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第三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学习的基础。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自主学习的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应该选择一个安静、整洁的地方进行学习,远离干扰因素,例如电视、游戏等。

学习的环境要保持通风良好,光线充足,这样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

其次,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每天、每周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各科目的学习时间。

同时,学习计划要有一定的弹性,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适当调整。

第三,要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不怕困难,勇于面对挑战。

其次,要有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再次,要有良好的注意力和集中力,专心致志地学习,不被外界干扰所影响。

最后,要养成及时复习和总结的习惯,巩固学过的知识,加深理解。

第四,要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的手段和途径。

学生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例如,学习语文可以多读多写,学习数学可以多做习题,学习英语可以多听多说。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等途径,积极寻找学习资料,丰富学习资源。

最后,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习不仅是为了考试和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提升自我。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意义,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学生要学会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

总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学生必须要做的事情。

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正确的学习态度,我们可以提高学习效果,成为一个成功的学生。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主备人:鲜感?8.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鼓励学生提问呢?9.孙中山在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表现出他的什么精神?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课文是怎样来写的?10.小结: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

读两遍。

6.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认为这些词语有新鲜感。

7.学生读一读句8.学生面向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9.生听教师小结后发表自己对具有的认识。

10.生再读课文,交流不懂就问给他留下什么启发。

活动意图:有新鲜感的词语可以是以前没见过的词语,也可以是熟悉的词语因为新的组合,而带来的新鲜感受。

5.作业设计: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习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6.板书设计: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检查签字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13)在理解和想象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和同桌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

(12)学生通过老师的简介,大概去了解诗人,加深对本首古诗印象。

(13)在理解和想象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能在课堂上完成背诵该古诗的作业。

活动意图:学语文,用语文。

利用学生身边常见的语言环境,让学生通过辩证思考得出结论,这就是语文课堂上必要的、语文逻辑思维训练的过程。

同时让学生发现:语文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5.作业设计: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册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

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册教材是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班级为新接手班级,对学生的了解不甚清楚,从学生二年级期末考试的成绩及试卷情况来看,基础层面掌握比较扎实。

从报名的情况来看,不少学生不愿意在人前说话,因此学生的朗读能力还有待提升。

三年级为钢笔字书写的起始阶段,要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端正书写姿态,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简析:1、内容及编排新人教版编部本于2020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

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但第五单元没有语文园地,而是在课文之后安排了习作例文和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第一单元、第四单元、第七单元和第八单元各安排了一次口语交际。

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

它们依次是:美妙的生活、金色的秋天、奇妙的童话、猜测与推想、发现身边的美、壮丽的祖国山河、大自然的礼物、美好的品质。

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2、教材特点(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每一组教材均以“导语”的形式点明专题,识字课、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展示台等内容都围绕着本组的专题安排。

(2)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识字课的内容围绕本组的专题,而且形式多样。

(3)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感,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与九年义务教育同册教材相比,大幅度地更新了课文,更新率达50%。

课文体裁多样。

童话、诗歌、散文、故事、科普文章以及日记等应有尽有,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使学生了解正确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方法,训练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通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使学生知道正确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方法,逐步养成乐于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3、教会学生认字,懂得使用保养毛笔。

教学重点:了解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好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兴趣。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认真写钢笔字(一)观察插图,教给学生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1、第一页左上角(1)这位同学用的是什么笔?是怎样握的?(2)小结(3)学生模仿执笔方法。

2、右下角背景图(1)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使用的是什么笔?他们的姿势怎样?(2)教师提示正确的写字姿势,出示写字歌。

学写字,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直,纸放平,一尺一拳要记清,手离笔尖一寸远,写字认真心要静。

(3)学生朗读:写字歌(4)学生练习写钢笔字。

3、小结(二)引导动手,教会学生使用和爱护钢笔。

1、出示各种钢笔,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

2、小组交换看钢笔。

3、指导看图,教师介绍,教师动手操作,注意卫生。

(三)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写好钢笔字的兴趣。

1、引导观察第二页上的插图,问:从插图中,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模仿练字。

3、作品欣赏4、小结二、认真写毛笔字(一)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二)指导看图,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

1、回忆《写字歌》(1)指名读(2)齐读2、指导写毛笔字的姿势与写铅笔字,钢笔字的姿势一样。

(1)提醒学生坐姿正确。

(2)示范毛笔的执笔姿势。

(3)学生模仿执笔强调:五指执笔后,应做到:指实,掌虚,笔直3、学生反复练习(三)指导学生爱护使用毛笔。

1、观察第5页上面的插图,初步认识“文房四宝”,说一说你在哪里见到过书法作品,感想任何。

2、观察第5页上面的特写图,体会这些学生严肃认真的练字态度,让学生通过模仿,再次训练正确的执笔和写字姿势。

(完整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完整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美丽
(钟声、读书声、游戏声)
课时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练习册。
课后反思:
课题
2、花的学校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1、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
3、恰当使用图片和实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3、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四、单元重难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知道了作者是怀着自豪赞美之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自豪的情感呢?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 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学校的美和团结)
板书设计:
2、花的学校
落 荒 笛 舞 狂 罚 假
互 所 够 猜 扬 臂
课时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课时安排
3、学生自由朗读。
4、想把小诗读得更好,一定要先把诗中的每一个词语读准确。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不懂就要问》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不懂就要问》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背、诵、例”等13个字。

掌握“背、圈”两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4、学习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好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准确课文内容,学习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好学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授课ppt、孙中山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题目质疑1、同学们,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孙中山先生吗?(学生交流有关孙中山的资料)过渡语:今天我们来学习孙中山小时候的故事,题目叫——不懂就要问。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看了这个题目,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谁不懂?有什么不懂?要问谁?……)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地方多读几遍。

遇到难读和不理解的词语用小问号标记起来。

2、标出自然段序号,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自行查字典或者同桌交流。

3、检查学词情况:(1)Ppt出示会认字,学生摘苹果的方式读。

全班齐读。

小组赛读。

重点指导:背、圈是多音字,背第一声可组词背包,第四声组词背书。

圈读“juàn”时组词羊圈,读“quān”时组词圆圈。

注意“例”和“列”字音的区分;“诵”平舌音,后鼻音。

“练”读“liàn”,“l”不要写成“n”(2)Ppt出示会认字组词。

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男女赛读。

(1)学生汇报不理解的词语。

适当指导“私塾、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等词语的意思。

三、听读课文,理解大意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汇报。

(课文讲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向老师提出问题的故事。

)3、你觉得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勤学好问,勇敢,乐于思考)四、划出有新鲜感的句子,和同学交流1、默读课文,划出有新鲜感的句子。

2、学生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交流:Ppt适时出示: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语文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庐山云雾》原文、教案及教学设计

语文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庐山云雾》原文、教案及教学设计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 课《庐山的云雾》原文、教课方案及教课方案山的云千姿百。

那些罩在山的云,就像是戴在山上的白色帽;那些在半山的云,又像是系在山腰的一条条玉。

云洋溢山谷,它是茫茫的海洋;云遮山岳,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山的云瞬间万。

眼前的云,是随的一烟,眼就成了一落千丈的九天河;明显是一匹四蹄生的白,没等你完整看清楚,它又成了飘荡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云遮罩的山,真令人流忘返。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文。

2、初步分段式,要点学第2、 3 自然段的写法。

3、理解文内容,感觉山的奇异美,激学生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课程:一、初步感觉山云的奇异美。

(1)多媒体件展现山云的奇光。

(2):山的云()二、文第一自然段(1)自由,找出自己喜的句子多几遍,想一想喜的原由。

(2)沟通相机“秀”、“特别” 。

(3)指朗。

(4)小并板:多三、文第二自然段1、自由,画出中心句。

2、哪些句子是详细描绘云地千姿百的?(回答)3、想一想作者什么能把些句子写得么美?(领会比句之妙)4、指有感情朗。

5、学生画出不一样地点的云。

6、依据板画引背。

7、小结方法。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 3 自然段1、自由朗诵,想一想读懂了什么?2、沟通。

3、指引学生想象省略号处还可增补些什么。

4、出示填空引背。

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总结课文。

1、配乐朗诵或背诵课文。

2、朗读古诗《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七、写字教课( 1)认识课文后的 12 个生字及 8 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构成的部分词语,学习“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

(2)正确较流畅地朗诵课文,初步认识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 3)认识总分段构造,感情朗诵第 1 小节,背诵第 1 小节。

教课要点与难点:感情朗诵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领会遗词造句的优美,领会庐山云雾的奇异,神奇。

教课准备:录相、录音、词卡教课过程:一、揭题说你们听闻过庐山吗?它是我国的旅行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起庐山,忍不住使我想起唐朝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师背)知道它赞叹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点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去雾有什么特点呢?今日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板书:庐山的去雾(读题)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觉庐山的风景、激情[播放录相][导语]你们看,这就是庐山![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过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3、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难点是读懂课文最后一段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有关黄山天都峰的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

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
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五、课外延伸,培养能力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集体交流。

板书:3、爬天都峰
又高又陡
奋力向上互相鼓励战胜困难
相互道谢
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是一篇哲理意味较强的文章。

要体会老爷爷与“我”对话的深意,体会成功需互相鼓励,对于还未经历多少人生的三年级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的。

这是此课的一大难点,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来谈,生字的小组自学及攀登情景的再现及朗读指导。

以朗读带动起全班的气氛,以多种形式朗读,指明读、男女生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赛读,学生读得都很不错,有的地方可以说是声情并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