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资本化和费用化问题
高新企业实务中费用化与资本化的判断标准
高新企业实务中费用化与资本化的判断标准
费用化与资本化是高新企业在实务中常涉及到的会计处理问题,
判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项:
1. 相关支出是否能够带来未来的经济效益:如果支出能够带来
未来的经济效益,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技术创新等,则可以考虑资本化处理。
如果支出无法带来未来的经济效益,只是一
次性的支出,则应该费用化处理。
2. 是否满足资本化的必备条件:一般来说,资本化的必备条件
包括支出金额大、使用寿命长、能够明确确定未来的经济效益等。
如
果符合这些条件,可以考虑资本化处理;如果不符合条件,则应费用
化处理。
3. 其他法律法规要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有些支出是
必须进行资本化处理的,如研发费用、专利权等。
高新企业在处理这
些支出时,需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高新企业在实务中判断费用化与资本化时,应根
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同时遵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要求。
资本化与费用化的会计处理
资本化与费用化的会计处理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会计处理涉及到一系列的资产、负债、利润和成本等方面的核算问题。
其中,资本化和费用化是会计处理中的两种常见方法,它们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评估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资本化和费用化的概念、区别以及适用场景等进行详细探讨。
一、概念解析1. 资本化资本化是指将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所支出的符合一定条件的资金成本,转化为资产,以反映该成本对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贡献。
资本化将支出作为未来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一部分,纳入企业的资产类别进行核算。
这样做的目的是期望通过资本化的方式将成本在一段时间内逐渐摊销,减少一次性的损益冲击。
2. 费用化费用化是将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所发生的成本直接列入损益表,不予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法。
费用化将支出作为期间费用,及时体现在当期的财务报表中,对企业运营产生的影响即时可见。
二、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区别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会计确认时点不同资本化将支出确认为资产,将其价值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逐渐摊销,而费用化则将支出确认为当期的费用。
资本化强调长期效益,费用化强调短期效益。
2. 影响财务指标不同资本化会增加企业的资产总额、固定资产及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类项目,但同时增加了负债项,如长期负债和无形资产等。
而费用化则会直接减少企业当期的利润,降低净利润、减少税前盈利和税后净利润等财务指标。
3. 会计处理的长短期影响不同资本化将成本分摊至多个会计期间,使企业的损益表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逐渐稳定,减少了会计处理的波动性。
而费用化则会使会计处理更为及时,但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会产生较大的波动性。
三、资本化与费用化的适用场景资本化和费用化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决策。
一般情况下,以下几个因素可以作为选择的依据:1. 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权衡如果支出能够带来长期效益,并且具有明显的材料或无形资产形成,如设备购置、土地开发等,通常可以选择资本化,将成本进行摊销。
企业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应用研究
企业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企业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是企业在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现代经济中,研发对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而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对研发支出进行合理的资本化与费用化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财务状况,也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
资本化与费用化是指企业在进行研发支出时,将部分研发支出纳入长期资产,而将部分研发支出列为当期费用。
资本化与费用化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企业当期的盈利情况和财务指标。
研究企业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应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着重探讨企业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应用问题,以期为企业提供合理的管理建议,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企业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应用情况,并分析两者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绩效表现的影响。
具体目标如下:1. 分析资本化与费用化的概念及其在企业研发支出中的应用情况;2. 比较资本化与费用化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探讨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优缺点;3. 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总结不同地区对于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偏好及其原因;4. 探讨影响企业选择资本化或费用化的因素,包括财务、市场、行业等方面的因素;5. 分析企业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之间的平衡问题,提出管理建议,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企业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利弊,提高企业研发支出的效益和管理水平。
2. 正文2.1 资本化与费用化的概念资本化与费用化是企业在进行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时经常面对的选择。
资本化是指将研发支出转化为资产,通过在未来期间摊销的方式逐渐转化为费用,而费用化则是直接将研发支出当做当期费用进行核算。
这两种处理方式在会计上有着不同的影响和效果。
资本化的优点在于可以降低当期利润,满足财务指标要求,提高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解决资本化和费用化问题
解决资本化和费用化问题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资本化和费用化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和技术。
合理的资本化和费用化政策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运用资金,提高财务效益。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如何解决资本化和费用化问题。
一、资本化和费用化的概念和区别资本化和费用化是会计核算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用于描述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成本和开支的处理方式。
资本化是指将企业的成本和开支纳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中,通过分期摊销的方式体现在企业利润表中。
资本化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投资和生产活动,提高企业的可比性和盈利能力。
费用化是指将企业的成本和开支在当期列为费用,直接在利润表中体现。
费用化将企业的成本和开支即时反映在当期财务报表中,方便企业进行业绩评估和决策分析。
二、合理解决资本化和费用化的策略合理解决资本化和费用化问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详细制定会计政策企业应该在财务管理制度中明确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具体操作细则,明确哪些项目应该资本化,哪些项目应该费用化。
这样可以避免主观判断和随意处理,确保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2.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资本化和费用化的选择应该基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目标。
对于长期使用和产生较高经济效益的项目,可以适当进行资本化;而对于短期使用和产生较低经济效益的项目,可以选择费用化处理。
企业需要综合考虑投资回报率、现金流量、税收政策等因素,做出合理的决策。
3. 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资本化和费用化的过程合规、透明和可追溯。
同时,加强审计工作,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检查和验证,确保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三、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实际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资本化和费用化的策略和实践,下面以某公司购置办公设备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某公司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办公环境,购置了一批办公设备,其中包括电脑、打印机、桌椅等。
根据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原则,公司可以将这些设备进行资本化或费用化处理。
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会计处理
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会计处理在会计处理中,研发支出可以选择资本化或费用化两种方式进行。
研发支出是指为了获得未来经济利益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系统性研究活动产生的支出。
下面将详细解释这两种会计处理方式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1. 资本化处理:资本化是将研发支出记录为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披露的会计处理方法。
资本化处理的主要条件包括:- 研发项目具有明确的可辨认性:研发项目必须能够单独辨认,并与其他项目区分开。
- 未来经济利益的几率较高:必须有充分的证据显示项目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 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必须能够合理计量研发支出产生的成本。
对于资本化处理的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法如下:- 首先,将研发支出作为资产计量,并计入资产负债表的无形资产项目中。
同时,将该支出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披露。
- 然后,对于资本化的研发支出,按照折旧或摊销的方式进行确认。
根据相关准则的规定,这些支出应在一定期限内摊销到损益表中,以体现支出对于多个期间的影响。
- 最后,在损益表中,折旧或摊销费用被列为费用,以反映该研发支出对当期经营业绩的影响。
2. 费用化处理:费用化是将研发支出及时认定为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表中的会计处理方法。
费用化处理的情况包括:- 研发项目不能满足资本化处理的要求:如果研发项目不具备明确的可辨认性、未来经济利益的几率较低、或成本无法可靠计量,那么选择费用化处理。
- 研发支出的准确计量较难:对于研发支出的计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无法准确计量的情况下,通常选择费用化。
对于费用化处理的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法如下:- 将研发支出当期确认为费用,并将其计入损益表中,直接减少当期利润。
这种处理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研发支出对当期经营业绩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式需要基于公司的具体情况和判断。
不同公司可能会根据不同的业务模式、财务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资本化或费用化处理。
决策者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权衡,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式,以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美国 GAAP 下的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与费用化处理
美国 GAAP 下的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与费用化处理在美国公认会计准则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简称 GAAP) 下,企业在处理研发费用时有两种常见的方法,即资本化与费用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处理方式的定义、应用范围、相关准则以及其影响等内容。
1. 资本化处理资本化是指将企业的研发费用纳入资产表中,将其分摊到多个会计期间,并按照形成的资产进行摊销。
资本化的核心目的是将研发费用看作是创造长期经济利益的投资,并通过资产化的方式将其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
资本化处理的应用范围取决于美国 GAAP 中的规定。
按照目前的规定,仅当特定的条件得到满足时,企业才能将研发费用资本化。
这些条件包括:1.1 可以明确区分的项目根据美国 GAAP,企业只能将那些具有明确区分性并且有望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研发项目资本化。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对其研发活动进行充分的规划和定位,以确保其具备资本化的条件。
1.2 资源可计量性资本化要求企业能够合理估计研发费用,并将其计量化,以便将费用分摊到多个会计期间中。
这需要企业具备相应的成本控制和会计管理能力。
1.3 未来经济利益资本化的前提是企业能够证明研发活动产生的资产将带来明确的未来经济利益。
这通常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评估,以支持资本化决策的合理性。
2. 费用化处理费用化是指将企业的研发费用立即列入当期的费用中,不将其纳入资产表中。
这种处理方式反映了研发活动是企业当前期间的开支,与其产生的利润相抵消。
费用化处理适用于未能满足资本化条件的研发项目,或企业选择将其纳入当期费用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3. 影响与准则选择资本化或费用化处理方式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指标产生重要影响。
将研发费用资本化会增加企业的资产和利润指标,同时也会增加以资产为基础的财务比率。
而费用化则会减少企业的利润和资产,可能导致财务指标的下降。
美国 GAAP 中对于企业如何处理研发费用做出了一些明确的规定,以确保企业以一致和可比的方式报告研发活动。
企业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应用研究
企业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更新换代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不断加大对研发创新的投入,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而企业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是指将企业在进行研究和开发活动中发生的成本资本化,形成长期资产,适用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或销售,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
而费用化则是将研发支出列为当期费用,影响当期利润,会降低企业的盈利水平和财务绩效。
如何正确应用资本化与费用化成为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企业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应用,分析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提高企业的研发效率和竞争力。
1.2 研究意义企业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是企业财务领域的重要课题,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业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应用实践,分析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财务管理策略。
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研发支出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竞争力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企业如何合理分配资金,在保证研发活动持续进行的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企业在进行研发活动时如何选择资本化和费用化的方法,从而优化研发支出的管理和资金运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企业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探讨两种方法在会计处理上的差异和优劣势。
2. 调查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决定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了解各种企业在此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管理机制。
3. 探讨资本化与费用化的不同应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揭示两者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和价值。
4. 提出针对企业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的管理建议,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研发资金,提升研发效率和竞争力。
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与费用化相关问题思考
《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与费用化相关问题思考》摘要:在项目开发阶段,研发成果收益可预测性提升,将研发费用转化为企业无形资产条件更加成熟,从而选择资本化会计处理方式,通过对研发项目的实施评估、研发人员考核目标、财务人员参与调研的方式充分了解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研发费用特点,明确费用核算和信息披露的具体方法,规范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边界,高新技术企业相关人员在处理研发费用时易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为加强企业人员处理研发费用行为的规范性,企业应加强第三方的联系与合作沈丽梅关键词: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费用化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不断改革,高新技术企业也随之蓬勃发展,根据相关数据,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支出在企业总支出中占有较大比例,以软件类高新技术企业为例,其研发支出约占企业总销售收入的百分之50左右,研发支出比率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对研发费用进行有效的会计处理将有利于企业进行科学决策,从而促進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全部费用化处理方式全部费用化的处理方式较为单一,可操作性强,便于企业财务人员学习操作,且研发支出费用能够抵消当期应税所得,有利于降低企业发展成本的降低。
但全部费用化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费用、收入配比原则和真实性原则。
当期研发费用无法有效对对应企业当期收益,很容易出现未来利润虚增等问题。
同时,这种方式降低了对企业资产价值评估的准确性,研发费用的全部费用化处理使得企业的无形资产无法得到有效的体现。
(二)全部资本化会计处理方式全部资本化会计处理方法不仅严格遵循了配比及权责发生原则,其还能够充分体现企业的资产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因追求眼前利益而出现的短期行为的发生。
其缺陷在于,当面临市场波动,研发项目无法满足企业预期收益时,将研发费用全部做资本化处理很容易导致企业当期资产及利润的虚增,从而降低了财务信息报表的准确性。
同时,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企业很难保证预期收益的实现,资本化处理方式则会导致企业利润的透支。
会计操作技能教案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决策
会计操作技能教案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决策会计操作技能教案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决策一、概述在会计操作中,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决策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准确判断资本化和费用化的边界,合理决策,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经营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资本化和费用化的概念、判断标准以及适用场景,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二、资本化资本化是指将企业支出的某些费用列入资产账户,在一定时期内进行摊销。
一般而言,资本化的项目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可量化:资本化的项目必须有明确的数值,即可以用具体的金额来表述。
2. 长期收益:资本化的项目通常是企业获得长期收益的投资,例如设备购置、建筑物修建等。
3. 可分配费用:资本化的项目必须能够被合理分配于不同的时期,以反映其使用寿命和价值。
资本化的好处在于可以将支出分摊到多个会计期间中,减少单期的成本,同时更好地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
常见的资本化项目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开发成本等。
三、费用化费用化是指将企业支出的费用当做当期的成本予以核算并结转。
以下情况下,支出应当予以费用化处理:1. 短期收益:费用化的项目通常是企业获得短期收益的支出,例如日常办公费用、雇员工资等。
2. 无法分配费用:费用化的项目往往是无法合理分配于不同时期的,只能作为当期成本进行核算和结转。
费用化的优势在于能够准确反映企业当期的经营状况和成本,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于一些短期性的支出,费用化处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四、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判断标准在实际操作中,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判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判断标准:1. 金额标准:如果支出金额较大,且不是短期内消耗完毕的,则通常可以考虑进行资本化处理。
2. 获取期限:如果支出形成的权益在长期内持续存在,且能够为企业带来长期收益,则通常适合进行资本化处理。
3. 私人用途:如果支出主要用于满足个人需求,与企业正常运营无关,则通常应该费用化处理。
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会计处理
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会计处理研发支出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投资,是为了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等目的而进行的资金支出。
企业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式有两种,分别是资本化和费用化,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会计处理方式的概念、优劣势和适用情况。
一、资本化会计处理方式资本化是将企业的研发支出作为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以便后续的摊销。
资本化会计处理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逐年摊销研发支出,降低当期成本,增加净利润,提升企业的财务状况。
此外,将研发支出作为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也会提高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增加企业财务稳定性。
然而,资本化会计处理方式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首先,资本化会计处理方式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研发支出必须能够将来带来经济利益,且能够计量,如有必要还需要进行专利申请等,否则无法资本化。
其次,资本化会计处理方式需要承担较高的摊销成本,对当期企业的经营压力较大。
资本化会计处理方式适用于研发支出周期长、研发成本高、对企业未来经济利益具有较大价值的情况。
例如,高科技企业、生物制药企业等需要进行长周期的研发,才能研制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此时采用资本化会计处理方式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价值。
二、费用化会计处理方式费用化是将企业的研发支出立即计入当期成本,在利润表中直接列支,不会涉及到资产负债表的变化。
相比资本化会计处理方式,费用化的优势在于,能够及时反映当期成本,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加实时的数据支持。
但是,费用化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首先,费用化会计处理方式会增加当期的成本,导致净利润下降,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其次,研发支出一旦费用化,就无法再次计入资产负债表,对后续企业发展造成一定的限制。
费用化会计处理方式适用于研发周期短、研发成本低、对企业未来经济利益具有较小价值的情况。
例如,一些新兴企业、初创企业因研发支出资源有限,更多关注当期利润,此时采用费用化会计处理方式更为合适。
三、结论无论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会计处理方式,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劣势。
关于会计的“元问题”-资本化与费用化
关于会计的“元问题”-资本化与费用化会计学的内容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不少。
但是,追溯溯源,笔者认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即元问题)只有一个,就是资本化与费用化。
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能更深刻理解具体的会计知识。
一、什么是资本化、费用化?会计,是描述企业资金运动的语言;资金在运动过程中,形态会发生变化。
若资金支出,取得对未来有用的东西,资金就变成资产,称为资本化,比如花钱买房子。
若资金支出,无法取得对未来有用的资产,钱花了就没有了,则资金就变成了费用,称为费用化,比如花钱吃顿饭。
资金运动又如同能量运动,遵循守恒定律。
即:资金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灭,只会从一种形态转移到另,或者从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即费用化,从资产到费用)。
二、为什么说资本化与费用化是会计的元问题?因为,会计学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由这一问题引申而来,并从不同的角度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所有资产的账务处理,都可以分为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计量三个环节。
初始计量,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资产的成本,即哪些支出能够计入资产的成本(资本化),哪些支出只能计入当期的损益(费用化)。
后续计量,所谓的折旧、减值,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是否从资产变成费用,以及变成费用的具体金额。
处置计量,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在转化为费用的过程中是否有增值或者减值(即确定资产处置的损益)。
又如,借款费用,本质上就是解决利息支出的资本化和费用化,即利息支出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资本化,以及如何计算不同借款利息支出的资本化金额。
又如,内部研发无形资产的账务处理,也是为了解决哪些研发支出才能资本化的问题。
又如,分期付款购买资产要以现值作为成本,其实也是解决资本化金额的问题。
又如,交易费用的处理,也是为了区分哪些交易费用能够资本化,哪些只能费用化。
类似举例,实在太多,如果有心,可以多发掘。
这一常识非常重要,很有意义,能让我们摆脱死记硬背,从更高层次去学习会计、认识会计。
资本化与费用化的会计处理
资本化与费用化的会计处理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会计处理方式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和适应。
在会计领域,资本化和费用化是两种常见的会计处理方式。
本文将就资本化与费用化的会计处理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一、资本化的会计处理资本化是指将企业的支出转化为资产,通过分摊和摊销的方式在一定时期内逐渐计入企业资产负债表,以期产生长期收益。
资本化的对象通常为购置的长期资产、研发费用等。
在资本化的会计处理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和规定:1. 成本可核实性原则:企业所发生的支出必须能够明确核实,并能够与特定资产或项目的增值产生直接关联。
2. 预期经济利益原则:资本化的支出必须能够预期带来企业未来的经济利益,而不是短期的消耗或支出。
3. 可靠性原则:资本化的支出必须有足够的证据和依据,使其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和摊销是可信和可靠的。
在资本化的会计处理中,通常会将支出分摊和摊销至资产或项目相关的使用期间。
例如,企业购置一批机器设备,可将其购置成本分摊至机器设备的预计使用寿命内。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一段时间内逐渐转化这些支出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
二、费用化的会计处理费用化是指将企业的支出直接计入当期的费用,不将其转化为资产,该支出会直接减少企业的净利润。
费用化的对象通常为员工工资、材料采购费用等。
在费用化的会计处理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和规定: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所发生的支出如具备当期消耗的特征,且无法产生未来经济利益时,应当直接计入当期的费用。
2. 稳健性原则:费用化的支出必须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效益,且不应过度披露或掩盖。
费用化的会计处理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本和费用支出情况,同时避免资本化处理可能带来的未来摊销和折旧成本。
三、资本化与费用化的选择在具体的会计处理中,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会计准则进行权衡和选择。
一般情况下,以下几个因素需要被考虑:1. 支出的金额:如果支出金额较大,或支出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并且可以预期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通常会选择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式。
会计操作技能之资本化与费用化的会计处理
会计操作技能之资本化与费用化的会计处理在会计操作中,资本化与费用化是一种重要的会计处理方式。
资本化是将企业所发生的具备长期经济效益的支出列入固定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账户,而费用化则是将企业所发生的不具备长期经济效益的支出列入费用账户。
一、资本化的会计处理资本化是指将企业所发生的可以提供长期经济效益的支出列入固定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账户的会计处理方式。
具备以下条件的支出通常可以进行资本化处理:1.具备长期经济效益:只有能够对企业未来产生持久性经济收益或者增加资产产量的支出才具备资本化的条件。
比如企业购买的固定资产、土地使用权等,这些支出可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使用或租赁,从而为企业创造持久性的经济效益。
2.超过资本化门槛:企业在进行资本化处理时,通常需要设定一个最低金额的门槛。
只有当支出超过该门槛时,才能进行资本化处理。
这是为了减少会计处理的复杂性,便于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3.明确支出归属:资本化处理要求明确支出的归属部门或项目。
只有当支出可以明确归属到特定的固定资产或长期资产项目时,才可以进行资本化处理。
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既便于企业对长期资产的管理与控制,又有助于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对于企业来说,适当的资本化处理可以将长期资产的成本分摊到多个会计期间,减少单期盈利受固定资产投资冲击的情况。
二、费用化的会计处理费用化是指将企业所发生的不具备长期经济效益的支出列入费用账户的会计处理方式。
具备以下条件的支出通常可以进行费用化处理:1.不具备长期经济效益:只有那些不具备长期经济效益的支出,如日常办公费用、管理费用、推广费用等,才适合进行费用化处理。
这些支出通常在发生后很短时间内就会消耗完毕,无法产生持久性的经济效益。
2.符合费用化原则:费用化处理需要遵循费用化原则,即支出应当按照发生时的实际金额列入费用账户。
费用的计提应当严格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企业规定来进行。
费用化的会计处理可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短期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适合用于那些不具备长期经济效益的支出。
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会计处理
研发支出是指企业为了创新产品和改进现有产品所发生的费用。
在会计处理中,研发支出可以选择资本化或费用化处理。
1.资本化处理:资本化处理是将研发支出的金额计入企业的资产账户,并按照一定的折旧和摊销规则进行分期摊销。
资本化处理的主要优势有:•增加企业的资产:资本化将研发支出计入资产账户,可以增加企业的总资产。
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实力和信用度。
•平滑利润:通过分期摊销研发支出,可以将其分摊到未来若干期间,减少单一期间的费用冲击,从而平滑利润。
这有助于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提高企业估值:将研发支出资本化后,企业的净资产和负债比例将改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估值。
2.费用化处理:费用化处理是将研发支出的金额即时计入企业的损益账户,作为当前期间的费用扣除。
费用化处理的主要优势有:•简化会计处理:费用化处理相对于资本化处理来说,会计处理步骤更简单。
只需要直接将研发支出计入费用账户即可,不需要涉及分期摊销等复杂操作。
•反映实际情况:研发支出一般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风险,无论是技术失败还是市场不接受,都可能导致企业无法获取预期的经济利益。
费用化处理可以更真实地反映研发支出所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提高税务效益:将研发支出费用化可以及时减少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基础,从而降低税务负担。
这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企业而言是一种可行的减税策略。
无论选择资本化或费用化处理,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决策,并遵循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处理。
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准确识别研发支出:企业应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明确并准确识别属于研发支出的项目和费用。
这需要进行细致的成本分类和评估。
•及时披露信息:无论选择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处理,企业都需要及时披露有关研发支出的信息,以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研发投入。
总之,选择资本化或费用化处理研发支出,需要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战略目标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应遵循会计准则的要求,准确识别和处理研发支出,以提高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和透明度。
资本化和费用化归集口径
资本化和费用化归集口径是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资本化和费用化是企业在确认资产和费用的两种方式,它们的归集口径不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产和费用核算。
首先,资本化是指将资产购置、建造、改良等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和费用,直接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中,而不是作为当期费用处理。
这种处理方式主要是为了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因为这些成本和费用是未来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例如,企业购买一台机器设备,其购买成本、安装调试费用等都会被资本化,计入该机器设备的成本中。
而费用化则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支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中。
这些支出通常是与当期收益直接相关的,如工资、租金、水电费等。
费用化的处理方式主要是为了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因为这些支出是当期已经消耗掉的资源。
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归集口径上,企业需要遵循一定的会计准则和规定。
例如,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等。
这些原则要求企业在确认资产和费用时,要按照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归集,并且要考虑到与未来收益的配比关系。
另外,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归集口径还需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
例如,对于一些长期资产的改良和更新,如果这些改良和更新能够显著提高资产的使用寿命或性能,那么这些改良和更新的成本可以被资本化。
而对于一些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如水电费、工资等,则会被费用化。
总之,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归集口径是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企业需要遵循会计准则和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合理确定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归集口径,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和费用情况。
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对会计核算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研发费用的费用化和资本化处理
企业的研发费用以是否形成无形资产为标准,划分为费用化和资本化两种方式加计扣除。
两种方式准予税前扣除的总额是一样的。
对于研发支出形成无形资产的,其摊销年限应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合同约定外,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其税收上资本化的时点应与会计处理保持一致。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7条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研究阶段支出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它们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査,主要是指为获取相关知识而进行的活动。
考虑到研究阶段的探索性及其成果的不确定性,企业无法证明其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的存在,因此,对于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应当在发生时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开发阶段支出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包括生产前或使用前的原型和模型的设计、建造和测试、小试、中试和试生产设施等。
考虑到进入开发阶段的研发项目往往形成成果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如果企业能够证明开发支出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相关确认条件,则可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
具体来讲,对于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了下列条件的才能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否则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下转第13页)2019年第2期111的仪器、设备、无形资产的费用分配说明(包括工作使用情况记录);(5)集中研发项目研发费用决算表、集中研发项目费用分摊明细情况表和实际分享收益比例等资料;⑹“研发支出”辅助账;(7)企业如果已取得地市级(含)以上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鉴定意见,应作为资料留存备查;(8)省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资料。
资本化与费用化的会计处理
资本化与费用化的会计处理资本化与费用化是会计中常用的两种处理方式,用于确定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上的数额。
它们在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的指导下进行,对于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概念、原则和适用范围,并分析其在会计处理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一、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式资本化是指将一项支出或成本纳入企业的资产,形成长期资产,通过摊销或折旧方式逐年转化为费用。
通常,资本化适用于具有长期效益或预期未来收益的支出,如房地产、机械设备等。
资本化的原则在于将支出划分为资产,反映了企业资源的增加和价值的保存。
根据会计准则,资本化的条件包括:①该项支出或成本是确实发生且确实归属于企业;②能够获得未来经济利益或服务流入;③该项支出或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和评估。
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式通常包括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摊销,具体操作根据企业的情况而有所差异。
通过资本化,企业能够在未来分摊支出,并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性。
然而,资本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资本化将支出从费用转化为资产,可能会导致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数字增加,从而误导用户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判断。
其次,资本化要求对资产进行摊销或折旧,这可能会导致企业损益表上的费用增加,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此外,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式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进行摊销,可能无法及时反映支出的真实情况。
二、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方式费用化是指将一项支出或成本直接计入企业的损益表,形成费用,一次性反映在当期的经营成本中。
费用化适用于与日常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支出,如人工成本、销售费用等。
费用化的原则在于及时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保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方式通常包括费用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即根据支出的实际发生情况直接计入损益表中。
通过费用化,企业能够及时反映支出对当期经营成本的影响,准确揭示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盈利情况。
然而,费用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大量的费用化可能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发展。
研发费用应当如何进行费用化和资本化处理?
研发费用应当如何进行费用化和资本化处理?一、研发费用的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处理方式企业为了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所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科技型中小企业按75%加计扣除、175%摊销)。
企业的研发费用以是否形成无形资产为标准,划分为费用化和资本化两种方式加计扣除。
两种方式准予税前扣除的总额是一样的。
企业需要注意的是,研发费用的核算无论是计入当期损益还是形成无形资产,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都应属于财税〔2015〕119号文件及97号公告、40号公告规定的范围,同时应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财税部门税前扣除的相关规定,即不得税前扣除的项目也不得加计扣除。
对于研发支出形成无形资产的,其摊销年限应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合同约定外,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二、研发费用的费用化或资本化处理规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其税收上资本化的时点应与会计处理保持一致。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7条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1.研究阶段支出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它们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主要是指为获取相关知识而进行的活动。
考虑到研究阶段的探索性及其成果的不确定性,企业无法证明其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的存在,因此,对于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应当在发生时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2.开发阶段支出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包括生产前或使用前的原型和模型的设计、建造和测试、小试、中试和试生产设施等。
考虑到进入开发阶段的研发项目往往形成成果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如果企业能够证明开发支出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相关确认条件,则可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
会计操作技能教案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判断与处理
会计操作技能教案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判断与处理会计操作技能教案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判断与处理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理解资本化与费用化的概念;2.掌握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判断原则;3.了解不同业务情况下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资本化与费用化的概念1.1 资本化的定义与特点在会计中,资本化是指将企业支出的特定成本归入资产账户,而不是立即作为费用计入损益表。
资本化能够体现企业长期投资价值和资产增值的过程,有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净资产和净值。
1.2 费用化的定义与特点费用化是指将企业支出的特定成本立即计入损益表,不纳入资产账户。
费用化能够反映企业短期经营成果和费用负担情况,直接影响损益表的净利润。
二、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判断原则2.1 可概估性原则根据会计准则,只有满足可概估性的成本才能被资本化。
这意味着成本的发生必须能够估计,并且有合理的依据支持。
如果成本无法概估,应将其费用化。
2.2 目的和用途原则如果支出是为了获取长期的经济利益,并能够对企业产生增值作用,则应该将其资本化。
如果支出是为了满足短期的运营需求或者无法对企业产生增值作用,则应该将其费用化。
2.3 定期检查原则企业应定期审核和评估已资本化或费用化的支出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如果发现部分支出应该做出调整,应及时进行资本化或费用化的处理,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处理方法3.1 资本化处理方法最常见的资本化处理是将支出计入相应的固定资产账户,同时计提折旧费用。
根据资产的特点,不同的支出还可以分别计入无形资产账户、长期待摊费用账户等。
3.2 费用化处理方法费用化处理可以直接计入损益表的相应费用科目,减少相应的利润金额。
常见的费用化处理包括销售费用、办公费用、管理费用等。
四、案例分析与练习通过分析真实的业务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原则和处理方法进行案例分析,并做出合理的会计处理。
解决资本化和费用化问题
账务处理:
借:在建工程 49 700 财务费用 17 800 贷:长期借款 67 500
26
【案例分析4】
A公司采用出包方式于2001年11月1日开始建造 一厂房,2002年其支出数的年初余额及上半年
各月发生额如下:(单位:万元)
资产支出时间
年初余额 1.1 2.1 3.1 4.1 5.1 6.1 合计
(2)利息资本化金额限额 ≤ 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和折 / 溢价 的摊销额之和。
▲原因是资产支出发生不够均衡—导致计算结果可能 >实际发生数
17
**辅助费用资本化金额
—金额相对较小,一般一次性发生。
(1)不与资产支出挂钩 (2)资本化金额
——达到预定使用状态之前发生实际数(专门借款) (3)费用化金额
(3)其他借款费用——均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
用)。
3
(
予以资本化范围
二
)
确
资本化期间的确定
认
原
则
具体确认原则
——解决资本化与费用化问题
4
—— ——
——
借
资
款 限 定
1 、 予
产 限 定
有以
仅 限 于 专 门 借
两资
个本
限 定
化 范
围
仅 限 固 定 资 产
款
的
购
建
5
2、资本化期间的确定
*开始资本化
(2)2002年1月1日发行5年期公司债券,面值2 000万元,发行价格1 800万元,折价200万元,票面利率6%。承销人按债券面值的2%收取手续 费,直接从发行收入中扣除。
厂房实体建造于2002年6月30日完成并投入使用,该公司2002年上半年 没有其他借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停止
①分别完工且可单独使用—已完工部分 ②分别完工但整体完工后才可使用—整体完工时
3、具体确认原则
确认项目 资本化条 件 ①利息、②折/溢价摊销、④ ③辅助费用 汇兑差额 资本化期间(开—停) /专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 门借款①②不须与所购建固定 态之前发生的 资产等上的支出挂钩(④则不 必) 否则费用化 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 之后发生的 /金额 较小的 / 其他借 款的
费用化条 件
资溢( 1 本价包、 化摊括利 计销折息 算)、
步骤: 第一,计算每期的利息及折、溢价的摊销额 第二,确定该期应予资本化金额—关键 第三,剩余部分—计入当期损益,即财务 费用
2 、 辅 助 费 用
(三)计量(或计算)
关键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
3 、 汇 兑 差 额
**利息(包括 折、溢价摊销) 资本化计算
(必须同时符合
三个条件)
① 已资 经产 发支 生出
支付现金 (如支付工程进度款) 转移非现金资产 (如使用自制水泥)
③已开工
②借款费用
已经发生
承担带息债务(如带息票据; 若不带息——则不予资本化)
没有占用借款资金 不得资本化(即不得作资产支出)
对专门借款或一 般借款可以计息等
为使资产达到预定使用或销售状态所 必要的购建或生产活动已经开始 (即资产主体建造工作已经开始 / 已开工)
(四)会计处理
(1)一般会计分录 借:长期待摊费用(筹建期间——待开始经营的当 月一次计入当期损益) 在建工程(资本化) 财务费用(总金额-资本化金额 = 费用化金额) 贷:银行存款 / 长期借款 / 应付债券 (2)案例分析
【案例2】
20 × 6年1月1日,甲企业开始建造一生产车间,预计于20 × 8 年12月31日建造完工。专门借款有一项:20 × 6年1月1日,借入3 年期借款200万元,年利率为9%。一般借款一项: 20 × 6年2月1日, 借入2年期借款124万元,年利率为6%。 20 × 6年1月1日至3月31日,甲企业共发生以下资产支出: 1月1日,支付购买工程物资价款和增值税进项税合计为120万元。 2月10日,支付建造该生产车间的职工工资为21万元。 3月1日,将企业生产的产品用于建造该生产车间,该产品的成本 为120万元,其中,材料成本为1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7万元, 计税价格为200万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为生产这些产品所 耗用的材料价款及增值税进项税均已经支付。 3月31日,为本月用于该生产车间建造的产品,缴纳增值税17万 元。 为简化核算,甲企业按月计算利息,并假设每月均为30天。
(1)不要求与资产支出挂钩 (2)资本化金额—每期外币专门借款本 息汇兑差额实际发生数 (3)其他—均费用化
【案例1】
甲上市公司股东大会于2003年1月14日做出决议,决定建造厂房。 为此,甲公司于2月5日向银行专门借款1000万元,年利率为8%, 款项于当日划入公司银行存款账户。 3月2日,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一块建房用土地使用权,价款500万元, 要求在3月底之前交付。 3月10日,厂房正式动工兴建。 3月11日,甲公司购入建造厂房用水泥和钢材一批,价款200万元,当 日用银行存款支付。 3月30日,支付购买土地使用权款,并计提当月专门借款利息。甲公司 在3月份没有发生其他厂房购建有关的支出,则甲公司专门借款利息应开 始资本化的时间为( )。 A、3月2日 B、3月10日 C、3月11日 D、3月30日 解析:借款利息是否资本化,以“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为依据,资本化 条件是指同时满足:(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 (3)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本题至 3月11日,甲公司才同时满足上述3个资本化条件。
(3)计算资本化金额。 1月份应予资本化金额=200 × 0.75%=1.5(万) 1月份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200 × 9% × 30/360 =1.5(万) 由于1月份应予资本化的金额小于等于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所以, 其资本化的金额为1.5万元。 2月份应予资本化金额=200 × 0.75%=1.5(万) 2月份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 =200 × 9% × 30/360 + 124 × 6% × 30/360 =1.5+0.62=2.12(万) 由于2月份应予资本化的金额小于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所以,其 资本化的金额为1.5万元。 3月份应予资本化金额=200 × 0.75%+78 × 0.5% =1.5+0.39=1.89(万) 3月份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与2月份相同2.12万元。 由于3月份应予资本化的金额小于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所以,其 资本化的金额为1.89万元。
借 款 限 定 专 门 借 款 和 一 般 借 款
有 两 个 限 定
1 、 予 以 资 本 化 范 围
资 产 限 定 固 定 资 产 、 存 货 等
——
——
——
2、资本化期间的确定
*开始资本化 **暂 停 ***停止
同时符合三个条件 (见后面内容)
非正常停工≥3个月
达到预定使用状态
*允许资本 化的条件
在资本化期间内,为符合资本 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 的,应当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 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 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 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 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
在资本化期间内,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 款的,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 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 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
专 门 借 款 处 理 总 原 则
(1)正确计算每期实际发生的借款费用 (2)符合条件的—资本化,即计入资产的成本;(专 门借款或一般借款的借款费用才可以考虑资本化。 ) (3)其他借款费用—均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
( 二 ) 确 认 原 则
予以资本化范围
资本化期间的确定
具体确认原则
——解决资本化与费用化问题
1、基本概念
2、确认原则
第六部分 借款费用
3、计量 —解决资本化和费 用化问题
4、会计处理
( 一 ) 基 本 概 念
1、 借款费用
2、专门借款
3、处理总原则
借 款 费 用
——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 销和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 注意—不涉及 (1)与融资租赁有关的融资费用 (2)房地产商品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借款费用 —指为购建固定或者生产符合资本条件的资产而专门 借入的款项。 注意: (1)应有明确的用途 (2)并具有标明该用途的借款合同
1、 非正常中断
**暂停
如质量纠纷 / 用料 短缺 / 资金紧张 / 施工发 生安全纠纷 / 劳动纠纷等 等(但气候因素导致停工 的—属正常情况)
2、中断时间较长
≥3个月
①符合资本化的资产的实体建造(包括安 装)—已全部 / 实质上已完全完工 ②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的资产与设 计 / 合同要求—相符 / 基本相符(极个别不 符的 —不影响) ③继续发生的资产支出很少或几乎不再发生 ④需要试生产 / 试运行—正常生产出合格品 / 正常运转或营业时 停 止 条 件 停 止 时 点
答:(1)计算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 1月份累计支出120万<专门借款200万 2月份累计支出=120+21=141(万)<专门借款200万 3月份累计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 =(120+21+120+17+17)–200=95(万) 3月份累计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 =[(120+21+120–200) +17 ] ×30/30 +17 × 0/30 =78(万) (2)计算资本化率: 1月份资本化率=专门借款的利率= 9% × 30/360 =0.75% 2月份资本化率=专门借款的利率=0.75% 3月份资本化率=所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利率 =6% × 30/360 =0.5%
**辅助费用资本化金额
(1)不与资产支出挂钩 (2)资本化金额 —达到预定使用状态之前发生实际数 (专门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 (3)费用化金额 —金额较小的(据重要性原则) —达到预定使用状态之后发生的实际数 (专门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 —因一般借款或其他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
**汇兑差额资本化金额
计算公式(见P235)
占用一般借款每期 利息的资本化金额
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 ×资本化率
=
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 加权平均数
注意点
(1)每期允许企业资本化的占用的一般借款利 息和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金额,应以当期实 际发生的利息和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额为限 。 (2)如果借款存在折价或者溢价的,应当按照 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将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 者溢价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 (3)在资本化期间内,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资 本化金额,不应当超过当期相关借款实际发 生的利息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