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钟听课评课记录(2020年10月整理).pdf
《花钟》听课评课记录

《花钟》听课评课记录《花钟》听课评课记录一、猜谜语导入,揭题。
问题设置:课文向我们介绍的花钟是怎么样的呢?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讨论。
生:许多花聚在一起,像钟的样子,这就叫花钟。
师:课文哪一段告诉我们了呢?出示第三段: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钟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指导读好这个长句子。
三、重点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把花名画下来。
2、画花名——读花名——分句朗读每种花的`姿态的句子,图文互印——指导初读。
3、设置问题:把写花开放的语句划下来。
生自由圈画。
4、教师引着学生齐读划出的语句。
5、指导朗读,读中理解:你能把不同的花开放的不同样子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
A、指导读句子: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理解词语:欣然怒放。
B、指导读句子: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生:一开花就马上谢了。
引出成语:昙花一现。
C、指导读句子: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6、自由读,再读读其他的花。
7、师生合作齐读第一段。
8、配乐齐读第一段。
9、关注时间词,思考读。
问:你有什么发现生:“左右”这个词语用得好。
生:写时间的词不是数学字。
生:这些时间词语都是写花的时间。
教师随机引导:看看时间词的位置有什么区别生:有的在句子前面,有的在句子后面。
10、词语盘点: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欣然怒放……11、积累语段,诵读。
12、迁移运用,选择以下一种花模仿课文写一句话。
A、蒲公英早上六点B、荷花上午八点左右C、茉莉傍晚五点左右生自由写,交流。
生:早上六点,蒲公英绽开了金色的笑脸。
生:早晨六点,蒲公英撑起一把把小伞。
《花钟》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花钟》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这是一节关于《花钟》的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文字记录了整个课
堂的教学过程和老师的点评。
今天我们进行了关于《花钟》的第一课时教学。
在开场时,我向
学生展示了这本书的封面,并简单介绍了作者、故事背景等基本信息。
接着,我请学生翻开第一页,一起读起了第一幕的故事内容。
我鼓励
学生多参与,大声朗读文本,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在课堂互动环节,我设计了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人物
之间的关系,探讨主题和意义。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我及时指
出他们的亮点,并提出一些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结束部分,我进行了课堂点评。
首先,我夸奖了学生们在课堂上
的表现,肯定了他们的思考和回答。
然后,我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希望学生们在下节课中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花钟》这部作品,加深对
文本的理解。
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学生们在关于《花钟》这一文
学作品上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能
够继续保持这样的学习状态,更好地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花钟》评课记录

《花钟》听课评课《花钟》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文字生动,语言优美。
被牟老师讲的很美,正如文中所说的鲜花朵朵,芬芳迷人。
作者笔下流露出的文意,就像生动活泼的孩子们,千姿百态。
本课将文章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使人收获良多,学以致用。
一、品读环节非常清晰本节课的重点在于体会作者第二小节的语言。
首先,牟老师先让孩子们找出难读和难懂的一小节,让孩子们先读通顺。
并且随文识字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不错的教学方法。
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做表情更是妙趣横生、生动活泼,接着出示两句语言不同的话:一句是没有修饰的普通句子,一句是课文原句,让孩子们进行句式比较,初步体会文本的美丽之处;然后,让孩子们找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这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在老师这样适时的点拨中,让孩子们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比如,在讲到万寿菊的欣然怒放时,对孩子们说,热情一点儿;生读不出感觉时,老师又加上一些动作,促进孩子们的理解水平。
在讲“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时,老师说,笑得再甜一点儿,找学生做出笑脸的表情,孩子们个个都露出了可爱的笑脸。
简简单单的一个小动作表情,让孩子们原有的理解的水平,更加进了一大步。
孩子们读课文不清楚时,老师及时制止,让他试着再读一遍。
逐句学习完第二小节时,让孩子们齐读课文,此时,生并没有读出刚开始的感觉,而且语速过快。
老师马上喊停,提醒孩子们像刚才那样读课文才会更动听,于是,效果就出来了。
二、评价语丰富整堂课的语言,都显得紧凑,尤其是老师的评价语,及时的给孩子们鼓励,让孩子们感觉到了兴趣。
孩子读书读的不够好,但是能读下来,老师便说:“真不错,能读通顺了”。
读好了的学生,老师会说:“非常了不起,读得很感情。
”给了孩子们鼓励,上课也更积极了。
在孩子们回答问题时,老师都不忘说一句:“还有谁想起来试试呢?”更是激发了更多孩子的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花钟》评课稿

《花钟》评课稿授课者:姚欣玲评课者:罗赛飞《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欣玲为我们展示了第一课时的教学.。
这堂课孩子们和老师的表现都不错,欣玲是个素质非常高的老师,这节课上她有好多方面做得很好。
1、教态自然、大方、很具有亲和力,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不会感到有压力,所以能够畅所欲言。
2、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恰当,教学流程清晰流畅。
先是初读整体了解课文,然后是认识生字,再就是重点抓住第一段的品读。
3、课件制作精美,课始五彩缤纷的花的图片,一下子把孩子们和听课的老师带入了一个花的世界。
6、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孩子们质疑问难,培养孩子们提问的能力。
拓展练习,补上开花状态的词句,培养孩子们语言运用能力,孩子们思维广阔,说得也很棒。
5、对字词的教学非常到位,学生能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进行字词的训练。
总之这是一堂很实在的语文课。
两个小小的建议:课文中描写花的句子,作者用词丰富,尤其是动词的运用。
(牵牛花吹起了小喇叭,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万寿菊欣然怒放,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昙花含笑一现......)我觉得可以抓住这些动词,让学生圈出来,体会用词的美妙,学生对拟人句的运用可能感受更深。
然后是在补充完两种花的描述后,教师又安排了几次朗读,感觉学生后面的朗读还不如之前了。
我觉得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熟读,试着背诵这部分,再完成课后的填空,也许来得更实在。
篇二:评课稿《花钟》《花钟》评课稿长岭镇中心小学田春苗今天听了朱老师的《花钟》一课,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一篇科普小品文,课文用生动而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各种各样的花开放的时间。
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带有浓重科学性的阅读文章,也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
教学难点是阐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
回顾朱老师整个教学过程,我特别欣赏她的这几点做法:一、老师注重课件的运用,让学生在欣赏花儿美丽的样子时,在课件的展示中感受课文语言之美,进一步激发情感,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对花的喜爱,以便于新课的学习。
《花钟》听课评课记录

《花钟》听课评课记录课堂主题:《花钟》授课班级:六年级授课时间:40分钟课程安排:1.课前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花钟的图画,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兴趣,并询问学生他们对花钟的了解。
2.课文阅读(15分钟):由学生分成小组,轮流朗读课文并提问;教师辅助解读生僻词汇和长难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3.示例分析(10分钟):学生们把刚才阅读的内容进行分组分析,提取出关键信息:A.花钟的制作原料B.花钟的特点和功能C.花钟的文化背景D.花钟的历史渊源4.小组合作探究(5分钟):学生分组完成相关问题的探究任务,例如,为什么用“花”来制作钟?花钟在外国有类似的传统吗?如何制作自己的花钟等。
5.学生展示及讨论(5分钟):每个小组成员从不同角度分享他们的探究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进行正确答疑和引导性提问。
6.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抓住学生们关注的焦点,强调花钟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文化传统中所承载的意义。
7.课后拓展:布置相关的任务作业,如制作一个花钟的模型,借阅相关的书籍进行进一步了解等。
评课记录:这堂课在导入部分的设计上,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展示图画和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整体导入环节过渡自然。
接下来的课文阅读环节,教师通过学生轮流朗读和提问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另外,教师的辅助解读也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示例分析环节设计巧妙,通过分组分析,让学生主动提取课文中的关键信息,使他们对花钟的特点和功能、花钟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整堂课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探究和学生展示及讨论环节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特别是学生展示及讨论环节,学生们能够通过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展示个人观点和发表意见,让学生们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总体评价:这堂课的设计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机智,促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花钟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花钟》评课稿

《花钟》评课稿授课者:姚欣玲评课者:罗赛飞《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欣玲为我们展示了第一课时的教学.。
这堂课孩子们和老师的表现都不错,欣玲是个素质非常高的老师,这节课上她有好多方面做得很好。
1、教态自然、大方、很具有亲和力,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不会感到有压力,所以能够畅所欲言。
2、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恰当,教学流程清晰流畅。
先是初读整体了解课文,然后是认识生字,再就是重点抓住第一段的品读。
3、课件制作精美,课始五彩缤纷的花的图片,一下子把孩子们和听课的老师带入了一个花的世界。
6、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孩子们质疑问难,培养孩子们提问的能力。
拓展练习,补上开花状态的词句,培养孩子们语言运用能力,孩子们思维广阔,说得也很棒。
5、对字词的教学非常到位,学生能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进行字词的训练。
总之这是一堂很实在的语文课。
两个小小的建议:课文中描写花的句子,作者用词丰富,尤其是动词的运用。
(牵牛花吹起了小喇叭,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万寿菊欣然怒放,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昙花含笑一现......)我觉得可以抓住这些动词,让学生圈出来,体会用词的美妙,学生对拟人句的运用可能感受更深。
然后是在补充完两种花的描述后,教师又安排了几次朗读,感觉学生后面的朗读还不如之前了。
我觉得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熟读,试着背诵这部分,再完成课后的填空,也许来得更实在。
篇二:评课稿《花钟》《花钟》评课稿长岭镇中心小学田春苗今天听了朱老师的《花钟》一课,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一篇科普小品文,课文用生动而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各种各样的花开放的时间。
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带有浓重科学性的阅读文章,也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
教学难点是阐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
回顾朱老师整个教学过程,我特别欣赏她的这几点做法:一、老师注重课件的运用,让学生在欣赏花儿美丽的样子时,在课件的展示中感受课文语言之美,进一步激发情感,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对花的喜爱,以便于新课的学习。
花钟听课评课记录

花钟听课评课记录第一篇:花钟听课评课记录《花钟》听课评课记录《花钟》听课记录:在教学《花钟》一课时,教师根据教材的需要,在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要的同时,在上课伊始,教师就创设了吸引学生的情景,播放多媒体课件──各种鲜花并配有欢快的新疆维吾尔族音乐,将学生很快带入情境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情感得到激发,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示范作用。
在课堂中适时播放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为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贵有疑,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出,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花钟”这个词在学生眼中是陌生而又新奇的。
疑问是自然生成的。
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设计这一环节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同时也是对学生尊重的表现。
这个问题问得好。
通过让学生反复读,反复思考和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同样都是花开了,课文中的用词是非常的丰富多彩、生动形象。
阅读对于学语言的意义不仅在于读懂了你正在读的东西,而且更在于从阅读中学习别人的修辞造句,学习别人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
学习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文字对花进行丰富精妙的描述,体会语言文字的内涵,使学生启迪心智、放飞心灵、陶冶性情、提升精神,更加完美,从而更加体现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语文课要体现出它的工具性,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更加扎实。
“注重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是读。
《花钟》评课稿(3篇)

《花钟》评课稿(3篇)【说教材】《花钟》通过牵牛花、午时花、夜来香分别提示小白兔起床、吃午饭、睡觉,告知了我们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开花时间。
课文抓住了每一种花说话时的神态、语言,形象地写出了每一种花的特点,让读者眼前仿佛消失了这些得意的花,从而激发了读者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兴趣。
字里行间布满童趣,读来琅琅上口,学生特别宠爱。
【说学情】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在识记汉字方面已娴熟地把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借助拼音、联系生活实际、找姐妹字、编顺口溜等,这些好方法能帮忙学生积存汉字,提高识字效率。
在阅读方面,学生经过大半个学期的学习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热忱,在教师的细心指导下已能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不唱读、不顿读,从中体验到了阅读所带来的欢乐。
【说目标】本课教学目标(详见教学设计)的制定除识字写字及正确朗读课文等常规目标外,在学问与技能方面的要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能依据划线局部的提示读好句子,这样的目标制定能照看到各个层面的学生,面对全体,集中而适切。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则是了解牵牛花、午时花、夜来香开花的时间,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兴趣。
旨在鼓舞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长,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说教法】直观性的多媒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
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消遣和信息量大的特点,既能用它的声、形来吸引孩子,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又能帮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多学、乐学、好学。
同时还能调整课堂气氛,创设教学情境,为教师实施更有效的教学形式打下根底。
在课的引入局部,教师所出示的牵牛花、午时花、夜来香这三盆花,以及与之开花时间相对应的三个花钟,目的在于帮忙学生弄清小山羊为什么要送三盆花给小白兔,原来这三盆花是花钟,能告知小白兔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
在学习课文第一节及其文中两个生字时,电脑一步一步清楚演示读课文识字的三步学习法,为以后学生自学文中其余七个生字作好铺垫。
同时电脑还将“香”等四个生字的字形形象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主动介入学习过程,启发想象力,也帮忙学生查找到了记忆的钥匙,有效地提高了识字力量。
《花钟》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花钟》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今天我们《花钟》的第一课时进行了课堂教学。
在这节课上,我给
同学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知识讲解和活动安排,以便让他们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这部作品的内容。
首先,我向同学们介绍了《花钟》这部小说的作者、背景和主要情节。
通过讲解,我帮助他们建立了对故事背景和人物的整体认识,为
后续的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接着,我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进行了一些小组讨论和集体阅读的活动。
我设置了一些问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观
点和看法。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
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同学们的表现,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对于表现优异的同学,我给予鼓励和肯定;对于表现一般的同学,我
给予耐心的引导和帮助。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帮助每个同学都能够感
受到成长和进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总的来说,这堂《花钟》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实录表现出了很好的
效果。
通过我的努力和同学们的配合,我们共同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
任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能够继
续保持这样的状态,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花钟》评课稿通用

《花钟》评课稿[通用]《花钟》评课稿1三年段评《花钟》李老师执教的《花钟》是一篇带有浓厚科学性的阅读文章,整堂课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主要教学了第一自然段。
在教学中,老师教态大方、自然、得体,师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环环紧扣,一步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美妙的构思,体会大自然的奇妙。
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兴趣得到激发,教学效果将会得到提高。
在教学中,李老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媒体操作带领学生走进花的世界,有了具体、鲜明的形象,能给学生真切、直观、具体形象的感觉。
运用多媒体操作,美丽的花卉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审美中,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而当学生还沉浸在美的感染中时,老师趁机让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体验语言文字的美。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各种花儿开放所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感受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也同时学会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能表达相同的内容。
当然老师也比较注重学生写的训练。
在教学中,除了课文中出现的这些花外,老师又出示了3种花,想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仿写,这种仿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祖国的语言文字。
之后,学生的回答也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在学着用,有些仿出了味道,有些虽然还比较稚嫩,但可以看到他们的进步。
建议: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这句话强调了朗读的功能及其重要地位。
李老师的设计确实做到了让学生充分地读,并且读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有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等,但总觉得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主要是在体会作者用不同方式描写花的细节方面,老师还没做到很好引导,学生感悟不深,以致朗读指导的有效性还没完全突显出来。
在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方面,教师没有针对性、激励性,以致教师的评价评而不导,评而不实,评而不治,评而不全。
《花钟》评课稿

《花钟》评课稿《花钟》评课稿1今天听了朱老师的《花钟》一课,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一篇科普小品文,课文用生动而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各种各样的花开放的时间。
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带有浓重科学性的阅读__,也是一篇语言优美的__。
教学难点是阐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
回顾朱老师整个教学过程,我特别欣赏她的这几点做法:一、老师注重课件的运用,让学生在欣赏花儿美丽的样子时,在课件的展示中感受课文语言之美,进一步激发情感,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对花的喜爱,以便于新课的学习。
二、识字环节非常扎实有效朱老师将生字新词利用课件的形式出示,第一组是新的词语,第二组是去掉熟悉的字,本课中新的生字。
学习时,首先抓读准字音。
先个别抽读,集体纠正。
接着男女读,再让全班齐读,读完请学生发现规律,互相说一说,哪些生词拼读得注意。
简短的言语,形象的理解记忆,就将识字的方法传授给了学生,非常扎实,可以帮助他们积累词语,丰富写作的语言。
三、品、读、绘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理解花朵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这一重点,教师先让学生默读探究答案,教师相应点拨,指导学生绘出花钟的日钟图和夜钟图,接着课件出示“花钟”图,引出下文。
多种手段结合,理解课文。
四、给予学生很大的肯定整堂课中,朱老师都及时的给孩子们鼓励,让孩子们感觉到了学习兴趣,充满了自信心。
孩子生词的不够好,但是能读下来,老师便说:“真不错,会读了”。
读好了的学生,老师会说:“非常了不起。
”给了孩子们鼓励,上课也更积极了。
在孩子们回答问题时,老师都不忘说一句:“还有谁想起来试试呢?”更是激发了更多孩子的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在这有些需要探讨的地方,在课件出示花钟图时,应先让学生仔细观看一下图片,了解花朵,这样学生会有更直观的印象,理解这个难点更容易些。
学生绘画“花钟”难度也小了。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给位老师点评指正,互相交流学习。
三年级《花钟》评课稿

三年级《花钟》评课稿三年级《花钟》评课稿精选3篇三年级《花钟》评课稿1都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认为陈老师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一些细节的教学上还可以再完美些。
在这我想提一些不成熟的小建议供大家商榷,如有不妥,请多批评指正!一、注意分配教学时间。
陈老师在导入后让学生初读课文再互相评价,这时已经用了整整19分钟,将近这节课的一半时间。
这里老师是否可以在课前让孩子们充分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节约一些时间,让后面品读第一自然段的步伐更从容?二、注意安排教学细节。
陈老师在教学“艳丽、淡雅”这两个词语时,一开始直接让孩子们写词,由于缺乏指导,导致后来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运用这俩词描写这些花时学生一知半解。
这时老师再一边范写一边指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艳丽”。
这里是否调换一下顺序?如:在一开始先指导学生弄清词意,再指导学生书写,最后再引导学生运用,这样做自然就会水到渠成了。
三、注意加强朗读、学法指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这句话强调了朗读的功能及其重要地位。
可见朗读教学不仅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
因此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陈老师的设计确实做到了让学生充分地读,并且读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有自由练读、指名读、对比读、齐读等,但总觉得效果不是特别理想,我想主要是学生感悟不够,以致朗读指导的有效性还没完全凸显出来。
如:陈老师在教学时,能够让学生自己寻找到各种花是如何开放的,而且也有非常漂亮的图片与名称,那么是否能在每幅图片下面再把相应的句子也打上,然后指导学生一边欣赏图片一边再次感受课文语言之美,进一步激发情感,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对花的'喜爱,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呢?再如:在学生理解“欣然怒放”的时候,是否可以请学生在观察万寿菊开放的画面后,让学生说说这些万寿菊开得怎么样?再请学生说说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朵,你会怎么做,怎么想,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这样是不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欣然怒放”的意思呢?四、注意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实践听课评课记录《花钟 》(第2课时)

生自由读课文
自学检查
出示词语,自由读,当小老师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词语过关了,不知道这道思考题做得怎么样,朵朵鲜花背后藏着什么秘密泥?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齐读
三、研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文中写了哪些花何时开放呢?请快速找出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句话强调了朗读的功能及其重要地位。可见朗读不仅是小学语文课堂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小学语文课堂的一种主要手段。因此注重阅读中的朗读指导,是语文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孙老师的设计确实做到了让学生充分地读,并且读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有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等,但总觉得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主要是学生没有感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以致朗读指导的有效性还没完全突显出来。在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方面,教师没有针对性、激励性,以致教师的评价评而不导,评而不实,评而不治,评而不全。
孙老师的设计确实做到了让学生充分地读并且读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有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等但总觉得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主要是学生没有感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以致朗读指导的有效性还没完全突显出来
教学实践听课评课记录
任课教师
学校
班级
时间
教学内容
课题《花钟》(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欣赏图片,用几个词语来形容这些画面
了解段末省略号的作用
小结:这些句子可真美啊!原来,同样是描写一种事物,如果用上各种表现手法,能使句子更生动,更优美!你能试着写一句两句吗?
三年级语文上《花钟》评课稿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三年级语文上《花钟》评课稿三班级语文上《花钟》评课稿去年一参与工作,我就得到了孙桂芝语文工作室老师们的热忱指导与关心,受益很大。
今年,我有幸连续做她们的同学。
10月25日,工作室杨焕翠老师为我们执教了一堂示范课——《花钟》,我受益颇多。
一是合理运用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大家知道,语文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在教学《花钟》时,老师让同学除了从教材上猎取信息之外,还有意为同学在教学过程中供应了有关花钟和有关各种花的信息资料,有助于同学理解、体验、感悟教学内容。
另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同学的阅读期盼,从最好玩的段落学起,打破了挨次式的教学模式,并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了取舍,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二是突出学校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同学共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应让同学在主动乐观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重点是培育同学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力量。
因此,老师在进行《花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同学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更是培育和进展了同学的语言力量,尤其让同学学习运用形象、生动、详细的描写方法,让第1页/共2页学而不舍,金石可镂。
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
在理解、朗读、感悟的过程中,敬重同学独特感受,老师只是在阅读实践中,让同学自老师建构,学会阅读。
三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效的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
老师们坚固树立同学是阅读教学主体的思想是对的,但是,老师在关键处引导、点拨和示范、讲解都是必要的。
因此,在《花钟》第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同学读好这段,老师进行了示范朗读,但在其次段的教学中,由于这段只是介绍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缘由,同学简单学懂,所以老师完全是放手让同学自主、合作学习,老师只进行检查,也只用了少量的时间。
我想,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也会试着学习和实践杨老师一些好的理念与做法,争取尽快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花钟听课评课记录

花钟听课评课记录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花钟》听课评课记录《花钟》听课记录:在教学《花钟》一课时,教师根据教材的需要,在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要的同时,在上课伊始,教师就创设了吸引学生的情景,播放多媒体课件──各种鲜花并配有欢快的新疆维吾尔族音乐,将学生很快带入情境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情感得到激发,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示范作用。
在课堂中适时播放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为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贵有疑,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出,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花钟”这个词在学生眼中是陌生而又新奇的。
疑问是自然生成的。
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设计这一环节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同时也是对学生尊重的表现。
这个问题问得好。
通过让学生反复读,反复思考和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同样都是花开了,课文中的用词是非常的丰富多彩、生动形象。
阅读对于学语言的意义不仅在于读懂了你正在读的东西,而且更在于从阅读中学习别人的修辞造句,学习别人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
学习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文字对花进行丰富精妙的描述,体会语言文字的内涵,使学生启迪心智、放飞心灵、陶冶性情、提升精神,更加完美,从而更加体现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语文课要体现出它的工具性,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更加扎实。
“注重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整理)人教版小学语文《花钟》听评课记录

《花钟》听评课记录听了《花钟》一课,感受多多,受益匪浅。
由衷感慨羡慕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力和充满激情的教学风格。
更佩服其认真钻研教材的做法。
下面就本课的教学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围绕教学重点,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文字生动,语言优美。
描写花开了的语言特别生动,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苏醒,舒展开自己的花瓣等,用词十分优美。
在课堂教学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利用画面烘托引导学生感受词语的优美,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去想象花儿开放时美丽的情景,结合图画理解“艳丽”、“淡雅”。
结合生活常识理解“娇嫩”,在想象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注重了语言文子的积累,体现语文的工具性。
学生欣赏了花的课件之后,他们用不同的词来表达了自己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由此我深刻认识到教和学是一个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
教师不是课堂上的主人,课堂上的主人就是我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二、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在教学中,老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媒体操作带领学生走进花的世界,有了具体、鲜明的形象,能给学生真切、直观、具体形象的感觉。
运用多媒体操作,美丽的花卉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自我审美中,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而当学生还沉浸在美的感染中时,李老师趁机让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体验语言文字的美。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各种花儿开放所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感受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也同时学会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能表达相同的内容。
三、读与写的结合老师也比较注重学生写的训练。
在教学中,除了课文中出现的这些花外,李老师又出示了几种花,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仿写,这种仿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祖国的语言文字。
之后,学生的回答也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在学着用,有些仿出了味道,有些虽然还比较稚嫩,但可以看到他们的进步。
《花钟》评课稿教研(10月)

《花钟》评课稿教研(10月)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了袁平老师执教的《花钟》一课,收益匪浅,设计先是采用多媒体出示各种美丽的花的图片,带领学生走进花的世界,有了具体、鲜明的形象,能给学生真切、直观、具体形象的感觉。
学生发出了阵阵的赞叹声,这样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文本,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1、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
袁老师从身边的鲜花图片导入新课,学生在美的感染下,形容花朵的四字词语脱口而出,教师相机导入新课,在理解课文内容中,袁老师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多样性,通过你读我贴,设计花钟的活动,让学生把所学变成所用,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涵,美在点点滴滴,润物于无声之处。
2、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入情入境感受“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的含义,并在自己制作的“花钟”上填写对应时间开放的花朵名称,更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变化。
3、巧妙引导,联系实际。
通过袁老师的巧妙引导,同学们把各种句式的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每位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发挥想象,联系实际,展示出了自己的风采。
4、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袁老师抓住关键语句来概括大意,从而掌握学习方法;以“哪些花组成了花钟”为重点,组织学生用所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在学习中了解花朵开放的时间及姿态;在交流中体会作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创造的习惯;在对比朗读中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意思的写法。
5、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从春日里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到夏日里的“映日荷花别样红”,领略完秋日里“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傲骨,又走进“墙角数枝梅,为有暗香来”的清谷幽香中,学生们从诗词中感受了四季之美,时间之妙,也从中体会到了花与时间的结合产生的玄妙,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6、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入情入境感受“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的含义,并在自己制作的“花钟”上填写对应时间开放的花朵名称,更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变化。
花钟听课记录

花钟听课记录
今天上课我们学习了花钟的制作和使用。
花钟是一种传统的工艺品,很受人们欢迎。
首先,我们了解了花钟的材料和工具。
花钟的材料有:花球、花瓣、绸带、彩带等。
制作工具有:剪刀、花线、针等。
然后,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制作花钟的步骤。
首先将花瓣一个一个地用花线缝在花球上,然后用彩带和绸带进行装饰,最后就可以制作出一个漂亮的花钟了。
最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花钟的使用方法。
花钟可以放在房间里或者放在门口等位置,可以起到装饰和提神的作用。
在今天的课程中,我学会了制作花钟的方法并且了解到了花钟的使用方法,这对我非常有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钟》听课评课记录
《花钟》听课记录:
在教学《花钟》一课时,教师根据教材的需要,在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要的同时,在上课伊始,教师就创设了吸引学生的情景,播放多媒体课件──各种鲜花并配有欢快的新疆维吾尔族音乐,将学生很快带入情境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情感得到激发,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示范作用。
在课堂中适时播放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为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贵有疑,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出,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花钟”这个词在学生眼中是陌生而又新奇的。
疑问是自然生成的。
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设计这一环节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同时也是对学生尊重的表现。
这个问题问得好。
通过让学生反复读,反复思考和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同样都是花开了,课文中的用词是非常的丰富多彩、生动形象。
阅读对于学语言的意义不仅在于读懂了你正在读的东西,而且更在于从阅读中学习别人的修辞造句,学习别人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
学习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文字对花进行丰富精妙的描述,体会语言文字的内涵,使学生启迪心智、放飞心灵、陶冶性情、提升精神,更加完美,从而更加体现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语文课要体现出它的工具性,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更加扎实。
“注重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
读,第三是读。
”说明了阅读教学中“读”的重要地位。
教师在学生不易读、要紧处、关键处、精彩处做了适当的点拨、讲解,让学生能悟其义、悟其情,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学生对“大致”一词的感悟理解,远远超越了对一个词语的辨析。
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进行大量的词语训练,不能为了教学词语而教学词语。
强调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感悟词语,同时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体验。
《花钟》评课记录:
《花钟》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此课文描写了各种美丽的花儿争芳斗艳的景象,揭示了自然界花儿的奥秘.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文章的特点,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恰如其分、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感受到花儿的美丽和科学家做法的神奇。
在教学课文第一段时,教师用饱满、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和激情。
“欣赏了这么美的句子,看到了这么多五颜六色的花,老师也想读读这段话,行吗?”“听了老师的读,你有什么想法?你愿意读读吗?”就这样,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感染、升华,通过学生反复朗读,教师又通过多媒体课件与学生进行游戏,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就会背诵第一自然段,从而学生更加产生了对各种花的喜爱,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倘佯在百花园中观看花儿绽放的美姿,及对花钟的好奇,提升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水平。
整堂课给人的感觉就是美,一种不知不觉的美,一种不露声色的美,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美。
这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欣赏。
这种“不露痕迹”的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的技巧,更是一种教育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