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研究

合集下载

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湖北省来凤县为例的开题报告

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湖北省来凤县为例的开题报告

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湖北省来凤县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县域经济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也日益明显。

各地区应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主导产业,有效地调动地方积极性,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湖北省来凤县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村县,农业生产一直是该县的主要经济来源。

然而,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的大力扶持和引导,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来凤县的经济结构也在逐渐转型。

如何选择来凤县的主导产业,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当地政府和企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以湖北省来凤县为例,探讨县域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

通过分析来凤县的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结合市场的需求和现实情况,寻找进一步发展主导产业的办法和策略,推动来凤县经济快速转型升级。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来凤县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包括主要经济指标、产业结构、人口和社会经济状况等。

(2)来凤县的资源禀赋,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

(3)来凤县的市场需求,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结构、行业竞争格局等。

(4)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产业的发展前景和优劣势,选择来凤县的主导产业。

(5)探讨来凤县主导产业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包括政策支持、技术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

2.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调查、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等方法。

具体方法包括:(1)对相关文献、统计数据、政策文件等进行收集和整理。

(2)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来凤县的产业现状、市场需求和企业情况。

(3)运用数据统计和相关分析手段,对来凤县的经济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4)参考国内外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经验和成功案例,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三、预期研究结果和创新点本文预期得到以下结果:(1)了解来凤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深入分析其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

河北省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河北省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行业 , 比如 居 民服 务和其他 服务 业、 教育 和卫 业提供的服务产 品处于卖方市场 , 偏 高的定价 的 日新月异 ,将对这 些新兴行 业产 生强劲 需
生、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因为这些行业良 既抑制 了消费 , 反过来也影响 了相关行 业的规 求 , 但 由于 目前 高素 质专 门人才 的缺 乏 , 难以 好的发展可以提高人口素质和消费水平, 从而 模 , 从而 限制 了对 劳动力 的需求 。如果能打破 得 到有效的发展 , 这也是 导致 我国第三产业尤

县 域 主导 产 业 选 择 的重 要 意 义
县 域 经 济 是 以 县 级 行 政 区 划 为 地 理 县 域 主 导产 业 的培 育 和 发 展 , 有 利 于 县域 分 析 法 。 主 要 运 用“ 收入弹 性基准 ” 分 析 空 间, 以县级政权 为调控 主体 , 以 市 场 为 各 产 业 的 协 调 发 展 , 有 利 于 县 域 产 业 结 构 法 , 来 分 析 该 产 业 是 否 适 合 作 为 主 导 产 有 利 于 促 进 整 个 县 域 经 济 的健 康 发 业 , 公式如下: 导 向, 优 化配置 资源 , 具有地 域特色 和功 优 化 ,
从业 人员的结构不尽合 理, 传统服务业 从业人 创业 , 将会 极大地 促进第三 产业 的发展 , 在促 题, 关键 是劳动 力的质 量, 因此 应加大 人力 资 源开发, 加强第三 产业 劳动力素质的培训。 员多,新兴服务业从业人员比例低。截止到 进经济发展 的同时可 以提供更 多的就业 岗位 。 2 0 0 2年底 ,批 发零售 贸易和餐饮业 的从业 人
; - . - I : l t 省县域 主导产业选择研 究
口文 / 张春 玲 钱 娅静 马玉 曼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县域主导产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研究了县域主导产业的形成、成长和演替过程,揭示了县域主导产业的阶段发展规律,在正确认识东中西部县域主导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支持主导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标签:县域经济主导产业产业转移产业集聚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范围内,依托县城和中心镇,以市场为导向,以非农经济为主导,通过县级政府调控,优化配置资源,协调发展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所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在县域经济发展各阶段,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市场前景广阔、技术进步较快的产业称为县域主导产业。

其主要特征是:达到了一定的经济规模,具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和发展速度,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存在着较强的前侧、后侧和旁侧效应,容易实现跨县域配置资源;对高新技术成果吸收性好、应用效果高。

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成果创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主导产业对县域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因此,揭示主导产业的发展规律,提出政府支持主导产业发展的途径,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一、县域主导产业的形成和成长与演替对许多县域主导产业发展的历史考察均表明,县域主导产业发展都会经历形成、成长和演替三个时期。

1.县域主导产业的形成。

县域主导产业的形成主要有三种方式:(1)战略产业的相关技术取得突破性进步、市场需求迅速扩张,导致战略产业转化为主导产业;(2)对于拥有丰富的粮食、经济作物和能源等特色资源的县域,政府、企业或者地方能人依托当地资源和国内外市场,形成特色资源型主导产业;(3)对于要素成本较低的县域,政府承接县外成熟产业转移并将其培育成为主导产业。

这一时期县域主导产业的价值总量较小,增长速度较慢,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竞争力弱,关联效应较差,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较弱。

2.县域主导产业的成长。

县域优势主导产业和县域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

县域优势主导产业和县域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

县域优势主导产业和县域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县域优势主导产业和县域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一、概述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县域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通过确定县域优势主导产业和实施相关项目,可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就业,增强人民群众的创业信心和幸福感。

二、县域优势主导产业选择策略1. 区域经济优势:选择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需要考虑区域特点和政策环境等因素。

可以通过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等来判断县域的优势产业。

2. 人力资源条件:考虑到人力资源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需要针对县域的人口结构、劳动力技能和就业情况等进行评估,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主导产业。

3. 市场需求考量: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市场需求状况,确定县域优势主导产业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以确保产业能够顺利发展。

三、县域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1. 建立产业联盟:通过成立产业联盟,汇集相关产业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资源,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2. 支持创新创业:设立创业孵化基地,为县域内的创业者提供场地、资金、技术等支持,鼓励创新创业活动,培育新的产业和企业。

3. 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府服务意识,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提供便利化的审批程序和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4. 加强技术支撑:引进高端技术和人才,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加强科研与产业的结合,提高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5. 培养人才: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技术进修和人才引进等措施,培养适应县域产业发展需求的各类人才,提高县域内劳动者的技能水平。

6. 统筹规划与项目对接:政府应加强对县域内各类产业项目的统筹规划,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加快产业项目的实施进度。

四、实施监督与评估1. 建立健全项目监督机制:明确责任主体,设立监察机构,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和评估,确保项目按时、按质量完成。

2. 定期评估与调整: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行项目改进和调整,确保项目的长期稳定发展。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问题研究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问题研究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问题研究摘要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一个关键的经济发展问题,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探讨了影响主导产业选择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主导产业、选择因素、建议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各地方相关部门对于如何选择和发展主导产业越来越重视。

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不仅决定了其经济增长速度,还影响着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影响主导产业选择的因素,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第二章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基础2.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是研究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基础,包括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地区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

这些理论为我们研究主导产业选择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2 主导产业选择的重要性主导产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核心,它不仅决定了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还对其科技创新和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影响主导产业选择的因素3.1 地方资源禀赋不同地方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这决定了其适宜发展哪些行业。

资源禀赋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创新能力等。

3.2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一个地区选择主导产业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市场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等。

3.3 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选择主导产业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技术创新能力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研发能力等。

3.4 环境环境是一个地区选择主导产业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环境包括产业、税收、金融等。

第四章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4.1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县域经济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以盘山县为例

县域经济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以盘山县为例
22766.42250)
x:。=(茗:。(1),茗:。(2),戈:。(3),善:。(4),菇:。(5)):(o,0,257,
553,715)
…:l∑#(挑1/2x;l(5)l;洮l,2,3,…,11 I后-2 I
3,…,11
:由氏=矗糕删幺3…Ⅲ得:
II。2
Is,-So I=I∑(气o(_|})嘞o(七))+1/2(茗?(5)《。o(5))l;锄,1,2,
I.
XF(x,(1),髫;(2)。…,Xi(,1)),(i=1,2。…,m);(2)计算‰与各壮
(i=1,2,…,m)的灰色关联度,灰色关联度与序列x。,置变化大 小有关,反映系统特征数据变化与相关因素数据变化的相关性 的大小;(3)进行灰色关联排序和结论分析,把系统特征行为序 列‰与各相关因素行为序列Jjfi-(i=1。2,…,m)的灰色关联度 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进而找出影响系统发展的主要因 素并对之进行分析,给出相应的建议。 (二)盘山县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综合对盘山县已有的产业基础的分析来看,对国民经济产 值和就业等贡献较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石化工业、农产品加工 业、新材料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等行业之中。所以接下来将针 对上述这些行业来进行产业关联度分析,将这些产业作为相关 因素从而进行主导产业的选择。这些相关因素数值见表2。 根据分析需要,我们分别计算灰色关联度、绝对灰色关联 度和相对灰色关联度,以便确定哪种灰色关联度的影响较大。 进而做出判断分析。
37.31蝴39.∞蛳_4
23.弱10914l
36.36孔1274 2l。孵l,o盼l
41.20
l∞972嚣.鸵115411
22.37
二、盘山县产业基础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盘锦市经济增长明显低于辽宁省平均水平的状 况下,盘山县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增长。5年经济年均增长率达 到17.16%,产业发展和产业规划都出现了良好的态势。三次产 业均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增长速度依次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9.50%、11.33%和9.67%。三 次产业结构由2004年的一二三,变为2008年的二一三。产业 结构出现不断优化的趋势。三次产业增长状况和三次产业占 GDP百分比见表l。

基于SSM的县域经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阜宁县为例

基于SSM的县域经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阜宁县为例

Re u a Gu n W e h a n Xiy n, a iu
( col f egah cec ,N ni om lU i ri , aj g20 4 C ia Sho orp ySi e aj gN r a nv sy N ni 10 6, hn ) oG n n e t n
Ab t a t T i a e d p st e s i —h r t o o a ay e te id sr tu tr fF n n o ny i n h n r m sr c : h sp p ra o t h hf s a e me h d t n lz h n u ty s cu e o u i g C u t n Ya c e gfo t r 2 0 o2 0 0 5 t 0 9.W e c n f d F n n u t s si n t e ee n a y p a e o n u t aiain a d lw lv l i d s y a n u ig Co n y i t l i h lme tr h s f i d sr l t n o e e n u t i l i z o r
S u y o h ee tn fLe d n n u t y o u t y Ec n my t d n t e S lc i g o a i g I d sr fCo n r o o Ba e n S M sd o S
— —Βιβλιοθήκη Ta ng Fun ng Co ki i unt s a a p e y a n Ex m l
第3 5卷第 3期 21 0 2年 9月
南京师大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J U N LO A JN O MA NV R IY( a rl cec dtn O R A FN N I C N R LU IE ST N t a Si eE io ) u n i

选择与培育县域主导产业的四个关键

选择与培育县域主导产业的四个关键
维普资讯 htt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产 业 经 ; 斋
选择 与培育县域 主导 产业的 四个关键
一郑 洪 中共怀化市委 党校
【 摘 要 】在 经 济 发展 的不 同 阶段 ,客 观 上 要 求产 业 结 构 随 之 调 整 , 而县 域 主 导 产业 结 构 的不 断 调 整优 化 ,是 县 域 产 业 结 构 合 理 化 的 重要 标 志 ,也 是县 域 经 济 发展 的 动 力 。因 此 ,如 何 选择 与培 育县 域 主 导产 业 就 成 为促 进 县域 经 济 可持 续性 发展 的关 键环 节。本文 认 为 县域 主 导 产 业是 指 在 县 域 经 济 学 中 发展 速度 较 快 、发展 前 景 较 好 、为整 个 县域 经 济起 引 导和 推
次 可 分 为 国 家 主导 产 业 、大 区域 主 导产 业 和 县 域 主 导 产 业 ,由于 出现 产 业 同构 现 象 ,造 成 局 部 地 区 过度 竞 争 ,这 不 利于 县 域 经 济
所处层次 的不 同,它们 之间发展 的取 向和条件制约 因素不一样 。
国 家 及 大 区域 主 导 产 业 代 表 着 整 个 国 家 和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 方 向 ,
【 关键词】选择 培育 县域 主导产业 关键
县域主导产业是 指在县域经济学 中发展速度较快 、发展前景 是其产业链 中的某个生产环节。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分工高度发 较好、为整个县域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 用的先导性产业 ,它不一 达 的经济 ,分工已进入生产 中各个环节 ,只要你在一个环节做得
发展 ,相邻 或 相 近 县 市 在 确 定 县域 主 导 产业 时应 相 互 协 调 好 ,坚
持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 的原则 ,使 其互为发展条件 ,在较 大的范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地方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决策,影响着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

本文通过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概念、影响因素、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问题。

研究发现,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政策环境、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提出了各种方法和理论,用于指导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

未来研究应该关注如何更好地整合各种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更加有效的选择方法,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影响因素、方法、国内外研究、研究方法、结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一直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择适合本地区资源禀赋、优势产业以及市场需求的主导产业,可以有效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区域主导产业,成为了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区域主导产业选择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主导产业可能面临市场转型、技术更新等问题,而新兴产业的崛起也为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深入研究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方法和影响因素,可以为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旨在解释本研究的动机和重要性,引导读者对本文的关注和理解。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系统地总结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相关研究成果,探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概念、影响因素、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具体来说,本文旨在深入挖掘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内在机制,探讨不同因素对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程度和方式,以及各种方法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可以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借鉴,同时也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促进区域主导产业的优化布局和发展。

广西县域主导产业发展研究

广西县域主导产业发展研究
维普资讯
缠所 研宪考 08 考 20 年第4 期( 1 总第26 期) 1 9
嬲 一 . 一 ~ 域 一
广 西县域主 导产业发 展研 究
广西财政厅 兰丽 萍 赵 杰
县域经 济发 展 中, 失时机 地选 择 和培 育符 合经 济 不
西 总面 积 的 9 . % ; 域 人 口 4 2 59 县 4 7万 人 , 广 西 总 人 口 占
2“ . 三化” 联动型 。“ 三化 ” 工业化 、 即 城镇化 和农 业 产业化 。“ 三化 ” 动 型 , 联 是指 大力 推进 工 业化 、 镇化 城 和农业产 业化 ,三化 ” 重 、 动 、 “ 并 联 协调推 动县 域经济发 展 。广西 多数县农产 品资源 丰富 , 工业化 水平不 高 , 城镇 发展相对落 后 , 最适 宜采取 “ 三化 ” 联动 型。 ( ) 造特 1打 色优势农业 。以新 农村 建设 为总抓 手 , 以增 加农 民收入 为核心 , 按照集 约化 、 标准 化 、 业化 的要 求 , 强农 村 产 加
统服务业 , 积极发展房地产 、 金融保险 、 信息服务 、 法律公
证、 物业 管理 等新 兴服 务 业 , 逐步 建 立并 完善服 务 业体
亿 元和 1 6 47 1元 ; 政收 入 和 人均 财 政 收入 分 别达 到 财
1. 2亿 元和 2 0 35 9 6元 , 为 广 西 第 一个 财 政 收 入 突破 成 l 0亿元 的县域单 位 。三次 产业 结 构 明显 提 升 ,9 5年 19 为 4 . :3 62 . ,0 6年跃升 为 1 . :0 9 1. 。短 2 73 . :3 7 2 0 0 57 . :8 5
二重性 , 本文所指的县域经济范 围具体 包括 5 7个县 、2个 1 民族 自治县 、 7个县级 市, 以及撤地设 市 、 撤县 ( 设城区 市) 而设立的 1 个城 区和 1 2 个县级行政管理区, 8 共 9个单位。 20 0 6年 , 广西县域土地面积 2 .0万平方公里 , 27 占广

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的建立及发展——以泾阳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例

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的建立及发展——以泾阳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例
和资金 支持 , 整合社会 资源 , 走投资多 元化 、 模式 多样化 的发 展道路 , 积极 引导散户 进入养殖小 区 , 发展专 业牧场 , 成优 形
重点扶持 , 展“ 发 绿色产业” 生 态经济” 符合党 的十七 大明 和“ , 确提出要促进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 。
和影响力 , 它是县域主导产业 的载体 。突出优势企业和特色产 品过程中重点要抓好 : 一思想 , 成共识 。在县域 主导产 ①统 形
业 的培养过程中 , 县域 内尤其是 县级领导班子应统 一思想 , 形
些关键部 门的迅速增长 所产生 的直接 和间接效果 ,这些关键
县域 主导产业 培育在上述主要原则 的指导下 ,需要从 区
位、 资源、 产业基础 等方 面 出发 , 足于本地县情 , 立 科学规划 ,
重点培育 。 1 . 立足区位实际培育 主导产业 。 区位是确立县域主导产业
的主要决定 因素 , 县域主导产业 的培育应从 区位实 际出发 , 结 合 具体县情 , 重点培育主导产业。但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县域 区 位并不是一成不变 的 , 随着 国家 战略调整 、 交通等基础设施 的
县域 经济 主导产业的建 立 及发展 以 泾阳 发展 现 代畜 牧业 为例
姜 涛
县 域主 导产业 的选 择 是县域 经 济发 展 中的主 要 问题之

有较强 的产业关联度 和较好 的长期预期 ,有 良好的发展前景
等原则 。
二 、 域 主 导 产 业培 育 的路 径 县

在我 国西部 的县域经 济 中培育和选择 主导产业是县域经
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 加。但我们同时注意到 , 许多地 区的经济

县 域 主 导产 业选 择 的主 要 原 则

山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以广东省新兴县为例

山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以广东省新兴县为例
主导产 业选 择基准 ,即收入 弹性基 准 那些 可 以充 分利用 相对优 势 的工业部
振华 在其论 著 《 产业 政策 的经 济理论 系统分析 》 ( 9 1 19 )中提 出我国主导产
业 的三条基 准 ,即增长后 劲基 准 ,短 缺替 代弹性 基准 和瓶颈效 应基 准 。王
岳平 在其论 著 《 中国工业 结构 调整与 升级 :理论 、实证 和政策 》 ( 0 1 20 )
021 东 济 1 80 广 经 5 /1
中提 出了以下原 则 :高需求 收入 弹性
原则 、高生产率 上升 原则 、关 联度 原 则 、高 技术扩 散与带 动原则 和动态 比
出 了山区县域 主导产 业培育 的相关 建 的方式 ,为 山区县域 经济 主导产业 的
指标 ( 关联度 )经过 标准化 处理后 的
研究 高潮始 于2 世 纪8 年代 中期 ,学 0 0 界对 主导产 业选择 理论 ,特别是 主导 产业 的选择 基准上做 了大 量研究 。周
关 联 、后 向关 联和 旁侧关 联 。选 择这 基准 ”则认 为 ,每 个 国家 在各 个时期 些 产业 作为政 府重 点扶持 发展 的主导 都必然 具有某 种资 源 (自然资 源 、劳 产 业可 以带 动整个 区域 经济 的发展 。 动力 资源 、技术 资源 、管理 资源等 ) 到 了2 世纪 5 年 代 , 日本经 济学家 筱 的相 对优势 ,但不 可能 同时具 有各个 0 0 原 三代 平进 一步 明确而 具体地 提 出了 方面 的相对 优势 。这就要 求重 点发展
配 套 ,延 长 产 业链 ,使 之 尽 快 形 成 城 两区 ” ,建设幸福 清远做 出新 贡献 ,为 人 民群众 的幸福生活谋福祉 。 “ 航母”级别的产业集群 。

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划 的这样一个 区域内的经济 , 是一个具有 它
区域 性 、 次 性 、 合性 、 聚性 和 扩 散性 等 层 综 集 特 征 的经 济 系统 , 一 个功 能 相 对 完 备 的 经 是 济 系统 单 元 。具 体地 说 . 域 经 济 是 指 以 行 县 政 县 为 区域 范 围 ,以 县 一 级 独 立 财 政 为 标 志 . 县 城 为 中 心 、 镇 为 纽 带 、 村 为 腹 以 集 农
和信 息 流 而 发 挥 整体 功 能 的经 济 系 统 。对 于 县 域 经 济 的性 质 。大 体 可 以 做 两 方 面 表 述 ,
其 一 , 是一 种 行 政 区域 经 济 从 性 质 卜 , 它 讲
国 国 土 面 积 县 城 占 9 %以 上 , 口 占 7 %以 O 人 0
研 究 ,0 4 2 , )5 3 5 5 20 ,2 ( :4 - 4 . 5
4 结语
由 模 型 分析 可 知 : 域 氽 业 集 群 是 南 区 区 域 生 态 系 统 和 区 域 经 济 系 统 耦 合 而 成 的 复 杂 系统 ( o pe ytm,S , 演 化 和 发 展 C m lxSs e C )其 遵循 生 态学 的基 本 机 制 . 与其 他 有 生 命体 的 增 长 十分 相似 。从 数 学 卜 , 域 企 业集 群 讲 区 非 线 性 正 反 馈 机 制 与 区 域 生 态 集 群 非 线 性
经济中基础层次的行政 区域 经济 ;其二 , 它
是 一 种 中 观 经 济 。 域 区域 是 一 个 具 有 综合 县
功能的经济区 , 县域 内 还 有 着 纷 繁 复杂 的部
门和企业 、 层次不等的小城镇 和范 围不同的
小 区 域 经 济 。总 的看 。 域 经 济从 属 于 宏 观 县 经 济 , 包 含 着 微 观 经 济 , 且 具 备 中 观 经 又 而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指在某一地区中,选择一个或一些特定产业作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以推动经济的增长和转型升级。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各国和地区都在积极进行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以期能够通过选择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1.《区域主导产业的静态分析与动态演化研究综述》(黄婷婷,卢高学,田琦,2019年):该文献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和总结,对区域主导产业的静态分析和动态演化进行了论述。

重点分析了静态分析的方法和理论框架,并讨论了区域主导产业的动态演化机制。

2.《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模式研究》(王志军,周晓宇,2017年):该文献从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模式。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案例分析,归纳总结了不同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模式,并探讨了其选择的原因和效果。

3.《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与传统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李明,韦凌雁,2015年):该文献通过对我国传统产业升级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了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与传统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对传统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更好地了解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浅析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与培育模型

浅析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与培育模型

Industrial Economy产业经济2122019年7月 D 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19.14.212浅析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与培育模型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朱露明摘 要:在全局的科学观点下,区域经济主导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区域经济主导产业也给予当地经济以不同的经济贡献。

所以,任何政策决策都要基于主导产业的选择及确认,这个过程也是极其复杂的。

需要用全局系统的理论作为基础,再加上实在的数据收集、分析、整理等,最后确定。

因此整个主导产业经济系统又是整个世界经济系统和国民经济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

因此应以开放的眼界去研究,不光要以系统研究为基础,还要研究系统的背景和环境,这样才能认清系统的本质。

所以,对于主导产业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本文指出了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及培育模型的缺陷,并针对这些缺陷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主导产业 区域经济 主导产业选择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9)07(b)-212-021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1.1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模型中存在的问题(1)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存在问题。

目前,我们对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及确定的研究存在很多认识性问题。

只注重数据对于区域主导产业研究的重要性,过于看重数据,而忽略了实际的经济、政策、文化、地理、人文等非常重要的外部宏观环境。

区域主导产业在宏观环境中存在,对于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研究者不得不去考虑。

而目前我们过于重视微观环境因素,而忽略了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这样则会造成偏差,导致出现选择的不准确性。

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往往容易把区域产业研究放在构建区域主导产业的模型研究上,这导致了数据收集的不准确性,即使准确但对于区域主导产业的研究没有太多的意义,并且研究出来的结论与实际并不相符合,得不到满意的结果。

基于AHP分析的县域主导产业的选择

基于AHP分析的县域主导产业的选择

县 域经济 不仅 是 国 民经济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 也是 国民经 济 的基 本 运 行 单元 。县 域 是 国 家 政 策最 直 接 最 主要 的操作 平 台。县 域 经 济 是 当前 我 国建 设 全 面
小康 社 会 的基 本 载体 , 是进入 工 业化 中期 以后 我 国 也 经 济发 展 的新 的增长 极 和 区域 协调 发展 的推 进 器L 。 1 ]
s p s m e c r e a ie e l ton i de s a d a a tAna y e he lad n ndu t isw ih AH P. etu o o r l tv vaua i n xe , n tl s l z st e i g i s re t Ke r : oun y e on y wo ds c t c om y;la ng idus re t hoie;A H P e di n tis; he c c
维普资讯


基 于 AHP分 析 的县域 主 导产 业 的选择
朱 钦 崇
( 国地 质 大学 经 济学 院 , 中 湖北 武汉 4 0 7) 3 0 4
[ 要 ] 发 展 好 县 域 经 济 必 须 重 视 其 主 导 产 业 的选 择 。 文章 阐 述 了县 域 经 济 主 导 产 业 及 其 选 择 的相 关 理论 与 原 则 , 河 南省 舞 摘 要 以
t e c oc fl a i g i d s r h o is a d p i cp e n t ec u t c n my a d t k u a g o n n Pr v n ea n e a l o h h ie o e d n n u ty t e r n rn i l si h o n y e o o n a e W g n fHe a o i c sa x mp e t e

基于主导产业选择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以山西省山阴县为例

基于主导产业选择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以山西省山阴县为例
第21年第8 02 期 ( 第 44 ) 总 0期
商 业 经 济
S HANG E JNG I Y I J
No8, 01 . 2 2 T tl .0 0 l8 No4 4
【 文章 编 号】 10- 0 321 )8 0 4— 2 09 64(020— 00 0
基于主 导产业 选择 的县 域 经 济发展研究
促进县域产业 结构 升级 的 目的 , 每个县 域经济发展 中 是 面临的最重 大的问题 。 县域 主导产业 的选择 , 应该参 照以
下标准 :
阴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山阴县县域经济概况
山阴县地 处山西省 雁 门关之北 ,全县 土地总 面积为
15 平方 千米 , 67 耕地 7. 万亩 。全 县辖 3 l 乡 ,5 98 6 镇 O 26 个 行政村 , 口总数 2.万人 , 中乡 村人 口 1.万 , 人 2 8 其 3 3 城
第一 产业
98 .2
分产业 增加值
第 二产业
5 . 68 3
第三产业
4 .7 97 4
三产 比倒( %)
4 8暑 4 2E
生活的支撑点 , 是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性的基本单元。 数 据显示 , 我国共有 27 个县域经济体 , 国土面积占全 00 其
国的 9%, 口占全 国的 7%,地 区生产 总值 占全国的 5 人 4 6%, 政收入 占全 国的 2%, 国已转 移的农 村劳 动力 0 财 4 全 中, 县域经济 体吸纳 了 6 %。 究 山阴县 县域经济 主导产 5 研 业 的选 择和发展 , 于统筹 城乡发 展和 区域发展 , 山 对 促进
三、 县域经济主导产 业选择原则
县域主导产业 ,即:在县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 业, 是指那些产值 占有一定比重 , 采用了先进技术, 增长 率高, 产业关联度强, 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县域经济发展有 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 可见, 要想提高县域经济的核心竞 争力一定要牢牢抓住主导产业这个县域产业的核心。所 以, 选择合适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并努力发展 , 从而达到

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实证研究

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实证研究

少 , 出高的产业才 能作为主导产业 。 产
( ) 六 产业关联原则 。 主导产业 的选
铃薯产业为实例 , 研究县域经济主导产 产 业在 区域产业 结构系统 的产 出应 占 择必须 充分考虑产 业链 的延 伸程度和 即优先发展这一 业 的选择 和培育有 着很重 要的现实指 据较大 比重 ,这样才能形成支柱作用 ; 产业关联度高 的产业 。
导意义。 关键词 : 县域经济
择 培 育
二 是主导产业 和其他辅助产 业有较 强 产业便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 同时
主导产业 选 产业关联度 , 这样能更好的发挥主导产 带动更多产业 的发展 ,产生连锁反应 ,

业 的引导作用 和扩散效应 ; 三 , 其 主导 从而推动和促 进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 产业是相对的和动态 的, 它会随着经济 ( ) 七 区域社会环境原则。 县域 主导 产业 的选择 还要考 虑到 国家宏观政策 策背景下 , 主导产业 的发展才能享受到 三、 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发展实例—— 安定区位 于甘肃省 中部。 全区总人 发展阶段的演进而相应变化 。
是推动社会生产效 县( 。全区于 19 年整体基本解决温 区) 98 看, 县域 经济从属于宏 观经济 , 又包 含 济增长的关键 因素 ,
20 年被命名为 中国马铃薯之乡。 着微观经济 , 而且具备 中观经济的经 济 率提高 和产 业结构 向高层 次发展 的关 饱 ,0 1 19 96年 ,安定区开始初步将 马铃 属性 。县域经济是 整个 国民经济 的基 键 。因此 , 应该选择那些拥有较高技术 础, 也是 区域经济学研 究的重点领域 。 ( ) - 主导产业概念及特征 理论的兴起而逐 步形成 的。 国经济学 美 水平 , 技术进步速 度较快 , 且技术 进步 薯产业确立为主导产业 , 并积极推动马 对产业增 长贡献份额 大的产业 作为主 铃薯产业化进程 ,经过十余年 的发展 , 2 0 ,安定区实际种植 面积达到 9 07年 5 ( ) 四 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原则 。 主导 万 亩 , 总产量达到 10万吨 , 1 已成 为全

县域经济发展中主导产业选择探讨

县域经济发展中主导产业选择探讨

三、 县域主导产业培育
县域主导产业培育在基于上述主要原则的指导下 , 需要从 区位、 资源、 产业基础等 方面 出发 , 立足 于本地县情 , 科学规划 ,
重点培育。 1立足 区位实际。 . 培育主导产业
长, 县长任副组长, 成员由有关局办负责人组成, 并吸收外部专 家和优势企业负责人参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具体负责组
和技术 , 各地区可能在某一方面有比较优势 , 这种优势是指不仅 与县域内其他产业相 比具有比较优势 , 同时与县域外 同类产业 相比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 2县域生态保护原则 .
目 我国许多地区的主导产业是依托当地的优势资源或 前, 优势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的, 只有保证主导产业所需要
素投人的持续性 , 才不至于因资源或要素的枯竭而使产业衰亡。 因此 , 县域主导产业选择应突出尽 量选择那些使用可再生资源 又不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产业进行重点扶持, 发展“ 绿色产业” 和
“ 生态经济” 。
赵英才[, 0) 2 2, 0 缺乏适合 发展中国家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 的理
论性的研究成果 ; 第三, 从研 究涉及的产业看 , 各种基准的确定 和指标设计基本上限于工业领域, 缩小了主导产业 的选择范围, 这可能与国内学者把国家主导产业理论直接应用于区域主导产
* 收 稿 日期 :o 6 6 1 2o 一O — 8
作者简介 : 赵
亮( 9 o )男 , 18 , 陕西成 阳人 ,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 研究方 向: 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 。
维普资讯
● 赵

县域经济发展中主导产业选择探讨


资源, 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 从而提升县域产业竞争力。此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综述
整个经济的发展。
理论从 内部原 因的角 度 阐述 r经 济 活 动在 特定 空 问 聚集 或 区域专 门化生 产 的机 制 。而其 理 论前 提在 于 要 素 的不 可 自
由流 动 。 ( ) 长 极 理 论 2增
法 国经济学 家帕 鲁 于 1 5 9 5年 发表 了论 文《 增 长极 ” “ 概 念 》 提 出了“ 动性单 位” 增长极 ” , 推 和“ 的概念 , 且集 中讨 论 并 了对 经济增 长产生 诱导作 用 的一 系列相 关产业 的特征 : 是 一
己不 具 有 比较 优 势 的 产 品 就 能 获 得 利 益 。 区 域 比 较 优 势
美 国 经济 学 家 兼 经 济 史 学 家 罗 斯 托 在 《 济 成 长 的 经 阶 段 》 , 先提 出 了主 导 部 门 (edn etr 的概 念 , 中 首 1a igsco ) 代 替 之 前 的“ 础 部 门” 基 。罗斯 托在 解 释 现 代 经 济 增 长 的历 史 和 本 质 时 发 现 , 济 增 长 总 是 首 先 发 生 在 某 个 部 经 门—— 主导 部 门 或 主 导产 业 群 。这 些 产 业 部 门最 快 、 最 大 量 地 吸 收新 的 技 术 成 果 , 用 新 的 资 源 ( 成 新 的生 产 利 形 函 数 ) 从 而 降低 成 本 , 加 利 润 和 积 累 ; 的 产 出 ( 品 , 增 它 产 或 服 务 ) 有 相 对 高 的需 求 收 人 弹性 , 而 具 有 持 续 高 的 具 因 部 门增 长 率 ; 迅 速发 展 扩 大 的市 场 , 其 它 部 门产 品或 其 对 服 务 的需 求 , 生 广泛 的直 接 和 间接 扩 散 效 果 , 而 带 动 产 进
象 , 重 于 探 讨工 业 化 过 程 中产 业 之 问 关 系 结 构 、 业 内 部 着 产 企 业 组 织 结 构 变 化 规 律 以 及 研 究 这 些 规 律 的 方 法 。 区 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研究
近年来,社会各界开始高度关注县域经济发展问题。

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及实践表明,主导产业以其核心作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强大动力,也是欠发达地区快速发展的“突破口”。

如何科学选择、培育主导产业的发展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经济理论研究者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标签:县域经济;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产业选择
1 主导产业的界定
1.1 主导产业的涵义
一般认为主导产业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强的技术进步能力,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增长具有较强的前向拉动和后向推动作用,对经济发展起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代表了产业结构的演变方向或趋势的产业。

另一个经常使用的概念是支柱产业。

所谓支柱产业,根据罗斯托的理论,解释为: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吸收运用新技术快,处于供求关系中心;且规模大,能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效益;生产率高,附加价值大,是该时期国民收入增加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支撑者。

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能使产业结构高级化;支柱产业则仅体现了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而对其他产业增长并无直接影响,且一般不能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

两者的联系是,现有的主导产业有些具有支柱产业的属性,并很可能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也可以说,某些主导产业即是支柱产业,或者是潜在的支柱产业。

1.2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
目前流行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有“比较优势理论”和“扶植幼小产业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发挥地区优势,把优势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它强调主导产业的优势性和地域性。

“扶植幼小产业理论”认为落后地区应当扶植发展目前还不是优势产业,但从发展眼光看可能转化为优势的幼小产业,强调产业的发展优势。

尽管这两种理论对地区产业政策制定、主导产业选择均有重要指导意义,但仅依靠某一理论选择主导产业难免存在缺陷。

因此,在实践中,往往把二者结合起来并综合考虑主导产业特性、区域优势、发展潜力等因素,建立选择指标体系,因地制宜选择主导产业。

1.3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比
较优势。

只有选择那些能够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才有可能使区域经济得到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是产业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主导产业必须尽可能地选择那些产业科技含量大、技术进步速度快、技术要素较为密集的产业,使其在技术上始终保持领先水平,以便在区际分工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三是产业链的长短和关联效应的大小。

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产业链的长短和产业关联度的高低。

四是产业贡献率和增长后劲。

主导产业的选择还要认真考虑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小和增长的后劲,要特别注意对那些有发展潜力,尽管目前还比较弱小的产业的扶持。

2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与评价
对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既可以进行定性分析,也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长期从事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兰州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生导师聂华林教授在其主编并于2006年5月出版的《区域发展战略学》中,针对主导产业的选择指出:“基于主导产业的特点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可以从比较优势度、市场竞争力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这三方面着手进行选择,并附之以相应的指标做定量评价。


一般而言,主导产业必须具有比较高的比较优势度、高市场扩张能力和高产业关联度。

现结合县域经济的特点对几种主要指标分析评价、选择如下:
2.1 比较优势度
(1)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度选择主导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县域及省、市域规模以上工业的该项指标分别进行比较,来反映该县主导产业在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度。

(2)对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度运用主导产业的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入库税金四项指标占当地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来分别反映主导产业对当地工业经济的总量、收入、盈利水平、财政税收等方面的贡献。

2.2 市场扩张能力
一个产业要发展,必须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

该产业能否将潜在生产能力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产业的市场潜力和产业创新能力。

在区域产业结构中,主导产业是组织核心,它不仅担负着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且代表着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现代化的演进方向。

因此,主导产业应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使其能够通过创造新材料和新技术,研发出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扩张市场潜力。

2.3 产业关联度
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主导产业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在自身迅速增长的同时,能够将其创新的先进技术和规模扩展通过产业链条传导到整个产业
结构,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因此,一个产业要成为主导产业,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比较优势和较强的市场扩张能力,而且还要有较强的关联性。

一般而言,主导产业在产业体系中主要从三个层面与整个区域发生联系:一是后向影响,即主导产业对向其提供生产资料的上游部门的影响;二是前向影响,即主导产业对其产品作为生产资料的下游部门的影响;三是旁侧影响,即主导产业对整个经济的普遍影响与刺激服务性行业的增长。

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历史表明,主导产业的关联性越强、关联面越广,其产生的乘数效应就越大,对整个区域经济的推动力也越大。

2.4 工业发展历程与发展阶段
无论国家还是区域经济的成长过程,都反映了产业结构演变具有显著的阶段性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尤其是体现在主导产业序列的变化上。

因此,笔者认为要选择好主导产业,就必须把握区域内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主要产业、企业成长的历程。

因此,把研究视野扩展到建国以来某县工业结构的发展过程,分析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规律,对选择好该县未来主导产业,调整工业的产业结构将是十分必要的。

2.5 总体发展环境与优势
笔者认为,要准确选择研究期内主导产业,除了要把握好历史演变的规律,选择好恰当的研究指标,还必须对研究期内工业的总体发展环境与优势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与把握。

总之,由于各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有所差异,为了保证分析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在分析时采取定性与定量、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做到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综合考虑主导产业特性、区域优势、发展潜力等因素,建立选择指标体系,因地制宜选择主导产业。

3 县域主导产业选择模型
根据上述研究思路,结合县域经济的特点,创造性研究,建立县域主导产业选择模型。

内容上分三个方面:
一是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及发展阶段的定位。

通过对建国以来某县工业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分析工业结构的历史演变规律及主要产业、重点企业的成长历程,界定目前工业发展阶段等是主导产业选择的历史基础。

二是研究期内总体发展环境与优势的分析。

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期内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及本地区的环境分别进行分析,在评价本地区的环境时,根据县域经济的特点,注重政府的能动力。

三是研究期内候选产业分析。

对候选产业选择的意义、产业发展前景、发展基础、比较优势度、市场扩张能力、产业关联度等进行系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选择主导产业的重点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