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
浅析电影音乐的欣赏原则——以电影《海上钢琴师》为例
2019-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影视评论浅析电影音乐的欣赏原则———以电影《海上钢琴师》为例李宛燭(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一、引言(一)电影音乐发展的背景新媒体技术发展带来的视听冲击对电影艺术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推进作用。
电影的发展历经无声影片到之后离不开人声与音乐点缀的画面,期间优秀电影音乐一直作为一部优秀影片的评定标准,可见其重要性。
电影音乐作为影片情感流露的重要载体,是电影语言艺术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伴随着制片技术的发展与电影艺术的渐趋成熟,电影已作为一个艺术形式的综合载体,其中蕴含多类艺术具象的具体表现,电影与电影音乐已然成为一个相辅相成的共融体。
电影与音乐之间彼此依靠相互作用将艺术性发挥至极、将情感推至浓烈处,音乐在影片中已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电影音乐的内容及意义本文将“浅析电影音乐的欣赏原则”作为主要研讨,向外发散并论及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及其价值功能,且以《海上钢琴师》为主要范例。
探讨分析电影音乐对于电影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电影音乐配乐的方向及其欣赏原则。
笔者认为,电影的意义在于将生活的镜子打碎,然后将碎片重新拼贴成另一面镜子。
一部好的电影理论著作不是简单的影评呈现,也不是枯燥的学术名词的堆砌,最起码要超越纯粹视听感性,去思考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的调味剂,将影片所流露的真实情感用音乐的听觉感应传达给观众,达到视听效果的结合,二者犹如鱼儿之于水不可分离,是相互通融的艺术呈现。
二、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与价值功能电影作为20世纪的伟大发明之一,其丰富人们生活、发展艺术方向,是艺术形式的综合载体。
电影音乐是影片专属的创作音乐,音乐特点符合影片的中心思想,是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音乐情感载体。
电影音乐应运而生的背景是音乐与电影的结合,是视听结合的盛宴,也使画面具体形象与抽象情感的综合载体。
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无一不是由优秀导演创新力与接近完美的音乐所结合而成的,二者的内在互通魅力尤为强烈。
《2024年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简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画面与音乐》范文
《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简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画面与音乐》篇一电影《海上钢琴师》是一部充满艺术气息的经典之作,其成功之处不仅在于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更在于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
本文将从画面与音乐两个角度,深入剖析这部电影的艺术魅力。
一、画面艺术电影《海上钢琴师》的画面艺术独具匠心,通过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镜头语言,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与哲理的世界。
1. 色彩运用电影中的色彩运用恰到好处,无论是海面的蓝色、船舱的暗色调还是人物服装的色彩,都为影片营造了独特的氛围。
特别是当主角1900在船上弹奏钢琴时,画面中的色彩更加丰富,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2. 构图与光影电影的构图和光影处理也十分出色。
镜头运用各种角度和景别,将人物的情感和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光影的处理也十分到位,通过明暗对比,使得画面更加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3. 视觉特效电影中的视觉特效也为画面增色不少。
特别是在表现大海的广阔和船只的航行时,通过精美的特效处理,使得画面更加逼真,给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音乐艺术除了画面艺术外,《海上钢琴师》的音乐也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电影中的音乐既有古典钢琴曲的优雅,又有现代音乐的活力,为影片增添了无限魅力。
1. 钢琴曲的演奏电影中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钢琴大师恩尼奥·莫里康内所创作的钢琴曲。
这些曲目既有深情的独奏,又有与其他乐器的合奏,充分展现了音乐的魅力。
在1900与对手钢琴家比赛时,那激动人心的现场演奏将观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2. 音乐的情感表达电影中的音乐不仅是为了衬托画面,更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情感。
在1900离世时,那首悲伤而深情的曲调,充分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此外,在电影的其他情节中,音乐也起到了很好的情感表达作用,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情感世界。
三、画面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在《海上钢琴师》中,画面与音乐的结合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视觉语音影片分析报告
视觉语音影片分析报告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视听媒体的需求日益增加。
视觉语音影片作为一种集合了视觉、听觉以及语言等元素的多媒体娱乐形式,已成为大众娱乐的主流之一。
本文将以电影《海上钢琴师》为例,对视觉语音影片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艺术表达与传达的效果。
首先,我们来看影片的视觉表达。
《海上钢琴师》以其精美的画面和极具想象力的镜头语言,呈现了一个沉寂而神秘的大海世界。
导演通过灰蒙蒙的天空和深沉的海水,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氛围。
同时,镜头的切换和运动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例如,在一些关键情节中,如主人公在船上演奏钢琴的时候,镜头不断切换,通过特写和远景等手法展示了主人公身体的动作和情绪的变化,使观众深入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主人公内心的躁动。
其次,影片的语音表达也是其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
《海上钢琴师》中,音乐和对话以及环境声音的结合,极大地提升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音乐是该影片的灵魂,通过美妙的音乐旋律和悦耳的琴声,向观众传递了情感的共鸣。
尤其是在默片的时代,影片中语言的缺失使得音乐成为了唯一的表达方式,通过音乐,导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角色形象。
最后,影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表达也对视觉语音影片的艺术效果产生着重要影响。
《海上钢琴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音乐、友情和人性的故事,有力地触动了观众的内心。
主人公的坚持、勇敢和对音乐的痴迷,与他与他人之间的感情纠葛,都通过影片中的台词和情节得到了恰到好处的体现。
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不只是看到了一个故事,更是感受到了触动内心的情感。
总结而言,《海上琴师》作为一部视觉语音影片,通过其独特的视觉表达、精湛的音乐和动人的情节,成功地传达了感情共鸣和艺术表达。
视觉语音影片作为多媒体娱乐的一种形式,能够以独特的方式呈现给观众,给他们不同于其他娱乐形式的体验。
通过这种方式,观众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并体验到艺术带来的美感和情感共鸣综上所述,电影《海上钢琴师》通过其独特的视觉表达、精湛的音乐和动人的情节,成功地传达了感情共鸣和艺术表达。
《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
《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一、影片简介出品时间:1998年制片地区:意大利导演:吉赛贝·托纳多雷编剧:亚历山大·巴利科主演: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上映时间:1998年10月28日主要奖项:意大利电影金像奖二、影片情节1900年,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取名为“1900”。
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
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没有安全感。
从此,1900展开了在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旅客。
而麻烦也接踵而至……。
三、影片结构分析四、镜头运用《海上钢琴师》中用很多仰摄、俯摄镜头和通过推、拉镜头的淡入淡出或者叠画完成大全景与特写的镜头切换。
在画面中,拍摄角度不同,对象在视觉范围内的方位、形象就会变化,从而改变观众的心理。
一分钟拉片:《海上钢琴师》的叙述方式是闪回的,弥漫着回忆的味道。
这一段是镜头拍摄方式最为丰富,镜头数量较多的一段。
导演运用了固定镜头、推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通过平拍、仰拍、俯拍来表现。
五、轴线1 23 45 67 81、一号机,移动机位,平视,交代运动轨迹。
2、二号机,固定机位,平视,拍摄人物近景。
3、三号机,固定机位,平视,拍摄背部全景。
4、四号机,固定机位,平视,拍摄人与钢琴冲破玻璃围墙中景。
5、五号机,固定机位,平视,右后侧拍摄钢琴冲破玻璃围墙全景。
6、六号机,固定机位,仰视,左前侧拍摄钢琴冲破玻璃围墙全景。
7、七号机,固定机位,俯视,侧上方拍摄钢琴冲破玻璃围墙全景。
浅论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以影片《海上钢琴师为例》
浅论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以影片《海上钢琴师为例》摘要:电影是一种综合、全方位的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声画结合以及蒙太奇等表现手段将一部完整的电影呈现给观众,影片中合适的视听艺术对电影叙事起着积极的作用,音乐作为组成电影重要的元素之一,值得我们探讨与研究。
本文以电影《海上钢琴师》为例,来论述音乐在电影中的功能与作用。
关键词:电影;音乐;电影音乐;《海上钢琴师》引言电影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包含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和听觉艺术。
①其中电影视听艺术的结合深受观众喜爱,能引领观众更好的欣赏电影,而电影音乐作为“第七艺术”[1]的一种重要元素,起到了深化主题、渲染故事情节、加强人物表现力、增添剧情戏剧效果等作用,本文以《海上钢琴师》为例从电影的声画结合、深化主题、刻画人物、渲染气氛、塑造电影风格等方面来分析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功能与作用。
一、电影叙事中的视听艺术电影是产生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门独立的艺术,电影艺术是一种时空视听系统。
作为新型的艺术,它不是简简单单的将艺术机械叠加,而是带有创造力融合艺术,表达出内涵,电影思维是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独特的形象思维,视听艺术构成电影的表象,所以被称为“电影语言”[2]。
电影艺术是综合的艺术,融合了音乐、美术、戏曲、文学等艺术。
②普多夫金说“节奏是一种从情绪方面来感动观众的手段。
”[3]早期电影其实没有音乐配乐这个说法,而是在电影放映的同时邀请乐队现场伴奏,人们久而久之发现这种音乐并不能与想要表达的主题契合,因此就把观众们熟悉的古典音乐来融合到电影中,并且按照电影所表达的情绪来选择适合的古典音乐,例如贝多芬《命运》奏鸣曲来表现对世俗的抗争,不屈服于现实。
而莫扎特田园小曲则表现安逸奢华没有纷争的理想生活等等,音乐在这里体现了巨大的艺术表现力。
随着科学技术和人们不断的探索和发掘,在后来电影音乐与电影画面的更加完美结合,从而形成独特的视听艺术,使电影叙事方式日益完善。
二、结合影片说明音乐对电影的作用所谓影视音乐,是“专为影片(电视片)创作、编配的音乐。
《2024年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简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画面与音乐》范文
《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简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画面与音乐》篇一电影《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以音乐与大海为背景的经典之作,由才华横溢的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
影片通过细腻的画面与音乐,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完美结合,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将从电影的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两个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简析。
一、视觉艺术电影的视觉艺术主要体现在画面的构图、色彩运用以及镜头语言等方面。
在《海上钢琴师》中,导演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远景镜头以及航拍等手法,将大海的壮阔与钢琴家的内心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1. 画面构图电影中的画面构图极具艺术性。
导演通过精心的构图,将大海、轮船、人物等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例如,在钢琴家演奏时,镜头会捕捉到他手指在琴键上跳跃的画面,同时也会展现出大海的波涛汹涌,两者相互呼应,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 色彩运用电影中的色彩运用也是一大亮点。
导演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表现了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例如,在悲伤的场景中,画面常常呈现出灰暗的色调;而在欢乐的场景中,色彩则更加鲜艳明亮。
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变化。
3. 镜头语言电影中的镜头语言也是导演表达情感和主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运用推拉、旋转、跟拍等镜头手法,导演将观众带入了角色的内心世界,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变化。
二、听觉艺术电影的听觉艺术主要体现在音乐、音效以及配音等方面。
在《海上钢琴师》中,音乐成为了影片的灵魂,与画面相互映衬,共同营造了影片的氛围和情感。
1. 音乐电影中的音乐由著名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恩创作,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堪称完美。
音乐在影片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表现角色情感以及营造氛围等作用。
例如,在钢琴家演奏时,音乐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角色的内心情感,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2. 音效除了音乐之外,电影中的音效也是听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简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画面与音乐
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简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画面与音乐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简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画面与音乐引言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通过影像、声音、故事等元素的有机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体验。
在这个多元媒介的时代,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结合已成为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以电影《海上钢琴师》为例,通过对其画面与音乐的简析,探讨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在电影中的完美结合。
第一章《海上钢琴师》的画面艺术A. 色彩运用电影《海上钢琴师》以海洋为背景,在色彩运用上充分表现了海洋的辽阔与澎湃。
电影中海洋的呈现常常是明亮的蓝色与诡秘的黑暗相互交替,给人的感觉既是神秘又是力量驱动。
同时,电影还通过色彩的变化传递人物情感,如明亮的色彩代表快乐与希望,而暗淡的色彩则代表困难与挣扎。
B. 画面构图电影的画面构图精心设计,尽显其艺术性。
例如,电影中大量运用了广角镜头,使画面呈现出广阔的视野。
在表达孤独感和无边无际之感时,导演也采用了宽铺方式,将人物置于画面中央,加强了视觉上的冲击。
而电影中的对角线构图则给人以神秘与紧张的氛围,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
C. 剪辑与镜头语言电影的剪辑与镜头语言也对画面的艺术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剪辑的快慢与镜头的切换可以通过节奏的变换来增强紧张感或放松感。
通过运用交锋镜头与跟随镜头等手法,导演能够更好地传递情感与故事。
第二章《海上钢琴师》的音乐艺术A. 音乐的作用在电影中,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它能够通过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表达情感,增强场景的气氛,甚至成为人物心理的代言人。
在《海上钢琴师》中,音乐起到了串联情节、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作用。
B. 音乐的选择电影《海上钢琴师》通过运用各种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和原声音乐等,展现了不同情绪与场景。
古典音乐代表了理性与高雅,流行音乐则代表了爱情与生活的欢乐,而原声音乐则更贴合电影情节,能够更好地传达人物的心情。
论影像节奏诸要素的组合运用--以电影《海上钢琴师》斗琴段落为例
论影像节奏诸要素的组合运用——以电影《海上钢琴师》斗琴段落为例苏雁楠(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摘 要:影像节奏是影片主创根据剧本中的戏剧冲突和人物情感状态,综合运用多种视听语言手段,使影片画面产生有序的跳动,并被观众感知的艺术表现形式。
影响影像节奏的要素诸多,情节发展、镜头长度、影片色调、镜头角度与景别、剪辑手法等都能表现电影的节奏感,而一部经典电影的节奏感一定是恰到好处的。
笔者以经典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斗琴段落为例,深入分析影片的情节设计和各种视听语言的表现形式,来探讨影片的节奏处理。
关键词:节奏;内部节奏;外部节奏;《海上钢琴师》1 绪论1.1 研究意义《海上钢琴师》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共同构成了整部影片,所以影片节奏在不同阶段是不同的,它时慢时快,就像一个起伏的山峰。
不只是整部电影,有时就连一些影片段落也是如此。
编剧、摄影、剪辑、表演等共同构成了影像节奏,它们联结在一起形成扣人心弦的影片旋律。
对于影视创作者来说,把这些多元化表现和融合在电影中是至关重要的。
研究影像节奏有助于让影片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达到和谐统一,能更好体现作品的生命力,让影像更富有艺术魅力。
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研究法笔者在中国知网、中文期刊数据库等网站检索了十多篇关于电影节奏的相关文献。
经过对多篇文献的学习和研析,笔者确定了自己的论文主题和框架。
1.2.2 逻辑分析法通过反复观看《海上钢琴师》的斗琴段落和对多篇相关文献的阅读,笔者获得了许多信息和资料,并对这些信息进行逻辑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本次研究的结论。
2 影像节奏概述2.1 影像节奏概念经过一系列电影学家的研究总结,影像节奏被定义为:导演根据作品中戏剧冲突和人物的情感状态,运用电影的各种表现手段,产生一种心理波动,因而被观众而感知的一种艺术形式。
影像节奏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外部节奏和内部节奏。
2.2 外部节奏外部节奏是电影本身的节奏,是可以用视觉、听觉直接感受的,所以后期剪辑、画面颜色变化、镜头角度与景别、音乐选择等都是影片的外在节奏,它们都能够影响影片的整体节奏。
《2024年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简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画面与音乐》范文
《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简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画面与音乐》篇一电影《海上钢琴师》是一部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的经典之作,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邃的内涵吸引了无数观众。
在这部电影中,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本文将从电影的视觉画面与音乐两个方面进行简析,探讨其如何共同构建了这部经典之作。
一、视觉艺术:画面之美电影《海上钢琴师》的视觉画面以其独特的构图、色彩运用和镜头语言,展现了美丽的海景、繁复的船舱和复杂的人物关系。
电影以一种诗意的方式描绘了大海,无论是晨曦初露的宁静海面,还是波涛汹涌的狂风巨浪,都通过细腻的画面表现得以呈现。
在画面构图上,电影运用了大量的对称、对比和层次感等手法,使得画面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例如,在船舱内部的场景中,通过不同颜色和光影的对比,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氛围。
此外,镜头语言的运用也十分巧妙,如长镜头、特写镜头等,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发展。
二、听觉艺术:音乐之魂电影《海上钢琴师》的音乐是整部作品的灵魂,它以钢琴为主线,贯穿了整部电影。
电影中的音乐既有动人的旋律,又有深刻的内涵,为观众带来了极大的听觉享受。
电影中的音乐与画面紧密结合,相互呼应。
在关键的情感节点上,音乐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主角1900与女主角的爱情场景中,悠扬的钢琴旋律与浪漫的画面相得益彰,使得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此外,电影中的配乐也十分出色,能够准确地反映出电影的氛围和情感基调。
三、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视觉画面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使得整部作品更加生动、真实。
画面与音乐的相互呼应,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感和主题。
例如,在电影的高潮部分,狂风巨浪中的船只摇摇欲坠,此时激昂的钢琴旋律与紧张的画面相互呼应,使得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恐惧和挣扎。
此外,电影中还运用了大量的音效和配乐来营造氛围和情感基调。
海上钢琴师 影评
海上钢琴师影评电影评论:《海上钢琴师》《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通过精美的画面、动人的音乐和深刻的情感,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感人至深的视听盛宴。
首先,这部电影的画面美得令人惊叹。
导演贝托鲁奇尼将故事背景设置在二战期间的海洋上,通过精心的摄影和视觉效果,将大海的壮丽和神秘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波涛汹涌的海浪,还是星空下的船只,每一帧都充满了诗意和艺术美。
这些画面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孤独和追求自由的内心世界。
其次,电影中的音乐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
由伊索·莫里科内创作的原声音乐,将琴键上的音符与海浪声完美结合,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奇妙的听觉体验。
无论是忧伤的旋律还是激情四溢的演奏,每一首曲子都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跟随主人公的琴声一起流浪在海上的无尽宇宙。
最重要的是,电影通过主人公阿德里安诺的故事,向观众传达了关于热爱和追求梦想的深刻思考。
阿德里安诺是一位天才的钢琴师,但他却选择在一艘游轮上漂泊,为了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
他的坚持和对自由的追求,让我深受启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对梦想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海洋。
总之,《海上钢琴师》是一部充满美感和感人情感的电影。
它通过精致的画面、动人的音乐和深刻的故事,给观众带来了一种独特的体验。
它让我感受到了自由与追求的力量,也让我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能够触动人心的艺术品。
无论是音乐爱好者还是追求梦想的人,都值得一看。
拉片分析之《海上钢琴师》斗琴前奏
弹钢琴的 1900 也一起停止演奏 望向大厅门口。
镜头 5
中景 推+移 全景
众人都望向大厅门口的玻璃墙上
巨大的人影(推,仰拍),人影逐渐走
向大厅门口停了下来(移,俯拍)。
门口一女观众转身和身旁的男士
说:“他是个黑鬼。”
落幅
起幅(推) 落幅(推)
起幅(移)
镜头 6
大全景
大厅门口的众乘客望着 Morton,
9
打火机塞进黑色背心兜里。
1900 后退着缓慢的离开钢
琴。
近景 移 35
1900 从 Morton 身边绕过。
3
把手插进背心兜里,笑着走开了
(移)。
近景 36
Max 望着 1900 和 Morton。
1
近景 37
Morton 拿 着 烟 走 到 钢 琴
3
前。
特写 38
Morton 把 烟 放 在 钢 琴 边
1
上。
二、镜头画面剧本
内容
镜头 1
近景 跟 大全景
记者和乘客蜂拥进入(跟):“我
希望 Jelly Roll Morton 有他们说的那 么好,听说他回美国了。”
画面 起幅
镜头 2
近景
Max 吹着小号,忽然探身子往门 口望去,停下演奏。
镜头 3
全景
伴着节拍跳舞的乘客都停下来望 向大厅门口。
镜头 4
近景
记者和船上的乘客蜂拥涌入演奏大厅,镜头跟着他们以一个大全景展现了斗琴 地点的全貌。欢快的乐曲洋溢出轻松舒适的氛围,中央圆形舞厅里人们拥簇着跳着 舞,周遭坐满了观众。紧接着是 Max 吹小号的近景,他忽然停止演奏探身往门口 方向望去,原本欢快舒缓的现场音响停,取而代之的是压抑紧张的背景音乐。Max
视听语言
影片《海上钢琴师》的经典镜头分析《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导演吉塞佩•托纳托雷的“时空三部曲”之一,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电影《海上钢琴师》和众多美国大片不同,这部电影没有激烈精彩的气势恢宏的大场面,也没有俊男靓女的情爱绵绵,整部影片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名为一九零零的天才钢琴家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离开轮船踏上陆地的传奇故事。
《海上钢琴师》中一九零零最终与船同亡的结局给观众留下的不仅是对主人公的惋惜,更多的是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对人生价值观的审视,对观众心灵的叩问……从镜头运用的角度来看,在《海上钢琴师》中导演大量运用仰拍、俯拍、平拍镜头,通过推、拉、移、摇镜头的淡入或淡出完成大全景与特写的镜头切换。
时空的交错,场景的切换,镜头的链接,整部电影都处理得十分流畅自然,浑然一体,没有丝毫的突兀感。
在本部电影的众多经典镜头中,我选取其中一个经典片段对《海上钢琴师》的镜头进行分析。
Max是一九零零的好朋友,他第一次见到一九零零是在他初登弗吉尼亚号的一个晚上,我选取的这个片段就是这个狂风大作的晚上。
Max初登弗吉尼亚号的那天晚上,狂风大作,波涛汹涌,Max无法入眠,跌跌撞撞的从床上爬起来往外面走。
Max被摇摆的船弄得东倒西歪,呕吐的一塌糊涂,在这过程中一直用的是跟镜头全景拍摄,并且综合应用侧跟、前跟、后跟等方式,镜头始终跟着Max 运动而移动。
Max在画框中的位置相对稳定,画面对主体表现的景别也相对稳定。
跟镜头的运用能够连续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对象,而且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由于观众与被摄人物视点的相似,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性镜头。
影片此处的跟镜头拍摄恰到好处地将Max的狼狈不堪刻画得栩栩如生,再加上特殊的音效,让人忍俊不禁,幽默感十足。
正在Max吐得昏天暗地的时候,一九零零出场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九零零问道:“嗨,康,你怎么了?”,导演在这先用一个俯拍镜头对准Max,代表的是一九零零眼中的景象。
《视听语言》课程作品摹拍策划方案
《视听语言》课程作品摹拍策划方案《海上钢琴师》201 4 --- 201 5 学年第一学期年级 2013级专业数字媒体艺术班级六班组别 2组组长丛程指导教师姚丽霞临沂大学传媒学院策划案:海上钢琴师第一部分现实环境一、背景浅析世纪初期, 美国开始工业化, 而内战之后, 则步入成熟阶段. 在从内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到50年时间内, 她从一个农村化的共和国变成了城市化的国家. 机器代替了手工,产品大量增加. 全国性的铁道网, 增进了货品流通. 应大众的需要, 许多新发明应市了. 银行业提供贷款, 促成工商业经营的扩大. 故从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间被称为所谓"进步时期", 1914 年, 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美国终于被卷入大战漩涡中, 并且在世界上尝试扮演新的角色.二、影片特色在“钢琴决斗”这场戏中,导演选择让决斗在轮船的舞池中展开。
轮船可以说是1900的整个世界,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的世界就是在这艘船上”而船上的舞池是1900唯一展现他才华的地方,对于一个没有生日、没有国籍、甚至是否存在这个世界都被怀疑的1900来说,这个小小的舞池是他存在的体现和意义。
这个爵士乐的发明者,从这个场景一开始就被塑造成一个被金钱和名利所包裹的人,此刻,他需要在一个万众瞩目的场景中登场,他要在众人面前羞辱这个被认为比他强的1900.。
同时,在这个名流聚集的场景中,这些所谓的欣赏者,他们并不愿意沉静下来欣赏真正美妙的音乐。
这也直接影响到1900始终没有踏出那一小步的原因,他们根本不懂1900的音乐。
1900他是天生的音乐家,同时也是天生的思想者,他追求生活存在的意义。
他清楚的认识自己,大海是他的世界,音乐是他的人生。
第二部分影片设定一、影片名称《海上钢琴师》二、影片类型剧情片三、影片主旨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
影片采用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引起两极反应:有人视之为杰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烂片”。
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简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画面与音乐
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简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画面与音乐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简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画面与音乐电影《海上钢琴师》是一部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的作品,于1998年上映。
这部电影以音乐为主题,通过精心构建的画面和音乐,向观众展现了一个令人沉醉、充满诗意的故事。
本文将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简析电影中的画面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海上钢琴师》以极其精美的画面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视觉冲击力。
首先,电影中的镜头运用独具匠心,通过对角度、构图和运动的精确掌握,打造了一个个精彩的画面。
比如在电影开头,主人公鲍德温漂流海上的场景,导演使用了鸟瞰视角,将鲍德温和绝望的情绪镜头完美呈现出来,给观众一种震撼和深远的感受。
其次,影片中的色彩运用极为出色,画面中的每一处颜色都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比如电影中使用的大量的蓝色和红色,蓝色代表着海洋的广阔和深邃,而红色则象征着激情和爱情,这些色彩的运用让观众在电影中感受到了一种强烈而深刻的情感。
与精美的画面相辅相成的是电影中的优秀音乐配乐。
电影的主要配乐由意大利作曲家恩尼奥·莫里科内创作。
配乐中包含了多种风格的音乐,如古典音乐、爵士乐和民谣等,这些不同风格的音乐互相交织在一起,将观众深深带入电影情节中。
比如,片中的主题曲《海上钢琴师》以悠扬的旋律和流畅的演奏赢得了观众的赞赏,不仅成为观影时的音乐虫,同时也成为了许多人的经典回忆。
此外,配乐与电影情节的结合也完美呈现了电影的主题。
比如在电影的高潮部分,音乐通过紧张的节奏和氛围,为观众营造出一种紧绷的感觉,与画面中逐渐加大的冲突呈现出完美的统一。
电影《海上钢琴师》之所以能够在视觉和听觉上给观众以极大的享受,不仅在于导演执导的出色,更在于画面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画面中的精美构图和色彩运用,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使人身临其境;音乐配乐的精妙组合和与情节的完美结合,则使观众在电影中感受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
《2024年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简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画面与音乐》范文
《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简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画面与音乐》篇一电影《海上钢琴师》是一部充满情感与哲理的经典之作,它以独特的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将观众带入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本文将从画面与音乐的角度,对这部电影进行简析,揭示其如何完美地融合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
一、画面之美(一)唯美的画面风格电影的画面的色彩运用与构图都是精心设计的,创造出了富有情感与哲理的氛围。
整部电影的画面风格都带有一种浓郁的复古气息,色调柔和且充满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梦境。
(二)人物形象塑造在画面中,人物的形态、表情以及衣着都经过精心设计,将角色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主角钢琴师的形象,通过不同的画面构图和光线处理,将他的才华、孤独以及执着表现得入木三分。
(三)宏大的场景表现电影中不仅有陆地与海上的空间切换,还有丰富的海景和建筑场景。
画面在表达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呈现出了一种壮丽的视觉享受。
这些画面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同时也为音乐的演绎提供了丰富的空间。
二、音乐之魂(一)音乐的多样性电影中的音乐是如此丰富多样,从古典音乐到爵士乐,再到民谣,各种音乐风格在电影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这些音乐不仅为故事情节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也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二)音乐的情感表达音乐在电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直接触动观众的情感。
在《海上钢琴师》中,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特别是在关键的情感节点上,音乐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钢琴的独特表现作为一部以钢琴为主题的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钢琴演奏无疑是最大的亮点。
钢琴的音色、节奏以及演奏技巧都得到了精心的处理,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钢琴的魅力以及主角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
三、画面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一)情感共鸣在电影中,画面与音乐的结合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通过音乐的情感渲染和画面的视觉表达,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
拉片分析之《海上钢琴师》斗琴前奏
拉片分析之《海上钢琴师》斗琴前奏一、分镜头剧本镜号景别摄法内容音响音乐长度(秒)1近景↓全景跟记者和乘客蜂拥进入(跟):“我希望Jelly Roll Morton有他们说的那么好,听说他回美国了。
”起62近景Max吹着小号,忽然探身子往门口望去,停下演奏。
33全景伴着节拍跳舞的乘客都停下来望向大厅门口。
14近景弹钢琴的1900也一起停止演奏望向大厅门口止25中景↓全景推+移众人都望向大厅门口的玻璃墙上巨大的人影(推,仰拍),人影逐渐走向大厅门口停了下来(移,俯拍)。
门口一女观众转身和身旁的男士说:“他是个黑鬼。
”起206大全景大厅门口的众乘客望着Morton,大厅中央钢琴旁舞池里的群众纷纷退让到一旁。
开烟盒声、倒酒声、倒扣酒杯声27大全景大厅中央钢琴旁舞池里的乘客纷纷退让到一旁(俯拍)。
38特写Morton站在门口望着1900。
49近景↓特写推1900望着门口的Morton(推),背后的观众议论纷纷210全景移Morton望着1900缓缓的往前走(移)。
11大全景观众望着门口的Morton312全景Morton伸手到西服内袋里掏出烟盒。
烟盒声313全景1900侧身望着Morton。
214中景船上的乐队成员望着Morton。
115近景↓特写移、变焦Morton叼着烟侧脸望着观众一会,回过头,望向(移)吧台上正在往里倒酒的酒杯(变焦)。
倒酒声916中景移Morton收起烟盒,朝吧台走去(移),拿掉嘴里叼着的烟,端起酒杯,望向1900,喝酒。
2217大全景1900和观众望着Morton。
718中景Morton喝完酒,望着1900,把酒杯倒放在吧台上。
倒扣酒杯声止319近景1900望着Morton。
120中景↓近景拉Morton便从西服内袋里掏出打火机边朝1900走去。
Morton:“我确信,你坐了我的位置。
”2321近景1900望着Morton。
122近景Morton望着1900。
223近景升1900站起身(升)。
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
影片《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段落分析电影《海上钢琴师》整部影片采用现实与回忆交叉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
影片构思新颖、画面唯美,加上极具表现力的配乐,以及在镜头衔接方面处理得流畅自然,使整个故事浑然一体,没有丝毫突兀之感。
受众者在不经意中融入到电影里,与剧中人同喜同悲。
而其中最精彩的段落莫过于“钢琴决斗” ,下面,笔者将就这一场戏分析其中的视听特征。
场景选择在“钢琴决斗”这场戏中,Jelly这个爵士乐的发明者,带着莫明的仇恨向1900的根据地席卷而来。
导演选择让决斗在维尼吉亚号华丽的舞池中央展开——这个攒动着当时社会名流的舞池,是船上人员集中之地,极易产生故事。
通过之前1900的叙述,我们知道这里有悲伤的有钱寡妇,有纯情的妓女,满怀心事的青年,还有从三等船舱混进来的穷人……Jelly选择在舞会高潮的时候发起挑战,他需要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刻登场,并且对于胜利毫不怀疑,由此就能看出这是个狂妄自大、被名利熏昏头脑的人,纵然有高超的技艺,也免不了为观众所恶。
而对于1900这样一个不具竞争意识的人来说,舞池是他20年来最常待也必须去的地方,Jelly的到访他躲不过,“守备战”更加符合人物淡泊的性格。
面对一如往昔的听众他不至于产生不适,所以能正常发挥,最后,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全民认可也从正面给予了他的音乐天赋至高无上的肯定。
镜头运动在《海上钢琴师》中导演大量运用仰摄、俯摄镜头和通过推、拉镜头的淡入淡出完成全景与特写的镜头切换是本部电影最显著的视听特征之一。
在画面中,由于拍摄角度不同,被摄对象在观众视觉范围内的方位、形象就会变化,从而引起观众对被摄对象的注意,改变观众的心理反应。
仰镜头代表观众向上仰望的视线,在感情色彩上往往有舒展、开阔、崇高、敬仰的感觉。
如“钢琴决斗”一场中1900面对拿着即将燃尽烟头的Jelly的中景镜头。
此处运用仰拍的镜头展现了1900内心对Jelly此时的态度——“这不是较量,而是学习”。
《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
《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一、影片简介出品时间:1998年制片地区:意大利导演:吉赛贝·托纳多雷编剧:亚历山大·巴利科主演: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上映时间:1998年10月28日主要奖项:意大利电影金像奖二、影片情节1900年,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取名为“1900”。
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
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没有安全感。
从此,1900展开了在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旅客。
而麻烦也接踵而至……。
三、影片结构分析四、镜头运用《海上钢琴师》中用很多仰摄、俯摄镜头和通过推、拉镜头的淡入淡出或者叠画完成大全景与特写的镜头切换。
在画面中,拍摄角度不同,对象在视觉范围内的方位、形象就会变化,从而改变观众的心理。
一分钟拉片:镜头编号画面时间(秒)景别摄像机调度手法画面内容01 23 大全景移1900自如的走到钢琴前,坐下来弹奏起来,MAX气喘吁吁、跌跌撞撞的晃到钢琴前趴在钢琴上。
02 3 中景固1900对MAX说话要求打开钢琴的保护。
034 中景固MAX质疑的反问。
04 3 中景固对话1900请求相信。
05 2 中景固MAX滑下钢琴06 15 全景固MAX爬行在钢琴下打开钢琴的保护07 5 全景固1900因钢琴松开保护和钢琴一起在摇摆的船内滑行,MAX从半跪,到站起走向1900身边(正面)08 6 全景固1900继续滑行。
站起跌跌撞撞的走向1900。
(背面)丰富,镜头数量较多的一段。
导演运用了固定镜头、推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通过平拍、仰拍、俯拍来表现。
五、轴线1 23 45 67 81、一号机,移动机位,平视,交代运动轨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
描述:电影《海上钢琴师》整部影片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
时空的交错,场景的切换,镜头的衔接,整部电影都处理得十分流畅自然。
整个故事浑然一体,没有一丝一毫突兀的感觉。
让观看者不知不觉融入到电影中去,如同身临其境般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
电影《海上钢琴师》整部影片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
时空的交错,场景的切换,镜头的衔接,整部电影都处理得十分流畅自然。
整个故事浑然一体,没有一丝一毫突兀的感觉。
让观看者不知不觉融入到电影中去,如同身临其境般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
导演托纳托雷似乎比较钟情于在影片中贯穿一种比较含蓄甚至是有点悲剧色彩的格调,在《天堂电影院》和《海上钢琴师》这两部他的代表作中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个特色,《海上钢琴师》中1900的与船同亡的结局给观者留下的不仅仅是对主人公的惋惜,更多的却是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下面仅就“钢琴决斗”一场试分析影片的一些视听特征。
场景选择
在“钢琴决斗”这场戏中,导演选择让决斗在维尼吉亚号上华丽的舞池中展开。
维尼吉亚号可以说是1900的整个世界,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世界就是在这艘船上”而船上的舞池是1900唯一展现他才华的地方,对于一个没有生日、没有国籍、甚至是否存在于世都被怀疑的1900来说这方小小的舞台是其存在的体现与意义。
Jelly选择在舞会高潮的时候开始了他的挑战。
这个爵士乐的发明者,从这个场景一开始就被塑造成一个被金钱和名利所包裹的人。
次刻,他需要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候登场,他是在炫耀,他要在众人面前羞辱这个被人称为比他强的1900。
全然不顾这个从未离开过维尼吉亚号,所有音乐仅限一方小小舞台的1900,他带着莫明的仇恨向1900的根据地席卷而来。
同时,这个攒动着当时社会名流的舞池,集聚着一群趋炎附势、人云亦云自诩为音乐欣赏者的人。
他们浮华、并不愿意沉静下来欣赏真正美妙的音乐。
这也直接影响到1900最终没有踏出那一小步的原因,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1900的音乐。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家,同时也是个天生的思想者,他追求生活存在的意义。
他清楚地认识自己,大海就是他的世界,钢琴就是他的人生,他可以用88个键弹凑像大海一样无限宽广的音乐,在这里他能看到天边的尽头,而这是那些人所不能明白和理解的。
空间调度
在影片中导演大量运用展示空间的大全景画面,以使画面开阔,景深悠远。
此种景别,能充分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渲染气氛、创造意境。
同时在展现空间的时候又经常会把镜头调度到人物或物体的近景或特写上来体现一种凝视的恬静。
本片采用回忆的方式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现实与回忆中反复切换。
在现实进入回忆的转换中多通过Max与其他人物的对话来达到场景以及空间的调度;而在故事情节发展时,则模拟人物的目光,以人物的角度来实现空间的转换。
在“钢琴决斗”片段中导演采用化入化出的手法有一段非常精彩的空间调度。
“化”的方法,通常比较含蓄、委婉,并往往表现有某种寓意。
伴随着Jelly登场后,长镜头定格在人物的远景后平移至吧台方向,从画面右下脚开始化入酒杯,拉近,并且将其他是物体包括Jelly全部化出。
使观众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酒杯上。
虽然实际上Jelly和酒杯两部分都存在于一个整体的完整空间中,但导演的这种风格化处理却给了观众一种空间跳跃的异样感。
镜头运动
电影作品中的大多数的镜头是平视拍摄的。
而在《海上钢琴师》中导演却大量运用仰摄、俯摄镜头和通过推、拉镜头的淡入淡出完成大全景与特写的镜头切换是本部电影最显著的视听特征之一。
在画面中,拍摄角度不同,被摄对象在观众视觉范围内的方位、形象就会变化,从而引起观众对被摄对象的注意,改变观众的心理反应。
仰摄由下往上、从低向高的角度拍摄,仰镜头代表观众向上仰望的视线,在感情色彩上往往有舒展、开阔、崇高、敬仰的感觉。
如影片中Max站在即将被炸毁维吉尼亚号前对船身大全景,又如“钢琴决斗”一场中1900对拿这即将燃尽烟头的Jelly的中景镜头。
此处运用仰拍的镜头展现了1900内心对Jelly此时的态度“这不是较量,而是学习”正如影片旁白所说:“他没有竞争的体育精神”,“…籍此能学到点新的东西”,他对Jelly的态度是尊敬的。
这和在此片段结尾部分1900直视一旁呆若木鸡的Jelly将点燃的香烟放入他口中“你抽吧,我不会。
(“You smoke it, I don’t know how.”)”,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1900的内心前后变化。
俯摄就是摄影机从高往低、由上往下的角度拍摄,代表观众向下俯视的视线。
俯镜头使人有压抑、渺小、忧郁之感。
此场景中关于大全景的环境描叙多用俯摄完成。
其次如:
Jelly弹奏完第一曲后,俯视1900的镜头;给人一种压迫、蔑视之感。
从大全景到局部特写切换多次运用推镜头与拉镜头形成两个场景的切换。
此处镜头的主要作用是突出主体,使观众的视觉注意力相对集中,视觉感受得到加强,造成一种审视的状态。
它符合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由远而近、从整体到局部、由全貌到细节的观察事物的视觉心理,可以调动观众对被摄对象的关注。
如:在Jelly登场的时候远景镜头从1900的后方起俯视移过人群,充分展示所有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舞池。
长镜头定格在玻璃隔断墙上的Jelly的剪影上,并随着剪影缓慢平移动直到Jelly亮相。
然后又是两个机位的大全景的快切镜头用于描叙舞池人群的反映。
随后就是镜头平推至两个人物面部表情的特写。
镜头的频繁交替,对Jelly和1900两个人物远景、中景、近景反复描叙。
接着顺Jelly的目光向吧台方向平移(摇镜头)化入至酒杯的特写并化出酒杯以外的所有物体包括Jelly。
当观众的目光全部注意到酒杯的时候,酒杯出现的价值已经被从新定义。
酒杯被Jelly端起,一饮而尽后又被重重的扣在了吧台上,仿佛是他发起进攻的号角!由次剧情转入“决斗”的高潮。
又如,“钢琴决斗”前Jelly与1900的对话一场中由Jelly面部表情一直把镜头推到一颗牙齿上的镶金上(推镜头)。
两次香烟的特写、Jelly在听到1900弹奏“平安夜”时表情的特写(拉镜头)等等。
声音配乐:
影片的配乐出自现意大利最有名气的音乐大师颜尼欧•莫里克奈之手,他的旋律由于乐思宽广、质朴流畅、极富歌唱性而具有在一瞬间渗透人心灵的强大感染力,包括《天堂电影院》,《洛丽塔》,《索多玛的120天》,都是来自这位大师的作品。
《海上钢琴师》被誉为是最不容错过的电影原声带之一。
音乐在整部影片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影片的灵魂所在。
莫里康内的音乐与托尔纳托雷的画面之间结合达到了天衣无缝、绝妙感人的境地。
在此仅就片段“钢琴决斗”的前段和结尾试分析环境音乐对情节的渲染。
在本段的开始Jelly的影子出现在画面中,伴随着是一段低调、沉闷、压抑的音乐,随着他的正式亮像更为低沉的大提琴声也随之渐入。
整个过程没有台词,其间只有一个威士忌倒入酒杯的声音似乎想打破压抑的沉闷,但随即又被淹没。
直到空酒杯被重重的扣在吧台上,才结束这段压抑而富有张力的音乐。
在此段的结尾部分,1900演奏完那曲极富技巧的音乐,震惊全场后长达10几秒的无声运用更是精彩
绝伦。
配合着全场目瞪口呆的画面,把观众的情绪带到了一个兴奋的顶峰。
在此刻我想再也没有比无声更适合表达此时感情的声音了。
美术用光
前面说过导演似乎比较钟情于在影片中贯穿一种比较含蓄甚至是有点悲剧色彩的格调,体现在美术用光上就使得整部电影的画面很少出现明快的色调。
在“钢琴决斗”一段中,从人群进入舞台开始色调由冷色调转入暖色调并贯穿整个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场景中两个主角Jelly和1900都身穿白色礼服。
在整个环境中穿白色礼服的人物非常多,导演在光线的把握上明显使两人突出于所有人之外。
并且在本段的结尾处Jelly被打败后默默离开的时候采用的侧光,使之没入大片的黑暗之中,用来渲染人物的内心情绪。
《海上钢琴师》作为一部经典的电影,几乎将电影画面、台词与音乐结合到完美无缺的地步。
对于这样的电影或许做任何的解构分析都将破坏它原本诠释的意境,而对于这样的导演,或许也只能高山仰止。
只有自己亲自去体味才能品出其中三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