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式建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形穹顶
• 穹隅是指拱顶之间形成的三角形球面。穹隅的发明使得方形基座上可以搭建巨大 的圆形穹顶。这是一个古罗马建筑师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建筑史上的伟大发明。 圣索非亚大教堂即以大穹顶著称,并有多个圆形穹顶的小厅。高大宽阔,采光充 分
平面结构
• 圆形(辐射式)或正十字形。
• 圣索非亚大教堂平面图
壁画

•总的来说可以概况Fra bibliotek四点• 第一个特点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 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 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 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 协调的小部件。 •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 应的集中 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 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 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 大的自由。 • 第四个特点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 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 大面积具有东方风格的壁画、 镶嵌画。以金色调为主,色彩 绚丽。
壁画

• 柱头呈倒方锥形,刻有植物或动物图案,富于装饰性。
圣索菲亚大教堂
•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古代晚期建筑的一大成就,又是拜占庭式建筑的第 一个杰作。它在建筑及礼仪方面的影响深远并普及至正教会、天主教 会及穆斯林世界。这座教堂内一共使用了107根柱子,柱头大多采用 华丽的科林斯柱式,柱身上还增加了金属环扣以防止开裂。大教堂最 大的圆柱高19至20米,直径约1.5米,以花岗岩所制,重逾70吨。查 士丁尼一世曾下令将巴勒贝克、黎巴嫩的八个科林斯柱式拆卸及运送 到君士坦丁堡建造圣索菲亚大教堂。与主要使用大理石的希腊建筑以 及主要使用混凝土的罗马建筑不同的是,圣索菲亚的主要建筑材料为 砖块。 • 教堂内部的空间广阔,结构复杂。教堂正厅之上覆盖著一个最大直 径达31.24米、高55.6米的中央圆顶,圆顶直径较万神庙的穹顶直径 少了四分之一,但高度却多了四分之一。圆顶下连绵的拱廊使圆顶看 似失重,其下方的40个拱形窗户引进光线,使室内呈现色彩。由于经 历过为数不少的维修,圆顶已经不是绝对圆形的底座,圆顶略呈椭圆, 其直径介乎31.24米至30.86米之间。
圣索菲亚大教内部结构
在正式进入圣索菲亚大 教堂之前,可以在西面 的庭院内看见之前第二 座教堂的残骸。进入大 门之后首先看到的是宽 为5.75米的外厅,外厅 的装饰颇为简单。在外 厅的东面即为内厅,它 们之间有五扇包裹着青 铜的橡木大门可供通行。 两者的屋顶都以九道券 拱相支撑,以大理石铺 设地面。内厅的宽度为 9.55米,同时也比外厅 高出不少。通过内厅北 侧的坡道,游客还可通 往位于二层的回廊。
• •
大厅
• 从内厅之中可以通过九扇门前往大厅, 中央的三扇大门是帝王专用的帝国大门, 大门之上的拜占庭马赛克描绘了基督和 利奥六世。如果穿过帝国大门后径直往 里走,便可看到圣索菲亚教堂的大厅。 这个方形空间的大小为74.67米长, 69.80米宽,大厅两侧则是用廊柱加以 分割的侧厅,廊柱和廊柱之间以券拱相 连,侧厅又被一层小廊柱再度划分。这 些廊柱增添了大厅的层次感,又在空间 上强调了侧厅和大厅之间的联系。抬头 仰望还可看见伊斯兰统治时期所遗留下 来的多块直径7.5米的金字圆牌,这些 圆牌上分别刻写着真主、默罕默德、四 位哈里发以及默罕默德两个孙子的名字。 游客本来还可看见圣索菲亚大教堂著名 的大圆顶,令人遗憾的是因为搭建起了 维修用的脚手架,现在人们无法看见完 整的穹顶。
二层回廊
• • 左边为从皇后包厢向外观测,右边为 从大厅观测皇后包厢,其下为帝国大门 上层回廊被设置成马蹄形,环绕着教堂 正厅,迄至后殿终止。上层回廊一般是 供皇后及其宫廷人员使用的,那里保存 著多幅马赛克壁画。保存得最好的马赛 克位于上层 回廊的南部,这些珍贵的 马赛克壁画吸引着众多游人前来参观。 相比之下上层楼座的装饰比较简单,其 天花板只是粉刷成黄色的基础之上勾勒 了一些简单的花纹。上 层回廊的中央, 位于帝国大门正上方的位置是皇后包厢。 皇后及其宫廷人员可在这里观看在下方 举行的仪式。一颗球形、绿色的石头标 明了皇后的坐驾。 帝国大门及大理石门 沿着回廊继续往南走则可看到大理石门, 这是专供供教会会议的参与者进出会议 厅使用的大门。
圆顶
•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圆顶因其建筑师对圆顶的创新想法而使艺术史学家、建筑师及工程 师产生了兴趣。圆顶由帆拱支撑,这在此前是从未出现的。帆拱可令圆顶得以接驳在 下面由柱子组成的方面[72]。帆拱不仅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美学效果,又可稳定圆顶的 侧面,使圆顶的重量得以引向下方。 虽然这种设计有助于稳定圆顶及其周边的墙壁和拱形结构,但是建造圣索菲亚大教堂 的墙壁却弱化了整体建筑的结构。砌砖工人使用了更多的砂浆,而不是砖块, 因而墙 壁较为弱。如果工人能够在铺设另一层砖块之前先让砂浆凝固,结构会更为稳固。然 而他们直接在建筑上面架上圆顶,由于下方的砂浆仍未干透,圆顶的重量使墙壁向外 弯曲。这使得伊西多拉在重建圆顶之前必须先把内壁建好,垂直的墙壁方能支撑新圆 顶的重量。圆顶的高度也在重建时作出了调整,伊西多拉把圆顶的高度提升了大约6米, 使侧面的力量减弱,圆顶的重量可以更容易地卸到墙壁上[73]。 圆顶的顶部还书写着一圈阿拉伯书法,整个圆顶共有40个肋组成。圆顶底部每两个肋 之间都有一扇窗户,摆设这40个窗户的方式同样引人注目,这些彩色玻璃窗户所将光 线引入大厅各处造成神秘光线的效果,使圆顶看起来悬浮在正厅之上,原本就足够雄 伟 的圆顶因此显得更加有趣。这大概是由于圆顶的形状像扇贝壳或伞的内部,伞骨由 伞的顶端延伸至底部。这些“伞骨”使圆顶的重量在各个窗户之间流向穹隅,最终抵 达根部。这些独特的设计使圣索菲亚大教堂成为近古时代最先进的纪念建筑物
拜占庭式建筑
拜占庭式建筑
拜占庭式建筑是一种建筑的艺术 形式,以基督教为背景。该建筑 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其突出特 点是屋顶的圆形。
发展历史
• 前期(4-6世纪):主要是模仿古罗马风格。圣索非亚大教堂已具有 突出的拜占庭建筑风格。 • 中期(7-12世纪):由于外敌相继入侵,导致国土缩小,建筑也减 少,规模也大不如前。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占地少而向高处发展,中央 大穹隆没有了,改为几个小穹隆群,并着重于装饰,如威尼斯的圣马 可教堂。 • 后期(13-15世纪):十字军的数次东征使拜占庭帝国大受损失。 这时期建筑既不多,也没有什么新创造,在被奥斯曼帝国灭国后大多 破损无存。 • 对其他地区的影响:拜占庭式建筑对俄罗斯建筑和伊斯兰教建筑有重 大影响。典型的如莫斯科的华西里·柏拉仁诺教堂及哈尔滨圣·索菲亚 教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