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植物病原学思考题答案
植物学思考题答案
![植物学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786b7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7.png)
植物学思考题答案绪论⼀、地球上的⽣命是如何产⽣的?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地球上⽣命的起源?⽣物进化是否仍在进⾏?答: 1 、太阳系云团分散出地球云团冷却(H 和 O 结合)地壳和原始海洋放电、紫外线等在原始海洋⾥形成了“有机物”(含蛋⽩质、核酸、脂肪和碳⽔化合物)原始⽣命体光合⾃养细菌。
2 、原始海洋、太阳光、有机物的形成、臭氧层。
3 、仍在进化。
⼆、⾃氧植物与异氧植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各⾃在地球上的作⽤如何?答: 1 、⾃养植物光合⾊素能进⾏光合作⽤,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于有机物中;异养植物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作为⽣活的能量来源。
2 、⾃养植物是地球上有机物质的⽣产者,异养植物是分解者。
三、您认为“五界系统”划分的优缺点是什么?有⽆更好的划分⽅法?答: 1 、五界系统将⽣物划分为原核⽣物界、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功能界,其优点是在纵向显⽰了⽣物进化的三⼤阶段,即原核⽣物、单细胞真核⽣物(原⽣⽣物)和多细胞真核⽣物(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同时⼜从⽣物演化的三⼤⽅向,即光合⾃养的植物,吸收⽅式的真菌和摄合⽅式的动物,其缺点是它的原⽣⽣物界归⼊的⽣物⽐较庞杂、混乱。
2 、 1974 年黎德尔( Leedale )提出了⼀个新的四界系统,他将五界系统中的原⽣⽣物分别归到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中,解决了原⽣⽣物界庞杂、混乱的缺点,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三原界系统(古细菌原界、真细菌原界、真核⽣物原界)正受到⼈们的重视。
四、什么是植物?动植物有何主要区别?答: 1 、具细胞壁,含叶绿体,终⽣具分⽣组织能不断产⽣新器官,不能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运动反应的⽣物。
2 、具运动性和吞⾷性者为动物,⾏固着⽣活能⾃养者为植物。
五、您认为今后植物学的发展趋势如何?答:在宏观⽅⾯,已由植物的个体⽣态进⼊到种群、群落以及⽣态系统的研究,甚⾄采⽤卫星遥感技术研究植物群落在地球表⾯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规律,进⾏植物资源的调查。
微生物及植物病原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中国农业大学
![微生物及植物病原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中国农业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43e4e34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1.png)
微生物及植物病原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中国农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所有微生物都是个体微小,肉眼看不到。
()参考答案:错2.微生物不能存在于极端环境中。
()参考答案:错3.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参考答案:吸收多,转化快;;个体小;适应性强,变异频繁4.植物病理学之父是()参考答案:德巴利5.科赫氏法则的内容有()参考答案:分离 ;接种 ;共存性观察 ;再分离第二章测试1.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参考答案:错2.菌物有性繁殖过程中核配的结果形成了()结构。
参考答案:二倍体3.生物的最高分类单元是,最基本的分类单元是。
()参考答案:域,种4.锈菌均具有多型现象和转主寄生现象,可以产生两种以上的有性孢子且必须在两种寄主上完成整个生活史。
()参考答案:错5.霜霉类菌物的几个属进行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参考答案:这些属的孢囊梗分枝方式第三章测试1.细菌细胞中含有()。
参考答案:核糖体2.可破坏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是()。
参考答案:青霉素3.细菌的肽聚糖主要化学组成包括()。
参考答案:乙酰胞壁酸4.没有细胞壁的细菌是()。
参考答案:螺原体属5.造成腐烂症状的植物病原细菌是()。
果胶杆菌6.以下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的细菌是()。
参考答案:大肠杆菌;假单胞菌7.属于细菌内膜结构的是()。
参考答案:间体;气泡8.磷壁酸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特有的组分。
( )参考答案:错9.大多数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菌。
()参考答案:对10.葡萄酒和泡菜都是细菌发酵生产的。
()错11.土壤杆菌侵染植物造成的典型症状是萎蔫。
()参考答案:错12.接合是两株细菌之间以噬菌体为媒介转移DNA的现象。
()参考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病毒不是专性寄生物。
()参考答案:错2.一种病毒能侵染的植物种类是有限的。
()参考答案:对3.病毒通过种子传播的效率一般比较低。
()参考答案:对4.基因组为正单链RNA的病毒基因组可以直接进行翻译第一个蛋白。
医学微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c2c503844769eae009ed24.png)
微生物思考题及答案1、何为硫磺样颗粒,有什么临床意义?答在患者病灶组织和瘘管中流出的脓汁中,可找到肉眼可见的黄色小颗粒,称硫磺颗粒,这种颗粒是放线菌在组织中形成的菌落。
用于放线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P184)2、简述白喉外毒素的产生、作用机制。
答当b棒状杆菌噬菌体侵袭无毒白喉棒状杆菌时,其编码外毒素的tox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无毒白喉棒状杆菌则成为产毒的白喉棒状杆菌而产生白喉毒素。
作用机制:此毒素是一种毒性强、抗原性强的蛋白质,由A和B 肽链经二硫键连接而成。
A肽链是白喉毒素的毒性功能区,抑制易感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B链上有一个受体结合区和转位区,但能和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表面受体结合,协助A链进入这些易感细胞。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需要延伸因子1和延伸因子2.当白喉毒素A链进入细胞后可促进辅酶I上的腺苷二磷酸核糖与延伸因子2结合,结果延伸因子2失活,使蛋白质无法合成。
(P174)3、简述结核分枝杆菌形态染色,生长特点。
答形态染色:细长略带弯曲杆菌,齐-尼抗酸染色法阳性。
生长特点:生长缓慢,3-4周后可见颗粒、结节或菜花状,乳白色或米黄色菌落,不透明。
(P150)4、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结果判断及意义。
答原理: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迟发性超敏反应(Ⅳ型变态反应)从而判定机体对结核有无免疫力的一种试验。
结果判断及意义:阴性反应:无硬结者或直径小于5mm,表示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也未曾接种过卡介苗。
阳性反应:直径大于5mm,表示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的免疫力。
强阳性反应:直径大于15mm,表示体内可能有活动性结核感染。
(P153)5、简述结核分枝杆菌原发感染与原发后感染的特点。
答原发感染:多发生于儿童;原发综合征:原发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肿大;转归原发后感染:多发生于成人,多为内源性感染;病灶多局限,易形成结核结节,发生开发性肺结核的机率大(P152)6、支原体的定义。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之欧阳术创编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之欧阳术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b5abe73233d4b14e84246806.png)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加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也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光率和分辨率成反比(有公式),同时与波长成正比.2.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
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3.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答:物镜的NA值(物镜的数值孔径)与照明光源的波长.4.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原因答:会造成更多的死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的是透明无色,衰老的是淡蓝色,死亡的是蓝色,如果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过长,会造成细胞脱水死亡并渗透染液,影响实验结果。
5.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孢子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6.在进行细菌涂片时应注意哪些环节1、载玻片应该冷却后再涂片。
2、如果是涂布液体,可以用毛细管或接种环滴一小滴,然后轻轻抹开,一圈足够。
3、如果是涂布菌落或菌苔,应该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水,再将菌落或菌苔涂布上去,接种环的尖蘸一点点即可。
4、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将干燥和热固定合并成一步。
但是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5、染色时间视染色液种类而定。
如结晶紫只需几十秒,亚甲基蓝则需一到两分钟。
6、冲洗时,水流不能太大,而且尽量避免水流直接冲在涂片上。
7、冲洗后干燥,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以节省时间,同样的,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整理]微生物学实验原理及思考题答案
![[整理]微生物学实验原理及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e296f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0.png)
微生物学实验原理及思考题答案微生物学实验原理及思考题答案.txt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就算是一坨屎,也有遇见屎壳郎的那天。
所以你大可不必为今天的自己有太多担忧。
油镜便于观察的原理是什么?用油镜观察时在油镜与载玻片之间加入了和玻璃折射率相近的香柏油,使进入透镜的光线增多,视野亮度增强,使物象明亮清晰。
1.细调节器每旋转一周使镜筒上升或下降0.1mm.一。
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营养需要,培养基即人工培养物,为其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营养的基质。
培养基配制好以后必须经过灭菌方能用于分离培养微生物实验。
一次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是微生物实验室中最基本的操作,通过本次实验学习微生物实验室中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灭菌方法。
1.称药品的钥匙不要混用称完药品应及时盖紧瓶盖,因为某些成分如蛋白胨极易吸水潮解调PH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回调。
配制培养基应注意哪些问题?要选定合适的培养基;培养基成分要称量准确;PH要适宜;灭菌要严格。
培养基配制完成后为什么要立即灭菌?已灭菌的培养基如何进行无菌检查?防止细菌污染培养基一旦细菌污染了培养基,由于培养基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菌会段时间内大量产生这样子就会跟培养物争夺营养物质,另一方面,细菌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致使培养物死亡。
放在37℃的恒温箱中一两天后,培养基上没有生长任何微生物的就可以使用(若有微生物则是以菌落出现的肉眼可以看见)二。
细菌的单染色技术原理:单染色法师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所以常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碱性染料并不是碱,和其他染料一样是一种盐,电离时染料离子带正电,易于带负电荷的细菌结合而使细菌着色。
制备染色标本时的注意事项?选择合适菌龄的细菌;固定时避免火焰直接烘烤破坏细菌形态;染色时间要适宜;水洗时水不能直接冲在涂片处。
制片为什么要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油和水之间会分层,油就不能与标本接触还有光会发生折射等等原因,这样不利于油镜观察三。
微生物思考题 (2)
![微生物思考题 (2)](https://img.taocdn.com/s3/m/6aa17ae35ef7ba0d4a733b3b.png)
玻璃容器(如U形管)。
24
实验步骤:1、将两种合适的多重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在 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若在基本培养基是长出了重 组菌落,则发生了遗传转移; 在混合培养期间加入适量DNase,如果在基本培养基上 无重组菌落出现,则遗传转移过程是转化;若仍然长 出重组菌落,则原因可能是接合作用或转导; U形管使用只能持留细菌的滤板,臵于培养基适当距离 的上方,不与培养基接触,滤板是放臵一种突变菌, 培养基是接种另一种突变菌,如果无重组菌落出现, 则为接合作用;如果出现重组菌落,则原因是转化或 转导; U形管使用能够持留细菌和细菌病毒的滤板,若培养基 是无重组菌落出现,则是转导或接合;若仍有重组菌 落出现,则原因是转化。
28
21
用紫外线照射该菌株,一段时间后进行镜检,
若是由于溶源性菌裂解所致,则平板上出现噬 菌斑或液体培养基变澄清;若不是,则无明显 现象。
22
第九章 微生物遗传 思考题
1、 如果二个不同营养缺陷标记(a-b-c+d+和a+b+c-d-)
的菌株经混合后能产生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生长的原养 型重组菌株,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决定该遗传转移过程是 转化、转导还是接合?
20
通过涂布平板法将发酵菌体悬液均匀涂布在培
养基上进行培养。过一段时间后溶源菌就生长 成菌落。 (1)如果含有溶源性菌,由于在溶源菌细胞 分裂过程中有极少数个体会自发裂解(最好用
微生物学课程思考题
![微生物学课程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67be5ed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5.png)
微生物学课程思考题《微生物学》课程复习思考题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2.人类迟至19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3.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4.什么是微生物学?学习微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5. 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是人类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朋友?(建议将一些具体事例延伸成为展板制作的题目)6. 为什么微生物能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明星”?7. 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请不要简单罗列二个人的工作,而应该对他们的工作及意义进行评论)第一章1.试图示G+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井简要说明其异同。
2.试图示肽聚糖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和G-细茵肽聚糖结构的差别。
3.试述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4.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间解释芽袍耐热机制的?5.裂异形胞原体与始体.类支原体,浚酶体袍囊,磁小体。
第二章1.试解释菌物、真菌、酵母茵、霉菌和章菌。
2.试简介菌丝、茵丝体、菌丝球、真酵母、假酵母、芽痕、蒂痕、真菌丝、假菌丝等名词。
3.霉菌的营养菌丝恻气生菌丝各有何特点?它们分别可分化出哪些特化构造?4.试列表比较各种真菌胞子的特点。
5.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有何不同?为什么?第三章1.什么是真病毒?什么是亚病毒?2.病毒的一般太小如何?试图示病毒的典型构造。
3.病毒粒有哪几种对称形式?每种对称又有几类特殊外形?试各举一例。
4.什么叫烈性噬菌体?简述其裂解性生活史。
5.什么是一步生长曲线?它可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6.试解释溶源性、溶源菌、温和噬菌体。
第四章1.什么叫能源?试以能源为主、碳源为辅对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进行分类。
2.什么叫生长因子?它包括哪几类化合物?微生物与生长因子的关系有哪几类?试举例加以说明。
3.什么叫水活度(a)?它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间影响?对人类的生产实践w和日常生活有何意义?4.什么是选择性培养基?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中的原理。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42e4e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7.png)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与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加香柏油,作用就是增加折光率,也就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光率与分辨率成反比(有公式),同时与波长成正比、2、什么就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她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
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3、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答:物镜的NA值(物镜的数值孔径)与照明光源的波长、4、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原因答:会造成更多的死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的就是透明无色,衰老的就是淡蓝色,死亡的就是蓝色,如果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过长,会造成细胞脱水死亡并渗透染液,影响实验结果。
5、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孢子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瞧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6、在进行细菌涂片时应注意哪些环节1、载玻片应该冷却后再涂片。
2、如果就是涂布液体,可以用毛细管或接种环滴一小滴,然后轻轻抹开,一圈足够。
3、如果就是涂布菌落或菌苔,应该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水,再将菌落或菌苔涂布上去,接种环的尖蘸一点点即可。
4、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将干燥与热固定合并成一步。
但就是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5、染色时间视染色液种类而定。
如结晶紫只需几十秒,亚甲基蓝则需一到两分钟。
6、冲洗时,水流不能太大,而且尽量避免水流直接冲在涂片上。
微生物复习思考题与答案
![微生物复习思考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410812ff00bed5b9f31da7.png)
微生物学绪论一、选择题b1. 大部分微生物()。
A 是原生动物B 帮助改善生活质量C生活在海洋的底层D发现于外层空间。
c2. 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
A 它们是多细胞的B 细胞有明显的核C 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 可进行光合作用c3.人类通过微生物产生的食品有()。
A 牛奶B 火腿C 酸乳酪D 黄瓜a4. 第一位观察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A Robert HookeB Louis PasteurC Joseph ListerD James T. Watsona5. 自然发生说的理论认为()。
A 微生物来自无生命的物质B 大动物中发现有系统发育C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的 D病毒是从细菌退化的d6. 广泛进行微生物研究的17世纪70年代荷兰商人()。
A van GophB van HoogenstyneC van DyckD van Leeuwenhoekd7. 路易.巴斯德对微生物的贡献在于他()。
A 发现了病毒B 提出了自然发生说理论C抨击了进化论D 号召人们关注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b8. 阐明微生物是传染病原因的概念称为()。
A 进化论B 病原菌学说C 生物学细胞论D 报酬递减论a9. 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A 驳斥自然发生学说B 证明微生物致病C 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D 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b10. 在微生物学中采用化学治疗剂治疗传染病是由于()。
A Hooke的工作B发现了抗生素C 阐明了DNA的结构D 发展了遗传工程D11.病毒研究工作的迅猛发展取决于()。
A 光学显微镜B 暗视野显微镜C 紫外线显微镜D 电子显微镜B12.下列的所有特征均与病毒相联系,除了()之外。
A 它们很少或没有其它的化学物质B 用抗生素干扰病毒的活性C 病毒引起麻疹、腮腺炎和(病毒性)风疹D 它们不是细菌的类型C13. 所有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A A TPB DNPC DNAD AMPC14. 由一团缠绕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所包围的粒子是对()最好的描述。
微生物思考题与答案
![微生物思考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1b305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6e.png)
微⽣物思考题与答案⽣长与控制11、微⽣物⽣长与繁殖的定义微⽣物⽣长是细胞物质有规律地、不可逆的增加,导致细胞体积扩⼤的⽣物学过程。
繁殖是微⽣物⽣长到⼀定阶段,由于细胞结构的复制与重建并通过特定⽅式产⽣新的⽣命个体,引起⽣命个体数量增加的⽣物学过程。
在微⽣物学⾥, 繁殖定义为细胞数量的增加。
2、快速⽣长的细菌⾥DNA复制与细胞分裂是如何协调的?细菌中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两个过程的控制是不连接的,具有多个复制叉。
在细菌个体细胞⽣长的过程中,染⾊体以双向的⽅式进⾏连续的复制,在细胞分裂之前不仅完成了染⾊体的复制,⽽且也开始了两个⼦细胞内DNA分⼦的复制。
3、细菌的⼆等分裂在细菌长度的中间位置,通过细胞质膜内陷并伴随新合成的肽聚糖插⼊,导致横隔壁向⼼⽣长,最后在中⼼会合,经⼀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相等的⼦细菌。
4、在给定温度下,细菌中各组分的变化量与什么有单⼀的函数关系,与什么⽆关?与⽣长速度有关,与培养基中营养成分⽆关5、细菌群体⽣长有哪些不同时期?其原因是什么?1、迟缓期:细菌数不增加。
原因:(1)种⼦⽼化(2)适应新环境的酶系统没有表达2、对数⽣长期:最⼤⽣长速率,对数增加,平衡⽣长3、稳定⽣长期:⽣长速率为零,活菌数最多。
原因:营养物质耗尽、代谢产物积累、pH等环境变化引起细菌不宜⽣长4、衰亡期:代谢活性降低、衰⽼⾃溶。
原因:营养物质耗尽,有毒代谢产物⼤量积累6、概念:Quorum sensing、代时、⽐⽣长速率、倍增时间、迟缓时间Quorum sensing:细菌通过监测细胞分泌的特定信号分⼦浓度从⽽监测种群⾃⾝密度的⽅式。
此种现象⼜被称为⾃诱导,因为信号分⼦的浓度会随着菌密度增加⽽增加,超过阈值后细菌开始表达⼀系列的密度依赖型基因(QS),合成⽣物膜、次级代谢旺盛、不再⽣长等等。
[个体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分化结构的确定]代时:在细菌个体⽣长⾥每个细菌分裂繁殖⼀代所需要的时间倍增时间:群体⽣长⾥细菌数量增加⼀倍所需要的时间迟缓时间:微⽣物在⽣长过程中,在实际条件下达到对数⽣长期所需要时间与理想条件(即⽆迟缓期)下达到对数⽣长期所需时间之差,可⽤作图⽅法求出7、代时、⽐⽣长速率、⽣长基质浓度之间的数学关系代时G = 0.693/u;⽐⽣长速率u=u m×S/(Ks + S)u m: 最⼤⽐⽣长速率;S:⽣长基质浓度;Ks: u为u m⼀半时的基质浓度8、什么是细菌的平衡⽣长?在对数⽣长期内,细胞数量对数增加、细胞各成分按⽐例稳定增长。
微生物学思考题
![微生物学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72979c3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a.p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方案。
第十一章
复习题 1.简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简述碳在生物圈中的总体循环。 3.详述微生物参与的氮循环。 4.简述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 5.比较陆生、水生及大气生境中微生物在生态分布、存在状态、生理活性等方面的异同点。 6.简述嗜热微生物的生境及其生态分布。 7.简述嗜冷微生物的生境及其生态分布。 8.简述嗜酸微生物的生境及其生态分布。 9.简述嗜碱微生物的生境及其生态分布。 10.简述嗜盐微生物的生境及其生态分布。 11.举例说明微生物与动物的互惠共生关系。 12.以根际、菌根和根瘤说明微生物和植物根的互惠共生关系。 13.从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说明人类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 14.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微生物具有降解环境污染物的巨大潜力? 15.微生物降解环境污染物是降解自然有机物能力的扩展和延伸,这样说的道理何在? 16.在污染介质的微生物处理中我们主要利用微生物的哪些生理功能,这些利用是如何实现的? 17.生物修复中的强化措施有哪些? 18.为什么说生物强化可以在生物修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八章
复习题 1.从遗传学角度谈谈你对朊病毒的理解和看法。 2.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执行中,为什么要进行以微生物为主体的模式生物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哪几种生物分 别是已完成全基因组侧序的第一个独立生活的生物?第一个真核生物?第一个自养生活的生物? 3.在细菌细胞中,均以环状形式存在的染色体 DNA 和质粒 DNA,在质粒提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 质粒的检测和分离有什么利用价值? 4.请说明下列两株不同遗传表型的大肠杆菌是否都是营养缺陷型?并作解释。E. coli(his 一)和 E. coli (lac 一)。 5.根据你所学的关于诱发突变的知识,你认为能否找到一种仅对某一基因具有特异性诱变作用的理化诱变剂? 为什么? 6.DNA 链上发生的损伤是否一定发生遗传表型的改变?为什么? 7.根据突变的光复活修复作用原理,你认为在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时,应注意什么?为了使被诱变的细胞能均 匀地受到紫外线照射,你将如何做?
微生物思考题答案
![微生物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299e334a7302768f993919.png)
微生物思考题答案《食品微生物学》思考题第1章绪论1、微生物的定义?它包括哪些类群?答:微生物的定义:是指所有形体微小,具有单细胞或简单的多细胞结构,或没有细胞结构,并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的总称。
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属于真菌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2、简述微生物的特点?答:1.个体微小、分布广泛2.种类多、食谱杂3. 代谢能力强、繁殖快4.适应性强、易变异5、观察和研究手段特殊3、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答:①有害方面:引起疾病:如爱滋病、非典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中毒、大肠杆菌O157H7、皮肤病等。
食品腐败、变质。
②有利方面生产食品:如酸奶、面包、酒、醋等;生产药物:如抗生素、激素、干扰素等;自然界物质循环;废水、环境治理等。
4、简述微生物发展史上主要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答:远古时期:在食品,农业,医学防治方面都有很好的发展。
微生物学初创期-形态阶段安东.列文虎克微生物学奠基期-生理水平罗伯特柯赫,路易斯巴菲特。
微生物学的发展期-生化水平微生物学的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5、阐述列文虎克、巴期德及柯赫的主要贡献?答:列文虎克:第一个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自制放大50倍到300倍的显微镜。
巴斯德:1.证明发酵是微生物引起的2.创立巴氏消毒3.预防接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4.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鹅颈瓶实验) 柯赫:1.第一个发明了微生物的纯培养。
2.创立了某一微生物是否为相应疾病的病原基本原则-柯赫法则。
6、什么是学名、双名法、三名法?答:学名:是按国际命名法规进行命名的。
拉丁词、希腊词或拉丁化的外来词组成的双名法:属名+种名名词形容词例: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Castellani et Chalmers 1919 注:属名和种名要斜体,人名要正体三名法:微生物是亚种或变种时,学名就应按三名法拼写,即:属名+种名加词 + subsp或var + 亚种或变种的加词斜体正体斜体如:Saccharomyces cerevisiaeellipsoideus 酿酒酵母椭圆变种7、名词解释:种、亚种、群、型。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eaa01c3968011ca200910f.png)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地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加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也就是增加了显微镜地分辨率.油地折光率和分辨率成反比(有公式),同时与波长成正比..什么是物镜地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地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地同焦.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地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地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影响显微镜分辨率地因素有哪些?答:物镜地值(物镜地数值孔径)与照明光源地波长..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地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原因答:会造成更多地死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活地是透明无色,衰老地是淡蓝色,死亡地是蓝色,如果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过长,会造成细胞脱水死亡并渗透染液,影响实验结果..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孢子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在进行细菌涂片时应注意哪些环节、载玻片应该冷却后再涂片. 、如果是涂布液体,可以用毛细管或接种环滴一小滴,然后轻轻抹开,一圈足够. 、如果是涂布菌落或菌苔,应该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水,再将菌落或菌苔涂布上去,接种环地尖蘸一点点即可. 、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将干燥和热固定合并成一步.但是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染色时间视染色液种类而定.如结晶紫只需几十秒,亚甲基蓝则需一到两分钟. 、冲洗时,水流不能太大,而且尽量避免水流直接冲在涂片上. 、冲洗后干燥,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以节省时间,同样地,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进行细菌制片时为什么要进行加热固定?在加热固定时应注意什么?固定地目地有三个:)杀死微生物,固定细胞结构. )保证菌体能更牢地粘附在载玻片上,防止标本被水冲洗掉. )改变染料对细胞地通透性,因为死地原生质比活地原生质易于染色.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为什么要求制片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因为用油镜观察时,镜头离玻片会很近.如果未完全干燥,载玻片上地液体会污染油镜镜头.镜头非常精密,被污染后不利于下次观察、若未完全干燥,水滴会影响油与玻璃之间折光率,造成视野不够清晰..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色染色结果地正确性?其中最关键地环节是什么?答:涂片环节、加热固定环节、脱色环节;其中最关键地环节是脱色环节..进行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特别强调菌龄不能太老,用老龄细菌染色会出现什么问题?答:菌龄太老,细胞壁通透性改变.着色不均,染色效果不好.阴性阳性不明显分不太清楚,问题是:不便于显微镜下观察是阳性菌还是阴性菌..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地?革兰氏染色地关键步骤是:乙醇脱色(是脱色时间).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间地长短还受涂片地厚薄,脱色是玻片晃动地快慢及乙醇用量地多少等因素地影响,难以严格规定(脱色是应当控制速度,脱色时间一般为—)..革兰氏染色中,哪个步骤可以省略?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媒染目地是在所有地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地结晶紫与碘地复合物. 脱色后使革兰氏阴性菌变为无色. 复染使革兰氏阴性菌染成红色. 所以鉴别细菌地革兰氏阴阳性只须媒染,复染地目地是为了看清革兰氏阴性菌..你主要根据哪些形态特征来区分四种不同地霉菌曲霉:具有分隔;气生菌丝地一部分形成长而粗糙地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球状顶囊,表面辐射出一层或两层小梗,小梗上着生成串地球形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生于足细胞上,并通过足细胞与营养菌丝相连.根霉: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有匍匐菌丝和假根.在假根地上方直立地生长出一至数根孢囊梗,其顶端膨大成球形孢子囊.囊地基部有囊托,中间有球形或半球形囊轴.毛霉: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无假根或匍匐菌丝.菌丝体上直接生出单生、总状分枝或假轴状分枝地孢囊梗.各分枝顶端着生球形孢子囊,无囊托.青霉:菌丝有横隔,分生孢子梗亦有横隔,光滑或粗糙.基部无足细胞,顶端不形成膨大地顶囊,其分生孢子梗经过多次分枝,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地小梗,形如扫帚,称为帚状体.孢子颜色:黑曲霉是黑色,青霉是青色,根霉是白菌丝黑孢子,毛霉则是淡黄色.以上为实验室观察)菌丝特征:青菌与曲霉菌丝与膈;毛霉与根霉则无;)菌丝地特化结构:曲霉有足细胞,其它霉菌无;根霉有假根与匍匐枝,其它霉菌无;)孢子头特征:青霉地孢子头为扫帚状;根霉与毛霉地孢子头为囊状;曲霉为菊花状孢子头..为什么更换不同放大倍数地目镜或物镜时,必须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校正?目镜测微尺中每小格代表地实际长度是不固定地,它是随所使用目镜和物镜地放大率地不同而改变地,故在测量前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校正,以得出在显微镜地特定放大倍率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地相对长度..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地物镜来测定同一细菌地大小时,其测定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答:相同;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其中央刻有精确等分地刻度,有把毫米刻成为等分或把毫米长度刻成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地隔板上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地细胞物象.由于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地物镜来测定同一细菌地大小时,物象地放大倍数与每小格目镜测微尺所代表地长度在变化比例上是同步地,故而测定结果相同..哪些因素会造成血细胞计数板地计数误差,应如何避免?操作时没有先盖盖玻片再滴加悬液,导致体积不准确.避免:先盖盖玻片再滴加悬液.细胞密度太高.避免:稀释溶液.溶液不均匀.避免:滴加溶液前混匀悬液.、仪器误差:所用器材均应清洁干净,并且计数板计数区不应该有擦痕.、计数室内可能有气泡.因为酵母细胞并没有染色,看起来是透明地,有气泡很容易被计入,使数值偏高;并且,气泡会影响菌悬液地随机分布.改进:若产生气泡,则用吸水纸吸出.、菌体在计数板上分布不均,当用选取格计数时,会造成很大误差.改进:应使菌液自然流入并混匀,进行观察时尽可能多数几个格子.、配制稀释液时吸取地浓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稀释液浓度和原液不成正确比例,计算时产生误差.应将原液摇晃均匀后取中部地液体进行稀释.、由于数菌体数目时视觉疲劳而导致地视觉误差.应多人观察,取记录平均数.、计数时可能将格四周地菌都计算在内了,使数值偏高. 改进:谨遵一个规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不可以重复计数.、可能出现有出芽地酵母菌,将出芽地酵母菌按两个计数了,使数值偏高. 改进:计数时,只有当芽体于母细胞一样大地时候,才能计为两个..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地培养基是否无菌?为什么要倒置培养?答:由于配制培养基地各类营养物质和容器等含有各种微生物,因此,已配制好地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如果来不及灭菌,应暂存冰箱内,以防止其中地微生物生长系列而消耗养分和改变培养基地酸碱度所带来地不利影响.将灭菌地培养基放入℃温箱中培养~,无菌生长即可证明灭菌后地培养基无菌.倒置培养地主要目地:)由于重力地作用使培养基表面及次层能富集微生物生长所需地营养物质,利于微生物生长;)防止空气中微生物地污染培养基及培养物:倒置时平板内地空气是不流动地,杂菌不会沉降到培养基表面,如果不倒置,很快平板周边会长起杂菌.)倒置培养使琼脂里水分不易蒸发出去,而充分地保持琼脂地弹性与细菌容易繁殖和生存地环境.如果不倒置,大概天左右培养基就会出现龟裂等水分散失地情况.而一些落菌等试验,需验证培养基无菌,就要先倒置培养小时才可作为模板做落菌,水分散失是很重要地..在配制培养基地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答:一般而言,培养基地配置要注意如下几点原则:)营养成分地配比:碳源和氮源地比例()要适当;)适宜地酸碱度(值):配制培养基时地调节;)渗透压:营养物质要有适合地浓度;)培养基不能反复高温灭菌.) 称不溶性固形物时,应单独称,若量少地可以与无机盐一起称,但一定要混匀再分装;)一般情况下培养基用自来水配制.操作细节上则要注意:)称药品用地牛角匙不要混用,称完药品应及时盖紧瓶盖)调值不要调过头,以免回调而影响培养基内各离子地浓度)分装时注意不要污染棉塞、试管口,以免染菌.)及时灭菌,以免培养基及容器里地微生物生长繁殖消耗养分、改变酸碱度.、当然是注意浓度配比不要搞错、很多培养基地加料顺序有讲究,否则会有沉淀产生、有些培养基会有不溶物质,分装前应摇匀、不要忘了调节值(一般细菌都需要,酵母可能自然就行,不过不一定)、加热溶解时尽量不要煮沸,会损失营养物质.高压蒸气灭菌开始之前,为什么要将锅内冷空气排尽?灭菌完毕后,为什么待压力降低“”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答:)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时,灭菌锅内冷空气地排除是否完全极为重要,因为空气地膨胀压大于水蒸汽地膨胀压,所以,当水蒸气中含有空气时,在同一压力下,含空气蒸汽地温度低于饱和蒸汽地温度.)压力未降至“”便开盖取物地可能后果:压力锅内压力骤然降低,引起容器中地溶液喷出容器口导致污染或导致人员地烫伤..干热灭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物品不要摆放太挤,以免妨碍空气流通、灭菌物品不要接触干燥箱内壁地铁板,以防包装纸烤焦起火、灭菌时人不能离开、灭菌结束后不能忘记关掉电源、待温度降到度以下再打开,否则冷热空气交替,玻璃器皿容易炸裂或发生烫伤事故.为什么干热灭菌比湿热灭菌所需温度高时间长?在湿热条件下,有水蒸汽地作用:高温水蒸汽导热比干空气要快;高温水蒸汽冷凝变水时有放热过程;高温水蒸汽能穿透细菌地细胞膜,直接进入细胞内破坏细胞;高温水蒸汽能水解一部分细胞结构,加速导热.(湿热中细菌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因蛋白质含水量增加,所需凝固温度降低;湿热地穿透力比干热大;湿热地蒸汽有潜热存在,每克水在℃时,由气态变为液态时可放出.(千焦)地热量.这种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地温度,从而增加灭菌效力.).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地效果. 以下试验方案有关操作均遵循无菌操作条件和等量原则.(一)实验材料试管镊子酒精灯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菌片纸片(与菌片同大小同材料)溴甲酚紫蛋白冻水培养基(已灭菌)等实验材料(材料有余).(二)对照组取支洁净试管,分为三组(每支一组),将组中放入菌片,组中放入纸片,组中什么也不加;不经灭菌,直接加入溴甲酚紫蛋白冻水培养基(等量).(三)恒为培养将上述所有试管按分组在℃恒温条件下培养小时..如何确定平板上某单个菌落是否为纯培养请写出实验地主要步骤纯培养地确定除观察其菌落特征外,还要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后才能确定,有些微生物地纯培养要经过一系列分离与纯化过程和多种特征鉴定才能得到..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有哪些操作步骤?那几步易出错,如何防止?称取药品—加热溶化—分装—加棉塞—包扎—灭菌—搁置斜面易出错地步骤有:称取药品称取时钥匙专用,瓶盖不要错盖,易吸水地药品要快速称取;加热溶化加入药品后要用玻璃棒不停搅拌,以免糊底(在琼脂熔化过程中,应控制火力,以免培养基因沸腾而溢出容器,同时,需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烧焦.);分装分装时培养基不能粘在三角瓶(或试管)口,以免接种时染菌;搁置斜面斜面长度约试管长度一半为宜..平板菌落计数法地原理是什么? 它适用于那些微生物地计数?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等测样品经适当稀释后,其中地微生物充分分散为单个细胞,取一定量地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地肉眼可见地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地一个单细胞.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地含菌数.(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地一个单菌落也可能来自样品中地或更多个细胞.因此平板菌落计数地结果往往偏低.现在常使用菌落形成单位).平板计数法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地一个菌落是由一个微生物繁殖而形成地现象进行地,也就是一个菌落可代表一种微生物(并不绝对).通常用来测定样品中所含细菌、孢子、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地数量.、微量移液器地最小量程太大,在加样时,容易加多,使盖玻片鼓起,血球计数板所技术地体积变大,最终结果偏大. 改进:用量程地小地微量移液器并少加一些..如果一项科学研究内容需从自然界中筛选到能产生高温蛋白酶地菌株,你将如何完成?写出实验方案(产蛋白酶菌株在酪素平板上能形成降解酪素透明圈).以下试验方案有关操作均遵循无菌操作条件一材料准备土壤【有机质(特别是蛋白质)含量丰富地土壤】灭菌生理盐水()灭菌移液管添加酪素地—(牛肉膏蛋白胨完全培养基)经灭菌—斜面(经灭菌)其他材料:接种环酒精灯等二操作方法在盛有灭菌生理盐水地烧杯中添加土壤,配成悬浮液;稍静止后,用灭菌移液管移取部分上清液,将其制成^—^倍地稀释液;用灭菌移液管吸取各稀释液用稀释倒平板法(或涂布平板法)将其接入添加酪素地—平板上;在—℃下培养—天;挑取形成降解酪素透明圈地菌落(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较大者),转接入—斜面上培养;(若无特定菌落形成,则需另取土样从开始重复试验)将—斜面上地菌落再用平板纯培养,依次重复—次后即可得到纯培养(镜检);纯培养细菌中蛋白酶地提取及活性鉴定【摇瓶培养(若提取蛋白酶及其活性正常,则纯培养成功,否则,重取土样重复以上实验)】..为什么熔化后地培养基要冷却至℃左右才能倒平板?低于这个温度琼脂会凝固,温度过高,如果是做倾倒琼脂做菌落计数,会杀死一部分细菌,如果只是只是制备琼脂平板,那么温度太高就进行倾倒会导致琼脂凝固后偏软,水汽过多..要使平板菌落计数准确,需要掌握哪几个关键?为什么?无菌操作稀释良好,不会太浓或太稀. 菌落生长时间控制好,不会长地太大不便区分,也不至于太小影响计数..当你地平板上长出地菌落不是均匀分散地而是集中在一起时,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太浓 .没涂匀.用倾注法和涂布法计数,其平板上长出地菌落有何不同?为什么要培养较长时间()后观察结果?倾注法是在培养皿中接种好样品之后,倾注琼脂并培养;而涂布法则是在琼脂表面接种并使用型棒涂布.因此,倾注法地菌落将出现在琼脂地各个部位,包括底层和中层,但涂布法培养后形成地菌落只出现在琼脂表面..你如何解释淀粉酶是胞外酶而非胞内酶?答:①淀粉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十分困难,甚至需要高耗能地胞吞作用.因而通过胞外酶地作用,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后运入细胞,较方便高效.②试验中出现透明圈,说明培养基内淀粉被水解,可推测是细菌产生地胞外地淀粉酶起地作用..不利用碘液,你能否证明淀粉水解地存在?答:由于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即多羟基醛,因此可利用醛地性质进行检验,如银镜试验,斐林试验等.呈阳性者,说明产生了葡萄糖,淀粉被水解;阴性者说明淀粉未被水解..假如某些微生物可以有氧代谢葡萄糖,发酵试验应该出现什么结果?答微生物有氧代谢葡萄糖产气不产酸,因此发酵结果是小管中生气泡但是溶液不变黄..解释在细菌培养中吲哚检测地化学原理,为什么在这个试验中用吲哚地存在作为色氨酸酶活性地指示剂,而不用丙酮酸?答:化学原理:有些细菌产生色氨酸酶,分解蛋白胨中地色氨酸,产生吲哚和丙酮酸.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甲醛结合,形成红色地玫瑰吲哚.但并非所有地微生物都具有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地能力,因此吲哚试验可以作为一个生物化学检测地指标.因为丙酮酸是生物体呼吸作用地产物,无论是有氧还是无氧,都会产生丙酮酸,因而无法作为色氨酸酶活性地指示剂进行区分.同时吲哚能通过有明显颜色变化地化学反应观测到,而丙酮酸不能,所以试验中用吲哚地存在作为色氨酸酶活性地指示剂,而不用丙酮酸..为什么大肠杆菌是甲基红反应阳性,而产气杆菌为阴性?答:当细菌代谢糖产生酸时,培养基就会变酸,使加入培养基中地甲基红指示剂由橙黄色()转变为红色(),即甲基红反应.而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在培养地早期均产生有机酸,但大肠杆菌在培养地后期仍能维持酸性,而产气肠杆菌则转化有机酸为非酸性末端产物,如乙醇、丙酮酸等,使升至大约.因此,大肠杆菌为阳性,产气肠杆菌为阴性..用紫外线进行诱变时,为什么要打开皿盖?为什么要在红光灯下操作紫外线不容易穿透玻璃,所以打开盖,自然光下容易光复活,红光下不会所以在红光下操作。
微生物各章思考题
![微生物各章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661e9ad249649b6648d74798.png)
各章思考题1、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2、为什么说Koch等建立的微生物纯培养技术是微生物学建立与发展的基石?一般可用哪些方法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3、微生物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个体微小,通常只能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
试列举在显微观察中通过改变样品的反差以改善观察效果的技术及方法。
4、试根据细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5、细菌、粘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在繁殖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6、试比较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的特点。
7、试结合一步生长曲线分析病毒的特点,并与细菌进行比较。
8、细菌的生长繁殖与高等动植物的有哪些异同?其典型生长曲线可分几期,其划分依据是什么?9、不同营养类型的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产生ATP和还原力的方式与特点。
10、如果二个不同营养缺陷标记(a - b - c + d + 和 a + b + c -d -)的菌株经混合后能产生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生长的原养型重组菌株,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决定该遗传转移过程是转化、转导还是接合?11、自然遗传转化与人工转化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它们转化质粒的成功率有如此大的差别?12、试论微生物与水体富营养化作用,你认为对此类污染该如何进行防治?13、试用一些典型例子说明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4、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怎样?15、病原微生物是怎样侵害机体的? 为什么说感染不是疾病的同义词?16、对细菌内毒素和细菌外毒素的免疫应答有何不同?若遇到刚产生外伤的病人你认为应如何进行处理?17、补体、抗体的生物学功能及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18、什么是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试举例说明二者之间并无截然界限。
19、机体可通过哪些方式获得免疫力?。
(完整版)微生物实验思考题
![(完整版)微生物实验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f5b84bafbe23482fb5da4c50.png)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1、用油镜观察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破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的污染。
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
用完要擦掉油。
加滴香柏油。
作用:增加折光率,也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2、根据实验体会,谈谈应如何根据所观察微生物的大小,选择不同的物镜进行有效的观察.答:细菌用油镜,真菌用高倍镜.都是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后,再用高倍镜调到合适的视野和合适的清晰度.放线菌、酵母菌、多细胞真菌相对较大,用放大 40 倍的物镜就可以看了,细菌小,要用放大 1000 倍的物镜看,感觉还很小。
病毒那就要用电子显微镜看了。
3、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答:涂片环节、加热固定环节、脱色环节;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脱色环节。
4、进行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特别强调菌龄不能太老,用老龄细菌染色会出现什么问题?答:着色不均,染色效果不好。
阴性阳性不明显分不太清楚,问题是:不便于显微镜下观察是阳性菌还是阴性菌。
5、革兰氏染色时,初染前能加碘液吗?乙醇脱色后复染之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应分别是什么颜色?答:不可以.因为碘与染料会结合成大分子,使得染料分子不能穿过细胞的细胞壁,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脱色后复染前,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无色.6、不经过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别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答:不行。
在复染之前,革兰氏阴性菌是无色透明的,在显微镜下很难观察到;或者脱色过度,也会造成阳性菌脱色,不经过复染,无法进一步区别。
7、你认为制备细菌染色标本时,应该注意哪些环节?答:1制备适宜的培养基2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保持无菌环境3对培养基,接种环等物品的高温高压灭菌。
4倒置培养基,防止冷凝水内流8. 为什么要求制片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答:1、若未完全干燥,载玻片上的液体会污染油镜镜头。
镜头非常精密,被污染后不利于下次观察;2、若未完全干燥,水滴会影响油与玻璃之间折光率,造成视野不够清晰。
微生物思考题答案
![微生物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7a80d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64.png)
微生物思考题答案绪论1、你如何使你的朋友相信微生物不仅仅是一种病原?尽管目前微生物仍在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强调,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无害的。
事实上,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社会还有巨大的价值。
整个农业系统在许多方面都依赖微生物的活动。
许多主要的农作物属于豆科植物,它们的生长同专一性细菌紧密相连,这些细菌可在植物的根部形成根瘤结构。
根瘤结构中,大气中的氮转变成可用于生长的氮化物。
根瘤细菌的固氮活动,减少了昂贵肥料的需要。
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另一个重要性在于,某些动物是反刍动物,这些主要的农业动物具有瘤胃,微生物在瘤胃中进行消化。
没有这些微生物牛羊的饲养是不可能的。
植物营养方面,微生物在碳、氮、硫这些重要营养成分的循环起着关键作用。
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可见这些元素转化成植物容易利用的形式。
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不仅仅是产生腐败变质等不利影响。
奶制品的制造至少部分是借助微生物的活动,包括乳酪、酸乳酪和黄油,都是主要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
泡菜、腌制食品和一些腊肠也归功于微生物的活动。
可烘焙的食品及乙醇的制造也基于酵母菌的发酵。
微生物在能源生产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天然气是细菌作用的产物,由甲烷细菌代谢产生。
光营养的微生物能够收集太阳能生产生命有机体中的储存物——生物量。
废物如生活垃圾、剩余谷物、动物废料等通过微生物转化微生物燃料——甲醇和乙醇。
利用微生物清理被人类活动污染的大气——生物整治。
利用微生物降解油污、溶剂、杀虫剂和其他环境污染物。
通过基因操纵技术,能在微生物种生产出人类胰岛素。
利用基因组学方法搜索带几百个目的蛋白的基因蓝图,然后将它们转入到合适的受体中由于生产重要的、有商业价值的蛋白质。
在自然界中,它无限小,但作用无限大。
2、胡克和列文虎克对微生物学的贡献有那些?科恩对微生物学的贡献有那些?1665年,罗伯特.胡克描述了霉菌的子实体结构,因此他是第一个描述微生物的人。
1676年,列文虎克在研究辣椒水渗出的过程中发现了细菌,因此他是首次描述细菌的人。
微生物与植物病原学思考题答案
![微生物与植物病原学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1238e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a.png)
微⽣物与植物病原学思考题答案第⼀章绪论部分(对照思考题,不同要点以句号分开,AB表⽰同⼀问题中的两部分):1.A:微⽣物是⼀切⾁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物的总称。
B:个体⼩,体积⼤。
吸收多,转化快。
⽣长繁殖快。
适应性强,变异频繁。
分布⼴,种类多。
2.真菌(卵⾍、根肿菌、黏菌)、原核⽣物(细菌、⽀原体、螺原体)、病毒类病毒、线⾍、寄⽣性种⼦植物、原⽣动物等。
3.在每个被检查的患病⽣物上必须存在疑似病原物。
这种疑似病原物必须能从寄主上分离得到,并能被纯培养。
当把纯培养的疑似病原物接种到健康的感病寄主上以后,寄主必须再次出现病害。
在接种和发病的寄主上必须能重新得到相同病原物。
4.列⽂虎克(1676年荷兰⼈列⽂虎克⽤⾃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从⽽揭⽰出⼀个过去从未有⼈知晓的微⽣物世界)⽶奇⾥(1729年,出版发表了《植物新种属》,⼈们将这⼀年作为真菌学的诞⽣)路易·巴斯德(近代微⽣物学奠基⼈,巴斯德始创并⾸先应⽤疫苗接种以预防狂⽝病、炭疽病等,发明了巴⽒消毒法)亚历⼭⼤·弗莱明(1928 年发现了青霉素)德巴利(植物病理学之⽗)罗伯特·柯赫(病原细菌学的奠基⼈)迈耶(1886年证实烟草花叶病病株的汁液具有传染性)伊凡诺夫斯基(1892年,证实烟草花叶病病株的汁液经细菌滤器过滤后仍具有传染性,从⽽开始了⼈们对病毒的深⼊研究)Needham(1743发现了⼩麦粒线⾍这是植物寄⽣线⾍的⾸次记录)5.⽆胞⽣物域、原核⽣物域、真核⽣物域。
第⼆章真菌部分课后题1.现代真菌涉及⽣物的那⼏界?原⽣动物界、假菌界(藻物界)、真菌界2.什么是真菌鞭⽑的“9+2结构”?在电镜下观察,每根鞭⽑的外⾯有⼀层膜,膜有11根纤丝,其中9根较⼤的周围纤丝包围着2根较细的中⼼纤丝,每根周围纤丝有2-3根附纤丝,每根中⼼纤丝有2根附纤丝。
3.真菌营养体有哪些变态?各有什么作⽤?A、吸器,菌丝产⽣的⼀种短⼩分枝,由活体寄⽣菌从寄主细胞中吸取养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部分(对照思考题,不同要点以句号分开,AB表示同一问题中的两部分):1.A: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B:个体小,体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繁殖快。
适应性强,变异频繁。
分布广,种类多。
2.真菌(卵虫、根肿菌、黏菌)、原核生物(细菌、支原体、螺原体)、病毒类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原生动物等。
3.在每个被检查的患病生物上必须存在疑似病原物。
这种疑似病原物必须能从寄主上分离得到,并能被纯培养。
当把纯培养的疑似病原物接种到健康的感病寄主上以后,寄主必须再次出现病害。
在接种和发病的寄主上必须能重新得到相同病原物。
4.列文虎克(1676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从而揭示出一个过去从未有人知晓的微生物世界)米奇里(1729年,出版发表了《植物新种属》,人们将这一年作为真菌学的诞生)路易·巴斯德(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始创并首先应用疫苗接种以预防狂犬病、炭疽病等,发明了巴氏消毒法)亚历山大·弗莱明(1928 年发现了青霉素)德巴利(植物病理学之父)罗伯特·柯赫(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迈耶(1886年证实烟草花叶病病株的汁液具有传染性)伊凡诺夫斯基(1892年,证实烟草花叶病病株的汁液经细菌滤器过滤后仍具有传染性,从而开始了人们对病毒的深入研究)Needham(1743发现了小麦粒线虫这是植物寄生线虫的首次记录)5.无胞生物域、原核生物域、真核生物域。
第二章真菌部分课后题1.现代真菌涉及生物的那几界?原生动物界、假菌界(藻物界)、真菌界2.什么是真菌鞭毛的“9+2结构”?在电镜下观察,每根鞭毛的外面有一层膜,膜有11根纤丝,其中9根较大的周围纤丝包围着2根较细的中心纤丝,每根周围纤丝有2-3根附纤丝,每根中心纤丝有2根附纤丝。
3.真菌营养体有哪些变态?各有什么作用?A、吸器,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枝,由活体寄生菌从寄主细胞中吸取养分。
B、附着胞,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分泌粘性物质,其下方产生侵染钉穿透寄主角质层和细胞壁。
C、匍匐菌丝和假根,假根是根霉属的匍匐茎与基质接触处分化出来的根状结构。
伸入基质吸取养分并固着菌体。
D、菌网和菌环(收缩环),捕食性真菌的一些菌丝分枝成具有小环形的网状菌丝,用于捕捉线虫获取养料。
4.真菌的菌组织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作用?A、菌核,菌核是真核的休眠结构。
萌发产生菌丝体或从上面形成产孢结构。
B、菌索,寻找、运输和利用营养;抵抗不良条件;休眠;侵入结构。
C、子座,由菌丝体形成,或由菌丝体与寄主组织结合而成的垫状结构,常在其中或上面长出各种无性和有性繁殖结构。
5.真菌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及产孢结构有哪些?(1)无性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分生孢子的产孢结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2)有性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6.真菌的生长有何特点?真菌生长表现为顶端生长;真菌生长于菌丝顶端聚集的泡囊有关。
7.何为同宗配合和异宗配合?同宗配合:单个菌体自身的雌雄器官可以结合,不需要其它菌体就能完成有性生殖。
异宗配合:每个菌体都是自交不育的,不管它是否为雌雄同体的,必须有两个不同交配型的菌株交配才能完成有性生殖。
9.准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0.环境条件对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有哪些影响?(1)温度。
根据真菌与温度的关系,分为三类:嗜冷菌、适温菌、嗜热菌(2)光照。
可见光对菌丝生长一般影响不大,但可以激发和抑制繁殖结构和孢子的形成;对孢子形成有重要意义;近紫外光(320-400nm)对诱导孢子形成非常有效。
(3)水。
真菌一般在95%~100%相对湿度条件下生长良好,但在淹没培养中不能形成孢子;孢子的萌发需要水的存在。
(4)pH 。
多数真菌在pH3-9都能生长;植物病原真菌最适为5-6.5;皮肤真菌pH4-10 。
(5)营养。
基本营养:碳源、氮源、矿质元素、生物素、水。
一般来说,丰富的营养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但不利于有性器官的形成。
真菌在有性生殖期间所需要的碳源并不一致,比如用双糖或多糖作为碳源比用单糖对生殖更有利;氮源浓度过高抑制孢子形成;一般认为,生殖器官的形成需要高浓度的矿质元素和维生素。
11.植物病原真菌种以下的单元有哪些?如何表示?植物病原菌的种下又划分为变种variety(var)、专化型forma specialis(f.sp.)和生理小种race及营养体亲和群(vegetative compatibility group ,VCG)。
12.真菌鉴定的主要依据有哪些?(1)形态学鉴定主要依据有:孢子形态(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的大小、形状、颜色)、产孢结构(孢子梗、子囊壳、担子等产孢结构的大小、形状、颜色等)、菌落形态(2)分子生物鉴定鉴定依据:根据一些保守基因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依据DNA的多态性,获得分子标记。
13.植物病原真菌的侵染器官是什么?真菌可通过哪些途径侵入植物?侵染器官:(1)附着胞、侵染钉:是主要侵染器官,由孢子萌发产生,可直接侵入;(2)菌丝:自然空口或伤口侵入。
侵入途径:(1)直接侵入:直接穿透植物角质层和细胞壁;(2)自然孔口入侵:气孔、皮孔、水孔、柱头、蜜腺等;(3)通过伤口入侵:各类伤口14.卵菌及主要植病原物卵菌代表属的基本特征、引致病害的特点卵菌基本特征:菌丝体:无隔、二倍体细胞壁:含有纤维素和β-葡聚糖;无性繁殖:产生具双鞭毛的游动孢子,具有茸鞭和尾鞭;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
减数分裂发生在配子产生阶段;生态:多数水生,少数陆生。
A、腐霉属基本特征:菌丝无隔,孢子囊形态多样,丝状、裂瓣状、球形或近球形等。
孢囊梗无分化。
孢子囊顶生、间生或侧生。
每一藏卵器上有一个或数个雄器,形成一个卵孢子。
引致病害:引起幼苗猝倒、种子腐烂、根茎和瓜果腐烂等。
B、疫霉属基本特征:无隔菌丝,游动孢子囊具乳突或无,近球形、梨形、椭圆形。
游动孢子从孢子囊中释放。
藏卵器有一个卵孢子。
引致病害:可以导致1年生和多年生植物幼苗和观赏植物、多年生果树和林木的不同类型的毁灭性病害。
C.霜霉属基本特征:孢囊梗有主轴,顶部2~10次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多尖细。
孢子囊卵圆形、无色或淡黄色。
卵孢子球形。
引致病害:引起多种植物的霜霉病。
D、单轴霉属基本特征:孢囊梗分枝与主枝多呈直角。
引致病害:葡萄霜霉病。
E、假霜霉属主要特征:孢囊梗主干单轴分枝,然后作2-3回不完全对称的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细。
引致病害:古巴假霜霉引起瓜类霜霉病。
F、白锈菌主要特征:孢子囊串生。
引致病害:白锈菌引起十字花科植物白锈病。
15.结合菌及主要代表性植物病原属的基本特征、引致病害的特点结合菌主要特征:A、菌丝体:发达、多数无隔多核,少数高等类型有隔B、无性孢子:孢囊孢子,不游动C、有性孢子:接合孢子D、绝大多数为腐生,少数为弱寄生菌根霉属主要特征:菌丝分化出匍匐茎和假根。
孢囊梗单生或丛生,与假根对生,顶端着生孢子囊。
引致病害:面包霉变和果蔬腐烂等。
毛霉属主要特征:菌丝体分化出直立、不分枝或有分枝的孢囊梗,不形成匍匐菌丝和假根。
引致病害:引起果实及贮藏器官的腐烂。
16.子囊菌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基本特征:菌丝体:发达、有隔(酵母除外)、单倍体无性孢子:分生孢子有性孢子:典型的一个子囊中有8个子囊孢子腐生、寄生,少部分为美味食用菌17.植物病原子囊菌代表属的基本特征、引致病害的特点?外囊菌属基本特征:菌丝细胞有2个核。
这些细胞可发育成子囊,平行排列在寄主表面,含8个单核的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在子囊或外面以芽殖方式产生分生孢子。
寄生菌。
引致病害:引起核果和林木的叶、花、果实变形。
18.担子菌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菌丝体:发达。
具桶孔隔膜、单倍体。
有3种类型:(1)初生菌丝(n):单核担孢子萌发产生(2)次生菌丝(n+n):两个单核细胞结合,通过锁状联合增加细胞个数。
(3)三生菌丝(n+n):次生菌丝特化后再形成子实体。
无性繁殖:不发达。
通过芽殖和菌丝断裂的方式产生芽孢子、粉孢子或分生孢子。
有性生殖:多数为异宗配合。
产生担孢子。
担子是完成核配和减数分裂的细胞,从担子上长出担孢子。
19.植物病原担子菌主要代表属的基本特征、引致病害的特点A、柄锈菌属主要特征:冬孢子有柄,双细胞,深褐色,椭圆,棒状至柱状;单生寄生或转主寄生。
引致病害:多寄生于禾本科、莎草科及菊科植物。
B、胶锈菌属主要特征:冬孢子双细胞,有一长且能胶化的柄。
锈孢子器长管状,锈孢子串生,球形,壁有疣。
转主寄生,大多缺夏孢子阶段。
引致病害:此属锈菌0、I阶段大都侵染蔷薇科仁果类果树和树木,锈孢子侵染圆柏属植物。
C、黑粉菌属主要特征:冬孢子堆黑褐色至黑色,成熟时呈粉状。
冬孢子散生,表面光滑或有花纹。
冬孢子萌发产生有隔膜的先菌丝,其上侧生担孢子或不产生担孢子。
引致病害:引起禾本科植物的黑粉病。
D、腥黑粉菌属主要特征:冬孢子堆常生于寄主子房,少数生在营养器官上。
20.植物病原丝分孢子真菌主要代表属的基本特征、引致病害的特点A、青霉属主要特征: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一至多次分枝呈扫帚状,分枝顶端产生瓶状小梗,小梗顶端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球形。
引致病害:引起果实的青霉病。
B、曲霉属主要特征: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膨大成圆形或椭圆形,上面着生1~2层放射状分布的瓶状小梗,分生孢子球形,无色或淡色,串生,聚集在梗的顶端呈头状。
引致病害:多腐生。
引起粮食、食品等的霉变。
C、梨孢属主要特征:分生孢子梗无色,细长,不分枝,顶端合轴式产生分生孢子,呈屈膝状。
分生孢子梨形,2-3个细胞。
引致病害:稻梨孢侵染水稻和多种禾谷类作物和杂草。
D、炭疽菌属主要特征:分生孢子盘生于寄主表皮下,盘上有时产生褐色刚毛。
孢子梗无色至褐色,具分隔。
孢子无色,单胞,长椭圆形或新月形,萌发后产生附着胞。
引致病害:引起多种植物炭疽病。
E、轮枝孢属主要特征:分生孢子梗直立,分枝,在主轴上有多层轮生、对生或互生的分枝;分枝末端及主枝顶端有瓶状产孢细胞。
分生孢子无色或淡色,常聚集成球。
引致病害:侵染植物维管束,引起萎蔫病。
F、木霉属主要特征:分生孢子梗对生或互生,分枝再形成2级和3级分枝,分枝角度为锐角或近直角,分枝末端轮生或对生瓶状小梗。
分生孢子单胞,球形,聚集为孢子球。
引致病害:对食用菌生产危害大,污染培养料。
作为植物病原菌的生防菌,用于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
G、葡萄孢属主要特征:分生孢子梗褐色,有分枝,末端形成膨大的产孢瓶体。
分生孢子无色或灰色,单胞,常产生黑色菌核。
引致病害:侵染植物的花、叶、果实及贮藏器官,引起坏死和腐烂,称为灰霉病。
21.有益真菌在农业上有哪些利用?(1)、利用真菌的寄生性防治植物病害、虫害、农田杂草;(2)、利用真菌的代谢产物制作杀菌剂、杀虫剂、杀线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3)、利用共生真菌——菌根菌用于植树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