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上评估测试历史试题
【2020年新高考总复习试题精选(附带详细解析)】1模考-历史
和平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查历史学科试卷和平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性评估检测历史学科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Ⅰ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C D D C D C A C D B C B B D 15.A.1分;B.0分;C.1分;D.3分Ⅱ卷共3题,共55分。
16.(20分)(1)主要表现: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西方近代科技文化开始传播到中国。
(“西学东渐”)(2分)背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东方封建社会的逐步衰弱。
(任意三点得6分)(2)“五四”前,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
如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康有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
(倾向2分,史实各1分,共4分)“五四”后,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如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各1分,共2分)(3)特点:由最初排斥到逐步接受甚至全盘西化;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相连。
(每点2分,共6分)17.(20分)(1)特点:商业资本直接参与制造业;产品直接面向市场;生产形式主要是包买商制;农村农业和乡村工业并重(二元制)。
(每点1分,共4分)影响:促进了农业工业化、商业化的发展;增加了农民家庭收入,提高了消费能力;扩大了制造业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等有利条件。
(1点2分,3点5分,答出4点可得6分)(2)不同之处:商业资本没有和制造业结合起来;市场和市场主体始终没有得到独立自由的发展空间。
(各2分,共4分)原因: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统治者厉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传统伦理和重土观念的影响;特许经营和官商制度破坏了市场机制的正常发挥。
(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18.(15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
天津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天津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1946—1948年间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国所占份额平均分别为27%和51%;1950—1951年期间,中美贸易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中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也处于瘫痪状态。
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因素是A.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B.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C.马歇尔计划的实行D.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
明清时期,粮食多由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
这一变化反映了A.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B.区域经济多样性日益突出C.长途贩运贸易艰难起步D.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3.1894年7月2日,一家商行在《天津早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
材料反映了A.物质生活的时尚发生变化B.维新变法使生活观念转变C.报纸开始刊登商业广告D.市民衣食住行基本西化4.1961年,约翰·肯尼迪当选美国第35届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
这说明A.美国进入以高新技术和信息化为支撑的新经济时代B.冷战思维影响了美国政府的决策C.分权制衡原则得到一以贯之D.政府大规模削减民众福利5.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则都降低到3%以下。
这说明A.生产关系的改造工作已经完成B.“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超额完成C.国营、集体经济已占主导地位D.重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6.下表是20世纪70年代末,欧洲各国国有化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全部就业和全部投资三项指标中所占比例简表。
天津市和平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上学习阶段性评估检测试题
天津市和平区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线上学习阶段性评估检测试题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l.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A。
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
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2.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
这一理念是A.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B.完善中央集权是政治改革的基本诉求C.严格限制地方政府自主性D.强化君主集权是古代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3.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对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
这说明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C.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D。
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4.《罗马法史》载:“‘万民法’概念有着双重的含义:一个是理论上的含义,它的根据是存在一种所有民族共有的法并且认为自然理由是这种普遍性的基础;另一个是实在的和具体的含义,它指的是产生于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关系的那种罗马法体系。
”据此判断该法A。
注重形式,侧重国家事务B.标志着罗马法学的成熟C.适应了帝国时期的要求D.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5.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历史试题
温馨提示:考试用时l50分钟。
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00分。
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注意事项: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班固曰:“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
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材料表明A.在起用董仲舒之前,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确立B.举孝廉、兴太学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儒学地位C.武帝拜董仲舒为相后,实行了一些尊儒措施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2.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属官的魏征,对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皇帝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该敕书终没有颁下施行。
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
此外,尚书省的奏抄也都要经过门下省审驳。
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A.门下省在日常政务中居枢纽地位B.唐代初期皇权与相权形成制衡C.门下省具有独立的行政决策权力 D.三省制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制3.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
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
这表明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C.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D.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4.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该条款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5.法国历史学家高弟说:“维新派的重大错误就是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要同时把所有的政权机构都抓在手里,……他们简单地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胃量和消化力在三个月之内都给吃了,这样它就被扼杀了。
2020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历史试题
和平区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查历史学科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但秦朝建立后,面对空前扩大的统治区域,却采用了郡县制。
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 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B.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C. 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D. 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答案】C2.王昶在《军机处题名记》所载,“内而六部各卿寺及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则十八省及边疆将军、办事大臣,迄于属国,有事无不综汇”。
材料表明军机处A. 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B. 是国家重要的监察机构C. 是权力最大的决策机构D. 是国家重要的军政部门【答案】D3.《全球通史》中说:“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这种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A. 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B. 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C. 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D. 经济结构方面存在差异【答案】D4.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
这表明清代中期A.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 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答案】C5.有学者研究发现,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在梵文佛经的汉译过程中,中国“孝道”观念被大量人为注入佛经,如汉译《菩萨戒本》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
”再如佛经《善生经》中的“凡有所为,先白父母”和“父母所为,恭顺不逆”。
这主要是因为A. 佛教与儒家思想有共同点B. 佛教丰富了儒家思想C. 儒释思想岀现融合情况D. 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答案】D6.梭伦进行民主改革时,贵族会议和执政官委员会的权力似乎并未被削弱。
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卷 天津卷 (含答案)
历史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7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1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单项选择题I:1~13题,每题3分,共39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
这意味着私田()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2.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
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
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3.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
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4.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5.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
天津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质量调查(一)历史试题 (含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20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D 2.C 3.A 4.C 5.D 6.B 7.C 8.D 9.D 10.D 11.B 12.D 13.C14.C(3分);A(2分);B(1分);D(0分)15.A(3分);B(2分);D(1分);C(0分)非选择题(共3小题,16题18分,17题21分,18题16分,共55分。
)16.(18分)(1)思想主张:“王朝革命”思想;(2分)理由:孟子将“仁”和“义”规定为君主的义务,如果君主不履行其义务,也就失去了做君主的资格,成为人们讨伐的对象,推翻暴政的“王朝革命”也就成为顺天应人的合理之举。
(2分)(2)继承:肯定孟子革命论。
(2分)发展:孟子认为只要君主违反了“仁”“义”道德,就可以推翻。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但并不反对君主制。
(4分)价值:抨击君主专制制度;(2分)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2分)(3)关系:主仆关系,君为仆人,民为主人。
(2分)继承与发展:反对君主专制、以民为本、主权在民思想等(言之有理,任意两点,2分。
)17.(21分)(1)特点: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便于携带;民间产生;官府发行;流通于局部地区。
(言之有理,任意四点,4分。
)原因:宋代商业经济繁荣;商人信用关系良好;四川川峡一带交通不便;铜钱太重,不易携带;政府的推动;客观需要。
(言之有理,任意四点,4分。
)(2)意义:统一华北、华东、西北解放区财经;支援解放战争;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3分)不同: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时是解放区的货币,现行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2分)原因: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时,解放战争正在进行,新中国还没有成立。
(2分)(3)特点:酝酿时间长;准备充分;法国、德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成员国之间的协商。
(言之有理,任意三点,共3分。
)背景: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的强大和冷战;日本经济崛起;欧共体到欧盟的成立;经济全球化趋势。
天津市和平区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线上评估测试历史试卷(Word版,无答案)
第I卷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吋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
据此可知,孔子A. 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 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 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 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2.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
这一理念是A. 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B. 完善中央集权是政治改革的基本诉求C. 严格限制地方政府自主性D. 强化君主集权是古代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3.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对知识分子政策。
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
这说明A.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 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C. 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D. 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4.《罗马法史》载:“'万民法'概念有着双重的含义:一个是理论上的含义,它的根据是存在一种所有民族共有的法并且认为自然理由是这种普遍性的基础:另一个是实在的和具体的含义,它指的是产生于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关系的那种罗马法体系。
”据此判断该法A. 注重形式,侧重国家事务B.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成熟C. 适应了帝国时期的要求D. 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5.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6.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
2020届天津市和平区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天津市和平区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
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
这一变化说明A. 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B. 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C. 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D. 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先秦时期的文化融合。
“内诸夏而外夷狄”中“诸夏”指中原地区,“夷狄”指少数民族,这是“华夷之辨”思想的具体反映,它具有以华夏为中心甚至歧视少数民族的色彩。
其后孟子提出“用夏变夷”的概念,发展了儒家民族思想,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说明战国时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单纯强调“华夷之防”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故A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从孔子的“华夷之防”发展到孟子的“用夏变夷”,其实都在坚持夷夏观念,并未放弃,故B项不符合题意;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各有所长,C不符合题意;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民族观,适应了时代需要,并未背离孔子的民族观,故D项不符合题意。
2. 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
”该措施()A. 阻碍了经济发展B. 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C. 动摇了农本观念D. 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秦朝统一度量衡影响的认识与理解。
“为器同物者,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说明制作同一种器物,规格必须一样。
这样的规定有利于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3.赵翼的《陔余丛考》载:“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
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
”由此说明( )A. 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B. 行省制度开始于金代C. 行省制度具有继承性D. 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
天津市和平区2022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历史试题答案
天津市和平区2022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历史试题答案对于历史学科,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掌握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并通过核心素养加以落实。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了解并理解、掌握的学科核心概念、基本方法、重要思想、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所代表的历史文化要素及其发展规律,能够形成历史文化观念和历史思维方法的基础。
核心素养具有以下重要作用:第一,能够准确识记和理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核心概念,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与主线;第二,能够对所学历史知识与方法进行深入理解与有效运用;第三,能够理解把握重要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人物,从而形成有历史价值的结论;第四,能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解决具体历史问题。
一、考查历史知识,要求对相关知识进行识记,并能运用;要求能够正确解读历史知识,并能进行运用。
考查历史知识时所考查的主要是历史概念、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相互关联,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想在学习中学历史知识的同时掌握好历史技能,就要从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高中历史教学目标、教材进行分解,在历史学习中掌握历史知识、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历史实践中感知、理解相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规律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学生对历史发展趋势(历史知识的本质、历史规律和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不同层面、不同方面历史知识和历史现象认识水平(即通过大量地学习历史知识和掌握一定知识所达到的知识结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等多方面要求)。
),进而培养良好的历史素养。
二、考查历史学科素养,要求对历史核心概念、基本方法、重要思想、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等进行理解、探究,并能运用;同时,能够通过核心素养的落实使学生形成对历史学科的整体认识和分析问题能力。
2020年高考历史天津卷-答案
天津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答案解析第Ⅰ卷1.【答案】D【解析】井田制下,村社成员要随着份地的定期交换而变动住所,“三年一换土易居”意味着村社成员只是份地(私田)的临时使用者,没有所有权,私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D项正确;井田制下无论公田、私田(土地)都不能买卖,A项错误;村社成员随着份田变动而更换居所,并不意味着要将全部收获物上缴国家,B项错误;村社成员耕种的份地并不固定,不是份地的主人,私田与传统的自耕农经济不同,不属于小农经济范畴,C项错误。
2.【答案】C【解析】北宋时由北朝民歌整理发展而来的乐府诗《木兰诗》中,载有“策勋十二转”这一唐代奖赏军功的说法,体现出其在流传过程中融入了新的历史内容,C项正确;《木兰诗》由北朝民歌发展而来,其中虽有唐代奖赏军功的表述,但记载的并非“政治制度的变迁”,A项错误;《木兰诗》由北朝民歌加工发展而成,不是宋代文人的创作,B项错误;《木兰诗》作为北朝民歌,经唐代传诵,宋代加工,有一定的史料价值,D项错误。
3.【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宗族内部注重社会教化和乡规里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化认同,因此古代乡村基本实行自治,故B正确;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不是乡村实行自治的必然原因,故A错误;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远未达到健全完备的地步,故C错误;“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说明乡村依然受政府的管控,故D错误。
4.【答案】C【解析】在鼠疫肆虐之时,《大公报》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并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民众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故C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对官方的影响,故A说法错误;“开启了”说法欠妥,材料信息无法确定对疫情的专业研究是从此时开始的,故B错误;报刊宣传无法控制疫情的爆发,故D错误。
5.【答案】D【解析】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31年日本又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三省,《良友》重刊此画并呼吁“国难日亟”警醒国人不要让甲午惨剧重演,激励民众共御外悔,故选择D项;“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排除A项;1894年甲午战争不是时事,是旧事,排除B项;九一八已经发生,无法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排除C项。
2020届天津市和平区二模历史试题
和平区2020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调查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
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
这一变化说明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2.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
”该措施A.阻碍了经济发展B.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C.动摇了农本观念D.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3.赵翼《陔馀丛考》载:“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
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
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
”由此说明A.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B.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C.地方管理具有继承性D.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4.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
此项规定主要反映了罗马法旨在A.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B.强调天赋人权C.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促进社会公平5.18世纪以前,欧洲人的食物主要来源于谷物的供应,而此后土豆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物体系,而日益成为了餐桌上的新主食。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美洲地区的开发B.香料用品的大量输入C.商业革命的发展D.民众生活的不断提升6.法国历史学家高弟说:“维新派的重大错误就是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要同时把所有的政权机构都抓在手里,……他们简单地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胃量和消化力在三个月之内都给吃了,这样它就被扼杀了。
”高弟认为维新变法运动A.没有对中国产生影响B.因操之过急导致变法失败C.渴望夺取慈禧的权力D.采取的措施不适合中国国情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导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政体格局。
天津市和平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上评估测试试题(含解析)
A. 注重形式,侧重国家事务
B。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成熟
C。 适应了帝国时期的要求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每一个党员要从握枪的农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我们要学会管理城市的经济建设”“这是进京赶考”可知这是毛泽东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来的,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从乡村转向城市,故选B;A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内是国民党统治,没有“进京”,不符题意,排除;CD是建立政权后,中心已经在城市,与“进京赶考"也不符,排除.
2.秦汉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这一理念是
A。 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B。 完善中央集权是政治改革的基本诉求
C。 严格限制地方政府自主性
D。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答案】D
【解析】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属于专制主义的内容,这一过程体现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的不断强化君主集权、削弱相权的理念,故D项正确;“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不是中央机构改革的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君主专制不是中央集权,故BC项错误.
D. 成为罗马成文法 起点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它指的是产生于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关系的那种罗马法体系"可以判断出该法是万民法,它产生于罗马帝国时期,适合于罗马境内的各族人民,因此C项说法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西塞罗提出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自然法理念,标志上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B与材料无关,排除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出现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D.
2023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历史试卷含答案
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汤灭夏之后,称颂禹“久劳于外,有功于民”,并且继续祭祀夏朝确立的土神。
周武王灭商之后,封武庚(纣王的儿子)于朝歌(今河南淇县),以主殷商的祭祀。
商汤周武王这样做,旨在A.减少政局动荡B.承袭前代制度C.构建政治认同D.形成官僚政治2.“飞天”诞生于印度,后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壁画“飞天”结合了道教“羽人”的形象和汉族传统服饰褒衣博带的风格,到隋唐时期披着佛教大巾、穿上长裙的“飞天”普遍存在。
这说明A.敦煌壁画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B.敦煌壁画具有浓厚的异域特色C.三教合一促进文人画的形成发展D.文化的交流交融推动艺术发展3.《宋史·户婚律·婚田入务》记载:“所有论竞田宅、婚姻、债负之类,取十月一日以后,许官司受理,至正月三十日住接词状,三月三十日以前断遭须毕,如未毕,具停滞开狱事由闻奏。
”材料反映了宋代A.司法审判程序具有很大随意性B.冗官问题造成审判效率低下C.以农为本的传统立法价值取向D.主地兼并导致社会矛盾尖锐4.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上述材料表明我国中央政府A.开始管辖东北地区B.努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C.开始管辖西藏地区D.运用法律手段管辖边疆5.上古时期西亚地区的跨区域贸易,沟通了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印度河流域、中亚地区、安纳托利亚、东地中海沿岸以及埃及和希腊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和平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上评估测试历史
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
据此可知,孔子
A.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B.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C.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2. 秦汉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
这一理念是
A.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B.完善中央集权是政治改革的基本诉求
C.严格限制地方政府自主性
D.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3. 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
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
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
C.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
4. 《罗马法史》载:“‘万民法’概念有着双重的含义:一个是理论上的含义,它的根据是存在一种所有民族共有的法并且认为自然理由是这种普遍性的基础;另一个是实在的和具体的含义,它指的是产生于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关系的那种罗马法体系。
”据此判断该法
A.注重形式,侧重国家事务
B.标志着罗马法学的成熟
C.适应了帝国时期的要求
D.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5.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同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在提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6.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
”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B.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C.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D.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7. 如图为某学者所描绘的1700年以来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曲线图。
其中与美国相符的是
A.①B.②C.③D.④
8. 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
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9. 1921年《中华女界联合会改造宣言》中说:“要求得入一切学校上学,与男子受同等教育……要求女子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及从事其他一切政治活动的权利;男女同工同酬等。
”导致上述思想主张产生的因素有
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近代国家建立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 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
上述政策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维护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
C.意在扩大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1. 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
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主要是说巴黎公社起义时
A.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B.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D.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12. 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
出现“传统外变”的内在根源是
A.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明显D.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13.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委员会上提出,“从现在起,每一个党员要从握枪的农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我们要学会管理城市的经济建设,从工业、交通、银行、货币、市政管理等各方各面都要学习。
这是进京赶考,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准备好执政这个大考试。
”据此可知,该会议指
A.中共七大B.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14. 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
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
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
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
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
15. 当前正在兴起的一种“反全球化”浪潮,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此起彼伏的贸易保护主义,到英国脱欧,再到推翻区域自贸协定,乃至退出世贸组织,逐渐从民间非主流呼声变成美国总统特朗普等政客堂而皇之的说法。
这主要反映了
A.全球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B.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一把双刃剑C.贸易保护主义日渐抬头D.发达国家完全掌控着全球化进程
二、材料分析题
16. 古代官僚机制是帝国运行的重要支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它名。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
材料二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
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材料三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
论者徒就君相权力表面之分划而谓唐制为汉制之退步,恐未得设立制度之真情。
——据孙国栋《唐宋史论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的中央官制,概述其组织形式。
(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代官僚机制运行方式的利弊。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主要因素。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
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
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两方面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一化三改”的内容。
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1956年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主要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改”是哪三个方面的改造。
概括“三改”的历史意义。
(4)综上,体现了唯物史观那一基本原理?
三、论述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
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
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
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