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总复习热现象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归纳热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物体的热现象和热能转换等内容。

初中物理课程中,热学知识点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文将为您归纳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内容。

一、热量与能量转化1. 热和温度的概念:热是能量在物体之间传递的形式,而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大小。

温度高低决定了物体的热量高低。

2. 热平衡:当两个物体接触时,通过传导、对流或辐射等方式,热量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当两个物体达到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处于热平衡状态。

3. 热量的传递方式:热量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传递,分别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4. 传导:传导是热量在物体内部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递的方式。

导体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而绝缘体则反之。

5. 对流:对流是流体(气体或液体)通过气流或液流的方式传递热量。

对流的速度与温度差、流体性质以及容器形状等有关。

6. 辐射:辐射是指由物体的高温部分向四周空间传递热量的方式。

辐射热量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递。

二、热量的计量1. 热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1焦耳等于在1秒钟内,1牛的力作用下,物体的体积膨胀1米。

2. 热量的测量:利用焦耳热量计可以测量热量的大小。

热量计由内胆、外壳和计量装置组成。

三、物质的热性质1. 热容与比热容:物体在加热时吸收热量会导致温度升高,而物体的热容量指的是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则是指单位质量物质所吸收的热量。

2. 热膨胀和热收缩: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在受冷时会收缩。

热膨胀和热收缩是物体热性质的表现。

四、三态转化与热力学循环1.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存在三种基本状态,即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分子紧密排列,无规则运动;液体分子较为松散,有自由运动;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运动剧烈。

2. 相变:物质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会发生相变,包括熔化、凝固、蒸发、液化、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热现象及其与物质、能量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初中物理热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温度与热量-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或开尔文(K)表示。

- 热量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总能量,其单位是焦耳(J)。

- 热传递是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基本方式。

2. 热膨胀与热收缩- 物质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在冷却时体积收缩,这种现象称为热膨胀和热收缩。

- 线性膨胀系数和体积膨胀系数是描述物质膨胀程度的物理量。

- 热膨胀和热收缩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如铁路铺设、桥梁设计等。

3. 热量的计算-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J/(kg·℃))。

- 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 = mcΔT,其中 Q 是热量,m 是物质的质量,c 是比热容,ΔT 是温度变化。

- 使用热量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4. 热机的原理- 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如内燃机、蒸汽机等。

- 热机的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基本过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 热效率是热机有效利用热量的效率,是衡量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5.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过程中的表现,表明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 在热力学过程中,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内能的增加和对外做的功之和。

6. 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描述理想气体状态的数学表达式,公式为PV=nRT,其中 P 是压强,V 是体积,n 是物质的量,R 是理想气体常数,T 是温度。

- 状态方程可以用来计算在一定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

7. 相变- 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称为相变。

- 相变过程中会吸收或放出潜热,如熔化热、汽化热等。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初中物理知识点:热学热学一、热现象:(一.)温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 ℃ )。

3.测量工具:温度计;4.温度计(1)制作原理:利用液体的胀热冷缩。

(2)常用种类:实验用温度计(测量范围:0℃~100℃)、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寒暑表(测量范围:-30℃~50℃)。

(3)使用方法:使用前------使用时-------5.体温计的特殊结构:(1)三棱形的柱体(起放大液体的作用,容易观察液面的位置);(2)缩口——液泡和毛细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部分(作用:上升到毛细管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内,在缩口处被切断)。

6.使用方法:使用前必须先向下甩一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

(二)物态变化:1.熔化:固变液,吸热,(晶体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一直升高)。

2.凝固:液变固,放热。

3.汽化:液变气,吸热。

(1)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A.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液体的表面。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的气流。

(3)沸腾:A.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

B .影响沸腾的因素:液体表面上气压的大小(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4液化:气变液,放热。

(1)液化方法:A.降温 B.压缩体积(2)例如:“白气”、雾、露。

液化气。

二、热和能: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焦耳J。

物体间只要有温度差存在就有热传递发生。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物理热现象是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系列现象。

初中物理课程中涉及的热现象主要包括热传递、热膨胀、凝固和融化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热现象的知识点。

一、热传递:1.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导热是指热通过物体内部的传递,对流是指物体内部的热周转运动,辐射是指热通过电磁波的传递。

2.热传导的条件:热传导需要有温度差才能进行,温度差越大热传导的速度越快。

3.热传导的影响因素:物体的热导率、物体的厚度和物体的面积是影响传导热的重要因素。

4.传热方程:根据传热的原理,可以得到物体的传热方程。

常见的传热方程有傅立叶传热定律和牛顿冷却定律。

二、热膨胀:1.热膨胀的概念:物体在受热时会发生体积的变化,称为热膨胀。

热膨胀包括线膨胀、面膨胀和体膨胀。

2.线膨胀的计算方法:线膨胀系数是描述物体线膨胀程度的物理量,可以根据线膨胀公式计算出物体的膨胀量。

3.不同物质的线膨胀系数:不同物质的线膨胀系数不同,一般来说,固体的膨胀系数比液体小,液体的膨胀系数比气体小。

4.热膨胀的应用:热膨胀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温度计、电气元件的接触问题等。

三、凝固和融化:1.凝固和融化的概念: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融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凝固和融化的熔点:每种物质都有特定的凝固点和熔点,熔点是物质由固态到液态的温度,凝固点是物质由液态到固态的温度。

3.凝固和融化的过程:在凝固的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凝固时会放出结晶潜热;在融化的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融化时会吸收熔化潜热。

4.凝固和融化的应用:凝固和融化在生活和工业上有很多应用,如冰块制作、合金的制备等。

通过学习和了解以上的热现象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热学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一、热现象的基础知识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K)表示。

2. 热量: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总能量,单位是焦耳(J)。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方式有导热、对流和辐射。

二、热量的计算1.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是J/(kg·℃)。

2. 热容量:物体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是焦耳(J)。

3. 热传递公式:Q = mcΔT,其中Q是热量,m是物质的质量,c是比热容,ΔT是温度变化。

三、热膨胀和冷缩1.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

2. 膨胀系数:物体温度每变化1摄氏度,体积变化的比率。

3. 应用:铁路铺设、桥梁建设中的伸缩缝设计。

四、相变1. 熔化: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2. 凝固: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3. 沸腾: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气体的过程,此时温度称为沸点。

4. 冷凝: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液体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五、热机1. 内燃机:通过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产生动力的机械。

2. 热效率:热机将热量转化为有用功的效率。

3. 卡诺循环:理想热机的四个过程,包括等温膨胀、绝热膨胀、等温压缩和绝热压缩。

六、热力学定律1.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 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总熵(代表无序度)不会减少。

3. 第三定律: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所有纯净物质的熵趋近于一个常数。

七、热学实验1. 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2. 热量计的使用:测量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实验装置。

3. 热膨胀实验:观察并测量物体在受热后长度的变化。

八、热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 保温材料:减少热量流失,用于建筑、服装等领域。

2. 制冷设备:通过制冷剂的相变过程,降低物体的温度。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热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是指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引起的能量传递过程。

热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了解热现象的知识对于我们理解世界、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介绍初中物理中与热现象相关的几个基本知识点。

一、热传递的方式热传递是指物体之间热能的传递过程。

热能可以通过传导、传热和辐射这三种方式进行传递。

1. 传导:传导是指热能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原子之间的碰撞传递。

传导是固体导热的主要方式。

热传导的速度与物体的导热性能有关,导热性能好的物体传热快,反之则传热慢。

2. 对流:对流是指热能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

流体的传热是指流体内部的微观粒子的运动引起的能量传递。

对流是气体和液体传热的主要方式。

3. 辐射:辐射是指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辐射是一种无需介质传导的热传递方式,即使在真空中也能传热。

太阳辐射热能到达地球的过程就是辐射传热的例子。

二、热与温度的关系热和温度是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热是指物体内部的微观粒子的运动引起的能量传递,是一种能量的形式,具有传递性。

温度是反映物体热状态的物理量。

热现象的大小一般通过温度来表示。

温度高低决定了物体所具有的热能多少,温度的测量单位是摄氏度(℃)。

三、热膨胀热膨胀是指物体在受热时,由于物体内部粒子的热运动加剧,导致物体的体积、长度或面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热膨胀是热现象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热膨胀分为线膨胀、面膨胀和体膨胀三种形式。

线膨胀是指物体在受热时只发生线性长度的变化;面膨胀是指物体在受热时只发生表面积的变化;体膨胀是指物体在受热时发生体积的变化。

由于不同物质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所以在工程设计和日常生活中需要考虑热膨胀对物体带来的影响。

四、热与热量热量是物体间传递的热能,是热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在实际应用中,还会用到卡路里(cal)和大卡(kcal)来表示热量的大小。

热量的传递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的传递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现象1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现象1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现象【思考与训练】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2.摄氏温度规定为0℃,将为100℃,为1℃。

3.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4.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5.常用温度计在使用时,应注意:(1)使用前应被测物体温度高低,选择的温度计。

(2)温度计的玻璃泡既要,又不要。

(3)温度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再读数值。

(4)观察温度时应保持;(5)读数时,视线要与。

6.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1)甲温度计示数是;(2)乙温度计的示数是;(3)丙温度计示数是;(4)丁温度计的示数是。

7.0℃的冰和0℃的水的温度相比A.0℃的水温度低B.两者温度相同C.0℃的水温度高D.两者状态不同,无法比较8.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知(1)该物质的熔点是。

(2)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是分钟。

(3)图线AB线表示,物质处于态,热,温度。

(4)图线BC段表示,物质处于态,热,温度。

(5)图线CD段所示,物质处于态,热,温度。

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凝固图象,其中是晶体溶液,该晶体溶液的凝固点是,该晶体的熔点是。

10.根据现象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1)雾的生成是过程;(2)冬天玻璃内表面结成冰花是过程;(3)铁水铸成机座是过程;(4)用旧的白炽灯壁变黑是过程;(5)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过程;(6)封冻的湖面解冻是过程;(7)夏天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是过程;(8)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是过程;(9)卫生球放在箱子里,过一段时间变小了是过程。

甲乙丙丁11.所有的气体采用 的方法都可以液化,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 下采用 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

12.在人工降雨时,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之降雨,这一过程经历了 、 和 三种物态变化。

13.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试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14.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所以A .冬天雪地上的钢板一定比木板凉B .冰一定比水凉C .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热D .人感觉冷时,气温一定低15.在一个烧杯和一个试管中分别装有0℃的碎冰,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如图所示,对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有一半熔化时,试管中的水 A .部分熔化B .全部熔化C .熔化一半D .不会熔化16.夏天,打开电风扇,人感觉凉快,这是因为 A .电风扇吹的是凉风B .电风扇吹的风降低了周围的温度C .电风扇的风带走了周围热量D .电风扇的风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时吸收了人体的热量,吸热致冷,所以人感到凉快。

初中物理的常见热学原理与应用归纳

初中物理的常见热学原理与应用归纳

初中物理的常见热学原理与应用归纳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热现象的产生、传播和转化。

下面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热学原理与应用的归纳:一、热学基本概念1.热量:热量是一种能量形式,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总和。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2.温度: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平均运动速度的度量,通常用摄氏度(℃)或开尔文(K)表示。

3.冷热:温度高的物体称为热的,温度低的物体称为冷的。

热量会自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直至达到热平衡。

二、热的传递方式1.热传导:热传导是固体内部热量传递的方式,通过晶格振动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相邻分子。

2.热辐射:热辐射是一种电磁辐射,没有介质传播,可在真空中传播,主要通过红外辐射形式传递热量。

3.对流传热:液体和气体内部的热传递方式,通过流体的运动将热量传递给其它位置。

三、热学原理1.热平衡定律:热平衡定律指的是在两个物体之间的换热过程中,当两者达到相同温度时,称为热平衡。

2.热传导定律:热传导定律指的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热量正比于导体截面积、导热系数和温度梯度。

3.热膨胀定律:物体受热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的现象称为热膨胀。

热膨胀系数是描述一个物体热膨胀的程度。

4.热容定律:热量增加时,物体温度升高的大小与其热容量成正比。

热容量大的物质温度升高慢,热容量小的物质温度升高快。

四、热学应用1.热量计算:利用热容程式和热量平衡原理可以计算物体受热后的温度变化。

2.热传导绝缘材料:利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垒积层状,可以减小热传导,作为隔热材料使用。

3.隔热与保温:利用气体层的隔热性质或者真空层的隔热性质,可以用于建筑物或保温杯等隔热器具。

4.火力发电: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具有很高的能源效率。

以上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热学原理与应用的归纳,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热学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学科,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热现象。

初中物理热学专题总结复习

初中物理热学专题总结复习

中考热学常见题型1、活中关于热现象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翻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B.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汽化现象2、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 M固体和 N 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 N 为虚线〕,在 35min 内 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 物质始终是固体.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n-j-y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经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 100℃B.由图乙知, M、 N 肯定都是晶体C.由图乙知, M、 N肯定都是非晶体D.由图乙知, M肯定是晶体, N 肯定是非晶体3、以下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4、关于物态变化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秋天的早晨花草树叶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B.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说明蒸发具有制冷的作用C.在寒冷的冬天,光雾山上出现奇形异状的雾凇景观,这是凝华现象D.春天冰雪消融,这是升华现象5、如图是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晶体在熔化过程中〔〕A.不断放热C.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温度一直升高D.熔化持续了12min6、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A. 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B.冰的熔点是 0℃C. 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D. 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7、如下图,是一定质量的某咱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50℃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且温度升高〕D.该物质在第15 分钟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8、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液化现象B.夏天使用空调时,常看到出风口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小的露珠,这是熔化现象D.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9、右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以下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w.-cn-jy.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B.在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ABC.在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BCD.在段物质处于液态CD5101510、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形成白雾,这种白雾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形成的小液滴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D.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11、以下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水面上方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会降低B.冰在熔化过程中,内能、比热容都保持不变C.在卫生间洗澡时,里面的镜面变模糊了,这是由于水蒸气液化造成的D.深秋,室外物体外表上往往会形成一层霜,这是水凝固的结果12、一杯酒精用掉一半,剩下一半的酒精的质量、密度、比热容和热值的情况是〔〕A、质量、密度、比热容和热值不变B、质量和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比热容和热值不变C、质量和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好比热容不变D、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比热容和热值不变13、完全燃烧 1kg 柴油放出的热量能使多少质量的水温度升高20℃? [ 柴油的热值是73〕A. 2kg B. 20kg C. 50kg D. 500kg〕14、以下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B.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那么运动越剧烈D.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15、以下流程图是用来说明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及涉及到的主要能量转化情况.关于对图中①②③④的补充正确的选项是〔〕A.①做功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压缩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①压缩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做功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①压缩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做功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①做功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压缩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16、如下图是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其中属于压缩冲程的是〔〕17、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对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物体的温度为00C,其内能也为零D.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八年级上册物理热现象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热现象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热现象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热现象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热现象知识点1一、起电方法的实验探究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有了电荷。

2.两种电荷自然界中的电荷有2种,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干燥的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相互吸引的一定是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吗?不一定,除了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之外,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里的“轻小物体”可能不带电。

3.起电的方法使物体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1)摩擦起电:两种不同的物体原子核_子的能力并不相同.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_子能力强的物体就会得到电子而带负电,_子能力弱的物体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正负电荷的分开与转移)(2)接触起电:带电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当带电体与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使不带电的物体上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从而使不带电的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而带正电(负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向靠近或远离带电体的方向移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种起电的方式不同,但实质都是发生电子的转移,使多余电子的物体(部分)带负电,使缺少电子的物体(部分)带正电.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电荷守恒定律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2.元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或e的整数倍。

(元电荷就是带电荷量足够小的带电体吗?提示:不是,元电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指的某一个带电体,它是指电荷的电荷量.另外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是1.6×10-19C的整数倍。

)3.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4.电荷守恒定律表述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中考复习——热现象(热胀冷缩和物态变化)

中考复习——热现象(热胀冷缩和物态变化)

楚雄龙江中学学案楚雄龙江中学初中物理复习学案第二章热现象第1讲物态变化[学情分析]对本章的知识点学生掌握较理想,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实例当中[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将熔点、沸点与生活实例结合2、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3、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教学内容、方法与步骤]一、熔化与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图象)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不变。

(图象)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3、晶体有一定的熔化(凝固)温度——熔点(凝固点),非晶体则没有。

二、汽化与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要吸热。

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方式。

(1)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汽化。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2)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

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3)蒸发与沸腾的区别:位置、温度、现象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条件:遇冷放热。

如:(冰棍上、湖面上、水壶口)的白气、(冰饮料、夏天水管)上的水珠等自然现象:雾、露、云等三、升华与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要吸热如:樟脑丸变小了,干冰变成气态CO2,北方冬天雪人没化成水就变小了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要放热自然现象:霜、冰雹、雾凇、雪[学法指导]对于液化:看得到的是水珠而非水蒸气[作业布置]1、将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o C的房间里,冰将()A、能继续熔化B、再熔化一会儿C、不能继续熔化D、都有可能2、下列方法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B、瓶里的酒精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C、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D、用扫帚把积水摊开3、下列现象中属于放热的是()A、小河的水结冰B、小河的冰融化成水C、水蒸发成水蒸气D、太阳出来后霜化成水1。

初三物理总复习-热学

初三物理总复习-热学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热学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八年级第4章《物态变化》、九年级第16章《热和能》和第17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热现象 物态变化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将___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度温度 规定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为1℃将___的温度定为100度原理:根据液体的____性质 (若液体受冷凝固后将不能使用)使用前:要观察___和___值使用使用时:(1)玻璃泡要完全浸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__和__,(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___相平。

几种温度计对比: 物 态 变 化熔点和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熔化和凝固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__体具有一定的熔点,__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条件:(1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物态变化 蒸发 因吸热而具有致冷作用汽化两种方式 条件: (1)达到沸点汽化和液化 沸腾 (2)不断吸热特点:温度不变,但仍需吸热液化的两种方法:___和___ 例子:(1)剥开冰棍冒出的“白气”(2)液化石油气升华和凝华 常见例子:(1)在北方冬天里冰冻的衣服干了(升华)(2)用“干冰”保鲜、人工降雨(升华) (3)冬天早晨瓦上的霜或下的雪(凝华) ▲注:早晨的雾、露(液化)考点1:温度计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例1】、如图1所示四种测量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为( )【变式练习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右图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 为 ℃和 ℃;其中 图是体温计,体温计的量 程是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

考点2:熔化和凝固 【例2】、下列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不同的固体熔点不同 (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 (C)同种晶体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例3】、松香在熔化过程中( )(A)温度不变,放出热量 (B)温度不变,吸收热量 (C)温度升高,吸收热量 (D)温度降低,放出热量【变式练习2】图1是某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初中物理热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现象知识点总结热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对于初中物理学习来说,热现象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热现象进行全面总结,其中包括热传导、热扩散、热辐射以及热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一、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物质中热量的传递方式。

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存在热传导的现象。

热传导的特点是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热量到温度较低的物体。

热传导的速度与物体的导热性以及温度梯度有关。

在导热性方面,不同物质有着不同的导热性能。

金属类物质的导热性能较高,而空气等绝缘体的导热性能较差。

热传导的速度也与温度梯度有关,即温度变化的快慢。

温度梯度越大,热量传递越快。

二、热扩散热扩散是指物体内部温度的均匀分布。

当物体的一部分受热后,热量会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传递给周围的物质,使其温度也逐渐升高。

这种现象就是热扩散。

在热扩散过程中,热量会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

而若想减慢热扩散的速度,可以通过增加隔热层或者降低温度梯度来实现。

三、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受热后发出的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过程。

它是在真空中也能传递热能的唯一方式。

热辐射的特点是无需介质传递热量,速度与光速相同。

热辐射中,发射热辐射的物体叫做热辐射体,而吸收热辐射的物体叫做热辐射体。

物体的热辐射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发射的热辐射越多。

四、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与能量转化关系的一个学科。

它主要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叫能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会转化成不同的形式。

在物体间的能量传递过程中,热量和功是两种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则从特定热现象出发,描述了自然界中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例如,热量自然地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而不会反向传递。

这也是冷热水混合自动均匀的原因。

总结初中物理的热现象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包括热传导、热扩散、热辐射以及热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热传导与物体的导热性和温度梯度有关,热扩散使物体内部热量均匀分布,热辐射是物体发出的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而热力学则研究热现象与能量转化关系。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汇总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内部的热平衡以及热的传导、传输和变化。

初中阶段主要涉及热现象和热学基本原理的学习。

本文将汇总初中物理热学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同学们系统地了解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热量和温度1. 热量:热量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传递,单位是焦耳(J)。

2. 温度:物体的温度反映了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热运动状态,单位是摄氏度(℃)或开尔文(K)。

3. 冰点和沸点:水的冰点是0℃,沸点是100℃。

摄氏温度与开尔文温度之间的转换公式是:K = ℃ + 273.15。

4. 热平衡:当两个物体接触后达到相同的温度,它们之间停止热量的传递,称为热平衡。

二、热传导、热辐射和导热1.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物体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而产生的热量传递。

传导速率与传导物质的导热系数、温度差以及传导路径长度成正比,与传导截面积成反比。

2.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电磁波的辐射而传播能量。

所有物体都会辐射热能,而辐射强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3. 导热:导热是指热量在固体物质中通过分子碰撞的方式进行传递。

导热性能好的物体能迅速传递热量。

三、物质的热膨胀1. 热膨胀:热膨胀是指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的现象。

物体的热膨胀系数定义为单位温度变化时物体体积或长度变化的比率。

2. 线膨胀和体膨胀:物体的线膨胀是指物体的长度在温度变化时的变化,而物体的体膨胀是指物体体积在温度变化时的变化。

3. 线膨胀系数和体膨胀系数:线膨胀系数和体膨胀系数可以用来描述物质的热膨胀程度。

常用的线膨胀系数有钢的线膨胀系数为1.2×10^-5℃^-1,铝的线膨胀系数为2.5×10^-5℃^-1。

四、热量的传递和工作原理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即物体得到的热量等于物体的内能增加和做功所获得的能量之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章节复习知识点归纳:第三章热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章节复习知识点归纳:第三章热现象

【物理】(人教版)初中物理章节复习知识点归纳——八年级第三章热现象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内装液体如水银.煤油.酒精等,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度,它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摄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3.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是热力学温度,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

4.医用温度计也叫做体温计,内装液体是水银,比普通温度计多一个缩口,使温度计离开人体后仍能表示人体的温度,所以用体温计前要把升上去的液体用力甩回到玻璃泡里再测人体温度。

5.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 ○C---42○C,分度值是0.1○C。

6.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分清它的分度值。

7.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正确方法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要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8.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其中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凝华。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它们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10.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1.晶体在熔化过程要吸热,但温度不变;晶体在凝固过程要放热,温度也不变。

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要吸热,温度升高;非晶体的凝固过程要放热,温度下降。

12.汽化的两种方式为:蒸发和沸腾。

1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初中物理《热现象》知识点归纳(附答案)

初中物理《热现象》知识点归纳(附答案)

热现象知识点一:热传递与热膨胀1. 热传递(1)_______:热量从_____物体传到_____物体,或从物体的______部分传到_____部分的过程。

(2)热传递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3)热传递的三种方式: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a) 热传导:热量从物体的高温部分沿着物体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i. 热的_______: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如各种金属。

ii. 热的__________:不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如液体(除水银)、气体,固体中陶瓷、纸、木头、毛皮、棉花等。

b) 热对流:热量依靠液体或气体的循环流动从高温部分传给低温部分的过程。

例子:烧水,空调装在房间上方,暖气装在房间下方c) 热辐射:热量由发热体沿直线向外射出去,它不需要任何媒介物。

例子:颜色深的物体吸收热和辐射热的本领比颜色浅的物体要________。

2. 热膨胀(1)_________:大多数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增大,温度降低时,其体积缩小。

一般情况下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

(2)水的反常膨胀:0℃~4℃时,水温升高,水的体积________;高于4℃时,水温升高,水的体积_______.因此,水在4℃时的体积最______。

知识点二:温度1. 温度:物体的__________。

2. 温标:温度的测量标准。

(1)常用温标:____________,符号______,单位______。

a) 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__________;b) 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温度为__________;c) 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等分100份。

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注意:冰水混合物指冰水可以长期稳定共存的状态。

(2)国际温标:____________(开尔文温标),符号______,单位_____。

a) 把__________(绝对零度)作为热力学温标的起点,即0开尔文。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整理之热学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整理之热学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整理之《热学》中考物理知识点:热量1.热量定义:物体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热量是一个随热传递过程的发生而存在的物理量,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可言,因此,不能用“具有”、“含有”等词来描述热量。

2.热量的符号:Q3.热量的单位:焦(符号:J)4.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吸热:Q吸=cm(t-t0)放热:Q放=cm(t0-t)△t—变化的温度(升高的温度或降低的温度)t0—初温t—末温5.对公式Q=cm△t的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比热、物体的质量、物体温度的变化都有关系,c、m、△t与Q之间是多因一果的关系,而不是一因一果的关系。

中考物理知识点:热传递1.热传递:热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现象叫做热传递。

2.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3.规律: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直到温度相同为止。

4.热传递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物体热辐射和吸收热的本领,跟物体的温度,表面的颜色和光滑程度有关。

(1)物体的温度越高,热辐射的本领越大。

(2)黑色物体吸收热和辐射热的本领,比白色物体强(3)表面光滑的物体吸收热和辐射热的本领,比表面粗糙的物体弱。

5.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1)热的良导体: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

各种金属、汞是热的良导体,最善于传导热的是银,其次是铜和铝。

(2)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瓷、纸、木、玻璃、皮革、羽毛、棉花、软木、液体(除汞外)、气体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中考物理知识点:性质1.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2.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4.同种物质,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的乘积的比值是个定值。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热学是研究物体的热现象和热运动规律的科学,它主要涉及物体的温度、热量、热传导、热膨胀、热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初中物理热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温度和温标:温度是物体内部粒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用于描述物体的冷暖程度。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摄氏度和开尔文度的换算公式为:K=℃+273.12.热量和传热:热量是物体与外界交换的能量,通常用符号Q表示,单位是焦耳(J)。

传热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传热的方式有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3.热传导:热传导是固体传热的一种方式,是指热量通过固体内部的微观振动和碰撞传递。

导热速率与导热性能和输运面积成正比,与热传导距离成反比。

常用的导热性能单位是导热系数λ,单位是W/(m·K)。

4.热膨胀:热膨胀是物体受热扩大的现象,根据物体膨胀的方向和性质可分为线膨胀、面膨胀和体膨胀。

线膨胀系数α描述了单位长度的物体在温度升高1℃时的膨胀量,单位为1/℃。

面积膨胀系数β描述了单位面积的物体在温度升高1℃时的膨胀量,单位为1/℃。

体积膨胀系数γ描述了单位体积的物体在温度升高1℃时的膨胀量,单位为1/℃。

5.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与能量转化关系的学科,主要涉及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不变。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关于热量传递方向的定律,表明热量会自然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6.热效率和热容:热效率是对热机工作效果的衡量,热效率等于所得的有效功除以热机所吸收的热量,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热容是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之间的比例关系,热容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性质有关。

常用的热容单位是焦耳每摄氏度(J/℃)。

7.相变和状态方程:相变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如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汽化等。

初中物理的热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的热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的热学知识点归纳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热现象和能量转化规律。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热学知识点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一、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快慢程度的度量,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会产生热量的传递。

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它可以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热量的传递通过三种途径:导热、对流和辐射。

二、热膨胀物体受热时,由于分子热运动的加剧,物体的体积也会随之增大,这就是热膨胀现象。

热膨胀是由于物体内部的分子间距增大、分子热运动加剧所引起的。

不同物质的热膨胀系数不同,用于描述物体膨胀程度的指标是线膨胀系数。

三、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体内部传递的过程。

物体的热传导可以通过导热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碰撞来实现。

一般来说,金属是良好的导热材料,而玻璃和塑料等则是较差的导热材料。

热传导的速率受到材料的导热性质、断面积和温度差等因素的影响。

四、热辐射热辐射是热量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的过程。

热辐射不需要介质进行传递,因此在真空中也能传递热量。

热辐射的能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较低温度的物体主要辐射红外线,而高温物体则会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甚至更高频率的电磁波。

光的拖影现象和黑体辐射都是热辐射的典型例子。

五、热容与比热容热容是描述物体吸收或释放热量时温度变化的性质。

它等于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的乘积。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物体(或单位摩尔物质)吸收或释放热量时的温度变化的性质。

常用的单位是焦耳/克·摄氏度(J/g·℃)或焦耳/摩尔·摄氏度(J/mol·℃)。

六、内能与热效应内能是物质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内能的变化可以分为两部分:热效应和功效应。

热效应是指热量传递给物体或物体释放热量时产生的内能变化。

当物体吸热时,内能增加,反之亦然。

物理初中热现象与传热方法

物理初中热现象与传热方法

物理初中热现象与传热方法一、热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热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热水烧开、冰融化等。

热现象是由于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而引起的,其中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能量的载体。

热现象的主要特征有三个方面:热平衡、热传递和热膨胀。

1. 热平衡: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它们之间的温度差会引起热能的传递,直到达到热平衡。

热平衡的条件是两者之间没有温度差异,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2. 热传递: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的过程,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传导、辐射和对流。

3. 热膨胀:物体由于受热而发生体积改变的现象称为热膨胀。

它是由于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热运动引起的,热膨胀包括线膨胀、面膨胀和体膨胀。

二、热传导的基本原理和公式热传导是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微观粒子间的碰撞和运动实现的,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主要传热方式。

热传导的速率由热传导定律决定,根据傅里叶热传导定律,它与物体的热传导系数、温度差和物体横截面积成正比,与热传导距离成反比。

热传导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q = -kA(△T/△x)其中,q是热传导速率,单位为瓦特(W);k是物体的热传导系数,单位为瓦特/(米·开尔文);A是物体的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T是物体两端的温度差,单位为开尔文;△x是物体的传热距离,单位为米。

三、热辐射的特点和传热规律热辐射是一种通过电磁波传播的热能传递形式,不需要介质的参与,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热辐射的特点包括三个方面:所有物体都能辐射热能、热辐射的能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热辐射的能量和颜色波长有关。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热辐射的能量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即E=σT^4,其中E表示辐射能量,σ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T为物体的绝对温度。

另外,根据菲尔斯特定律,不同波长的辐射能量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关系。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辐射能量的主要波长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著名的维恩位移定律。

四、热对流的特点和传热规律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运动和对流传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现象【思考与训练】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2.摄氏温度规定为0℃,将为100℃,为1℃。

3.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4.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5.常用温度计在使用时,应注意:(1)使用前应被测物体温度高低,选择的温度计。

(2)温度计的玻璃泡既要,又不要。

(3)温度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再读数值。

(4)观察温度时应保持;(5)读数时,视线要与。

6.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1)甲温度计示数是;(2)乙温度计的示数是;(3)丙温度计示数是;(4)丁温度计的示数是。

7.0℃的冰和0℃的水的温度相比A.0℃的水温度低B.两者温度相同C.0℃的水温度高D.两者状态不同,无法比较8.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知(1)该物质的熔点是。

(2)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是分钟。

(3)图线AB线表示,物质处于态,热,温度。

(4)图线BC段表示,物质处于态,热,温度。

(5)图线CD段所示,物质处于态,热,温度。

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凝固图象,其中是晶体溶液,该晶体溶液的凝固点是,该晶体的熔点是。

10.根据现象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1)雾的生成是过程;(2)冬天玻璃内表面结成冰花是过程;(3)铁水铸成机座是过程;(4)用旧的白炽灯壁变黑是过程;(5)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过程;(6)封冻的湖面解冻是过程;(7)夏天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是过程;(8)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是过程;(9)卫生球放在箱子里,过一段时间变小了是过程。

甲乙丙丁11.所有的气体采用的方法都可以液化,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下采用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

12.在人工降雨时,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之降雨,这一过程经历了、和三种物态变化。

13.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试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14.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所以A.冬天雪地上的钢板一定比木板凉B.冰一定比水凉C.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热D.人感觉冷时,气温一定低15.在一个烧杯和一个试管中分别装有0℃的碎冰,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如图所示,对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有一半熔化时,试管中的水A.部分熔化B.全部熔化C.熔化一半D.不会熔化16.夏天,打开电风扇,人感觉凉快,这是因为A.电风扇吹的是凉风B.电风扇吹的风降低了周围的温度C.电风扇的风带走了周围热量D.电风扇的风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时吸收了人体的热量,吸热致冷,所以人感到凉快。

17.在22℃的房间里,将一只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观察它的示数变化,会发现温度计的示数将A.一直上升B.一直下降C.先下降,后上升,最后保持不变D.一直保持不变18.房间里挂着三个同样的温度计,其中b温度计的玻璃泡用干纱布包着,c温度计的玻璃泡用湿纱布包着;a温度计的玻璃泡上什么也没有,如图所示,设它们的示数分别为ta,tb,tc,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ta=t b B.ta>t b C.t b>t c D.t b =t c19.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热,但是温度。

叫沸点。

20.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温度计浸在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直至水沸腾后并看到水量明显减少,在这个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A.一直在增加B.一直不变C.先增加,后来保持不变D.最高温度达到100℃21.下列关于汽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沸腾与蒸发都要吸热B.沸腾是液体表面和液体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C.沸腾和蒸发时,都因为要吸热而温度下降D.沸腾比蒸发汽化过程更剧烈22.将一只装有酒精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比水先沸腾B.酒精和水同时沸腾C.酒精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要升高23.游泳的人会有这样的感觉,人在水中并不感觉冷,从水中上岸时感到很冷,这是因为A B C Da b cA.水温比气温高B.人体尚未习惯岸上的环境C.空气温度低一些,人上岸后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了D.上岸后皮肤上的水分蒸发,要从人体吸收热量,降低了人体的温度24.烧瓶里的水正在沸腾,若用打气筒迅速向瓶中充气,瓶中水立刻停止沸腾,如图所示,这现象表明液体沸点随而升高。

25.如图所示是水沸腾的图象,由图可知水的沸点是。

在沸腾过程中,这个温度将此时外界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6.北方的冬天,载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到暖的房间里,镜片上往往会出现小水珠,这是的现象。

27.夏天,打开冰箱门,常看到“白气”这是A.冰箱中有水蒸气冒出B.冰箱中存放的食物中所含的水分遇高温空气汽化的结果C.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滴D.冰箱中的霜变成的“白气”28.如图所示,正确描述水沸腾的图是29.放在烧杯中的磺,一加热就出现紫色的蒸气,这是现象。

停止加热后,在冷却的烧杯壁上出现亮晶晶的磺,这是现象。

30.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不见了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一层白色的霜C.大堆纸燃烧后,只留下少量的纸灰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31.雪天路面上积有厚厚的一层白雪,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看到洒水车往路面上喷洒盐水,这是因为A.盐水使冰的熔点升高B.盐水使冰的熔点降低C.使冰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D.酒上盐水后雪变成了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而使水熔化32.空气潮湿的天气,常看到自来水管出汗,这是A.水管里面的水渗透出来的B.水龙头漏水流上去的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水管液化形成的D.无法判定33.喝开水时开水很热,用嘴对着水面吹气,很快就可以把水喝到嘴里,这是因为A.把凉气吹进杯里使水变凉B.把水面上的热蒸气吹走使水变凉C.吹气时使水面上空气流速快水蒸发快,水蒸发快吸热多,所以水凉的快D.以上三个答案都正确【中考链接】1.(2004福建泉州)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人的正常体温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D.泉州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2.(2004福州)下列物态变化的事例中,正确的是()A.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B.夏天荫凉地方的石头比较湿润,这是液化现象C.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D.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汽化现象A B C D3.(2004北京朝阳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封的湖面解冻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4.(2004连云港)如图所示的情景,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这个探究方案中①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的②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③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关系的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①②B.只有③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均正确5.(2004北京)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

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C.升华、液化D.凝华、液化6.(2004福建漳州)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C)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D.汽化和升华7.(2004南京)将一棵绿色植物用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扎紧袋口,放在阳光下,如图8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塑料袋内壁出现细小的液滴,分析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是()A.植物在阳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B.液滴是由植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液化而成的C.液滴是由泥土中的水蒸发后液化而成的D.液滴是由植物蒸腾作用散发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8.(2005连云港市)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9.(2005梅州市)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 )A.先液化后蒸发B.先升华后蒸发C.先液化后升华D.先凝华后升华10.(2005南京市)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B.夏天,剥开的冰棒冒“白气”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11.(2005绍兴市)下列现象与物质状态变化的联系正确的是()A.冬天从嘴里呼出的“白气”——汽化B.电流过大时,电路中保险丝熔断——熔化C.湿衣服晾干——升华D.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凝固12.(2005年四川自贡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的汽水瓶,外面有一层水.用布擦一遍后,马上又出现一层水.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B.烧开水时,看到从壶嘴冒出“热气”是汽化现象C.我们用锯条锯木头时,锯条和木头都发热,是因为锯木头时,人对它们做了功,它们的内能增加,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青岛的气候,冬暖夏凉,主要原因是青岛靠近海,水的比热容大,同样受热或遇冷的情况下,气温变化小13.(2005泰州市)雨的形成是与自然界中水循环相关的复杂过程. 地球上的水升腾到高空变成水滴,成为云的主要组成部分. 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云中的水滴先后要经历转变为水蒸气、小冰晶等过程,才能形成雨落向地面. 那么,从云中的水滴到降雨的过程中,水先后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汽化、凝固 B.升华、凝华、熔化C.汽化、凝华、熔化 D.液化、凝固、熔化14.(2005泰州市)在冬天,常会看到机动车(汽油或柴油发动机)的排气管喷出一团团“白气”. “白气”是微小的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1)由“白气”可以推测,在机动车排出的气体中含有气.(2)根据上面的推测,结合掌握你所的知识(不限于物理知识),再写出一个更进一步的相关推测,并简要说明理由.①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05扬州市)由于怕饭菜太烫,来不及冷却而影响小明的早餐,妈妈总是很早就起床了。

为了让妈妈多睡一会儿,小明就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

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小明注意到妈妈是把饭菜放在空气中冷却的,而厨房中适合用来冷却的另一种物质就是水。

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为此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所示.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时间/min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甲的示数/℃70 60 53 47 42 39 37 35 34 33 乙的示数/℃70 66 61 58 55 52 50 48 46 44(1)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2)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_______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