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

合集下载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美国白蛾又称美国白灯蛾,秋幕毛虫,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该虫原产于北美洲,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丹东,后迅速扩散蔓延,严重暴发成灾。

一、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1、成虫雄成虫:体长9-12mm,触角双栉齿状,多数前翅有黑褐色斑点。

雌成虫:体长9-12mm,触角锯齿状,前翅多数纯白色。

2、卵圆球形,直径约0.5mm,卵块紧密排列,有密毛粘连,卵绿色,孵化前变褐色。

3、幼虫老熟幼虫头黑色有光泽,体长28-35mm,体色黄绿至灰黑色,背毛疣黑色,生有白色长毛。

背部有一条灰褐色纵带。

4、蛹体长8-15mm,暗红褐色,下颚须长达前翅2/3处,前翅延伸到第四腹节的3/4处。

臀棘8-17根,跟棘前端喇叭口状。

二、美国白蛾生活史规律美国白蛾在我县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砖石瓦砾、枯枝落叶、房檐、窗台下、墙体砖缝、土壤裂缝、柴(草)堆、树洞等处越冬。

翌年4月上、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零星羽化,5月初达到羽化高峰,越冬代成虫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5月初第一代幼虫开始出现,5月中旬第一代为网幕高峰期,6月中旬第一代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化蛹,6月下旬为下树化蛹高峰期,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开始羽化,6月下旬达到羽化高峰,成虫羽化2天后即可产卵,6月下旬第二代幼虫开始零星出现,7月上中旬为第二代网幕高峰期,7月下旬第二代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化蛹,8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开始羽化,8月下旬羽化达到高峰,8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出现,9月上、中旬为第三代网幕高峰期,9月底越冬代老熟幼虫开始陆续下地寻找隐蔽场所化蛹越冬,最晚11月上旬老熟幼虫下树化蛹越冬,部分发育晚的幼虫不能完成发育。

第一代发育较整齐,第二代和第三代虫态重叠现象严重。

三、各虫态特性1、成虫羽化多在15-19时,静止时间长,交尾时间多达8-36小时,交尾结束后不久就会产卵,产卵时间较长。

飞翔能力较差,一般在200—300米范围内。

属弱趋光种类,尤其雌蛾对光线不敏感,雄成虫对光线(尤其是紫外光线)稍强些。

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

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

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美国白蛾(Lymantria dispar)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北美地区的有害昆虫,它的幼虫会对多种植物造成严重破坏,导致农林业损失巨大。

本文将就美国白蛾的危害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美国白蛾的危害:1. 对森林的危害:美国白蛾的幼虫主要以树木的叶片为食,大量的幼虫聚集在一起,会对森林中的树木造成大面积的破坏。

在重复的攻击下,受害树木的叶子将被完全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正常的光合作用,导致树木枯死。

2. 对农作物的危害:除了对森林的危害外,美国白蛾的幼虫还会对农作物造成破坏,例如水果树、蔬菜等,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3. 对环境的危害:美国白蛾的大规模繁殖与攻击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使得植被减少,影响土壤保持,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来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例如引进寄生蜂、天敌昆虫等来捕食和寄生美国白蛾的幼虫,从而起到控制害虫数量的作用。

2. 化学防治:通过喷洒杀虫剂来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喷洒杀虫剂需要谨慎使用,以避免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造成伤害。

3. 机械防治:这种方法通常是在小范围内进行,采用捕捉或者人工排除的方法来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

4. 性信息素防治:利用美国白蛾成虫的性信息素来进行防治,通过干扰成虫的交配和繁殖来控制害虫数量。

5. 预防措施:定期清理庭院、农田周围的野草,清除树干上的卵包,及时剪除受害枝叶,减少美国白蛾的滋生地和食源。

6. 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普及美国白蛾的危害和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治意识,鼓励大家共同参与到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中。

以上就是关于美国白蛾的危害和防治措施的介绍。

在面对这一有害生物时,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全面防治,以期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到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中,共同保护我们的农田和森林资源。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

危害状图片
发生规律
• 一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以蛹在树皮缝、 土石块下,建筑物缝隙等处越冬。越夏蛹 则多集中在寄主树干老皮下的缝隙内,部 分在树冠下的杂草枯枝落叶层中、石块下 或土壤表层内。 • 成虫夜间活动,飞翔能力不强。 • 幼虫4龄前吐丝结网,营群居生活,5龄以 后开始抛弃网幕分散取食,食量大增,幼 虫的耐饥性很强。
发生规律
• 美国白蛾各代虫期发生时间: • 卵(一代,4月下—5月上旬;二代,6月下旬;三 代8月中下旬)。 • 幼虫(一代,5月下旬—6月上旬;二代,7月下 旬—8月上旬;三代,9月中下旬—10月上中旬)。 • 蛹(一代,6月中下旬;二代,8月上旬;三代, 10月中旬—下年4月中旬)。 • 成虫(三代,4月中下旬;一代,7月上中旬;二 代,在8月上中旬)。
幼虫

“全球通缉犯”美国白蛾简介
• • • • • • 分类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昆虫纲(Insecta) 目: 鳞翅目Lepidoptera 科;灯蛾科 Arctiidae
美国白蛾生活史
成虫
• 成虫:白色中型蛾子,体长13—15mm。 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 布 白色绒毛,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 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 • 雄成虫触角黑色,栉齿状;翅展 23- 34mm,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 • 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翅展33— 44mm,前翅纯白色,后翅通常为纯白色
昆虫触角类型
成虫图片
美国白蛾的卵
• 圆球形,直径约0.5mm,初产卵浅 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 前变灰褐色,有较强的光泽。卵单层 排列成块,覆盖白色鳞毛。
卵的图片
美国白蛾幼虫
• 老熟幼虫体长28-35mm,头黑,具光泽。 体黄绿色至灰黑色,背线、气门上线、气 门下线浅黄色。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 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腹 足 外侧黑色。气门白色,椭圆形,具黑边。 根据幼虫的形态,可分为黑头型和红头型 两型,其在低龄时就明显可以分辨。三龄 后,从体色,色斑,毛瘤及其上的刚毛颜 色上更易区别。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
中国分布现状: 中国分布现状 现分布于辽宁, 现分布于辽宁 河北,山东 山东,北 河北 山东 北 天津,陕西 京,天津 陕西 天津 等地. 等地
美国白蛾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 美国白蛾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 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 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 美国白蛾危害300多种农林植物 主要危害桑树、 多种农林植物, 美国白蛾危害300多种农林植物,主要危害桑树、 杨树、柳树、刺槐、榆树、山楂、苹果、 杨树、柳树、刺槐、榆树、山楂、苹果、梨、 葡萄、枣等林木和果树;高粱、玉米、 桃、李、葡萄、枣等林木和果树;高粱、玉米、 大豆、花生、向日葵、南瓜、葫芦、黄瓜、 大豆、花生、向日葵、南瓜、葫芦、黄瓜、茄 辣椒、马铃薯、番茄等农作物。 子、辣椒、马铃薯、番茄等农作物。
美国白蛾的生 活习性
美国白蛾在唐山等北 方地区1年发生 年发生2代 方地区 年发生 代, 以蛹结茧, 以蛹结茧,在老树皮 下、地面枯枝落叶和 表土内越冬。 表土内越冬。 成虫喜夜间活动和交 尾,交尾后即产卵于 叶背, 叶背,一块卵有数百 多者可达千粒。 粒,多者可达千粒。
1940年由北美传入欧洲 年由北美传入欧洲, 年由北美传入欧洲 现已传入欧洲10多个国 现已传入欧洲 多个国 家, 1979年传入我国辽 年传入我国辽 宁丹东一带,1981年由渔 宁丹东一带 年由渔 民自辽宁捎带木材传入 山东荣成县,并在山东相 山东荣成县 并在山东相 继蔓延,1995年在天津发 继蔓延 年在天津发 现,1985年在陕西武功县 年在陕西武功县 发现并形成危害. 发现并形成危害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 又 名美国灯蛾、 名美国灯蛾、秋 幕毛虫、秋幕蛾。 幕毛虫、秋幕蛾。 它是举世瞩目的 世界性检疫害虫。 世界性检疫害虫。 前已被列入我国 首批外来入侵物 种。

浅析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关键防治技术

浅析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关键防治技术

浅析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关键防治技术美国白蛾(Lymantria dispar)是一种来自欧洲的有害昆虫,它在北美地区已经成为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害虫。

美国白蛾以树木叶片为食,尤其偏好橡树、杂木和其他阔叶树的叶片,因此对美国北部和东部的森林和林业业务构成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就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其关键防治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一、美国白蛾的危害1. 对树木的破坏:美国白蛾的幼虫对树木叶片进行大量食害,导致叶片凋零,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整棵树的死亡。

在密度较高的情况下,美国白蛾的食害可以导致森林覆盖度和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2. 经济损失:美国白蛾对森林和林业业务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每年美国白蛾的侵害导致大量树木凋零,进而引发了林木行业的损失。

要控制美国白蛾的侵害,相关业务和机构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是一种巨大的经济压力。

3. 生态平衡失调:美国白蛾的大量食害导致了森林植被的凋零,进而影响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他以树木为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的动植物也将受到影响,导致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

二、美国白蛾的防治技术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其他天敌或者天然控制因素来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侵害。

在美国白蛾的防治中,可以利用其天敌——美国白蛾织被蜂、天敌植物等。

这些生物天敌可以通过捕食美国白蛾的幼虫来控制其数量,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进行灭虫。

针对美国白蛾的幼虫,可以使用含有合成杀虫剂的农药进行喷洒。

这种方法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但是也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其他副作用。

3. 工程防治:工程防治是指像干扰或者改变生境的方法,来减少或者防治有害生物。

对于美国白蛾的防治,可以通过割伐重灾区的树木、提高树冠的光照、增加天敌数量等方法来减少美国白蛾的繁殖和侵害。

4. 防治策略的综合应用:实际上,针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综合应用多种防治策略是最有效的办法。

比如可以先利用生物防治手段来减少美国白蛾的数量,然后再通过化学农药对其进行灭杀,最后再通过工程手段来改变其生境,从而提高整个防治的效果。

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

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

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美国白蛾(Lymantria dispar)是一种来自欧洲的有害昆虫,已经在北美洲部分地区造成重大破坏。

美国白蛾主要危害树木,特别是橡树、榆树、松树等。

其幼虫以树木的叶片为食,因此对于森林和城市景观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美国白蛾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一、美国白蛾的危害1. 森林破坏美国白蛾的幼虫在幼年期对树木叶片进行大量食害,因此会造成森林破坏。

在幼虫成群作为暴食者的特性下,受害树木的叶片会被大量吃掉,严重影响了树木的生长和康复能力,导致森林在白蛾暴发季节内出现大面积的裸露树冠,极大地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城市景观受损除了对森林造成危害,美国白蛾也会在城市景观中造成严重后果。

由于城市中种植了大量的橡树、松树等美国白蛾爱食的树种,一旦美国白蛾在城市中暴发,将对城市绿化景观造成严重破坏,甚至会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3. 经济损失美国白蛾的危害还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由于其繁殖力强,一旦暴发,将会给森林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防治,同时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修复受害树木,对于森林产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美国白蛾的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可以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造成危害的控制方法。

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天敌和寄生蜂来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以及使用昆虫病毒来进行防治。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美国白蛾防治方法。

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但也会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时需要谨慎使用。

3. 机械防治机械防治是一种较为原始但有效的美国白蛾防治方法,包括手工采集、粘贴板、网围栏等方式。

这些方法可以直接对美国白蛾的幼虫进行控制,但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投入,成本较高。

文化防治是通过改变栽培和管理树木的方法来减少美国白蛾的危害,包括选择抗性品种、栽植间距适当、及时修剪等。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美国白蛾(Gypsy Moth)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对于北美洲的森林和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它们主要以树木的叶子和针叶为食,能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影响。

了解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以及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减少其危害至关重要。

1.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美国白蛾通常在夏季进行繁殖,雌蛾在树木上产卵。

一只雌蛾可以产下几百个卵,这些卵很快孵化成幼蛾,它们会在同一树木上聚集并以树叶为食。

幼蛾会逐渐变大,经过几次蜕皮后成为成虫。

成虫会展翅飞翔,寻找新的树木进行繁殖。

这种迁徙的行为是美国白蛾大规模传播的重要原因。

2.防治方法:(a)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是控制美国白蛾数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例如,瓢虫、寄生昆虫等天敌可以捕食幼蛾,从而减少它们的数量。

此外,使用一种名为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土壤细菌来喷洒感染美国白蛾幼虫的叶面,也可以起到杀虫的效果。

(b)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是防治美国白蛾的常见手段之一、农民和园艺师可以使用杀虫剂喷洒在树木上以杀灭成虫和幼虫。

这种方法需要注意选择安全、环保的农药,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c)机械防治:在美国白蛾的孵化季节,可以在树木周围设立细长的带有粘胶纸的帘子,以捕捉飞行的成虫。

此外,也可以在树干上缠绕塑料薄膜,防止幼虫爬行到其他树木上。

(d)生态防治:增加树木的抵抗力可以减轻美国白蛾的危害。

保持树木的健康,及早修剪受害部位,并定期施肥以提高树木的养分状况。

此外,种植对美国白蛾抵抗力较强的树种也可以降低其危害程度。

3.预防措施:(a)减少森林间距:美国白蛾可通过飞行快速传播,如果森林之间的距离过近,很容易从一片森林传播到其他地区。

因此,适当增加森林之间的间距可以减少其传播速度。

(b)监测和预警:定期监测各个区域美国白蛾的种群密度以及卵的产卵量,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总的来说,针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应综合采取多种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机械防治和生态防治,并结合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减轻其对森林和农作物的危害。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是一种具有破坏力的有害昆虫,它在美国各地都有发生,给作物及园林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介绍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美国白蛾主要在夏季及秋季发生,主要它的幼虫会在夏季接近于表土的地方,利用恶劣环境进行它们的生长及繁殖,所以美国白蛾在这个季节比较活跃。

同时,美国白蛾也有一定的发生规律,比如说它的发生高峰期和下降期都会有明显的周期性,这吸引了很多学者进行深入研究。

二、美国白蛾的特性美国白蛾属于飞蛾科的一种,成虫翅膀呈淡棕色,前翅有白色斑点。

初齿斜上方。

其幼虫体型较大,身体颜色较浅,喜欢在枝条、树干、树叶或地面上吃树皮和根部,对植物的生长能力的影响非常大,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整个作物的死亡。

三、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法,比如引入美洲
白蜂,它能够寄生在美国白蛾的幼虫上,从而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

2. 防治草酸盐有机肥配方中的低浓度氮,用于
增加植物的抗病性和生长力,从而降低美国白蛾的危害。

3.
露地覆盖选择防虫二氧化硅;幼虫和成虫飞行接触到此物后浅灰色粉尘会沾粘在它们的身上,干扰接受气味信息和视觉信息,使其很难找到它们的食物来源。

4. 监测与识别,美国白蛾的
危害与繁殖,还可以通过将一些特殊化学物质加入到诱捕器中,吸引美国白蛾飞向诱捕器,然后被粘住再进行防治。

总之,美国白蛾的危害相当的大,对于稻谷、水稻、玉米、蔬菜、果树等都会产生非常大的损失,通过对美国白蛾的研究及精准防治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美国白蛾的危害程度,从而更好的保护我们的作物及经济利益。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

各虫期主要特点
※卵
初产为淡绿色有光泽,以 后逐渐颜色加深,通常卵位 于叶子的背面,呈块状排列, 卵块上常覆盖雌蛾脱落的体 毛,能防止雨水冲刷卵粒。
产卵量200-2000粒,多数 500-800粒。
越冬代卵要经过10-20天才 能孵化,越夏代卵经过7-10 天孵化,温度越高卵的孵化 期越短。
※ 幼虫
息的场所。主要是居民点、公路、池塘、厕 所旁及果园、公园的树上,尤其是居民点、建筑物这些地方为美国白 蛾提供了理想的越冬场所,该虫更为集中。
二是重点调查喜食树种。虽然美国白蛾食性杂,但是也有喜欢的树 种,喜欢树种为糖槭、桑、榆、山楂、杏、臭椿、水曲柳等。
三是调查的最佳时间。3-4龄幼虫网幕期。1-2龄幼虫的网幕小,不容 易发现,3-4龄幼虫网幕明显,多位于树冠周缘的端部,5龄以上幼虫 开始弃网分散取食,不容易发现。
美国白蛾化蛹和越冬场所在哪里?
美国白蛾一年2代,第一代幼虫化蛹主要集中 在老树皮下和树冠周围的表土层中,也有少数在 树洞内或爬行到附近建筑物缝隙中化蛹。第二代 化蛹场所比第一代分散,主要集中在树皮内、屋 檐下、砖瓦乱石下、建筑物墙角及缝隙中越冬。
※ 成虫
美国白蛾为白色中型蛾 子,一般雄蛾小于雌蛾。 头白色,触角黑色,前 足基节橘黄色,腿节端 部橘红色,胫节、跗节 黑白相间。
三、防治方法
① 加强检疫。疫区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严禁外运。 ② 人工防治。在幼虫4龄前发现网幕后人工剪除网幕,并集中
处理。如幼虫已分散,则在幼虫下树化蛹前采取树干绑草 帘的方法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定期集中处理。 ③ 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诱捕成虫。在成虫发生期,将诱捕器 挂设在林间,直接诱杀雄成虫,降低雌雄比例,从而降低 繁殖率,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④ 化学药剂喷药防治。在低龄幼虫危害期喷洒20%除虫脲悬浮 剂7000倍液或病毒液,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⑤ 生物防治。 利用美国白蛾的天敌,周氏啮小蜂进行防治。

外来入侵生物—美国白蛾

外来入侵生物—美国白蛾

外来入侵生物—美国白蛾美国白蛾,别名:秋幕毛虫、秋幕蛾,拉丁学名:Hyphantria cunea (Drury),鳞翅目昆虫,原产地:原产北美,广泛分布于美国北部、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

为害特点:美国白蛾是目前对我国农林业造成毁灭性灾害的最为严重的入侵性害虫。

它繁殖量大,适应性强,扩散快,每年可向外扩散35~40km。

是典型的多食性害虫,以幼虫危害200多种果树、林木、灌木、农作物、蔬菜、花卉及野生植物等,其中以苹果、李、桃、山楂、海棠和糖槭、桑、白蜡、杨、柳、槐等受害最重。

严重威胁养蚕业、林果业和城市绿化,造成惊人的损失。

其蔓延区日渐扩大。

1995年美国白蛾在天津港附近大发生,对林木、果树造成严重危害。

辽宁省是美国白蛾的老发生区,经普查检测,发生面积达70多个县,检疫率达95%以上。

形态特征:成虫白色,体长12~15mm,雄虫翅展23~35mm,雌虫33~45mm,头部密被白色长毛。

雄虫触角双栉齿状。

雌虫触角锯齿状。

复眼大而突出,黑色,有单眼。

喙短而弱。

翅底纯白色,雄虫前翅由无斑到有多个暗褐色斑点。

前足基节及腿节端部橘黄色,胫节及跗节大部黑色,后足胫节仅有1对端距。

雄性外生殖器的钩形突向腹方弯曲,基部颇宽。

阳茎稍弯,顶端着生微刺突。

卵球形,初期为浅绿色,孵化前为褐色。

卵通常以不规则块状产在叶背面,每卵块300余粒。

幼虫体色变化很大,根据头部色泽分为红头型和黑头型两类。

体长22~37mm,圆筒形,背有一深褐至黑色宽纵带,带内有黑色毛瘤。

体侧多着生橘黄色毛瘤,长有白色长刚毛。

蛹长纺锤形,长8~15mm,暗红褐色,臀棘10~15根,末端显著膨大。

茧褐色或暗红色,由稀疏的丝混杂幼虫体毛组成。

生物学特征及发生消长规律:在北纬19°~55°的范围内分布,危害果树,林木和农田。

在我国发生区一年两代,即夏季一代、秋季一代。

以幼虫取食叶片加害树木,其危害以秋季代重于夏季代。

蛹结薄茧在树干老皮下,或在树木周围的枯枝落叶和地面的松土内越冬。

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

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

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美国白蛾(Lymantria dispar)是一种对农林业具有严重危害的害虫,主要分布在北美地区。

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树木和植物的食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美国白蛾的危害,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介绍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以便广大读者了解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防治美国白蛾的危害。

一、美国白蛾的危害1. 对树木和植物的食害美国白蛾的幼虫主要以树叶为食,一旦大量出现,会对树木和植物造成严重的食害。

它们在大规模集聚的情况下,能够吃光一片林地的树叶,给林木生长和光合作用带来严重影响,导致树木长势减弱甚至死亡。

2. 经济损失美国白蛾的大量繁殖和食害不仅影响了树木和植物的生长,也给农林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美国,每年因美国白蛾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给当地的农林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3. 气候与环境影响美国白蛾的大量食害会导致树木减少,减弱森林的生态功能,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和水源保护。

美国白蛾也是一种能够大规模繁殖的害虫,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等自然界的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的方法。

针对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引入天敌、放虫释放等措施。

引入寄生于美国白蛾幼虫体内的寄生蜂,或者放虫释放一些天敌昆虫在受害地区,来帮助管控美国白蛾的数量。

这些天敌能够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减轻害虫造成的危害。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消灭害虫的方法。

针对美国白蛾,化学防治主要是利用杀虫剂喷洒或者灭幼剂喷洒来控制它们的数量。

这需要在害虫发生的季节进行及时喷洒,采用合适的剂量和喷洒方法,以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文化防治是通过改变农艺措施和管理方式,减少害虫危害的方法。

在美国白蛾的防治中,可以采取适当的修枝、清园、抚育和除虫等文化措施,减少害虫危害和增强植物的免疫力。

怎么样治美国白蛾

怎么样治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
01
02
03

美国白蛾的卵呈圆球形, 直径约0.5毫米,初产时 为淡绿色,孵化前变为灰 褐色。
幼虫
幼虫有7个龄期,1-2龄 幼虫黑色,3龄幼虫开始 出现白色斑点,4龄以上 幼虫为纯白色。
成虫
成虫为白色中型蛾子,体 长12-15毫米,翅膀展约 30-35毫米。
美国白蛾的生活习性
生活史
04
美国白蛾防治的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使用农药
选择合适的农药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农药,并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配制和 使用,避免使用过期或假冒伪
劣的农药。
避免农药中毒
在使用农药前,要穿戴防护服 、手套、口罩等,避免直接接
触皮肤或吸入农药。
注意农药储存
农药要存放在通风、干燥、阴 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
湿环境。
注意保护环境
保护有益生物
美国白蛾的天敌有很多种,如鸟类、昆虫等,要 尽量避免使用对有益生物有害的农药。
保护水源
在防治美国白蛾时,要尽量避免污染水源,特别 是水源地和河流等敏感区域。
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在使用农药时,要合理控制使用量和使用范围, 避免对土壤造成过度污染。
注意防治效果的评价与反馈
上海地区美国白蛾的防治案例
总结词
上海地区在防治美国白蛾方面,注重生态治理和化学防 治相结合,同时加强植物检疫和生物防治。
详细描述
上海地区在防治美国白蛾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手段。 首先,生态治理是重要的手段,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减 少美国白蛾的繁殖和生存条件。其次,化学防治也是常 用的手段,使用一些针对性的化学药剂可以有效杀死美 国白蛾。此外,植物检疫也得到了重视,对进境植物进 行严格检查,防止美国白蛾的传入。最后,生物防治也 得到了应用,利用天敌和微生物等生物手段防治美国白 蛾。

美国白蛾特性及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特性及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特性及防治方法一、美国白蛾的识别特征美国白蛾成虫体白色。

雌蛾体长9.5-15.0mm,雄蛾体长9-13.5mm。

雄蛾前翅纯白色或有浅褐色斑点,后翅斑点少。

雌蛾前、后翅白色无斑点,前足基节、腿节橘黄色,胫节及跗节有黑色环纹。

卵近球形,直径0.5mm左右,初产的卵淡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后变成灰绿色,卵孵化时呈灰褐色。

卵产在叶背面,呈单层规则排列。

幼虫初孵幼虫一般为黄色或淡褐色。

老熟幼虫头部黑色,有光泽,体长22.0-37.0mm,细长,圆筒形,背部有1条黑色宽纵带,各体节毛瘤发达,毛瘤上着白色或灰白色、杂黑色及褐色长刚毛的毛丛,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橘黄色;腹面黄褐色或浅灰色;胸足黑色,臀足发达,腹足外侧黑色,基部和端部黄褐色。

蛹体长9.0-12mm,宽3.0-4.5mm。

初淡黄色,后变橙色、褐色、暗红褐色。

臀棘8-17根,每根棘的端部膨大,长度几乎相等。

蛹外包裹着稀松的混以幼虫体毛的薄茧,呈灰白色,椭圆形。

美国白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成虫夜间活动,繁殖量大。

一头雌蛾产卵量500-800粒,最多的达近2000粒,一头雌蛾经一年三代繁育第二年可产生后代3000万至1亿头,可吃掉40-60亩林地树叶。

初孵幼虫开始吐丝结网,喜群居生活,开始吐丝缀叶1-3片,以后将越来越多的叶片包进网幕中,使之不断扩大,1-3龄幼虫群居取食寄主植物的叶肉组织,留下叶脉和上表皮,使被害叶呈网状枯黄,4龄开始分散取食,同时不断吐丝将被害叶缀成网幕,网幕随龄期的增大而扩展,有的长达1-2m,5龄以后开始抛弃网幕分散取食,食量大增,被食后的叶片仅剩主脉和叶柄。

二是美国白蛾有趋臭味、腥味、异味特性,在普查、调查中,应特别注意臭水坑、牲口圈、猪圈、养殖场、卫生条件差的厕所等周边的树木。

三是美国白蛾食性杂,危害300多种植物,主要喜食树种有:桑、榆、臭椿、山楂、杏、法国梧桐、泡桐、白蜡树、苹果、杨树等。

发生严重时,可将树叶吃光,转移危害田间作物,对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

2.1.18美国白蛾学名:Hyphantria cunea (Drury)英文名:fall webworm分类地位:鳞翅目灯蛾科Arctiidae地理分布:亚洲:朝鲜半岛、日本、中国、土耳其。

欧洲:俄罗斯、摩尔达维亚、乌克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法国、意大利、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瑞士、罗马尼亚、希腊。

美洲:加拿大、美国、墨西哥。

主要寄主:此虫属典型的多食性害虫。

据报道可危害200多种林木、果树、农作物和野生植物,其中主要危害多种阔叶树。

最嗜食的植物有桑、白蜡槭,其次为胡桃、苹果、榅桲、梧桐、李、樱桃、柿、榆和柳等。

危害情况:幼虫取食树叶,并常群集于叶上吐丝做网巢,在其内食害。

网巢有时可长达1m或更大,稀松不规则,把小枝和叶片包进网内,形如天幕;网巢因常出现于仲夏到初秋,因此,该虫又叫秋幕毛虫。

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树叶食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

果树被害,常年减产显著,甚至造成当年和次年不结果。

此外,被害树长势衰弱易遭其他病虫害的侵袭,并降低抗寒抗逆能力。

幼虫喜食桑叶,构成对养蚕业的威胁。

生物学特性:在加拿大和美国北部,黑头型美国白蛾1年发生1代,在美国中部和南部年生2~4代。

在欧亚发生区,年发生多为2代,有时出现第3代,在日本的个别地区甚至1年发生4~5代,仅以蛹越冬。

幼虫孵化后营群居生活,吐丝结网。

开始一个群体共同取食一片叶子,随着幼虫生长,越来越多的叶片被包进网巢内。

幼虫在网巢内群居的时间约占整个幼虫期的60%。

幼虫有6~7龄,进入5龄后,开始离开网巢,分散取食。

1、2龄幼虫只在叶背面啮食叶肉,被害叶呈天窗状;3龄幼虫可将叶片咬成小孔;4、5龄幼虫开始从叶缘啮食,造成边缘缺刻;幼虫进入5龄之后,离开网巢,活动量增加,食量也开始明显增加,而末龄幼虫的食量达最高峰,约占幼虫期取食总量的1/2以上;6~7龄幼虫往往将整片叶子甚至连同主脉一并吃光,仅留叶柄。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可采用药剂灌根、树干 注射等方式,对美国白蛾的蛹进
行防治。
成虫期防治
在成虫期,可使用一些杀虫剂如 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对美
国白蛾的成虫进行防治。
物理防治方法
01
02
03
灯光诱杀
利用美国白蛾的趋光性, 可使用黑光灯或紫外灯对 其进行诱杀。
人工剪除网幕
在幼虫期,可人工剪除网 幕,并集中销毁,以减少 其繁殖数量。
白色细毛。

长8-12毫米,宽3-4毫米,红 棕色,被有锈色细毛。
生活史及生命周期
生活史
美国白蛾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昆虫。
生命周期
一年发生多代,以蛹在树皮缝隙、墙缝、土缝等处越冬。次年春季出现成虫, 交配后产卵,孵化出幼虫,幼虫经过几次蜕皮变为蛹,蛹羽化为成虫,继续繁 殖后代。
高温处理
对于一些生活史阶段如蛹 ,可使用高温处理的方法 对其进行防治。
05
美国白蛾的监测及预警
监测方法及技术
人工监测
01
组织专业人员和群众进行定期人工监测,通过观察和收集样本
,了解美国白蛾的发生情况。
灯光诱捕
02
利用美国白蛾的趋光性,使用特定波长的灯光设置陷阱,诱捕
美国白蛾成虫。
信息化技术
0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无人机、遥感等手段进行监测,提高监
加大资金投入
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美国白蛾的监测、预防和治理工作,确保防治 工作的顺利开展。
实施防治奖励机制
设立奖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形成全民参 与的局面。
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
1 2
加强基础研究
深入研究美国白蛾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发生规律 、传播途径等基础信息,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森林病虫害之美国白蛾

森林病虫害之美国白蛾

森林病虫害防治科普之美国白蛾一、什么是美国白蛾美国白蛾又称秋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老百姓俗称“毛毛虫”,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国际检疫性害虫。

发生时,其所到之处,树木的叶片3-4天便被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

除危害植物以外,老熟幼虫还可从门缝、窗缝进入居民家中,骚扰你。

二、美国白蛾形态特征及习性美国白蛾体长在15mm左右,虫卵为圆球形,刚孵化的幼虫为黄色,成熟后为青色,全身遍布绒毛,对于腥味、香味、臭味较为,敏感,对恶劣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耐寒冷,耐高温,耐饥饿。

成虫具有趋光性。

幼虫有结网危害的习性。

三、美国白蛾成长规律及特点美国白蛾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蛾)四个阶段。

3月下旬至10月上旬均可见成虫,幼虫危害期为5月上旬至11月上旬。

9月底开始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树洞、树下土块、石块、瓦砾、枯枝落叶、浅土层、包装物和建筑物缝隙等隐蔽处化蛹越冬。

其中美国白蛾的幼虫时期,就是毛毛虫。

成虫时期是白色的蛾子,从外表上看,美国白蛾朴实无华,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它们的危害却非常大,甚至被称之为“无烟的火灾”,除危害植物以外,老熟幼虫还可从门缝、窗缝进入居民家中,影响正常生活。

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四个特点:1)能生:繁殖能力极强,平均每雌产卵500-800粒,最高达2000粒。

2)能吃:美国白蛾幼虫共7龄,幼虫期30-40天。

具有暴食性,4龄后分散取食,可将叶片吃光。

3)能逃:老熟幼虫沿树干爬到地面,在砖瓦、石块下、墙缝、树皮裂缝、落叶杂草或表土内化蛹。

4)组团作案:初孵幼虫有群集性,吐丝缀叶形成网幕,在网内取食叶片。

5龄后幼虫爬出网幕单独活动、取食。

四、美国白蛾防治措施1.诱杀成虫:利用美国白蛾成虫的趋光性,羽化期诱杀成虫。

2.剪除网幕:在1-4龄幼虫聚集在网幕内取食叶片时,将带网幕枝条用高枝剪及时剪除,剪下的枝条及网幕要集中烧毁。

3.药剂防治:利用阿维·灭幼脲、除虫脲、杀铃脲等生物和仿生物制剂喷药防治。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美国白蛾是一种以毁灭性为主的害虫,它不仅会对农作物产生影响,还会危害林木、园艺植物等其他生态环境。

在美国,这种害虫的发生率非常高,每年都会给当地的经济、生态环境造成损失。

为了保持生态平衡和避免经济损失,我们有必要了解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一、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1. 生长季节美国白蛾生长的季节主要是春季至夏季,其中以6月至7月为其盛发期。

2. 繁殖周期美国白蛾的繁殖周期大约为2-3年,其蛹期可长达3-4周。

3.危害类型美国白蛾是一种以吃叶子为主的害虫,其不仅可以危害园艺植物和林木,还会繁殖在农作物上。

4. 生态破坏美国白蛾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这将影响到其他植物和动物的存活。

二、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1. 捕获杀虫剂这是一种比较流行的防治美国白蛾的方法,其可以使用露天塔、飞机、甚至是悬挂海绵球来捕获杀虫剂。

这种杀虫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的农业和林业。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防治美国白蛾的方式,其可以使用一些微生物和天敌来控制美国白蛾数量。

样例有使用昆虫寄生因素或微生物,包括细菌属、真菌属、病毒。

3. 传统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传统的防治美国白蛾的方式,其可以使用杀虫剂防治美国白蛾,从而遏制其数量不断增加的现象。

但是,这种方法有着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端,如可能引起环境污染。

4. 机械防治机械防治是一种新型的防治方法,其可以使用陷阱将美国白蛾捕获并防止繁殖从而影响其数量的减少。

结论美国白蛾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但是通过一些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可以防止其数量不断增加,从而保护农作物,遏制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防治美国白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个方法都有着自身的优缺点,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条件进行选择,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美国白蛾是什么?

美国白蛾是什么?

美国白蛾是什么?美国白蛾是什么?美国白蛾的危害有哪些?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有哪些?还请了解的网友帮忙介绍美国白蛾又叫美国灯蛾、秋幕毛虫,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峻的危害;是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广东、江西、浙江、湖南、贵州、湖北和四川等地,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

因此种地网整理了美国白蛾的危害及防治方法,以下具体列举出来供网友们参考。

美国白蛾的危害:美国白蛾幼虫常群集树叶上吐丝结网巢,在其内食害叶片,美国白蛾幼虫网巢有时可长达1米或更大,稀松不规章,将小枝和叶片包入网内,形如天幕,因常消失于仲夏到初秋,故称其为秋幕毛虫。

美国白蛾1~2龄幼虫只取食叶肉,严峻时全株树叶被吃光,只留下叶脉,整个叶片呈透亮的纱网状,3龄幼虫开头将叶片咬成缺刻,4龄幼虫开头分成若干个小的群体,形成几个网幕,4龄幼虫末食量大增,5龄后进入单个取食的暴食期。

美国白蛾整个幼虫期间取食量极大,造成植物长势衰弱,抗逆性低下,果实品质降低,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

严峻受害的果树,果实严峻减产,有时导致当年甚至次年不牢固。

被害树木,由于树势衰弱,易遭蠹虫、真菌和细菌的侵袭,大大减弱其抗寒、抗病力量。

美国白蛾的生长环境:环境温度在18~19℃以上,相对湿度70%左右美国白蛾越冬成虫大量羽化。

成虫羽化后,至次日晨日出前0.5~1小时雌雄交配,交配时间可连续5~40(平均14~16)小时,一生只交配1次,交配后不久,雌虫即产卵。

成虫飞行力和趋光性均不强。

雌虫产卵,对寄主有明显的选择性,喜在槭树、桑树和果树的叶背产单层块状卵,每卵块有卵500~700粒,最多达2000余粒。

成虫产下的卵,粘着很牢,不易脱落;卵上覆毛,雨水和天敌较难侵入。

美国白蛾卵的发育,最适温度为23~25℃,相对湿度为75~80%,只要温湿度相宜,孵化率可达96%以上,即使产卵的叶片干枯,也无影响。

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方法一、利用诱虫灯在成虫羽化期诱杀成虫。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简介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

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

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

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

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学名:Hyphantria cunea(Drury)英文名:Fall Webworm, American White Moth中文异名:秋幕毛虫,秋幕蛾分类地位:鳞翅目Lepidoptera 灯蛾科 Arctiidae鉴别特征:成虫白色,体长12-15mm.雄虫触角双栉齿状.前翅上有几个褐色斑点.雌虫触角锯齿状,前翅纯白色.卵球形.幼虫体色变化很大,根据头部色泽分为红头型和黑头型两类.蛹长纺锤形,暗红褐色,茧褐色或暗红色,由稀疏的丝混杂幼虫体毛组成.生物学特性:美国白蛾在辽宁等地1年发生2代.以蛹在树皮下或地面枯枝落叶处越冬,幼虫孵化后吐丝结网,群集网中取食叶片,叶片被食尽后,幼虫移至枝杈和嫩枝的另一部分织一新网.原产地:北美洲.中国分布现状:现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天津,陕西等地.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40年传入欧洲,现已传入欧洲10多个国家,以及日本,朝鲜半岛,土耳其.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丹东一带,1981年由渔民自辽宁捎带木材传入山东荣成县,并在山东相继蔓延,1995年在天津发现,1985年在陕西武功县发现并形成危害.主要通过木材,木包装等进行传播,还可通过飞翔进一步扩散.其繁殖力强,扩散快,每年可向外扩散35-50km.可为害果树,林木,农作物及野生植物等200多种植物,在果园密集的地方以及游览区,林荫道,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树叶食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威胁养蚕业,林果业和城市绿化,造成惊人的损失.此外,被害树长势衰弱,易遭其他病虫害的侵袭,并降低抗寒抗逆能力.幼虫喜食桑叶,对养蚕业构成威胁.分布及危害特点美国白蛾分布于美国、加拿大、东欧各国及日本、朝鲜等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学名:美国白蛾 拉丁学名: Hyphantria cunea别称: 秋幕蛾 其幼虫二名法: Fall Webworm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 昆虫纲(Insecta)目录专业资料挖到的美国白蛾虫蛹白色绒毛,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

雄成虫触角黑色,栉齿状;翅展 23-34mm,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

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翅展33—44mm,前翅纯白色,后翅通常为纯白色。

卵圆球形,直径约0.5mm,初产卵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有较强的光泽。

卵单层排列成块,覆盖白色鳞毛。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8-35mm,头黑,具光泽。

体黄绿色至灰黑色,背线、气门上美国白蛾幼虫线、气门下线浅黄色。

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

腹足外侧黑色。

气门白色,椭圆形,具黑边。

根据幼虫的形态,可分为黑头型和红头型两型,其在低龄时就明显可以分辨。

三龄后,从体色,色斑,毛瘤及其上的刚毛颜色上更易区别。

蛹体长8—15mm,暗红褐色,腹部各节除节间外,布满凹陷刻点,臀刺8-17根,每根钩刺的末端呈喇叭口状,中凹陷。

生活习性美国白蛾繁殖能力强、扩散快,每年可向外扩散35~50公里。

美国白蛾在欧洲一年2代。

以蛹在茧内越冬,茧可在树皮下以及土壤、石片下发现。

翌年春季羽化,产卵在叶背成块,覆以白鳞毛。

幼虫共7龄。

在美国,幼虫经一月到一个半月老熟,爬防治入侵的美国白蛾到土面结茧化蛹;夏末羽化。

深秋落叶前发生第2代幼虫为害。

分布情况根据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介绍,目前,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陕西等6个省市已经出现了美国白蛾疫情,其中,北京涉及到了9个区(县),分别是朝阳、丰台、怀柔、密云、平谷、昌平、大兴、通州和顺义。

在山东烟台一年发生完整的两代。

越冬蛹于次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

第1代发生比美国白蛾较整齐,第2代发生很不整齐,世代重叠现象严重。

大部分幼虫化蛹越冬,少部分化蛹早的可羽化而后发生进入第3代。

在大连市和秦皇岛市一般年发生两代,遇上秋季高温年份,第3代也能完成发育。

天津市、陕西关中第3代发生量较大,化蛹率也高,占总发生量的30%左右。

1995年在天津现,1985年在陕西武功县发现并形成危害.主要通过木材,木包装等进行传播,还可通过飞翔进一步扩散.其繁殖力强,扩散快,每年可向外扩散35-50km.可危害果树,林木,农作物及野生植物等200多种植物,在果园密集的地方以及游览区,林荫道,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树叶食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威胁养蚕业,林果业和城市绿化,造成惊人的损失.此外,被害树长势衰弱,易遭其他病虫害的侵袭,并降低抗寒抗逆能力.幼虫喜食桑叶,对养蚕业构成威胁。

相关法规为了治理美国白蛾,早在198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农业部、林业部《关于加强对美国白蛾检疫和防治工作的报告》的通知;1984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迅速扑陕西境内美国白蛾的紧急通知》;北方各省市政府都成立了由地方主要领导参加的美国白蛾防治领导小组,如1995年天津发现美国白蛾后,1996年北京市成立“严防指挥部”,以杜绝美国白蛾进京。

西安、咸阳、锦州等地利用人工、机械、化学等方法成功控制了美国白蛾的危害。

主要方法有黑光灯诱杀成蛾。

人工剪除网幕,秋冬季人工挖蛹,喷施溴氰菊脂、灭幼脲等。

昆虫危害美国白蛾是近几年来在沿海地区园林树木上发现的一种新害虫,它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

它喜爱温暖、潮湿的海洋性气候,在春季雨水多的年份,危害特别严重。

美国白蛾的危害一点不亚于森林火灾。

据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总工程师吴坚介绍,国务院办公厅为防治美国白蛾专门下发了通知,这是我国林木害虫防治史上的第二次,第一次下发通知是为防治松材线虫病。

这次国办再次下通知,说明防治美国白蛾的紧迫性。

美国白蛾进入北京属于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据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总工程师吴坚介绍,美国白蛾在其原产地并没有如此可怕,是因为其原产地有许多防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其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十分关键,它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数量之下。

而它们侵入我国后,失去了原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密度迅速增长并蔓延成灾。

据吴坚介绍,统计显示,每年因生物入侵给我国林业造成的损失达660亿。

扩展途径美国白蛾最主要的扩展途径可由各个虫态随货物借助于交通工具进行传播。

以4龄以上的幼虫和蛹传播的机会最多。

检疫措施:对来自疫区的近几年屡见该虫随由国外运入的包装箱输入我国,应引起足够。

美国白蛾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成虫。

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5%来福灵4000倍液喷药防治,均可有效控治此虫危害。

桑树5、.生物防治。

周氏啮小蜂是新发现的物种,原产我国,却成为美国白蛾的天敌。

(因幼虫在所出生的叶子上裹上了网,所以农药可能作用不大。

)自上世纪中期以后,美国白蛾在我国危害日趋增大,且传统防治方法效果越来越差。

1998年我国启动美国白蛾治理工程,生物防治成为突破口。

由中国林科院杨忠歧研究员主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生物控制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调查了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从其卵、幼虫和蛹中饲养出了多种天敌。

经过筛选,发现了一种寄生率高、出蜂量大、能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蛹寄生蜂—白蛾周氏啮小蜂。

这种小蜂可以找到在各种隐蔽场所化蛹的美国白蛾,产卵寄生美国白蛾。

该项研究成果保护生态环境,不杀伤天敌,是防治美国白蛾的先进技术。

大连、陕西、山东、秦皇岛等疫区采用这种以虫治虫及与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制剂相结合的措施,收到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是我国生物防治的一个创举,使我国利用昆虫天敌防治美国白蛾的技术跃居世界前列,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这种高效、经济、无污染的生防研究技术成果已通过鉴定,正在疫区大面积推广使用。

6、在美国白蛾的大肆入侵的状况时,除了已经知道的自然天敌周氏啮小蜂外,我在大豆田地里无意发现了美国白蛾的又一种天敌----臭大姐,也叫“蝽”,我国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有此虫,因体后有一个臭腺开口,遇到敌人时就放出臭气,俗称“放屁虫”,“臭大姐”等。

身体扁平,体形小长90-110MM,口器长成喙状,前翅的基部是革质,端部是膜质,后翅全部是膜质或退化消失。

它主要是把长长的口器插入全身白毛的美国白蛾的幼虫体内,吸食幼虫的汁液,致其死亡。

因此投放臭大姐成本低廉。

补充:第六条是我在无意中发现的,但是是否具有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由于能力有限及条件有限,希望有条件的科学家们引起注意。

而且,在实验室里面是否也有表现?我想,如果真要是真理,那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1981年,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年转发了农业部、林业部《关于加强对美国白蛾美国白蛾检疫和防治工作的报告的通知》;1984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迅速扑灭陕西境内美国白蛾的紧急通知》;以上各省市政府均成立了由地方主要领导参加的美国白蛾防治领导小组,1995年天津发现美国白蛾后,北京市1996年了成立“严防指挥部”,以杜绝美国白蛾进京。

陕西、西安、咸阳、辽宁锦州等地利用人工、机械、化学等方法成功控制了美国白蛾的危害。

预防方法加强植物检疫,对来自疫区的苗木、接穗、花卉、鲜果及包装箱填充物和交通工具等必须严格检疫。

对来自疫区的木材、苗木、鲜果、蔬菜以及馐箱、填充物和交通工具都必须认真检查。

做好虫情监测,一旦发现检疫害虫,应尽快查清发生范围,并进行封锁和除治。

根据灯蛾成虫具有趋光性,于成虫羽化期设置灯光诱杀。

潜所诱集利用该害虫以老熟幼虫沿树干下树寻找潜伏场所进行结茧的习性,在树干上人为设置结茧场所,引诱其潜伏,然后予以消灭。

具体操作方法:对发现有美国白蛾危害发生的树木在老熟幼虫开始下树的时期,用稻草或麦秸、杂草等在树干上绑缚一周,诱集下树老熟幼虫,然后于化蛹前解下草把烧毁消灭虫源。

美国白蛾卵根据美国白蛾危害程度、发生面积、林分用途、工程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将治理区划分为除治区、监控区、保护区三个类型区,实施分区治理。

除治区:本区为工程区内重要防治区域,特点是发生集中连片,局部地区疫点密集,虽经连年防治仍不断发生。

监控区:本区虽尚未发现疫情,但与发生区相连或相近。

保护区:本区是监控区中的重点保护区域。

美国白蛾防治要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

以预测预报为先导,全面加强联防联治,采用仿生药剂、生物防治、植物性杀虫剂为主,以人工、物理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采取飞机和地面相结合的方法,全面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要在科学用药的同时,提高生物防治措施的比例,达到有虫不成灾,实现大范围、长期有效的控制效果。

除治区:在虫情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首先使用Bt、阿维菌素、病毒制剂等生物制剂及灭幼脲类仿生制剂为重点的除治措施,尤其要做好第一代美国白蛾的除治工作,要由外向内全面封锁压缩,强化外缘的防治力度,逐步拔除孤立的、发生较轻和重要敏感地区的疫点,治理一片,巩固一片。

重灾区要通过生物防治压低虫口密度,减少有虫株率,并释放周氏啮小蜂增加天敌数量,形成林间自然种群,达到长期控制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监控区:加强监测手段,提高虫情调查、预报的准确性。

要充分发挥监测点的作用。

在监测区、发生区的边缘和重点部位,要加大性诱剂和诱虫灯的使用数量。

继续实行专群结合的办法,定人、定点、定期进行监测和普查,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为科学除治害虫提供可靠依据。

保护区:在全面实施监控和检疫的基础上,结合营造多树种混交林,增加营造银杏、常绿针叶树等美国白蛾抗性树种。

综合整治利用人工、机械、化学等方法控制其危害,如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蛾;人工剪除网幕;秋冬季人工挖蛹;喷施溴氰菊酯、灭幼脲等化学和生物杀虫剂等。

天敌有麻雀以及寄生性的赤眼蜂、姬蜂、茧蜂、寄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30多种。

1. 营林措施。

改善树种结构,在四旁造林和城市绿化中,多栽植美国白蛾厌食树种;可间隔栽植部分美国白蛾嗜食树种,作为引诱树,防治时重点放在这部分树木上。

从植物群落上抑制白蛾的繁衍。

2. 人工物理防治。

剪除网幕在美国白蛾幼虫3龄前,每隔2-3天仔细查找一遍美国白蛾幼虫网幕。

发现网幕用高枝剪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

剪网时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破网,以免幼虫漏出。

剪下的网幕必须立即集中烧毁或深埋,散落在地上的幼虫应立即杀死。

围草诱蛹适用于防治困难的高大树木。

在老熟幼虫化蛹前,在树干离地面1-1.5m左右处,用谷草、稻草把或草帘上松下紧围绑起来,诱集幼虫化蛹。

化蛹期间每隔7-9天换一次草把,解下的草把要集中烧毁或深埋。

灯光诱杀利用诱虫灯在成虫羽化期诱杀成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