疼痛、过度训练等,甚至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了解自己的运动负荷,进行自我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三、如何进行自我监测运动负荷?(一)测量自己的心率运动前、中和后,测量自己的心率是一种比较简单、直接的方法。

通常,运动前的心率是很平稳的,运动中的心率会逐渐升高,达到最高点后会迅速降低。

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率超过了最大心率的70%~80%的范围,就需要适当降低运动负荷。

(二)运动时感受行“感受心率”是指个人感受到的身体状况和运动强度的关系。

在运动过程中,仔细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例如呼吸急促、汗水流出、气喘吁吁等等,可以通过判断这些身体反应的轻重程度来评估运动强度。

如果感觉过度疲劳或者受伤,就需要适当停止运动。

(三)使用运动手环运动智能手环也是一种非常直接、高效的自我监测工具。

它不仅可以测量心率、计步、消耗热量等运动指标,还可以提供睡眠监测、健康提醒、社交互动等多项功能。

四、总结自我监测运动负荷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关键之一。

在运动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反应,合理控制运动负荷,注意休息,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时间和方式。

通过自我监测运动负荷,可以让我们更加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小学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自我监测是体育与健康运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效果,从而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运动计划。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测,既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本教案将以小学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自我监测的原理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自我监测的概念和重要性,学习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方法。

2. 能力目标:学会采用心率、呼吸率和体感等指标进行自我监测,能够正确记录和分析运动负荷。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身体健康的态度,增强自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我监测的概念和方法,掌握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技巧。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运动负荷,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准备图片、视频、心率计、计时器、运动器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入课题,向学生展示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引发他们对自我监测的兴趣和讨论。

2. 知识讲解(10分钟)(1)给学生讲解自我监测的概念和意义,即通过记录和分析身体指标,来评估自己的运动负荷和身体状况。

(2)介绍常用的自我监测指标,如心率、呼吸率和体感等,并解释它们与运动负荷的关联。

(3)讲解自我监测的方法和步骤,包括选择监测指标、测量和记录、数据分析和运动计划的调整等。

3. 案例分析(15分钟)展示一些实际案例,例如通过心率监测,学生可以掌握自己的运动强度是否过大或过小,从而调整运动负荷。

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案例,指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自我监测的原理。

4. 实践操作(30分钟)(1)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自我监测实验,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心率、呼吸率等指标,了解自己的运动负荷情况。

(2)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设计不同的运动项目,让学生在自我监测的情况下进行练习。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一、教学目标1.在理解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意义的过程中,知道哪些因素是影响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

2.结合体育锻炼实践经验,经过教师启发、讲解,学会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

3.经过教师讲解,学生实践模仿,学会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合理安排负荷和运动强度,学会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2.教学难点:自觉养成在体育锻炼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内容(一)合理安排运动负荷1.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运动负荷是影响锻炼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要使锻炼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就要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并在运动中根据身体与体能状况灵活地调整运动负荷,关注心理负荷。

那么,什么是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运动实践证明,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增强体能,主要是由“超量恢复”的生理机能所决定的。

因此,那种只是“出工不出力”式地锻炼,其运动负荷的刺激难以促进机体产生相应变化而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与此相反,如果锻炼的运动负荷超出了机体的承受能力,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如出现血压降低、脉搏急促而微弱、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恶心等现象,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运动负荷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增强体能和增进健康。

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是落实“健康第一”教学指导思想的体现,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重要指标。

因此,要认识与把握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通常又叫运动量,包括负荷量与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从具体的角度说,那些表示负荷量与运动强度的要素,均可称为是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索。

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认识运动负荷的概念,了解影响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理解运动的量和强度的关系,明确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意义,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而体育课必须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特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是由体育课教学的特点决定的。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PPT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PPT

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的推算公式: 最大心率=220-年龄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 的自我 监测》 (共22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 的自我 监测》 (共22张PPT)
(三)运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1)运动时适宜心率的确定 在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发展心肺功能的锻炼时,
常用靶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靶心率是指锻炼时采用强度所对应的心率范围。 靶心率=最大心率×强度百分比
超量恢复
在身体锻炼中,有机体在承受了一定的运动负 荷后会因能量的消耗而产生疲劳。经过一段时间的 休息和营养的补充,体内的能量物质和身体机能水 平才能得以恢复。在反复的刺激--恢复--刺激下,如 果运动负荷恰当,机体不仅能恢复到原有的水平, 而且能出现超过运动前的能量储备和机能能力,这 就是生理上的超量恢复。经常地超量恢复并合理地 安排运动负荷和休息间隔,体质就能逐步得到提高。
60%
110次/分
50%
• 研究表明,锻炼强度小于50%时,没有明显的锻炼效果, 大于80%则容易损害身体健康。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 的自我 监测》 (共22张PPT)
活动四: 想一想,适宜的锻炼强度应该是多少?
适宜的锻炼强度应在50%——80%之 间,对应的运动心率应在110——160次/ 分之间。
3、动一动。运动停止后即刻10秒的脉搏数,乘 以6进行换算。 4、对比安静时的心率和运动后心率发生什么样 的 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 的自我 监测》 (共22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 的自我 监测》 (共22张PPT)
(2)心率的生理意义
一般情况下女性比男性快,儿童比成人快。成人安 静时的正常心率为70~80次∕分。初中学生为80~90次∕分。

水平四(七年级)体育《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说课稿

水平四(七年级)体育《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说课稿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说课稿
1.教学内容: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2.学情分析:
七年级202、203、204三个班体育课教学,学生正处理生长发育关键时期,活泼好动,爱好体育运动锻炼,因此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能让学生学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运动负荷,对其体育运动锻炼有很大的帮助性,本节课主要包括脉搏、心率、心脏恢复率等概念、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内容。

3.教材分析:
所谓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

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

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4.教学目标: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内容较多,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知识学习的特点,建议教学中可在以教师重点讲解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把有关内容的深入学习与实践课的教学相结合,如在进行实践课耐久跑的教学前,可事先要求学生对有关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知识点进行预习,而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测出跑后即刻的脉率指标,并与“适宜运。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正确的运动负荷对于达到健身效果至关重要。

如何检测运动负荷呢?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方法。

一、心率检测法
心率检测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在运动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手动检测或佩戴心率监测器来测量自己的心率。

一般来说,运动强度越大,心率也会随之增加。

基于这个原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心率来判断运动负荷是否过大或过小。

二、RPE法
RPE法全称为“自我感知运动强度评价法”,是一种通过主观感受来评估运动负荷的方法。

在运动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评估运动的强度,并将其转化为0-10的数字。

一般来说,数字越高,运动强度越大。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调整运动强度,确保达到适当的运动负荷。

三、VO2max法
VO2max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最大摄氧量来评估运动负荷的方法。

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最大运动强度下摄取氧气的最大值。

通过测量最大摄氧量,我们可以得出自己的运动能力,并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调整运动强度,达到适当的运动负荷。

四、血乳酸测量法
血乳酸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血液中乳酸浓度来评估运动负荷的方法。

在运动强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人体会产生大量乳酸,导致血液中乳酸浓度升高。

通过测量血液中的乳酸浓度,我们可以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是否过大。

以上是几种简便的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运动负荷的检测。

在进行运动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调整运动强度,避免受伤或过度疲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睡眠
按摩
或者对于再次参加 锻炼感到厌恶等不 良症状,则说明运 动负荷过大,这时 候就需要我们好好 休息调整。
同学们下去以后,试着测下自己平常运动 的负荷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给自己制定 一个在合理运动负荷下的运动计划。
在确定运动负荷强 度时可以用心率 间接地表示运动 强度。为此运动 医学专家指定如 下标准
运动心率
研究表明, 锻炼强度小于 50%时,没有明显的 锻炼效果,大于80% 则容易损害身体健康。 所以适宜的锻炼强度 应在50%—80%之间, 对应的脉搏应在110160次/分之间 160次/分 140次/分 120次/分 110次/分
在运动刚刚结束后的一分钟内,是心脏恢复的重要时期。在这一 分钟内,如果你的心脏恢复的越快,说明你的心脏功能越好。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运动后一分钟内的心率,来衡量自己的 体能水平。 运动后心脏恢复率测定的方法及要点: 心脏恢复率=(运动心率—恢复心率)/10
心脏恢 复率水平 评价参考 标准
2 2—3 3—4 4—6 7以上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一、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二、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及其测定 三、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 四、怎样判断运动 心分 率钟 的 跳 随着心脏的跳动,我们可以在特定部位皮
肤表面可以摸到的动脉搏动称为脉搏
腕脉
颞浅动脉
颈动脉
在正常情况下,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即脉率) 和心率是一致的。 成人安静时的正常心率为70—80次/分。学龄儿童 为80—90次/分。 在运动和情绪激动的时候可以使脉搏加快,而休息、 睡觉的时候脉率则会减慢,在参加运动时,脉搏跳动的 越快,说明运动越剧烈;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脉搏比不经常参加锻炼的 人低,而且恢复到正常水平所需的时间也比不经常参加 锻炼的人短。
(二)、自我感觉判断法
对于运动负荷安排的是否合理,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主 观感受来判断,在锻炼以后,经过合理的休息后感到全身 舒服,精神愉快,体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良好,说明 我们的运动负荷安排比较合理。
温 水 浴
相反,如果感 到十分疲劳,四肢 酸痛,若到第二天 早晨仍然没有消除, 还出现心慌、头晕, 没有食欲,睡眠不 好,
三、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 测定
我们持续长时间运动以后,心脏 分两个阶段恢复。 在最初阶段,也就是一分钟左右 的时候心率急剧下降,接着会维持一 定的状态,然后再慢慢恢复到安静时 的心率。
运动后心率恢复图
心 率 ( 次 分 )
200 150 100 50 0
0 1 2 3 4
0 1 2 3 4
/
运动后的时间(分)
运动强度
80% 70% 60% 50%
二、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及 其测定
一般情况下,青少年,最高脉率一般为200次/分; 经常锻炼、体能好的青少年,最高脉率可达到220次/分。 通常,比较适宜上的运动脉率应保持在最高脉率50%— 80%的范围之内。
适宜的运动脉率计算公式: 适宜运动脉率=(最高脉率—安静时脉率)65%+安静时脉率
(二)脉率的测定方法 1、准备一块带秒针的表 2、找到能摸到脉搏的部位 3、运动停下来时即可测定6秒钟的脉搏跳动的次数 4、测量时准确地数6秒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再乘以10,就是 此时的心率
(三)注意的问题
由于刚刚停止运动后的一分钟内心率下降 得特别快。一次,运动停止后,要准确测定即 刻脉搏,需要实现进行必要的练习,比较熟练 地掌握测定脉搏的方法。否则会延迟测定即刻 脉搏的时间,造成测定结果不准。
不好 可以 好 优秀 非常优秀
四、怎样判断运动负荷 大小
(一)、用晨起安静脉率判断运动负荷大小
• 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体育锻炼后我们的心脏机能会增强;安 静时的脉率应该逐渐减少。 • 如果,安静时脉率反倒增多了,就表示我们的运动负荷大。 • 如果第二天早晨安静时的脉率超过前一天早晨的安静脉率, 则说明运动负荷太大。 •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晨起安静时的脉率来判断运动负荷 的安排是否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