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凯元:浅谈青春文化——以一些当下中国热门青春电影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在前边的PS:流行文化,年轻人,以此为主题的文章,我多年不写了。正好要交作业,就将就写了一篇依旧不像论文的论文。
浅谈青春文化
——以一些当下中国热门青春电影为例
年轻人,如今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和扩大,以其为主体的青春文化,更是迅猛发展,参与者已经不仅仅是年轻人了。为了解这种现象,有必要对青春文化进行研究。
而青春文化形式繁多,内容也各有不同,以一篇论文涵盖,并阐释清楚,恐无人能做到。故笔者以一些由热门小说改编成的热门青春电影为例,进行评析,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小时代》
暑假来了,四娘(郭敬明)领着一群“小鲜肉”又开骚了。且不说里边绚丽的装饰,高大上的生活,现实中的奢侈生活也并非如此;也不说里边错乱的情感纠纷,就像郭敬明小说,只是把一个简单的事,用错乱的语言,如语法错误,甚至经验和逻辑错误,显得与众不同,显得很有“内涵”。就那核心思想——多少人有相貌、有手段、有内涵,付出多少都没上位,一群没手段、没内涵,其实也没啥相貌的小男人、小女人,自以为有爱、有能耐,想靠些小确幸、小努力,反倒能获得自己的小时代?
也不必多说了,一起坐看十年后的四娘能有多妖娆,其粉丝能有多灿烂,它们的小时代在现实中结局会怎样!
二
《后会无期》
韩二(韩寒被公众质疑其有代笔,而其至极未能有效澄清,故享有此称呼,意思应有两层:1.韩寒二号,一号是其代笔;2.骂人很“二”的二)还是老样子。
主角不传统,又传统:为了梦想,迷茫,倔强,仍放不下名誉,亲故,家乡。现实又不现实:各种嘲讽各种伤,始终迷茫,几次说右转,暗喻政治,却无理由,结果也依旧;主角最终虽成功,作为片尾却失败——照那样折腾下去,如何能突然成功?
抓嫖那一段,还可以有另一种设计:消费者假装突遭抓嫖,勇救服务者,包夜变成包年,还免费。
虽然看这片不是我出钱,但非我愿,结果不出所料。《后会无期》,后会无期。
三
《万物生长》
这部片改编自冯唐的小说,可路金波是监制。里边很多表现风格,非常像韩寒,也像路金波自己当年的一些经历,甚至韩庚扮演的男主角,都有点像路金波年轻时。看来有些人说,韩寒的代笔是路金波,我表示不太怀疑:黄段子和黑色幽默,穿插真情纯爱,尤其对我朝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社会的把握
四
《左耳》
当初没花钱去看是对的。虽然结局不像《万物生长》,开头就能猜到,但剧情太扯:中国大陆哪个学校会有那样一拨高三的学生?萌妹子说“我早就不看韩寒了”,要真这样,她怎会为小白脸一伤再伤?(我意思是,如果真看腻了韩寒的,萌妹子不会那么傻,也不会还是萌妹子)
也有不扯的:小白脸,小痞子,都不靠谱。而选秀时说自己没恋爱过的白富美,其实重复了胡夏当年的台词。
五
《何以笙箫默》
如果男女主角的经历互换,这个故事绝对火不了。且不说我朝律师哪有男主角那样年纪轻轻就有名、有钱、有道义、还有颜值的;也不说男主角对女主角父亲始终痛恨,却始终深爱女主角;更不说两人分手七年,都没和别人上过。就说
那样见了、谈了、分了,又见了、又爱了、又结婚了、又纠结了,现实中有吗?还扯克莱因瓶,这玩意三维世界不存在,又岂能类比现实?
只有贪官送女儿出国、转移财产这点最现实。全靠非理性和偶然性凑成的“幸福”,能打动那么多人,尤其女人,只能说如今中国年轻人爱情和婚姻太不幸福,如一位长者所言:too young too simple!自己付出不多,却对别人期待更多。
六
虽然对这几部电影的评析很简短,基本照搬我平时发过的微博,但足以体现其中共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概括地说,一是“假”,二是“颓”。
假:剧情虽不是科幻、魔幻,但其中的情节,比童话更显得是虚构的。前文评析已多,此不赘述。值得思考的是,这么假的东西,为何那么多人还喜欢看?他们不知道那是虚构的吗?
其实,他们也知道。但他们真实的欲望、理想,现实中难以实现,情绪不能随意表现。为了“正常”生活,他们不得不压抑欲望,改变,甚至放弃理想,掩藏情绪。因此,现实反而充满了虚假——如我国大陆教科书和官方媒体几十年不变的说教和套话。既然同样是虚假,虚构的剧情比机械化的现实生活有更多可能性,有更多精彩和刺激,你可以尽情享受,却不必承担剧情那些风险,你会喜欢哪样?同样是欺骗,被骗和自欺,你会选择哪样?
而虚构的剧情,在现实中仍有可能发生。即使可能性很小,即使他们不知如何实现,或者不愿努力实现,因为剧情也只告诉他们,主角只要坚持梦想,突然就逆袭了,幸福了。而他们只要去看小说,看电影,就立刻能获得些满足。
颓:剧情最终都不是悲剧,但都充满了对现实的悲观,有一种颓废的态度。《小时代》看似很励志,但那种价值观是什么?且不说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错误,片中主角之所以有那样的价值观,正是对现实的悲观,采取颓废的态度——对政治之类的社会“大事”,无力改变,还怕受到这些事的伤害,于是只关心自己和关系较为密切的人,只关心既得利益。而《后会无期》、《万物生长》等,片中主角始终追求爱情,甚至生死相许,这确实有一种积极态度。可他们之所以对
爱情如此看重,甚至视其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恰恰因为现实中其他社会关系,难以实现或维系,才更渴望切身欲望的满足。而且,爱情还被认为是每个“正常”人的追求,貌似很多人也都得到了的,所以他们竭力追求。
然而,人始终是社会中的人。社会中的“大事”也好,其他社会关系的“小事”也罢,乃至那些“不正常”的人,对个人总有影响,而且互相的影响日益加速、扩大。如果人们在现实中都像片中主角那样,非但不能摆脱那些现实影响,反而会让现实变得更糟,自己想要的反而更难得到——人人都只顾自己既得利益,只追求切身欲望的满足,结果是互相争斗不休,都活得很累,很危险,就像《甄嬛传》。而这种利益和欲望,由于过于现实,即使得到了,也不会像那首歌名——《稳稳的幸福》:好不容易有钱了,有真爱了,总怕失去的心也有了,如《牵手》中一句歌词:“就算有了伴的路,今生还要更忙碌。”而这些一旦得到,满足感很快就过了,有钱还想更有钱,有爱希望爱更多、更久,于是又得去追求,到死方休。所以才有《心太软》那句歌词:“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可真到死了,这些都得失去。
再者,现实条件总是有限的,不是做什么都能日进斗金,不是每个人都才色俱佳。可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这些,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虚构的剧情,成为他们暂且满足的途径。但那毕竟不是现实的,看了以后,反而更渴望片中的富贵和美貌,最终更不满足。即使他们有钱了,有真爱了,仍觉得不如剧情中的好。而今,年轻人大多是先看了虚构的剧情,才确立自己的人生观、爱情观,而不是从现实体验中确立,导致这种落差更大、更普遍。结果,如今中国大陆的青春电影,尤其流行歌曲,几乎全是爱情,可现实中的爱情,又是怎样呢?尤其那些导演、作者、演员、歌手,把爱情表现得那么好,因此也名利双收,可他们中谁的爱情像他们表现的那样好?答案应该是两首曾经很火的韩国歌名——《sorry sorry》,《nobody》。
当然,如今中国大陆的青春电影,这两方面的问题,有的片相对较少,甚至没有,如《中国合伙人》,但这样的片实在很少。至于像《追风筝的人》、《少年派奇幻漂流》那样的片,中国大陆还拍不出。不仅是导演水平问题,也是观众喜好和水平问题。如《少年派奇幻漂流》,很多国人只当成一个积极的励志故事。原作者的各种隐喻,人性中私欲和道德在生存中的斗争和变化,很多国人没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