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建史-拜占庭建筑

合集下载

课件05 拜占庭(大连理工大学 外国建筑史考试)

课件05 拜占庭(大连理工大学 外国建筑史考试)

1,帆拱技术示意图,四个角支起顶部的帆状穹隆顶。2,帆拱之上再建一个 小半圆穹顶。3、4,在顶部的小半圆穹顶和帆拱之间加一个鼓座,3的鼓座为 八棱柱状,托起的小半球也成八棱状;4的鼓座为园筒形。
君士坦丁堡 圣索非亚教堂(Hagia Sophia Church,532-537年)
拜占廷帝国的宫廷教堂。平面长方形,东西长77米,南北长71米,布局属于以 穹窿复盖的巴西利卡式。中央穹窿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前面有一个大 院子,正面入口有二道门廊,末端有半圆神龛。大厅高大宽阔,适宜于隆重的宗 教仪式和宫廷庆典活动。
叙利亚 托曼宁教堂(Church in Tourmanin,6世纪初)
拜占廷帝国早期的巴西利卡式教堂的重要实例。结构与西方的早期基督教教堂 相同。但正装门面左右各有一对塔楼;塔楼之间夹着柱廊和拱券。这种立面构图 当时在小亚细亚和东欧较为普遍,对后来10-15世纪西欧的罗马风和哥特教堂有 过影响。
君士坦丁堡的二号军事门
后期(AD13-15C),十字军的东征使拜占廷帝国大受损失。这时建筑既不
多,也没有什么新创造,后来在土耳其入主后大多破损无存 。
拜占廷建筑是古西亚的砖石拱券,古希腊的古典柱式和古罗马的宏大规 模的别具特色的综合。
特别是在拱、券、穹窿方面,小料厚缝的砌筑方法使它们形式灵活多样。
教堂格局大致有三: 1、巴西利卡式 2、集中式(平面圆形或多边形,中央有穹窿) 3、十字式(平面十字形,中央有穹窿,有时四翼上也有)
中古俄罗斯建筑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基辅——罗斯国家的建筑(11-14世纪)和 莫斯科公国的建筑(15-16世纪)。前者的教堂常有浑圆饱满、富有生气的葱头 形穹顶,如在诺夫哥罗德的圣索非亚教堂、莫斯科红场南端的华西里·柏拉 仕诺教堂和莫斯科克里姆林。16世纪后,随着彼得大帝提倡向当时先进的西 欧学习,俄罗斯建筑走向西化 。

外国建筑史(拜占庭建筑

外国建筑史(拜占庭建筑

纪开始封建化。西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城47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奴隶制结束形成封
建制度。

直到14---15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萌芽之前的欧洲封建时期被称为中世纪(中古世
纪)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最早进入封建社会,比欧洲早约一千年(BC475)宗教----基
督教分为两大宗教 西欧---天主教 东欧------正教 教会仇视古典文化,有意识的销毁
• D、叭形拱(波斯和阿美尼亚),抹角拱(叙利亚,小亚西亚)

喇叭形拱:放在四角把方形变成八角形,然后做穹顶抹角拱。
• 抹角拱:大石板做抹角成十六(或三十二)边形,跨度小且室内空间 显得不完整。
2021/6/16
9
第六章 拜占庭建筑
• 拜占庭——帆拱 图说p67 • 帆拱:水平切口和四个发券之间所剩下的四个角上的三角形部分。 • (1):沿方形平面四角发券,再以方形平面对角线为直径做穹
教堂
• 2. 集中式——平面圆形或多边形,圣索非亚大教堂圣科斯坦教 堂
• 3. 十字式——平面十字形,中央有穹隆,有时四翼上也有,圣 马可教堂(图说p100)
• 4. 希腊十字式——平面为等臂十字形,臂不长,伸出长度大致 等于宽度或略小于宽度,正中覆盖着一个穹顶四臂或者是筒形拱, 或者是各有一个小穹顶
• 东欧:-----东正教堂----发展了古罗马的穹顶结构和集中式形制---希腊十字式 拜占庭 建筑
• 拜占庭的建筑------在罗马遗产和东方丰厚的经验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对西欧
的文艺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2021/6/16
2
第六章 拜占庭建筑
• 一、自然状况(图说p66) • 拜占庭是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殖民城市,故

外国建筑史 --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

外国建筑史   --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
• 后期(13-15世纪):十字军的数次东征使拜占庭帝国大受损失。这 时期建筑既不多,也没有什么新创造,在被奥斯曼帝国灭国后大多破 损无存。
• 对其他地区的影响:拜占庭式建筑对俄罗斯建筑和伊斯兰教建筑有重 大影响。典型的如莫斯科的华西里·柏拉仁诺教堂及哈尔滨圣·索菲 亚教堂。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 华西里·柏拉仁诺教堂
• (1)泥古不化,教条的崇拜古代
• (2)追求新颖尖巧,被称为“手法主义”
拜占庭建筑
• 教堂型制的演变
5-6世纪,由于东正 教不象天主教那样重视 圣坛上的神秘仪式,而 宣扬信徒之间的亲密一 致,集中式型制的教堂 增多。
这时期,拜占庭帝国 的文化中古典因素还很 强,很快发现了集中式 建筑物的宏伟的纪念性 。于是在流行正教的东 欧,教堂的基本型制都 是集中式的 布斯拉,大教堂
罗 马 城 外 的 圣 保 罗 教 堂
2、修道院和它们的教堂:
基督教世界在中世纪盛行修道院制度,修道院一般远离城市。 煽动“圣骸”和“圣物”的崇拜,激起朝圣的狂热。
2-1、实例: 克吕尼修道院的第三次重建的教堂(1'EgliseAbbatialdeCluny,1088~ 1108年),长127m,宽40m,中厅高30m。土鲁斯的圣塞南教堂(Saint— SernindeToulouse,1075~12世纪),长115m前者是欧洲除罗马的圣彼得 大教堂外最大的教堂,在19世纪破毁。
拜占庭建筑
• 穹顶与帆拱
集中性教堂的 决定因素是穹顶。 在方形平面上盖穹 顶,要解决两种几 何形状之间的承接 过渡问题。
拜占庭建筑借鉴 了巴勒斯坦的传统, 有重大的创造,彻 底解决了在方形平 面上使用穹顶的结 构和建筑形式问题。
• 穹顶与帆拱——它的做法是,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 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这个穹顶的重量完全由四

拜占庭式建筑

拜占庭式建筑

圆形穹顶
• 穹隅是指拱顶之间形成的三角形球面。穹隅的发明使得方形基座上可以搭建巨大 的圆形穹顶。这是一个古罗马建筑师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建筑史上的伟大发明。 圣索非亚大教堂即以大穹顶著称,并有多个圆形穹顶的小厅。高大宽阔,采光充 分
平面结构
• 圆形(辐射式)或正十字形。
• 圣索非亚大教堂平面图
壁画

•总的来说可以概况Fra bibliotek四点• 第一个特点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 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 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 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 协调的小部件。 •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 应的集中 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 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 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 大的自由。 • 第四个特点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 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 大面积具有东方风格的壁画、 镶嵌画。以金色调为主,色彩 绚丽。
壁画

• 柱头呈倒方锥形,刻有植物或动物图案,富于装饰性。
圣索菲亚大教堂
•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古代晚期建筑的一大成就,又是拜占庭式建筑的第 一个杰作。它在建筑及礼仪方面的影响深远并普及至正教会、天主教 会及穆斯林世界。这座教堂内一共使用了107根柱子,柱头大多采用 华丽的科林斯柱式,柱身上还增加了金属环扣以防止开裂。大教堂最 大的圆柱高19至20米,直径约1.5米,以花岗岩所制,重逾70吨。查 士丁尼一世曾下令将巴勒贝克、黎巴嫩的八个科林斯柱式拆卸及运送 到君士坦丁堡建造圣索菲亚大教堂。与主要使用大理石的希腊建筑以 及主要使用混凝土的罗马建筑不同的是,圣索菲亚的主要建筑材料为 砖块。 • 教堂内部的空间广阔,结构复杂。教堂正厅之上覆盖著一个最大直 径达31.24米、高55.6米的中央圆顶,圆顶直径较万神庙的穹顶直径 少了四分之一,但高度却多了四分之一。圆顶下连绵的拱廊使圆顶看 似失重,其下方的40个拱形窗户引进光线,使室内呈现色彩。由于经 历过为数不少的维修,圆顶已经不是绝对圆形的底座,圆顶略呈椭圆, 其直径介乎31.24米至30.86米之间。

外国建筑史 5 第五讲 拜占庭的建筑

外国建筑史 5 第五讲 拜占庭的建筑

东、西罗马
► 西罗马以拉丁语系为主,多务农;东罗马以
希腊语系为主,手工业和商业发达。 ► 基督教也发生了分裂,西罗马的称为天主教, 东罗马的称为正教,各有各的教廷和教宗。 ► 东罗马在11世纪后逐渐凋敝,1453年被土耳 其人灭亡。以后的史学家称东罗马帝国为拜 占庭帝国。 ► 拜占庭的文化中心在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的建筑
西方不亮东方亮
基督教于公元 1~2世纪在罗马帝国境内形成,它在遭受迫害和排斥的情况下, 经过二百多年的努力,于公元4世纪才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疆域辽阔的罗马帝国,由 于政治区划、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最高统治集团内激烈的权力斗争, 事实上一直分为东西两大部分。这种情况反映到基督教内部,便表现为神学上的争论 和教权之争,后来争论愈演愈烈,从3世纪起,终于明显地分为东西两大派了。这两大 派各自受到帝国东西两部分世俗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反过来,帝国东西部的统治者也 控制和利用基督教来达到巩固和扩大势力范围的目的。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传播 于高卢、意大利到北非迦太基一带及以西地区。东派教会传播于马其顿、希腊半岛、 埃及和以东地区。后来,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将首都迁到东方的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 丁堡,于是君士坦丁堡教区自然成了东派教会之首,与西部的罗马教会对峙。罗马教 会因位于罗马帝国首都,政治、经济势力最大,其主教一直强调罗马教会是由耶稣的 大弟子彼得依照耶稣基督的教导建立起来的,由于据《圣经》记载耶稣将天国的钥匙 交给了彼得,罗马教会主教作为彼得使徒传统的继承者和维护者,就无可争议地应当 享有首席地位。公元39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罗马帝国正 式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于是,基督教的首席教会地位问题也就更突出地 成了东西两派教会斗争的中心问题。 5世纪初,北方异族入侵,西罗马帝国已无力招架,罗马主教和教会成了维持局面 的实际力量。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教会在外族入侵混乱之际,又利用教会对群众 的影响,扩大自己的权力,终于确立其在整个西派教会中的领导地位,建立了教皇制。 由于新的统治者需要依靠罗马教会,罗马教会趁机扩大权势,先后为新皇帝加冕,表 示君权神授,使教会同封建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时,东西两大教会之间的神 学争论和权力争夺相互交错,持续不断,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发展到东、西教会主 教互相革除教籍的严重局面。到了公元1054年,东、西两派教会经过长达700年之久 的纷争后,终于完全彻底决裂。东派教会自称“正教”,表示自己的教会继承了正统, 在我国,它一般被称为东正教。西派教会自称公教,意为“全世界的”和“普遍的” 宗教,强调自己的教会是唯一的普世教会。明末耶稣会传教士将它传人我国时,用中 国对至高至尊的神的称呼“天主”来译称公教,于是在中国它就成了天主教。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复习笔记-第6章 拜占庭的建筑【圣才出品】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复习笔记-第6章 拜占庭的建筑【圣才出品】

第6章 拜占庭的建筑一、拜占庭的建筑概况1.发展概况(1)君士坦丁专门培养建筑师,鼓励建筑事业的发展。

(2)公元450年左右,拜占庭建造一大批建筑物。

(3)7世纪后,拜占庭帝国的建筑事业渐渐式微,但受其影响的巴尔干、小亚细亚、亚美尼亚的建筑事业日益兴盛。

2.成就拜占庭建筑既继承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遗产,又汲取亚美尼亚、波斯、叙利亚等国家和民族的经验,创造出卓越的建筑体系。

二、穹顶和集中式形制拜占庭建筑的代表是东正教教堂。

1.集中式形制的形成(1)原因①5~6世纪时,集中式形制教堂适合东正教宣扬信徒亲密一致的要求。

②拜占庭帝国发现集中式建筑物具有纪念意义。

(2)过程集中式教堂的决定性结构因素是穹顶。

①波斯在古代两河流域拱券技术基础上发展了穹顶,火神庙采用集中式形制。

②拜占庭建筑借鉴巴勒斯坦建筑传统,彻底解决在方形平面上使用穹顶结构和建筑形式问题。

2.集中式形制的表现(1)初级形式①在4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发券,在4个券之间砌筑以方形平面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

②穹顶重量完全由柱墩承担。

(2)发展形式①在方形平面券的顶点的高程上作水平切口,在切口上再砌半圆穹顶。

②在水平切口上砌一段圆筒形鼓座,穹顶砌在鼓座上端。

③水平切口和发券之间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

3.集中式形制的创新(1)扩展穹顶之下的自由空间。

(2)扩大穹顶的应用范围。

4.集中式形制的应用与影响(1)在阿尔美尼亚和叙利亚形成带环廊的集中式教堂。

(2)发展了四面对着帆拱下的大发券砌筒形拱来抵挡穹顶推力的结构方法。

①希腊十字式②以小穹顶代替筒形拱(3)确定拜占庭东正教教堂的形制。

中央大穹顶和四面小穹顶用鼓座高举,中央最大最高,在外观上显现出5个穹顶。

三、装饰艺术拜占庭建筑装饰的基本特点是在平整的墙面上贴彩色大理石板,拱券和穹顶的弧形表面用马赛克或者粉画。

1.马赛克壁画(1)形制①在拱顶和穹顶上铺一层底色。

②用贴金箔的小玻璃拼镶,造成明灭闪烁的效果。

世界建筑史之拜占庭建筑

世界建筑史之拜占庭建筑

内部空间
• 教堂内部非常庞 大,复杂错落, 凹凸有臻巨大的 穹窿凌空高悬于 屋顶,中厅和半开 敞式建筑的连券 廊形成了四周侧 廊的屏障.这样,这 一中央内核区看 上去有空间抬高 和向外扩张之感.
内 部 空 间
• 这是一张手绘图
内 部 空 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内部空间
连券廊
• 连券廊建筑形成了一 种三、五、七的韵律, 底层中厅的连券廊节 奏有5个开间,展廊 的有7个开间,高侧 窗有7扇;在两端半 开敞式建筑或者又叫 半圆龛的地方,底层 有3个开间,上面的 展廊有7个开间。
中世纪的艺术
拜占庭建筑艺术
历史分期
•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与罗马的殖民城市。其建筑按国家发展可分为三 个阶段: 一、前期:即兴盛时期(4-6世纪),主要是按古罗马城的样子 来建设君士坦丁堡。在6世纪出现了规模宏大的以一个穹隆为中心 圣索菲亚大教堂。 二、中期:(7-12世纪),由于外敌相继入侵,国土缩小,建 筑减少,规模也大不如前。其特点是占地少而向高发展,中央大穹 隆没有了,改为几个小穹隆群,并着重于装饰,如威尼斯的圣马可 教堂。 三、后期:(13-15世纪),十字军的数次东征使拜年占庭帝国 大受损失。这时建筑既不多,也没有什么新创造,后来在土耳其入 主后大多破损无存。
君士坦丁堡的St.Sophia教堂
• 532年---537年 • Sophia意指“神灵的智慧”。 • 建造者并不是传统的熟练工匠,而是来自特拉勒斯的安 提莫斯和来自米利都的伊索多拉斯,他们精通数学和物 理,和建筑师相比,他们更像是科学家。于是这座教堂 就成了两种风格的融合---双框架结构的穹窿教堂和穹顶 巴西利卡。这种创新的形制由于使用轻巧的砖块作为主 要建筑材料而变得可行。 • 除8根巨柱外,教堂以细方石建成。 • 穹窿在它完工后20年,即558年倒塌,这表明教堂大胆 的设计虽然是工程学上的一次伟绩,却已经达到了当时 工艺技术的极限,它被重建于563年。

拜占廷建筑

拜占廷建筑

6 世纪强盛的拜占庭地图
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
基督教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30年左右的巴勒斯坦地区,在耶稣基督升天后,他的门徒 奉耶稣的命令以巴勒斯坦地区为中心想各地传扬福音。他们遭到罗马政府的 迫害,很多基督徒被钉上十字架,被砍头,被送去喂狮子。但这却不能阻止 福音的传播,基督徒人数不断增加,许多罗马社会的上层人士也信了基督教。 终于,君士坦丁皇帝在一次与蛮族的战争中看到天上的十字架像并写着“凭 此得胜”,于是他下令在每个士兵的盔甲上印上十字架的标记,最终战争取 得胜利。君士坦丁皇帝停止了罗马政府对基督教长期的迫害,并在不久自己 信教,并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随着分裂成两帝国,基督教分化为以希腊语地区为中心东派和以拉丁语地区 为中心的西派。君士坦丁和罗马遂成为东西教会的宗教中心。文化与政治也 产生了差异性在文化上,由于时代的交替和帝国的衰弱,罗马帝国时代的地 中海世界也逐渐消失。由于以前各民族屈服在帝国的统治下,人人大多都懂 希腊文及拉丁文,因此教会易于从事教会活动。帝国衰弱,造成语言统一不 在,东西方教会各自以希腊文与拉丁文钻研宗教问题,忽略双方的交流,因 而造成更大的宗教隔阂,进而发生了历史上的基督教大分裂。东方教会自称 为正教,因教区位于地中海东边,因而又称东正教。西方教会则自称公教, 是为罗马公教。
基辅罗斯公园城中诺夫哥罗德克里姆林的中央,教堂墙面抹着白 灰,上面耸立着五个大穹顶,外观庄严、简朴
国务院于1998年4月正式批准立项建设国家大剧院,1999年7月 最终选取了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 安德鲁 的建设方案,其设计 方案经过两轮三次修改。 安德鲁将他的大剧院方案形容为“湖上仙阁”。这是一座坐 落在近乎方形的大水池中的椭球体建筑,在冬天水池可作为滑 冰场。大剧院的主要入口在北面,与地铁的出站口相连通,通 道的玻璃顶则是水池的池底,观众在进入剧场前就能体验一下 在水面下行走的奇妙感觉。

第6拜占庭的建筑

第6拜占庭的建筑
叙利亚还流行巴西利卡式教堂。 意大利的拉文纳也有新旧两个阿波利纳儿巴西利卡正教教堂。
正教——集中形制——穹窿顶——希腊十 字
基本特征:集中式平面布局+中央穹顶
集中式形制东正教教堂
1、构图手法:即以一个
大穹顶为统率,为中心, 搭配一些小的穹顶或其他 形式衬托的构图形式
2、原因:
(1)宗教:内部空间向 心性,接近信徒
二、石雕
多用于发券、拱脚、 穹顶底角、柱头、檐 口和其它承重或转折 的部位,因为这些部 位是石头砌筑的。
圣 索 非 亚 大 教 堂 柱 式
圣维达尔教堂内部装饰
Sanctuary 祭坛
雕饰:失去柱式。
装饰艺术 室内与室外角色的转换: 马赛克的大量应用。 体积感和透视感的消失, 重新回到了原始文明。 辐射形式和中心式布局的 对应。
圣索非亚大教堂成就
结构体系—关系明确、层次井然 内部空间—曲折多变、集中统一 装饰效果—色彩绚丽、灿烂夺目
一、结构 结构体系—关系明确、层次井然
穹顶直径32.6米、高15米、40个肋窗、中心距地55米高
圣索菲亚教堂结构
圣索菲亚教堂的结构体系是它的一个巨大的成就。教堂正中是直径 32.6m,高15m的穹顶,有40个肋,通过帆拱架在4个7.6m宽的墩子上。 中央穹顶的侧推力在东西两面由半个穹顶扣在大券上抵挡,它们的侧推 力又各由斜角上两个更小的半穹顶和东、西两端的各两个墩子抵挡。这 两个小半穹顶的力又传到两侧更矮的拱顶上去。中央穹顶的南北方向则 以18.3m深的四爿墙抵住侧推力。
圣 索 菲 亚 大 教 堂 ( Hagia Sophia Constantinople ) ,
532-537
Section 侧推力的层层传递。 曾经倾覆,后增加扶壁。

《拜占庭建筑》课件

《拜占庭建筑》课件

旅游价值:拜占庭建 筑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保护和修复工作有 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 展
社会教育:拜占庭建 筑是重要的社会教育 资源,保护和修复工 作有助于提高公众的 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拜占庭 建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欧洲联盟:提供资金和技术支 持,保护拜占庭建筑
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展拜占庭 建筑保护项目,提高公众意识
地理位置:位于土耳其伊 斯坦布尔
建筑风格:拜占庭式建筑
历史背景:始建于公元 532年,由查士丁尼大帝 下令建造
建:东正教的重要 教堂,被誉为“世界第八 大奇迹”
保护现状:1985年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位置:意大利 罗马
建筑风格:拜 占庭式建筑
公元1453年, 奥斯曼土耳其 帝国攻占君士 坦丁堡,东罗
马帝国灭亡
早期阶段:公元330-527年,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筑风格受到罗马和希腊的影响。
中期阶段:公元527-1056年,建筑风格逐渐形成,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建筑,如圣索菲亚大教 堂。
后期阶段:公元1056-1453年,建筑风格更加成熟,出现了许多精美的建筑,如圣马可大教堂。
保护措施: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拜占庭 建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保护和修复,如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部分拜占庭建筑列入世 界文化遗产名录
研究价值:拜占庭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 科学价值,对研究古代建筑、宗教、文化等方面 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价值:拜占庭 建筑是古代文明的 重要遗产,具有极 高的历史价值
文化传承:拜占庭建筑 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保护和修复工作有助于 传承和弘扬文化
建筑功能:主要用于宗教、政治、文化等公共建筑,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纪念意义
色彩丰富:以金色、蓝色、红色为主,色彩鲜艳 镶嵌工艺:使用马赛克、玻璃、宝石等材料进行镶嵌装饰 雕塑艺术:大量使用雕塑,如浮雕、圆雕等 建筑结构:采用穹顶、拱门、柱廊等结构形式,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拜占庭建筑名词解释

拜占庭建筑名词解释

拜占庭建筑名词解释拜占庭建筑是指在拜占庭帝国时期(公元4世纪至15世纪)兴建的建筑物,其特点是宏伟壮观、装饰华丽、富有象征意义和宗教色彩。

1. 圆顶:拜占庭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通常是由石灰石或砖块构成的圆形穹顶,常被用于教堂、礼拜堂等场所。

2. 拱门:一种由多个石块组成的弧形结构,用于支撑建筑物的重量。

在拜占庭建筑中,拱门通常被用于门廊和走廊等地方。

3. 马赛克:一种由不同颜色的小方块组成的装饰图案,通常用于墙壁、天花板和地面等位置。

在拜占庭建筑中,马赛克被广泛应用于教堂和皇宫等场所。

4. 壁画:一种在墙面上绘制的艺术作品,通常具有宗教或历史主题。

在拜占庭建筑中,壁画被广泛应用于教堂和宫殿等场所。

5. 穹顶:一种由多个拱形结构组成的圆顶,通常用于教堂、礼拜堂等场所。

在拜占庭建筑中,穹顶被广泛应用,并且常常被装饰成蓝色和金色。

6. 拱廊:一种由多个拱形结构组成的长廊,通常用于连接不同的建筑物或作为室外休息区。

在拜占庭建筑中,拱廊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结构。

7. 内院:一种位于建筑物内部的露天空间,通常被设计为花园或休息区。

在拜占庭建筑中,内院被广泛应用于皇宫和寺庙等场所。

8. 塔楼:一种高耸的独立式建筑物,通常用于观测或防御。

在拜占庭建筑中,塔楼被广泛应用于城墙和城堡等地方。

9. 柱子:一种由石头、大理石或木材制成的立柱结构,通常用于支撑屋顶或装饰墙面。

在拜占庭建筑中,柱子被广泛应用,并且常常被装饰成红色、绿色和金色。

10. 廊柱:一种由多个柱子组成的长廊,通常用于连接不同的建筑物或作为室外休息区。

在拜占庭建筑中,廊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结构。

外建史-拜占庭建筑

外建史-拜占庭建筑

浅谈拜占庭建筑拜占庭历史:在公元395年,罗马正式分裂为东西部,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都的帝国便是拜占庭,拜占庭帝国在公元5-6世纪时处于最鼎盛时期,西罗马解体灭亡。

当时皇帝君士坦丁称其是“为了执行上帝的意旨”来建设新城,故得名“君士坦丁堡”。

在一个帝国的鼎盛时期,恢弘的纪念性建筑以及宗教建筑是不可或缺的,拜占庭帝国处于极盛时期,大兴土木,举国建造纪念性建筑,而传予后世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拜占庭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帝国及其建筑风格的发展:6世纪中叶,拜占庭占领意大利,几乎统一了旧罗马帝国的版图,处于极盛时期,各地建造庞大的纪念性建筑物;7世纪后,帝国瓦解,逐渐没落;15世纪中叶,苟延残喘的拜占庭帝国正式灭亡,而当时恰逢西欧“文艺复兴”,带来热衷于古典学习的潮流,因此,拜占庭文化及其人文学者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西欧和中欧,拜占庭建筑风格的主流最终于中世纪让位予罗曼式建筑和哥德式建筑。

拜占庭式建筑没有因为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而消失。

拜占庭建筑风格又在后世复兴,在19世纪中叶开始在欧洲再次出现,于19世纪后半期在俄罗斯帝国达到高峰,以致俄罗斯境内至今保存有不少带有拜占庭风格的建筑。

拜占庭建筑风格及其特点:1、由于拜占庭所信仰的宗教是东正教,因为宗教的原因,采用了集中式的建筑形制,加上当地的建筑传统,采用穹顶的屋顶构造,因此创造了将穹顶支承在独立支柱上的结构,也形成拜占庭建筑的一个主要成就。

2、拜占庭建筑彻底解决了方形平面使用穹顶的结构和建筑形式问题,为了摆脱承重墙,而使用十字拱,而后进一步完善其形象故而形成帆拱,拜占庭结构中的帆拱、鼓座与穹顶,这些结构方式与艺术形式,在之后的欧洲广泛流行。

希腊十字式也是此风格的一种形制。

3、拜占庭独特的装饰艺术,其内部富丽精致,而教堂建筑外观朴素,其内部装饰具有玻璃马赛克、粉画及石雕。

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圣索菲亚大教堂处于首都君士坦丁堡,是皇帝举行重要仪式典礼的场所,极盛时期的纪念碑。

外国建筑史-ch05拜占庭建筑

外国建筑史-ch05拜占庭建筑
筑风格,并对后来的俄罗斯 的教堂建筑、伊斯兰教的清 真寺建筑都产生了积极的影 响。
外国建筑史-ch05拜占庭建筑
拜占庭建筑的历史 时期大致可分为三 个阶段:
–4—6世纪:繁荣时 期:集中式大穹顶
–7—12世纪:衰落 时期:教堂向高处发 展,小穹顶代替大穹 顶,装饰华丽,传入 俄罗斯。
–13世纪以后,没落 时期:对希腊、巴尔 干地区产生影响。
外国建筑史-ch05拜占庭建筑
内部装饰、壁画完成于 9-12世纪,风格热烈。
外国建筑史-ch05拜占庭建筑
圣马可教堂
– 地下室
外国建筑史-ch05拜占庭建筑
东欧小教堂:8-9世纪,东斯拉夫人部落建立了以基辅为 中心的俄罗斯公国,其后,大量兴建拜占庭风格的教堂。
外国建筑史-ch05拜占庭建筑
“洋葱顶”
外国建筑史-ch05拜占庭建筑
帐篷顶 洋葱顶
莫斯科红场内的华西里教堂 (1555-1561):
俄罗斯中世纪中后期最有代表 性的建筑。
是俄罗斯摆脱蒙古人战争胜利 的纪念。
内部空间狭小,外形像一座纪 念碑。由中间的一座大教堂和 四周的8座小教堂构成。高46
外国建筑史-ch05拜占庭建筑
–建筑的色彩:
• 大厅的门窗玻璃是彩色 的,柱墩和内墙面用白、 绿、黑、红等彩色大理 石拼成,柱子用绿色, 柱头用白色,某些地方 镶金,圆穹顶内都贴着 蓝色和金色相间的玻璃 马赛克。缤纷的色彩交 相辉映,表达了神圣、 高贵、富有的意境。
–这座建筑成为了中世纪, 乃至人类建筑史上璀璨 夺目,光耀千秋的杰作。
外国建筑史-ch05拜占庭建筑
–结构:采用帆拱结构体系,中央大穹顶的侧推力由左右两个半 穹顶平衡,两个半穹顶的侧推力又传至周边若干小穹顶,结构受 力体系既复杂,又条理分明。

拜占庭建筑史01

拜占庭建筑史01
米斯特拉 哈吉奥伊-狄奥多罗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莫斯科红场
波克罗夫教堂
克里姆林宫
乌克兰索菲亚大教堂
印度泰姬陵
莫斯救世主大教堂
圣弗拉基米尔主教座堂
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
上海皋兰路东正教堂 上海新乐路东正教圣母大堂
天津市西开大教堂
哈尔滨圣· 索菲亚教堂
兰州清真寺
拜占庭建筑史
拜占庭帝国(395年—1453年)
公元395年,以基督教为国教的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拜 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是一个信奉东正教的君主专制国家。位于欧洲 东部,领土曾包括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极盛时领土还包括意大利、叙 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北非地中海沿岸。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最悠久 的君主制国家。 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攻入君士坦丁堡而灭亡。 •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 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的一种建 筑文化。
前期(4-6世纪)
圣维塔教堂
地下水宫殿
神圣和平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
士坦丁堡城墙
君士坦丁堡大皇宫
圣凯瑟琳修道院
圣迪米特里奥斯教堂
中期(7-12世纪)
圣马可教堂
达夫尼修道院
后期(13-15世纪)
萨洛尼卡教堂
拜占庭建筑特点
穹隅
1.
穹隅是指拱顶之间形成的三角形球面。在穹隅的发展前,建筑师常 采用叠涩拱或内角拱于四角以支撑建筑。穹隅的发明使得方形基座上可 以搭建巨大的圆形穹顶。这是一个古罗马建筑师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建 筑史上的伟大发明。索非亚大教堂即以大穹顶著称,并有多个圆形穹顶 的小厅。高大宽阔,采光充分。
大厅

外国建筑史 -浙大课件-拜占庭

外国建筑史 -浙大课件-拜占庭

圣索菲亚教堂是集中式的,东西长77米,南北长 71米。中央穹窿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 前面有一个大院子,正南入口有二道门庭,末端 有半圆神龛。
中央大穹窿,直径32.6米,穹顶离地54.8米,通过 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墩上。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 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内部空间丰 富多变,穹窿之下,与柱之间,大小空间前后上 下相互渗透,穹窿底部密排着一圈40个窗洞,光 线射入时形成的幻影,使大穹窿显得轻巧凌空。
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教堂 建筑呈希腊十字形,上覆5座半球形圆顶, 教堂正面长51.8米,有5座棱拱型罗马式大 门。又被称为“金色大教堂”。
威尼斯 圣马可教堂
教堂内殿中间,最后方的黄金祭坛之下是 圣徒马可的坟墓。祭坛后方置有高1. 4米、 宽3. 48米的金色围屏,屏面上有80多幅描绘
君士坦丁堡 圣索菲亚大教堂
结构体系。教堂正中是直径32.6m.高15m的穹 顶.通过帆拱架在4个墩子上。中央穹顶的侧推力 在东西两侧由在大券上的半穹抵挡,它们的侧推 力又各由斜角上两个更小的半穹顶和东、西两端 的各两个墩子抵挡。这两个半穹的力又传到两侧 更矮的拱顶上去。中央穹顶的南北侧推力则以 18.3m深的四面墙抵住,这套结构的关系明确, 层次井然,显见得匠师们灾结构所受的力已经有 相当准确的分析能力。但是,由于施工过于匆忙, 质量不好,穹顶一度倒塌,修复后,增加了扶壁。
早期基督教(Early Christianity),是指在 耶稣被钉死之后到公元325年第一次尼西亚 公会议之间三个世纪的基督教。
早期基督教处于地下状态,建筑基本上是 罗马建筑的一部分。一般是住宅建筑。
罗马圣加里斯忒墓室 250
基督教合法化后,开始建设真正的公共建 筑。
最早的教堂取材于巴西利卡(Basilica)。平 面规整,但缺规划,加建较随意。

世界建筑史之拜占庭建筑共34页

世界建筑史之拜占庭建筑共34页
世界建筑史之拜占庭建筑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外国建筑史(3)拜占庭罗马风哥特

外国建筑史(3)拜占庭罗马风哥特

• 意大利威尼斯总督府
• 公共建筑
• 法国阿拉斯市 市政大厦
四、

主要成就
1. 创造出以尖拱为特征 的拱券技术。 • 2. 教堂的内部空间和 外部造型处理达到震慑 人心的效果。
第六章 欧洲中世纪其他国家的建筑
• 西班牙——伊斯兰教建筑 • 意大利——比萨主教堂建筑群 • 俄罗斯——独特的民族建筑传统
拜占庭建筑
•石雕

第四章 罗马风建筑
• 一、 历 史 背 景 • 1 、 历史沿革 (1)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陷入漫长的黑暗时 期。 5 - 10 世纪:早期基督教建筑的探索,又称 “先罗马风时期”。 (2)10-12世纪:罗马风时期 ( Romanesque ,或译“似罗马”,“罗曼 式”)
• 2 、地域范围
德国科隆主教堂
英国西敏寺教堂
(威斯敏斯特)
Westminster
1243-1253
意大利米兰主教堂
• 哥特教堂修建 的动力:
• 天堂的感召 • 市民的自豪感 • 工匠的技术追求
• 4、哥特教 堂室内
光线来源:
中厅高窗 侧廊窗 蜡烛
哥特式建筑
• 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 亚眠教堂
哥特式建筑
西欧中世纪建筑发展简史
1、早期基督教建筑——巴西利卡式教堂
2、罗马风建筑——修道院教堂 3、哥特式建筑——城市教堂
二、
建筑特色
• 1、规模较小,施工粗糙。形式上略带有古
罗马的风格。
• 2 、结构技术
主要继承古罗马的砖石拱券技术(筒拱 和骨架券)
• 3 、奠定了以巴西利卡为主的教堂
基本形制 • 4 、较少装饰,风格相对朴素
• 2 、结构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拜占庭建筑
拜占庭历史:
在公元395年,罗马正式分裂为东西部,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都的帝国便是拜占庭,拜占庭帝国在公元5-6世纪时处于最鼎盛时期,西罗马解体灭亡。

当时皇帝君士坦丁称其是“为了执行上帝的意旨”来建设新城,故得名“君士坦丁堡”。

在一个帝国的鼎盛时期,恢弘的纪念性建筑以及宗教建筑是不可或缺的,拜占庭帝国处于极盛时期,大兴土木,举国建造纪念性建筑,而传予后世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拜占庭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帝国及其建筑风格的发展:
6世纪中叶,拜占庭占领意大利,几乎统一了旧罗马帝国的版图,处于极盛时期,各地建造庞大的纪念性建筑物;
7世纪后,帝国瓦解,逐渐没落;
15世纪中叶,苟延残喘的拜占庭帝国正式灭亡,而当时恰逢西欧“文艺复兴”,带来热衷于古典学习的潮流,因此,拜占庭文化及其人文学者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西欧和中欧,拜占庭建筑风格的主流最终于中世纪让位予罗曼式建筑和哥德式建筑。

拜占庭式建筑没有因为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而消失。

拜占庭建筑风格又在后世复兴,在19世纪中叶开始在欧洲再次出现,于19世纪后半期在俄罗斯帝国达到高峰,以致俄罗斯境内至今保存有不少带有拜占庭风格的建筑。

拜占庭建筑风格及其特点:
1、由于拜占庭所信仰的宗教是东正教,因为宗教的原因,采用了集中式的建筑
形制,加上当地的建筑传统,采用穹顶的屋顶构造,因此创造了将穹顶支承在独立支柱上的结构,也形成拜占庭建筑的一个主要成就。

2、拜占庭建筑彻底解决了方形平面使用穹顶的结构和建筑形式问题,为了摆脱
承重墙,而使用十字拱,而后进一步完善其形象故而形成帆拱,拜占庭结构中的帆拱、鼓座与穹顶,这些结构方式与艺术形式,在之后的欧洲广泛流行。

希腊十字式也是此风格的一种形制。

3、拜占庭独特的装饰艺术,其内部富丽精致,而教堂建筑外观朴素,其内部装
饰具有玻璃马赛克、粉画及石雕。

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圣索菲亚大教堂
处于首都君士坦丁堡,是皇帝举行重要仪式典礼的场所,极盛时期的纪念碑。

除了圣索菲亚大教堂之外,拜占庭没有重大的建筑活动,而各地教堂规模也都很小,因为国家信奉东正教,主要是流行这种形制的教堂。

其结构关系明确,层次井然,内部空间既统一又曲折,色彩绚烂,圣索非亚教堂恢宏无比,充分体现出了卓越的建筑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