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时代感
中学历史教研交流发言(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学历史教研工作。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肩负着传承历史文化、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我国中学历史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此,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历史教研的重要性1. 传承历史文化:历史是民族文化的载体,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历史教育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历史研究需要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 培养社会责任感:历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的发展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关爱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当前中学历史教研存在的问题1.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
2. 历史观教育不足:一些教师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存在偏差,未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导致学生对历史产生误解。
3. 课程资源匮乏:部分学校历史课程资源匮乏,教师难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影响了教学质量。
4. 评价体系不完善:现行历史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中学历史教研的措施1.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2. 强化历史观教育: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历史,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 丰富课程资源:学校应加大投入,丰富历史课程资源,如历史博物馆、历史遗迹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4.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全面化的历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对初中历史教学一些看法

对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些看法【摘要】历史教学在整个初中教学过程中,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教授过程中,通过培养他们的史学观,帮助他们继承优秀文化遗产,认清中国的现实,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我们历史教学终极目标。
【关键词】历史教学;遗产;国情;人生观青少年时期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对青少年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远大理想,是十分重要的。
历史教学也如其它学科一样,都担负着这一任务。
但同时也需要让他们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顺应着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去确定自己的理想。
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当作后世的借鉴。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说过:“历史孕育了真理,他能和时间抗衡,能把轶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借鉴,后世的教训。
”我们教授历史,不仅要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给历史一个真实、公正的评价;还要以现实为出发点,从过去的经验教训中,寻找可以借鉴的东西。
说到底,教授历史要以现实为出发点,并服务于现实,其价值也只有在现实中才能得以实现。
具体来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可以帮助学生从历史中吸取精神营养,继承前人的优秀遗产中国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早有注重道德修养的传统,历来强调“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的人。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优秀的思想成果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儒家历来重视修身养性,孔子主张“温、良、恭、俭、让,”孟子强调“吾善养浩然之气,”诸葛亮重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刘备则主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等。
他们莫不认为注重道德修养是做人之本。
中国古代有许多清官,廉洁奉公、忧国忧民,受到历代人民的敬仰。
明朝兵部尚书于谦两袖清风,为官清廉,曾说过“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姜甲庆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姜甲庆发布时间:2023-05-27T11:35:18.415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6期作者:姜甲庆[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意识呈现出了多元化特点,所以如何在教育事业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已经成为了各学科教学的重点内容,引导中学生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念。
这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以及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龙山中学山东省肥城市 271600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意识呈现出了多元化特点,所以如何在教育事业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已经成为了各学科教学的重点内容,引导中学生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念。
这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以及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此,文章以中学历史教学工作为核心探讨点,采用分析方法讨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的重要性,以及当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后针对正确历史观念的培养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正确历史观引言中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方式和理解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中学教育阶段正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的黄金时期。
从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情况来看,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众多的历史教师较为重视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历史成绩,可能在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
为此,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成为了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的话题。
1 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的重要性1.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指引着学生的行为方式,对学生的行为实施和思想方式,有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成了学生的基本思想观念体系包括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对未来人生的发展和思考以及价值取向和是非选择等而培养中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念不仅能够帮学生更加深入的认知,世界扩宽视野,还能提升中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尽快形成独立的认知体系。
“时空观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探索和思考

“时空观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探索和思考导言: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的社会、人文、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
而时空观念则是指我们对历史事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念,对于他们全面了解历史,深度思考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时空观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探索和思考展开讨论。
一、时空观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意义1. 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时空观念是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全面了解历史事件。
通过了解历史事件所处的时代、地理环境、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时空观念的建立和培养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通过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地理环境,有助于学生将历史事件置于历史中进行分析,形成对于历史事件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3. 提升学生成为有国家责任感的公民历史是国家的基石,它承载着国家的荣辱和兴衰。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有助于他们深刻认识国家的历史地位和责任,激发他们去热爱祖国、了解祖国,成为有国家责任感的公民。
1. 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所处的时代环境在中学历史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案例、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所处的时代环境。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历史事件所处的时代特点、社会制度、科技水平等,以帮助他们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历史事件。
2. 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历史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结合地理、政治、文化等相关学科知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所处的时代和地理环境。
3. 鼓励学生根据历史事件所处的时代环境进行思考和判断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历史事件所处的时代环境进行思考和判断,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锻炼他们的判断能力。
1. 案例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念。
试论当前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的_时代性_问题_李卿

归纳概括 , 指出其富有时代性的变化 , 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 面 。 增强 了与社会 进步联系 的课程 内容 。 比
如在必修课程 《 历史
中 , 增加了 “国有企业改革 ”、
“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的内容 , 以及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美国等国家为例 , 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中 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史
是 , 笔者对 《 高 中课标解读 》 中 “时代性 ” 问题的解
释 , 以及其所说的为 了突出时代性 而在课 程 内容方 面所
发生的变化则 有诸多疑问 , 下面就逐条列析 。
· ·
简述欧 洲共 同体的形 成 、 日 概述 欧洲 联 盟 的诞 生 和 发展 , 本 成为世界 经济 大 国和 中 国 解析 欧洲联 盟 在世 界 多极 化 进 的 振兴以及 不结盟 运动 的兴 兴 程 中的角色和作 用 。 选修三 起 , 了解世界 多极化 趋 势在 在 曲折 中发展 。 必修
从两个课程标准的 内容 上看 , 历史课 程和思 想政 治
从概念和课程性质上看 , 历史和政治的关系很密切 , 很 难截然分开 , 但总的来说 , 历史更强调过去 , 强调过程 和规律 , 强调历史为现实政治服务 而政治更 强调 当 前 , 不过政治要借鉴历史 。 我们对历史和政治的概念及
能得到 很好 的体 现 。
关键词 课程改革
中图分 类号
历史课程 内容
文献标 志码
时代性
文章编 号 一 一 一
“ 在 内容的选 择上 , 应 坚 持基础 性 、 时 代性 , 应 密 切 与
一 、 历史课程 中 “时代性 ” 问题的重要性
现实生活和社会 发展 的联 系 , 关注学 生生活 , 关 注学生 全面发展 ” 在 “ 课程设计思路 ” 中写道 “在初 中历 史
2024年初中历史教师心得感悟

2024年初中历史教师心得感悟引言:随着2023年初中历史教学的结束,我不禁回想起这一年里的点点滴滴,感悟和收获。
历史学科是一门既需要传授知识又需要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历史意识的学科。
在这一年里,我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努力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与思考。
在这____字的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我深刻认识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因此,我注重创设情境,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抽象的历史概念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在讲述近代中国的历史时,我组织学生参加模拟康有为与梁启超的讨论会,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思想斗争。
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增强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二、注重启发思考,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历史学科不仅仅是为了传授一些事实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使他们能够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思考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避免单纯灌输记忆,而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比如,在介绍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并鼓励他们对今天的科技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这样的启发式教学,学生的历史意识得到了培养,他们逐渐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思考。
三、多样化评价方式,激发学习动力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和学习水平,我尝试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除了传统的笔试形式外,我还鼓励学生展示课堂所学知识的方式。
比如,在讲述古代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组织文化展示活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展示的文化元素和形式。
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到了有效的检验,并且得到了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四、与时俱进,引领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历史教师,我认识到要引领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培养他们获取、评估和利用历史信息的能力。
2024初中历史教师心得体会

2024初中历史教师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深感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和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下面是我对于2024年初中历史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了解学生需求、关注学生心理2024年的学生是成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接受信息的速度快,善于利用多种资源获取知识。
因此,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会积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帮助他们调整学习压力,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学科不仅涉及到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从历史中获取信息,进行思考和判断。
在教学中,我会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实证研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同时,我还会组织一些历史模拟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感受。
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丰富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将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通过利用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材料,我可以生动形象地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会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拓展。
通过让学生阅读历史文献、参观历史遗址等方式,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历史中去,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四、与家长、社会沟通合作家长和社会都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参与者,我将注重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历史教育提供支持。
我会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与家长协商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
同时,我也会积极与社会资源对接,邀请一些历史专家和学者来校进行讲座和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历史教育资源。
五、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质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和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探析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探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课程也在不断优化和改进。
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一部分,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个性培养和爱国主义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要面对现实,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教材、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分析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材问题。
目前初中历史教材虽然已经经历了多次修改,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材内容多是传统史观,缺乏时代感和现代化。
其次,教材内容较为单一,忽视了历史的多维性和复杂性。
最后,教材中出现的一些误解和不准确的历史观念,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
对策:一方面,应针对教科书内容缺乏时代感和现代化的问题,竭力开展改革。
另一方面,应增加采用多样化的教材和资料,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并加强对一些误解和不准确的历史观念的纠正。
二、教学方法问题。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依然存在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例如过于注重记忆化的学习方式,缺乏启发式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以及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等。
对策:针对教学方法问题,应加强教学研究,推广启发式教学,重视个性化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课堂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让学生在呈现历史的多种方式和角度中,从容自信地成为他们自己所需的英才,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
三、评价方式问题。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与以往相似的考试分数至上导向、简单化考试题等问题。
这种单一型的考试形式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知识,也不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对策:需要改变评价方式,加强历史课程的评价搭建,拓宽评价的内容和形式,并且加强评价的多元化。
可以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综上所述,目前初中历史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重视并加以改进。
教师应提高教学质量,开拓教学方式和手段,创设更加先进、启发式的教学,多方面评价学生的能力,以此实现初中历史教育的领域性、源性、启发性、探究性,为学生科学化、人性化、个性化、创新化的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思考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思考面对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所以,必须转变已有的观念,打破旧的历史教学模式的束缚,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
为此,我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了一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尝试。
一自主学习教学法的特点1、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与教师讲授为辅。
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精心讲析,教师可以运用所有的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自主的学习。
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由于缺乏背景知识或认知策略陷于困境时,教师就必须给以讲解点拨。
但教师的讲解是为了帮助学生能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来说只是起铺垫导向的辅助作用。
2 个人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相结合。
个人思考探索是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的基础,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认知,还为了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
3 学习信息及时反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活动情况,以便及时给予必要的辅导和点拨。
4 教师教案的导学性、开放性。
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
为此,我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教案”,用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
二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基本操作程序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应是:揭示教学目标、展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探究——小组讨论、同伴合作——师生质疑、释疑——检测评价——总结概括、构建知识板块。
以《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昌盛的文化》一课教学为例。
导入新课后,揭示教学目标,展示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1,介绍佛教,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举例说明;2,介绍道教,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举例说明;3,司马迁是怎样写出《史记》的?4,秦始皇为何要在其陵墓旁埋下巨大的军阵?问题的设计统揽全节内容,既有重要基础知识的概括,又有分析评价的能力要求,难易适当,同时,结合地方史,历史与现代社会相联系,因而能诱使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新课程已经实施数年,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课是新课,什么样的课是旧课?我们自己在教学中做得如何?这的确值得我们每一个历史教师思考。
我们教师可以自查,看自己在教学中是否贯彻了“六种意识”,是否贯彻了新课程理念。
一、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
目前,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那就是有些教师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鲜明,不知道课堂教学要围绕一定的目标,达到一定的目标。
我们要明白:传统的教学目标和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能总用旧的目标评价新课堂。
传统的教学的目标要求是“识记、理解、应用”,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落实“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认为,一些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讲授,忽视过程,特别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不够,这就是目标意识缺失的重要体现。
二、主体意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探索权还给学生,把创造可能还给学生。
过去我们判断一节课好不好,主要看教师个人的基本功,看教师对知识讲得透不透、深不深,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因此教学更要关注学生的学,看学生是否学会和会学。
只管教不管学的教师,绝对不是好教师。
那么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第一,学情调查。
上课是为学生上,是为学生服务,因此上课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才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学法指导。
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教学必须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教学评价。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要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大胆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千万不要采用批评的语言,态度要和蔼,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要迁就学生的错误,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024历史教学教师心得

2024历史教学教师心得2024年历史教学教师心得2024年,作为一名历史教学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
作为历史教育的传承者,我必须深入了解历史知识,不断更新教育方法,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首先,在历史教学方面,我将注重历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历史是一个庞大而繁杂的学科,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知识。
我会通过系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历史知识,并且注重培养他们对历史背后思想和价值观的理解。
除了传授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知识外,我还将注重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文献分析和历史研究能力。
其次,在历史教学的方式上,我将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2024年,科技水平飞速发展,互联网和智能设备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我将充分利用这些科技手段,例如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平台和虚拟现实技术,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并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机会。
通过这种方式,我相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并拓宽他们的历史知识面。
第三,历史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和历史体验。
历史是人类经验的宝库,是我们文化和价值观的源泉。
我将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展示历史文物和给学生提供参观和实地考察机会,使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价值和魅力。
并且,我将组织学生参与历史研究和社区服务项目,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历史传承和社会发展中,感受到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最后,作为一名历史教学教师,我要对学生负起教育引导的责任。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现实。
我将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发现自我,了解自己的文化和身份,拥有一种对于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同时,我也将引导他们学会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明白历史的重要作用,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总之,2024年的历史教学教师应当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灵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方法,注重历史情感和历史体验的培养,并负起教育引导的责任。
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之我见

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之我见作者:孙婷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8期摘要:创新教育是当今中学教学的重点。
本文从中学历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必须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观念的创新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精神。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创新精神作者简介:孙婷,女,1980年12月,安徽省滁州市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初中历史教学,滁州实验中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8-0060-01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许多老师总是照本宣科,重内容、轻方法,课堂枯燥无味,老师无精打采,学生死记硬背、厌烦透顶。
真正的历史课堂应该是灵动的、活泼的、有意义并且丰富多彩的。
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必须要提高和改进。
一、中学历史教师的自身素质急待提高。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师只是一个文化的消极传播者和普及者,把书本知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真理,从而产生了知识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迷信和以固定观念看待事物、以老经验处理新问题,这些老观念严重阻碍老师自身创新思维能力。
而加强自身的历史科研意识,培养历史科研创新能力,对绝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来说,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
很难想象,一个综合素质差,创新能力低的教师能培养出创新思维意识的学生来。
所以,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克服困难,加强对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关注,不断把重大历史现象的最新研究动态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去,更高层次上驾驭教科书。
学校和教管部门,应该千方百计提供教师进修的机会,来提升老师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让老师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二、必须更新传统教育观念。
在升学重压下,传统教育观念仍束缚着大批教师。
首先是传统的教师观。
其次是陈旧的教学观。
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如仓库一般储存知识和积累知识,并以既定的答案为最终和唯一结论,使学生变成书本和分数的奴隶。
历史教师教学心得体会5篇

历史教师教学心得体会5篇历史教师教学心得体会5篇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1全面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已成为教育教学人士的共识。
中学教学作为培养中学生的教育基地,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释放学生自我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共同的使命。
同时也不应把素质教育与高考评估机制、高考选拔学生对立起来。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想写出教学上的点滴心得,与同行们共享。
我觉得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做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施教育教学创新。
素质教学的先导是教育观念的创新,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教法,教法决定成效。
传统教育观念已经在许多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中成了法宝,比如说:以教师为中心整节课都坚持填鸭,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教书不育人,忽视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老师惟我独尊,高高在上、对学生提出的奇谈怪论嗤之以鼻,甚至认为学生是钻牛角尖,不但不解决,而且还要批评一通等等。
这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思维求同,不仅教学效果肯定不好,而且还扼杀了学生创造的内在动机。
让趣味无穷的历史变成一个枯燥无味的数字,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基本放弃了历史学科的这跟我们的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是不适应的。
因此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教学工作者尤其是中老年历史老师就必须痛下决心打破它,改变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学生主体观。
从主演变为导演。
在学校公开课上,开课教师上初三历史《美国内战》,把贩卖黑奴的广告导演成学生的活动。
通过演练,学生既认识到了黑奴当时的悲惨处境,又为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奴宣言》是深入人心的,打下了伏笔,也说明了黑奴问题成为了美国当时社会的焦点。
另外如在讲《一国两制》一课时,通过让学生看录像《百年中国》的纪实片段; 《重庆谈判》一课时,播放电影《重庆谈判》片段等等,这些课,使我确认,高中历史教学,也应尽量挖掘可导可演的题材。
初中历史教师心得

初中历史教师心得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教授历史课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
这五年来,我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加强教育技巧,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历史教育的重要性。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人类的起源、发展和变迁,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智慧。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因此,我每次上课都力求将历史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他们明白历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实践和思考。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的认知和感知能力。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是历史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辨证思维能力。
第三,我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历史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课堂上,我经常使用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
我鼓励学生多读历史原著和相关资料,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历史知识竞赛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我注重师生互动和情感教育。
历史课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问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
同时,我也注重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始终把自己的专业能力放在首位。
我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参加各类教师培训和学科讲座,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材资源。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时,有意地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容力。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新课程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时,有意地,创造性地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是新课程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程历史教材在设计编排上选入了许多让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与探究”、“活动与建议”、“学习与发现”等内容。
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发现问题留有较大的空间。
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一、巧用课堂教学,培育创新意识中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秘密,自己的一块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趣味的小天地,在这个天地里倾注着自己的热情和精力。
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的是一个封闭的、禁锢的、狭窄的、高压的学习牢笼。
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自己的个性被抹平了,创造力就不易被激发出来。
缺少富有创造力的学生,也就不可能有诸多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没有人才,在经济的大潮中,我们就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要想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必须要有一种宽松、自主、自由、丰富多彩的教育氛围。
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冒险和主动拼搏的精神,是我们在教学中的永恒追求。
创造性只能在这种氛围中才能涌现出来,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教学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里学习历史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特别的问题进行鼓励,时间一长,学生就慢慢形成一种寻找疑点和进行答疑的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创新的意识,也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以二战史为例,谈如何加强历史教学的现实感

豪 迈 奔 放 、 势磅 礴 : “ 著谢 公 屐 , 登 轻 云 梯 , 壁 见 海 气 有 脚 身 半 日, 中 闻 天鸡 ” 丰 富想 象 。 如讲 到 民 歌 时 , 学 生 按 自己 空 的 再 让 的想 象 读 《 勒 歌 》 学 生 就 仿 佛 看 到 塞 外 “ 苍 苍 , 茫 茫 , 敕 , 天 野 风 吹草 低 见 牛 羊 ” 的壮 阔景 象 , 能 体 会 《 经 》 “ 我 往 矣 , 也 诗 中 昔 杨 柳依依 。 我来思 , 雪霏霏 。 道迟迟 , 渴载饥 , 心伤悲 , 今 雨 行 载 我 莫知我哀” 表露 出 的真 情 实 感 。 3通 过 杰 出建 筑进 行 美 感教 育 。 . 古 今 中外 有 许 多 建 筑 , 的 历 史 悠 久 , 的 气 势 宏 伟 , 有 有 有 的技 术 高 超 . 有 的 极 富 民族 特 色 。蜿 蜒 于 广 漠 之 上 , 还 盘旋 于 丛 岭 之 间 . 一 条 奔 腾 欲 飞 的 巨龙 的万 里 长 城 是 美 的 ; 模 庞 似 规 大、 布局 严 谨 . 店铺 林 立 、 业 繁 荣 , 人 如 织 的古 城 长 安 也 是 商 游 美 的 : 代 埃 及 宏 大 的金 字 塔 建 筑 群 、 希 腊 雅 典 神 庙 与古 罗 古 古 马 庞 大 的 竞技 场 的建 筑 同样 也 是 美 的 。 4 通 过历 史 事件 和 重要 历 史人 物 进 行 美感 教 育 。 . 历 史 的 主 角是 人 . 史 教 育 在 人 的 教 育 上 有 独 特 的 优 势 , 历 让 历 史 人 物 穿越 时光 隧 道 来 到 学 生 面 前 , 学 生 对 话 , 而 走 和 进 进 学 生 的 心 灵 , 学 生 感 悟 到 他 们 的精 神 世 界 , 前 人 的思 想 让 在 和 命 运 中 去 反思 、 问 , 富 思 想 , 追 丰 感染 灵 魂 。 于 历史 事 件 和 对 历 史 人 物 , 学 中 要 正 确 、 体 、 动 、 事 求 是 地 叙 述 和 评 教 具 生 实 价。 讲魏源 , 重复教材 , 源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 , 如 若 魏 可 敬 而 不 可 亲 . 生 很 难 与 魏 源 在 情 感 、 想 上 碰 撞 。如 果 能 让 学 思 魏 源 走 进学 生 的精 神 世 界 , 果 也 许 就 会 好 得 多 。比如 魏源 不 效 为 仕 途 而学 , 不 沽 名 钓 誉 , 同 时 代 读 书 人 相 比 , 尔 不 群 , 更 与 卓 这 就 能 拉 近学 生 和魏 源 的 心理 距 离 。 魏 源 不 但 有 “ 下 兴 亡 , 天 匹夫有责 ” 风骨 , 且不迂 腐 , 国人还沉 醉在“ 朝上 国” 的 而 当 天 的迷 梦 中 时 . 源 已经 接 受 了西 方 近代 自然 科 学 知 识 , 魏 理智 地 提 出 了 “ 夷 长 技 以 制 夷 ” 思 想 , 种 深 邃 的思 想 已 超 越 了 师 的 这 他 的时 代 。 至 此 , 个 有 血 有 肉 、 思 想 、 个 性 、 内 涵 的 历 一 有 有 有 史 人 物 的 形 象 就 期
中学历史教学心得精选范文5篇最新

中学历史教学心得精选范文5篇最新历史对做人处世帮助很大,退可以励志,进可以建功立业——英国着名首相丘吉尔是历史学家,已故港督尤德也是专攻历史的。
因此,各位不要因为修读文科,尤其是历史科而感到自卑。
反而要努力学好这门学科,在学业上、个人修养上和识见土、及前途上下苦功。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历史教学心得,方便大家学习中学历史教学心得1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用心性调动起来,已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透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和主动性,到达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
此刻新课程实施以后的资料,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
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到达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
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
因为此刻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理解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
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明白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超多的历史知识。
他们明白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明白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
初一历史教学心得

初一历史教学心得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事件和人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教学方法。
以下是我在初一历史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一、注重情感教育历史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
我会利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我会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英雄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同时,我也会反复强调历史教材中的一些价值观,例如忠诚、正义、团结等,以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情感教育方面,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和历史素养。
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让他们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
通过历史教学,我也希望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让他们明白自己是祖国的未来,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会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课件展示、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同时,我也会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合作、互相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注重启发式教学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我会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并培养批判性思维。
同时,我也会安排一些讨论课、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表达能力。
历史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教学心得是必须要总结总结的。
回忆这些年来的教学经历,我深深地意识到,教育的本质不仅是教授知识,更是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为此,我总结了以下三点心得体会。
1. 培养学生历史兴趣的重要性
历史教学虽然内容丰富,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是个枯燥的知识。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尝试了许多方法来培养他们的历史兴趣。
例如,让他们观看历史题材的电影,如《钢琴教师》等,引导他们去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或者讲述历史人物的真实故事,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
在家庭作业中,我还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展开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
2. 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必要的
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和学习习惯。
我在历史教学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迎合学生的特点。
例如,对于口语表达能力不太强的学生,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促进他们的表达能力;对于喜欢互动的学生,我会进行互动式的讲解,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材内容上,我也尝试使用一些图片、资料等多媒体素材,以更好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3. 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历史教育不仅仅是为学生传授知识,还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
很多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会有疑问和困惑,这时候我会耐心地与他们沟通交流,引导他们正确的思考方式。
同时,对于一些学生在家庭环境、生活安排等方面出现的不良情绪,我也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关注。
我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总结出的历史教学体会。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探究更好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时代感
中学历史赋予教学的时代感是十分重要的。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在这段话中,革命导师精辟地道出了历史与现实的密切关系,以及历史知识指导现实的重要作用。
俗话说得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前事”就是指的历史,“后事”指的是与历史发展相联系的“现实”。
只有让学生感知历史脉搏的跳动与时代脉搏的跳动,在“历史”与“时代”之间架起桥梁,才能使学生了解历史新生命,中学历史教学必须与时代结合起来。
历史教学的时代感是由党的教育方针所决定的。
中共中央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们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我们必须坚持,历史教学也不能例外。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归宿。
要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当前要突出地抓好“教书育人”。
而历史教材正是“教书育人”的好教材,蕴含着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因素,因此,历史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同时要“育人”,要把历史同现实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时代感,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
历史教学的时代感是由历史学科本身的社会功能决定的。
通过
历史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了解历史上优秀人物的成长及其嘉言懿行,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植根于过去(历史),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现实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
“读史明志”就是这个道理。
当前,历史教学使学生产生时代感的几个主要方面是:
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永恒的主题。
越了解祖国历史的人,越能产生深厚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历史上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事迹、嘉言懿行,都能激起学生爱国热情。
戚继光、林则徐、郑成功他们敢于同外国侵略势力抗争,捍卫了祖国的尊严;王锡阐、华蘅芳、詹天佑、冯如这些科学家,不畏艰险,不迷信“洋人”,立志为国争光,为中华民族争气,为中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历史教学中以先辈为榜样,能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巨龙的腾飞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二、对学生进行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
自1840年以来,中国资产阶级中许多仁人志士为使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而多次奋斗,但最终都归于失败,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为了对中国大肆侵略和掠夺,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绞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堵住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也绝不愿意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再加上中国民主资产阶级的软弱,没有能力把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人民才坚定地走上了社会主义大道,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说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就是我们长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
”通过这样的启迪诱导,使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的理解植根于深厚的历史基础上,从而加深认识,坚定信心,百倍奉献。
三、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改革开放的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以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的具体事实,说明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加深对改革开放这一总方针的认识;给学生以启迪,如中国的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等,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亦可以反面的例子教育学生。
如在我国的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使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经过列举历史事实,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和民主想要长足的发展,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墨守成规、闭关锁国,必然带来愚昧落后,停滞不前。
引导学生自觉地投身到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坚定信念、激流奋进。
四、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观念的教育。
历史老师要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商品经济观念教育的素材,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意志品质。
商品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历史上各国之间的友好交流的史实,证明了只有树立开放意识,促使学生具有博采众长,积极吸收他人先进成果,历史才
能发展。
商品经济要求的是开放、参与意识;自然经济只能产生封闭、保守意识,只有积极地吸收外界信息和他人的先进经验,大胆参与竞争,才能加快自身发展的步伐。
历史上有许多为发展民族经济作出了贡献的杰出人物,开创了我国和平发展的局面,促进了我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利用这些历史素材,培养学生树立商品经济意识,参与社会交往,不断开拓进取,树立起促进意识和创新意识。
五、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教育。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历史教学中,应体现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要利用历史上中外科技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阐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勇攀科学高峰,为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贡献力量。
我国的国力强弱,经济发展的后劲大小,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各国都重视知识分子,重视科技人员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要把握住这些事例,教育学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在科学技术洪流中百舸争流、勇往直前。
作者单位:
湖南龙山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