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证明其物理现象真实存在
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实验证明
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实验证明量子自旋霍尔效应(Quantum Spin Hall Effect,简称QSHE)是凝聚态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在材料科学和电子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自旋霍尔效应最早由物理学家Kane和Mele在2005年提出,他们预言在二维拓扑绝缘体中,存在一种特殊的电子传输现象,即电子在材料内部的边界上沿着一个方向传输,而在材料内部的体态则是绝缘的。
这种现象的实验证明对于深入理解量子自旋霍尔效应以及开发新型电子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验证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实验是由德国科学家Konig等人在2007年进行的。
他们使用的是汞镉锌碲(HgCdTe)材料,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磁场,成功地观测到了量子自旋霍尔效应。
在这个实验中,科学家们首先制备了一种特殊结构的HgCdTe样品。
这种样品是由多个层状结构组成的,其中夹杂了一层具有较高能带的材料。
这样的结构使得电子在材料内部的边界上传输时,会出现两个相互抵消的自旋态,从而实现了量子自旋霍尔效应。
为了观测到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科学家们在实验中采用了霍尔效应测量。
他们将样品置于低温环境下,并施加一定的电压和磁场。
通过测量材料表面的电流和电压关系,科学家们可以得到霍尔电阻的数值。
在正常的材料中,霍尔电阻为零或者非常小,而在存在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材料中,霍尔电阻会出现明显的峰值。
实验结果表明,当科学家们施加磁场时,HgCdTe样品表面的霍尔电阻出现了明显的峰值。
这个峰值的出现正是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直接证据,表明电子在材料内部的边界上沿着一个方向传输,而在材料内部的体态则是绝缘的。
除了上述的实验证明,科学家们还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进一步深入了解了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性质。
他们发现,量子自旋霍尔效应不仅存在于二维材料中,也可以在三维材料中实现。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在不同材料中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这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量子霍尔效应的理论与实验
量子霍尔效应的理论与实验引言量子霍尔效应是固体物理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领域,它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由诺贝尔奖得主冯·克洛赫、霍尔德·林斯特罗姆和雅各布·哈拉一起发现,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不仅推动了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也为新型材料和器件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首先,本文将简要回顾量子霍尔效应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接着将介绍量子霍尔效应的实验观测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量子霍尔效应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量子霍尔效应是指当二维电子气体处于低温高磁场下时,电子在横向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的霍尔电流的异常现象。
该效应主要包括整数量子霍尔效应(IQHE)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FQHE)两种。
IQHE是指当二维电子系统处于极低温度下时,随着外加磁场B的增加,霍尔电阻RH呈现出一系列的整数分数(n=1,2,3...),即RH = h/e^2 ×n,其中h是普朗克常数,e是元电荷。
这些整数值对应于电子在能带中填充的Landau能级的数目。
FQHE是指当二维电子系统处于更低温度下时,随着外加磁场的增加,霍尔电阻RH呈现出分数分之一的分数(例如1/3, 2/5),这表明电子形成了分数填充的新的低能态。
FQHE的理论解释需要引入强关联效应和拓扑性质,是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量子霍尔效应的实验观测量子霍尔效应的实验观测是验证其理论预测的重要手段,也是发现新的量子态和拓扑物态的途径之一。
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能够在实验室中制备出高品质的二维电子系统并进行精确的实验测量。
传统的实验观测方法包括传输测量和霍尔测量。
其中,传输测量主要通过测量电子在二维电子系统中的传输行为来间接获得霍尔电阻值。
霍尔测量则是直接测量二维电子系统中的电子流和纵向电场的关系来确定霍尔电阻值。
实验观测结果不仅验证了IQHE和FQHE的存在,也进一步揭示了量子霍尔效应背后的物理机制。
例如,通过测量霍尔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科学家们发现IQHE和FQHE在不同的温度范围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这揭示了不同量子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
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FQHE)是凝聚态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它是指在二维电子气系统中,在极低温度和极强磁场条件下,电子的行为出现反常现象,呈现出一些奇特的量子行为。
本文将介绍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观测,并探讨其在凝聚态物理学和量子信息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我们来了解一下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金属或半导体材料中的导电层时,垂直于电流方向施加一个磁场,会在材料的侧边产生电势差。
这个电势差称为霍尔电压,它与电流和磁场的关系可以用霍尔系数来描述。
一般情况下,霍尔系数是一个常数,但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在极低温度和极强磁场下,电子的行为出现反常现象,即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最早是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克劳斯·冯·克利兹因斯基和罗伯特·拉夫勒共同发现的。
他们在1982年的实验中观察到,当二维电子气系统的电子数目在某些特定的分数值上时,霍尔电阻会出现明显的间断。
这些分数值称为分数量子霍尔态,它们与电子之间的强关联性有关。
这种强关联性是量子力学的结果,不能用经典物理学的概念来解释。
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出现与电子的量子态紧密相关。
在经典的霍尔效应中,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是连续的,而在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电子的运动变得离散化,只能在特定的量子态中存在。
这些量子态具有特殊的分数电荷和统计特性,可以用任意子来描述。
任意子是一种介于费米子和玻色子之间的粒子,具有特殊的统计行为。
它们的出现为研究强关联系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验平台。
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研究不仅对理解凝聚态物理学中的强关联现象具有重要意义,还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由于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电子具有特殊的统计特性,可以用来构建量子比特和量子计算系统。
这对于发展量子信息科学和量子计算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制备出了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样品,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观测。
反常霍尔效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反常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和现象;2. 学习反常霍尔效应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技巧;3. 掌握反常霍尔效应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反常霍尔效应是一种特殊的磁电效应,当电流垂直于磁场通过薄层材料时,会产生一个与电流和磁场方向都垂直的横向电压。
这种现象是由运动电子在磁场中受到的洛伦兹力引起的,与普通霍尔效应相比,反常霍尔效应具有以下特点:1. 反常霍尔效应的横向电压与电流和磁场成正比,而普通霍尔效应的横向电压与电流和磁场的平方成正比;2. 反常霍尔效应的横向电压与材料的电阻率无关,而普通霍尔效应的横向电压与材料的电阻率成正比;3. 反常霍尔效应的横向电压与材料的导电类型无关,而普通霍尔效应的横向电压与材料的导电类型有关。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反常霍尔效应实验仪;2. 数字多用表;3. 磁场发生器;4. 电源;5. 连接线。
四、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仪,将反常霍尔效应元件放置在实验仪的磁场中;2. 调节电源,使电流通过反常霍尔效应元件;3. 调节磁场发生器,改变磁场强度;4. 使用数字多用表测量横向电压,记录数据;5. 改变电流方向,重复步骤3和4,记录数据;6. 改变磁场方向,重复步骤3和4,记录数据;7.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电压-磁场、电压-电流关系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电压-磁场、电压-电流关系曲线。
曲线显示,反常霍尔效应的横向电压与电流和磁场成正比,符合实验原理。
2. 分析(1)通过改变电流方向,实验结果依然成立,说明反常霍尔效应的横向电压与电流方向无关。
(2)通过改变磁场方向,实验结果依然成立,说明反常霍尔效应的横向电压与磁场方向无关。
(3)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验证了反常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
六、实验结论1. 反常霍尔效应是磁电效应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独特的性质;2. 通过实验验证了反常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反常霍尔效应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技巧;3. 反常霍尔效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如磁场测量、传感器等领域。
反常霍尔效应 Microsoft Word 文档
科学》刊文评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发现4月12日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在“展望”(Perspectives)栏目刊登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教授Seongshik Oh撰写的题为“完整的量子霍尔家族三重奏”(The Complete Quantum Hall Trio)文章,对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所联合组成的实验团队,在磁性掺杂的拓扑绝缘体薄膜中,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以及此前发现的量子霍尔效应、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进行了评述。
完整的量子霍尔家族三重奏Seongshik Oh不需要外磁场的量子霍尔态的实验观测,使人们终于能够完整地演奏量子霍尔效应的三重奏了。
当电流在一个导体薄板中流动时,如果施加一个垂直于薄板平面和电流方向的外加磁场,电荷会在导体薄板内垂直于电流方向的边缘积累,产生一个横向电压V T。
这个效应由Edwin Hall(埃德温·霍尔)在1879年发现,称为霍尔效应。
由于横向电阻,又称霍尔电阻,定义为V T/I,正比于H/n(H是外加磁场的强度,这里n是样品中的载流子面密度),霍尔效应被广泛用来测量导电材料中的载流子类型(电子型或是空穴型)、浓度和迁移率。
然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发现,当载流子被限制在一个二维平面内运动时,在一定的外加磁场下,霍尔电阻变成了精准的常数h/(ve2),这里h是普朗克常数,e是电子电荷,v是正整数。
这个现象被称为量子霍尔效应,它的实现必须有外加磁场的存在。
在本期的167页,常翠祖(注:常翠祖为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生)等人的文章报道了在磁性拓扑绝缘体薄膜中,横向电阻的精准量子化甚至能够发生在没有外加磁场的情况。
这个结果证实了期待已久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存在,这是量子霍尔家族的最后一位成员(如图所示)。
量子霍尔家族(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对应的效应发现的年代)。
H表示外加磁场强度,M 表示自发磁化强度。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原理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原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一种量子力学效应,描述了在二维电子气体中的电流输运现象。
它是在1980年代初由德国物理学家Klitzing等人发现的,并因此获得了198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解释。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霍尔效应。
在一个强磁场下,当电流通过一个二维导体时,电子将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使得电子在导体内部发生偏转。
由于电子在导体内部的偏转,会产生一个电势差,这个电势差被称为霍尔电压。
根据霍尔效应的经典理论,霍尔电压与电流和磁场的乘积成正比。
然而,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电子的行为与经典理论有所不同。
在低温和强磁场的条件下,电子的行为将受到量子力学的影响。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关键在于电子的能级结构。
当电子在二维导体中运动时,由于量子力学的约束,电子的能级将发生分立的变化。
这种分立的能级结构导致了电子在导体中的运动方式发生了变化。
具体来说,当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电子的能级将填满导体的能带。
在强磁场下,电子的能级将分裂成称为朗道能级的离散能带。
每个朗道能级上的电子都有着特定的能量和动量。
当外加电场作用于导体时,电子将在朗道能级之间发生跃迁,从而导致电流的形成。
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反常之处在于,在强磁场下,电子的朗道能级之间的跃迁不是连续的,而是以量子的方式进行。
这意味着电子的运动将被量子化,只有特定的跃迁方式才能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电流的输运不再遵循经典的霍尔效应规律,而是出现了一种新的效应。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对于研究低维量子系统和凝聚态物理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提供了对电子行为的新认识,也为开发新型的电子器件和量子计算提供了新的思路。
例如,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可以用于制备高精度的电阻标准,以及用于实现量子比特的量子逻辑门操作。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一种描述二维电子气体中电流输运的量子力学效应。
它通过量子化的能级结构和电子的量子跃迁,导致电流的输运方式与经典的霍尔效应有所不同。
量子霍尔反常效应
量子霍尔反常效应量子霍尔反常效应是一种在二维电子气体中观察到的非常规现象。
该效应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并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量子霍尔反常效应的研究不仅在理论物理学中有重要意义,也在纳米电子学和量子计算等应用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在常规的霍尔效应中,当一个电子气体受到外部磁场作用时,会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产生电势差,这称为霍尔电压。
而在量子霍尔反常效应中,当电子气体被限制在二维平面中,并且在低温下受到极强的磁场作用时,会出现一种非常规的霍尔电流现象。
这种电流只在离散的能级上存在,而且只在临界磁场强度下出现。
量子霍尔反常效应的出现与电子在二维电子气体中的行为有关。
在二维情况下,电子的运动受到量子力学效应的限制,只能在平面内移动。
当外部磁场作用于电子时,电子会绕着磁场线轨道运动,并且在每个能级上形成所谓的兰德劈裂。
这种兰德劈裂导致能带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电子在能带中的传输行为。
在较弱的磁场下,电子的行为可以用经典的霍尔效应来描述。
但当磁场强度达到一定临界值时,量子霍尔反常效应会显现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将只在能带的边界上传输,并且只有在这些边界上存在能级。
这样,电子的传输行为就变得非常有序和准确,而且电导率呈现为量子化的状态。
这种量子化的电导率称为霍尔电导量子。
量子霍尔反常效应的研究对于理解凝聚态物理学中的量子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它揭示了二维电子系统中的准粒子行为,以及在极端条件下电子的传输行为如何受到限制。
此外,量子霍尔反常效应还在纳米电子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例如,量子霍尔反常效应可以用于制备具有特殊传输性质的纳米材料,这对于开发高效的电子器件和量子计算机非常重要。
量子霍尔反常效应是一种在二维电子气体中观察到的非常规现象。
它的出现与电子在二维平面中的行为有关,且在较强的磁场下才会显现出来。
量子霍尔反常效应的研究对于理解凝聚态物理学中的量子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在纳米电子学和量子计算等应用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反常量子霍尔效应 陈数 某一能带 积分
反常量子霍尔效应陈数某一能带积分示例文章篇一:哇塞,看到“反常量子霍尔效应”“陈数”“某一能带”“积分”这些词,我简直一头雾水!这对我这个小学生(初中生)来说,简直就像走进了一个神秘的魔法世界,充满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谜题。
你说反常量子霍尔效应,这到底是个啥呀?就好像我在玩一个超级难的游戏,怎么都找不到通关的秘诀。
我想象着它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总是在我面前跳来跳去,我就是抓不住它的真面目。
陈数呢?这名字听起来怪怪的。
难道它是像数学课本里的那些数字一样,乖乖地等着我们去计算?才不是呢!它就像一个神秘的密码,非得我们解开才能明白其中的奥秘。
还有那个某一能带,这是个啥?难道是像一条神奇的带子,带着我们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我真的搞不懂啦!积分,哎呀,每次看到这个词,我就感觉像是面对着一座高高的大山,怎么爬也爬不上去。
老师在课堂上讲这些的时候,我周围的小伙伴们也都一脸迷茫。
我忍不住问同桌:“你能听懂吗?”他摇摇头说:“这简直比外星人的语言还难懂!”可不是嘛!我就想啊,这些东西怎么这么难理解?难道是大人们故意弄出这些来为难我们的?不过,我又想,虽然现在我不懂,但说不定以后我努力学习,就能像解开一个超级大谜团一样,把它们都弄明白!也许到那个时候,我会发现,原来这个神秘的世界也有它有趣的地方。
反正我觉得,不管这些东西有多难,我都不会轻易放弃,一定要把它们搞清楚!示例文章篇二:哎呀呀,这些词“反常量子霍尔效应”“陈数”“某一能带”“积分”,对我这个小学生/初中生来说,简直就像是外太空来的神秘语言!你能想象吗?就好像我正在快乐的玩耍,突然来了一堆超级复杂的外星符号,让我一头雾水!反常量子霍尔效应,这到底是个啥?难道是说有个神奇的磁场世界,里面的东西都不按常理出牌?陈数呢?这名字听起来倒挺不错,可它在这个神秘的科学领域里到底扮演着啥角色?难道是打开某个神秘大门的密码数字?还有那个某一能带,这是不是像一个藏着无数秘密的宝藏带?谁能找到进入的钥匙,谁就能发现超级神奇的东西。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引言量子反常霍尔效应(Quantum Anomalous Hall Effect,QAHE)是一种在拓扑绝缘体中观察到的量子效应。
它在1988年由德国科学家克劳斯·冯·克利茨宣布,并在2013年由另外两位科学家丹尼尔·莞和斯图尔特·帕克金斯顿进一步证明。
QAHE是霍尔效应的一种变体,它具有独特的量子性质,对于电子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概念QAHE是在拓扑绝缘体中观察到的一种特殊的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是一种电阻与磁场之间关系的现象,QAHE利用拓扑绝缘体的特殊性质使得霍尔效应在没有外加磁场的情况下也能发生。
在拓扑绝缘体中,电子的运动受到拓扑性质的限制。
与传统的绝缘体和导体不同,拓扑绝缘体的电子在材料内部具有不同的拓扑电荷,这些电荷会导致电子在材料表面产生特殊的运动方式。
QAHE的关键是在拓扑绝缘体中产生一个带隙,这个带隙对电子的运动具有限制。
拓扑绝缘体中的电子在能带结构中填满一个能级后,会进入一个带隙的无能态。
同时,电子也会被局域化在材料的边界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边界态。
QAHE的重要性QAHE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使得它在电子学领域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高度精确的电导量子化在QAHE中,电阻的大小具有量子化的特性。
这意味着,当外加的电压变化很小的时候,电流的变化也只能在某个特定的整数倍上。
这种电导量子化具有极高的精确度,可以用来作为标准,用于电流的可靠测量。
零磁场效应与传统的霍尔效应不同,QAHE在没有外加磁场的情况下也能发生。
这使得它在实际应用中更加便利,不需要额外的磁场源。
同时,这也使得QAHE可以在低温条件下观察到,而传统的霍尔效应需要较高的温度。
拓扑保护的边界态QAHE中的边界态是由于拓扑性质而形成的,它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这些边界态是拓扑保护的,意味着它们对于外界的扰动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这使得边界态可以用来进行低能量的信息传输和储存。
反常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反常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哎,说起这个反常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啊,可真是个让人既头疼又着迷的家伙。
你可能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某种神秘力量,但实际上,它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哦不,应该说跟现代科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开始接触这个概念的时候,我真的是一头雾水。
什么反常分数啊,什么量子霍尔效应啊,这些词儿单独拿出来我都知道个大概,但凑在一起,我就完全懵了。
就像你突然听到一个外国人用方言在跟你聊天,每个字你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就不知道他在说啥了。
不过呢,咱也不能就这么轻易放弃啊,毕竟这可是个值得研究的宝贝。
于是,我就开始埋头苦读,查阅资料,试图揭开这个神秘现象的面纱。
慢慢地,我发现,这个反常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啊,其实就像是物理学里的一个宝藏,你得一层一层地剥开它的外壳,才能看到里面璀璨的宝石。
咱们先说说这个霍尔效应吧。
霍尔效应啊,简单来说,就是当电流通过一个导体,并且这个导体处于磁场中时,导体的一侧会产生电势差,这个现象就被称为霍尔效应。
就像是你把一根磁铁放进一堆铁屑里,铁屑就会被吸引到磁铁的两端一样。
而这个反常分数呢,就比较复杂了,它涉及到的是电子在磁场中的行为,特别是当这些电子处于某种特殊的量子态时,它们的行为就会变得非常奇特。
说到这,你可能还是有点儿懵,别急,咱们继续。
这个反常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啊,它其实是在极低的温度和极强的磁场下,电子在二维导体中表现出的一种特殊行为。
这些电子啊,就像是被某种神秘力量束缚在了一个个的小圈子里,而这些小圈子呢,又像是被分成了很多层,每一层都有一个特定的“分数”来描述它。
这个“分数”啊,可不是咱们平时说的那个分数,它是一个描述电子状态的物理量,跟咱们平时说的分数完全是两码事。
这些被束缚在圈子里的电子啊,它们的行为可有意思了。
你知道吗,它们就像是在跳一种神秘的舞蹈,每一个电子都按照自己特定的节奏和步伐在移动,而且啊,这些电子之间还有相互作用,它们会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这个系统的稳定。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研究进展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研究进展量子反常霍尔效应(QARHE)是一种特殊的电子物理现象,随着量子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而存在。
一直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QARHE,以更好地理解量子相干以及开发新型材料。
QARHE的形成可以简单地描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子在一定的磁场中移动时,会出现一种电子分布模式,称为Landau 能级,其中在电子能级的馈电中的一个特殊区域中,电流不会因一些杂质散射而损失能量。
这种损失不能通过经典几何实现,但在量子力学中是可以解释的,被称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近年来,QARHE的研究变得越来越活跃。
由于QARHE是一种新型的电子物理现象,并在许多方面都有着潜在的应用,因此它的研究成为了磁性材料、量子物理学和纳米技术等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显着的成果,但是我们仍然在不断地深入研究中,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QARHE。
对于QARHE的研究,我们能够快速地发现一些实验结果是我们可以利用的。
例如,通过使用新型材料和器件,研究人员可以设计出新的量子芯片、延长传统电子器件的寿命,并从中获得更好的性能。
此外,QARHE也可以用于开发量子计算机,因为它能够对电流进行精确的控制。
这种精确的控制是制造高速计算机的关键所在。
利用现代技术和传统材料的合成技术,我们已经能够在铜氧化物、钙钛矿和铁磁材料中观察到QARHE。
能够产生QARHE的一些关键特征是材料的反磁性或铁磁性,以及电场的存在。
这些特征要求我们使用先进的材料研究技术和理论模型来揭示QARHE的物理机制和控制方法。
研究人员们正在努力开发新的材料,并以不同的表面化合物和实验手段探索他们的用途。
例如,研究人员使用高品质的二元半金属材料,探索了钠氯化物镀层的QARHE。
他们发现,这种材料具有不同的QARHE特点,与以前发现的不同。
这样的研究有望进一步扩大我们对QARHE的了解,并为更好的制造和应用量子芯片提供帮助。
总的来说,QARHE开辟了一些新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为我们带来了更广泛的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课题。
薛其坤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薛其坤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薛其坤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一种新型的量子物理现象,其研究对于深入了解电子在固体中的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该效应是在低温、高磁场条件下发现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量子信息存储和处理技术。
薛其坤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得益于科学家对于二维电子气体的研究。
通过在半导体材料中形成一个非常薄的、只有两个原子层厚的二维电子气体,科学家们发现,在低温、高磁场条件下,电子会在材料内部形成一种新的量子态,即量子霍尔液体。
在这种状态下,电子的运动与传统物理学中的行为有着很大的不同,表现出许多奇特的性质,如反常霍尔效应。
薛其坤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不仅仅是对于量子物理的一个突破,同时也为未来的量子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研究人员们正在努力进一步研究和利用这种新型的量子物理现象,以期在信息处理和存储等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 1 -。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及其应用研究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及其应用研究量子反常霍尔效应(Quantum Anomalous Hall Effect,QAHE)是一种在二维材料中观察到的量子现象,其独特之处在于在一定条件下,在二维材料中形成了类似于霍尔效应的电导现象,而无需外加磁场。
QAHE的研究对于量子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一、QAHE的基本定律及实验准备QAHE的基本定律可以通过量子霍尔效应(quantum Hall effect,QHE)解释。
QHE是指在二维材料中,当在垂直于材料平面的方向施加一个强磁场时,电子在材料中运动形成的能级会发生量化,导致只有特定能级上的电子能传导,这种现象被称为霍尔效应。
QAHE是QHE的扩展,它在无需外加磁场的情况下也能实现电导的量子化。
要进行QAHE的实验,首先需要寻找适合的二维材料。
常用的二维材料包括拓扑绝缘体和石墨烯等。
这些材料具有特殊的电子能级结构,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产生QAHE。
然后,需要对材料进行制备和处理。
制备方法主要有机械剥离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在实验过程中,材料的纯度和结晶度对于观察QAHE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精确控制制备条件。
二、QAHE的实验过程实验中,首先将制备好的二维材料样品放置在低温高磁场的实验装置中。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材料的电子能级结构产生量子效应。
然后,在样品表面施加特定的电场,以引入拓扑不变量。
拓扑不变量是描述材料拓扑性质的量,它对应着材料的拓扑相。
通过调节电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改变材料的拓扑相,从而实现QAHE的观察。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测量样品表面的电导率和霍尔电压等参数,可以得到材料的导电性质。
当观察到样品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电导量子化的现象时,可以确认QAHE的存在。
三、QAHE的应用研究QAHE的发现和研究对于量子材料的未来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QAHE可以用于制备高精度的电流标准器。
由于QAHE中电导量子化的特性,可以通过测量样品的电导率来实现精确测量电流的目的。
石墨烯中的量子霍尔效应就是反常量子霍尔效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石墨烯中的量子霍尔效应就是反常量子霍尔效应。
-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许多令人瞩目的特性。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在低温下展现出的量子霍尔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是一个与电磁场和电子自旋相关的现象,它在二维材料中的观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电子行为的新途径。
在石墨烯中观察到的量子霍尔效应与传统的量子霍尔效应略有不同,因此被称为反常量子霍尔效应。
这个称谓并不意味着石墨烯中的量子霍尔效应是异常或不合理的,而是指它与传统的量子霍尔效应在实验观测上的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石墨烯中的量子霍尔效应成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研究课题。
石墨烯的量子霍尔效应是由其特殊的能带结构和哈密顿量导致的。
石墨烯中的载流子被称为狄拉克费米子,具有线性能量-动量关系。
这种特殊的关系使得石墨烯中的电子运动呈现出像相对论效应一样的行为。
同时,由于石墨烯是一个二维材料,而且具有完全填满的碳原子能级,使得其能带结构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拓扑性质。
在石墨烯中的量子霍尔效应的观测中,电子的运动方式与传统的量子霍尔效应有所不同。
石墨烯中的狄拉克费米子的电荷和自旋运动被强烈地耦合在一起,导致了一个新的量子霍尔效应的出现。
这种新的效应表明石墨烯中的载流子在横向电场的作用下沿着边界产生了反常的导电行为。
石墨烯中的量子霍尔效应的反常行为给我们带来了对量子霍尔效应本质的新的认识。
通过深入研究石墨烯中的量子霍尔效应,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材料中电子的输运行为和拓扑性质,为未来的电子学器件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本篇长文将系统地介绍石墨烯的特性和量子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并进一步讨论石墨烯中的量子霍尔效应与反常量子霍尔效应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揭示石墨烯中的量子霍尔效应的本质,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量子霍尔效应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量子霍尔效应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一、引言量子霍尔效应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固体物理学中的两大重要现象,它们在凝聚态物理学、拓扑物理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量子霍尔效应1. 定义量子霍尔效应是指在二维电子气体中,当外加磁场达到一定强度时,在样品边缘产生沿电场方向的电流,且电流只存在于边缘,不经过样品内部。
这种现象被称为“整数量子霍尔效应”。
2. 原理在磁场下,二维电子气体能级会发生分裂形成能级带。
当填满一个能级带时,由于费米面处于能隙中间,因此不会出现传统意义上的导电行为。
但当填满一个能级带后,如果再加入一个电子,则这个电子会占据下一个能级带的底部,并且由于磁场作用下其轨道会发生螺旋扭曲,使得费米面发生了位移。
这个位移会导致在样品边缘形成一个能量低于费米面的能带,而在样品内部则是高于费米面的能带。
因此,只有处于边缘的电子才能够参与电传输,从而产生了沿着电场方向的电流。
3. 应用量子霍尔效应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高精度电阻计、高精度磁场测量仪等领域。
三、量子反常霍尔效应1. 定义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指在二维电子气体中,当外加磁场达到一定强度时,在样品边缘产生沿电场方向的电流,并且这个电流只存在于边缘,并且大小与外加磁场无关。
这种现象被称为“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2. 原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与整数量子霍尔效应类似,但其原理更为复杂。
在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中,由于不同的能级带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因此当填满一个能级带后,下一个能级带可能会出现多个费米面。
这些费米面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使得在样品边缘形成多个能带。
这些能带中的电子会参与沿着电场方向的电传输,从而产生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3. 应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广泛应用于拓扑物理学、量子计算等领域。
四、总结量子霍尔效应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近年来在凝聚态物理学中发现的两大重要现象。
它们在材料研究、拓扑物理学、量子计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与拓扑绝缘体
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与拓扑绝缘体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与拓扑绝缘体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行为的基础理论,而其中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拓扑绝缘体则是近年来量子力学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介绍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与拓扑绝缘体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研究现状。
一、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概念与原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简称QAHE,是指在零磁场下观察到的霍尔效应。
传统的霍尔效应需要外加磁场才能发生,而QAHE是由于材料的拓扑结构导致的。
它的发现为实现低能耗和高效电子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
QAHE的实质是量子态与拓扑态的相互作用,来自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和拓扑能带理论。
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是指在二维材料中,自旋和电荷运动分开,导致自旋轨道耦合,从而产生巨大的霍尔效应。
拓扑能带理论则是基于拓扑不变量,描述了材料能带的拓扑特性和拓扑边界态。
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验证为了验证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存在,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石墨烯中观察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石墨烯是一种具有二维结构的碳材料,它的电子在低温下表现出量子霍尔行为。
这一发现使得人们开始关注拓扑绝缘体的研究。
三、拓扑绝缘体的概念与特性拓扑绝缘体是一类新型材料,其表面态能够形成不可传播的边界态,而体态仍然是绝缘的。
这种特殊的拓扑结构使得电流只能在材料表面传输,而体内电流几乎为零,从而具有低能耗和高效率的特点。
拓扑绝缘体的发现拓宽了材料的研究领域,并引发了广泛的兴趣。
不同于传统绝缘体和导体,拓扑绝缘体的边界态具有特殊的性质,如无反射、无散射和能量分级。
这些性质使得拓扑绝缘体在量子计算和能源传输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四、拓扑绝缘体的研究进展随着对拓扑绝缘体的研究不断深入,科学家们发现了多种拓扑绝缘体,如三维拓扑绝缘体、二维拓扑绝缘体以及拓扑绝缘体中的拓扑超导体等。
这些材料的发现为实现高温超导、量子计算等领域的突破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作者:薛其坤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4年第8期薛其坤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要求材料的体导电和表面导电通道完全被抑制掉。
Bi2 Se3体系由于存在不可避免的Se空位缺陷导致的高浓度的电子型掺杂,不能满足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要求。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研究组选择了(Bi1-x Sbx)2 Te3体系。
这个体系中,可以通过改变S b的组分x,能够将费米能级调到铁磁性导致的能隙内的电荷中性点上。
通过对材料各种参数进一步的不断优化,最终实现了无外加磁场情况下量子化的霍尔电阻。
研究观察到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性质是非常稳定的。
首先,为了避免自旋翻转散射的影响,观测量子自旋霍尔效应需要微小尺寸的样品,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能够在几百微米量级的宏观尺度下实现。
其次,让人称奇的是,这种严格的量子化能够在具有相当低的迁移率和非零体导电通道的材料中实现。
这些都说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比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要稳定得多,可以媲美甚至比量子霍尔效应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Science 12 April 2013: 167-170薛其坤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光学系,1990年、1994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硕士、博士学位。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
长期从事超薄膜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物理性能研究。
开展了第二代半导体薄膜GaAs、InAs/GaAs量子阱(点)、宽禁带半导体GaN和ZnO 薄膜生长动力学研究, 发展完善了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表面再构的基本规律;开展了半导体S i衬底上金属超薄膜量子尺寸效应的研究,定量建立了金属薄膜体系量子效应和材料性能间内在联系,发现了薄膜热膨胀系数、功函数、超导转变温度等的量子振荡现象;开展了有序纳米结构的自组织生长研究,发明了若干原子尺度精确控制生长技术,解决了异质外延生长纳米有序结构的难题。
研制了几套低温生长及原子尺度原位检测装置。
现为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
反常量子霍尔效应
反常量子霍尔效应
1.发现
为保持量子霍尔状态,需要非常强的磁场1988年,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丹提出可能 存在不需要外磁场的量子霍尔效应,这称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也是 电子自旋-轨道耦合的结果。 人们一直在寻找具有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材料,2010年, 中科院物理所方忠、戴希带领的团队与张首晟教授等合作,提出铷或铁磁性离子掺杂 的拓扑绝缘体中存在着特殊的铁磁交换机制,能形成稳定的铁磁绝缘体,是实现量子 反常霍尔效应的最佳体系。沿着这个思路寻找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最终由薛其坤院士 领导的团队成功实现。
2.意义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产生对理解拓扑绝缘体( 是一种具有奇异量子特性的新物质 状态) 的性质 自旋-轨道相互作用 时间反演对称性有重要作用。
反常霍尔效应的应用前景
1. 我们通常使用的电子元器件,其中的电子运动没有特定的轨道相 互碰撞从而发生能量损耗,导致发热, 而量子霍尔效应状态下的 电子在各自的跑道上互不干扰,畅通无阻运动,这可大大减少能 耗。 2 量子霍尔效应对应的状态具有拓扑性质,可不受局域扰动的影响, 如果用该状态编码信息,则可用来实现容错量子计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子霍尔效应的物理解释
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中,在一定条件下 将在半导体和氧化物之间产生厚度是纳米量级的导电 层,电子在其中可自由运动( 如图1,b是纳米量级, 电子在限制x-y平面运动) 如果磁场B=0,电子在x-y 平面自由运动的能级是准连续的,电子在z方向的能 级是分立的 当加上强磁场B后,x-y平面准连续能级 改组成等间距的分立能级,称为朗道能级 B越大,相 邻朗道能级之间的间距越大 由于总的量子态数不变, 各个朗道能级是简并的,其简并度正比于磁场B 在低 温( 几K量级) 强磁场( 地磁场的十万到上百万倍) 下, 电子热运动能量远低于朗道能级间距,电子不会被热 激发而跃迁到高激发态,如果这时刚好电子全部填满 某些低能级,各个电子都有确定状态,电子可以不受 散射地纵向移动,在x方向维持常定电流,而没有该 方向的电压降落,即纵向霍尔电阻消失 而横向霍尔 电阻反比于自然数,发生整数量子霍尔效应 如果各 电子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则会出现等效的分数电 荷,这时横向霍尔电阻会反比于某些分数,发生分数 量子霍尔效应处于量子霍尔状态的各电子其运动状态 是确定的,运动时可以不受周围电子的影响。
mnbi2te4中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mnbi2te4中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量子反常霍尔效应(QAHE)是一种在二维拓扑绝缘体中观察到的量子效应,它在一定范围内表现为零阻力的电流传输。
探究量子霍尔效应的物理本质
探究量子霍尔效应的物理本质量子霍尔效应是凝聚态物理学中的重要现象,它揭示了电子在二维材料中流动时所表现出的不寻常行为。
在过去几十年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中,科学家们逐渐揭示了量子霍尔效应的物理本质,并为我们理解新奇现象和发展新兴技术提供了深刻的见解。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量子霍尔效应的基本现象。
当电子在二维材料中垂直于外加磁场方向移动时,它们的能级将分裂成许多离散的能量带,即所谓的“陆地带”。
在这些陆地带之间,存在着能隙,称为“禁带”。
在经典物理学中,我们预期电子将完全填充这些能带,从而导致材料成为导体。
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例如低温和强磁场下,电子却只能填充能带的边缘态。
这种现象被称为整量霍尔效应,它表明能带中的电流仅限于材料边缘,而不会穿过内部。
这实际上是一种拓扑性质的结果,它与材料的几何形状密切相关。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整量霍尔效应可以被归类为拓扑绝缘体的一种特殊形式。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整量霍尔效应的物理本质。
在二维材料中,当电子在磁场中移动时,会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导致其轨道弯曲。
这种轨道弯曲使得电子束缚在材料的边缘,形成所谓的“边缘态”。
这些边缘态是量子霍尔效应的本质,因为只有在边缘才会出现这种特殊的能谱结构。
这种能谱结构可以通过量子力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来解释。
首先是量子隧穿效应。
由于二维材料中存在着电子束缚,电子需要通过量子隧穿现象穿越禁带,才能从一个边缘态跃迁到另一个边缘态。
其次是反射与透射现象。
当电子从一个能带跃迁到另一个能带时,会发生反射和透射。
在特定的磁场和能级结构下,反射和透射之间存在精确的相位关系,从而使得电流只能流经特定的路径,即材料的边缘。
除了整量霍尔效应,量子霍尔效应还包括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与整数量子霍尔效应类似,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也涉及到电子在能带中的隧穿和反射透射。
然而,与整数量子霍尔效应不同的是,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发生在能带填充数不为整数的情况下。
这种“分数化”的现象是拓扑性质的结果,引发了许多关于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深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证明其物理现象真实存在
1881年,霍尔在研究磁性金属的霍尔效应时发现,即使不加外磁场也可以观测到霍尔效应,这种零磁场中的霍尔效应就是反常霍尔效应。
反常霍尔效应与普通的霍尔效应在本质上完全不同,因为这里不存在外磁场对电子的洛伦兹力而产生的运动轨道偏转。
反常霍尔电导是由于材料本身的自发磁化而产生的,因此是一类新的重要物理效应。
霍尔效应是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于1879年发现的一个物理效应。
在一个通有电流的导体中,如果施加一个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由于洛伦兹力的作用,电子的运动轨迹将产生偏转,从而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方向的导体两端产生电压,这个电磁输运现象就是著名的霍尔效应。
产生的横向电压被称为霍尔电压,霍尔电压与施加的电流之比则被称为霍尔电阻。
由于洛伦兹力的大小与磁场成正比,所以霍尔电阻也与磁场成线性变化关系。
[1]
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通过导体时,在导体的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的两个端面之间会出现电势差,这一现象就是霍尔效应。
这个电势差也被称为霍尔电势差。
据介绍,量子霍尔效应的重要性在于它可能在未来电子器件中发挥特殊的作用,用于制备低能耗的高速电子器件,从而推动信息技术的进步。
然而,由于普通量子霍尔效应的产生需要用到非常强的磁场(通常需要的磁场强度是地磁场的几万倍甚至几十万倍),应用起来十分昂贵和困难;而且其体积庞大(衣柜大小)也不适合于个人电脑和便携式计算机。
磁场并不是霍尔效应的必要条件。
在发现霍尔效应以后人们发现了电流和磁矩之间的自旋轨道耦合相互作用也可以导致的霍尔效应。
只要破坏时间反演对称性这种霍尔效应就可以存在,称为反常霍尔效应。
1880年,霍尔在研究磁性金属的霍尔效应时发现,即使不加外磁场也可以观测到霍尔效应,这种零磁场中的霍尔效应就是反常霍尔效应。
反常霍尔效应与普通的霍尔效应在本质上完全不同,因为这里不存在外磁场对电子的洛伦兹力而产生的运动轨道偏转。
反常霍尔电导是由于材料本身的自发磁化而产生的,因此是一类新的重要物理效应。
美妙之处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最美妙之处就在于不需要任何外加磁场,人类有可能利用其无耗散的边缘态发展新一代的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学器件,从而解决电脑发热问题和摩尔定律的瓶颈问题,因此,这项研究成果将会推动新一代的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学器件的发展,可能加速推进信息技术革命的进程。
但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对材料性质的要求非常苛刻,如同要求一个人同时具有短跑运动员速度、篮球运动员高度和体操运动员灵巧:材料能带结构必须具有拓扑特性从而具有导电的一维边缘态;材料必须具有长程铁磁序从而存在反常霍尔效应;材料体内必须为绝缘态从而只有一维边缘态参与导电。
在实际材料中实现以上任何一点都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而要同时满足这三点对实验物理学家来讲更是巨大挑战,正因为此,美国、德国、日本等科学家未取得最后成功。
中国首次发现
被视作“有可能是量子霍尔效应家族最后一个重要成员”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上独立观测到。
2013年3月16日凌晨,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组成的团队,历时4年完成的研究报告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
这项被3名匿名评审人给予高度评价的成果,是在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于1880年发现反常霍尔效应133年后,首次实现的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也因此被视作“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
作为微观电子世界的量子行为在宏观尺度上的完美体现,量子霍尔效应一直在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自美国科学家霍尔分别于1879年和1880年发现霍尔效应和反常霍尔效应之后,不少科学家凭借在此领域的重要发现斩获大奖。
1980年,德国科学家冯・克利青发现整数量子霍尔效应,于198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2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崔琦、德国物理学家施特默等发现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这个效应不久由另一位美国物理学家劳弗林给出理论解释,三人共同分享了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
而此次中国科学家发现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因为不需要外加磁场,成为多年来该领域一个非常困难的重大挑战。
首先,它与已知的量子霍尔效应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本质,是一种全新的量子效应;其次,它的实现也更加困难,需要精准的材料设计、制备与调控。
因此,这项全新突破也被视作“有可能是量子霍尔效应家族的最后一个重要成员”。
[1]
自2009年起,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带领团队向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实现发起冲击。
截止到2013年的四年来,团队生长和测量了1000多个样品,利用分子束外延的方法生长了高质量的磁性掺杂拓扑绝缘体薄膜,将其制备成输运器件并在极低温环境下对其磁电阻和反常霍尔效应进行了精密测量。
终于发现在一定的外加栅极电压范围内,此材料在零磁场中的反常霍尔电阻达到了量子霍尔效应的特征值h/e2~25800欧姆世界难题得以攻克。
[1]
“这是我们团队精诚合作、联合攻关的共同成果,是中国科学家的集体荣誉。
”薛其坤院士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