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观 是教 师 进 行教 学 改 革 的前 提 传统 教 学 方 法 围绕 应 试 教 育开
展课 堂教 学 . 堂 教 学 往 往 是 教 师 以 教 材 为 中心 . 械 地 向学 课 机 生灌 输 知 识 . 得 教 师 充 当 了书 本 的 中 介 。 得 学 生 成 为 了接 使 使 纳知 识 的容 器 。 这种 课 堂 教 学 过 于关 注 教 师 的 教 . 视 了学 生 忽 的学 : 于关 注 学 习 结果 . 略 了教 育 过 程 。 素 质 教 育提 出 “ 过 忽 一
形 式 不 断提 高 自身 水 平 . 可 以 采 用 向 经 验 丰 富 的 教 师 学 习 , 还 观摩 他 们 的课 堂 教 学 等 形 式 其 次 ,历 史 学 科 包 括 的 范 围 广
泛 。 识 内 涵 丰 富 。 贯 通 古 今 、 罗 万 象 的 一 门学 科 。 知 是 包 当今 社
与 课 堂教 学 的积 极 性 . 学 生 真 正 成 为学 习 的主 人 叶 圣 陶先 使 生 有句 名 言 :教 是 为 了不 教 。 教 师 要 积极 创 设 各 种 有利 条 件 , “ ” 善 于 引 导学 生开 展 自主学 习 . 现 结 论 , 学 生 能 够 自主 构 建 发 使
会 的多 元 化 要 求 教 师 要 开 阔 视 野 。 有 广 博 的 文 化科 学 知 识 、 具 精 深 的 学 科 专业 知识 和教 育学 、心 理 学 知 识 形 成 的多 层 次 新
型 的知 识 结 构 . 有 指 导 学 生 开 展 研 究 性 学 习 的 素 质 和 能 力 . 具 能 够 “ 屋 建 瓴 ” 准 确 地 讲 解 教 材 。 发 学 生 的 创 造 性 , 进 高 , 激 促
中学历史课教学
浅谈中学历史课教学从事中学历史课教学多年,我通过自学、接受培训、同行帮助、前辈指导、不断听课,经常性反思和总结,在自己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诸如问题教学法、课堂讨论法、互动学习法等一些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我在教学“新文化运动”这一课时,以多媒体演示仪为辅助教学手段,以问题为切入点,注重在于突出教学主题,以生动、形象的图片使学生感性地认识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整节课学生毋须整段整句地去研读,而是通过影像资料,很快地接受了所有的知识点。
我们师生所要做的只是通过提问、点拨、总结,将感悟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课中没有处理好的地方在于“打到孔家店”的讨论,时间把握得不好,讨论的时间有些过长了。
另外,在课文最后没能够突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学生不能够理解它真正的价值所在,这是比较欠缺的地方。
今后我还需要不断深入地研讨课题,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课相当难讲,由两部分课文组成。
首先讲马克思主义诞生,剩余的是讲巴黎公社。
教学重点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但是一谈到马克思主义,学生就晕头转向。
在处理马克思主义这一部分时,我从整个单元的宏观上来讲,理论的诞生——实践检验——制度确立三个步骤,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刚好在诞生与实践上。
从微观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是本课的关键也是难点,没有读过《共产主义宣言》,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的。
因此,我截取一小段《共产主义宣言》内容,从旁指导和引导学生解读材料,逐一与书中提及的马克思主义内容一一对应,更有利于学生理解。
《工业革命的兴起》是第六单元第一课第一目,在学生初步了解社会生产方式正在改变的基础上,我开始教授学生工业文明的来临。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里掌握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第一,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课堂学习活动的机会。
我充分考虑到历史与社会知识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亲身经历、体验历史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课堂教学十分关键,它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阵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主要在课堂进行,同时历史教学也是推动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推动其他文化课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
”政治和文学都是从浩瀚的历史文化中分离出来的,可以说历史是百科之母。
在我们中学历史的教学现状中,老师读课本,学生划重点,考试背重点,学生学得十分被动、消极、机械,不会用历史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割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我在从事中学历史教学以来,长期执着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改进历史教法,指导学生的学法,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本文谈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并逐步完善。
一、正确认识中学历史教学的地位历史是一种文明的传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它展示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一个民族产生、发展、壮大、演变的脉络,任何文化都有一个传承历史走向,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创新,同时也不知道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方向,历史的传承能够更好地发挥一个国家公民的爱国主义的思想,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来发展国家,人们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上的经验给我丰富的智慧,开阔我们的眼界,启迪我们睿智地思考问题,少犯错误,一个国家的未来由少年主宰,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说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必须知道一个国家的过去,立足今天,展望未来,一个民族忘记祖国的历史意味背叛,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爱国主义建设者,历史教育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可以全面推动学生的思想建设,这是时代的要求和选择,也是弘扬我们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只有正确认识了历史的教学地位,才能端正我们的历史教学的态度。
二、抓纲务本,明确教学目标抓纲务本,这个“纲”原来是指《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现在是指《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它是我们教学的行动指南,它对教材中的知识哪些要求识记、哪些要求理解、哪些要求熟练运用、培养什么情感,都十分明确、细化,形成一个严密的教学体系,教材是立足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编写,它是围绕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它是新课标的细化、具体化,它是我们教学的蓝本,是历史教育专家严格审查后使用的,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深钻教材,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不能停留在表面的语言文字上,课标和教材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的两件重要武器,离开它们我们就无法教学,如船置浅滩、车陷泥潭,我们教学本末皆无了。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科学
2 1年 第 1期 0 0 O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马文东 (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 肖营子镇初级 中学 06 0 ) 657
果 。历 史知 识丰 富 多样 ,所涉 及 的事件 和 人物特 别 多 ,通过 多媒 体教 学 ,使 学生 比较 直观 地感 受 历史 经过 ,可 以给 学生 留下 更深 的印象 ,使 学生 更容 易理 解历 史 知识 ,从 而 能更好 地把 握并 运用 历史 知识 。同时 ,多媒 体 教学 手段 的运 用 ,可 以改 变往 日在 教学 中枯 燥 、乏 味、 呆板 的理 论说 教和 单纯 语 言讲解 的教学 模式 ,有 利于 将较 多 的知 识信 息 以较丰 富 的感观 形式 再现 于 课堂 教学 中 , 从而 大大 增强 了课 堂教 学 的直观 性 和感 染力 ,提 高 了教 学效果 。 例 如 :可 以将 电影 《 片 战争 》 中的某 些画 面 ,将 电影 《 鸦 开天 辟 地 》 中 的一些 片段 ,将 影视 片 《 中国命 运 的决战 》 《 国大典 》 开 中 的精 彩 镜 头 等 制 作 到历 史 课 件 中 去 , 有 的一 分 钟 , 有 的几 分 鸦 利 用全 部课 堂 时 间主 观地 向学生 灌输 知识 ,与学 生缺 少互 动 ,学 钟 ,有 的是场 景 ,有 的是三 维动 画 ,把 它们 分别 用 于历 史课 “ 生成 为知识 的被 动接 受者 ,这使 得学 生 的主 体地位 得 不到 充分 体 片战 争 ” “ 中国共 产党 的诞 生 ” “ 民解放 战争 ”等 章节 的课 堂 人 现 , 以至 于课堂 教 学效 率不 高 。所 以 ,在 新 课改 的推 动下 ,教 师 教学 ,这 些 内容重 现 了生动 传神 的历史 画面 ,行 之有 效地 激发 了 应 该转变 教 学观 念 ,从学 生 角度 出发 ,充 分发 挥学 生学 习 的主 体 学 生 的求 知欲 ,强 化 了学生 的注 意 力 。通 过精 彩 的画 面 ,让学 生 作用 ,让 学生 主动参 与其 中 。 走 入 了过 去 的 时 光 ,重 温 了历 史事 件 ,使 历 史课 堂气 氛 变 得 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 学 应是 师生 双边 互动 的行 为 ,教 师教 要得 法 ,学 生学 要 跃 ,此 时 教师再 适 当旁 白,巧妙 设 问, 学生 为 了寻求答 案 则会 出 现 议论 、看书 、思考 的活 跃场 面 ,取 了很 好 的教学 效果 。 主动 ,在 历史课 堂教 学 中,要发 动学 生积极 参 与教学 过程 。 多 媒 体 教 学益 处 多多 ,但 是 教 师在 教学 中 ,要 把 握 一 定 的 1精 心设置 新课 导入 . 导入 是一 堂 课 的开 始 , 只 有有 良好 的开 头 , 才 可 以 吸 引学 度 ,不 能滥 用 多媒体 , 不能毫 无 根据地 把 每个 知识 点都 通过 多媒 生 的注意 力 ,才 能使学 生 兴趣 盎然地 投 入到 这堂 课 的学 习 中,所 体展 现 出来 。通 过 多媒体 教学 , 可 以吸 引学生 的眼 球 ,刺 激他 们 以,教师 在备 课 时,要 精心 设计 导语 。导入 新课 是课 堂 教学 的重 的 听觉 ,但 是也 比较 容 易转移 学生 的注 意力 ,使学 生单 纯地看 和 要环 节 ,导语 是教 师在 教 学开始 时引导 学生 进入 学 习状态 的开场 听 ,而 忽略 了对 知 识 点 的理 解 。所 以,在 运 用 多 媒 体进 行 教 学 白。它运用 得好 坏 ,直 接关 系 到课堂 教 学质 量 的优劣 。这就 需要 时 ,教师应 该深 思熟虑 ,三思而后 行 。 教师在 课 下下足 功 夫 ,多查 阅历 史 资料 ,然 后根据 本 节课 所讲 的 三 、教 给学生 良好 的记 忆方法 内容来 设计 导入 。 ‘ 学 习历 史 的一 个 重 要 目的就 是让 学 生 知 史 识 史 ,所 以掌 握 2搭 建学习平 台,创设 问题 情境 ,给 学生提供 亲 自参与 的机会 良好 的记 忆 方法对 学 生来 说至 关重 要 。只有 识 记 了一定 的历 史事 . 教 师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要 发 挥 学 生 的 主观 能动 性 ,使 学 生 主 件 ,学生 才 能更好 地运 用历 史 道理 来解 决实 际 问题 ,才 能更好 地 动 参 与课堂 教 学 。教师 在课 堂 中,起 着指 导 、引领 学 生学 习 的作 理解历 史 道理 。 除此之 外 ,近 几年 的历 史高 考试 卷越 来越 注重 对 用 。所 以, 教师 应 该 给 学 生 学 习创 设 平 台, 设 置 一定 的 问题 情 基 础 知识 的考 查 ,尤其 注重 对 学生 识记 能力 的考 查 ,准确 记忆 基 境 ,使 学生 在一 种 良好 的氛 围中 获得 知识 。教 师 可 以根 据历 史 学 础 知 识是学 好 历史 的第 一步 。所 以,为 了更好 地应 对考 试 , 以及 科 的特 点和 教学 内容 ,布 置 活动课 的题 目,发 动学 生课 下搜 集 资 为 了更 好地 学 以致 用 ,学生应 该掌 握一 定 的记 忆方 法 。 1 按时 间顺序 记忆 . 料 、归 纳知 识 、提取 要 点 。如在讲 授 《 方人 文主 义 的起源 》 一 西 课 时 ,可 以 以教 室为 活动 平 台,将 全 体学 生分成 几 组 ,分别 饰演 历 史 ,就 是 人类 社会 的发 展史 ,它不 同 于其他 学科 ,有 着 比 奴隶 主 、奴 隶、祭 司 、智 者学 派 的学者 、 苏格拉 底 等角 色 ,并针 较 清晰 地时 间顺 序 ,所 以 ,记 忆历 史 ,最 常用 、最 根本 的一 种方 对奴隶 买卖 这一事 件展开激烈 的辩论 。这样 ,教 师就改变 了照本宣 法 就是 按时 间顺 序记 忆 ,这样 不仅 容 易记 忆 ,还有 利于 对知 识 的 科 、机械 复述教材 的被动状况 ,更好地 发挥 了 自己的主 导作用 ,而 连 贯掌 握 。例如 ,学 习 中国 古代历 史朝 代 的发 展顺 序 ,有好 几种 学生也事先 准备好 了大量 的学 习素材 ,课 上他们踊 跃地 回答 问题 , 记忆 版本 ,其 目的都是 便 于从 总体 上掌 握 中国 古代 历史重 要骨 架 知识 ,达 到 良好 的效 果 。其 中一 种便 是 : 积极参与探 究式学 习,从而真正 实现 了学 生学习 的主体 地位 。 夏 商与西周 东周分 两段 3 巧设 提 问,使学 生参 与课堂 教学 . 让 学生 主动 参 与课 堂教 学的 另外 一个 途径 就是 教 师要 巧设 提 春 秋和 战 国 一 统秦 两汉 问 ,使学 生在 讨论 问题 的过 程 中加 深对 知识 点 的认识 深度 ,这 样 三分魏 蜀 吴 二晋 前后 沿 不仅 使学 生掌握 了必要 的知 识 ,而 且也 培养 了学 生 学习历 史 的兴 南北朝 并 立 隋唐 五代 传 趣 。但 是 ,教师 在 提 问时 ,要有 所 依据 ,不 能单 纯地 为 了激 活课 宋元 明清后 皇朝 至此 完 堂 气氛 而盲 目地 设 置 问题 。课堂 教学 的首 要 目标 是完成 本 节课 的 2 .横 向联想 记忆法 教 学 ,故设 计 问题 要紧 紧 围绕 教 学 目标进 行 ,提 问 的内容应 是 学 这是通过把握同一历史时期不同性质历史事件 的相互影响、 习的重点 、难 点、热 点。每一节课 的中心 内容,包括重 大 的历 史事 相 互制 约 的联 系 , 以增 强记 忆效 果 的方法 。要 点是 抓 住其 中一项 件 、人 物和基本 的历史概念 和结论等 。例如 , 《 洋务运动 》一节 的 内容为 基本 点 ,左右 联想 。如 讲 17 年 的德意 志帝 国 宪法 时可联 85 教 学 内容 中,其 重 点有洋 务派 、洋 务运 动 的 目的 、 内容 和 失败 原 想 到法 国的 17年 宪法 , 比较 两 国的代议 制 。 81 因,难 点是对洋务 运动与洋 务人物如 曾 国藩 、李鸿章等 的评价 ,热 3 比较 记忆法 . 点是 中国军事 、企业 、教育科 技等领域 的近代化 问题 。教 师通 过 围 历史 课本 中,有 的事 件在 目的、 发生 经过 、结 果等方 面有 很 绕这些 问题认真设计 ,巧妙提 问 ,来拓 展学生 的视 野 。只 有抓 住 了 大 的相似 性 ,这 种相 似是 客观 事物 的某 种 联系 。所 以 ,我们可 以 重点 、突破 难点 、联 系热点 的提 问,才 能提高课 堂效率 。同时 ,在 根据 历 史事件 发 生 、发展 的特 点进 行 比较 记忆 ,这 样不仅 掌握 了 提问时要注 意:提 问问题 的数量 要适 中;提 问要有 针对性 ;提 问要 历史 事件 ,还 在 比较 的过 程 中加深 了对 事件 的理 解 。例如 : 比较 有 层 次性 ;提 问要 面 向全体 学 生;对 学 生的 回答 要进 行 公正地 评 中 国明朝 的 内阁制和近 代英 国 的 内阁制 。
浅析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特色
浅析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特色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利用历史教材,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结合历史课堂的内涵,新课程改革中课堂的基本特征,来打造特色的历史课堂。
标签:历史课堂;新课改;教学特色1何谓历史课堂对于课堂,传统观点认为,课堂是老师上课,传授知识的地方,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地方,几乎与教室等同,教师只管自己的教,只管完成自己讲的任务,而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
现代教学认为,课堂是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地,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展示与发挥师生才智的宝贵空间。
而历史课堂则应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即凸显史实、史境、史观、史法。
史观,准确、系统掌握课程标准的知识要求是历史课堂的基础;史境,只有“身入其境”,才能“触景生情”,更好地理解历史;史观,即观察、分析历史事物的观点和基本理论;史法,即分析、阐释历史事物、现象的方法,如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方法、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方法、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方法等。
2新课程改革的课堂特征2.1自主。
学生自主是学生主体性的表现,作为一名大学生,从所受教育的经历来看,我们一直为应试教育,这种教育一直是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中满堂灌。
这种模式可能会影响到我们以后成为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障碍。
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地立足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2.2参与。
抓住学习的关键是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面、度、质量。
历史课堂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
2.3合作。
学习需要合作,学习过程常常需要人与人的合作才能完成。
这里所说的合作不只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还包括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合作。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根据本人多年任教初中历史教学的经历与经验,认为构建历史有效课堂的关键在于不仅要吃透教材、灵活应用教材做到因材施教,而且还在于怎样掌控课堂、驾驭学生、调动学生、激发学习激情做到因人施教。
只有做到掌握一手科学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探索一套驾驭课堂和学生的教学技能,才会使课堂生动鲜活,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做到让课堂充满快乐,让学生轻松学习,把课堂变成学生的精神乐园。
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只有在快乐、民主、平等、宽松的和谐气氛中才能最有效地接受知识。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首先,我注意让自己的心情先变得轻松快乐,保持好心情。
在处理问题时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
在学生面前放低架子,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做他们的朋友,温情博取孩子们的信任,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其次,对学生一视同仁。
我总是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贴近每一个学生,这样师生关系才会融洽。
把握好每一次机会,不吝啬赞美,不吝啬肯定,不吝啬鼓励,去赏识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快乐成长。
二、重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乐学、会学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平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很难再现,它既无法观察,更无法体验。
因此我想方设法的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呈现趣味性的材料,创设趣味性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机勃勃、兴趣盎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知识,从而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和构建知识网络历史本身看不见,摸不着。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浅谈
大 发挥 。师 生关 系紧 张 ,学 生记忆 力迟 钝 , 思维不 活跃 , 学 习效 与 掌握 ,使 学生的思 维活动与信 息 内容互相 渗透 ,在此 基础上便 会 率 低 。现 在 的 中学 生 独 立意 识 强 ,都 有 着 自己 的个 性 和 思 想 见 产 生一种新 的思维方式 ,有利于 学生创新思 维的培养 。
学科教 育
教 科学 育
2 1 4第9 O 0 期
赵卫华
( 河北省河间市西村中学 020 ) 640
新 课 程 理 念 下 的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是 提 高 课 堂 教学 效 率 的关 键 。有 效 的历 史 课 堂 教学 设 计 应有
三 、多媒体 辅助 课 堂教学
传 统 的 中学 历 史教 学 以 教师 的 讲述 为 主 。教
149
解 。教师 应 根据 学生 的心 理 需要 ,转 变观念 ,重新 定位 自己 的角 色 。教师 要 特别 关注 学生 的情 感 ,对 学生平 等 相待 ,尊 重每 个 学 四 、历 史教学 生活 化 教 育家 陶行 知 先生 曾指 出 : “ 有 生活做 中心 的教 育是 死 教 没
生 ,尤其 要 关注 性格 内向或 学习有 困难 的 学生 ,积 极鼓 励他 们在 育 。没 有生 活做 中心的 学校 是死 学校 ,没 有 生活做 中心 的书 本 是 学 习 中努 力 尝试 , 以平等 、 民主 、尊 重、 理解 、关 心 、赏识 的态 死 书本 。”很 多学 生对 历史 学 习不感 兴趣 ,这 和教 学形 式有 关 ,
师 讲 、学 生 听 。多 媒体 运 用 音频 、动 画 、录像 和
利于 调 动 学 生学 习 的积 极 性 ,有 利 于教 学 理 论和 实践 的结 合 ,要 落 实教 育 改 革 。 毛 泽东 同志 曾提 出 : “ 打无 准 备 之仗 ,不 打 无把 握 之 仗 , 每 战 不 都应 力 求 有准 备 ,力求 在 敌 我 条件 对 比下 有 胜利 的把 握 。 ”这 是 军 事 原则 , 同样适 于教 育 教 学工 作 。 国家 教育 部 颁 布 的新 课 标 对 教师 的课 堂 教学 和学 生 的 学 习素 质 能力 的培 养 指 出 了方 向,对 教 师 的课 堂 教学 提 出 了更 高 的 要 求 ,这 需 要 历 史教 师 应 像 指 战员 认 真 准备 一 个 个 战役 那 样 认 真 准备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原则浅谈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原则浅谈摘要: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应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宗旨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改进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要注意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结合、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评价的整体性与多元化,保证教师的判断和决策的可信性,有效发挥评价信息的作用,避免没有方向和低质量的评价。
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很好地掌握、贯彻评价原则,自觉地按评价的目的性和客观规律开展教学评价,才能有效地实施科学、客观的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生发展课堂教学评价中学历史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愈来愈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那么,如何培养符合时代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呢?这些都是当前教育界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要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换言之,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从课堂教学实践层面而言,新课程改革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的同时,更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课堂教学评价要具有方向性和客观性评价的方向性原则是指评价工作要对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起到监督和保证作用的原则,它是由我国教育体系的性质决定的。
当前,课堂教学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面向现代化建设,面向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目前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总指导思想。
浅析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浅析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作为一门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特殊学科已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然而,受到应试教育思想长期的影响,中学的历史科教学仍存在不少的不足之处。
鉴于此,笔者在深入挖掘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就其解决途径进行了剖析,供参考。
一、教育理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的一些教师始终认为历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记住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至于历史教育众多功能在学生身上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似乎与其无关。
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支配下,教师把教材作为唯一知识来源。
他们的历史教学,无非就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如何记住有可能考试的重点知识,如何应对各种考试。
其结果则必然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历史教材或资料,争取考出好成绩。
二、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历史学科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纵横交错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们各自的渊源和将来,体现在教材当中就表现为教材内部知识体系的网络化。
但不少教师在备课、授课过程中往往忽略这一点,只是简单的就章节内容加以讲述,未能较深入地向学生展示历史纵深的一面,没能很好的把握教材的内部知识体系。
三、追求创新,不能因人施教一些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时,往往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整个教学设计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活动。
在教师的牵制下,学生一会儿看书,一会儿抬头看录像,一会儿前后讨论、一会儿角色表演、一会儿展开辩论,而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
于是各种问题接踵而来,懒的学生是一点事情也没有,而想动脑筋的学生感觉忙不过来。
同时,教师所设置的活动或问题,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复杂。
设计简单时学生轻易就找出了答案,就会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渐渐会对参与活动失去兴趣,对以后的教学产生不良后果,而设计复杂时,学生自己解决不了,难免会垂头丧气,对以后的教学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四、严守预案,应变不足教师作为教学过程指导者、组织者,课前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设想得自以为尽善尽美,是无可厚非的。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课堂
经验交流2014-02有效课堂的含义有三层:第一,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
第三,整合、协调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内涵。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有效课堂的理论我们最常听到的声音就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甚至有些学校提出并且严格实施“教师只讲10分钟,其他时间都交给学生”,这种提法主要是从教学能否促进,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人格和谐发展为标准来判断“教学有效与否”的,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主导。
但是我们似乎忽视了从教师的视角来创设有效课堂,所谓教师的视角并不意味着回到以前的“满堂灌”“一言堂”,而是从教师的角度科学地去创设有效课堂。
本文叙述的是如何将学生主体与教师指导有效的、科学的、艺术的相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更加突出的作用,同时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业务能有不断的提高和教学方法能有所改进。
即试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指导性结合起来,探讨有效课堂的标准。
一、充分的备课,使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备课是每位教师在上课之前的基本工作之一,没有哪位教师不备课就可以上好一节课的,即使是教书多年的“老教师”也是如此。
然而,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备课”,所谓备课不是将书本看一遍,看看里边有什么内容,而是首先要粗线条地理出来一个体系或者说是主线,在此基础上再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分析。
由于初中学生的特殊特点,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会不加理解的死记硬背,因此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提起他们的兴趣,这可以称为预设。
历史这门学科有其特殊性,可用资源很多,例如资料(材料)、图片、纪录片、电影片段、文物实物等等。
可是我们要注意,有些教师会在备课时,准备大量的认为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甚至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排练历史剧,热热闹闹的一节课后学生却一头雾水。
所以预设一定要简单而科学。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因此历 史教 师也需要涉猎 广泛 . 了解方 方面面的知识 , 这样在 历 史课程 的讲授 中就 能够手 到擒来 , 穿插相 关的知识 , 相应 的 稗 官野 史能够极强 的吸 引学生的注意 力,使 学生产生浓厚 的 学习兴趣 。 历史是人类社会 几千年沉淀 下来的精 华 。它有着丰 富的 思想 内涵和文化底 蕴 。中学历史课 堂教 学对于学生的成 长和 进 步比之 其他课程是在 精神 层 面的进 步 ,我们 在注重物质 精 来越 受到重视 . 历 史课程的课 时就更加被剥 削殆尽 。 神 的同时更应 该重视精神 文明的建设。所 以, 学校 和 家长 以及 2 . 学生对历史课程 的兴趣 不浓厚 学生本身都应该 重视 历 史课 堂的教 学, 同时 . 教 师在历 史课 堂 历史的趣 味性是不容质疑 的 。但是 一大部分 的中学生对 上应该改 变原 有的教学模式 和方法 。努 力提 高学生学 习历 史 增长 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 。历 史在 不断的发展 , 对 于历 史课程 的兴趣 并不浓厚 , 常常表现 为上课 不听讲 , 下课 不 的积极性 , 抄作 业, 考前背考后 忘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 因还要 于 中学历 史课 堂教 学的分析也 需要不 断的进行探 索和创 新。 归结于 中国 目前的应试教 育, 在应试教 育的教 育模式 中, 教 学 参 考 文献 方法千篇 一律 , 没有任何 创新 , 教 师沿袭 了几十年 不变 的讲 、 『 1 1 曲丽泓. 突破 传统 , 构 建高 中历 史 高效课 堂m. 现 代 阅 听、 背的教 学格 局 , 缺乏与 学生之 间的情感 沟通 , 不 了解学 生 读( 教 育版) . 2 0 1 2 ( 0 5 ) 的需求和 问题 . 使得教 学课 堂缺乏 活力、 气氛沉 闷。有些 中学 『 2 ] 薛振产 . 新课 改下 中学历 史课 堂教 学设计探 究田. 现代 由于客观条件的 限制 . 教 学手段非 常落后 , 历 史教 学采用普通 阅读 ( 教 育版) . 2 0 1 2 ( 1 3 ) 的黑板板 书的方 式 . 而不是 多媒体 的教 学方式 . 这 也在 一定程 f 3 1 李晓梅. 如何开展 高中历 史教 学Ⅱ 】 . 考试周刊. 2 0 1 0 ( 4 0 ) f 4 1 李 蓉. 浅谈 历 史新课 程 改革 [ I 1 . 科教 新 报 ( 教 育科研 ) . 度上影响 了学生学 习历史的积极性 : 另一方面 . 历史教 师的教 学水平不够 。 历 史教 学不是 简单的历史知识的堆砌 , 需要 历史 2 0 1 1 ( 3 o 1 教师在通透 的 了解历 史知识的基础上 。融会 贯通的将历 史知 『 5 1 田秀侠 . 探 究提 高初 中历 史课 堂教 学有 效性的措 施 【 l 1 _ 教 育版) . 2 0 1 2 ( 1 8 ) 识通过巧妙 的不乏味 的传达给 学生 ,这 对于历史教 师的专业 现代 阅读( 『 6 ] 任 斌英. 试论新课 改下如何创新初 中历 史教 学Ⅱ 1 . 现代 素养要 求十分高 , 而大部 分的历史教师并没有认识 到这一点 , 缺 乏专业的知识素养和教 学能力 ,只是 一味 的将历 史教 科书 阅读( 教 育版) . 2 0 1 2 ( 1 9 ) 『 7 1 桂松 涛. 浅议 中学历 史教 师 的基本 功 [ 1 ] . 池州 师专 学 上 的历 史知识陈述给 学生 。 同时一个课 时讲授 的知识太 多, 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投稿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投稿篇1浅谈中学历史的课堂教学[摘要] 历史教师如何通过对历史教材的综合分析,从而向学生揭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并逐步培养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整体教学整体教学的原则整体教学的作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作为历史教师要注重课堂的教学改革,教师要宏观把握教材,把历史教材的体系整体化,把历史教材的知识整体化,那么历史教师如何通过对历史教材的综合分析,从而向学生揭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并逐步培养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中学历史教学必须重视整体教学首先,是由历史学科知识的特点所决定的。
历史是由无数个看似互不相关而实则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构成的,有过去性、具体性和综合性等知识特点。
若离开了整体的理论思维,就无法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也就会变成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
只有根据历史学科知识的特点,从宏观上把握整体知识结构,进而向学生揭示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让学生在掌握某一知识点的同时,知道这个知识点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位置,才能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全面、整体的了解。
其二,整体教学符合正确的思维方式。
“系统分析法”的核心是整体分析法,把它运用于历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将历史看作是一个整体过程,每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事件、人物、典章制度等都不过是这个整体的组成部分。
必须着力去寻找历史的整体性和整体关系,以发掘历史整体过程和整体运动规律。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整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
其三,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高效地掌握历史知识。
整体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懂得看似孤立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看到某个历史阶段或历史事件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位置,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历史知识,从而达到把握重点、纲举目张的效果。
同时,通过不断地联系、类比、分析,还能加深记忆印象。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美 国著名心理学家 布鲁纳 曾说过 “ 学习的最好刺激
力量乃是 对所学材料 的兴趣 ” 。兴趣 是指人对事物的特 殊认识倾 向 , 人的认识需要 情绪表现 。早在两千多年 是 前就有人说过 :知之者 , “ 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 , 不如乐之 者。” 夸美纽斯 也曾说 过 :兴趣是创 造一个欢乐和光 明 “ 的教学途径之一 。 教学中 由于人类具有强烈的求 知欲 , ”
不想学 , 也就要求 教师要有 丰富 的知 识面 , 才能在课 堂 上发挥。上课 时多穿插一些 内容 、 事 , 故 以及和事件相关
的一些 内容 ,这样就使枯燥无味 的课堂变得 生动有趣。 所 以教师应多学 习, 多看一些参考资料和跟本学科 相关 的科 目, 以增长知识 面 , 阔视野 。 开 教师一定不能 只满足
学 习兴趣 和愿望 , 能最 大地激 发 内在 动机 , 别是个人 特 的兴趣常 常是影响各 门课程学 习 的一个 重要 的潜在 因 素。 现行 的历 史教材 中 , 每一 课都有 “ 课前提示 ” 它不 , 仅具有 导入新课 的作用 , 而且 还具有 多种 功 能 , 以教 所 师要特别重视和合理运用“ 课前提示” 。俗话说 “ 良好 的 开端是成功 的一半” 。每次上课 , 我都注意使用 “ 课前 提 示” 把课前提示设计成一个个 问题 , 边讲边 问 , 而引起 从
不 远” 所 以教 师除 了有 内在素质 外( , 即人 们常说 的“ 内 才 ”还需有过人 的“ ) 口才 ” 。这样上课 时能充 分发挥 , 讲 起来 口齿伶俐 , 滔滔不绝 , 形象生动 , 讲起 人物故事栩栩 如生 , 生听起来津津 有味。反之 , 学 如果教师上课“ 语无 伦次 ”学生学得眉头苦皱 , , 影响课堂效果 。 四、 合理运 用“ 课前提示” 激发 学生兴趣 。 。 以提高课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河北省 无极县 教 师进修 学校 翟 志明
【 } 商 要】 导 入新课是一 种教 学 艺 以这样设 问 : “ 你们知道 人是怎么来 的 他有什 么功绩能得 剑马克思这样 高 的 术, 融知 识性 、 趣味 性 、 思 想性 、 艺术性 吗?我国古代有 女娲捏土造人 的传说 , 评价?由此揭示课题 , 导入新课 。 于一体 。精心设计历史课 “ 导语” , j 妙 古代埃 及人认 为是创造 力之神 哈奴姆
果。 在历 史 教 学 巾导 入 新 课 的方 法 是 多 习 要 求 。 舍 身 炸 碉 堡 的伟 岸 英 姿 , 看 剑 了百 万雄
种多样 的 ,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比较
实 用 的 有 以 下 几种 :
一
设 问法的最大优 点是通 过寥 寥数 师过大江的英雄气概 , 看到了五星红旗
上启下的作 用。 如讲“ 瓜分 中国的狂潮 ” 就会肃 静下来 ,流露 出一 种渴望 的眼 以上方法外 ,还可采用现实联系法 、 谈
前, 通过提 问“ 《 马关 条约》 的影 响” , 自 光, 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故事了。教师 话导入法 、 音乐导入法 、 随机应变法 、 创 然过渡到 “ 台湾等大 片领土 的割让 ” 刺 就要抓住这个 有利时机, 把学生的无意 设情境法等。根 据教学 内容 , 选择合适 激了列 强瓜 分中国的野心 。 复习导人法 注意及 时地 转换 到有 意注 意上来 , 而故 的导语 , 就会收到 良好的效果。在设计 注重知 识的衔接 , 一举多得 , 它不仅 有 事或典 故起到 了牵线搭桥 的作用 。例 历史新课导入语时要 注意以下 问题 : 所
由复习 『 r I 课 入新课 , 这是最常用的 的强烈愿望 , 从而产生 自觉的丰动的学 带着战 歌去看看蒋 家土朝是 怎样覆 灭 方法。 一 般由教 师设计几个富有启发性 习要求。 的问题 ,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复习提问
浅析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浅析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摘要:历史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塑造道德合格的接班人等重要育人理念上,都有着任何学科所不可代替的作用。
所以,不断地创新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成绩,而且也是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作者简介:杨明才,任教于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涧池中学。
教学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因而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就是开启教学生命之门的钥匙。
历史课堂的生命力取决于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成效。
历史课堂效率的高低,既取决于教师有怎样的学科教育观念,也取决于对学生主题地位的尊重和发挥,还取决于教师是否最大限度地唤醒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参与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素质教学的需要。
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析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之策略。
一、设计激活思维的有效问题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法”可能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问题教育法”。
苏格拉底通过一问接一问的诘问式教学,让学生在自相矛盾中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获得关于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
科学、系统地提出“问题教学法”的是美国教育家杜威。
现如今,问题式教学法已成为当代教学论的重要议题之一,也是教师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使用得最普遍的教学方法之一。
那么,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呢?其一,所提问题要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
历史教科书中有很多总结性的东西,答案完全可以在书上找到原话,如原因、意义、影响等问题,所以没有必要设问,即使设问了学生也能直接用书本上的原话回答,因而这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毫无作用。
教师精心设计出来的问题,要使学生有一个真正思维的过程,然后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一位教师在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这一课时的一个设问很值得我们借鉴:请同学们找出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例证。
如何开展有效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如何开展有效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引言:历史课程在中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过去,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然而,很多学生对历史课感到乏味和无聊,这使得教师需要寻找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本文将探讨如何开展有效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一、建立情境引入为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情境引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讲解二战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模拟国际会议,讨论解决战争的方案。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并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现代科技发达的时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历史课堂教学。
通过使用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教师可以生动地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在线研究和讨论,拓宽他们的历史知识和视野。
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课堂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和组织小组研究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历史事件。
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文明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古代中国的文明如此独特和辉煌?”然后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发现答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开展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历史课堂不仅应该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传授,还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古代城市的布局和规划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古城,让他们亲眼见到古代城市的建筑和风貌。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
五、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课堂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辩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有效管理的教学艺术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有效管理的教学艺术作者:王武军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10期教师教学的艺术是在以学生的发展规律为前提的基础上,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中形成的,这样的课堂丝丝入扣,让人魂牵梦绕,充满了美的享受,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变得乐学、想学、爱学。
一、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实施教学初中学生处于发展的少年期。
在少年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利用声、光、电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丰富的材料中提炼、归纳出结论。
讲到美国南北战争的时候,难点是南北战争的原因,关键是奴隶制的存废。
在突破这一难点的时候我便运用了如下材料:材料一:“美国独立后南部保留和发展了大种植园经济。
这些种植园主要种植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主要劳动力是黑人奴隶。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对棉花的需求量猛增,这更加刺激了美国南部棉业的发展。
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把大量的棉花等工业原料卖到英国,并换取廉价的工业品;美国南部的奴隶人数随之增加。
”材料二:西部领土的扩张。
材料三:狄更斯笔下的黑人奴隶。
“黑人亨利逃跑了。
他的左眼已被挖掉,左臂和左肋上有几处匕首刺的伤疤,鞭痕满身。
”“安东尼逃跑了。
他的一只耳朵被割掉,左手被斧头砍伤。
”“悬赏五十美元捉拿黑人杰姆·布莱克。
他的两耳都被割去一块,左手中指第二个关节已被砍掉。
”“悬赏二十五美元捉拿我的奴隶约翰。
他的鼻尖已被割掉。
”通过以上三则材料的情境阅读,学生经过亲身体验、感受,最后上升到理性,总结归纳出:1.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严重阻碍着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南北双方的矛盾随着西部领土的扩张越来越激化。
3.奴隶制度是一种不人道、不合理、落后野蛮的制度。
最终美国南北方由经济上的矛盾演变成了政治上的冲突。
这样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双方的经济斗争上升到北方维护国家统一,再到人性的解放,是人类迈向文明的重要一步。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1-110-01一、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为历史教学增添“异彩”1、教师可以凭借实物、模型图画等直观教具教学,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增强对历史的真实感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利用图片、动画、录像、影视片断将历史重现,进一步增进学生的感官刺激,提高兴趣,促进对历史知识的领会、理解、掌握。
3、适时适度地插入故事。
有人把历史课的趣味化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史话教学”,以为上历史课就应当大量地讲故事。
这种看法未免有失偏颇。
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材的具体内容,适时适度地插入一些历史故事,对于调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还是有帮助的。
如讲鸦片战争时,我就插入了奕山“马桶御洋兵”的故事,不仅使个别正在走神的学生收回了思想,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们在嘲笑清朝将领愚昧无知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4、要注重进行学科渗透。
在讲课过程中,如果能适当地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不仅能给学生新鲜感、趣味感,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将其所学的各科知识融会贯通。
5、运用竞赛形式进行练习。
初中生都具有好胜的心理,利用这种心理特点,在课堂上适当运用竞赛的形式,能改变课堂教学的单调性,使学生具有新鲜感,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思维能力处于极佳状态,教学印象极为深刻。
同时,竞争的结果也会使胜利的一方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一方不肯服输,双方都产生了努力学习的强烈愿望。
经常有同学向我要求,以后的课堂教学多用这种形式。
二、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历史教学灌注“活水”1、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孕含的“生活”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
人教社新教材不仅包含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还增加了不少社会生活、习俗,即社会史的内容,显得更加亲切、丰满和人文化,更有利于学生认识立体化的历史,丰富生活常识。
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
电影 等 方 式 方 法 . 目的 是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 动 其 探 索 历 调
史 的积 极 性 , 填 鸭 式 教 学 为 兴 趣 教 学 . 动 学 习为 主动 学 习 . 变 被 提 高 历 史 课 堂 教 学 的效 率 1多媒 体 教 学 . 多 媒 体 教 学 手段 是 一 种 在 课 堂 中 常用 的教 学 手 段 教 师在
经 济 、 化 等 发 展 的历 史 知 识 外 。 有 一 些 相 关 社 会 习 俗 等 内 文 还 容 . 些 内容 贴 近 生 活 . 有 人 文 气 息 . 够 激 发 学 生 的 兴 趣 , 这 富 能
丰 富学 生 的 生活 常 识
价学 生 的要 求 .结 束 了 以考 试 成绩 作 为 评价 的唯 一标 准 的传 统 评价 方 式 。 比如 . 当讲 到 拿破 仑 这 个 人 时 . 师 可 以组 织 学 生 进 教 行一 场辩 论赛 , 过 学 生 搜集 资 料 、 组 讨论 、 组表 演 来 完成 , 通 小 分 教师 通 过 观察 他 们 在辩 论 中的 表 现来 对 学 生 的个 性 、 感 态度 、 情
生 学 习 活动 的 成果 计 进 总成 绩 。 外 。 史书 面测 试 也要 从 重 知 另 历 识 考 查 向重 素 质考 查 转 变 .逐 渐扭 转 死 记硬 背 ,应付 考 试 的 局 面 。历史 评 价 的 多元 化 使 它 由传 统 、 一 的 评 价模 式 向现代 、 单 多 元 的 方 向发 展 . 学 生 形成 了积 极 的 自我 评 价 . 积极 的态 度 去 使 以 学 习 历史 . 高 学 习效 率 提 【 编 责 张景 贤 】
接 点 , 助 学 生 探 究 事 物 发 展 的 基 本 规 律 . 展 学 生 思 维 的 宽 帮 拓
浅谈中学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学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课堂,四十或四十五分钟,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最富生命意义的舞台。
它滋养生命、塑造心灵、点燃激情、播撒希望。
如何让这短暂的四十或四十五分钟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思维得到启发、智慧得到提升、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本文拟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基础、首要条件、关键、精髓四个方面作一些简单的探索。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能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是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一个表现。
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挑战,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我认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正确看待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而是一名向导和顾问。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塑造他们到引导他们。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大了,做教师更“难”了。
怎样看待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教师首先是课程的执行者。
在这个前提下,尽可能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
但是,教师“研究”、“开发”的内容不是课程研究者研究和开发的内容。
教师也是理论的“消费者”,同时肩负教学思想和方式的创新义务。
只有对老师的角色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新课改中结出累累硕果。
因此,正确看待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二、准确理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判断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忽视了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育人目标,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窒息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课堂教学十分关键,它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阵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主
要在课堂进行,同时历史教学也是推动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推动其他文化课的学习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
”政治和文学都是从浩瀚的历
史文化中分离出来的,可以说历史是百科之母。
在我们中学历史的教学现状中,老师读课本,学生划重点,考试背重点,学生学得十分被动、消极、机械,不会用历史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割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我在从事中学历史教学以来,长期
执着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改进历史教法,指导学生的学法,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本文谈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并逐步完善。
一、正确认识中学历史教学的地位
历史是一种文明的传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它展示了一
个民族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一个民族产生、发展、壮大、演变的脉络,任何文化都有一个传
承历史走向,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创新,同时也不知道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方向,历史
的传承能够更好地发挥一个国家公民的爱国主义的思想,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来发展国家,
人们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上的经验给我丰富的智慧,开阔我们的眼界,启迪
我们睿智地思考问题,少犯错误,一个国家的未来由少年主宰,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说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必须知道一个国家的过去,立足今天,展望未来,一个民族忘记祖国的历史意味背叛,我们要把学
生培养成爱国主义建设者,历史教育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可以全面推动学生的思想建设,这
是时代的要求和选择,也是弘扬我们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
辞的责任。
只有正确认识了历史的教学地位,才能端正我们的历史教学的态度。
二、抓纲务本,明确教学目标
抓纲务本,这个“纲”原来是指《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现在是指《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它是我们教学的行动指南,它对教材中的知
识哪些要求识记、哪些要求理解、哪些要求熟练运用、培养什么情感,都十分明确、细化,
形成一个严密的教学体系,教材是立足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编写,它是
围绕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它是新课标的细化、具体化,它是我们教学的蓝本,是历史教育专
家严格审查后使用的,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深钻教材,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不能停留在表
面的语言文字上,课标和教材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的两件重要武器,离开它们我们就无法教学,如船置浅滩、车陷泥潭,我们教学本末皆无了。
三、认真落实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这样一个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设计,
不能浪费一分一秒,不能浪费学生的智力资源,更不能浪费教学资源,我们要充分立足于学
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必须要整合、完善、整合所有的资源,使教学效果最大化,我在教
学中采取了以下做法:
1.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内心偏好,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驱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长时间专注在自己的所学的目标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开
发学生的智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创新思维中,通过思维来认识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把历史知识细化、序化、网络化。
2.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可以使历史教科书中的内容通过声音、图像,生动、形象、
直观再现出来,中学生喜欢直观地思考问题,逻辑思维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声音、图像、
文字多方刺激学生的感官,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容易记忆、理解。
心理
学表明,信息多途径进入学生大脑之中比单一渠道进入学生大脑中记忆深刻得多。
3.充分运用诗、词、曲导入历史课。
诗、词、曲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历史课中恰当运
用诗、词、曲导入新课,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诗歌在学生心中掀
起一阵阵涟漪,给学生很强的感染力,这是引入历史学习的最佳时期,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四、课堂学生能力的培养
编写复习提纲,历史线索复杂,头绪多,我个人认为,学生首先要从宏观上掌握历史知识,
再在这个基础上补充、细化、完善历史知识,我引导学生充分重视教材的目录,教材的目录
是我们整理历史知识的一个重要索引,可以从目录中清楚地看到历史教材所讲的内容,分析
教材的重难点,掌握历史发展的纵横线索,可以宏观比较重要的典章制度、重大改革、重要
的战争、重要的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历史知识掌握的精准程度,我指导学生看到课
本的课题,回忆课题下课表,直到回忆到知识的细节,然后根据课本目录编写复习提纲,理
清历史知识间的逻辑结构,把相近的历史知识进行比较,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发展
学生对历史纵深思维能力。
其次,把当前我国的政策、社会热点、焦点与历史联系起来,树
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今天,例如:讲解甲午中日战争时,于今天中国南海国际形势做了
介绍,让学生深深懂得了,为什么中央提出“海洋强国”的战略。
做到史为今用。
总之,中学历史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了解世界的发展,熟练掌握历史知识,理解国家决策的正确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史学观、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