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植物病原学思考题答案
植物学思考题答案

植物学思考题答案绪论⼀、地球上的⽣命是如何产⽣的?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地球上⽣命的起源?⽣物进化是否仍在进⾏?答: 1 、太阳系云团分散出地球云团冷却(H 和 O 结合)地壳和原始海洋放电、紫外线等在原始海洋⾥形成了“有机物”(含蛋⽩质、核酸、脂肪和碳⽔化合物)原始⽣命体光合⾃养细菌。
2 、原始海洋、太阳光、有机物的形成、臭氧层。
3 、仍在进化。
⼆、⾃氧植物与异氧植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各⾃在地球上的作⽤如何?答: 1 、⾃养植物光合⾊素能进⾏光合作⽤,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于有机物中;异养植物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作为⽣活的能量来源。
2 、⾃养植物是地球上有机物质的⽣产者,异养植物是分解者。
三、您认为“五界系统”划分的优缺点是什么?有⽆更好的划分⽅法?答: 1 、五界系统将⽣物划分为原核⽣物界、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功能界,其优点是在纵向显⽰了⽣物进化的三⼤阶段,即原核⽣物、单细胞真核⽣物(原⽣⽣物)和多细胞真核⽣物(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同时⼜从⽣物演化的三⼤⽅向,即光合⾃养的植物,吸收⽅式的真菌和摄合⽅式的动物,其缺点是它的原⽣⽣物界归⼊的⽣物⽐较庞杂、混乱。
2 、 1974 年黎德尔( Leedale )提出了⼀个新的四界系统,他将五界系统中的原⽣⽣物分别归到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中,解决了原⽣⽣物界庞杂、混乱的缺点,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三原界系统(古细菌原界、真细菌原界、真核⽣物原界)正受到⼈们的重视。
四、什么是植物?动植物有何主要区别?答: 1 、具细胞壁,含叶绿体,终⽣具分⽣组织能不断产⽣新器官,不能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运动反应的⽣物。
2 、具运动性和吞⾷性者为动物,⾏固着⽣活能⾃养者为植物。
五、您认为今后植物学的发展趋势如何?答:在宏观⽅⾯,已由植物的个体⽣态进⼊到种群、群落以及⽣态系统的研究,甚⾄采⽤卫星遥感技术研究植物群落在地球表⾯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规律,进⾏植物资源的调查。
微生物及植物病原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中国农业大学

微生物及植物病原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中国农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所有微生物都是个体微小,肉眼看不到。
()参考答案:错2.微生物不能存在于极端环境中。
()参考答案:错3.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参考答案:吸收多,转化快;;个体小;适应性强,变异频繁4.植物病理学之父是()参考答案:德巴利5.科赫氏法则的内容有()参考答案:分离 ;接种 ;共存性观察 ;再分离第二章测试1.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参考答案:错2.菌物有性繁殖过程中核配的结果形成了()结构。
参考答案:二倍体3.生物的最高分类单元是,最基本的分类单元是。
()参考答案:域,种4.锈菌均具有多型现象和转主寄生现象,可以产生两种以上的有性孢子且必须在两种寄主上完成整个生活史。
()参考答案:错5.霜霉类菌物的几个属进行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参考答案:这些属的孢囊梗分枝方式第三章测试1.细菌细胞中含有()。
参考答案:核糖体2.可破坏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是()。
参考答案:青霉素3.细菌的肽聚糖主要化学组成包括()。
参考答案:乙酰胞壁酸4.没有细胞壁的细菌是()。
参考答案:螺原体属5.造成腐烂症状的植物病原细菌是()。
果胶杆菌6.以下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的细菌是()。
参考答案:大肠杆菌;假单胞菌7.属于细菌内膜结构的是()。
参考答案:间体;气泡8.磷壁酸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特有的组分。
( )参考答案:错9.大多数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菌。
()参考答案:对10.葡萄酒和泡菜都是细菌发酵生产的。
()错11.土壤杆菌侵染植物造成的典型症状是萎蔫。
()参考答案:错12.接合是两株细菌之间以噬菌体为媒介转移DNA的现象。
()参考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病毒不是专性寄生物。
()参考答案:错2.一种病毒能侵染的植物种类是有限的。
()参考答案:对3.病毒通过种子传播的效率一般比较低。
()参考答案:对4.基因组为正单链RNA的病毒基因组可以直接进行翻译第一个蛋白。
医学微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

微生物思考题及答案1、何为硫磺样颗粒,有什么临床意义?答在患者病灶组织和瘘管中流出的脓汁中,可找到肉眼可见的黄色小颗粒,称硫磺颗粒,这种颗粒是放线菌在组织中形成的菌落。
用于放线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P184)2、简述白喉外毒素的产生、作用机制。
答当b棒状杆菌噬菌体侵袭无毒白喉棒状杆菌时,其编码外毒素的tox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无毒白喉棒状杆菌则成为产毒的白喉棒状杆菌而产生白喉毒素。
作用机制:此毒素是一种毒性强、抗原性强的蛋白质,由A和B 肽链经二硫键连接而成。
A肽链是白喉毒素的毒性功能区,抑制易感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B链上有一个受体结合区和转位区,但能和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表面受体结合,协助A链进入这些易感细胞。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需要延伸因子1和延伸因子2.当白喉毒素A链进入细胞后可促进辅酶I上的腺苷二磷酸核糖与延伸因子2结合,结果延伸因子2失活,使蛋白质无法合成。
(P174)3、简述结核分枝杆菌形态染色,生长特点。
答形态染色:细长略带弯曲杆菌,齐-尼抗酸染色法阳性。
生长特点:生长缓慢,3-4周后可见颗粒、结节或菜花状,乳白色或米黄色菌落,不透明。
(P150)4、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结果判断及意义。
答原理: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迟发性超敏反应(Ⅳ型变态反应)从而判定机体对结核有无免疫力的一种试验。
结果判断及意义:阴性反应:无硬结者或直径小于5mm,表示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也未曾接种过卡介苗。
阳性反应:直径大于5mm,表示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的免疫力。
强阳性反应:直径大于15mm,表示体内可能有活动性结核感染。
(P153)5、简述结核分枝杆菌原发感染与原发后感染的特点。
答原发感染:多发生于儿童;原发综合征:原发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肿大;转归原发后感染:多发生于成人,多为内源性感染;病灶多局限,易形成结核结节,发生开发性肺结核的机率大(P152)6、支原体的定义。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之欧阳术创编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加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也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光率和分辨率成反比(有公式),同时与波长成正比.2.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
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3.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答:物镜的NA值(物镜的数值孔径)与照明光源的波长.4.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原因答:会造成更多的死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的是透明无色,衰老的是淡蓝色,死亡的是蓝色,如果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过长,会造成细胞脱水死亡并渗透染液,影响实验结果。
5.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孢子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6.在进行细菌涂片时应注意哪些环节1、载玻片应该冷却后再涂片。
2、如果是涂布液体,可以用毛细管或接种环滴一小滴,然后轻轻抹开,一圈足够。
3、如果是涂布菌落或菌苔,应该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水,再将菌落或菌苔涂布上去,接种环的尖蘸一点点即可。
4、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将干燥和热固定合并成一步。
但是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5、染色时间视染色液种类而定。
如结晶紫只需几十秒,亚甲基蓝则需一到两分钟。
6、冲洗时,水流不能太大,而且尽量避免水流直接冲在涂片上。
7、冲洗后干燥,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以节省时间,同样的,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整理]微生物学实验原理及思考题答案
![[整理]微生物学实验原理及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e296f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0.png)
微生物学实验原理及思考题答案微生物学实验原理及思考题答案.txt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就算是一坨屎,也有遇见屎壳郎的那天。
所以你大可不必为今天的自己有太多担忧。
油镜便于观察的原理是什么?用油镜观察时在油镜与载玻片之间加入了和玻璃折射率相近的香柏油,使进入透镜的光线增多,视野亮度增强,使物象明亮清晰。
1.细调节器每旋转一周使镜筒上升或下降0.1mm.一。
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营养需要,培养基即人工培养物,为其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营养的基质。
培养基配制好以后必须经过灭菌方能用于分离培养微生物实验。
一次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是微生物实验室中最基本的操作,通过本次实验学习微生物实验室中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灭菌方法。
1.称药品的钥匙不要混用称完药品应及时盖紧瓶盖,因为某些成分如蛋白胨极易吸水潮解调PH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回调。
配制培养基应注意哪些问题?要选定合适的培养基;培养基成分要称量准确;PH要适宜;灭菌要严格。
培养基配制完成后为什么要立即灭菌?已灭菌的培养基如何进行无菌检查?防止细菌污染培养基一旦细菌污染了培养基,由于培养基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菌会段时间内大量产生这样子就会跟培养物争夺营养物质,另一方面,细菌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致使培养物死亡。
放在37℃的恒温箱中一两天后,培养基上没有生长任何微生物的就可以使用(若有微生物则是以菌落出现的肉眼可以看见)二。
细菌的单染色技术原理:单染色法师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所以常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碱性染料并不是碱,和其他染料一样是一种盐,电离时染料离子带正电,易于带负电荷的细菌结合而使细菌着色。
制备染色标本时的注意事项?选择合适菌龄的细菌;固定时避免火焰直接烘烤破坏细菌形态;染色时间要适宜;水洗时水不能直接冲在涂片处。
制片为什么要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油和水之间会分层,油就不能与标本接触还有光会发生折射等等原因,这样不利于油镜观察三。
微生物思考题 (2)

玻璃容器(如U形管)。
24
实验步骤:1、将两种合适的多重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在 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若在基本培养基是长出了重 组菌落,则发生了遗传转移; 在混合培养期间加入适量DNase,如果在基本培养基上 无重组菌落出现,则遗传转移过程是转化;若仍然长 出重组菌落,则原因可能是接合作用或转导; U形管使用只能持留细菌的滤板,臵于培养基适当距离 的上方,不与培养基接触,滤板是放臵一种突变菌, 培养基是接种另一种突变菌,如果无重组菌落出现, 则为接合作用;如果出现重组菌落,则原因是转化或 转导; U形管使用能够持留细菌和细菌病毒的滤板,若培养基 是无重组菌落出现,则是转导或接合;若仍有重组菌 落出现,则原因是转化。
28
21
用紫外线照射该菌株,一段时间后进行镜检,
若是由于溶源性菌裂解所致,则平板上出现噬 菌斑或液体培养基变澄清;若不是,则无明显 现象。
22
第九章 微生物遗传 思考题
1、 如果二个不同营养缺陷标记(a-b-c+d+和a+b+c-d-)
的菌株经混合后能产生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生长的原养 型重组菌株,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决定该遗传转移过程是 转化、转导还是接合?
20
通过涂布平板法将发酵菌体悬液均匀涂布在培
养基上进行培养。过一段时间后溶源菌就生长 成菌落。 (1)如果含有溶源性菌,由于在溶源菌细胞 分裂过程中有极少数个体会自发裂解(最好用
微生物学课程思考题

微生物学课程思考题《微生物学》课程复习思考题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2.人类迟至19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3.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4.什么是微生物学?学习微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5. 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是人类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朋友?(建议将一些具体事例延伸成为展板制作的题目)6. 为什么微生物能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明星”?7. 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请不要简单罗列二个人的工作,而应该对他们的工作及意义进行评论)第一章1.试图示G+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井简要说明其异同。
2.试图示肽聚糖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和G-细茵肽聚糖结构的差别。
3.试述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4.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间解释芽袍耐热机制的?5.裂异形胞原体与始体.类支原体,浚酶体袍囊,磁小体。
第二章1.试解释菌物、真菌、酵母茵、霉菌和章菌。
2.试简介菌丝、茵丝体、菌丝球、真酵母、假酵母、芽痕、蒂痕、真菌丝、假菌丝等名词。
3.霉菌的营养菌丝恻气生菌丝各有何特点?它们分别可分化出哪些特化构造?4.试列表比较各种真菌胞子的特点。
5.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有何不同?为什么?第三章1.什么是真病毒?什么是亚病毒?2.病毒的一般太小如何?试图示病毒的典型构造。
3.病毒粒有哪几种对称形式?每种对称又有几类特殊外形?试各举一例。
4.什么叫烈性噬菌体?简述其裂解性生活史。
5.什么是一步生长曲线?它可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6.试解释溶源性、溶源菌、温和噬菌体。
第四章1.什么叫能源?试以能源为主、碳源为辅对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进行分类。
2.什么叫生长因子?它包括哪几类化合物?微生物与生长因子的关系有哪几类?试举例加以说明。
3.什么叫水活度(a)?它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间影响?对人类的生产实践w和日常生活有何意义?4.什么是选择性培养基?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中的原理。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与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加香柏油,作用就是增加折光率,也就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光率与分辨率成反比(有公式),同时与波长成正比、2、什么就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她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
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3、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答:物镜的NA值(物镜的数值孔径)与照明光源的波长、4、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原因答:会造成更多的死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的就是透明无色,衰老的就是淡蓝色,死亡的就是蓝色,如果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过长,会造成细胞脱水死亡并渗透染液,影响实验结果。
5、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孢子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瞧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6、在进行细菌涂片时应注意哪些环节1、载玻片应该冷却后再涂片。
2、如果就是涂布液体,可以用毛细管或接种环滴一小滴,然后轻轻抹开,一圈足够。
3、如果就是涂布菌落或菌苔,应该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水,再将菌落或菌苔涂布上去,接种环的尖蘸一点点即可。
4、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将干燥与热固定合并成一步。
但就是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5、染色时间视染色液种类而定。
如结晶紫只需几十秒,亚甲基蓝则需一到两分钟。
6、冲洗时,水流不能太大,而且尽量避免水流直接冲在涂片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部分(对照思考题,不同要点以句号分开,AB表示同一问题中的两部分):1.A: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B:个体小,体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繁殖快。
适应性强,变异频繁。
分布广,种类多。
2.真菌(卵虫、根肿菌、黏菌)、原核生物(细菌、支原体、螺原体)、病毒类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原生动物等。
3.在每个被检查的患病生物上必须存在疑似病原物。
这种疑似病原物必须能从寄主上分离得到,并能被纯培养。
当把纯培养的疑似病原物接种到健康的感病寄主上以后,寄主必须再次出现病害。
在接种和发病的寄主上必须能重新得到相同病原物。
4.列文虎克(1676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从而揭示出一个过去从未有人知晓的微生物世界)米奇里(1729年,出版发表了《植物新种属》,人们将这一年作为真菌学的诞生)路易·巴斯德(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始创并首先应用疫苗接种以预防狂犬病、炭疽病等,发明了巴氏消毒法)亚历山大·弗莱明(1928 年发现了青霉素)德巴利(植物病理学之父)罗伯特·柯赫(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迈耶(1886年证实烟草花叶病病株的汁液具有传染性)伊凡诺夫斯基(1892年,证实烟草花叶病病株的汁液经细菌滤器过滤后仍具有传染性,从而开始了人们对病毒的深入研究)Needham(1743发现了小麦粒线虫这是植物寄生线虫的首次记录)5.无胞生物域、原核生物域、真核生物域。
第二章真菌部分课后题1.现代真菌涉及生物的那几界?原生动物界、假菌界(藻物界)、真菌界2.什么是真菌鞭毛的“9+2结构”?在电镜下观察,每根鞭毛的外面有一层膜,膜有11根纤丝,其中9根较大的周围纤丝包围着2根较细的中心纤丝,每根周围纤丝有2-3根附纤丝,每根中心纤丝有2根附纤丝。
3.真菌营养体有哪些变态?各有什么作用?A、吸器,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枝,由活体寄生菌从寄主细胞中吸取养分。
B、附着胞,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分泌粘性物质,其下方产生侵染钉穿透寄主角质层和细胞壁。
C、匍匐菌丝和假根,假根是根霉属的匍匐茎与基质接触处分化出来的根状结构。
伸入基质吸取养分并固着菌体。
D、菌网和菌环(收缩环),捕食性真菌的一些菌丝分枝成具有小环形的网状菌丝,用于捕捉线虫获取养料。
4.真菌的菌组织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作用?A、菌核,菌核是真核的休眠结构。
萌发产生菌丝体或从上面形成产孢结构。
B、菌索,寻找、运输和利用营养;抵抗不良条件;休眠;侵入结构。
C、子座,由菌丝体形成,或由菌丝体与寄主组织结合而成的垫状结构,常在其中或上面长出各种无性和有性繁殖结构。
5.真菌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及产孢结构有哪些?(1)无性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分生孢子的产孢结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2)有性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6.真菌的生长有何特点?真菌生长表现为顶端生长;真菌生长于菌丝顶端聚集的泡囊有关。
7.何为同宗配合和异宗配合?同宗配合:单个菌体自身的雌雄器官可以结合,不需要其它菌体就能完成有性生殖。
异宗配合:每个菌体都是自交不育的,不管它是否为雌雄同体的,必须有两个不同交配型的菌株交配才能完成有性生殖。
9.准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0.环境条件对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有哪些影响?(1)温度。
根据真菌与温度的关系,分为三类:嗜冷菌、适温菌、嗜热菌(2)光照。
可见光对菌丝生长一般影响不大,但可以激发和抑制繁殖结构和孢子的形成;对孢子形成有重要意义;近紫外光(320-400nm)对诱导孢子形成非常有效。
(3)水。
真菌一般在95%~100%相对湿度条件下生长良好,但在淹没培养中不能形成孢子;孢子的萌发需要水的存在。
(4)pH 。
多数真菌在pH3-9都能生长;植物病原真菌最适为5-6.5;皮肤真菌pH4-10 。
(5)营养。
基本营养:碳源、氮源、矿质元素、生物素、水。
一般来说,丰富的营养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但不利于有性器官的形成。
真菌在有性生殖期间所需要的碳源并不一致,比如用双糖或多糖作为碳源比用单糖对生殖更有利;氮源浓度过高抑制孢子形成;一般认为,生殖器官的形成需要高浓度的矿质元素和维生素。
11.植物病原真菌种以下的单元有哪些?如何表示?植物病原菌的种下又划分为变种variety(var)、专化型forma specialis(f.sp.)和生理小种race及营养体亲和群(vegetative compatibility group ,VCG)。
12.真菌鉴定的主要依据有哪些?(1)形态学鉴定主要依据有:孢子形态(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的大小、形状、颜色)、产孢结构(孢子梗、子囊壳、担子等产孢结构的大小、形状、颜色等)、菌落形态(2)分子生物鉴定鉴定依据:根据一些保守基因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依据DNA的多态性,获得分子标记。
13.植物病原真菌的侵染器官是什么?真菌可通过哪些途径侵入植物?侵染器官:(1)附着胞、侵染钉:是主要侵染器官,由孢子萌发产生,可直接侵入;(2)菌丝:自然空口或伤口侵入。
侵入途径:(1)直接侵入:直接穿透植物角质层和细胞壁;(2)自然孔口入侵:气孔、皮孔、水孔、柱头、蜜腺等;(3)通过伤口入侵:各类伤口14.卵菌及主要植病原物卵菌代表属的基本特征、引致病害的特点卵菌基本特征:菌丝体:无隔、二倍体细胞壁:含有纤维素和β-葡聚糖;无性繁殖:产生具双鞭毛的游动孢子,具有茸鞭和尾鞭;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
减数分裂发生在配子产生阶段;生态:多数水生,少数陆生。
A、腐霉属基本特征:菌丝无隔,孢子囊形态多样,丝状、裂瓣状、球形或近球形等。
孢囊梗无分化。
孢子囊顶生、间生或侧生。
每一藏卵器上有一个或数个雄器,形成一个卵孢子。
引致病害:引起幼苗猝倒、种子腐烂、根茎和瓜果腐烂等。
B、疫霉属基本特征:无隔菌丝,游动孢子囊具乳突或无,近球形、梨形、椭圆形。
游动孢子从孢子囊中释放。
藏卵器有一个卵孢子。
引致病害:可以导致1年生和多年生植物幼苗和观赏植物、多年生果树和林木的不同类型的毁灭性病害。
C.霜霉属基本特征:孢囊梗有主轴,顶部2~10次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多尖细。
孢子囊卵圆形、无色或淡黄色。
卵孢子球形。
引致病害:引起多种植物的霜霉病。
D、单轴霉属基本特征:孢囊梗分枝与主枝多呈直角。
引致病害:葡萄霜霉病。
E、假霜霉属主要特征:孢囊梗主干单轴分枝,然后作2-3回不完全对称的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细。
引致病害:古巴假霜霉引起瓜类霜霉病。
F、白锈菌主要特征:孢子囊串生。
引致病害:白锈菌引起十字花科植物白锈病。
15.结合菌及主要代表性植物病原属的基本特征、引致病害的特点结合菌主要特征:A、菌丝体:发达、多数无隔多核,少数高等类型有隔B、无性孢子:孢囊孢子,不游动C、有性孢子:接合孢子D、绝大多数为腐生,少数为弱寄生菌根霉属主要特征:菌丝分化出匍匐茎和假根。
孢囊梗单生或丛生,与假根对生,顶端着生孢子囊。
引致病害:面包霉变和果蔬腐烂等。
毛霉属主要特征:菌丝体分化出直立、不分枝或有分枝的孢囊梗,不形成匍匐菌丝和假根。
引致病害:引起果实及贮藏器官的腐烂。
16.子囊菌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基本特征:菌丝体:发达、有隔(酵母除外)、单倍体无性孢子:分生孢子有性孢子:典型的一个子囊中有8个子囊孢子腐生、寄生,少部分为美味食用菌17.植物病原子囊菌代表属的基本特征、引致病害的特点?外囊菌属基本特征:菌丝细胞有2个核。
这些细胞可发育成子囊,平行排列在寄主表面,含8个单核的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在子囊或外面以芽殖方式产生分生孢子。
寄生菌。
引致病害:引起核果和林木的叶、花、果实变形。
18.担子菌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菌丝体:发达。
具桶孔隔膜、单倍体。
有3种类型:(1)初生菌丝(n):单核担孢子萌发产生(2)次生菌丝(n+n):两个单核细胞结合,通过锁状联合增加细胞个数。
(3)三生菌丝(n+n):次生菌丝特化后再形成子实体。
无性繁殖:不发达。
通过芽殖和菌丝断裂的方式产生芽孢子、粉孢子或分生孢子。
有性生殖:多数为异宗配合。
产生担孢子。
担子是完成核配和减数分裂的细胞,从担子上长出担孢子。
19.植物病原担子菌主要代表属的基本特征、引致病害的特点A、柄锈菌属主要特征:冬孢子有柄,双细胞,深褐色,椭圆,棒状至柱状;单生寄生或转主寄生。
引致病害:多寄生于禾本科、莎草科及菊科植物。
B、胶锈菌属主要特征:冬孢子双细胞,有一长且能胶化的柄。
锈孢子器长管状,锈孢子串生,球形,壁有疣。
转主寄生,大多缺夏孢子阶段。
引致病害:此属锈菌0、I阶段大都侵染蔷薇科仁果类果树和树木,锈孢子侵染圆柏属植物。
C、黑粉菌属主要特征:冬孢子堆黑褐色至黑色,成熟时呈粉状。
冬孢子散生,表面光滑或有花纹。
冬孢子萌发产生有隔膜的先菌丝,其上侧生担孢子或不产生担孢子。
引致病害:引起禾本科植物的黑粉病。
D、腥黑粉菌属主要特征:冬孢子堆常生于寄主子房,少数生在营养器官上。
20.植物病原丝分孢子真菌主要代表属的基本特征、引致病害的特点A、青霉属主要特征: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一至多次分枝呈扫帚状,分枝顶端产生瓶状小梗,小梗顶端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球形。
引致病害:引起果实的青霉病。
B、曲霉属主要特征: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膨大成圆形或椭圆形,上面着生1~2层放射状分布的瓶状小梗,分生孢子球形,无色或淡色,串生,聚集在梗的顶端呈头状。
引致病害:多腐生。
引起粮食、食品等的霉变。
C、梨孢属主要特征:分生孢子梗无色,细长,不分枝,顶端合轴式产生分生孢子,呈屈膝状。
分生孢子梨形,2-3个细胞。
引致病害:稻梨孢侵染水稻和多种禾谷类作物和杂草。
D、炭疽菌属主要特征:分生孢子盘生于寄主表皮下,盘上有时产生褐色刚毛。
孢子梗无色至褐色,具分隔。
孢子无色,单胞,长椭圆形或新月形,萌发后产生附着胞。
引致病害:引起多种植物炭疽病。
E、轮枝孢属主要特征:分生孢子梗直立,分枝,在主轴上有多层轮生、对生或互生的分枝;分枝末端及主枝顶端有瓶状产孢细胞。
分生孢子无色或淡色,常聚集成球。
引致病害:侵染植物维管束,引起萎蔫病。
F、木霉属主要特征:分生孢子梗对生或互生,分枝再形成2级和3级分枝,分枝角度为锐角或近直角,分枝末端轮生或对生瓶状小梗。
分生孢子单胞,球形,聚集为孢子球。
引致病害:对食用菌生产危害大,污染培养料。
作为植物病原菌的生防菌,用于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
G、葡萄孢属主要特征:分生孢子梗褐色,有分枝,末端形成膨大的产孢瓶体。
分生孢子无色或灰色,单胞,常产生黑色菌核。
引致病害:侵染植物的花、叶、果实及贮藏器官,引起坏死和腐烂,称为灰霉病。
21.有益真菌在农业上有哪些利用?(1)、利用真菌的寄生性防治植物病害、虫害、农田杂草;(2)、利用真菌的代谢产物制作杀菌剂、杀虫剂、杀线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3)、利用共生真菌——菌根菌用于植树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