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性有害因素-职业肿瘤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https://img.taocdn.com/s3/m/f97868ca6edb6f1afe001f27.png)
亦为:由于从事某种职业,在工作环境中 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潜伏期而患 某种特定器官的恶性肿瘤叫做职业性肿瘤。
根据国外文献报道职业癌症占全部癌症的 4%。在我国职业癌症中肺癌占比例最大, 约占90%。
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职业性致癌因素 与所致职业肿瘤:
特点一:潜伏期
职业性肿瘤的发病年龄通常在40岁以下,与 潜伏期长有关。 不过,由于工业化的发展,职业性致癌因素的 种类和数量增加,职业性癌的发病年龄有明显 提高的趋势。总的来看,职业性肿瘤发病年龄 比非职业性发病年龄要早,如芳香胺引起的泌 尿系统癌变,发病年龄以40~50岁多见,比 非职业性的泌尿系统癌症早10~15年。
特点四:病理类型
致癌物不同而具有特殊的病理类型。 例如:腺癌、鳞癌、未分化小细胞癌等。 一般认为,接触强致癌物及高浓度接触所致肺 癌多为未分化小细胞癌;反之,则多为腺癌。
第二节
职业性肿瘤的识别与确认
一、临床观察
通过临床诊断和观察,分析和探索肿瘤发生 的环境因素。 例如:1775年英国外科医生Pott首先报告扫 烟囱童工成年后易患阴囊癌,1895年德国医 生Rehn发现染料业工人的膀胱癌---发现肿瘤 的职业线索。
癌性。
Ames试验
DNA修复试验
染色体结构 畸变分析
姐妹染色单体 互换试验
三、流行病学调查
1945年英国医生Case通过对英国染料业的流 行病学调查,表明β-萘胺、联苯胺具有致癌性 ---开始了职业肿瘤的病因研究。
三、流行病学调查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于识别和判定某种 因素对人的致癌性可提供最有力的证据。
考虑到其局限性,应重视临床观察和实验 室研究相互佐证
职业肿瘤_精品文档
![职业肿瘤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dec41c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69.png)
1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
1.2 阈值问题 对大多数毒物的毒性作用存在一个阈值或阈剂量, 即超过这个剂量时便可引起健康损害。 但对于职业性致癌物来说,是否存在阈值尚有争论。
主张致癌物无阈值:一次击中学说(one hit) 单个细胞的DNA改变就可能启动肿瘤发生,那 么这个细胞只要一次小剂量接触致癌物甚至一 个致癌物分子就可能导致DNA改变,启动肿瘤 发生。
能引起职业性肿瘤的致病因素,称职业性致癌因 素(occupational carcinogen)。
职业性致癌因素可包括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 因素,其中最常见的是化学性致癌因素。
职业性肿瘤
我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职业病名单中职业 肿瘤有10种: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3.苯所致白血病 4.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 5.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动物实验的局限性: ①实验动物数量较少,与大样本人群的调查比较相
对不敏感; ②实验剂量往往高于人类职业和环境暴露剂量; ③给药途径有可能不同于人的实际接触途径;
④用动物实验资料推测对人的致癌性要谨慎。
动物与人类具有种属差异,对致癌物的反应可能不同。
如:DDT可诱发试验小动物的肿瘤,但迄今未见职业人群有 与之相关的肿瘤的报告;反之,砷、苯已经流行病学证实对 人致癌,但动物试验诱发肿瘤未见成功
如:一项关于砷接触致癌问题的调查
在1948~1975年期间先后调查了13个厂和居民区, 包括8个铜冶炼和三氧化二砷生产工厂,3个含砷农 药厂,一个应用含砷农药现场和一批冶炼厂周围居民, 调查中发现共同的因子是砷,并发现肺癌死亡率都 明显上升,从而说明砷最有可能是引起肺癌的致癌物。
2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和判定
职业性肿瘤(2016版)2
![职业性肿瘤(2016版)2](https://img.taocdn.com/s3/m/fea64956866fb84ae55c8d10.png)
职业性肿瘤(2016版)职业性肿瘤职业性肿瘤,又称职业癌,是在工作环境中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的潜隐期而罹患的某种特定肿瘤。
在一定条件下能使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且能发展为可检出肿瘤的与职业有关的致病因素,称为职业性致癌因素。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在工作环境中接触石棉,经过较长的潜隐期而患的肺癌、胸膜间皮瘤。
从接触石棉至发病的潜伏期约20年,呈明显的接触水平-反应关系,石棉致癌作用的强度与石棉的种类及纤维形态相关。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联苯胺是一种白色或淡红色的粉状或片状晶体,可与亚硝酸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此盐与芳香胺或酚偶联可得多种联苯胺染料。
在工作环境中接触联苯胺,经过较长的潜隐期而患的膀胱癌称为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3.苯所致白血病苯所致白血病多见于长期、高浓度接触作业者,发病时间短者为4个月,长者可达23年,个别作业者在停止接触多年后仍可发生苯中毒所致造血异常。
苯所致白血病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多见,初期刺激骨髓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分裂,引起核型异常或多倍体,最终发展为白血病。
4.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氯甲醚、双氯甲醚均为无色液体,具有高度挥发性,多用于生产离子交换树脂,对呼吸道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职业环境中长期反复接触低剂量或高剂量的氯甲醚、双氯甲醚可导致肺癌。
职业性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常见的组织类型为燕麦细胞型癌(未分化小细胞),恶性程度高。
5.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砷及其化合物的职业接触所致肺癌常见于含砷采矿业、冶炼业及农药砷接触工人,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主要组织类型表现为腺癌,燕麦细胞癌亦有所增加。
长期反复暴露在砷及其化合物的职业环境中可致手或脚掌角化过度或蜕皮,典型表现为手掌的尺侧缘、手1 / 3。
《职业性肿瘤》课件
![《职业性肿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769a6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1.p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职业性肿瘤的常见风险因素
1 化学物质暴露
了解常见的化学物质暴露和它们与特定职业性肿瘤之间的关系。
2 物理性因素
探索职业病患者因长期接触特定物理性因素而增加罹患肿瘤的风险。
3 生物性因素
了解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生物性因素,以及其与职业性肿瘤之间的关联。
石棉暴露与癌症
石棉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性致癌物质。了解石棉与肺癌等癌症之间的关系,以 及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生物性因素与癌症
一些工作环境中的生物性因素可能导致职业性肿瘤的发生。探索这些因素,并了解如何预防与管理相关的风险。
《职业性肿瘤》PPT课件
探索职业性肿瘤的定义、类型、风险因素以及与工作环境相关的癌症。了解 预防和治疗的策略,以及现有的研究和法规。
职业性肿瘤的介绍
什么是职业性肿瘤?认识职业性肿瘤作为一种与工作环境有关的疾病,并了 解其影响和危害。
职业性肿瘤的分类与定义
职业性肿瘤的类型和定义是什么?了解不同肿瘤类型并对其进行分类,以更好地了解其与职业环境的关联性。
二氧化硅暴露与癌症
二氧化硅是另一种常见的职业性致癌物质。探索二氧化硅暴露与肺癌和其他癌症之间的联系,并了解预防措施。
化学物质暴露与癌症
许多职业性肿瘤与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暴露有关。进一步了解这些化学物 质以及它们与不同癌症类型之间的联系。
电离辐射与癌症
电离辐射在某些职业环境中可能会导致肿瘤的形成。了解电离辐射与不同类 型癌症之间的联系以及相关的防护措施。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a204615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0.png)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职业性肿瘤是指与特定职业或工作环境有关的肿瘤疾病,其发生与个体长期接触或暴露于特定职业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或生物因素等有关。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与职业暴露有关:职业性肿瘤通常与特定职业或工作环境有关,如接触化学物质的工人、放射线工作者等。
不同职业环境中存在的工作性致癌物质和致癌因素不同,因此不同职业暴露的肿瘤类型也有所不同。
2. 潜伏期较长: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通常较长,一般需要接触致癌物质或因素多年甚至几十年后才会出现症状。
这也是职业性肿瘤难以被及时诊断和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
3. 高发群体易受侵害:从事特定职业的工人通常长期接触致癌物质或因素,因此他们患职业性肿瘤的风险较一般人群更高。
例如,矿工、染料厂工人、焊工等职业的工人患肺癌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制定安全规范:雇主应该制定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员工在工作中避免接触或暴露于致癌物质或因素。
例如,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建立通风系统等。
2. 健康教育和培训:雇主应该为员工提供关于职业性肿瘤的知识培训,教育他们了解职业性肿瘤的原因、预防方法以及相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员工也应该关注自己的职业爱好,了解相关职业的风险。
3. 定期体检和筛查:对于高风险职业群体,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至关重要。
早期发现职业性肿瘤的征兆和症状,有助于及早治疗和干预。
4. 使用替代产品: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尽量使用无害或低害的替代产品来避免接触致癌物质。
例如,使用环境友好的工艺和材料来替代有害的化学物质。
5. 国家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职业环境的监管。
例如,限制和监控某些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惩罚。
综上所述,职业性肿瘤是与特定职业或工作环境有关的肿瘤疾病,其特点包括与职业暴露有关、潜伏期较长和高发群体易受侵害。
为了预防职业性肿瘤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制定安全规范、进行健康教育和培训、定期体检和筛查、使用替代产品以及制定和实施国家政策和法规等措施。
职业肿瘤
![职业肿瘤](https://img.taocdn.com/s3/m/550b9a2db4daa58da0114a2e.png)
职业性致癌因素- ★职业性致癌因素-识别与判定
当将动物致癌实验资料推至人的时候,要考虑: 当将动物致癌实验资料推至人的时候,要考虑: ☞是否已证明对动物致癌的所有化学物质也能引 起人类癌症,或反之也如此。 起人类癌症,或反之也如此。 从定量的观点出发, ☞从定量的观点出发 , 是否人类对引起动物致癌 的相同剂量的致癌物有相同的致癌易感作用。 的相同剂量的致癌物有相同的致癌易感作用。 满足这两方面, 满足这两方面 , 表明动物实验结果与人类致癌有 较好的相关性。 较好的相关性。 此外, ☞此外 ,即使在动物和人的致癌性上有较强的相 关性,但靶器官及发癌部位在啮齿类动物和人 关性 , 但靶器官及发癌部位在啮齿类动物和 人 之 间可能是不同的。 间可能是不同的。
职业性致癌因素- ★职业性致癌因素-识别与判定
确认的致癌物( 种 及生产过程( 确认的致癌物(27种)及生产过程( 12 种) :指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已有明确证据表明 对人有致癌性。 对人有致癌性。 可疑致癌物:10种 一是动物实验证据充分, 可疑致癌物:10种。一是动物实验证据充分, 但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有限。 但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有限。另一种是动物致 癌性试验阳性, 癌性试验阳性,特别是与人类血缘相近的灵长类 动物中致癌试验阳性,对人致癌可能性很大,但 动物中致癌试验阳性,对人致癌可能性很大, 缺少对人类致癌的证据。 缺少对人类致癌的证据。 潜在致癌物: 潜在致癌物:这类物质在动物实验中已获得 阳性结果, 阳性结果,但在人群中尚无资料表明对人有致癌 如钴、 硒等。 性,如钴、锌、硒等。
职业性致癌因素
剂量-反应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 大量研究证明, 大量研究证明,对大多数致癌物 来说明显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来说明显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即 在暴露致癌物的人群中, 在暴露致癌物的人群中,接触大剂 量的要比接触小剂量的肿瘤发病率 和死亡率都高。 和死亡率都高。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三篇)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75bf1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8.png)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职业性肿瘤是一种被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物理物质或生物物质所致的肿瘤。
这些物质通常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并且工人接触到它们。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降低工人患上这些疾病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职业性肿瘤的预防措施。
首先,要预防职业性肿瘤,就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应该根据职业风险评估来制订,并且要包括管理层、员工以及监管机构在内的多个层面的参与。
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系统应该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 安全措施:为了预防职业性肿瘤,必须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来减少工作环境中的危险物质的接触。
这可以包括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面具等,以及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安全检查。
2. 培训和意识提高:为了预防职业性肿瘤,必须向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以便他们认识到工作环境中的危险物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此外,通过定期的工作场所意识提高活动,可以增加员工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和意识。
3. 监测和评估: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系统应该包括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物质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水平不会超过国家或国际标准。
这可以通过进行空气、水和土壤样品的收集和分析来实现。
4. 医疗保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及早诊断和治疗职业性肿瘤。
雇主应该确保员工能够定期接受体检,并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险和补充保险。
除了以上这些措施,还有一些特定的预防措施可以针对特定的职业性肿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性肿瘤和相应的预防措施:1. 肺癌:职业性肺癌是一种由石棉、煤矿尘、焊接烟尘等引起的肺癌。
为了预防职业性肺癌,必须提供良好的通风设备,并确保员工正确佩戴口罩和其他个人防护装备。
此外,对于接触石棉等危险物质的工人,应定期进行肺功能测试和胸部X光检查。
2. 膀胱癌:职业性膀胱癌通常与接触苯和聚氨酯等化学物质有关。
为了预防职业性膀胱癌,必须提供适当的通风设备,并加强工作场所清洁和卫生措施。
职业性肿瘤的名词解释
![职业性肿瘤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399884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3.png)
职业性肿瘤的名词解释职业性肿瘤,又被称为职业致癌,指的是由于长期暴露于特定工作环境或职业中的化学物质、辐射或其他致癌因素所引起的肿瘤。
这类肿瘤通常与职业活动或特定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有关,例如化学工人暴露于有毒的化学物质、矿工沾染了放射性物质,或者建筑工人长期接触致癌的粉尘。
职业性肿瘤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致癌物质,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破坏人体细胞的基因结构,导致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和突变,最终形成肿瘤。
职业性肿瘤的种类繁多,与不同工作环境和职业相关。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职业性肿瘤。
1. 肺癌肺癌是最常见的职业性肿瘤之一,通常与长期暴露于石棉、尘埃、放射性物质、有毒气体等有关。
例如,矿工、建筑工人、化学工人、焊工等在长时间接触这些致癌物质的情况下,肺癌的发病风险会大大增加。
2. 鼻咽癌长期暴露于镍、石棉、木尘、芳香胺等致癌物质的工人,比如金属加工和化工行业从业人员,以及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业的从业者,鼻咽癌的患病率较高。
3. 肝癌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职业性肝癌十分常见。
例如,采血员、医疗护理人员或者接触污水的工人在处理血液或接触有病毒污染的物质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风险增加,从而增加了肝癌的发病风险。
4. 膀胱癌与长期暴露于有机溶剂、煤焦油、染料、橡胶和塑料制品等因素有关。
例如,喷漆工人、染料、涂料生产工人或塑料制品加工工人,在长期接触上述致癌因素的情况下,膀胱癌的风险较高。
5. 骨肉瘤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例如核电站工作人员、放射线相关的医疗专业人员,以及科研工作者等,患骨肉瘤的风险明显增加。
这是因为放射性物质会对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DNA造成损伤,导致细胞发生突变,形成肿瘤。
职业性肿瘤不仅对个人的健康带来危害,也给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针对职业性肿瘤的防范和控制,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旨在减少人们在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暴露,提高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水平。
对于从事潜在职业性肿瘤风险行业的人员或者特定职业的从业者来说,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和遵循相应的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f768a58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1d.png)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职业性肿瘤是指由于职业因素引起的特定类型肿瘤。
职业性肿瘤具有一些特点和预防措施,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职业性肿瘤的特点1. 职业暴露历史:职业性肿瘤往往发生在一些长期暴露于特定工作环境的人群中。
例如,矿工长期暴露在有害矿物质的环境中,会增加患尘肺和肺癌的风险。
2. 特定致癌物质:职业性肿瘤与特定的致癌物质密切相关。
不同职业中的致癌物质种类不同。
举例来说,农药生产工人暴露在大量农药中,会增加患肝癌、泌尿系统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的风险。
3. 延迟潜伏期:职业性肿瘤的发生与职业暴露的时间累积有关,通常具有较长的潜伏期。
患者在长期暴露于致癌物质后,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发生肿瘤。
4. 特定肿瘤类型:不同的职业暴露会导致患特定类型的肿瘤。
例如,长期接触石棉的工人容易患上间皮瘤;焊接工人容易患上肺癌;印刷工人容易患上白血病和肺癌等。
二、职业性肿瘤的预防1. 职业病危害监测:建立职业危害监测系统,对各类工作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源调查和评估,掌握潜在的职业病危害源,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 职业危害管理:实施有效的工作场所管理和职业危害控制措施,包括改善工作环境、采取有效的工艺措施,保护工人的健康安全。
3. 个体防护:工人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耳塞、防护眼镜等,减少对有害物质的暴露。
4. 健康教育和培训:加强工人的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5. 定期体检:应定期对有职业暴露史的工人进行体检,早期发现和诊断职业性肿瘤。
6. 职业病监测与报告:建立职业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职业病病例,加强对职业病的疫情分析和研究,为职业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7. 职业康复:对患有职业性肿瘤的工人,应提供合理的康复服务,包括手术治疗、辅助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
8. 严厉执法:加强职业健康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工人权益和职业健康安全。
综上所述,职业性肿瘤具有职业暴露历史、特定致癌物质、延迟潜伏期和特定肿瘤类型等特点。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e4558df240c844769eaee28.png)
职业性肿瘤职业性肿瘤指从事某种工作的职业人群,因工作需要而较长期接触某些致癌物所引起该职业人群中某种肿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显著增高的肿瘤疾病。
职业性致癌因素包括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化学物质因素最为常见。
一、容易引发职业肿瘤的作业接触角闪石石棉的作业;酸性染料、硫化染料的合成及胺类中间体合成等可能接触联苯胺的工种;使用氯甲基化原料的化工行业;造漆、喷漆、粘胶剂生产与使用;砷矿的开采与砷化合物的制造、应用;氯乙烯生产、聚氯乙烯合成等;焦炉炼焦、熄焦、煤气净化等;铬酸盐制造、铅铬黄化合、锌铬黄制取、铅铬绿制取等。
二、我国法定的职业性肿瘤石棉所致肺癌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工人肺癌;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三、职业性肿瘤的特点职业性肿瘤与其他职业病一样,具有明确的职业接触史。
接触致癌物的人群相应的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不接触人群;职业性肿瘤的病因明确,其发病率与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强度(工作环境污染、致癌物的毒性、进入人体的途径与方式、工作环境其他因素的职合作用)和持续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
职业性肿瘤与一般肿瘤在临床表现上、发病部位上、病理组织学类型上并无多大区别,但职业性肿瘤的特点是发病的病人年龄较轻、肿瘤的恶性程度也较高;职业性肿瘤的诊断,除了利用各种现代诊断技术方法进行临床诊断以外,主要还应根据病人的职业史、工种、工龄、肿瘤发病的潜隐期、作业现场职业有毒有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等进行综合诊断;职业性肿瘤的潜隐期是指从职业性接触有毒有害因素到临床上查出职业性肿瘤的时间。
不同的职业性肿瘤的潜隐期有长有短,短者3-5年,长期可达30年以上。
如苯所致白血病的潜隐期为1年以上,石棉所致间皮瘤的潜隐期为15年以上。
我国八种法定职业性肿瘤平均潜隐期为1-15年以上。
四、职业性肿瘤的防控制措施从职业病危害的源头上预防控制,严禁或严格限制生产和使用某些致癌物;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效控制或消除工作环境职业性有毒有害因素,尤其是致癌物的污染源;在暂时无法降低或消除工作环境有毒有害因素的情况下,应加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管理,有效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注重提高防护效果。
职业卫生-职业肿瘤
![职业卫生-职业肿瘤](https://img.taocdn.com/s3/m/5b75b5c1a21614791611281b.png)
2021/2/15
24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原发性肝血管肉瘤,从事聚氯乙
烯生产,有明确的氯乙烯单体接触史,累计接触工龄1 年以上(含1年),潜隐期1年以上(含1年)。 7.焦炉工人肺癌:
2021/2/15
3
(一)职业性肿瘤的基本特征
3、剂量-反应关系:
通过大量的动物试验和流行病学的研究,对于大多数致 癌因素,接触大剂量的要比接触小剂量的肿瘤发病率和 死亡率都高,说明大多数致癌物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 关系。
2021/2/15
4
(一)职业性肿瘤的基本特征
4、好发部位及病理类型 部位:皮肤和肺是职业性致癌物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和直接
细胞分化逆转、凋亡。
2021/2/15
30
(五)肿瘤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 、CT检查 、MRI(磁共振) 、放射性 核素扫描 、放射免疫显像 、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超 声波检查 、介入放射学 ;
2、内镜检查:纤维鼻咽镜、喉镜、支气管镜、纵隔镜、食管 镜、胃镜、结肠镜、直肠镜、胆管镜、阴道镜、官腔镜、输 卵管镜、肾盂输尿管镜、膀胱尿道镜等 ;
作用的器官,故职业性肿瘤多见于皮肤和呼吸系统。 病理类型:
致癌物不同病理类型往往不同 以肺癌为例:一般认为接触强致癌物以及高浓度接触所致 的肺癌多为未分化小细胞癌,反之多为腺癌。
2021/2/15
5
(一)职业性肿瘤的基本特征
5、病因 职业肿瘤病因明确,有明确的致癌因素接触史。
6、年龄 职业肿瘤发病年龄比非职业性的发病年龄早,通常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https://img.taocdn.com/s3/m/7062b79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0.png)
职业性肿瘤诊断方法
尿检
可检出某些致癌物质代谢产物,如苯并芘、N-亚 硝基等物质。
X线、CT等检查
可对部分职业性肿瘤进行诊断,对早期肺癌等比 较敏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血液检测
肝癌早筛时,可检查AFP、CEA等肿瘤标记物; 癌症晚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贫血等症状。
活检
对部分疑似职业性肿瘤进行活检,确定诊断。
职业病防护与职业性肿瘤预防
有机溶剂
如苯、甲苯、氯乙烯等有机溶剂在制造、喷漆等 行业内广泛使用,长期暴露可导致癌症和神经系 统损伤。
其他致癌物质
还有一些其他的化学物质,如染料、防腐剂、烷 基化合物等,也会对人的身体产生致癌作用。
职业性致癌病因及危害
吸烟
从事矿工、农民、建筑工人等职业吸烟的人患肺癌 的风险更高。
石棉
长期接触石棉可导致肺癌、胸膜肺癌、肺部纤维化 等疾病。
放射线
曾接受过放射线治疗、从事医学、科研等职业的人 患癌风险更高。
紫外线
农民、建筑工人、户外工作者等长期接触紫外线的 人可发生皮肤癌。
主要的职业性肿瘤类型
1
白血病
农药、防治疾病药剂、有机溶剂等可能引起白血病。
2
肺癌
尘土、石棉,对二甲苯、四氯化碳、苯并芘等有害物质等均可导致肺癌。
3
骨髓瘤
铅、苯等可引发骨髓瘤。
职业性肿瘤的社会影响与病人权益保护
1 社会影响
职业性肿瘤不单仅对职工本身带来身体和经 济上的影响,也会带来社会经济和环境上的 影响。
2 权益保护
加大对职业性肿瘤患者的援助和保障力度, 从法律层面加强职业病赔偿标准和有效实施。
探讨职业性致癌因素和职 业性肿瘤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标准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f53691a804d2b160b4ec0c4.png)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标准是什么职业病诊断是收集并综合分析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劳动者职业健康资料等各项证据材料,最终对劳动者健康损害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判定。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标准:一、石棉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1)肺癌但不合并石棉肺患者,在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有明确的石棉粉尘职业暴露史,石棉粉尘的累计暴露年限1年以上(含1年);潜隐期15年以上(含15年)。
(2)胸膜间皮瘤但不合并石棉肺患者,在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胸膜间皮瘤诊断明确;有明确的石棉粉尘职业暴露史,石棉粉尘的累计暴露年限1年以上(含1年);潜隐期15年以上(含15年)。
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原发性膀胱癌诊断明确;有明确的联苯胺职业暴露史,生产或使用联苯胺累计暴露年限1年以上(含1年);潜隐期10年以上(含10年)。
三、苯所致白血病无慢性苯中毒病史者患白血病,在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白血病诊断明确;有明确的过量苯职业暴露史,苯作业累计暴露年限6个月以上(含6个月);潜隐期2年以上(含2年)。
四、氯甲醚、二氯甲醚所致肺癌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有明确的氯甲醚(二氯甲醚或工业品一氯甲醚)职业暴露史,生产和使用氯甲醚(二氯甲醚或工业品一氯甲醚)累计暴露年限1年以上(含1年);潜隐期4年以上(含4年)。
五、砷所致肺癌、皮肤癌(1)砷所致肺癌在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有明确的砷职业暴露史,无机砷累计暴露年限3年以上(含3年);潜隐期6年以上(含6年)。
(2)无慢性砷中毒病史者所患皮肤癌在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原发性皮肤癌诊断明确;有明确的砷职业暴露史,无机砷累计暴露年限5年以上(含5年);潜隐期5年以上(含5年)。
六、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原发性肝血管肉瘤诊断明确;有明确的氯乙烯单体职业暴露史,氯乙烯单体累计暴露年限1年以上(含1年);潜隐期1年以上(含1年)。
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2db80715fd0a79563d1e722f.png)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5856-38 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的危害因素:石棉1、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2、行业举例:参见粉尘类石棉尘。
(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的危害因素:联苯胺1、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联苯胺所致膀胱癌2、行业举例:染料制造业:酸性染料合成、硫化染料合成、胺类中间体合成(三)苯所致白血病的危害因素:苯1、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所致白血病2、行业举例:参见化学物质类苯。
(四)氯甲醚所致肺癌的危害因素:氯甲醚1、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甲醚所致肺癌2、行业举例:(1)化学农药制造业:其他除草剂合成(2)有机化工原料制造业:醚类合成(3)塑料制造业:离子交换树脂合成(五)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的危害因素:砷1、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所致肺癌、皮肤癌2、行业举例:参见化学物质类砷。
(六)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危害因素:氯乙烯1、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2、行业举例:参见化学物质类氯乙烯。
(七)焦炉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焦炉烟气1、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焦炉工人肺癌2、行业举例:炼焦、煤气及煤制品业:炼焦干馏、熄焦(八)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铬酸盐1、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2、行业举例:(1)纺织业:花筒镀铬、剥铬(2)涂料及颜料制造业:铅铬黄化合、锌铬黄制取、铅铬绿制取(3)陶瓷制品业:釉料选择、釉料粉碎(4)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陶瓷零件清洗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容易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行业
![容易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行业](https://img.taocdn.com/s3/m/6a770d2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a.png)
容易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行业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职业性肿瘤,这一数字令人震惊。
职业性肿瘤是指由于职业因素导致的癌症,它不仅严重影响个人的健康,也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会对工人造成不同的健康风险。
下面将介绍几种容易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行业:1. 矿业行业矿工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场所空气中常含有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
例如,石棉就是一种危险的矿物质,从矿山中提取后制成建筑材料使用。
石棉长期接触会导致肺癌、结肠癌、胆管癌等多种癌症。
另外,金属、煤炭、硅矿、铬等物质也会长期积累在人体内,造成癌症。
2. 化工行业化工企业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工人在生产和操作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化学物质,长期接触会导致多种癌症。
例如,苯、三氯乙烯、甲苯、烷基苯等对人体有毒害作用,能损害细胞及免疫功能,长期接触可能导致骨髓、肝、淋巴系统等多种癌症。
3. 印刷行业印刷业的工作环境中,印刷油墨、染料、化学试剂均可能长期增加工人接触有毒物质的机会,如苯系化合物、酚、重金属等。
这些物质能够渗透皮肤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肺癌、肝癌等多种癌症。
4. 建筑行业建筑业在建筑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而其中有些材料对人体健康有害,例如,水泥、石膏、石棉等可能存在致癌物质,如氟化物、铅、锡、石棉等,长期接触会导致多种癌症,如肺癌、食道癌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可能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行业和工作环境,但不排除其他一些职业也存在导致职业性肿瘤的危险,例如某些工业领域的电工、木工、焊工、油漆工、鞋匠等职业。
对于这些职业,我们应该加强工业安全和环保意识,合理规范工作流程,从而保障工人们的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有害因素、职业性肿瘤预防医学系“非典”猛于虎我不想说我是鸡H7N9禽流感来袭第四节生物性有害因素所致职业性损害概述炭疽布鲁司杆菌病职业性森林脑炎生产原料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对职业人群健康有害的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及动植物、昆虫等及其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
生物性有害因素2. 生物因素导致职业健康损害 法定职业性传染病:如炭疽、布鲁司杆菌病、森林脑炎。
是职业性哮喘、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和职业性皮肤病等法定职业病的致病因素。
与职业有关的鼠疫、土拉菌病、口蹄疫、鸟疫、挤奶工结节、牧民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寄生虫病等相关。
医务人员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非典和人类禽流感等的发生率较高。
3. 生物性因素接触职业畜牧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酿造业等; 医务人员(包括兽医)、生物医药;生物工程技术人员,如医学工程、农业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
二、炭疽(anthrax)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乙类传染病,肺炭疽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职业性炭疽: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各种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患炭疽的牲畜或被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的皮、毛、肉等而发生的炭疽,是我国法定职业病。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芽孢壁皮质层内膜核心外膜芽孢壳芽孢的抵抗力对外界环境具有极强的抵抗力;自然条件下能存活数十年。
杀灭方法:煮沸10~15 min;110 ℃高压蒸气5~10 min;10%甲醛15 min1:2500 碘液中10 min新配制的20%石灰乳、20%含氯石灰浸泡48 h。
(二)流行病学动物炭疽流行全球,多见于牧区,呈地方性流行。
炭疽病全年均有发病,7月~9月为流行高峰。
1.传染源病人、病畜及其尸体;携带炭疽芽孢杆菌的食草动物。
2.传播途径在职业活动,病菌通过擦破皮肤、搔痒抓伤皮肤,或直接侵袭完整暴露皮肤感染。
工作中吸入含炭疽杆菌的粉尘、飞沫等气溶胶的空气而感染,主要可造成肺炭疽。
经口摄入被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的食物(病畜肉类、奶类等)和饮水等亦可感染炭疽。
3.易感人群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
农牧民、猎人、食草类家畜和野生动物饲养管理人员,屠宰及皮毛加工人员,兽医及畜牧产品检疫人员等接触机会较多。
人患炭疽病后免疫力一般不超过1年。
(三)临床表现1. 皮肤型约占95%,病变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
特点:病灶坚实、无明显疼痛、不化脓。
2. 肺型多为原发,也可见于继发皮肤炭疽不及时治疗,死亡率100%症状:2~4天低热、干咳、身痛、乏力症状后,加重,突起寒战、高热、气急、呼吸困难、咳血样痰、胸痛。
体检:喘鸣、发绀或颈、胸部皮下水肿、肺内散在湿锣音或胸膜炎。
X线:纵隔增宽、胸水形成或肺炎改变。
3. 肠型急性胃肠炎型剧烈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数日内治愈急腹症型起病急骤,持续性呕吐、腹痛,伴有血水样腹泻和严重的毒血症状。
腹部有压痛或呈腹膜炎体征。
4.脑膜炎型继发于伴有败血症的各型炭疽类似其他原因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但脑脊液常呈血性,涂片易发现竹节状大杆菌。
5.败血型多继发于肺型、肠型,皮肤型较少。
临床表现为原发型炭疽症状体征,伴有高热、头痛、出血、呕吐、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或DIC等。
(四)诊断《炭疽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 283-2008)职业接触史临床表现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原学检查和特殊实验室检查诊断分为疑似炭疽、临床炭疽和确定炭疽确定炭疽:病灶分泌物、痰液、脑脊液、呕吐物或粪便等标本中细菌分离培养获炭疽芽孢杆菌,或血清抗炭疽特异性抗体滴度出现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五)防治原则1.隔离治疗,控制传染源隔离时间:至痂皮脱落或症状消失,分泌物及排泄物5日培养一次,连续两次阴性。
治疗原则:早期抗生素治疗,同时以抗休克、抗DIC为主的疗法。
毒血症严重者注射抗炭疽血清或氢化可的松。
青霉素(首选)、氯霉素或大环内脂类抗生素皮肤炭疽患部可用1:2000高锰酸钾液冲洗,涂无刺激性抗生素软膏,5%磺胺软膏。
2.确定感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1)处死或隔离治疗病畜,严禁销售病畜肉、乳品和皮毛。
(2)排出物:含氯消毒剂乳液消毒,使用二倍量的20%含氯石灰或6%次氯酸钙与排出物混合12 h。
(3)污染物表面:如墙面、地面,家具等,用氯消毒剂等喷雾或擦洗消毒。
2.确定感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4)毛皮、衣物或纺织品:焚毁、高压灭菌或密闭塑料袋内50g/m3环氧乙烷消毒。
(5)水体:污染的水源停止使用;用氯消毒剂(有效氯达200mg/L)消毒。
(6)病房终末消毒:病房用甲醛熏蒸处理。
(7)消毒效果:取样细菌分离培养,连续三次不能检出炭疽杆菌。
3. 保护易感者高危人群接种无毒活疫苗污染地区或周边地区的牲畜实施免疫接种三、布鲁司杆菌病布鲁司杆菌病(brucellosis)是布鲁司杆菌(brucella)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乙类),属于我国法定职业病。
David Bruce(一)病因及发病机制布鲁司杆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短小杆菌,无鞭毛,不形成芽孢,但光滑型菌株有荚膜。
布鲁司杆菌属有6个种19个生物型,羊种(3个型)、牛种(8个型)、猪种(5个型)、森林鼠种、绵羊附睾种和犬种各1个型。
电镜下的布氏杆菌羊布鲁斯菌(革兰染色)布鲁司杆菌该菌在自然条件下易于繁殖生长,37℃,pH 6.6~7.4生长最佳。
在土壤、皮毛和乳制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
但对日光、热、常用消毒剂很敏感。
直射日光10~20 min,湿热60℃ 10~20 min,一般浓度的来苏和石炭酸溶液消毒数分钟即被杀灭。
病因及发病机制布鲁司杆菌的荚膜可产生透明质酸酶和过氧化氢酶,侵袭力强,能通过完整皮肤和黏膜进入宿主体内。
本菌产生内毒素,是布鲁司杆菌的重要致病物质。
不可忽视的布鲁氏杆菌病(二)流行病学特征布鲁司杆菌病流行与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全年均可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春秋两季。
传染源病畜及带菌动物,主要是羊、牛、猪、马、狗等流产母畜将大量布鲁司杆菌随着流产胎儿、胎衣、阴道分泌物及乳汁排出体外,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接触人群接触污染源的主要人群为从事畜牧业工作人员、挤奶工、屠宰工、肉品加工人员、兽医、畜牧化验人员、饲养员等。
疫苗接种或实验室培养事故挤奶屠宰动物医疗屠宰动物医疗动物医疗Sources of Brucella infection.山东省庆云县大高村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人们疏忽了什么?(三)临床表现急性期、亚急性期:潜伏期10天左右,短至1周,长达半年。
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和关节肌肉疼痛。
发热:弛张热和波浪热(5%~20%),亦见不规则热或持续低热出汗:热退时大汗淋漓,部分患者有盗汗,不发热也大汗不止关节疼痛:多发生在膝、髋、肩等大关节,初为游走性,后固定在某些关节,锥刺样或顽固性钝痛 肌肉疼痛:大腿内侧、臀及臂部,痉挛性肌肉疼痛“懒汉病”体温曲线(波浪热)慢性期病程持续半年以上为慢性期。
慢性期症状多不明显,也不典型,呈多样性表现。
以疲乏、关节肌肉疼痛、低热、失眠、全身不适为主要表现。
也可以表现为慢性关节炎、神经炎及泌尿生殖系统等损害。
(四)诊断《布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 269-2007)¾职业接触史¾临床表现:弛张热、波浪型发热、关节肌肉疼痛¾实验室检查¾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五)防治原则(1) 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四环素、链霉素、利福平“长疗程联合用药”严重中毒者短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慢性期静脉注射布鲁司杆菌疫苗畜间检疫,宰杀病畜血清学方法对疫区全部牛、羊、猪进行检疫阳性家畜立即屠宰或隔离引入家畜进行检疫,防治输入性布氏病防治原则(2)切断传播途径污染的场地、用具以及奶制品进行消毒严防含菌污水粪便污染食物、水源禁止销售和食用病畜肉、乳(3)保护易感人群及家畜,增强免疫力疫区人群、畜群接种菌苗(4)加强卫生宣传,提高自我预防保健意识加强个人防护 ;避免接触;严格消毒处理;及时就医四、职业性森林脑炎森林脑炎(forest encephalitis),又名蜱传脑炎(tick-bone encephalitis,TBE),其病原体为森林脑炎病毒(forest encephalitis virus),亦称森脑病毒。
劳动者在森林地区从事职业活动中,因被蜱叮咬而感染的森林脑炎,即职业性森林脑炎。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森林脑炎病毒是一类小型嗜神经病毒。
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及抵抗力类似乙脑病毒。
本病毒致病性也与乙脑病毒相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似乙脑病毒。
球形,具有单股RNA结构,内有蛋白壳体,外周为类网状脂蛋白包膜。
(二)流行病学流行特点:本病具有明显地区性和季节性主要高发区为原苏联远东地区。
我国主要见于东北及西北地区,以黑龙江和吉林省为主主要发生于春、夏季,5月上旬开始,6月为流行高峰,7月后逐渐下降,这与蜱的活动密切相关(二)流行病学传染源该病毒仅存在于自然疫源地。
病毒寄生于啮齿类动物如松鼠、野鼠及鸟类等血液中,通过吸血、昆虫(蜱)媒介传染。
主要传染源:疫区内野生类啮齿动物。
(二)流行病学接触人群在疫区从事林业、勘探、捕猎、采药等职业人群,以及进驻林区的部队人员、旅游者有机会感染森脑病毒而发病。
传播途径本病主要经硬蜱吸血传播。
病毒在蜱体内可繁殖传代,因此,既是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
饮用含本病毒乳品也可受染。
人类普遍易感。
森林脑炎病毒在自然界的传播与流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