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知觉)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启示:对人事防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防止把自己 的主张强加于人。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社会知觉错误及其运用
近因效应: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对以 后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
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些知觉对象的形象 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杜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 感知过程
• 观察
选择
组织 解释 反应
•感觉
•环
•味觉
•境
•嗅觉
•刺
•听觉
•激
•视觉
•触觉
PPT文档演模板
•外部因素 •大小 •强度 •对比
•活动程度 •重复程度
•新颖性 •熟悉性
•内部因素 •学习 •刺激 •个性
•对象—背景
•对
•人
•连续性 •封闭性 •接近性
☺ 需要 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
是客观需求(包括体内的生理条件和外部的社会条件)的反 映。
☺ 需要具有以下特点:
☺ 指向性
☺ 多样性
☺ 层次性
☺ 潜在性
☺ 可变性
PPT文档演模板
☺ 社会制约性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需要与行动
☺ 动机 原意是引起某种行为,心理学上把引起个 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某 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息等心理因素叫 动机。
如:“无奸不商”、女性在管理角色上的定型等。 在管理中的运用:
员工绩效评估:受知觉偏差的影响,往往出现不公平现 象。
印象管理:招聘面试中特别明显。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个体心理

第二章个体心理

第二章个体心理第一节知觉一、知觉的概念(一)感觉:1.定义: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意义(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3.感觉的分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

(2)内部感觉:内脏感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

4.感觉的编码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感觉编码。

(二)知觉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对象的过程。

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的。

现实要经过人的精神世界这个中介来影响人的行为。

因此研究知觉对组织行为非常重要。

知觉形成急需要来自外界的信息资料,同时又有个人原有知识、经验、态度、情绪等主观原因。

2.感觉与知觉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1)联系1)同属于认知过程的感性阶段,其源泉是客观现实。

2)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2)区别:1)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

知觉不仅依赖于它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特点。

3)感觉是某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知觉是多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3.知觉类型1)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成: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等。

2)根据人脑所反映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分成:物体知觉与社会知觉二、知觉的特征(一)知觉的选择性(课本22页两可图例)1.概念:知觉的选择性就是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选择出来的特征。

(对象和背景根据需要可以相互转换)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1)从客观而言有: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性;对象的活动性;对象的组合;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强度。

组织行为学——精选推荐

组织行为学——精选推荐

第一章导论1、组织的涵义;组织存在的三个基本条件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通过有计划的协作所组成的为达到共同目的的正式结构或过程。

(1)、组织是人的集合。

组织既是物质结构又是社会结构,资源配置离不开人,人群形成了组织,没了人群就没了组织。

(2)、目标汇聚。

组织成员是通过实现个体需要和完成共同目标而凝聚的,追求个人目标和追求组织目标对立又统一。

(3)、组织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强调业务分工体系和管理分工体系的协调与规划。

2、组织行为的三个层次(1)、个体层次,把组织看成追求组织目标而工作的个人的集合;(2)、群体层次,重在分析群体成员工作中的相互影响;(3)、组织层次,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组织行为。

3、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目的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理解关于人性假设的四种理论和主要观点(一)、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家和古典管理学家关于人性的假设,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认为人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主要观点:①多数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必须由外界的刺激物加以激励。

②人们天生的目标就是跟组织的目标背道而驰的,因此他们必须由外界的力量来控制,才能保证他们为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③由于人们具有非理性的感情,因此他们基本上是不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

④不过,人大体上可划分为两类,一类人符合上述假设,而另一类人则是能自律和自制的,并且不那么受他们感情的摆布。

必须把管理其他一切人的责任授于后面一类人。

(二)、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是梅奥等人根据霍桑试验的结果提出来的。

这一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关系(Ⅱ)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关系(Ⅱ)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关系(Ⅱ)
第一节 价值观与行为 第二节 认知与行为 第三节 能力与行为 第四节 意志与行为
第一节 价值观与行为
一、价值观的内涵 (一)价值观的含义 1.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事物的总的看法和评价尺
度。 2.价值观的属性 价值观包括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
(二)价值观的特点 1.价值观因人而异 2.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 3.价值观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改变
(三)价值观的分类 1.奥尔波特的分类 (1)社会型 (2)经济型 (3)宗教型 (4)政治型 (5)艺术型 (6)理论型
2.罗克奇的分类: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提出了两类 价值系统
(1)终级性价值观(terminal values)指的 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用以表示存在的理想化终 极状态和结果;它是一个人希望通过一生而实现的 目标。
三、意志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一)加强目的性教育 (二)组织实践活动 (三)充分发挥工作团队和榜样的教育作用 (四)启发员工加强自我锻炼
第三章 思考题
1.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怎样形成的? 2.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哪些影响? 3.感觉和知觉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4.什么是知觉?影响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5.什么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有哪些障碍? 6.归因理论有哪些?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关系(Ⅱ)
【名人名言】
天生的能力必须借助于系统的知识。直觉能 做的事很多,但是做不了一切。只有天才和
科学结了婚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英]赫伯特·斯宾塞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关系(Ⅱ)
【教学目标】 1.价值观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知觉及其影响因素 3.社会知觉的含义及其产生的障碍 4.归因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5.能力的结构和差异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6.意志的内涵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
—组织行为 学—
引例
人和人就是不一样
分析个体的人在社会和组织环境中形成的心理行为系统, 包括个体的感知、价值观、人格结构、思想情感、行为 规律等,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意义。
第一节
个体感知
所谓感知,就是个体通过其感官对客观事物的知觉和认识,包 所谓感知,就是个体通过其感官对客观事物的知觉和认识,包 感知 括了所有通过感官产生的感知事物的心理过程。 感知心理过程主要分为感觉过程和认知过程。
韦纳模式
人们将自己的成功与市白龟因哪种因素,对其情 绪和工作积极性的影响颇大。
归 内因 因 因素 因素 能 力 积 极 性 力 因 能 力 情 绪 自 力 影 响 成 功 失 败 能 力 内
第一节
二、认知
个体感知
3、社会认知
(4)社会认知失真的主要原因:
A第一印象作用 B光环效应 C优先效应与近因效应 D定型作用(成见) E行为者—观察者效应 行为者— F自我粉饰性偏见
满足 个体需要 紧张 计划 现实检验 不满足 新需要
第二节
二、自我
个体心理系统
2、自我心理过程的内容
(1)自我识别 (2)自我自觉 (3)自我评价 (4)自我认同
第二节
二、超我
个体心理系统
1、超我心理过程的本质与构成
超我是社会价值与社会要求在人格系统中内化了 超我是社会价值与社会要求在人格系统中内化了 的心理过程。 超我的结构:
理想 超我 良心 道德原则 惩抑罪恶邪念 理想原则 追求至善至美
第二节
二、超我
个体心理系统
2、超我心理过程的超越原则
(1)超越快乐原则 (2)超越现实原则 (3)超越历史 (4)超越有限

初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笔记

初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笔记

初级人力资源管理笔记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基础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人格:是所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是一个人在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动力系统。

在组织行为学中,人格是理解员工的思想、情感、行为方式以及对组织和工作的态度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人格对于职业选择、工作满意度、领导、工作绩效等放进多方面都有影响。

人格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包括:教养方式、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基础、人际关系以及个人体验等)、情境弗洛伊德人格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马斯洛将自我实现置于其需要层次结构的顶点人格物质理论恩培多克勒认为:世界是由水、土、火、空气四种不变的物质构成的。

人的身体是由这四构成的:固体的部分是土根、液体的部分是水根、维持生命呼吸的是空气、血液是火根。

后来四根说发展成为四体液说,该理论把人分为四类:多血质(快乐型)、粘液质(淡漠型)、抑郁质(不快乐型)、胆汁质(易怒型)奥尔波特提现要格结构有三个层面:一是枢纽特质,也叫基本特质指那些渗透于人格以致遍及此人全中活动的特质,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主要情况和优势倾向。

二是核心物质(每个人的核心特质有5~10个),指渗透性差一些,但还是相当概括的有一般意义的特性,它是人格的建筑构件。

三是次要特质,指不明显、不受人注目,一致性和一般性较低的人格特质。

奥尔波特认为,各种特质不是零散的,而是有组织的。

卡特尔的物质理论16种特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支配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人格物质在管理中的价值吉伯认为:要想成为卓越的领导,必须具备:身强力壮;聪明但不过分聪明;外向有支配欲;有良好的调试能力;自信。

斯道格迪尔:领导应具有的物质:对所完成的工作有责任感、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热情并能持之以恒;解决问题时勇于冒险并有创新精神;勇于实践;自信;能很好的处理人际紧张并热爱挫折等。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_[全文]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_[全文]

组织行为学吉林大学商学院刘昀教授jlu9></a>0755@1633></a>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63第一节个体感知第二节个体心理系统第三节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个体感知感觉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一般按刺激的来源分类外部感觉:眼、耳、鼻、舌、皮肤(触、痛、冷、温觉)内部感觉:运动、平衡、机体觉(内脏觉--饿、胀、渴、窒息、恶心、性、疼痛)感受性及感觉阈限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用感觉阈限来衡量,二者成反比差别感觉阈限: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现象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各种感觉都能属发生适应的现象,但只有痛觉不能适应。

明(光)适应:暗--明;暗适应:明--暗温度适应:冷水浴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视觉暂留余音绕梁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联觉:一种刺激不仅能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能引起其它感觉的现象。

暖色调-红冷色调-蓝月光如水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种类视觉适宜刺激380-780纳米电磁波(光波)紫外线:小于380纳米红外线:大于780纳米看不见颜色视觉有些人视觉异常,分辨颜色有困难。

可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色觉异常大多数是由遗传造成的男:外祖父色盲女:外祖父色盲+父亲色盲色盲测试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种类听觉适宜刺激20-20000赫兹空气振动(声波次声波:小于20赫兹超声波:大于20000赫兹嗅觉适宜刺激,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味觉适宜刺激能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皮肤感觉触、痛、冷、温觉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种类平衡觉(静觉)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平衡器官过于敏感,造成恶心、呕吐等反应(晕车)运动觉(动觉)感受器颁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内脏感觉发生异常或病变的时候,才会引起明显感觉痛觉具有生物学意义,能保护机体,最难适应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种类平衡觉(静觉)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平衡器官过于敏感,造成恶心、呕吐等反应(晕车)运动觉(动觉)感受器颁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内脏感觉发生异常或病变的时候,才会引起明显感觉痛觉具有生物学意义,能保护机体,最难适应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各种感觉器官协调活动的结果,并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同一物体,不同的人的感觉是相同的,但知觉却会有差别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知觉的基本特征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组织行为学 课件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 课件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归因理论
韦纳(Weiner)关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
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 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即 能力 任务难度 努力 机遇 (可控因素) 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应当在可 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 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多创 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环境, 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环境,并客 观评价其成果。 观评价其成果。
知觉与管理
1、知觉对人员聘用的影响
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常常发挥重要影响。 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常常发挥重要影响。被知觉者应当学会 利用知觉偏见,给管理者留下良好印象。 利用知觉偏见,给管理者留下良好印象。
2、知觉对决策的影响
由于决策者的特性(功利型、人权型、公正型)意见对决策目 由于决策者的特性(功利型、人权型、公正型) 需求理解不同,掌握决策资源不同, 标、需求理解不同,掌握决策资源不同,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决 而在直觉决策中,知觉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策。而在直觉决策中,知觉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动作语言]:体态语言信息 腿部 头部 表情 手与手掌 手部
——人际知觉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交际行为:动作、表情、 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
态度、言语、礼节等。
——自我知觉 个人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自己以及与周围事物关 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
系的认识。又称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 感、自我意向。
归因理论
• 我们对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对其行为的原因所作的解释。 而这种判断取决于三个标准:即一致性、恒常性、特殊性, 并依照三个标准,对归因做出正确判断。 • 例“马教授批评学生保尔”(归因于行为发动者;归因于 行为的对象;归因于客观对象。见下页)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组织与组织行为学知识巩固一、简答题1.什么是组织、组织行为和组织行为学?答:组织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组织有明确的目标;其次,组织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要拥有相应的资源;最后,组织有特定的结构。

组织行为是指在一定组织环境中,全体组织成员工作时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的行为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其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预测、理解、引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成就高绩效组织。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表现,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将两者结合起来作为统一体进行研究。

因此,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答:观察法、谈话法、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等。

二、不定项选择题1.B2.BC3.A4. C5. C6. C三、应用练习题1.阅读管理学相关内容,谈谈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的差异。

答: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的行为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

其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预测、理解、引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成就高绩效组织。

组织是管理的对象,管理是组织运营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属于管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2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你所感兴趣的相关内容做一次研究。

答:略案例讨论:IDEO让互助文化深入人心对领导者来说,没有什么比倡导组织中的互助行为更重要的了。

员工在工作中互助是优秀企业的一道常见风景。

如果不考虑员工自觉性,即组织行为学者所说的组织公民行为,公司希望高效运转,就需要将所有任务完美分配,中间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任务在执行中不能随意更改,而且所有任务必须同步,不能在进度上有半分差池。

不仅如此,在知识型工作时代,商业成果往往与人们在复杂项目中表现出的创造力密切相关。

普通心理学 重点知识点

普通心理学 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心理学概念1.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及动物行为的科学。

2.心理学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

3.心理学是既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心理现象的科学。

4.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既研究动物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个体心理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记忆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对事物的体验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过程(克服障碍\达成目标)心理心理状态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认识过程④:感知表象、思维、想象、记忆等心理过程①情感过程⑤: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⑥: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注意、灵感、激情、犹豫等。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心理③个性心理特点:能力、气质、性格①心理过程: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②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③情感过程: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各种态度体验如:常满意或不满意,喜爱或厌恶等。

④认识过程:指个体对客观刺激(信息)接受、编码、存储、提取的心理过程。

⑤意志过程:人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对它产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还能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自身行动,力求加以实现,这一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

(二)个体心理现象和行为·行为(behavior):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心理学通过行为研究人的心理。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conciousness)—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2.无意识(unconsciousness)—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二) 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第一,气质影响性格的动态,使性格带上一
种独特的色彩。 第二,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 质,使之服从于社会实践的要求。
三、性格的内容特征
作为一个复杂的心理构成物,性格由多个不
同方面的特征构成。
(一)性格的态度特征
主要体现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
(如情绪体验的强度、意志努力的程度等)、 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如知觉的速度、 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等)、 心理活动指向性(有的人倾向于外部事物, 有的人倾向于内心世界)等几个方面的特点。
气质是一个人活动的“风格与节奏”
一般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
较为密切和直接,是气质的主要生理基础。

(二) 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传统的气质类型主要从以下几个特性来考察:
(1)感受性 (2)耐受性 (3)反应的敏捷性 (4)可塑性 (5)情绪兴奋性
1.胆汁质
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反
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向型明显,情绪兴 奋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
(三)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能力的早期表现 2. 中年成才 3. 能力的晚期表现,又称“大器晚成”。
1.
(四)能力的性别差异
基本一致的结论有两方面:
三、能力的差异
由于先天素质、后天环境、社会实践活动和
个体主观努力的差异,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 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
(一)能力的类型差异
能力的类型差异主要有一般能力类型差异和特殊能 力类型差异。 1. 一般能力的类型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表象、 记忆、言语和思维等方面。 2. 特殊能力的类型差异。除了表现在完成同一种活 动时不同的人可能采取不同途径之外,还表现在完 成同一活动可以由能力的不同结合来保证。

组织行为学第二讲知觉

组织行为学第二讲知觉

组织行为学第二讲知觉感觉一、个体心理所谓个体心理,确切地说是个体的社会心理,即个体在特定的社会部门或组织系统中,因其所处的角色地位而表现出的心理现象。

二、感觉的概念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后在人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局部属性的反映。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三、感觉的种类第二节知觉一、知觉的概念1、定义一切较高级、复杂的心理过程活动,都以感觉与知觉作为基础,即在感觉与知觉所获得的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

在一定程度上,行为是以人们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现实为基础的。

知觉(perception):是对感觉印象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的心理过程。

换言之,知觉是对情景的解释,而不是准确的纪录。

当知觉之门一尘无染时,人们才能毫不受限制地洞察事物的真面目。

――布雷克2、比较感觉与知觉举例:手、黑板感觉: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部分)在人脑中反映。

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共同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当前事物在人脑中反映,产生的主观印象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

区别: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先有感觉,后有知觉。

感觉是零碎的、孤立的、表面的。

知觉是整体的、综合的、深化的。

知觉的作用是使感觉有意义。

3、知觉过程环境刺激观察感觉视、听、味、嗅、触外部因素大小、强度、对比运动、重复、新奇内部因素兴趣、需要、动机个性、经验知觉的判断选择图形与背景知觉归类连续性、封闭性接近性、相似形知觉偏见的原因组织对人或物的假设(总看法)解释隐蔽的态度公开的行为反应4、知觉的种类物体知觉:对物的知觉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可根据计时器、自然界昼夜、四季的变化及生物钟来感知。

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物体运动太快或太慢人们都不能知觉。

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通过对外部特征的知觉,了解人的动机、感情、意图的认识活动。

2.2个体心理与行为:知觉、态度与行为

2.2个体心理与行为:知觉、态度与行为

三、 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概念
从知觉对象来看,知觉可划分为对物的知觉和对人的知觉 1、定义: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社会对象)的知觉。是由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于1947年首先提出来的。
(二)社会知觉的分类
1、对人的知觉:通过对他人外部特征的知觉,借以了解其动 机、感情、意图的认识活动。
3、情景

两张相片
张德实验,让大学生观看两张相片,然后用任何一个形容词来 描述照片上的人物。结果大学把站在大桥下的人描述为善良的、 和蔼的、乐观的、亲切的;而把栅栏后的同一个人描述为坐牢 的,阴险的、冷漠的、无情的、孤独的,没有一个被试认为他 是一个好人。
1、适应 2、对比 3、敏感化 4、感受性降低
3.如果一个美国佬一天抽三包烟,连续抽了40年之后最终死于肺癌, 那么他的家人就会谴责烟草公司,说不定还会起诉烟草公司要求获得赔 偿.

4.当一个美国佬的女儿与学校橄榄球队队长厮混不慎怀孕时,这位未婚 妈妈的家长就会谴责学校性知识教育做得不好!

5.要是一个美国佬喝醉了酒开车不慎撞到一棵树上,那么这个人喝过酒 的那家酒吧的服务员就难辞其咎。
当知觉的条件发生一定变化时,知觉的映像仍然相对保 持不变。
作用:使人更有效的适应环境
二、影响知觉的因素
1、知觉者
(1)人格特征 (2)需要与动机 (3)兴趣与爱好 (4)过去经验 (5)知识结构
迪尔波恩和西蒙做过一个实验, 让23名经理人员阅读一篇有关某钢 铁公司的资料。阅读后要求他们写 出各自认为该公司最需要解决的问 题。这23名经理中,有6位负责销 售,5位负责生产,4位负责财物, 8人负责其他部门。结果某个人所 写的大多跟他们主管的业务有关的 问题。比如83%的销售经理认为问 题在销售方面,而其他部门经理只 有29%的人强调销售的重要性。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Ⅰ)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Ⅰ)

情感与工作绩效
情感与任务绩效
01
情感对任务绩效有显著影响,积极情感的员工通常表现出更好
的任务绩效。
情感与关系绩效
02
除了任务绩效外,情感还影响关系绩效,如团队合作和人际关
系的建立和维护。
情感调节与工作绩效
03
个体可以通过情感调节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例如通过
积极情绪的增强和消极情绪的调节。
05
情感与组织公民行为
1 2
组织公民行为与情感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员工自愿表现出的对组织的积 极贡献,情感对组织公民行为有重要影响。
积极情感与组织公民行为
积极情感的员工更可能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如 团队协作、帮助同事和参与组织活动等。
3
消极情感与反组织公民行为
消极情感的员工可能表现出反组织公民行为,如 偷懒、推卸责任和破坏组织氛围等。
详细描述
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目标管理 、360度反馈等,以全面了解员工 的工作表现。
总结词:绩效评估与管理是衡量 员工个体心理与行为表现的重要 手段,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和创造力。
制定明确的绩效评估标准,确保 评估过程客观、公正。
将绩效评估结果与薪酬、晋升、 培训等挂钩,以激励试图将内容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更 为全面的激励框架。
详细描述
综合型激励理论试图将内容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结合起来,建 立一个更为全面的激励框架。该理论认为员工的内在需求和外 在激励是相互作用的,组织需要同时关注员工的内在需求和外 在激励,以激发其工作动力。综合型激励理论为组织提供了更 为全面的激励框架,有助于组织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心理和行为, 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来提高其工作动力。
04
情感与行为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行为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行为
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 质
1、识记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 容?
1、识记
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1、识记
12、群体行为 及管理
4、领导行为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1、识记
01 1、跨 学科性
03 3、权 变性
05 5、科 学性
1、指 向性
4、潜 在性
1、识记
2、需要的特点
2、多 样性
5、可 变性
3、层 次性
6、社 会制约 性
1、识记
01 02 03 04 05
01
1、同一动机可以引发多种不 同的行为
02
2、同一行为可以源自不同的 动机
03
3、一种行为可能由多种动机 所引发
04
4、合理的动机可能会引起不 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
1、识记
0 1
1、价值观的 含义
0 4
4、态度的构 成
0 2
2、价值观的 作用
0 5
5、态度的功 能
0 3
3、态度的概 念
0 6
6、工作满意 度的概念
1、识记
1、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 和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01
1、价值观是研究各个成员对
3、Y理论
1、识记
2、X理论
2、领会
人性假设的发展脉络
3、简单应用
不同的人性假设对应的管理措施及对管理学的贡献
4、综合应用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如何有效利用不同的人性假设高效 达成组织目标
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 分析

个体心理与行为

个体心理与行为
主要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要求: 1、重点掌握心理活动的 基本过程及影响因素; 2、掌握态度的分类和态 度改变理论;
能根据个体行为的 普遍规律正确解释个 体的心理和行为。
Hale Waihona Puke 引导案例:克里斯· 霍夫曼的烦恼
克里斯· 霍夫曼从大学毕业,情绪高涨地开始了她的 新工作――IBM的销售代表。最初的几个月,她忙得不可 开交,参加了大量的正式职业培训,了解她将负责销售的 产品,还要费力去理解她那个高深莫测、性情多变的上司。 这天晚上,下班回家的克里斯满心困扰,辗转难眠。 几周来她在工作中留意观察,许多问题萦绕脑海: 为什么一些同事会比另一些更加成功? 在主要用电脑来交流的今天,当我们走出家门走入工作时, 怎样才能像一个团队一样共同合作? 怎样才能学会应付完成销售额的压力? 当我叫同事卡丽帮忙的时候,她为什么不跟我合作? 为什么经理征询我的意见,但随后又不理睬我的建议? 新的IBM文化和旧的有什么差别?它为什么总在不停地变化?
三、社会知觉与管理
社会知觉是人对他人的个体属性、群 体属性的主观反映。 比如通过观察他人的外表、言谈举止等, 对其社会和心理属性等进行推断;通过对 他人的国籍、出生地、社会阶层等对其性 格、价值观等进行推断。
特点四:
在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过程中, 受主观经验的影响,知觉还呈现 出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 常性特征。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
即人们在感知外部事物时, 不是对所有的外部事物进行反映, 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进行 选择性的信息加工,形成对客观 事物的反映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
是指知觉的实际经验超越了部分刺 激相加的总和。 知觉的整体性是一种心理作用。有 时即使引起知觉的刺激,其本身也是 零散的,而由之所得的知觉经验,仍 然是整体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知觉对象 • 观察知觉对象的特点也能影响到知觉的内容。群体中 声音洪亮的人比安静的人更容易引起注意;新奇、运 动、声音、大小、背景、宁静等因素等能影响到我们 的知觉。 3.情境 • 周围的环境因素影响着我们的知觉
第三节 对人知觉:对他人作出判断
对人知觉也就是社会知觉,是对人及其关系的认识。 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对自己的 认知以及对社会角色的认知。 一、归因理论 对人知觉不同于对无生命客体,如:桌椅、机器、建 筑物的知觉。无生命的物体没有信仰、动机和意愿, 而人类却有。当我们观察人时,总是试图对为什么他 以某种方式行动进行解释。 归因分析是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分析推测, 是一种较普遍的人际知觉现象。
三、组织中的具体应用

聘用面试 绩效评估

第四节 知觉与个体决策
决策是个系统。组织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要作出决策。个体 决策成为组织行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决策是对于问题的反应。由于事件的当前状态和期望状态 之间存在差距,因而要求个体考虑几种不同的活动方案。 对问题存在和决策需要的认识是一个知觉问题。 组织中的个体如何决策,他们要在两个或多个备选方案中 进行选择。但他们最终作出的选择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 上受到知觉的影响。 对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过滤、加工和解释,评估每一方 案的优缺点,这些都和决策者的知觉有关,决策者的知觉 过程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巨大影响。•Βιβλιοθήκη •归因理论的有趣发现——
a.基本归因错误: 尽管我们在评价他人的行为时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但 还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 素的影响。 b.自我服务偏见: 个体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 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
二、社会知觉中的偏差 1.第一印象作用 第一印象往往使认知者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对方。 2.晕轮效应 对象的某种特点或某种性质在认知者看来非常突出,以至 于掩盖了对其他特点和性质的认识,这种特点或性质便起 到了一种光环效应。 3.优先效应与近因效应 前者指首先形成的认知印象对认知者产生的影响较大;后 者指最后形成的认知印象对认知者产生的影响较大。 4.定型效应 认知者对各种人形成的固定印象。

二、影响知觉的因素 为什么不同的个体看到相同的事物却产生不同的知 觉?很多因素影响到知觉的形成,有时是知觉的歪 曲。 1.知觉者 • 当个体看到一个目标物并试图对他所看到的东西进 行解释时,这种解释受到了知觉者个人特点的明显 影响。 • 影响知觉方面最相关的个人因素:兴趣爱好,需要, 动机,过去经验,态度和期望,等等。
第二章 个体心理和行为分析(知觉) 个体心理和行为分析(知觉)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理论
心理学是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它是一门研究人的 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过程 心 理 现 象 个性心理 情感过程(情感、情绪、情操)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爱好、 理想、信念)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第二节 知觉及影响知觉的因素
一、知觉的重要性

人们在感觉的基础上通过感官和经验的作用,把关于 某一事物的多种属性联合起来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外 部整体映象,这就是知觉。 一个人的知觉与客观现实可能差距很大。知觉对于组 织行为的研究十分重要,因为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 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



当我们观察某一个体的行为时,总是试图判断它是 由于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造成的。 内因行为: 内因行为:指那些个体认为在自己控制范围之内的 行为。 外因行为: 外因行为: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即个体因为情境 因素而被迫行动。 这个判断取决于三个因素:区别性、一致性、一贯 性。 a.区别性:指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是否表现出不同行为。 a.区别性: 区别性 b.一致性 一致性: b.一致性:如果每个人面对相似情景都有相同的反应, 我们说该行为具有一致性。 c.一贯性 一贯性: c.一贯性:行为的一贯性越高,观察者越倾向于对其 做内部归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