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政策思路(精)

合集下载

最新退休工资改革方案

最新退休工资改革方案

最新退休工资改革方案第1篇最新退休工资改革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退休工资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平性、可持续性备受关注。

为进一步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完善退休工资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改革方案。

二、目标1. 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退休工资正常调整机制,确保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2. 优化退休工资结构,提高退休工资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3. 强化退休工资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

三、具体措施1. 调整退休工资计算办法(1)基础养老金: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年限每满1年,计发1%。

(2)个人账户养老金:以本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为基数,按月计发。

(3)过渡性养老金:根据退休人员的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按一定比例计发。

2. 建立退休工资正常调整机制(1)调整频率:每年调整一次。

(2)调整幅度:参考物价上涨、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等因素,合理确定调整幅度。

(3)调整方式:采取普遍调整和特殊调整相结合的方式,优先保障低收入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3. 优化退休工资结构(1)提高基础养老金比例,降低过渡性养老金比例。

(2)调整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办法,适当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

4. 强化退休工资基金监管(1)加强基金征缴,确保基金来源稳定。

(2)完善基金投资运营政策,提高基金收益率。

(3)建立健全基金监管制度,防范基金风险。

四、实施步骤1. 开展调研,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 报请上级部门审批,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3. 修改完善方案,形成最终稿。

4. 部署实施,分阶段推进。

5. 定期对改革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完善。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

2.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退休人员和社会各界对改革的认识和支持。

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我国退休制度规定

我国退休制度规定

我国退休制度规定我国退休制度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劳动者在达到一定年龄、工龄或健康状况等条件后,享受养老金和其他相应福利待遇的一项制度。

该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在老年时能够得到经济上的支持,享受晚年生活。

下文将详细介绍我国退休制度的相关规定。

一、退休年龄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劳动者的普通退休年龄根据性别和职业类别而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男性劳动者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性劳动者的退休年龄为50至55周岁之间,具体以劳动者属于何种职业和行业为准。

此外,我国还规定了某些特殊行业或职业的退休年龄,如公安干警、教师、矿工等职业,他们的退休年龄会有所差异。

二、退休金待遇我国退休金的发放标准与个人的工龄、工资水平、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等因素有关。

根据养老金发放的计算公式,一般而言,个人的工资水平越高,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越长,退休后获得的养老金金额也会相应增加。

然而,我国现行的退休金待遇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发达地区的退休金水平较高,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退休金待遇相对较低。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等因素造成的。

三、退休金调整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退休制度规定了退休金的调整机制。

一般而言,我国每年都会进行一次退休金的增加,以保持退休工人的生活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基本相适应。

具体的调整方案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以根据物价指数、经济增长率等指标进行调整。

然而,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有些地方会实行不同的调整政策,以满足当地经济状况的需要。

四、退休制度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退休制度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国不断推进退休制度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退休制度改革主要涉及到退休年龄的调整、退休金的改革等方面。

早期的改革主要集中在提高退休年龄,以延缓养老金的支付压力。

近年来,我国还开始探索各种新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如个人养老账户制度、商业养老保险等,以丰富养老保险的形式和渠道。

退休制度改革方案

退休制度改革方案

退休制度改革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退休制度改革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过去的退休制度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退休制度改革方案,以提高养老金待遇、延长退休年龄、激励个人储蓄等方式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二、提高养老金待遇为了提高养老金待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调整养老金发放比例:根据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工作年限、参保城市等因素,合理确定养老金的发放比例。

对于长期缴纳养老保险并达到规定年限的人员,可以适当提高养老金发放比例,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

2.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每个参保人员都将拥有一个个人养老金账户,其养老金缴纳费用将直接存入该账户。

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余额将作为其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的基础,这样可以确保养老金的可持续性。

3.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国家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养老金的总额。

这样可以确保养老金待遇的提高,使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更好的保障。

三、延长退休年龄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们将逐步延长退休年龄,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并激励人们更长时间地参与劳动。

具体措施如下:1.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根据人口老龄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逐步推迟退休年龄。

对于当前已参保并已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延迟退休年龄将逐步推行,以确保过渡平稳。

2.引入弹性退休制度:对于某些特殊行业或工作岗位,可以引入弹性退休制度。

即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工作能力等因素,灵活确定退休年龄。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并提高劳动效率。

3.提供再就业机会:延长退休年龄后,对于一些因年龄因素难以再就业的人员,可以提供再就业机会,鼓励他们继续参与社会劳动。

这样不仅可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也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智力和经验。

四、激励个人储蓄为了提高个人养老金的积累能力,我们将鼓励个人进行储蓄,并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1.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对个人储蓄款项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鼓励个人储蓄行为。

我国的退休政策

我国的退休政策

我国的退休政策我国的退休政策一直受到广泛关注,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退休政策对于社会的稳定和个人的幸福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退休政策的背景与发展、标准与实施以及影响与展望三个方面,对我国的退休政策进行探讨。

一、退休政策的背景与发展退休政策的制定与发展始于上世纪,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我国的退休政策也不断调整和完善。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多层次的退休制度,包括企业年金、社会保险和个人账户等。

这些政策旨在为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二、退休标准与实施我国的退休标准根据不同的职业、工龄和个人贡献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但也有一些特殊行业或工种,如军人、公安干警等,可以提前退休。

退休标准的制定旨在保证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同时也要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退休政策的实施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两个层面。

养老保险是我国最主要的退休保障模式,由社会保险基金提供资金支持。

而企业年金则是由企业自行设立的退休金计划,旨在为退休人员提供额外的福利。

三、退休政策的影响与展望退休政策的实施对于我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退休政策有助于稳定就业观念,为年轻人腾出工作机会。

其次,退休政策促进了经济消费的增长,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此外,退休政策还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强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社会参与度。

然而,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的退休政策也面临挑战。

一方面,退休人员数量不断增加,给社会保障基金带来了压力;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也带来了养老服务的不平衡问题。

因此,未来的退休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与调整,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变化。

综上所述,我国的退休政策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障退休人员的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退休政策,以确保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国退休制度的改革研究_

我国退休制度的改革研究_

我国退休制度的改革研究作者:陈秋汝来源:《商情》2014年第24期【摘要】退休制度,即规范劳动者退休行为的有关规则,是劳动者因年老、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劳动领域后仍然能够获得生存资料的规则。

退休制度把个人的退休行为与社会化养老联系起来,是个人、企业、国家三者之间对于养老的博弈结果。

然而,目前我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的阶段,现行退休制度的弊端突显,其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无法相适应,亟需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分析退休制度在当前国情下的缺陷,并依据改革的有关理论,提出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退休制度;不适应性;改革一、退休制度的不适应性现行的退休制度,仍然沿用着1950年以来的制度设计。

但是,我国社会、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的退休制度面临诸多弊端,更显滞后,总体来看,存在退休年龄总体偏低、退休制度缺乏灵活性、提前退休现象严重等问题。

(一)退休年龄总体偏低世界男性的平均退休年龄为61.08岁,女性的平均退休年龄为59.48岁。

然而,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退休人员的平均年龄越来越低,不规范的“提前退休”导致平均退休年龄已经低至53岁,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然而,法定的退休年龄多年未变动,这与社会动态发展的节奏明显不相协调。

(二)退休制度过于刚性退休制度关于退休年龄的设定,其实只体现了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公平,并没有真正考虑到群体中不同的劳动者个人选择的休息权利与就业权利等因素。

也就是说,劳动者在退休方面没有被赋予自主选择的权利,而是在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后即退出工作岗位。

(三)提前退休现象泛滥提前退休是指劳动者因丧失劳动力或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而提前离岗休息的一种退休形式。

提前退休的政策性规定最早见于1978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但由于该项政策执行不规范,提前退休现象泛滥,加剧了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矛盾,冲击就业、再就业,影响企业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退休工资改革方案

退休工资改革方案
(3)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退休工资制度的公平性。
四、实施步骤
1.调研现有退休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形成改改革措施,确保改革平稳过渡。
4.定期评估改革效果,及时调整改革措施。
五、预期效果
1.提高退休工资公平性,缩小退休人员待遇差距。
1.实现退休工资的公平分配,缩小待遇差距。
2.建立健全退休工资调整机制,确保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品质。
3.优化退休工资来源结构,提高退休工资制度的可持续性。
四、改革措施
1.调整退休工资计算方法
(1)完善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提高基础养老金的替代率。
(2)优化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办法,鼓励个人提前规划退休生活。
二、现状分析
1.退休工资水平不均衡: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的退休工资存在较大差距,导致部分退休人员生活压力较大。
2.退休工资调整机制不完善:缺乏与经济发展、物价变动等因素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影响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
3.退休工资来源单一:主要依赖国家财政和企业缴费,个人储蓄和商业保险参与程度较低。
三、改革目标
1.组织专家团队,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当前退休工资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2.制定详细的改革方案,明确改革目标、措施和时间表。
3.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改革提供法制保障。
4.逐步推进改革措施,确保改革平稳过渡。
5.定期评估改革效果,及时调整改革措施。
六、预期效果
1.提高退休工资的公平性,缩小待遇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3)适当降低过渡性养老金水平,合理调整不同年代退休人员的待遇差距。
2.完善退休工资调整机制
(1)建立与物价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职工工资增长等因素挂钩的退休工资调整机制。

退休改革方案

退休改革方案
-女性退休年龄:从现行的55岁逐步提高到60岁;
-灵活退休年龄:允许退休人员根据个人意愿和身体状况,选择在法定退休年龄前后5年内退休。
2.完善养老金制度:
-建立多层次的养老金体系,包括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等;
-提高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确保退休人员基本生活;
-推动养老金投资运营,提高养老金收益。
退休改革方案
第1篇
退休改革方案
一、背景与目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现行退休制度面临诸多挑战。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保障广大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方案旨在对现行退休制度进行改革,实现制度公平、可持续和人性化。
二、基本原则
1.公平原则:确保退休制度改革惠及全体退休人员,消除制度歧视,实现公平待遇。
-增进社会各界对退休人员的关爱,营造尊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四、实施步骤
1.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目标、任务分工和时间表;
2.逐步推进改革,关注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政策措施;
3.加强政策评估,总结改革经验,不断完善退休制度;
4.定期发布改革成果,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退休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改革工作;
2.完善法律法规,确保退休制度改革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3.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改革所需的资金支持;
4.强化部门协同,确保改革措施的落实和推进;
5.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作用,确保改革公平公正。
本方案旨在为我国退休制度改革提供总体框架和具体措施,以期实现退休制度的公平、可持续和人性化。在实施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改革动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完善,确保改革取得预期效果。

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政策思路

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政策思路

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政策思路首先,我国退休制度的政策思路是逐步延迟退休年龄。

随着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工作能力的延续,老年人的退休年龄逐渐提高已成为世界趋势。

我国应当把退休年龄的延迟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通过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引导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劳动。

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经验和智慧,也能够减轻社会养老负担,维持退休制度的可持续性。

其次,我国退休制度的政策思路是实施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

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我国应当建立起覆盖各个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

这包括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等多层次的养老保障机制。

这样既能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又能够通过市场机制激励个人积极参与养老储备。

第三,我国退休制度的政策思路是完善退休待遇调整机制。

目前,我国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待遇相对较低,与经济发展和生活成本的提高不相适应。

因此,应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使退休待遇与工资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变化相匹配,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第四,我国退休制度的政策思路是鼓励个人自愿延迟退休。

为了解决老年人环境适应问题和促进个人积极参与社会劳动,我国应当鼓励个人自愿延迟退休。

可以通过提供经济和待遇激励措施,鼓励老年人延长工作时间,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发展。

第五,我国退休制度的政策思路是加强养老金投资运营管理。

目前,我国养老金的投资运营能力较为薄弱。

为了提高养老金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我国应当加强养老金的投资运营管理,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和回报率。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养老金管理机构,引导和优化养老金的投资方向,提高养老金的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退休制度的政策思路是逐步延迟退休年龄、实施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完善退休待遇调整机制、鼓励个人自愿延迟退休以及加强养老金投资运营管理。

通过这些政策措施的综合运用,我国可以更好地应对老龄化的挑战,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政策思路

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政策思路

被确 定 为 男 性 6 O岁 。女 性 5 5岁 。
几十 年 来 , 我 国 社 会 、 经 济 格 局

( ) 较 低 的 法 定 退 休 年 龄 和 较 女 。
我 国退 休 政 策面 临的 主 要问 题 及其 成 因分析
高人 口寿 命 之 间 的 较 大 反 差 , 直 接加 重 了 养 老 保 险 制 度 的 运 行 负 担 ,影 响 养 老 保 险 的 稳 定 与 协 调 发展 。 同 时 ,现 行 退 休 政 策 未 能
维普资讯
< 财经科学>
20 l 02
f se t Iu hs
s (-2O  ̄ x. 2 t0
第5 期
【 保险问 】
政策思路※ 我国 退休制度改革的
林 义
西 南 财 经
[ 图 分 类 号 ]F 4 .7 中 8 0 6
[ 献 标 识 码 ]^ 文
[ 章 编 号 ] 10 —8 0 (0 2 0 文 0 0 3 6 20 l 5—0 6 —0 06 6
聋 国现 行退 休 制 度 ,就 其 基 本 制度框 架 而 言 。仍 继 续 延 续 2 O世纪 5 O年 代 以 来 的 制 度 设 计 , 即除 特 殊 工 种 外 ,退 休 年 龄 一 般
人 力 资源 的浪费 我 国 目前 仍 然 实 行 5 0年 来 一
非常 重 要 的 决 策 效 果 。 对 退 休 政
策问题 研究 与决 策的 滞后,将 使
我 国社会 保 障改 革陷 入被 动 局面 。
在 我 国 法 定 退 休 年 龄 本 来 偏
低 的 背 景 下 , 由 于 各 种 因 素 的 共
不利 的 后 果 。 因 而 ,对 我 国 退 休 政 策 面 临 的 问 题 与 挑 战 ,对 制 约 退休 政 策 调 整 的 深 层 次 原 因 ,应 当予 以系统 探 索 。

论我国退休制度改革

论我国退休制度改革

THE WHOLE WORLD区域治理论我国退休制度改革南京工业大学 高洪缘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退休人员数量的增加,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危机,中国开始提出推迟退休年龄和实行弹性退休的设想。

这两项制度的实施,将缓解我国劳动力的短缺,弥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短缺。

关键词:退休制度;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弹性退休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52-0061-0002一、现行退休政策及推迟退休年龄提出的背景考虑延长退休年龄是当前人口老龄化的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即50年代初,男性预期寿命为40岁,女性为42.3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相对较低。

到目前为止,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预期寿命已提高到70岁以上。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家庭生活和个人生命周期等方方面面。

同时,我国当前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复杂,“未富先老”、城乡二元结构、养老保险双轨制、劳动者群体差异大、区域人口分布不均匀等问题无不成为相关改革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多年以来执行的退休制度却未及时作出回应。

根据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规定,男性一般60岁退休,女性一般55岁退休,劳动者提前辞职,导致劳动力市场萎缩。

三大产业的劳动参与率20年来下降了近14%。

同时,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显著延缓了人均预期寿命,客观上导致人均累计领取的养老金有所增加。

相反,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多年实施和育儿成本的居高不下,我国逐渐呈现出少子化的趋势,年轻人口比重将逐年下降。

上述种种问题凸显了现行退休制度与现实的不匹配和不和谐。

为了更好地发挥退休制度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作用,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发展,以延迟退休为重点,对相关制度进行调整和创新。

二、我国退休制度现存问题分析(1)立法现状混乱。

退休金制度改革方案

退休金制度改革方案

退休金制度改革方案1. 背景介绍退休金制度是指国家为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而设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养老金支付压力的增加,现行的退休金制度亟需进行改革和调整。

本文将重点探讨退休金制度改革方案,以提升个人和社会的保障水平。

2. 改革目标退休金制度改革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提高退休金的支付水平,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增强退休金制度的可持续性,确保未来的养老金支付能够得到保障。

•确保退休金制度的公平性和可行性,防止社会不公现象的出现。

•提升退休金制度的透明度,增加公众的信任和参与度。

3. 改革方案3.1 扩大缴费基数为了增加退休金的支付水平,应该适度扩大缴费基数,即增加退休金计算的缴费工资上限。

当前的退休金基数过低,导致退休金支付的金额相对较低,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扩大缴费基数可以增加个人的缴费额,提高退休金水平。

3.2 延长退休年龄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寿命的延长,退休年龄也需要适度延长。

延长退休年龄可以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延长个人的职业生涯,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3.3 引入个人账户制度个人账户制度是指将个人的缴费金额分别存入个人账户中,个人可以自主支配账户内的养老金。

个人账户制度可以增加退休金的来源,提高个人的养老金支付水平。

同时,个人账户的引入也可以提高退休金制度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3.4 平衡城乡差别当前,城乡之间的退休金差别较大,这不仅增加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也加剧了农村老年人的贫困风险。

为了平衡城乡差别,应该逐步统一城乡的退休金制度,确保城乡老年人享有相同的退休金待遇。

3.5 加强监管和管理退休金制度改革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应该建立健全的退休金管理机构,提高退休金的投资收益率。

同时,还应加强对养老金的监管,防止滥用和挪用。

3.6 提高公众参与度退休金制度改革不仅关乎个人的利益,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对我国退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考

对我国退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考
到特 殊工 种 的设置 、 确认 , 累计从 事 时间 的认定 等

现行退 休制 度 的规定 , 主要 是依据 17 9 8年 国务 院颁 布 的《 于工人 退休 、 关 退职 的暂行 办法 》 《 和 关
于安置 老弱病 残干 部 的暂 行办 法》 。但从那 时起 ,
我 国退休 制 度 所 存 在 的 问题 也 开 始逐 渐 显 现 出 来, 尤其 是非正 常 提前退休 的现 象相 当普遍 , 对社 会 养老保 险制 度 的稳定运 行构 成 了严 重挑 战 。

我 国现行退休 年龄 上 的歧 视
在我 国 , 男性 职 工 的退 休年 龄是 6 0岁 , 职 女
工是 5 0岁 , 干部 是 5 女 5岁 。 一差距 原本 是要保 这
特别 是 2 0世纪 9 0年代 中期 以后 ,这一趋 势 不但 未能 抑制 , 而加剧 发展 。 反 一些 地 区和企业 为 了减
5 岁 。特殊 工 种可 以提前 退休 , 5周 而其 他情 形 下 的提前退 休或 延迟 退休则 有非 常严 格的 限制 。这

统一 规定 年龄 强制 退休 。 时正 逢大 批知 青返 城 , 当 很 多企事 业单 位便 实施起 了退 休顶 职这种 现代 世 袭制 , 强制 性退休 政 策也 因此延 续下 来 。然 而 , 工 人过 早退 休 , 不但增 加 了企业 的开支 , 更严 重 的是
护 妇女 的利益 ,让 她们更 早地 享受 社会保 障 和退 休金 , 有照顾 女性 的性质 。但 在今 天 , 带 退休 年 龄 的歧 视导 致妇 女 的退休金 大 大低 于男 子 ,进一 步
削 弱 了妇 女 的经 济地位 。这一 差异 也促使 企业 首
先 考虑解 雇妇 女 。 在许多 国有 企业 中 , 女工甚 至被

我国退休制度

我国退休制度

我国退休制度退休是人们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对国家和社会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退休制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我国退休制度的现状、问题以及改革的方向。

一、我国退休制度的现状我国的退休制度主要是由社会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两部分组成。

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广泛,包括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则是针对在职职工的养老金制度。

这两部分都是我国退休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退休人员提供了基本的养老保障。

然而,我国退休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仍然存在着差异化和不完善的问题,导致有些人并不能享受到完善的退休保障,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

其次,退休金待遇不够高,无法满足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再次,退休制度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一些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相对较好,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薄弱。

二、我国退休制度存在的问题1. 养老金水平不足目前,我国的养老金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退休金计发办法以及养老金来源的限制所导致的。

一方面,退休金的计算是基于个人缴费年限和工资水平的,但是由于我国的职业特点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导致一些人的缴费年限和工资水平较低,进而影响到养老金的发放。

另一方面,我国的退休金主要来源于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但是随着就业形态的多样化,存在有些人无法缴纳养老保险或缴费不足的情况,这也导致了养老金水平不足的问题。

2. 区域差异问题我国退休制度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

一些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相对较好,退休人员能够享受到较高的养老金待遇;而另一些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相对薄弱,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财政收入的差异以及政策执行的差异所导致的。

这种差异化的退休制度给退休人员的生活造成了困扰,也导致了一些人为了获取更好的待遇而选择在不同地区居住。

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政策思路

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政策思路

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政策思路首先,要建立全面的养老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制度,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体系存在的问题,可以逐步建立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确保所有劳动者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养老保障。

同时,还可以探索多元化的养老保障方式,如发展商业养老保险、设立养老金投资基金等,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其次,要逐步延迟退休年龄。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延迟退休年龄已成为全球普遍的趋势。

我国也应该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以应对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的问题。

延迟退休年龄的同时,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培训,提高中年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确保他们在延迟退休后能继续保持稳定的收入。

再次,要改进退休金计发制度。

目前我国的退休金计发制度存在着“一刀切”的问题,即所有人的退休金水平基本相同。

这种制度无法体现个体劳动者的实际贡献和收入水平,也无法提供个人差异化的养老保障。

因此,可以考虑建立灵活多样的退休金计发制度,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确定退休金水平,保障劳动者的养老经济安全。

此外,还要加强养老金投资运营。

我国养老金的投资收益很重要,对于保证养老金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可以推动养老金投资运营市场化,将养老金纳入资本市场,增加养老金投资的收益,并通过有效的监管机制保障养老金的安全性。

最后,要加强社会养老服务建设。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加。

要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包括老年人照料、老年人医疗保健、老年人文化娱乐等方面。

同时,要加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使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

综上所述,我国退休制度的政策思路需要建立全面养老保障体系,延迟退休年龄,改进退休金计发制度,加强养老金投资运营,加强社会养老服务建设。

这些政策的实施可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的问题,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中国退休政策历史

中国退休政策历史

中国退休政策历史中国退休政策的历史与前瞻退休政策是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对中国退休政策的起源、发展历程、养老保障制度的变革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进行深入探讨。

一、中国退休政策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的退休政策始于古代官僚制度中的致仕(辞职)制度。

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关于官员退休的记载。

然而,真正的退休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实行了“干部退休制度”,主要针对国家干部和职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的退休政策逐渐完善。

197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颁发〈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通知》,标志着新中国退休制度的正式建立。

二、古代退休政策:官僚制度与义务贡献在古代中国,官僚制度是退休制度的主要形式。

官员在年老或因疾病无法继续工作时,可以申请致仕。

致仕不仅是一种荣誉,也是对国家的一种贡献。

此外,古代还实行了义务贡献制度,即鼓励人们为地方或社会做出贡献,以补充国家养老的不足。

三、现代退休政策:新中国的探索与实践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实行的是职工退休制度,主要是针对职工的养老问题。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国家对退休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和改革。

其中,1978年的两个暂行办法奠定了中国退休制度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逐渐提高了退休年龄。

目前,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干部为55岁,女性工人为50岁。

此外,国家还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为退休人员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

四、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与挑战中国的养老保障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

目前,国家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这一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养老问题,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负担日益沉重。

此外,养老金的缴纳和发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缴纳不均、发放不足等。

五、国际比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中国的退休政策有其独特之处。

对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反思与前瞻

对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反思与前瞻

我 国退休制度 面临人 口快速老龄 化、人 口红利 即将消 失、劳动者权 益意 识增强 、退休保 障制度 不科 学等诸 多挑 战 。我 国退休制度 改革 的根本 目标是追 求与经济 社会的动态协调发展 ;弹性退休 制是我 国退休制度 改革的方 向; 严格规范和控制提前退休行为是退休制度 改革的基础工作;未 来需要先女后男、适时适度 延长退休 年龄,建 立公
基 金项 目:2 0 1 2 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 我 国公 务员养老保 险制度改革研 究” ( 1 2 C H  ̄ ) 8 4 )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 介:龙玉其 ( 1 9 8 2 一 ) ,男,湖南新宁人 ,首都师范大学管理 学院讲 师.管理学博士 .研 究方向 :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
依靠工资生活的劳动年限,男子共满2 5 年、女子共满2 O 年 的; ( 2 )男子年满6 0 岁,女子年满5 5 岁,工作年限已满1 5 年的; ( 3 )工作年限已满1 0 年,因劳致疾丧失工作能力
笔者拟基于对我国退休制度发展演变的分析 ,总结目前我 国退休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推进我国退休制 度改革的具体设想。
动或者其他有损身体健康工作的工人、职员,男年满5 5 周 岁、女年满4 5 周岁,连续工龄满5 年,一般工龄男2 O 年、女
l 5 年; ( 3 )男年满5 O 周岁、女年满4 5 周岁的工人、职员, 连续工龄满5 年,一般工龄满1 5 年,身体衰弱丧失劳动能 力; ( 4 )连续工龄满五年 ,一般工龄满2 5 年的工人、职 员,身体衰弱丧失劳动能力; ( 5 )专职从事命工作满2 0 年的工作人员,因身体衰弱不能继续工作而自愿退休的。 3 .我国退休制度的再分立 ( 1 9 7 8 年以来) 。1 9 7 8 年以 后,我国的退休制度又从统一走向分立,重新对干部与工 人分别设立不同的退休制度,退休条件和待遇也有所不同, 主要体现在1 9 7 8 年的 《 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 行办法》和 《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两 个文件中。

退休人员管理制度修订与完善的思路与建议

退休人员管理制度修订与完善的思路与建议

退休人员管理制度修订与完善的思路与建议随着国家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退休人员管理制度也需要不断修订与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和变化。

因此,在未来的几年里,我们需要加强对退休人员管理制度的研究,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思路和建议,以建设一个更为健全和可持续的退休人员管理体系。

一、加强保障政策的完善目前,我国的退休人员管理制度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保障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将保障范围扩大至所有退休人员,并建立更加完善的保障机制。

首先,应加强对特殊群体退休人员的保障力度。

例如,对于退役军人、独生子女、烈士子女等特殊人群,应更加注重他们的退休生活保障。

鼓励相关企业或机构与政府合作,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优惠待遇。

其次,应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完善,实现个性化、多元化的养老保障方式。

例如,针对年龄较大的退休人员,可以鼓励其选择居家养老、康复训练等方式,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二、注重跨部门合作退休人员管理是一个涉及多个部门和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注重跨部门合作,形成联合、协同的管理机制。

政府、社会福利机构、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应协同工作,建立一个行之有效、高效的管理体系,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互利合作,为退休人员提供更为优质、贴心的服务。

三、强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未来的几年中,应加大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提升退休人员的生活品质和福利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一、加强养老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养老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特别是在县城和乡村地区,应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为农村退休人员提供更便捷、优质的养老服务。

二、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养老服务的创新。

可以采用智能化监测、互联网+、科技创新等方式,提高养老服务的便民性和科技含量,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中。

三、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为退休老人提供志愿者陪伴、家政服务等服务,提升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思考——基于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思考——基于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t h e l a g g i n g r e t i r e me n t a g e .I n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o f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f o c in h a ’ S e n d o m e w n t i n s u r a n c e s y s t e m, i t i s i t me t O r e t in h k t h e p o i l c y f o r e t i r e me n t .Re t i r e me n t p o l i c y r e f o r m h a s b e e n t i r e d t o t a k e u n d e r t e h h i s t o i r c a l p a t h o f t h e s y s t e m b y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c u r r e n t p r o b l e ms f o r t h e r e t i r e me n t p o l i c y ,t h e a v a i l bi a l i t y f o l f e x i b l e r e t i r e me n t e o m. b i n e d it w h t h e e x p e ime r n t l a r e f o m r h a s b e e n d i s c u s s e d .I n t h i s b a s i s ,s o me p o s s i b l e c o u n t e r me a s u es r a n d s u g g e s t i o n s h a v e b e e n p r o p o s e d t o ma k e et r i r e me n t p o l i c i e s a d a p t t o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f o t h e e n d o w me t n i n s u r a n c e s y s t e m,

我国的退休制度

我国的退休制度

我国的退休制度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休制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我国的退休制度,并分析其中的问题和挑战。

一、退休制度的背景和历史1. 退休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我国的退休制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我国逐渐建立了退休制度。

最初,退休年龄较低,福利待遇也相对有限。

然而,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退休制度逐步完善,退休年龄逐渐推迟,福利待遇也得到提高。

2. 现行退休制度的基本框架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前者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城镇职工,由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统一管理;后者适用于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由各自的单位负责管理和发放养老金。

二、我国退休制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 人口老龄化对退休制度的影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退休制度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给养老金的发放带来了压力。

同时,退休人口增多也给社会带来了其他问题,比如就业压力和社会保障的不足等。

2. 退休年龄政策的调整近年来,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国开始逐步推迟退休年龄。

然而,这一政策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方面,推迟退休年龄能够缓解养老金发放压力,延长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体力劳动者和高龄劳动者来说,延长工作年限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三、改善我国退休制度的对策和建议1. 提高养老金水平为了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我国应该逐步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与日常消费水平相匹配。

同时,也要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确保资金的充足和稳定。

2. 加强对退休人员的社会关怀和服务退休并不意味着个人的价值和社会参与的终结,社会应该给予退休人员更多的关怀和尊重。

建立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提供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帮助他们过上健康、积极的退休生活。

3. 推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单一的养老保障体系难以应对复杂的退休需求,我国应该加快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政策思路林义西南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摘要:我国现行退休制已严重滞后于社会保障改革的进程。

由多种因素诱致的职工提前退休问题日趋严峻。

本文分析了制约我国退休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经济转型与经济环境、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尖锐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均对退休制度调整具有重要的潜在制约作用。

作者提出应坚决抑制提前退休,渐进推行弹性退休政策,实施标本兼治的退休制度综合改革策略,强调发展模式和就业模式的调整是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关键制约因素。

关键词:退休制度改革/养老保险/提前退休/弹性退休政策我国现行退休制度,就其基本制度框架而言,仍继续延续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制度设计,即除特殊工种外,退休年龄一般被确定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

几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行的退休政策,不但自身面临诸多弊端,而且由于近年来经济体制转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加重了退休制度调整的难度,使其成为决策部门开始关注的重要问题。

因此,退休政策的调整必须作为应对我国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政策思路和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退休政策改革调整时间表的延误,不但会使未来的改革陷于被动,而且可能对我国经济社会与人口就业问题的协调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后果。

因而,对我国退休政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制约退休政策调整的深层次原因,应当予以系统探索。

一、我国退休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一)我国退休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1.我国退休制度的基本格局已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现行退休政策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职工60周岁,女性职工55周岁,对特殊工种职工又放宽5年期限。

制定这一退休政策的基本依据,主要是在于我国建国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客观背景。

5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格局、经济结构和人均GDP均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口平均寿命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50岁左右,上升到1995年的68.28岁(男)和71岁(女)。

较低的法定退休年龄和较高人口寿命之间的较大反差,直接加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负担,影响养老保险的稳定与协调发展。

同时,现行退休政策未能与劳动力市场调节协调配套,导致部分人力资源的浪费。

法定退休年龄较大幅度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是现行退休制度由来已久,但尚未进行调整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并对构建中的统帐结合养老保险运行机制具有严重的负面效应。

2.普遍化的提前退休日益加剧在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本来偏低的背景下,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普遍化的提前退休日益加剧,成为经济生活中引人关注的重要问题。

提前退休作为我国特殊进程中的一种经济现象一直存在,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后,这一趋势不但未能抑制,反而加剧发展。

据劳动保障部门对上海、山东等13个省市的调查显示,1995~1997年的三年间当年新增退休人员分别为43.5万人、54.8万人和66.1万人。

其中提前退休人数分别为10.2万人、18.4和23.1万人,占各年离退休人数总数的23%、33%和37.7%,年支付提前退休的养老保险金分别为3.3亿、6.6亿和8.9亿,占各年离退休总费用的16.5%、26.2%和27.7%。

(注:凌吉敏:《提前退休的缘由及其控制措施》,《中国社会保障》1998年第9期。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1~8月,全国新增退休人员202.35万人,其中违反国家规定提前退休的有71.3万人,占35.2%。

(注:宋其超、刘菲:《提前退休及其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中国社会保障》1999年第6期。

)上述数据表明,退休年龄偏低已不是个别企业和单位所为,而成为一种带趋势性的问题,即占退休主体的已不是60岁(男)和55岁(女),而是50岁(64%)~55岁(73%)左右,提前退休已对我国目前养老保险费用支出的大幅度增长和部分省市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赤字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显然,提前退休对养老保险运行的近期影响直观地表现为缴费人数的减少和领取养老金人数的增加。

据估算,1998年71.3万人的提前退休可能直接导致当年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减少约50亿元。

提前退休的时间越早,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力就越大,甚至构成对养老保险基金计划的巨大潜在威胁。

3.退休政策缺乏弹性,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我国目前仍然实行50年来一直推行的一刀切的退休政策,一方面导致了普遍化的提前退休现象;另一方面并未充分考虑到某些知识型、技术型行业的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素质的人力资源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受教育培训的时间比以往都要长得多,学力越高,工作时间相对越短。

60岁退休,使人力资源投入产出的比例失衡,进而导致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对未来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后果。

4.退休政策的调整改革方案滞后于社会保障改革进程无论是着眼于退休政策的有效性,还是养老保险与退休政策的协调发展,我国退休政策的调整滞后于社会保障改革进程,并对未来社会保障计划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非常严峻的制约。

在近年社会保障改革设计中,包括退休政策调整同养老保险改革,往往只是着眼短期决策基础,更多关注通过提前退休解决经济转型中的失业和职工下岗问题,而忽视通过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调整和发展模式的重大调整,来缓解日趋严重的失业风险。

提前退休成为政策调整的一项重要工具,这不仅会直接加剧养老保险的资金供求矛盾,而且会对养老保险的长期协调发展带来十分有害的后果。

更为重要的问题还在于,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应当提早纳入议事日程,这必将对我国未来几十年的劳动力市场调整、社会保障制度的稳定运行,产生非常重要的决策效果。

对退休政策问题研究与决策的滞后,将使我国社会保障改革陷入被动局面。

5.现行退休制度及其发展走势,构成养老保险稳定运行的潜在威胁我国退休制度的现行格局以及日趋严峻化的提前退休问题已构成对我国养老保险长期稳定运行的潜在威胁。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提前退休浪潮,不但对养老保险的收支供求现状构成威胁,而且对养老保险的长期稳定运行带来严重后果。

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收不低支的地区由5个增加到1998年的21个和1999年的25个,养老保险基金赤字达到187亿。

(注:王梦奎:《中国社会保险体制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版,第59页。

)1998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459亿元,支出1512亿元,资金缺口53亿元。

尽管导致养老保险基金当年收支赤字的原因有多种,但全国未能有效抑制的、以各种形式出现的提前退休,则无疑对较大幅度的增大养老保险资金需求,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已提前退休的劳动者未来几十年的巨额资金需求,则必然对养老保险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异常严峻的挑战,若不有效地抑制,甚至有可能瓦解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基础。

(二)制约我国退休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我国传统的退休制度已远不能够适应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而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又迫切需要尽快对退休制度和退休政策进行调整。

然而,我国退休政策的调整改革不但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提前退休却又蔓延成普遍的社会现象,为今后的改革调整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笔者认为,对于制约退休政策调整的成因分析,应当立足于较为宽广的学术视野,跨越单纯退休与养老领域的探讨,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心理的角度,分析制约我国劳动者退休行为的深层动因,分析制约现行退休制度调整的各种因素,为退休政策的调整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1.经济转型进程及其风险潜在地制约着退休政策的调整我国始于80年代初的在城镇实施的以市场导向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无疑需要打破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制度格局。

随着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化,必然会有大量的富余职工需要重新寻找就业机会。

而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本来十分紧张的形势下,相当数量的50岁左右的职工选择提前退休进入领取养老保险金的队伍,自然是较好的出路。

加之改革进程具体运作中的政策导向,鼓励劳动者通过提前退休的方式缓解部分企业富余人员分流的压力,成为一些地区的重要政策手段。

显然,经济转轨的进程及其风险是我国近年退休政策调整改革和诱发提前退休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为一种改革成本,自然有其合理成分。

但是否只通过提前退休的政策,来缓解再就业的矛盾,还是通过其它多种方式的共同作用来解决,则是值得进一步反思的政策思路。

比如美国1962年为解决失业问题而采取的提前退休政策主张,事实上并不十分奏效,不但未能有效地抑制失业风险,反而给养老保险的运行机制带来了十分严峻的后果。

因为政策调整的最终成本,依然由企业和劳动者承担。

因而,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很好地吸取了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不再简单地通过提前退休方式,而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调整及其它政策思路。

当然,我国经济转轨中所面临的问题,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较美国的情形严重。

在提前退休、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同时,相当数量的早退劳动者又通过社会网络机制和各种社会关系,寻求第二职业、第三职业等,并未从根本上缓解再就业压力,反而对在职劳动者的退休行为产生极为不利的诱致性动因,对养老保险的资金供求带来较大压力。

因而,在承认体制转型进程及其风险对提前退休具有较大诱致作用的同时,也应认真反思提前退休这一政策主张自身所具有的严重缺陷。

2.经济环境和企业效益低下较大程度地制约着退休政策的调整我国自90年代初实施宏观经济软着陆的经济调整政策之后,虽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但经济发展却进入一个超乎人们估计的较长的不景气和低谷时期。

一个明显的症疾即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市场疲软和经济萧条的周期性经济波动呈现出较强的转型期特征,已远非一般西方经济周期理论能够解释。

在这一宏观经济背景下,一半以上的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降,破产和濒于破产企业的数量日趋增大,职工失业和下岗问题日趋尖锐化。

虽然国家加快了建立再就业中心、失业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的三条保障线制度,但对45岁以上的职工而言,最佳选择莫过于通过提前退休的通道,进入养老保险的供养体系。

显然,如果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状况没有根本转变,以种种形式表现的职工提前退休问题,就将长期存在,并成为企业缓解再就业压力的最好释放途径。

因而,退休政策的调整需要良好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状况。

否则,任何调整及其政策的有效性,都将大打折扣。

3.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失业压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乃是退休政策调整必然会面临的长期困扰据估计,我国1999~2000年劳动力总供给为4202万人,其中包括劳动力自然增长2076万人、农转非人口1000万人、国有企业富余人员850万人。

(注:杨宜勇:《世纪之交中国的就业形势及其政策选择》,2000。

)加上90年代中期以来失业和隐形失业的2000多万,构成异常尖锐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