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猪饲养标准
瘦肉型猪品种有几种 瘦肉型猪饲养标准是什么
瘦肉型猪品种有几种瘦肉型猪饲养标准是什么所谓瘦肉型猪,就是瘦肉率较高,并达到一定要求标准的猪。
国内一般将胴体瘦肉率在55%以上或四肢比例达到25%以上的猪称为瘦肉型猪。
那么常见的瘦肉型猪品种有几种呢?瘦肉型猪饲养标准是什么呢?一、瘦肉型猪品种有几种我国饲养的瘦肉型猪种主要有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等。
1、长白猪:原产于丹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著名瘦肉型品种,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后备猪6月龄达90~100千克,屠宰率高(72%左右),胴体瘦肉率66%。
2、大白猪:原产于英国北部的约克郡及其临近地区,属大型瘦肉型品种。
后备猪6月龄达100千克,屠宰率高(74%左右),瘦肉率63.5%。
3、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东北部的新泽西州。
前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肉质好,胴体瘦肉率达68%。
二、瘦肉型猪饲养标准是什么1、国外的瘦肉型猪标准国外畜牧业发达国家则要求较高,一般要求胴体瘦肉率在60%以上或四肢比例在30%左右为瘦肉型猪。
一头90千克体重的瘦肉型猪比同一体重的一般猪可多产瘦肉5~10千克,生长速度、饲料报酬及经济效益都比较高。
由于不同品种培育方法,育种目标等不同,形成了品种各自的特点,在实际生产中也就表现出了种种不同的生产性能。
2、瘦肉型猪的发展趋势在国外养猪中,品种越来越少,四、五个所谓标准化品种占了种猪总数的80%以上,而在商品猪生产中,则充分利用猪的许多经济性状都有明显杂种优势的特点,进行品种(系)间杂交,以获得优质产品和实现高效益生产。
杂种优势的利用已成为养猪业发展的主流,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杂种猪已占到饲养总数的90%以上。
3、我国的瘦肉型猪发情情况近十几年来,我国利用优良地方猪种做母本,国外瘦肉型猪种做父本开展经济杂交,生产商品瘦肉型猪,取得了可喜成绩。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大力推广了二元杂交生产,对提高宁夏的养猪水平、促进养猪业的发展、满足市场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最终版中国猪饲养标准
最终版中国猪饲养标准中国猪饲养标准是指在中国国内规定的关于猪的饲养条件、环境、管理以及健康的一系列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提高猪的生产效益、保障公共卫生和提高猪肉质量,同时也是保护动物福利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国猪饲养标准对于猪的饲养环境有明确的要求。
首先,在饲养场所的选择上,要求有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良好的空气质量,避免猪受到外界环境污染的影响。
其次,在猪舍的建设和管理上,要求提供充足的通风和水排放系统,确保猪舍内部的温度和湿度适宜,并且要有足够的空间提供给猪进行活动。
除了饲养环境的要求,中国猪饲养标准还对于饲养管理和猪的健康状况有一系列的规定。
其中包括对饲养人员的要求,要求饲养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保障猪的日常饲养管理和健康监测。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猪的饲养密度、饲料和饮水的供应、疾病的防控等方面的要求,确保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此外,在中国猪饲养标准中,还特别强调了对猪的福利要求。
标准要求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包括足够的空间供猪活动、舒适的床铺和饲养设备,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食物和清洁的饮水供应。
对于猪的病痛的处理也有一系列的规定,以保证猪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不受到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
综上所述,中国猪饲养标准是为了提高猪的生产效益、保障公共卫生和提高猪肉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这些标准从饲养环境、饲养管理、猪的健康状况和福利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为猪的饲养提供了科学和规范的指导。
同时,这些标准的实施也有助于加强对饲养场的监管和检查,推动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总之,中国猪饲养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猪肉质量、保障公共健康和保护动物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这些标准将会不断完善和更新,为中国的养猪业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猪饲养标准七大类指标体系
猪饲养标准七大类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生长发育指标、营养需求指标、环境条件指标、饲料品质指标、饲养管理指标、疫病防控指标和肉质指标。
1. 生长发育指标:生长发育指标主要包括猪的体重、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猪的生长发育状况,为饲养者提供调整饲养管理的依据。
例如,在育肥阶段,猪的日增重应达到500克以上,饲料转化率在3:1以下。
2. 营养需求指标:营养需求指标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猪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体重、不同生产目的下,对这些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有所不同。
饲养者应根据猪的实际需求,合理搭配饲料,确保猪的营养均衡。
3. 环境条件指标:环境条件指标主要包括猪舍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照等。
猪舍应保持适宜的温度(15-25℃)和湿度(60%-70%),空气质量应符合卫生标准,光照应充足。
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4. 饲料品质指标:饲料品质指标包括饲料的口感、营养价值、安全性等。
饲料应具有良好的口感,营养价值要满足猪的营养需求,同时饲料中不应含有有害物质。
饲养者应根据猪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饲料品牌和类型。
5. 饲养管理指标:饲养管理指标主要包括饲养方式、饲养密度、饲料投放量等。
饲养方式应根据猪的生长发育阶段和需求进行调整,如哺乳期母猪应采取自由采食的方式。
饲养密度要适中,避免拥挤,饲料投放量要根据猪的体重和生长速度进行调整。
6. 疫病防控指标:疫病防控指标包括疫苗接种、疫病监测、消毒措施等。
猪场应制定科学的疫苗接种计划,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发现疫情要及时隔离治疗。
同时,猪舍应定期进行消毒,保持卫生。
7. 肉质指标:肉质指标主要包括肉色、肉质、口感等。
优质的猪肉色泽红润,肉质紧实,口感鲜美。
饲养者应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优良品种,提高肉质。
猪饲养标准七大类指标体系涵盖了猪生长发育、营养需求、环境条件、饲料品质、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和肉质等方面,为饲养者提供了科学的饲养依据。
猪的饲养标准
猪的饲养标准
猪是人类重要的畜牧动物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之一,肉猪是我国畜牧业的主要产业之一。
猪的饲养标准对于猪的生长发育和肉质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证猪的健康生长和提高肉质品质,我们需要了解并严格执行猪的饲养标准。
饲料标准,猪的饲养需要提供合理的饲料,饲料的种类和配比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的需求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猪的饲料主要包括粮食、豆粕、鱼粉、骨粉等,需要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来确定饲料的种类和比例。
饮水标准,猪的饮水也是非常重要的,充足的清洁饮水可以促进猪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在饲养猪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猪随时有充足的清洁饮水供应,饮水设施需要保持清洁,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生活环境标准,猪的生活环境对于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也有重要的影响。
猪舍需要保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湿度适当,避免积水和粪便污染。
猪舍内部需要定期清洁消毒,保持干净整洁,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疾病防治标准,猪的健康是饲养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在饲养猪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对猪进行健康检查,预防疾病的发生。
一旦发现猪患有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疾病传播和扩散。
生长管理标准,猪的生长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的需求来制定合理的生长管理方案。
包括生长促进剂的使用、生长速度的控制、疫苗接种等方面。
总之,猪的饲养标准对于猪的健康生长和肉质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只有严格执行饲养标准,才能保证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提高肉质品质,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猪的饲养标准
猪的饲养标准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之一,其饲养标准直接关系到猪肉的质量和产量。
为了确保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我们需要严格按照饲养标准进行管理和操作。
首先,猪的饲养场所需要保持干燥、通风和清洁。
猪舍内的地面应铺设干净的稻草或木屑,定期清理粪便,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猪群发生呼吸道疾病。
同时,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保持猪舍环境的卫生。
其次,猪的饲料需要科学搭配,保证营养均衡。
猪的饲料主要包括粮食、豆粕、鱼粉等,需要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来确定饲料的种类和用量。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提高猪的抵抗力,促进生长发育。
另外,猪的饮水也是非常重要的。
猪需要充足的清洁饮用水,保持水的清洁卫生,防止猪患上水源性疾病。
在炎热的夏季,要及时更换水源,保持水的清凉。
此外,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防疫工作也是猪的饲养标准之一。
猪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疾病的侵害,因此需要定期接种疫苗,预防猪瘟、猪流感等疾病的发生。
同时,要对猪进行定期的驱虫和体检工作,确保猪的健康状况。
最后,猪的饲养标准还包括对猪的管理和照料。
饲养人员需要关注猪的饮食情况、体温变化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在猪的生长过程中,要定期称重和记录生长情况,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调整。
总之,猪的饲养标准是保证猪健康生长和生产高质量猪肉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按照饲养标准进行管理,才能够保证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提高猪肉的产量和质量。
希望广大养猪户能够严格遵守猪的饲养标准,做好猪的养殖工作,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猪饲养标准
中国猪饲养标准一、饲料营养猪的营养需求对其健康、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
猪的饲料应提供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以满足猪的生长、维持和繁殖需要。
1.1蛋白质:猪的饲料中应含有适量的蛋白质,以支持猪的生长和肌肉发育。
1.2脂肪:脂肪是猪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合成和激素的分泌。
1.3碳水化合物:主要为猪提供能量,合理利用可节省蛋白质和脂肪。
1.4矿物质:如钙、磷、铁、锌等,对猪的骨骼、牙齿、血液等发育至关重要。
1.5维生素:维生素是猪体内许多酶和辅酶的组成成分,对猪的生长、代谢和免疫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二、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效率,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饲养管理包括饲喂制度、饮水管理、日常管理等方面。
2.1饲喂制度: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饲喂制度,保证猪获得足够的营养。
2.2饮水管理:提供清洁、充足的水源,保证猪的饮水需求。
2.3日常管理:定期清理猪舍,保持猪舍的卫生和良好的环境条件。
三、防疫保健防疫保健是保证猪健康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
应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
同时,合理使用兽药,治疗患病猪只。
四、生长环境猪的生长环境对其健康和生产效率有重要影响。
应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条件,以满足猪的生长需求。
过冷或过热的环境可能会导致猪出现生产性能下降、疾病等问题。
五、养殖设备现代化的养殖设备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
养殖设备包括自动饲喂系统、自动饮水系统、环境监控系统等。
这些设备可以减少人工干预,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合理利用养殖设备可以改善猪的生长环境,提高猪的健康水平。
六、品种选择不同品种的猪有不同的生长性能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应根据当地的生长环境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养殖。
同时,应注意品种的遗传改良,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
七、疫病监控疫病监控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措施。
应定期进行疫病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
猪饲养标准
猪饲养标准
猪饲养标准是指在猪的生长过程中,保证猪的生活环境、饲料、营养、生理、健康等方面的一系列要求和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猪饲养标准:
1. 猪圈环境:猪圈应保持通风、干燥和清洁,避免积尘、异味和过高的温度。
饲养密度应适中,确保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 饲料标准:猪的饲料应符合营养平衡、科学合理的原则,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
饲料应干净、无霉变、无异味,并定期更换。
3. 饮水标准:猪需要充足的清洁饮水,水源应保持清洁、无污染、不受污染源的影响,水的温度适宜,水量要足够。
4. 疫病防控:猪饲养场应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控措施,包括定期检查猪只的健康状况、疫苗接种、定期驱虫、合理使用药物等。
5. 动物福利:猪在饲养过程中应受到良好的照顾和保护,不受虐待、恐惧和痛苦。
符合动物福利要求,如提供合适的栖息和运动空间、干净的铺垫物、避免过度拥挤、提供适宜的饲料和水源等。
6. 生长性能:猪的生长应达到一定的标准,包括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等指标。
同时要注意猪的体重、体型和健康状况,确保猪在合理的生长水平下保持健康。
这些标准旨在保障猪的健康、生长和生产性能,并提高猪的产品质量和营养价值。
猪的饲养标准
猪的饲养标准
猪是我国重要的家畜之一,肉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肉类食品来源。
因此,科学合理的猪的饲养标准对于提高猪的生产
性能、保障猪肉质量、提高养猪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饲料、环境、疫病防治等方面介绍猪的饲养标准。
首先,饲料是猪的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
合理的饲料配方
能够满足猪的生长需求,保证猪的健康和生长速度。
一般来说,猪
的饲料主要包括粗饲料和浓饲料两大类。
粗饲料主要包括玉米、豆粕、麦麸等,浓饲料主要包括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等添加剂。
在饲
料配比上,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配比,保
证猪的生长发育。
其次,猪的饲养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干净、通风、明亮、温馨的养殖环境对于猪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猪舍的设计和建设需
要考虑到通风、隔离、保暖等因素,保证猪的生长环境舒适。
此外,定期对猪舍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猪舍的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疫病防治也是猪的饲养标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猪的
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
因此,定期对猪进行
疫苗接种,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对于保证猪的健康生
长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猪的饲养标准涉及到饲料、环境、疫病防治等多个
方面。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猪的饲养标准,才能够保证猪的健康生长,提高养猪效益,保障猪肉质量。
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够重视猪的
饲养标准,科学合理地进行猪的养殖,为我国的肉类生产做出贡献。
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
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一、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的概念和作用(一)饲养标准的含义不能把饲养标准和饲料标准(定额)等同起来,两者含义不同。
1.简单含义系指畜禽每日每头需要营养物质的系统、概括、合理的规定,或每千克饲粮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或百分比。
2.正式含义饲养标准是用以表明家畜在一定生理生产阶段下,从事某种方式的生产,为达到某一生产水平和效率,每头每日供给的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或每千克饲粮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或百分比。
它加有安全系数(保险系数、安全余量)。
并附有相应的饲料营养价值表。
(二)营养需要的概念1.营养供给量是结合生产组织的人为供应量,它实质上是以高额为基础,能保证群体大多数家畜需要的营养物质都能满足。
它加有安全系数,所以仍有些浪费。
2.营养需要系指畜禽最低营养需要量,它反映的是群体的平均需要量,未加安全系数。
生产单位可根据自己的饲料情况和畜群种类体况加以适当调整,安排满足需要量。
(三)定额饲养与饲养定额1.定额饲养和饲养标准差不多,它是根据饲养标准和猪群具体情况来确定各类猪群每日所需(食)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即根据饲养标准来定额故有的称为“标准饲养”。
2.饲养定额系指把已确定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的需要量定到某一具体的猪群身上,即饲养定额。
(四)饲养标准的作用科学饲养标准的提出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正确运用,是迅速提高我国养猪生产和经济、合理利用饲料的依据,是保证生产、提高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科学技术用于实践的具体化,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的饲养标准是实际饲养工作的技术标准,它由国家的主管部门颁布。
对生产具有指导作用,是指导猪群饲养的重要依据,它能促进实际饲养工作的标准化和科学化。
饲养标准的用处主要是作为核计日粮(配合日粮、检查日粮)及产品质量检验的依据。
通过核计日粮这个基本环节,对饲料生产计划、饲养计划的拟制和审核起着重要作用。
它是计划生产和组织生产以及发展配合饲料生产,提高配合饲料产品质量的依据。
最新整理养猪饲养管理-饲养标准.docx
最新整理养猪饲养管理-饲养标准.docx最新整理养猪饲养管理- 饲养标准整理一、饲养标准的概念(一)饲养标准(Feeding Standard)是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统称为饲养标准。
简言之,即特定动物系统成套的营养定额就是饲养标准,简称“标准”。
“标准”是一个传统专业名词术语,其含义和准确程度受科学条件和技术进步程度制约。
早期的“饲养标准”基本上是直接反应动物在实际生产条件下摄入营养物质的数量,“标准”的适用范围比较窄。
现行饲养标准则更为确切和系统地表述了经实验确定的特定动物(不同种类、性别、年龄、体重、生理状态、生产性能、不同环境条件等)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数值。
(二)营养需要(Nutrient Requirements,也称营养需要量)是指动物在最适宜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理想生产成绩对各种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
简称“需要”。
营养需要量是一个群体平均值,不包括一切可能增加需要量而设定的保险系数。
制定这种营养需要的目的是为了使营养物质定额具有更广泛的参考意义。
因为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同品种或同种动物在不同地区或不同国家对特定营养物质需要量没有明显差异,这样就使营养需要量在世界范围内可以相互借用参考。
为了保证相互借用参考的可靠性和经济有效地饲养动物,营养物质的定额按最低需要量给出。
对一些有毒有害的微量营养素,常给出耐受量和中毒量。
营养需要中规定的营养物质定额一般不适宜直接在动物生产中应用,常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条件,适当考虑一定程度保险系数。
其主要原因是实际动物生产的环境条件一般难达到制定营养需要所规定的条件要求。
因此应用营养需要中的定额,认真考虑保险系数十分重要。
二、饲养标准的基本特性(一)饲养标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饲养标准或营养需要是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领域科学成果的概括和总结,高度反映了动物生存和生产对饲养及营养物质的客观要求,具体体现了本领域科学的最新进展和生产实践的最新总结。
中国猪饲养标准
中国猪饲养标准猪饲料中的维生素必须按照种猪的需要量来供应。
充足的维生素能促进繁殖器官发育、正常发情、增加排卵数、提高受孕率。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猪饲养标准,一起来看看。
中国猪饲养标准种公猪种公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指标水平消化能(兆卡)3.0(兆焦)12.55代谢能(兆卡)2.88(兆焦)12.05粗蛋白质(%)12.0 (14.0)赖氨酸 (%)0.38妊娠母猪期别妊娠前期妊娠后期消化能(兆卡)2.802.80(兆焦)11.7211.72代谢能(兆卡) 2.652.65(兆焦)11.0911.09粗蛋白质(%)哺乳母猪指标水平消化能(兆卡) 2.90(兆焦)12.13代谢能(兆卡) 2.80(兆焦)11.72粗蛋白质(%)14赖氨酸 (%)0.50肉脂型生长肥育猪体重(千克)指标20-3535-6060-90消化能(兆卡)3.103.103.10(兆焦)12.9712.9712.97代谢能(兆卡)2.882.89猪的养殖技术一般说来,在4—6周龄断奶,仔猪受挫折小,也较容易适应。
其正确的断乳方法是:在仔猪断奶前2—3天内,就要减少母猪的饲料,特别是在母猪的日粮中减去有催乳作用的饲料。
采用五天断乳法,将母猪和仔猪分开关养,第一天送到母猪处哺乳4次,第二天为3次,第3天为2次,第4天为1次,第5天断乳。
断乳时将母猪赶出,关养在其它栏舍内,仔猪留在原来的圈,再饲养10—15天。
这样仔猪的熟悉的环境里,就不会留暖母猪,以免出现不安的情况,保持正常的食欲和日增重。
仔猪断乳后应该注意供给饮水,并在饮水中加入5%—10%红糖,加厚垫草,防止肠胃受凉。
对断奶仔猪打防疫针和驱虫等应在断奶前后进行(切勿同时进行),以免使仔猪感到过多的不安。
猪舍温度应保持在12—20℃,舍温过低,断奶仔猪聚集,影响休息与增重。
仔猪断奶体重关系到早期断乳的成败,仔猪体重越大,以后增重就越快,死亡的可能性就越小。
有的养殖户用尿素作牛羊饲料的添加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猪饲养标准及饲料成分和营养价值表
猪饲养标准及饲料成分和营养价值表1.饲养标准(l)概念:猪的饲养标准,也称营养需要量。
是根据养猪加工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结合物质吞噬作用试验和饲养试验,科学地规定出有不尽相同各生产阶段不同生产性能、不同生产目的的猪,每头每天应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
饲养标准以表格形式列出各阶段猪对各种营养物质的。
饲养标准中规定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是通过猪采食各种猪饲料来体现的。
因此为方便具体养猪大批量生产中实际应用,饲养标准中各营养物质的需要量除了以每头猪每日需要的绝对量来表示外,还根据动物的换言之采食量,列出配方中各面霜营养物质的相对百分含量以供参考。
(2)正确应用饲养标准:饲养标准是在科学试验和总结总结实践基础上制定的,所以它蕴含一定的科学性,对养猪生产具有操作性。
只有正确应用饲养标准,结合各地饲料资源经济状况,制定科学规范出以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才能做到科学饲养,在保证畜禽健康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
饲养标准在配方设计和养猪蜂蜜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同时又认识到饲养标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定的,它所规定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是根据许多试验研究结果的平均数据提出来的,只是一个概括的平均数,不可能完全符合每一个群体的除非需要。
而且,各个地方所喂食猪的品种、环境条件、生产水平、健康状况均不完全相同,甚至相差很大。
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灵活应用,适当地调整,以求饲养标准更接近于实际。
不全是饲养标准规定的指标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它将根据猪龙头股的改良、生产水平的提高,与猪营养及饲养相关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修订、充实和完善。
(3)国内外猪饲养标准所述:我国第一版猪饲养标准(NY/T65–1987)是在发草许振英教授牵头,联合原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畜牧信息中心等11家单位,历经10年完成的,统一标准实现了我区猪的营养标准从“无”到“有”,营养指标由少数到多数。
第二版猪饲养标准(NY/T-2004)的修订由中国农业大学李德发教授牵头,农大联合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
长白猪饲养方法
长白猪饲养方法长白猪是世界上最著名,分布最广的主导瘦肉型猪种,是养猪生产不可或缺的优秀猪种。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长白猪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长白猪饲养方法长白猪原产于丹麦,原名毕德瑞斯猪。
60年代我国先后从法国、瑞典、英国、丹麦及加拿大等国引入。
长白猪全身白色,耳长而向前倾,头和颈部较轻,背腰长,平直,后躯肌肉丰满,四肢较轻。
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报道,成年公猪23头平均体重246.2千克,体长175.4厘米。
成年母猪每头平均体重218.7千克,体长163.4厘米。
长白猪外貌特征:体型特别长、毛色全白,故称"长白猪"。
全身被毛白色,头小轻秀、颜面平直,体躯呈流线型,耳向前倾,胸部窄,背线平直稍呈弓形,后躯肌肉特别丰满,背腰特长,四肢结实,乳头一般7-8对。
长白猪生产性能: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生长发育迅速,6 月龄体重可达90 千克以上。
体重90 千克时屠宰,屠宰率为70 %一78 %。
月同体瘦肉率为55 %一63 %。
母猪性成熟较晚,6 月龄达性成熟,10月龄可开始配种,母猪发情周期为21-23 天,发情持续期2 - 3 天,初产母猪产仔数9 头以上,经产母猪产仔数12 头以上,60日龄窝重150 千克以上。
长白猪饲养的要点1、环境要求首先要注意环境要求,主要包括适宜的自然条件和生存圈舍。
自然条件饲养长白猪最适宜的温度为15-21度,当温度达到28℃时,要及时打开水帘进行降温;适宜的湿度为40%—80%;另外要保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空气新鲜。
2、圈舍要求在圈舍方面,怀孕母猪需单栏饲养,公猪大圈单个饲养,后备母猪大圈2-3头群养;每天早晨、下午两次清粪。
保持猪舍内干净整洁。
3、饲喂要求长白猪在饲喂时也有一些讲究。
饲料的配比是影响瘦肉率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能量和粗蛋白含量对胴体瘦肉率影响很大,如果饲料配比不当,瘦肉型猪也会被养肥,增重会变慢。
我们这里提供一个饲料配比的参考标准,饲料的搭配比例可按谷物类58%、糠麸类20%、饼类15%、蛋白质补充饲料7%来组成配合饲料。
猪的饲养标准
猪的饲养标准
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禽之一,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保证猪的生长健康,提高养猪效益,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饲养标准。
首先,饲养环境要保持干净卫生。
猪圈应该定期清理,保持通风良好,避免粪便积聚和污染,同时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为猪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
其次,饲料要科学合理。
猪的饲料应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进行配比,保证营养均衡。
同时,饲料的质量也要有保障,避免使用变质或污染的饲料,以免对猪的健康造成影响。
再次,疾病防控要做好。
猪在饲养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扰,因此需要加强疫病防控工作。
定期对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做好疫苗接种和防疫工作,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另外,生长管理要科学规范。
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猪,需要采取相应的生长管理措施,包括饲养密度、饮水管理、运动锻炼等,保证猪的健康生长和发育。
最后,猪的品种选择也很重要。
根据养殖的目的和条件,选择适合的猪种,比如生产性能好、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可以提高养猪效益。
总的来说,猪的饲养标准涉及到饲养环境、饲料、疾病防控、生长管理和品种选择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科学合理地进行养殖管理。
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才能保证猪的生长健康,提高养猪效益,为畜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猪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和饲养标准
猪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和饲养标准猪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和饲养标准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只有树立为革命养猪的思想,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养猪,把猪养好。
要科学养猪,不仅要有充足的饲料,还要有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繁育方法。
我国劳动人民有句俗话。
三分料,七分养。
”深刻地说明了饲养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
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种猪和肥猪,公猪和母猪,大猪和小猪,由于它们的生理特点各不相同,对饲养管理的要求也就不同,可是它们也有共同的基本要求。
为了叙述方便起见,先谈猪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再叙述各类猪对饲养管理的特殊要求。
猪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和饲养标准1.关于猪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
(1)猪能消化各式各样的饲料。
我省广大农村生产有大量的青粗饲料。
如果把这些饲料通过喂猪,转化成很有营养价值的猪肉,该具有多么大的经济意义1.由于猪比牛、羊?18?消化祖纤维的能力差,若是只喂青粗饲料,是不能完全满足它韵营养需要的,也要适当喂些精料。
因此,不论种猪或肥猪,公猪或母猪,大猪或小猪,喂给的日粮都应当是青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
(2)由于各种饲料不仅体积有大有小,其所合营养分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适口性也不一样。
又由于猪胃容积不大,但它却需要大量各种营养分。
所以,在配合猪口粮时,粗料、青料和精料之间需有适当比例,就是同一类饲料也要多样化。
这样才可以使猪食欲好,吃得饱,并获得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分。
在变换饲料种类或增减喂量时,都要逐渐减少或增多,不要突然改变,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不要喂给发霉变质的饲料或含泥土太多的饲料,防止中毒和患肠胃病。
(3)省内农村社员或有些集体养猪场喜欢把饲料煮熟喂猪,好处是可以缩小饲料体积,并使粗纤维软化,提高饲料利用率,还可以杀灭细菌和寄生虫,但也有不利的地方。
现在,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证明。
猪的饲养标准
猪的饲养标准
猪的饲养是畜牧业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正确的饲养方法不仅能够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生产能力,还能够确保猪肉的品质和安全性。
为了保证猪的饲养质量,以下是猪的饲养标准,包括饲料、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
饲料方面:
猪的饲料是猪饲养中很重要的一环,合理的饲料能够帮助猪快速增肥,保证其生产能力和肉质品质。
1.饲料的种类:猪的饲料种类根据不同的生长和品种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猪的饲料种类可以分为浓缩料、全混合饲料和自主饲料三种。
2.饲料的质量:猪的饲料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范,不得添加有毒有害的物质,更不能出现霉变、变质等品质问题。
3.饲料的认识:猪的饲料与喂养量需要根据不同的生长时期进行分阶段,以保证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同时也可以有所节约饲料成本。
环境方面:
猪的生活是不应该太过复杂的,环境卫生应该是最基础的保障。
1. 应安置在独立、整洁和通风等条件良好、采光良好的地方。
2. 应安装合适的设备(水管、饮水器、斗、槽,等)和方法。
猪的住所应挂有标志,并便于管理和操作。
人员方面:
猪的饲养过程是需要专业的饲养员管理的。
1.饲养员应该清楚猪的生长、饲养和管理的方法和需要,以便更好的进行监管和管理;
2.对于猪的生病问题,应该及时发现并早期处理,方便更好的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减少因疾病带来的影响,有一定的组织配合;
3.应该定期进行饲养现场的巡查,确保猪的饲养环境良好,同时及时管理和修理设备的问题,确保猪的饲养质量和保障。
总之,猪的饲养是一项非常有技术含量的工作,饲养标准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坚持标准,严格要求,我们才能确保所生产出的猪肉符合国家规范并有较高的品质,更好地服务大众需求。
长白猪在分娩舍中的饲养管理技术
猪舍应配备必要的设施,如饲料加工 设备、饮水设施、通风设备、取暖设 备等,以确保猪只的生活和生产需求 。
温度与湿度的控制
温度控制
分娩舍内的温度应保持稳定,适宜的温度有助于母猪的生产 和新生仔猪的存活。可通过供暖、通风等方式调节温度,避 免温度过高或过低。
湿度调节
湿度对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影响,应保持适当的湿度范 围。可通过通风、洒水等方式调节湿度,避免湿度过高或过 低。
04
新生仔猪的护理
仔猪的饲养管理
初乳喂养
确保新生仔猪在出生后2小时内能够吃到足够的初乳,以获取母源 抗体和营养。
定时哺乳
设定固定的哺乳时间和量,使仔猪形成规律的进食习惯,同时注意 观察仔猪的饱腹状态和排便情况。
温度控制
保持分娩舍内的温度适宜,特别是在冬季和初春,可以使用保温箱 或保温灯等设备为仔猪提供温暖的环境。
饮水设施
定期检查饮水设施的完好 性,确保饮水器不漏水、 不堵塞,保持清洁卫生。
饮水质量
定期检测饮水质量,确保 水中无有害物质和微生物 超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和规定。
03
分娩母猪的管理
母猪的饲养管理
饲料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易于消化的饲料,以 满足母猪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 维生素需求。
பைடு நூலகம்
饮水管理
饲养密度
长白猪在分娩舍中的饲养管 理技术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猪舍设计与环境控制 • 饲料与饮水管理 • 分娩母猪的管理 • 新生仔猪的护理 • 饲养管理与健康监测
01
猪舍设计与环境控制
猪舍布局与设施
猪舍布局
猪舍应合理布局,根据生产流程和防 疫要求,将各功能区域如配种区、妊 娠区、分娩区、保育区、生长育肥区 分开,并保持适当的距离。
长白猪饲养技术
长白猪饲养技术长白猪在饲养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产仔多,奶水足,窝重高。
另外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父本品种,在我国瘦肉型猪的培育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长白猪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长白猪饲养技术1、分娩母猪产前1天要减料,保证充足的饮水,乳头彻底清洁。
要通过预产期和分娩征候(起卧不安、奶头挤出乳汁、厌食等)判断分娩时间,在母猪产前和产中避免骚扰。
一般正常分娩时间为2~4小时,平时每头仔猪出生的间隔时间为15~20分钟。
发现母猪难产(间隔时间超过半小时未有仔猪或胎衣排出)要及时处理(注射催产素或人工助产)。
生下来的仔猪剪脐带、去犬齿,注意消毒。
2、加强分娩母猪的接产工作。
正常情况下,母猪产子的过程为2.0小时~2.5小时,每头子猪平均间隔10分钟~15分钟,这样可以让其自然分娩。
若间隔超过30分钟以上,要注意是否难产并做好接产准备,若时间太长,可能会造成子猪产前死亡。
3、母猪产后逐渐加料和喂麸皮盐水或电解质水,3天后恢复喂料,并尽量让母猪多采食。
带10头以上仔猪时,每头母猪多加喂0.5千克/日饲料,养殖业并充分供应清洁的饮水,若饲料给予不充分,造成泌乳量减少,将影响仔猪的发育,同时仔猪断奶后母猪发情间隔延长。
4、产后最好做子宫冲洗及注射抗生素和前列腺素(在最后产仔时间的36~48小时一次性肌肉注射;PGF2a两毫升,注意不要超过这个时间,否则子宫颈关闭,起不到帮助排出恶露作用)以帮助恶露排出和子宫复位,同时也有利于母猪断奶后再发情。
5、分娩栏在分娩前1周应该打扫干净,包括地面及其他设备如饲料、水槽等。
长白猪饲养管理方法一、长白猪养殖公猪的饲养管理1、后备公猪一般在5~6月龄就开始有性行为表现,体重80千克左右就需要实行单圈饲养,体重达100千克左右开始调教采精,到8~9月龄,体重120~140千克时开始配种,到1.5岁,最佳配种年龄是体重180千克以上时。
2、种公猪的营养和饲养饲养公猪需要采用营养价值高的饲料,每千克饲料中含消化能12.9兆焦、粗蛋白17%、赖氨酸7.9克、蛋氨酸2.6克,苏氨酸6克、蛋氨酸+胱氨酸6克,钙15克,磷10克,食盐10克,还要供给足够的维生素,配种期间维生素A4100国际单位,维生素D230国际单位,维生素E11毫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白猪饲养标准
长白猪又称为兰德瑞斯,原产于丹麦,目前世界上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均有饲养,是世界上最著名,分布最广的主导瘦肉型猪种,是养猪生产不可或缺的优秀猪种。
由于长白猪在世界的分布广泛,各国家根据各自的需要开展选育,在总体保留长白猪特点的同时,又各具一定特色,我国通常就按照引种国别 ,分别将其冠名为××系长白猪,如丹系…、法系…、瑞系…、美系…、加(加拿大)系…、台系…、等。
其实这种命名法也不尽科学,尽管来自同一国家,但是来自不同的育种公司(场),在体质外貌、生产性能方面各具特点和差别,不能用××系一概而论,因此在引进猪种时,不仅关注种猪来自什么国家,也要了解来自什么场家,如果无法了解,需要对种猪进行现场考察。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从北欧国家瑞典引进了长白猪,之后又陆续从荷兰、法国等国引进长白猪,自那时起,养猪界就将来自不同国家的引进猪种冠以××(国名)系,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直接从原产地丹麦引进了长白猪,特别是国家实施“菜篮子”和瘦肉型猪项目开始及至目前,每年几乎都有不同的场家从丹麦引进长白猪。
为了实施种猪的标准化管理,农业部组织了由专家、企业家等组成的长白猪种猪标准起草小组,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提出了长白猪标准的报批稿,并建议将其作为长白猪种猪质量评定(销售)的标准。
长白猪标准报批稿的主要内容摘要如下。
1、外貌特征
长白猪体躯长,被毛白色,允许偶有少量暗黑斑点;头小颈轻,鼻嘴狭长,耳较大向前倾或下垂;背腰平直,后躯发达,腿臀丰满,整体呈前轻后重,外观清秀美观,体质结实,四肢坚实。
2、生产性能
繁殖性能
母猪初情期170~200日龄,适宜配种的日龄230~250天,体重120千克以上。
母猪总产仔数,初产9头以上,经产10头以上;21日龄窝重,初产40千克以上,经产45千克以上。
生长发育
达100千克体重日龄180天以下,饲料转化率1:2.8以下,100千克体重时,活体背膘厚15毫米以下,眼肌面积30平方厘米以上。
胴体品质
100千克体重屠宰时,屠宰率72%以上,背膘厚18毫米以下,眼肌面积35平方厘米以上,后腿比例32%以上,瘦肉率62%以上。
肉质优良,无灰白、柔软、渗水、暗黑、干硬等劣质肉。
3、种用价值
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外貌特征。
外生殖器发育正常,无遗传疾患和损征,有效乳头数6对以上,排列整齐。
种猪个体或双亲经过性能测定,主要经济性状,即总产仔数、达100千克体重日龄、100千克体重活体背膘厚的EBV值(估计育种值)资料齐全。
种猪来源及血缘清楚,档案系谱记录齐全。
健康状况良好。
4、种猪出场要求
符合种用价值的要求。
有种猪合格证,耳号清楚可辩,档案准确齐全,质量鉴定人员签字。
按照国家要求出具检疫证书。
不仅纯种长白猪生产性能优秀,当用来与其他猪种杂交时,也有良好的性能表现,可以有效地提高后代的产仔数,降低背膘厚度。
在现代养猪生产中,长白猪是任何杂交组合中不可缺少的猪种,无论那一个配套系也离不开长白猪。
在引进猪种中,长白猪是优秀的母本猪种,也可以用做父本猪种与地方猪种杂交,提高生产性能,生产商品肉猪。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我国许多省区开展瘦肉型猪种的选育,由
于我国地方猪种的瘦肉率偏低,品种内选育的改良效果极其有限,很难通过选育达到目标,而饲养直接从国外引进的瘦肉型猪种,不仅需要资金多,而且也难以适应我国当时饲养管理条件,于是,各省区在政府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下,运用育种理论,广泛开展猪的杂交育种,以实现选育适合我国国情的本土瘦肉型猪种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几乎都是选用长白猪与我国的地方猪种进行多种形式的杂交,如简单杂交、轮回杂交、级进杂交等,通常用含长白猪血缘多少来表示。
由于长白猪瘦肉率高,而且能有效提高杂种后代的瘦肉率,所以各地选育的培育猪种通过不同形式的杂交后,都可以出现选育目标的理想后代,再通过育种过程达到选育中国本土瘦肉型猪的目的,如当时选育的三江白猪(黑龙江)、湖北白猪(湖北)等,这样一些猪种的培育都离不开长白猪。
长白猪是在丹麦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培育的,在地理上属于北欧,气候条件与我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丹麦养猪生产的饲料资源条件、饲养技术条件、生产设备条件、市场需求(消费者意愿)方向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与我国具有一定差别,因此,我国的养猪人通常感到长白猪四肢不够粗壮,对饲养管理条件和设备条件等的要求较高,对不够精细的饲养管理条件不适应,比较“娇气”,但应该辨证地看长白猪,优秀的猪种就是需要较好的条件,不仅饲养长白猪,就是饲养其他优秀猪种,同样需要一定的条件。
所谓SPF猪,是指从出生到育成都不带任何病原的猪。
针对我国养猪业的情况,尤其规定SPF猪不能带有猪喘气病、猪萎缩性鼻炎、猪痢疾、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等7种病病原。
育种学上EBV(Expected breeding value)估计育种值。
育种值无法直接测量,只能通过一定的统计学方法,利用表型信息加以估计,该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