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七级下册内第一单元设计只是分享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下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下册)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下列词语:儿童、记忆、生活、童年、亲人、快乐、幸福、宝贵、成长、珍惜、回忆等。
- 能够理解课文《儿童记忆中的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并能够运用正确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
- 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停顿等朗读技巧,朗读课文《儿童记忆中的生活》。
- 能够通过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儿童记忆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内容课文《儿童记忆中的生活》词语研究儿童、记忆、生活、童年、亲人、快乐、幸福、宝贵、成长、珍惜、回忆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记忆,激发学生对本课话题的思考和兴趣。
步骤二:课文阅读理解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儿童记忆中的生活》。
2. 师生共同讨论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要信息和主题。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步骤三:朗读训练1. 教师示范正确的语音、语调、停顿等朗读技巧。
2. 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互相纠正发音和语调错误。
步骤四:词语研究1. 教师引导学生研究本单元的重点词语。
2. 学生进行词语的拼读和造句练,巩固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步骤五:写作训练1. 教师提供写作话题,如“我最珍惜的童年记忆”。
2. 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表达自己对童年记忆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批改学生的写作作业,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课本《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儿童记忆中的生活》- 教学课件- 黑板、粉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对儿童记忆主题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童年记忆和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研究了有关儿童记忆的内容,培养了他们对儿童记忆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通过朗读训练和写作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依据)(一)识字与写字1.1.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二)阅读2.3.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2.3.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9.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9.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10.1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2.10.3.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12.1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
(三)写作3.2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4.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3.4.2.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3.5.1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四)综合性学习5.1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5.3.1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
5.3.2.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二、单元学习目标(每一条都要和课程目标条目对应,不能随便对应)(一)识字与写字能识记积累课文中57个字词的字音、字形及词义。
(1.1.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二)阅读1.能说出与臧克家、闻一多、萧红三位相关的作家作品知识,识记与司马光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2.10.3.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学习精读,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2.3.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2.3.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影响;-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卜算子·咏梅》这首古诗;-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朗读古诗;-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描述梅花的特点;-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卜算子·咏梅》这首古诗;- 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朗读古诗;- 运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描述梅花的特点;-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准备- 课文《卜算子·咏梅》的复印件;- 梅花的图片或实物;- 课堂展示工具(如黑板、投影仪等);-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梅花的图片或实物,了解梅花的特点和形态。
学习课文(3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卜算子·咏梅》这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 教师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跟读。
3.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15分钟)1. 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句子。
2.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语速。
分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描述梅花的词句和意象。
2. 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拓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梅花的特点和美。
2. 学生可以选择写一首以梅花为题材的短诗或作文。
总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和肯定。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背诵《卜算子·咏梅》这首古诗;-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梅花的作文。
部编版2023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所涉及的杰出人物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唤起学生的理想与抱负。
2.学习精读的方法,注意把握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3.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
4.了解本单元的作家作品常识,掌握传记的常识,积累重点字词。
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进行揣摩、感悟和积累。
5.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同时学习严谨巧妙的布局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单元整体教学重难点:1.学习精读的方法,注意把握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和勾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2.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体悟名人的心路历程,走进名人的心灵,陶冶情操。
单元整体教材分析:这个单元主要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
课文中所选择的名人,是那些在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了解这些杰出人物的经历,认识他们所做的贡献,感受他们的崇高品格,学习他们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是非常有益的。
《邓稼先》是一篇传记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语言平实、感情丰富。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和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描述了一幅幅日常生活中的鲁迅先生的画像,在平凡琐事中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非凡精神和气质。
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作者萧红对鲁迅先生崇敬、亲昵、感念的情感。
《孙权劝学》围绕“学”来写,分为“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三个部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布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布局教学目标- 了解第一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研究并掌握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研究并理解第一单元的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内容词汇和短语- 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包括:秋天、凉快、枫叶、红、黄、飘落、短暂、湖面、湖水、安静等。
课文阅读和分析- 研究和理解第一单元的课文《秋天的童话》。
- 分析课文的结构、主题和情感表达。
- 研究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阅读理解和写作- 进行阅读理解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练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课题,介绍第一单元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研究和掌握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通过课堂活动和游戏巩固记忆。
3. 阅读课文《秋天的童话》,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讨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4. 练阅读理解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5.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或小作文。
6. 结束课堂,复和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活动、游戏和练,检验学生对重点词汇、短语和课文的掌握情况。
-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 观察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参与度,评价学生的研究态度。
教学资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课件、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阅读理解练题- 作文题目和纸张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 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相关的文章和故事,扩展课文内容。
- 提供更多的写作练题目,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教学安排- 本单元教学时间为3-4节课,每节课45分钟。
- 第一节课:导入课题、研究词汇和短语。
- 第二节课: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和情感表达。
- 第三节课:阅读理解练、写作练。
- 第四节课(根据需要):复和总结本单元内容,进行评价。
以上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布局》的相关内容。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目标:1.学习并运用写出人物鲜明个性的方法。
2.人物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的写法。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人物的精神,借助一些抒情、议论概括人物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看到他,你马上会想到关于他的哪些事?这些事件又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写出人物精神人,不只有一面。
写人,也不能只抓住一个人的一面,要想把一个人写得真实、鲜活,就得抓住他丰富的个性和精神世界。
二、学习目标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2、尝试观察人物特点,了解人物精神。
1 外貌描写 2语言描写3 动作描写 4 神态描写 5 心理描写等等外在特点人物内心个性与精神品质三、经典回顾首先,可以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专注认真、锲而不舍足不下楼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废寝忘食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不畏强权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再如:《回忆鲁迅先生》一文 1.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 2.鲁迅“欢喜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饭也欢喜吃硬饭; 3.描写特别生动具体的是鲁迅在寓所接待并宴请冯雪峰的场面; 4.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
经典回顾其次,可以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
如《邓稼先》一文,将邓稼先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最不引人注意国籍职务奉献精神忠厚平实相当文化背景不同功劳“纯”学术水平性格对比手法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质和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一单《邓稼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学习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词生句,理解课文内容。
- 通过阅读,学习并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展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邓稼先的人物形象,理解他的精神品质。
- 通过对比阅读,理解邓稼先与普通人的不同,感受他的伟大之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邓稼先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尊重和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展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背后是谁的付出和努力,引出邓稼先。
2. 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出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 教师带领学生解决生词生句,理解课文大意。
3. 精读分析:- 小组讨论,找出文中描述邓稼先事迹和品质的段落,分析他的形象。
- 全班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4. 对比阅读:- 阅读课文中的对比部分,如邓稼先与普通科学家的对比,理解他的独特之处。
- 讨论邓稼先的贡献对国家和人民的意义,感受他的伟大。
5. 深化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邓稼先的认识和感受,教师适时引导和总结。
6. 延伸思考:- 如果你是邓稼先,你会如何选择?这引发学生对个人选择与社会责任的思考。
7. 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强调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对我们的启示。
【作业布置】- 以“我心中的邓稼先”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表达你的理解和感受。
- 预习下一课,找出你感兴趣的或者不理解的地方。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小短文写作以及课后预习,观察和评估学生对邓稼先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对科学的尊重是否有所提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并掌握第一单元的重点知识和重要词汇- 理解并运用第一单元的语法知识和句型结构-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课文:《春》2. 重点词汇:春天、鸟儿、田野、种子、翅膀3. 语法知识: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4. 句型结构: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表结构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2. 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步骤二:课文学习(20分钟)1. 预习课文《春》,了解文章大意。
2. 分段阅读,师生共同朗读课文。
3. 学习生词,掌握重点词汇的发音和意义。
4.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文章的组织方式。
步骤三:语法讲解(15分钟)1. 介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分别讲解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用法和句子中的作用。
3. 给出相关例句,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步骤四:句型练习(15分钟)1. 教授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表结构的概念和用法。
2. 给出相关例句,让学生分析句子结构。
3. 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句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步骤五:阅读与写作(20分钟)1. 分组活动,让学生合作阅读一篇与春天相关的文章。
2.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3.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
步骤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让学生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进步之处。
教学评价与改进- 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
-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扩展活动- 邀请学生带来关于春天的图片或物品,进行展示和描述。
- 安排参观校园内的春天景色,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和记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第一单元中的课文。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用法。
3. 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和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2. 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掌握,生字词的学习。
2. 学生朗读、理解和分析课文的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作者写作手法的把握。
2. 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相关资料,制作PPT。
2.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
2. 课堂导入1. 教师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分享预习成果。
3. 课文朗读与理解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4. 生字词学习1. 教师给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
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的用法。
5. 写作手法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学习和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6. 情感态度培养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珍惜亲情、友情,热爱生活的情感。
7.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课文内容。
2.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1新春伊始,雪花还在飞舞,瑞雪兆丰年,新的学期定是充满丰收的一学期。
本学期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进一步学习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我拟定教学计划如下:一、学生情况分析:所教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锻炼,突出的特点是:1、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2、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3、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存在的不足是:1、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有待提高。
2、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
3、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
4、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
5、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
二、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8、对学生进行双基教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9、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10、实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瞻仰名家风采1邓稼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肯定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第四部分:作者写自己得到的消息,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因而感情受到极大震荡,一时热泪满眶。
第五部分:写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邓稼先所表现出来的超凡的创造才能与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评邓稼先,总结全文。
【感悟精彩句子】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前一句是说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具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后一句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2.“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多。
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
2.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本文将邓稼先这一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抓住了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性格特点,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部编版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部编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研究,学生能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并能够朗读和欣赏诗歌作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研究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导学(10分钟)- 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如押韵、节奏、意象等。
3. 研究(20分钟)- 学生阅读并欣赏一首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美。
- 学生朗读这首诗歌,并分析其中的押韵和节奏。
4. 操练(15分钟)- 学生分组朗读不同的诗歌,互相欣赏并给予反馈。
5. 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的美和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诗歌的欣赏与创作1. 导入(5分钟)- 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 欣赏(15分钟)- 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3. 创作(25分钟)- 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主题,自由创作一首诗歌。
- 学生可以借鉴欣赏的诗歌作品,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分享(10分钟)-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欣赏并给予反馈。
5.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的欣赏和创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对诗歌的理解和朗读表现。
2. 评价学生在创作诗歌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在语文研究中发展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诗歌展览或文学讲座,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诗歌视野和文化素养。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诗歌作品,拓展他们的诗歌欣赏和创作能力。
(完整版)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完整版)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文将对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教材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材目标该单元的教材旨在通过研究和探讨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惯;- 增强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文学作品本单元通过研究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接触到各种文学题材和文化背景。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作品:- 《草房子》:通过阅读这篇散文,学生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沁园春·长沙》:通过研究这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到作者对家乡长沙的深情;- 《春暖花开》:通过阅读这篇散文,学生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语文知识本单元还包括了一些重要的语文知识点的研究。
主要内容如下:- 词语解释与运用:学生将研究一些常用词语的解释和正确运用方法,提高词汇积累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句子结构与修辞手法:学生将研究一些句子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美感;- 阅读策略与技巧:学生将研究一些阅读的策略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
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研究和理解教材内容,本单元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阅读导入通过导入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
同时,通过导读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多媒体辅助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投影仪、电脑等设备,结合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呈现和解释,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教学评估为了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本单元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评估方法。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设计背景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编了一组关于杰出人物的散文和一篇文言文,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感受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唤起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单元要求学习精读的方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其中,《邓稼先》抒写了邓稼先以身许国、科技创新的巨大贡献;《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展现了闻一多先生学术上沉默专注、革命时无惧生死的爱国热情;《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记录了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可亲、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孙权劝学》则把循循善劝的国君孙权和善读好学的吕蒙呈现给读者。
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吕蒙等人物,都堪称中华文化历史长廊中的“奇丈夫”,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他们的品格和气质。
单元整体设计的核心任务是“以‘为班级牛人打CALL’为题,写一篇反映同学精神品质的记叙文”。
这一核心任务属于写作,和本单元的课文联系紧密。
学生通过学习四篇课文,感受名人风采,学习课文在篇章结构、言语形式等方面的特点,然后进行写作。
在谋篇布局上,《邓稼先》用六个小标题连缀全篇,多角度组材;《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通篇对举,对比组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以空行自然分割,多片段连缀成篇。
学生可以从“篇”的角度学习组材。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看,四篇课文均运用了“以形写神”的方法,有通过语言写精神,如《邓稼先》抓住邓稼先在井下信号失去时“我不能走”这一“语”,表现邓稼先的责任和担当;有通过外貌写精神,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写闻一多先生“头发凌乱”这一“貌”,表现闻一多先生专注学术,专心致志;有通过行为写精神,如《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写鲁迅先生把书包好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这一“行”,表现鲁迅先生的认真细致。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一单元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2. 掌握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知识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 教学课件和辅助教具。
3. 阅读和写作练题。
4. 学生练册和作业本。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 学生进行课文的分析和讨论,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学特点。
2. 词语研究- 学生掌握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包括词义、词性和用法。
- 学生进行词语拼写和造句练,巩固词汇的掌握程度。
- 学生通过词语游戏等活动,增加对词汇的兴趣和记忆效果。
3. 写作训练- 学生进行写作练,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
- 学生通过写作练,培养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作文,提高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教学活动1. 课前导入:通过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主题。
2. 课堂讲授: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和重点词汇,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朗读课文,进行课文分析和讨论。
4. 词语研究:教师进行词语讲解和练,学生进行词语研究和巩固。
5. 写作训练:学生进行写作练,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6.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学生进行反思和回答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作业评定:批改学生的练册和作业本,给予评价和建议。
3. 测验考核:进行课堂测验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资料1.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和教辅资料。
2. 语文教学课件和辅助教具。
3. 阅读和写作练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布局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布局一、教学目标根据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本单元的经典诗词和散文。
3.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4.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包括以下内容:1. 《古代诗歌四首》:包括《春晓》、《钱塘湖春行》、《登鹳雀楼》、《渔家傲·秋思》。
2. 《散文两篇》:包括《山市》、《岳阳楼记》。
3. 综合实践活动:以“走进名著”为主题,让学生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名著进行阅读和分享。
三、教学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们将第一单元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生字词学习(2课时)1. 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通过查字典、组词、造句等方式掌握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第二阶段:诗词背诵与理解(4课时)1. 让学生朗读并背诵本单元的经典诗词。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解读诗词中的难点。
第三阶段:散文阅读与分析(4课时)1. 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本单元的散文。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结构、手法和主题,解读散文中的难点。
第四阶段:综合实践活动(2课时)1. 让学生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名著进行阅读。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享,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诗词背诵、散文阅读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分享,评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五、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统编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单元目标】1.从单元阅读的角度梳理人物故事,对篇章人物精神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聚焦。
2.通过揣摩词句、分析细节,感知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精神品格,学习精读的方法。
3.在单元精读基础之上根据篇章人物精神写法进行有代表性段落研读,由会读到会写。
【设计解说】本单元课文以写人记事为主,所出现的名人都是在中国历史上有声望、有贡献的杰出人物。
从这些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家国情怀,看到他们的奉献精神,也能看到他们的文人气节。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传承。
因此,在教授本单元课文内容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将了解人物身上历史的责任感、个人的使命感,同时将这种责任和使命与新冠肺炎的时代背景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和责任担当。
从单元主题教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学会“横”向联系,既要找到几篇课文中人物的共性,也要找到他们各自的特性。
我们要教会学生精读的方法,从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等角度细细品味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人物的人格魅力。
我们还要学会“纵”向深挖,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将“读”出人物精神和“写出人物精神”的脉络打通。
在精读课文章节的基础之上,通过向课文学,使学生读的意识和写的意识建立关联,掌握“写出人物精神”的一般技巧和方法,做到在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由于《孙权劝学》一课在文体上与前三篇课文不太相符,我们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落实文言字词,具体的教学内容还需要老师引导落实。
本单元主题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安排学生自主导学,第二阶段倾向于阅读教学,通过主问题带领学生学会精读课文,掌握精读课文的方法。
第三阶段则侧重于由读向写的延伸,设计的落角点有两个。
其一,从单元阅读的角度对篇章人物精神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聚焦,唤起学生的理想和抱负。
其二,在单元精读基础之上根据篇章人物精神写法进行有代表性段落研读,由会读到会写。
囿于课时关系,本单元主题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师个人具体的教学实施进行裁剪取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内容结构一览表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单元的作家作品常识,掌握传记的常识;积累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内容。
3.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进行揣摩、感悟和积累。
4.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5.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6.学习严谨巧妙的布局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和勾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2.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裁剪材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悟名人的心路历程,走进名人的心灵,陶冶情操。
2.学习名人良好的习惯、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进行揣摩、感悟和积累。
2.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学习透过细节塑造人物的精神世界。
4.学习严谨巧妙的布局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5.体悟名人的心路历程,走进名人的心灵,陶冶情操。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以名人为写作对象,前三篇写的是邓稼先、闻一多、鲁迅,第四篇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我国古代名人。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邓稼先》是一篇传记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语言平实、感情丰富。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和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描述了一幅幅日常生活中的鲁迅先生的画像,在平凡琐事中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非凡精神和气质。
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作者萧红对鲁迅先生崇敬、亲昵、感念的情感。
《孙权劝学》围绕“学”来写,分为“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三个部分。
通过叙述孙权劝学后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阐明了持之以恒、热爱学习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本单元为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的重点是阅读方法之精读——字斟句酌和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情感。
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阅读方法之朗读、默读、速读,在阅读中感受朗读的重音与停连、语气与节奏,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汉语之美,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把握情感基调,学习一气呵成的默读,在默读中圈点勾画,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大意,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摘录积累和概括文章的中心。
学习了快速阅读的基本方法,理解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艺术世界。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延续了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侧重于精读中学会字斟句酌,从中把握人物特征、理解情感,相信在上学期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更进一步掌握精读要领。
【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这些课文在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方面都值得揣摩学习,名人的良好习惯和治学方法以及他们的崇高品质和奉献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去把握课文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并能有自己的理解、感悟和评价。
《邓稼先》这篇课文涉及的背景资料较多,例如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史,邓稼先的生平资料,作者杨振宁的有关情况。
了解这些资料,有助于把握课文内容。
建议结合“积累拓展”五,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自己对文本背景有所了解。
本文语言平实,人物关系单纯,时间推移、地点转换都非常清晰,适合作速读训练。
速读后再结合默读和朗读,以进一步把握课文。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一篇写得十分精粹的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
不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本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都值得学生
学习。
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片段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地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的教学可以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最好能当堂背熟课文。
鲁肃、吕蒙的对话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可抓住关键词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理解二人对话的内容,并体会这段话的情味。
还可以将本文与《伤仲永》一文作比较阅读,以更好地理解本文的主旨。
【课时安排】
第1课邓稼先 2课时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2课时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1课时
第4课孙权劝学2课时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1课时
讲解练习 4课时
单元复习 2课时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
【教学设想】
收集资料了解作者杨振宁和主人公邓稼先,朗读课文,圈点勾画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进行揣摩、感悟和积累。
合作探究,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2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学目标】
1.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3.品味文中的诗意语言,揣摩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4.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难点:品味文中的诗意语言,揣摩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本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合作探究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用撷取生活细节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对杰出人物的爱戴与敬仰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学习本文用撷取生活细节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难点:学习本文用撷取生活细节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学习速读,抓取鲁迅先生的主要事迹,圈点勾画体现人物性格的关键词句,合作探究本文撷取生活细节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4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成语。
2.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3.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4.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成语。
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难点: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最好能当堂背熟课文。
鲁肃、吕蒙的对话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可抓住关键词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理解二人对话的内容,并体会这段话的情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